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会变的圆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辨认圆形和半圆形;
•理解圆形和半圆形的概念;
•通过比较大小,辨认大小不一的圆形和半圆形;
•通过观察,认识近似圆和半圆形。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辨认不同大小的圆形和半圆形;
•学生能够理解圆形和半圆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认识近似圆和半圆形。

教学准备
•圆和半圆形的模型;
•认识近似圆的图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圆和半圆形。

2. 认识圆和半圆形
教师出示圆和半圆形的模型,鼓励学生观察和摸索,让学生尝试画出相似的圆和半圆形,告诉学生这两者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3. 比较大小
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和半圆形,鼓励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比较大小,找出其中大小不同的图形。

4. 认识近似圆和半圆形
教师出示认识近似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近似圆不是标准的圆形,但是它们的形状非常相似。

5. 巩固应用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互相制作大小不一的圆和半圆形,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里找出近似圆和半圆形,并画出圆和半圆形的模型。

6. 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
•在学习这个话题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可以再次学习,你希望怎样学习?
总结
教学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适的计划,并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注重启发性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加强实践,使学习更加深入、生动和有效。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会变的圆》《会变的圆》数学活动设计活动名称:会变的圆适用年龄:幼儿园中班(3-4岁)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活动准备:1.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彩色纸圆形模板。

2.准备一张大纸板,上面画上几个不同颜色的圆形。

活动过程:1. 导入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圆形物体,如窗户、钟表等,并介绍圆形的特征,如边界线是弧线,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等。

2. 认识圆形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彩色纸圆形模板,并要求幼儿用手指沿着圆形边缘感受其特征。

让幼儿品味圆形的质感,并用手指比较认识手指的形状和圆形的形状。

3. 画圆形引导幼儿使用颜色蜡笔在纸上画圆形,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可以画出多种不同大小和颜色的圆形。

老师边看边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形状的圆,如椭圆、扁圆等,让幼儿体验圆形的变化。

4. 寻找圆形准备一张大纸板,上面画上几个不同颜色的圆形。

将纸板放在幼儿眼前,鼓励幼儿观察纸板上的圆形,找出相同形状和颜色的圆形。

5. 感受圆形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把手拉成一个圆形,然后与其他小组的幼儿进行配对,比较手的大小,看哪个小组的手圆形更大。

6. 制作圆形画引导幼儿使用颜色蜡笔或水彩笔在纸上自由画出圆形,可以画出圆圈、太阳、球等等。

然后展示并互相欣赏每个幼儿的作品。

7. 结束回顾活动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征和属性,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观察和体会。

活动延伸:1. 增加团队合作的元素,让幼儿一起合作制作一幅大型圆形画作。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更多的圆形物体,并进行记录和观察分析。

《会变的圆》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圆形,并通过绘画和群体合作的方式加深对圆形的认知。

同时,这个活动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会变的圆教案5篇

幼儿园会变的圆教案5篇

幼儿园会变的圆教案5篇幼儿园会变的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并在操作中体验快乐,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2、知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色,对科学活动产生探索欲望。

教学准备:1、视屏仪,红、黄、蓝色宝宝各两个,“小花猫”一个,“白色老爷爷”一个,教学背景图三幅。

2、红、黄、蓝颜料若干瓶,空杯子若干。

3、棉签,操作图若干张,抹布,红、黄、蓝透明胶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利用视屏仪,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边讲述边提问:1、红宝宝和蓝宝宝怎么不见了?2、猜猜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3、最后是谁帮助了伤心的小猫?老爷爷怎么说的?二、操作活动“变变变”1、教师:刚才白色老爷爷说颜色宝宝有时在一起会变色,你们谁想来试试?2、个别幼儿操作示范,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操作习惯。

3、教师交代分组操作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①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操作,教师观察、寻找有讨论式集体实验价值的机会。

②引导幼儿比较发现两种颜色的多与少会配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5、展示“操作图”,师幼一起。

①图上都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这三种颜色的?②图上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呢?③师幼共同。

三、延伸活动每个幼儿一张透明胶片,看幼儿去观察彩色的世界。

幼儿园会变的圆教案篇2活动目标: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

(作手影游戏用)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的属性,能够说出圆形的定义;2.能够识别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3.能够了解圆形的变化,并学会画出其中的一些变化;4.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工具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准备1.圆形的卡纸;2.彩色笔和蜡笔;3.PPT;4.教师制作的“圆形变化表”。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1.首先,教师利用幼儿对圆形的普遍印象,询问幼儿认为的圆形的特点和定义。

2.教师使用PPT向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辨出圆和其他形状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共性特征。

3.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形的属性,让孩子们了解到圆形的定义。

•点评:本步骤着重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步骤二:学习圆形的变化1.教师示范通过将纸板上的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组合成当地图案,让学生感受圆形的变化和组合,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组合出其他类型的圆形变化。

2.教师让学生处理一副“圆形变化表”,让学生根据圆形的变化,对后面的图案进行判断与涂画。

•点评:这一步骤主要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圆形的一些基本变化和组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步骤三:用圆形创作1.教师通过PPT展示并讲解圆形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用颜色画一个圆形的太阳,或者用小圆圈画出动物的图案。

2.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工具创作一个完整的圆形图案。

•点评:这步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其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圆形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幼儿们学习到了不同颜色、大小和变化的圆形,进一步理解了圆形的属性和定义。

通过圆形创作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加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了更多有关于圆形的知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教学环节设计的严谨性和充分性,并鼓励幼儿多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基本属性;2.发现变化中的圆形;3.通过手工制作圆形图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圆的基本属性1.圆的定义:圆由同心圆和弧线组成,同心圆是圆上任意两点间距离相等的圆。

2.圆的基本要素:圆心、半径、圆弧。

3.圆的图示。

发现变化中的圆形1.观察带图形的卡片,发现图形中变化中的圆形。

2.提问引导:这些圆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手工制作圆形图案1.实践制作:给幼儿提供色纸,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剪、拼、贴成圆形的图案。

2.作品展示:幼儿们自由发挥,完成自己的作品;3.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哪些圆形。

教学步骤:圆的基本属性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基本要素和图示。

2.与幼儿一起画图,用黑板或者白板等介绍圆的基本要素和图示。

发现变化中的圆形1.教师展示几个带图形的卡片,向幼儿展示卡片上变化中的圆形;2.提问引导:鼓励幼儿思考,这些圆形都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手工制作圆形图案1.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圆形图案的方法;2.向幼儿分发色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剪、拼、贴成圆形的图案;3.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图案;4.分享交流:让幼儿向其他的幼儿介绍自己图案中使用的圆形。

反思与总结:通过这次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是以圆形作为教学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变化中的圆形、手工制作圆形图案等方法,学习圆的基本属性,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次教学的亮点在于将视觉提供了学习的途径,通过观察带图形的卡片和实践制作圆形图案的过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圆形的基本要素和图示,并探索了圆形的“变化”特性。

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们的审美思维的发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设计实践制作的环节时,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和兴趣,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工具和材料,增加幼儿的思维激发点;同时,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学生的变化和心理要认真理解,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一、教学目标:1. 能认识和说出圆的特点:圆是没有边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2. 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圆形,如:纸、线、橡皮圈等。

3. 能够辨认出现在各种地方的圆形物体,并通过观察与描述的方法对圆形物体进行归类。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和说出圆的特点。

2. 制作圆形。

3. 辨认圆形物体。

三、教学准备:1. 卡片或是幻灯片上画好的圆形、小球、橡皮圈、圆盘、纸杯等。

2. 纸、线、橡皮圈、纸杯、水杯等材料。

3. 让幼儿认可的不同阶段由浅入深的圆图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圆形物体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幼儿可能会说出:圆球、圆盘、纸杯、水杯等。

教师顺着他们的话题再问:“为什么它们都叫圆呢?”引出对圆形物体的讨论。

2. 引入老师将卡片或幻灯片上的圆展示给幼儿观看,再问:“你们看了圆,有什么感受呢?”幼儿可能回答说:“圆是没有边的!”“圆上的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一样!”老师肯定幼儿的观察力,并解释圆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观察圆形物体老师要求幼儿观察物体图片,先看有哪些圆形物体,然后让他们围绕着圆形物体进行讨论,能将哪些形状认知加进来。

老师可以大致总结一下幼儿说的,然后告诉他们下个游戏环节的内容。

(2)制作圆形准备纸、线、橡皮圈、纸杯等材料。

让幼儿选取材料制作圆形,如:用橡皮圈围成圆形,用线在纸上画圆,将纸折成圆、用纸杯盖成圆等。

4. 游戏环节(1)魔术圆老师把魔术圆带给孩子们看,平放在地上,把红蓝居然扔进圆里,又推进折叠,没想到红蓝居然混在一起了,孩子们找不到。

老师问孩子们:“红和蓝去哪里了?”孩子们纷纷说:“圆消掉了。

”“圆吃了。

”“圆把颜色吞进去了!”那我们还能把它找出来吗?老师帮助幼儿扁扁圆体变回圆体,魔术就出现在他脚下,孩子们伸个手往前伸,挨个把红蓝的圆找出来,这是如何实现的呢?(2)变出圆幼儿分为小组,将小组成员的手牵在一起坐一圈,用圆盘做圆,只能坐在圆盘上,脚不能碰到地面,看哪个小组坐下的第一个,是谁的组。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会变的圆》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圆的定义;•通过游戏认识圆的变化;•能够感性体验面积的变化。

1.2 能力目标•锻炼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作参与游戏;•能够独立观察和总结。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游戏中圆的变化;•面积的变化。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直觉认知到理论认知。

3. 教具及教材3.1 教具•计算器;•圆环、圆板、木棍等。

3.2 教材•《小学数学》。

4. 教学过程4.1 活动导入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让学生试着讲出圆形的特点和定义。

4.2 游戏介绍介绍本次数学游戏《会变的圆》的规则:使用圆环、圆板、木棍等物品来做圆,然后学生围成一个圆,然后让一个学生走进这个圆,接着让学生掐掉一小块圆环,再让他走进去,此时圆的形状出现了变化。

接着,让其他学生也用同样方式掐掉一小块后进入圆内,观察圆的变化。

4.3 活动细节让学生用计算器测量每次圆环掐掉后的直径,并记录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计算每次圆环掐掉后圆的面积,并记录在黑板上。

4.4 游戏过程展示让学生展示每次圆环掐掉后的圆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的变化,也可以请学生从圆的面积变化的角度描述。

4.5 游戏总结回顾游戏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游戏中的圆形变化,自己总结一下圆的特点和面积的变化规律。

5. 反思这次游戏让学生通过感性的体验,认识了圆形的特点和圆的变化规律,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不太愿意合作,这需要老师在引导学生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合作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且能够更加愉快地完成学习。

幼儿园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教案标题:《会变的圆》美术教案(幼儿园幼儿中班)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形状和特征。

2.学习通过变换和组合的方式创作圆形的作品。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圆形模板、彩笔、水彩颜料、画笔、颜料盘、画纸、剪刀、胶水等。

2.教材:教师自己设计或从美术教材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各种物体中圆形的部分,如灯罩、橙子、扭蛋机等,并请幼儿说出物体中的圆形。

2.教学内容(30分钟)(1)呈现圆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完整的圆形并呈现给幼儿观看,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圆的形状和特点,如没有棱角、线条曲线等。

(2)变换圆的大小。

教师用不同大小的圆形模板示范,让幼儿观察不同大小的圆形,并将它们分别画在画纸上。

(3)变换圆的颜色。

教师将颜料盘上的不同颜色的水彩颜料涂在幼儿画纸上提供给幼儿选择,引导幼儿用画笔将圆形填充不同颜色。

(4)变换圆的位置。

教师示范用剪刀将画纸剪成具有多个圆形的图案,然后请幼儿黏贴在另一张画纸上,自由组合圆的位置。

3.制作作品(30分钟)幼儿使用彩笔或水彩颜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设计并制作一个圆形的作品。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4.展示和讲解(15分钟)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教师鼓励幼儿讲解自己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意图,同时引导其他幼儿提问和分享观点。

四、反思与延伸1.教案设计合理,内容紧凑,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侧重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还要鼓励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3.延伸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一起创作一个大型的圆形拼贴画,通过家庭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4篇

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4篇

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会变的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圆形的形状特征;2. 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圆形的形状特征;2. 圆形的变化。

教学准备:1. 纸板或画纸;2. 彩色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张描绘圆形的图画,并询问幼儿对这个形状的认识和了解;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有圆形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物体的名称。

探究活动:1. 教师逐步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圆形的形状特征,比如没有直线边缘、所有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等;2. 教师以实物为例,让幼儿观察不同大小的圆形,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特征;3. 教师逐步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的变化,比如正常的圆形变成椭圆、圆形变成多边形等。

表现活动: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纸板或画纸,并让幼儿用彩色笔或蜡笔画圆形;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圆形出发,尝试画一些变化的图案;3.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聆听其他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和赞美。

总结活动:1.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简单回顾幼儿的表现活动;2. 鼓励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拓展活动:1.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周围的艺术作品展览,让幼儿欣赏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2.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其他材料来制作圆形的艺术品,比如纸串、橡皮泥等。

评估活动:1. 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活动表现;2. 教师整理和记录幼儿的作品,评估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深化课程内容,引导幼儿更深入地学习圆形和其他形状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幼儿中班美术教案《会变的圆》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幼儿对简单形状的认识能力;3. 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会变得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会变得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会变得圆》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会变得圆》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根据圆形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各种圆形材料拼摆组合成各种物体。

2、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相互交流,并能自己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1、各类瓶子、瓶盖、钮扣、纸盘、纸筒、各色彩纸、花布等。

2、橡皮泥、剪刀、橡皮筋、电线、双面胶等。

3、场地布置、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1、师生进场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后入座。

小朋友,今天我们到圆圆的世界来玩。

一起来做动脑热身操吧。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脑筋转转转,小手动起来,一二三,准备好。

2、(出示电脑课件)你们看,这里有一个圆,它象什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

)(出示两个圆,许多圆)方法同上。

3、教师小结:圆圆的世界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葡萄、蛋糕这些圆圆的`吃的东西,还有雪碧瓶、饼干盒这些圆圆的用的东西,还有气球、皮球这些圆圆的玩的东西,大自然中圆圆的动物脑袋、圆圆的仙人球这些都是圆的,真是精彩极了。

4、前段时间,我们收集了生活中许多圆圆的材料,用这些圆圆的材料能变出什么好玩的东西呢?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与个别幼儿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变一变,变得时候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幼儿泛讲)你的办法不成功怎么办?(幼儿泛讲)5、请想好的小朋友自己选择材料,把你想到的用这些圆圆的材料来变出来吧。

这儿有一些辅助材料,需要用的小朋友可以来取用。

6、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在活动中不干涉幼儿活动,以帮助的口吻引导幼儿以下几点:(1)你需要的材料没有,怎么办?(2)你的办法不成功怎么办?(3)怎么做才能牢固?试一试用这种材料是不是更牢固些?(4)引导作好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玩一玩作品,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7、师拿一件作品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幼儿如猜不出,就请设计师来介绍一下。

幼儿中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圆》教案

幼儿中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圆》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幼儿中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圆》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了解圆在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圆形物品,如圆形的玩具、图片等。

2. 准备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音乐、故事等辅助教学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说出圆的特征。

2. 讲解:教师讲解圆在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变化,如旋转、翻转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将圆形物品变成其他形状,如方形、心形等。

4. 创作: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尝试将圆形物品变成其他形状。

5.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圆形的游戏,如圆形拼图、圆形接力等。

2. 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如是否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等。

3.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审美意识。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整洁,避免幼儿受伤。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表达。

七、教学资源1. 圆形物品:如圆形的玩具、图片等。

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水粉、调色板等。

3. 音乐、故事等辅助教学资源。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说出圆的特征。

2. 讲解:讲解圆在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变化,如旋转、翻转等。

3. 示范:示范如何将圆形物品变成其他形状,如方形、心形等。

4. 创作:幼儿根据示范,自己尝试将圆形物品变成其他形状。

5. 展示: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圆》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圆》

中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圆》中班数学详案教案《会变的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基本属性,如圆的形状、大小、圆心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圆。

3.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圆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1. 学生的圆周图形认知资料。

2. 数学教具:不同大小的纸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纸圆,让学生观察圆的形状和大小,并问学生:这些纸片的形状有什么相同之处?孩子们可以尽量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纸圆,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个纸圆有什么特点?圆的大小,是不是可以变化?圆的形状是不是固定的?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纸圆的圆心位置。

3. 实践与探索(15分钟):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纸圆,在桌子上让学生拿着纸圆做动作:放在桌子上、拿在手上等,观察不同动作下圆的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尝试不同动作来探索圆的变化。

4.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观察到的不同圆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出圆的基本特点:圆的形状是固定的,但大小和位置可以变化。

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不同大小和位置的纸圆,让学生再次观察和描述。

5. 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幅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圆的位置,能否找到圆的圆心。

6. 小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对圆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圆的什么属性是不变的?圆的什么属性是可以变化的?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圆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了圆的变化。

学生兴趣高,积极参与,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圆。

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大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会变得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活动感受和认识圆的形状;2.能够运用简单的美术技巧裁剪圆形并进行涂鸦;3.能够合作完成美术作品。

二、教学准备1.活动室或教室,桌子,座椅;2.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美术工具;3.PPT或图片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环节1.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比如篮球、水杯等,并引导学生感受圆的形状。

2.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大小的圆形,在感受圆形的同时锻炼大小概念。

3.2 主要活动1.分发彩纸、剪刀和胶水等美术工具,让学生自由地裁剪圆形,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颜色和构图的调整。

2.老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美术作品。

3.在作品完成后,老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分享如何运用圆形来构成作品。

3.3 总结反思1.老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和欣赏彼此的作品。

2.老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个作品?为什么?–在这个活动中你与同学合作的感受如何?–如果下次进行类似的美术活动,你有什么想法?3.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美术活动,学生们充分认识了圆形的形状和大小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本次活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美术的乐趣。

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老师可以在活动前准备一些美术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形的应用场景和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此外,老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定期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作天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得圆形
2.了解圆形的特点
3.通过与圆形相关的游戏活动,感知圆形的属性
4.通过艺术创作活动,拓展对圆形的理解与认得
二、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白纸、泡泡纸、玻璃球、滚动的小车
教学环节:互动交流、游戏活动、艺术创作
三、教学过程
1.互动交流(10分钟)
老师引导孩子们对于圆形的感知和理解,以轮廓图和实物呈现圆形,并激励孩子们说出本身对圆形的认得和看法。

2.游戏活动(30分钟)
老师分别介绍泡泡纸、玻璃球、滚动的小车等相关物品,并让孩子们进行察看和摸索,引导孩子们找寻这些物品与圆形的关系。

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如抓泡泡、滚玻璃球、玩滚动的小车等,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圆形的特点与属性。

3.艺术创作(50分钟)
老师供给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工具,并带领孩子们制作手工圆形图案和彩色圆形画作。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对于圆形的理解与看法。

四、反思
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互动交流、游戏活动、艺术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圆形的特点与属性,并且每位孩子在制作圆形图案与彩色圆形画作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极好的积极性与制造力。

同时,由于一些孩子在制作过程中难以依照预设的步骤进行,需要肯定的帮忙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以帮忙每个孩子在学习和创作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会变得圆》2篇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会变得圆》2篇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会变得圆》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会变得圆》精选2篇(一)课题:会变得圆年级:大班学科:美术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圆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形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具准备:1. 彩色纸张2. 剪刀3. 胶水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会变得圆”,提问学生圆形是一种什么样的形状,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展示几个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他们还能想到哪些圆形物体。

2. 创作活动(25分钟)2.1 教师示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然后用剪刀将圆形剪成一半,让学生观察。

接着,教师将剪下来的半圆形示范贴到另一张纸上,让学生观察这个半圆形变成了什么形状。

2.2 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进行实践。

教师发给每组一张彩色纸,让他们自己剪出一个大圆形,然后剪掉一半,然后将剪下来的半圆形贴到另一张纸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选择纸张的颜色和大小,可以用胶水将纸张粘贴在一起,也可以直接将纸张放在一起展示。

3. 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哪些物体可以通过剪半圆的方式来变成其他形状。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圆形的特点和创作的过程。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创作,使用剪刀和纸张制作其他形状的创意作品。

2. 学生可以尝试将剪下的半圆形贴到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图案。

3. 学生可以用彩色纸张将剪下的半圆形拼贴在一起,创作出更复杂的作品。

评价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互相分享创作的过程和心得。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会变得圆》精选2篇(二)课题:《顶一顶》教学目标:1. 了解顶球的基本动作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集中精力和反应能力。

会变的圆教案

会变的圆教案

会变的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圆的性质和特点;2. 掌握圆的识别和绘制方法;3. 学会通过调整参数改变圆的形状;4. 激发学生对几何变形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教师用一个圆形的图案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圆,然后介绍圆的概念和性质。

探究(40分钟):1. 圆的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圆的示意图,引导他们总结出圆的特点: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并将这一特点写在黑板上。

2. 圆的识别与绘制(15分钟):a) 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图示方式,教学生如何识别圆,并讲解绘制圆的基本步骤。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利用铅笔、圆规和直尺练习绘制圆,互相帮助和矫正。

3. 参数调整(10分钟):a) 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图示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半径的圆,并引导他们发现圆的形状会因半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b) 学生自行调整圆的半径,观察圆的形状变化,并在相应的纸上进行记录和绘制。

拓展(40分钟):1. 圆的变形(20分钟):a) 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橡皮圈的伸缩)引导学生认识到圆可以通过变形来得到其他形状。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橡皮圈或其他弹性材料,尝试将圆形变成其他形状,并记录下过程和结果。

2. 创意设计(20分钟):a) 学生单独或小组自行设计一个需要使用圆形的创意作品,可以是画作、手工制品或其他艺术作品。

b) 学生展示作品,并讨论圆形在作品中的应用和意义。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圆的性质和特点、圆的识别与绘制方法、圆的参数调整和圆的变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报告,包括以“圆形在我的生活中的应用”为题,描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图片或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圆的性质和特点,并学会了识别和绘制圆的方法。

会变的圆形教案

会变的圆形教案

会变的圆形教案在数学教育中,圆形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点,而“会变的圆形教案”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地被广泛运用于数学教育中。

该教案通过生动地描述圆形在不同情景下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形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深入地掌握圆形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会变的圆形教案”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

一、教学目标“会变的圆形教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圆形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圆形的基本定义、性质和特征,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等相关概念;2.理解圆形在不同情景下的变化,掌握圆形扩大、缩小、旋转等运动的规律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会变的圆形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圆形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基本概念:教师应该清晰地讲解圆形的定义、性质、特征,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相关概念。

3.变化情境:将圆形放入不同的情境中,比如风车、跳舞芭蕾、篮球等,让学生感性地理解圆形的扩大、缩小、旋转等运动规律。

4.操作演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圆形的变化过程,掌握圆形运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5.练习检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和测试,巩固学生对圆形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会变的圆形教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情境化教学法:将圆形放入不同的情景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圆形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2.操作性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圆形的变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形的规律和特征。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和反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4.游戏化教学法:将“会变的圆形教案”制作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圆形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圆圈圈宝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画各种圆形的物体并涂上颜色。

2、大胆作画并能丰富画面。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纸、油画棒、各种大小、颜色的圆、各种圆形物体的图形。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魔术导入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
幼: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图形,它也会变魔术,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图形?
幼:圆形。

师: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变的,变、变、变(变出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吸幼引儿的注意力)
师:变出的是什么?
幼:各种各样的圆形。

师:对了,老师也会变,看看老师又把它们变成什么?
(二)、师示范利用圆形变成一些物体。

在浅绿色的圆形上添上深绿色的波浪线变成一个大西瓜,在红色的圆形上添上绿色的叶子等等
师:它们还可以变成什么?
幼:皮球、太阳、眼镜、气球
(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同时提醒幼儿说:“我把圆圈圈宝宝变成了什么)
师: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
幼:想。

师:我们一起来变、变、变,变出我们想变的东西
三.学当小魔术师,尝试在圆形上添画。

四、师讲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