一种三萜--雷公藤红素--加强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

合集下载

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学与临床研究进展,2016,24(3):248. [2] 李文文,刘晓莉.雷公藤治疗IgA肾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2):206-214. [3] 陈如平,李红宇,王昌兴.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J].河
南,付海燕,等.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脉络膜黑色
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是植物雷公藤中第一个被提取出的 化合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包括免疫抑制,抗纤维 化,抗血管生成等。雷公藤红素因而被视作众多疾病的潜在治疗 方式,研究热度逐年递增。抗肿瘤机制研究方面,Ming等[8]发现 雷公藤红素与替莫唑胺(TMZ)合用能够增强针对黑色素瘤的抗 肿瘤作用,而黑色素瘤本身对TMZ并不敏感。雷公藤红素与TMZ 协同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能够提高泛素化蛋白质的水平,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又称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提 取物中机制研究最明确、生物活性最强的化合物。李潮[4]等研究 发现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调节Bax及Bcl-2通路进而诱导人脉络 膜黑色素瘤株OCM-1凋亡。同时,研究表明与细胞凋亡途径关系 密切的caspase-3[5]可能参与了雷公藤内酯醇引起OCM-1细胞株凋 亡的过程。陶玥[6]等证实了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人黑色素瘤M14 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与其抑制了细胞DNA合成有关。雷公藤内 酯醇可使M14细胞染色质固缩,核深染并出现凋亡小体,因而可 证实药物对细胞的凋亡作用。张亚美[7]等实验证实雷公藤内酯醇 除了可使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以外,还可产生保护性的内质 网应激性反应。药物可激活ERS下游3条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 亡。除黑色素瘤以外,已有研究表明雷公藤内酯醇也被广泛用于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 2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木 质藤本植物,从中已分离提取到超过数百种化合物。大量研究表 明其不同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肿瘤等作 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为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 皮肤肿瘤,病死率高,侵袭力强,预后极差。因其对放化疗不敏 感,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成为当下热门。该文主要整理雷公藤活性 成分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三萜烯类化合物雷公 藤红素、雷公藤甲素衍生物氯内酯醇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 凋亡、迁移与侵袭等的作用机制,进行以下综述。 1 雷公藤内酯醇

211097962_雷公藤红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11097962_雷公藤红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年 第 13 卷 第 1 期 77 ~ 82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2341进展评述Reviews雷公藤红素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董立强 , 王斌 , 苏适 , 刘东琦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摘 要:雷公藤红素是我国传统中药雷公藤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类风湿、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由于低毒、多靶点、广谱性等优势,在抗肿瘤治疗中备受关注。

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 、NF -κB 、MAPK 和STAT3等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综述了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以期促进雷公藤红素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抗肿瘤DOI :10.19586/j.2095⁃2341.2022.0167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Progress on Celastrol in Anti -tumor Effects and MechanismDONG Liqiang , WANG Bin , SU Shi , LIU DongqiSuihua University , Heilongjiang Suihua 152061, ChinaAbstract :Celastrol is one of the natural active ingredi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ipterygium wilfordii , which has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 -rheumatoid , anti -inflammatory , anti -tumor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 , celastrol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anti -tumor therapy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low toxicity , multiple targets and broad spectrum. Celastrol can in‐hibit tumor proliferation ,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 and induce tumor cell apoptosis via regulating various signaling pathwayssuch as PI3K/AKT , NF -κB , MAPK and STAT3 pathwa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nti -tumor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celas‐trol ,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celastrol ; apoptosis ; signaling pathway ; anti -tumor雷公藤红素(celastrol )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离自传统中药雷公藤或南蛇藤的根皮、茎和叶,分子量为450.61,易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1]。

雷公藤红素药理活性与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药理活性与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722・药学研究•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20Vol.39,No.12雷公藤红素药理活性与结构修饰研究进展陈海兰,许少华,徐伟*,沙玫*(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摘要:雷公藤红素是一种天然的木栓烷型五环三萜,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bfordii Hook.f.)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目前广受关注的热点天然产物。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国內外研究者以雷公藤红素为母核进行大量化学结构修饰研究,并结合活性筛选,发现许多活性更为突出的候选化合物。

本文通过对其药理活性和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药理学研究,以及指导合成新的高效低毒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药理活性;结构修饰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20)12-0722-011doi:10.13506/ki.jpr.2020.12.009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celastrolCHEN Hailan,XU Shaohua f XU Wei*,SHA Mei*(School of Pharmacy,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350122,China)Abstract:Celastrol is one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Tripterygium wibfordii Hook.f..It is a natural friedelane pentacy-clic triterpene which possesse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Na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their derivatives serve as important sources in discovery of new bioactive agents.Therefore,many studies via synthesizing the derivatives of celastrol to find some more bioactive candidate compounds have been carried out.In this paper,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phar^na-col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celastrol were critically reviewed,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s fur­ther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providing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synthesis of new high-efficiency and low-toxicity celastrol derivatives.Key words:Celastrol;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tructural modification雷公藤红素是福建特色药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属于木栓烷型五环三萜,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1]o2007年被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列为最有可能发展为药物的5种天然产物之一[2]。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梦亚赵向峰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年第01期【摘要】雷公藤红素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中药提取物,已知其对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均有疗效,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

检索近3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对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雷公藤红素;综述雷公藤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又名断肠草、黄藤根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性味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麻风、顽癣、湿疹、疥疮、疔疮肿毒等[1]。

目前为止,雷公藤中的化合物包括46种二萜、20种三萜、21种生物碱类化合物,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是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其含量丰富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1-2]。

目前,已有学者证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用于抗肿瘤、抗炎、糖尿病的治疗等[3-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血管翳的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证实,其与环境、遗传及免疫系统紊乱相关[6]。

活化的T细胞浸润滑膜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活化的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吸引其他类型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到局部,这些细胞与各种效应分子(如前列腺素、蛋白水解酶和其他破骨因子等)形成了炎症微环境并诱导关节炎症和软骨破坏;破骨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降解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蛋白酶K来破坏骨组织,并最终导致关节的畸形及功能的丧失[7-8]。

早在2011年就有雷公藤红素用于治疗关节炎小鼠的报道[9],近几年来又有不少研究者致力于雷公藤红素作用于RA机制的研究。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是一种从雷公藤中提取的天然植物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它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本文将探讨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

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对雷公藤红素进行了临床试验和实验室实验,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下降,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

一项动物实验显示,雷公藤红素可以显著减少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和炎性细胞浸润,并降低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雷公藤红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一项临床试验发现,将雷公藤红素与甲氨蝶呤这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和生活质量。

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与丙戊酸钠结合可以显著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减少关节炎的发展。

雷公藤甲素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1. 雷公藤甲素的化学结构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雷公藤甲素(Tripterygium glycoside,TGT)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

对雷公藤甲素的化学结构及合成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雷公藤甲素的化学名为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环丙烯基和一个五元环骨架。

目前已经报道了多个雷公藤甲素的同分异构体,如雷公藤甲素A、B、C等。

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雷公藤甲素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天然提取法主要通过从雷公藤中提取粗提物,再经过分离纯化得到雷公藤甲素。

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设计和合成新的化合物,再通过结构鉴定或活性测试筛选出目标化合物。

针对雷公藤甲素的合成方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利用微生物来源的酶催化合成、有机合成等。

雷公藤甲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IL、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雷公藤甲素还能抑制炎症过程中的前列腺素E2(PGE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雷公藤甲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能够减轻多种疼痛模型动物的疼痛反应。

雷公藤甲素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途径中的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释放,发挥镇痛作用。

雷公藤甲素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能够降低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雷公藤甲素还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调节免疫功能。

随着对雷公藤甲素化学结构及其合成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生物活性也得到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有望通过优化雷公藤甲素的结构和合成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1.1 雷公藤甲素的化学结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

其化学名为3,4二羟基苯甲醛7,10二酮2,6二醇,分子式为C15H18O9。

雷公藤红素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海峡药学2020年第32卷第2期雷公藤红素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尤梅桂42*,曾云°2,吴雅茗3,(1.厦门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厦门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福建厦门36223;0.厦门医学院机能与临床转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71203)摘要:雷公藤红素(CeUsWa)是传统中药雷公藤(Tripteeymm wilforPii)的根部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生育、抗凋亡、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Pstructive pulmonae diseaso,COPD)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COP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

实验研究证实Celstel具有抗COPD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搜索大量Celstel相关研究论文,总结近几年雷公藤红素抗COPD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50755(2626)-14-0644-05Research Progress about Mechanism ot Celostrai Alleviates Chranio Ob-stractive Pulmonara DiseaseYOU Mei-pui3,*,ZENG Yun3,,WU Ya-mag/2(5.Department ot Basic Medicine,Xiomen Medicai Coi-lege,Xiomen321203,Chcna;2.Key laborytoy ot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al Medicone,Fujion Pravince University,Xiomen Medical College,Xiomen361623,China)ABSTRACT:Celastel is a peutacycHc twteaeuoin extracteU fem the roots of the traSitional Chiveso meUicive Tupteeymm wilfoaii.In receut yeyrs:a larye number of expeUmeutal stuUies have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 I i anti-inflammatoe?5n0-5xiqatiou ,anti-asoptosis,anti-feUility,anti-tumor,immuvosugpression el al.Becasso the ivcinevco of cheulc oUstactive pulmouare diseyso increases and becomes a gloUal pugllc health peUlem,it is ext tremely uryeut to fink safer ank more6琏006treatweuts.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ank mechanism of celastel on cheulc oUstactive pulmonae disease has yraSuaSy become one of the hotspots of cerreut research.IC coufiaieU that Celastel has anti-COPD6琏。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卞晓霞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13期[摘要]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具有广泛的医药用途, 能抗肿瘤、抑制免疫、抗炎和抗生育等,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脉管炎、麻风病、外科皮肤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为雷公藤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抑制血管生成等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综述近十年有关雷公藤红素的文献,介绍了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作用研究状况。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免疫抑制;抗炎;抗肿瘤[中图分类号] R9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18-02雷公藤红素( tripterine),又名南蛇藤素,为雷公藤的三萜单体成分。

其抗肿瘤作用已被中美两国学者共同证实,据业内人士预测,雷公藤红素一旦获准上市,它将成为继紫杉醇之后又一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植物药。

且据文献报道,雷公藤红素的抑瘤作用为65%~93%,超过紫杉醇[1-2]。

还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有关雷公藤红素的文献,介绍了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作用研究状况。

1 抗肿瘤作用黄煜伦等[3]建立BALB/c 裸小鼠SHG44 胶质瘤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方法。

雷公藤红素按4、2、1 mg/kg 三种浓度分组给药;阳性对照顺铂组按2 mg/kg给药。

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

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SHG44 裸鼠移植瘤生长(P< 0.05),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能下调移植瘤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P周幽心等[4]通过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甲素、红素和Wilforol A)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中Bax、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及合成路线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及合成路线

雷公藤红素的药理作用及合成路线背景及概述[1][2]雷公藤红素为三萜类化合物,又叫南蛇藤素,是一种红色针状晶体,主要存在于矛科雷公藤属及南蛇藤属植物中,是治疗类风湿病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雷公藤红素主要来源于中药雷公藤的根皮,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抗癌症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有抗风湿作用和杀精子作用等。

雷公藤红素中的A环的C2和B环的C6容易发生亲电反应,可以与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形成迈尔克加成共价产物,可能是雷公藤红素能影响很多蛋白质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子靶点会影响IK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功能,作为NF-κB的一种高效抑制剂,红素的药用潜力十分巨大,它既可以单独用药又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和癌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红素作为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堪称为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有望成为继紫杉醇之后又一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植物药。

药用红素的另外一个潜在应用是它能诱导热休克反应,伴侣蛋白的小分子诱导剂被认为是治疗细胞蛋白内稳态失衡的潜在药物。

药理作用[1][2][3]1.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雷公藤红素在试管内能降低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外和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也能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雷公藤红素由于抑制了IL-1和IL-2的产生,进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均受抑制,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是雷公藤红素治疗某些免疫性疾病有效的机制之一。

滑膜细胞是关节腔前列腺素(PGE2)的重要来源,对关节损伤有重要影响,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滑膜细胞在A23187刺激下产生PGE2,该结果与药物对巨噬细胞释放PGE2的作用类似,雷公藤红素的抗炎作用,特别是减轻关节炎局部炎症反应,可能与其对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释放PGE2的双重抑制作用有关。

2.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的防治作用雷公藤红素可显著减少狼疮小鼠24h尿蛋白量、抑制血清抗dsDNA抗体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雷公藤红素直接抑制B细胞产生包括抗dsDNA抗体在内的多种自身抗体,由此控制了自身免疫反应,使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减少,维持了肾小球滤过膜的正常透过性从而使蛋白尿减少,有助于肾纤维化的防治。

雷公藤主要成分

雷公藤主要成分

雷公藤主要成分
雷公藤是一种中药材,味苦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定痛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包括:
- 生物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晋碱和雷公藤辛碱。

- 二萜类: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丙素。

- 三萜类: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红素等。

- 倍半萜类:雷藤碱等。

据现代研究显示,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出的雷公藤甲素及雷公藤红素等成分,在研究条件下具有抗癌活性;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公藤乙素等成分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除此之外,本品还具有神经保护、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

雷公藤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僵硬、腰膝疼痛、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现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疾病、肾脏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雷公藤为有毒药物,使用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雷公藤红素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AKT-c-Met诱导小鼠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雷公藤红素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AKT-c-Met诱导小鼠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雷公藤红素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AKT-c-Met诱导小鼠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初步研究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来自中药雷公藤的天然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作用。

NF-κB信号通路和AKT/c-Met信号通路是关键的细胞生存与增殖调控途径,对肿瘤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红素如何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AKT/c-Met诱导小鼠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首先,我们使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作为实验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处理组和雷公藤红素+NF-κB激活剂组。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中小鼠肝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减缓,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此外,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中的NF-κBp65和p50亚单位的表达显著降低,而NF-κB激活剂可抵消这种抑制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处理组中的AKT和c-Met的活性也明显下降,表明雷公藤红素可抑制AKT/c-Met信号通路。

我们进一步证实了雷公藤红素通过调节AKT/c-Met信号来抑制NF-κB的活性,并导致小鼠肝癌细胞的凋亡。

更进一步的实验中,我们通过转染NF-κB表达质粒的方法来增强NF-κB信号通路,发现雷公藤红素的抑制作用被逆转。

同时,我们利用AKT/c-Met激活剂来激活AKT/c-Met信号通路,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对小鼠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被显著削弱。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初步得出了雷公藤红素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AKT/c-Met诱导小鼠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具体来说,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了AKT/c-Met信号通路的活性,最终导致小鼠肝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受阻。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雷公藤红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起来,本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抑制AKT/c-Met诱导小鼠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这一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雷公藤红素联合TRAIL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联合TRAIL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联合TRAIL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张浚哲;孙岩;王胜涛;李朝旭;蒋尧传【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联合TRAIL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雷公藤红素和TRAIL孵育人骨肉瘤U2OS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分析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增殖活性,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0.25 mol/L的雷公藤红素和25 ng/ml的TRAIL联合作用于人骨肉瘤U2OS细胞24 h后,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36.47%,明显高于单用雷公藤红素14.26%以及单用TRAIL 1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联合TRAIL抑制人骨肉瘤U2OS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TRAIL;雷公藤红素;骨肉瘤细胞【作者】张浚哲;孙岩;王胜涛;李朝旭;蒋尧传【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3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成员,它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作用[1]。

但骨肉瘤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低[2]。

近年来报道,从雷公藤的根皮中提取出来的雷公藤红素(Celastrol)促进TRAIL杀伤肿瘤细胞[3]。

本研究将人骨肉瘤细胞经过雷公藤红素预处理后,再用TRAIL孵育,分析两者联合对骨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1.1 材料和试剂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细胞资源中心。

胎牛血清购自上海依科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雷公藤红素抑制C2C1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雷公藤红素抑制C2C1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雷公藤红素抑制C2C1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许艳华;刘津;陈华群【摘要】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是传统草药雷公藤根部有效的提取成分,被广泛用于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治疗.近年来发现,其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有诱人的肿瘤治疗应用前景.本研究观察到雷公藤红素会抑制C2C12小鼠骨骼肌母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诱导Caspase-3的降解致使C2C12凋亡,提示雷公藤红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值得关注.【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6)003【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雷公藤红素;C2C12成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作者】许艳华;刘津;陈华群【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8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又名南蛇藤素,是一种从传统中药雷公藤的根皮部提取出的中药有效成分,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肾炎等疾病的药物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的主要成分[1,2].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显著药理活性,如抗炎、免疫抑制等[3,4].雷公藤红素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特别是随着其抗肿瘤效应的发现而备受关注[5].然而,雷公藤红素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则缺乏报道.本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体外可抑制培养的C2C12小鼠成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试剂雷公藤红素(纯度≥98%)购自Sigma-aldrich,以DMSO溶解,0.2 μm滤膜过滤,制备浓度为5 mg/mL的储存液;高糖DMEM培养基购自Thermo生物公司;胎牛血清购自Gibico公司;GAPDH抗体购自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兔抗被切割的Caspase-3抗体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磷脂酰丝氨酸V凋亡试剂盒购自南京凯基.1.1.2 细胞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细胞购自ATCC.在5%CO2、37℃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基为含有10%胎牛血清、10 μg/mL链霉素和10 U/mL青霉素的高糖DMEM.1.2 方法1.2.1 MTT 检测细胞的活性96孔培养板中的细胞加入 MTT[3-(4,5-dimethy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噻唑蓝],30 μL/孔(5 mg/mL),37 ℃孵育4 h.吸去上清,每孔加入150 μL DMSO,室温低速震荡 10 min至紫色结晶完全溶解,酶标仪测定570 nm OD值.以对照组OD值为100%,计算实验组细胞活力.1.2.2 凋亡细胞的测定凋亡细胞以FITC标记的磷脂酰丝氨酸V凋亡试剂盒测定,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简述如下:收集细胞,重悬于500 μL Binding buffer,浓度约为2×105个细胞/mL,每管内分别加入5 μL Annexin-V-FITC 和5 μL PI染液,室温避光孵育 15 min,流式细胞仪测定(Guava Technologies,Hayward,CA,USA),结果以Guava TUNEL软件进行分析,早期和晚期的凋亡细胞均记为凋亡细胞.1.2.3 Western blot分析收集细胞,以预冷的PBS洗2次,加入细胞裂解缓冲液[20 mmol/L Tris(pH7.5),135 mmol/L NaCl,2 mmol/L EDTA,2 mmol/L DTT,25 mmol/L β2 glycerophosphate,0.1%glycerol,0.1%Triton X - 100,1 mmol/LNa3VO4,10 ng/mL aprotinin,10 ng/mL leupeptin 和 1 mmol/L 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PMSF)],置于冰上震荡裂解30 min,12 000 rpm/min离心15 min,取上清加入SDS样品缓冲液,95℃孵育5 min,10%SDS PAGE电泳,转移蛋白至PVDF膜上,以5%脱脂牛奶的TBST封闭1 h,分别加入相应抗体,4℃孵育过夜,TBST洗3次,每次10 min,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Casepase-3)、羊抗鼠(GAPDH),室温孵育1 h,TBST洗3次,每次10 min.以ECL western blotting检测试剂盒(Syngene,Britain)进行显色. 1.2.4 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结果以t-检验进行分析,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2 结果2.1 雷公藤红素抑制C2C12的增殖、诱导细胞的死亡雷公藤红素处理C2C12细胞24 h,低浓度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细胞的密度较对照组低;高浓度时,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体积变小,部分细胞变圆,显示死亡形态(图1A).MTT分析发现,雷公藤红素明显抑制细胞活力,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图1B).以对照组细胞活力为100%,在0.1 μmol/L时,细胞活力为(97.11±2.92)%,显示细胞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随着浓度升高(0.5 μmol/L),细胞活力显著降低,为(91.70 ±4.21)%;到1.5 μmol/L 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产生非常明显的差异(P <0.001),其 IC50值约为1.21 μmol/L.后续实验我们选择以 0.5μmol/L、1.0 μmol/L 和2.0 μmol/L 3 种浓度处理细胞.图1 雷公藤红素诱导C2C12细胞死亡Fig.1 Celastrol induced C2C12 cell deathA:光镜下形态学变化(10×);B:MTT分析A:morphologicalchange(10×);B:MTT analysis2.2 雷公藤红素诱导C2C12细胞凋亡已有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诱导细胞死亡的方式主要是细胞凋亡[6,7].在早期凋亡细胞,细胞膜胞质侧的磷脂酰丝氨酸发生外翻.Annexin V是一种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酰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通过细胞外侧暴露的磷脂酰丝氨酸与凋亡早期细胞的胞膜结合,显示早期细胞的凋亡[9].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是一种荧光染料,可与DNA结合并对其进行染色.在活细胞和早期凋亡细胞,其质膜完整,PI不能进入细胞.在晚期凋亡细胞,质膜的完整性被破坏,PI进入细胞结合DNA,细胞显示Annexin V和PI染色呈双阳性.雷公藤红素处理6 h,Annexin V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和Annexin V/PI双染色的晚期凋亡细胞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浓度依赖性(Fig.2A).随着雷公藤红素浓度的升高,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总数显著增加(Fig.2B).图2 雷公藤红素诱导C2C12细胞凋亡Fig.2 Celastrol induces apoptosis ofC2C12 cells.A:Annexin V和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B:A图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总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the percentage of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apoptotic cells were detected byflow cytometry using annexin V/PI staining;B.total apoptotic cells wereshowed by bar chart2.3 雷公藤红素诱导Caspase-3的降解细胞发生凋亡时,胞质内无活性的Procaspase-3被切割成为Cleaved caspase -3(切割Caspase-3)的活性形式,进入细胞核内,激活内源性核酸酶,DNA发生降解,形成凋亡小体[10].对照组C2C12细胞中Caspase-3仅有小部分被切割成17 kD产物.以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处理12 h后明显促进了活性Caspase -3的产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Fig.3).图3 雷公藤红素诱导caspase-3的激活,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中被切割的caspase-3,实验重复3次Fig.3 Effects of Celastrol 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leaved casepase -3.Representative data of Western blot analysis.The experiments were repeated for three times3 讨论雷公藤红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结肠癌、乳腺癌等均具有强烈的抑制增殖或促进凋亡的作用[11-14].本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同样可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表明其对骨骼肌可能存在毒性作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与其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相关.本研究发现,C2C12对于雷公藤红素的IC50较低,为1.21 μmol/L.而目前其他报道中,肿瘤细胞对于雷公藤红素的耐受普遍不低于或远高于 C2C12[11-13].在结肠癌细胞株 HT29 中,其 IC50高达56 μmol/L[11],仅骨髓瘤中 IC50低于 C2C12细胞[14].虽然雷公藤红素的广谱抗肿瘤效应让人们对其应用前景寄予厚望,但毒副作用将是其临床应用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降低毒性作用是雷公藤红素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既可通过化学结构改造来降低其毒性作用,也可通过联合用药降低其使用剂量来降低其毒性作用.有研究发现,低浓度(0.099 μmol/L)雷公藤红素就可显著增强5氟尿嘧啶的杀瘤活性[15].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对于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体内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Li H,Zhang Y Y,Tan H W,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tripterine on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J].J Ethnopharmacol,2008,118(3):479-484. [2]陈铭祥,冯玉静,王定勇,等.雷公藤红素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0,32(3):473-476.[3]雷万军,王建军.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研究概况[J].洛阳医专学报,1996,15(2):129-133.[4] Yu X,Tao W,Jiang F,et al.Celastrol attenuates hypertension-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ia induction of heme oxygenase -1[J].Am J Hypertens,2010,23(8):895 -903.[5] Yang H,Chen D,Cui Q C,et al.Celastrol,a triterpene extracted from the Chinese"Thunder of God Vine"is a potent proteasome inhibitor and suppresses human prostate cancer growth in nude mice[J].Cancer Res,2006,66(9):4 758 -4 765.[6]鲍一笑,张登海,张玲珍,等.雷公藤红素诱导CEM-6T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23(3):187-189.[7] Mou H,Zheng Y,Zhao P,et al.Celastrol induces apoptosi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549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and Fas/FasL-mediated pathways[J].Toxicol in Vitro,2011,25(5):1 027 -1 032.[8] Vermes I,Haanen C,Steffens-Nakken H,et al.A novel assay for apoptosis:Flow cytometric detection of phosphatidylserine expression on early apoptotic cells using fluorescein labelled Annexin V[J].J Immunol Methods,1995,184(1):39 -51.[9] David Y,Ora S.Serial passag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yogenic cells isolated from dystrophic mouse muscle[J].Nature,1977,270(5639):725 -727.[10] Philippe G,Wei H Y,Raymond A S.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by caspase cleavage of poly(ADP-Ribose)polymerase-1[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3,23(22):7 967 -7 973.[11]徐银海,严杰.雷公藤红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35(3):311 -314.[12] Lu W,Jia G,Meng X,et al.Beta-catenin mediates the apoptosis induction effect of celastrol in HT29 cells[J].Life Sci,2012,91(7/8):279-283.[13] Zhou L L,Lin Z X,Fung K P,et al.Celastrol-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HaCaT keratinocytes involves the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ity [J].Eur J Pharmacol,2011,670(2/3):399 -408.[14] Kannaiyan R,Manu K A,Chen L,et al.Celastrol inhibit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promotes apoptosis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 and suppression of PI3 K/Akt signaling pathways[J].Apoptosis,2011,16(10):1 028 -1 041.[15]罗伟,陈卫昌.雷公藤红素联合5-氟尿嘧啶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2):4-7.。

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Wang Li;Qin Guifang;Ke Hong【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SCID beige小鼠30只,将其中2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5×106个/只的方法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各10只.另10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3周后实验组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治疗14 d,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治疗前后3组小鼠外周血涂片中人早幼粒细胞阳性率、外周血白细胞数及凝血指标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人早幼粒细胞阳性率较治疗前和模型组降低、生存时间延长(P<0.05);凝血指标中凝血时间(CT)、出血时间(BT)和凝血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内、外源性凝血因子Xa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明显改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4页(P232-235)【关键词】SCID;beige小鼠;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雷公藤红素;凝血功能;生存时间【作者】Wang Li;Qin Guifang;Ke Ho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急性白血病中恶性程度较高,是一种外周血及骨髓中早幼粒细胞异常增多的造血组织恶性疾病[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被分为M3型,其发病以35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其主要病理特点是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而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大量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致病[3-4]。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具有广泛的医药用途, 能抗肿瘤、抑制免疫、抗炎和抗生育等,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脉管炎、麻风病、外科皮肤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为雷公藤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抑制血管生成等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综述近十年有关雷公藤红素的文献,介绍了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作用研究状况。

标签: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免疫抑制;抗炎;抗肿瘤雷公藤红素( tripterine),又名南蛇藤素,为雷公藤的三萜单体成分。

其抗肿瘤作用已被中美两国学者共同证实,据业内人士预测,雷公藤红素一旦获准上市,它将成为继紫杉醇之后又一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植物药。

且据文献报道,雷公藤红素的抑瘤作用为65%~93%,超过紫杉醇[1-2]。

还具有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有关雷公藤红素的文献,介绍了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作用研究状况。

1 抗肿瘤作用黄煜伦等[3]建立BALB/c 裸小鼠SHG44 胶质瘤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方法。

雷公藤红素按4、2、1 mg/kg 三种浓度分组给药;阳性对照顺铂组按2 mg/kg给药。

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

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SHG44 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能下调移植瘤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P<0.05);MVD也随之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

PCNA、周期蛋白D1在雷公藤红素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移植瘤中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溶媒对照组(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

其机制可能是下调bFGF的蛋白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下调周期蛋白D1、PCNA的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周期进行调控。

周幽心等[4]通过MTT法测定3种雷公藤单体(甲素、红素和Wilforol A)对胶质瘤细胞株SHG44、C6、U251的体外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中Bax、Bcl-2 蛋白表达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合成与活性测定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合成与活性测定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合成与活性测定单伟光;施航;占扎君【摘要】雷公藤红素是一种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很强抗癌活性的三萜化合物,为找到具有更好抗癌活性和成药性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在雷公藤红素C-29羧基设计并合成10个新型的衍生物,并通过MMT法,测定了衍生物对A549和HepG2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10个衍生物都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化合物C4和C8抗癌活性最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是较好的体内实验备选化合物.【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3)006【总页数】5页(P607-610,679)【关键词】雷公藤红素;抗癌;毒性;MTT法【作者】单伟光;施航;占扎君【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6.4雷公藤红素(celastrol)是一种五环的木栓烷型三萜化合物,又名南蛇藤碱,是第一个从雷公藤根部提取出来的三萜类化合物[1-2].三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红素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基团,能够和半胱氨酸残基中的巯基发生迈克尔加成,生成共轭加成产物[3],该化合物在体内通过发生加成反应,影响蛋白或酶的活性、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途径等,进而产生药理作用.据报道,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抗免疫与抗炎、抗病毒以及抗神经衰退性疾病等[4-6].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活性在很久之前已经被研究证实,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机制不明确,直到2006年Yang等[7]首次实验证明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使得肿瘤细胞坏死,从而引发了雷公藤红素抗癌机制的研究热浪;之后相继有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前列腺癌细胞、神经胶质瘤细胞、口腔鳞状癌细胞、黑素瘤、乳腺癌、白血病和肺癌等等[8-10].国内外开展了不少雷公藤红素修饰物的研究[11-13],主要是针对C-3羟基和C-29羧基成一些酯基和一些酰胺键,本次研究的创新处在于在C-29位的常规修饰基团中加入一些卤元素、苯环、六圆环及羟基,试图改变整个分子的结构以及电子云密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抗癌活性.1.1 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雷公藤红素(课题组自提分离);卤代烷试剂(AR,Aladdin Chemistry Co.Ltd.);碳酸氢钠(CR,天津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CR,上海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溶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杭州大卫科教仪器);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真空油泵(台州博奥真空设备有限公司);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BUCH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杭州大卫科教仪器);紫外灯(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电子天平(max 220 g,d=0.1 mg,德国塞多利斯);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1.2 衍生物的合成如图1所示,取红素(50 mg, 0.11 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4 mL)中,加入碳酸氢钠少量,再加入相应的二卤代烷、卤代环烷烃(0.3 mmol),室温下搅拌数小时.TLC法检测反应程度,观察雷公藤红素点消失后,反应终止.加入去离子水(15 mL),乙酸乙酯萃取3 次,合并有机层.有机层再用饱和食盐水洗3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仪浓缩得棕色油状物.粗产物经快速柱层析(油醚:丙酮)法分离纯化,产物经减压蒸除溶剂、真空干燥得深棕色固体C1~C10.所得产物经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方法确定其结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合成路线为1.3 衍生物的图谱归属C1:1H-NMR(CDCl3,500MHz):0.55(3H,s,CH3),1.12(3H,s,CH3),1.21(3H,s,CH3),1.25(3H,t,J=7.0 Hz,H-2′),1.27(3H,s,CH3),1.45(3H,s,CH3),2.25(3H,s,CH3),3.98(2H,m,H-1′),6.35(1H,d,J=7.0 Hz7.0,H-7),6.55(1H,s,H-1),7.03(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4.0,18.4,21.6,28.7,29.3,29.8,30.6,30.7,31.6,32.8,33.6,34.8,36.4,38. 2,39.5,40.2,43.0,44.3,45.1,60.3,117.3,118.2,119.5,127.5,134.3,146.1,164.9,170 .4,178.2,178.4.ESI-MS:m/z479.3[M+H]+.C2:1H-NMR(CDCl3,500MHz):0.55(3H,s,CH3),1.09(3H,s,CH3),1.21(3H,s,CH3),1.27(3H,s,CH3),1.45(3H, s,CH3),2.19(3H,s,CH3),3.45(2H,t,J=6.5 Hz,H-2′),4.10(1H,m,H-1′a),4.27(1H,m,H-1′b),6.31(1H,d,J=7.0 Hz,H-7),6.49(1H,s,H-1),7.09(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8.4,21.5,28.4,28.8,29.6,29.8,30.6,30.7,31.5,32.7,33.5,34.6,36.3,38. 1,39.4,40.4,42.8,44.2,44.9,63.9,117.0,118.0,119.5,127.3,134.0,146.1,164.6,169 .8,177.7,178.2.ESI-MS:m/z 559.3[M+H]+.C3:1H-NMR(CDCl3,500MHz):0.55(3H,s,CH3),1.09(3H,s,CH3),1.21(3H,s,CH3),1.27(3H,s,CH3),1.45(3H,1′a),4.23(1H,m,H-1′b),6.34(1H,d,J=7.0 Hz,H-7),6.53(1H,s,H-1),7.01(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8.6,21.6,28.6,29.6,29.7,29.8,30.8,31.5,32.7,33.6,34.7,36.3,38.2,39. 5,40.5,41.6,42.9,44.3,45.0,64.2,117.1,118.1,119.5,127.4,134.0,146.1,164.7,169 .8,177.9,178.4.ESI-MS:m/z 513.3[M+H]+.C4:1H-NMR(CDCl3,500MHz):0.55(3H,s,CH3),1.12(3H,s,CH3),1.21(3H,s,CH3),1.26(3H,s,CH3),1.44(3H, s,CH3),2.20(3H,s,CH3),3.78(2H,m,H-2′),4.01(1H,m,H-1′a),4.09(1H,m,H-1′b),6.35(1H,d,J=7.0 Hz,H-7),6.53(1H,s,H-1),7.02(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8.5,21.6,28.7,29.3,29.8,30.6,30.7,31.6,32.8,33.6,34.8,36.4,38.2,39. 5,40.2,43.0,44.3,45.1,60.9,66.1,117.2,118.2,119.6,127.5,134.1,146.1,164.8,170 .0,178.4,178.5.ESI-MS:m/z 485.3[M+H]+.C5:1H-NMR(CDCl3,500 MHz):0.55(3H,s,CH3),0.97(3H,m,H-3′),1.12(3H,s,CH3),1.19(3H,s,CH3),1.27(3H,s,CH3),1.45(3H,s,CH3),2.24(3H,s,C H3),3.82(1H,m,H-1′a),3.93(1H,m,H-1′b),6.35(1H,d,J=7.0 Hz,H-7),6.54(1H,s,H-1),7.02(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4.0,18.4,21.6,21.7,28.7,29.3,29.7,30.6,30.7,31.6,32.8,33.5,34.8,36. 4,38.2,39.4,40.4,43.0,44.3,45.1,66.3,117.3,118.2,119.5,127.4,134.0,146.0,164. 7,170.0,178.3,178.4.ESI-MS:m/z 493.1[M+H]+.C6:1H-NMR(CDCl3,500MHz):0.54(3H,s,CH3),1.09(3H,s,CH3),1.21(3H,s,CH3),1.27(3H,s,CH3),1.45(3H, s,CH3),2.19(3H,s,CH3),3.44(2H,t,J=6.5 Hz H-3′),3.98(1H,m,H-1),7.00(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8.6,21.6,28.6,29.2,29.3,29.6,29.8,30.6,30.7,31.5,32.7,33.5,34.6,36. 3,38.1,39.4,40.4,42.8,44.3,44.9,62.0,117.0,118.1,119.5,127.4,134.0,146.0,164. 6,169.7,178.3,178.2.ESI-MS:m/z 573.3[M+H]+.C7:1H-NMR(CDCl3,500MHz):0.55(3H,s,CH3),1.09(3H,s,CH3),1.21(3H,s,CH3),1.27(3H,s,CH3),1.45(3H, s,CH3),2.19(3H,s,CH3),3.56(2H,t,J=6.5 Hz H-3′),3.95(1H,m,H-1′a),4.09(1H,m,H-1′b),6.31(1H,d,J=7.0 Hz,H-7),6.49(1H,s,H-1),7.01(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1,18.6,21.5,28.5,29.6,29.7,29.8,30.4,30.7,31.5,32.6,33.4,34.7,36.3,38. 1,39.3,40.5,41.0,42.8,44.2,44.9,61.0,117.1,118.1,119.5,127.3,133.9,146.o,164. 6,169.8,177.9,178.2.ESI-MS:m/z 527.3[M+H]+.C8:1H-NMR(CDCl3,500MHz):0.55(3H,s,CH3),1.10(3H,s,CH3),1.18(3H,s,CH3),1.27(3H,s,CH3),1.45(3H, s,CH3),2.21(3H,s,CH3),3.68(2H,m,H-3′),4.01(1H,m,H-1′a),4.13(1H,m,H-1′b),6.35(1H,d,J=7.0 Hz,H-7),6.54(1H,s,H-1),7.02(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MHz):10.2,18.5,21.6,28.7,29.3,29.7,29.8,30.6,30.7,31.6,32.8,33.6,34.8,36.4,38. 2,39.5,40.5,43.0,44.3,45.1,59.4,61.5,117.2,118.2,119.6,127.5,134.1,146.1,164. 8,170.0,178.4,178.5.ESI-MS:m/z 499.3[M+H]+.C9:1H-NMR(CDCl3,500MHz):0.50(3H,s,CH3),1.09(3H,s,CH3),1.20(3H,s,CH3),1.26(3H,s,CH3),1.43(3H, s,CH3),2.21(3H,s,CH3),4.94(1H,d,J=7.5 Hz,H-1′a),5.02(1H,d,J=7.5 Hz,H-1′b),6.33(1H,d,J=7.0 Hz,H-7),6.49(1H,s,H-1),7.01(1H,d,J=7.0 Hz,H-6),7.27-7.35(5H,m,H-Ar).13C-NMR(CDCl3,125MHz):10.2,18.4,21.6,28.6,29.3,29.8,30.6,30.8,31.6,32.8,33.6,34.8,36.4,38.2,39. 5,40.4,42.9,44.2,45.0,66.3,117.3,118.1,119.6,127.4,127.5,128.2,128.3,128,6 134,1 134.1,135,7,146.0,164.7,170.1,177.9,178.3.ESI-MS:m/z 541.3[M+H]+.C10:1H-NMR(CDCl3,500MHz):0.53(3H,s,CH3),1.13(3H,s,CH3),1.21(3H,s,CH3),1.27(3H,s,CH3),1.46(3H, s,CH3),2.22(3H,s,CH3),3.64(H,m,H-1′a),3.80(H,m,H-1′b),6.36(1H,d,J=7.0Hz,H-7),6.54(1H,s,H-1),7.03(1H,d,J=7.0 Hz,H-6).13C-NMR(CDCl3,125 MHz):10.2,18.4,21.6,25.7,25.8,28.7,29.7,29.7,29.8,29.9,30.6,30.8,31.6,32.8,33. 5,34.9,36.5,38.2,39.5,40.5,43.0,44.4,45.1,69.7,117.0,118.1,119.5,127.5,134.0,1 46.1,164.7,169.9,178.3,178.4.ESI-MS:m/z 547.3[M+H]+.2.1 实验材料实验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14];MEM培养基(南京凯基生物);DMEM培养基(南京凯基生物);RPMI-1640培养基(南京凯基生物);胎牛血清(Hyclone);胰酶(吉诺生物医药);细胞冻存液(南京凯基生物);PBS(吉诺生物医药);MTT(Sigma);DMSO(CR,上海凌峰化学有限公司).2.2 实验仪器超净台(SW-CJ-1F,上海博迅实业医疗设备厂);CO2培养箱(Thermo scientific);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 CKX41);酶标仪(TECAN Sunrise);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迅实业医疗设备厂);96孔培养板(Corning Incorporated);高速离心机(LG10-2.4A).2.3 实验操作采用MTT法[15-16],在37 ℃,体积比为5%的CO2培养箱内,取对数生长期的各细胞(3×104 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180 μL/孔)中贴壁生长.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及阳性对照物,以含细胞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孔,每个浓度设5个平行孔.置于37 ℃,体积比为5% CO2培养箱中培养.第48 h时加入5 mg/mL MTT溶液(20 μL/孔),混匀后,继续孵育4 h.第52 h时,停止培养,小心倒去96孔板内培养基,加入DMSO(150 uL/孔),振荡溶解,10 min内酶标仪于570 nm波长处测定OD值.最后根据IC50计算公式和软件计算出各化合物IC50值. 2.4 IC50实验结果和讨论选取雷公藤红素以及10个衍生物,以卡铂作为阳性药,测出IC50值,如表1所示.合成所得的化合物C1~C10活性都要高于阳性对照药卡铂.C9和C10这两个衍生物,芳烃衍生物C9活性要好于环烷烃衍生物C10.在直链烃衍生物中,羟基衍生物C4和C8活性最强.本实验对具有较强抗癌活性的木栓烷型三萜化合物雷公藤红素C-29-羧基进行修饰,得到了10个新型的衍生物,并对衍生物进行抗癌活性测定,采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运用MTT法算出了IC50.衍生物C1~C4以及C6~C8都表现出了比雷公藤红素强的抗癌活性,引入了卤素、苯环、羟基都明显提升了化合物抗癌活性,而引入六圆环化合物活性有明显下降.衍生物中化合物C4和C8抗癌活性最强,且C4和C8是衍生物中唯一两个极性大于红素的衍生物,可以作为未来体内实验的候选药物.【相关文献】[1] 刘为萍,刘素香,唐慧珠,等.雷公藤研究新进展[J].中草药,2010,41(7):1215-1218.[2] 韦登明,黄光照.雷公藤及其单体的药理和毒理病理学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12):894-897.[3] SREERAMULU S, GANDE S L, GOBEL M,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hibition ofthe human protein complex Hsp90-Cdc37 a kinome chaperone-cochaper one by triterpene celastrol[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9,48:5853-5855.[4] 胡凯,葛卫红.雷公藤红素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179-181.[5] CHAPELSKY S, BATTY S, FROST M, et al. Inhibition of anthrax lethal toxin-induced cytolysis of RAW264.7 cells by celastrol[J]. Plos One,2008(1):1-6.[6] 钱利武,周国勤,陈师农.雷公藤红素抗精神衰退性疾病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7(28):629-633.[7] YANG H J, CHEN D, CUI C, et al. Celastrol a triterpene extracted from the chinese “Thunder of God Vine” is a potent proteasome inhibitor and suppresses human prostate cancer growth in nude mice[J]. Cancer Research,2006,66(9):4758-4765.[8] WESTERHEIDE S D. Celastrols as inducers, of the heat shock response and cytoprotection[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4,279(53):56053-56060.[9] GE P, JI X, DING Y, et al. Celastrol causes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rat glioma cells[J]. Neurological Research,2010,32(1):94-100.[10] PENG B, XU L, CAO F, et al. HSP90 inhibitor celastrol arrests, human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U937 at G0/G1 in thiol-containing agents reversible way[J]. Molecular Cancer,2010,9(1):79.[11] SUN H, XU L, YU P, et al. Synthesis and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neuroprotection of celastrol analogues in PC12 cell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Letters,2010,20(13):3844-3847.[12] 王家强,刘军峰,刘珂.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合成与评价[J].中草药,2009,40:201.[13] ABBAS S, BHOUMIK A, DAHL R, et al.Preclinical studies of celastrol and acetyl isogambogic acid in melanoma[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07,13(22):6769-6778. [14] 宋必卫,骆钱芬.BAPTA-AM对OGD-再灌致HepG-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41(2):133-137.[15] 竺佳,朱泱平,徐佳,等.七叶皂苷钠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增殖抑制作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7(2):123-125.[16] 唐岚,赵亚,单海峰,等.甜瓜蒂中葫芦素类成分分离及体外抗癌活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40(4):388-391.。

雷公藤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雷公藤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

雷公藤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是从中药植物雷公藤中提取的一种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

但是,雷公藤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喉癌细胞系和多个前列腺癌细胞系为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小鼠移植瘤实验等研究手段,重点探索了雷公藤甲素诱导HPV阳性肿瘤细胞凋亡和诱导多种肿瘤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以及自噬对雷公藤甲素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以HPV18阳性喉癌细胞HEp-2为模型,检测了雷公藤甲素对HPV阳性肿瘤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能有效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

此外,雷公藤甲素还能同时激活死亡受体途径及线粒体途径两条凋亡信号通路诱导HEp-2细胞凋亡。

2.证实雷公藤甲素能增强放射线对HEp-2细胞的杀伤,具有放疗增敏作用。

3.研究了雷公藤甲素诱导HEp-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诱导的HEp-2细胞凋亡依赖于抑癌蛋白p53的激活。

雷公藤甲素能通过两条途径激活p53通路:一方面,雷公藤甲素能引起细胞DNA损伤,促进p53 mRNA的转录;另一方面,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泛素E3连接酶E6/E6AP的表达,进而阻断p53的泛素化降解。

p53的表达上调及活化会促进受其调控的下游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介导细胞凋亡。

4.研究了雷公藤甲素对肿瘤细胞自噬的影响。

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能引起喉癌细胞HEp-2及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和C4-2中LC3B II蛋白的表达上调,并抑制p62蛋白的表达。

此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雷公藤甲素还能促进PC-3、LNCaP和C4-2细胞中自噬小体的形成及自噬流的发生,证明雷公藤甲素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

雷公藤红素依赖ROS升高介导DNA损伤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雷公藤红素依赖ROS升高介导DNA损伤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雷公藤红素依赖ROS升高介导DNA损伤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马静;王红磊;王梓萱;李昕宇;李美秀;吴勇;刘禹佳;卢国栋;周静【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22(38)3【摘要】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在介导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人肝癌细胞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肝癌细胞核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CM-H2DCF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DNA损伤标志蛋白γ-H2AX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γ-H2AX、caspase-3、PARP等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雷公藤红素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存活,并可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关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诱导肝癌细胞内ROS聚集,高水平的ROS引起细胞DNA损伤,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总页数】7页(P366-372)【作者】马静;王红磊;王梓萱;李昕宇;李美秀;吴勇;刘禹佳;卢国栋;周静【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R329.25【相关文献】1.雷公藤红素通过 ROS/JNK 途径诱导 Saos-2细胞发生 caspase 依赖的凋亡2.异土木香内酯通过介导ROS产生及线粒体损伤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3.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信号通路诱导T98G细胞发生凋亡4.雷公藤红素升高细胞浆游离Ca^(2+)浓度与其诱导HMC-1细胞凋亡有关5.雷公藤甲素通过STAT3/PD-L1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KLE细胞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公藤红素对白血病HL-60和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对白血病HL-60和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对白血病HL-60和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张晓玲;李爱萍;环飞;秦珩;段金廒【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46)1【摘要】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PI 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凋亡、周期及形态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Jurkat细胞的增殖,降低其存活率。

给药24 h后,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6±1.05)μmol/L和(0.88±1.13)μmol/L。

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两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降低(P<0.05),且伴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

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Jurkat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雷公藤红素;HL-60细胞;Jurkat细胞;凋亡【作者】张晓玲;李爱萍;环飞;秦珩;段金廒【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中心;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雷公藤红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J], 王涤;赵万红;雷鸣;郑雅宏2.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逆转录病毒HERV-K Np9基因转录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J], 陈将华;郑维威;姜旭东;陆晓雅;徐荣臻3.雷公藤甲素对白血病HL-60和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J], 环飞;胡艳辉;秦珩;张晓玲4.雷公藤红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J], 徐银海;严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三萜--雷公藤红素--通过下调细胞存活蛋白和上调死亡受体而加强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BokyungSung,ByoungduckPark,VivekR.Yadav,andBharatB.Aggarwal来自传统中药的雷公藤红素是三萜类成分,它能否调节TRAIL的抗癌作用,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

通过测定质膜完整性,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程度,线粒体的活性,caspase - 8、caspase - 9和caspase – 3的活性,发现雷公藤红素诱发TRAIL-介导的人类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并将TRAIL耐药细胞转换成TRAIL 敏感的细胞。

研究其作用机理时,我们发现,该三萜下调细胞存活蛋白表达包括cFLIP、IAP- 1、BCL -2、Bcl - xL、生存素、XIAP ,上调Bax蛋白表达。

此外,我们发现,雷公藤红素同时诱导细胞表面TRAIL受体DR4和DR5表达。

在各种癌细胞,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胰腺癌细胞,髓细胞和白血病细胞中这些受体增加得很明显。

死亡受体的基因沉默能消除雷公藤红素对TRAIL-介导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因为CHOP基因沉默消除雷公藤红素对DR5诱导表达作用,同时加强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故三萜类化合物诱导死亡受体是不依赖p53,而是通过诱导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

我们发现,雷公藤红素还会诱发活性氧(ROS)的产生,而活性氧的消失会抑制雷公藤红素对CHOP和DR5诱导表达,因而(雷公藤)增强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

总的来说,我们的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存活蛋白和通过ROS介导的CHOP通路上调死亡受体,而上调TRAIL的细胞凋亡作用。

放疗,手术,化疗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一线方法。

放疗和化疗通过几种不同的机制触发肿瘤细胞死亡。

然而,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有毒的,不是有效的,同时肿瘤逐渐产生耐药性。

近年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肿瘤源性分子的肿瘤生物学驱动因子和靶点的研究,已成为在癌症研究方面的热点。

此外,常规化疗与生物制剂相结合,可能会成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2是TNF超家族(1,2)的成员。

因为它优先诱导恶变细胞凋亡,现已引起相当的重视。

迄今为止,已确定五个TRAIL受体,其中只有两种胞浆死亡域受体—DR4(TRAIL - R1)和DR5(TRAIL-R2),可参与TRAIL的凋亡机制。

一些治疗各种癌症的抗体现在处于的I期或II期临床试验,它通过模仿TRAIL来触发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然而,癌细胞对TRAIL耐受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癌细胞为什么或如何产生对TRAIL耐受不完全清楚,但许多机制已经描述,包括死亡受体的改变;结合TRAIL但不产生信号的诱骗受体,如骨素;cFLIP蛋白(caspase - 8的抑制剂)的过度表达,X连锁细胞凋亡的抑制剂(XIAP),Bcl - xL,生存素,MCL-1,核因子NF-κB活化作用。

因此,一些可以调节TRAIL耐受的机制的因子,将成为一种潜在的改善细胞因子治疗方法。

雷公藤红素是从中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分离出一种三萜,已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慢性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同时还发现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抗癌活性,,包括前列腺癌,白血病,黑色素瘤细胞。

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不仅限于在体外系统中,还发现它能抑制同源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小鼠体内的人类前列腺肿瘤异种移植,和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和在斑马鱼表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其治疗机制的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抑制核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和VEGFR表达;抑制热休克蛋白HSP90、ERK和蛋白酶,并激活caspase – 8。

这些因素引起我们证实,雷公藤红素是否可以调节TRAIL诱导细胞凋亡,如果可以的话,通过什么机制。

我们发现,雷公藤红素确实可以提高TRAIL诱导细胞凋亡,通过下调各种细胞存活蛋白和上调TRAIL受体。

雷公藤红素是通过活性氧(ROS)的产生和CHOP(C / EBP同源蛋白)的表达而上调死亡受体。

实验过程材料:一个溶剂为100%二甲基亚砜的5mmol/l雷公藤红素溶液(开曼化工),﹣20 °C储存,然后按需要用细胞培养液稀释。

可溶性重组人TRAIL/Apo2L是购自PeproTech。

青霉素、链霉素、贝科改良Eagle培养基、RPMI 1640和胎牛血清是购自Invitrogen。

DR4的抗体、PARP、Bcl-2、cFLIP、BcL- xL、cIAP- 1,Bid、Bax、P53、CHOP、caspase - 3以及procaspase- 8从(圣克鲁斯生物技术)Santa Cruz Biotechnology获得的。

DR5的抗体是从ProSci。

抗生存素是从R&D systems。

XIAP的抗体是购自BD Biosciences公司。

抗caspase - 9和裂解的caspase - 8购自Cell Signaling。

鼠单克隆抗肌动蛋白抗体、N -乙酰半胱氨酸(NAC)、谷胱甘肽(GSH)均购自Sigma。

细胞株:人类乳腺癌MDA- MB- 231,MCF7和T47D,结肠癌HCT116,肺腺癌H1299,中肾癌A293,前列腺癌PC3,食管腺癌的TT,胰腺癌AsPC1,慢性髓性白血病K - 562和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取自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人类髓KBM- 5细胞,由尼古拉斯博士多纳托(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安阿伯,MI)提供。

p53,P21和Bax缺失的HCT116变种,由伯特沃格尔斯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州巴尔的摩,MD)提供。

在含10%小牛血清和青霉素/链霉素(Invitrogen公司)的McCoy 5A培养基中培养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及其诱导物。

在含15%胎牛血清的Iscove改良贝科的培养基中培养KBM -5细胞。

A293、MDA- MB- 231和TT在贝科的改良Eagle培养基培养,以及其他细胞株在含10%小牛血清、100单位/ ml青霉素和100 mg / ml的链霉素的RPMI 1640中培养。

Live/Dead Assay:为了测量细胞凋亡,我们用Live/Dead Assay(Invitrogen公司),评估细胞内酯酶活性和质膜完整性。

这种方法就如前所述进行。

碘化丙啶(PI)染色的DNA片段:用雷公藤红素(2umol/l)预处理细胞6h,然后将其暴露于TRAIL(10mg/ml)中24小时。

PI染色DNA含量分析如前面描述完成。

共有10,000个事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激发波长为610 nm的和发射波长为488 nm。

RNA分析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 PCR):DR5的mRNA采用RT - PCR 检测。

按说明书指示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公司)将总RNA从细胞中分离。

1μg总RNA使用上标逆转录法转化为cDNA,然后使用上标一步法RT- PCR 试剂盒(Invitrogen公司)的铂Taq聚合酶扩增。

总RNA,然后使用以下的引物通过PCR扩增:DR5正链5 -AAGACCCTTGTGCTCGTTGTC- 3,DR5的反义5-GACACATTCGATGTCACTCCA- 3,DR4的正义5–CTGAGCAACGC AGACTCGCTGTCCAC- 3,DR4的反义5 –TCCAAGGACACGGCAGAGCC TGTGCCAT- 3,甘油醛-3 - 磷酸脱氢酶(GAPDH)正链5-GTCTTCACCAC CATGGAG-3和GAPDH反义5-CCACCCTGTTGCTGTAGC- 3。

反应进程包括50℃为30min,94℃为2min,和94℃为15秒,每个循环35次。

50℃30s和72℃45s,然后72℃持续10 min。

PCR产物过2%琼脂糖凝胶,然后用溴化乙锭染色,于紫外光下观察并拍照。

siRNA的转染:如前面所述高纯度控制(杂乱RNA),DR5,DR4,和CHOP 小分子干扰RNA(siRNA),是由Qiagen公司合成。

简单地说,MDA-MB-231细胞接种在6孔板的每个孔中,粘附生长24小时。

转染时,在12μL的Hiperfect 转染试剂盒(Qiagen)加入至50 nmol/L的siRNA使培养基的终体积为100微升。

转染24小时后,细胞用雷公藤红素处理6小时,然后暴露在TRAIL24 h。

全细胞提取物用免疫印迹做相关的蛋白质分析。

JNK的含量:为了确定的雷公藤红素对JNK激酶的作用,全细胞提取物先用抗JNK1沉淀,接着用蛋白质的A / G琼脂糖珠(皮尔斯)处理。

孵育2小时后,用裂解液洗珠,然后检测激酶活性,混合物含有50mmol/LHEPES(pH值7.4),20mmol/L氯化镁,2mmol/L二硫苏糖醇,20 μmol/L [32P] ATP,10μmol/L未标记的ATP和2微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 c - Jun(氨基酸1-79)。

免疫复合物是在30 ℃孵育30分钟,然后用SDS样品缓冲液煮沸5分钟。

最后,用10%的SDS – PAGE处理蛋白,干燥凝胶,用PhosphorImager检测放射性波段。

要确定每个样品的JNK1的总量,全细胞提取物用抗JNK1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

蛋白印迹分析:为了确定蛋白表达水平,我们如前面所述准备了全细胞提取物。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

电泳后,蛋白电子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涂抹各种抗体,再用ECL试剂(GE Healthcare公司)检测。

DR4、DR5表面表达的分析:MDA-MB-231细胞(3×105)用雷公藤红素处理,在用EDTA分离络合物后,用含0.5%牛血清蛋白(BSA)的PBS溶液洗涤。

然后细胞在4℃用藻红蛋白(PE)-共轭的鼠的单克隆抗人DR5或DR4(分别克隆71908和69036,R&D系统)染色45分钟。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在洗涤和再悬浮荧光激活细胞分选缓冲区(1*PBS +0.5%BSA)之前,使用流式细胞仪激发波长为488nm进行分析。

藻红蛋白(PE)-共轭鼠采用小鼠IgG 2b作为同型对照。

细胞间的ROS测定:细胞用3mol/L雷公藤红素或DMSO预处理6h,并用10mol/L 5 (6)-氯甲基-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醋酸酯(CM-H2DCFDA)染色(Invitrogen公司)。

经过30分钟孵化, 在平均荧光强度530nm计算。

结果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雷公藤红素能否调节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如何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