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着经 济 的发展 与产 业结构 调 整 ,辽 宁省三 次产业 的
就业变 动情 况各 不相 同,如表 2 。第 一产业 就业 人 数 占总体 就业 的 比重呈 下降趋 势 ,第 二产业 就业 比 重呈先 上 升后 下降趋 势 ,服 务业就 业 比重则 持续 上 升 。 9 9年服 务业 就业 人数 及 比重 首次超过 第二 产 19 业 , 0 8年 3次产 业就业 结 构 为 2 . 3 . 4 .。 20 75: 1 9: 06
大 做 出了 “ 加快 发 展现代 服 务业 ,不 断提 高服 务业
在 国民经济 中 的比重 ”的重大 战略 决策 。2 0 0 7年党 的十七 大对 加快发 展现 代服 务业 相继 出 台了 《 国务 院关 于加 快 发展 服 务业 的若干 意 见 》( 国发 [0 77 20 ]
号 ) 国务院办 公厅 关于 加快 发展服 务业 若干 政策 、《
比上 年提 高 46个 百分 点; GD . 占 P的 比重 为 3 . 45 %,
比 15 9 2年 和 17 9 8年大 幅增 加 ,但 同 2 0 0 7年相 比,
收稿 1期 :2 1— 10 5 t 0 00 - 7
作者 简介 :李 向民(9 2) 17 一,男,河南许 昌人 ,教授 ,博士 。
第1 2卷第 4 期 2 年 8月 01 0
辽 宁工业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 u n l f i o i g Un v r i f e h o o y S ca S i c dt n o r a a n n i e st o c n l g ( o i c n e io ) o L y T l e E i
中图 分 类 号 :F 1 79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2 X (0 00 —0 40 6 43 7 2 1 )40 1—4
辽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对策
一
一
—
—
是物流业行业升级的需求。20 年 , 0 8 辽阳市物流业增速较快 , 说 明各行业对物流业的需求是 旺盛 的 , 物流总额与 国内生产总值相 比 从 的物流需求系数来 看 ( 系数为 5 )即每单位 G P 出需要 5 个单位 ., 2 D产 . 2 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 这是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 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 , 阳市物流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 辽 不协调 , 物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 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 , 以对物流 所 服务水平提高的要求极为迫切 , 物流市场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 三是促进就业的需求 。物流业 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 供从简单操 作到专业技术服务 ,提供从初级 管理到企业高级管理 等职位的多种就 业机会 , 以缓解 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可 现代物流业 占 G P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城市 、 D 物流业 内部结 构亟需 优化 、 传统物流业 占比较大 、 新兴 物流业发展滞后 以及 物流业人才较为 缺乏都是制约辽 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 ) 三 信息服务业 。2 0 年 , 阳市信息产业 实现销售收人 4 . 亿 08 辽 7 9 元, 增长 3 %, 7 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软件业发展较快 , 共有软件开发和 系 统集 成企 业近 3 户 , 业人 员近 千人 , 8 从 通过 省“ 双软 ” 定企业 达 1 认 4 户。 电子 政务 网络建设步伐加快 , 市政府 门户 网站在全 国 33 3 个地级 网 站绩效排名列第 9 位 。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 , 1 规模 以上企业有 6 8 家建立 网站 , 网率 达 2 %, 上 0 数控系统 、 计算机辅 助工艺等 以及电子商 务在企业 中得 到广泛应用 。 需求分析 。 信息服务业是依 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研究 和信 息资源开发 ,从事 信息技术 和产 品的开发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 业的产业 的统称 ,其 主 要组 成部分 为电子信 息产业 。 是装备制造业 的市 场推动 。信息服务业 渗透装备制造企业 的产 品开发 、 生产 控制 以及企业 管理 、 品服务 的全过 程 , 产 信息技 术与管 理 理念 的有机结 合增 强了装备制造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服务对 装备 制造业 的发展具有 巨大促 进作用 。传统 的制造 企业 向工业化 的跨越 式 转变需要借 助信息 服务业 来完成 。装备制造 和配套业是辽 阳经济 发展 的重点产业 , 信息服务业 的需求是 迫切 的。 其对 二是行 政管理创新的推动 。电子政 务网络建设 、政府 网站体 系建 设 、 审批信 息化工 程 , 行政 都需要 广泛推广应用信 息技术 。 三是电子商务建设 的推动 。金融系统 的通 存通兑 、 网上银行 、 电话 银行业务 、 企业和行业 之间开通各 具特色 的行业 网站 , 行卡 的应用 , 银 A M 和 P S 具的应用 , T O 机 不但给客户 提供方 便快捷 的服务 , 也给信 息 服务业提出不断的升级换 代的要 求。 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 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较慢 、 信息 资源开发和 利用 尚不协调 、高层次人才 的缺乏 以及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和 自主化程 度不高等都是影响我市信息服务 业发展 的主要 问题。 ( ) 四 职业教育业。近几年 , 阳市大 力整合职业培训 资源 , 建起 辽 搭 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从实施“ 高技能人才三年培训工程” 以来 , 已培养 高技能人才 1 万人 ;0 8 , . 1 2 0 年 普惠制培 训总量 4 万人 , 惠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达 、 滞 后 的 服 务 业 如 金 融 、信 息 、通 信 、 中介 服 务 、 研 发 设 计 前 发展 , 导 致 经 济 恶 性 循环 。 等影响更大 , 这些都 含有较 高的技术和 知识 , 所 占 比重 较 小 , 与 5 . 产 业 聚 集 化 程 度 不 够 。 国 内外 中心 城 市 发展 规律 表 明 , 现 东 南 沿 海 地 区相 比 , 能 够 进 入 千 家万 户 、直 接 面 向消 费 品的 生 产 代 服 务 业 在 中心 区 域 具 有 高 度 集 聚 的 特 征 , 尤 其 是 以 金 融 、商 性 服务 业 更 少 。 数 据 显 示 , 2 0 l 4 年 辽 宁 投 资 实 际增 速 为 一1 . 5 %, 务 、设 计 为 主 导 的 核 心 集 群 。 产 业 集 群 实 际 上 是 某 种 产 品 加 工 增 速 为 全 国倒 数 第 一 , l —l 1 月 辽 宁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增 加值 增 速 为 精 深 度 和 产 业 链 的 延 伸 ,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是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 优 5. 5 %, 高 于 上 海 的4. 5 %, 但 上 海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整 个 经 济 比重 化 、升 级 的 过 程 。 辽 宁 省 大 部 分 服 务 行 业 和 项 目分 布 不 集 中 , 6 0 %以上 , 辽 宁仅为4 1 . 8 %, 比例 虽 然 提 高 了 1 . 2 个 百分点 , 但 是 集 约 化 程 度 不 高 , 目前所 形成 的仅 仅是 形态上 相对 聚集 , 或 是
D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l区域 经 济
辽宁生产性服 务业现状 与发展对策
金 春云 辽 宁科 技 学院 管 理 学院 1 1 7 0 0 4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浅析
科 学 论 坛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浅析
李 腾 飞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 1 O 1 5 9
摘要 :随着国家振 兴东北老 工业基地 战略的实施 ,辽宁省经济连续多年 快速增长 ,服务业特别是 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 以辽宁省 生产 性服务业存在 的问题为 出发点 ,结合本省现状 ,进而提 出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 的对策。 关键词 :生产 性服务 业 现状 对策
社 会 组织 作 为研 究对 象 。
用 区位 商指标来 反映本省各个 城市的生 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 区位商数值 、 大于 1 , 表 示该行业在本 城市中具有优势 ,具有输 出 能力 ;相 反 ,区 位 商 数值 小于 1 ,表 示 该 行 业 在 城市 中不具优 势 。根据 《 辽宁省统计年 鉴 2 0 1 1 》 ,沈 阳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 转输 、计 算机 服务和软件 业 ,金融业 ,租赁 和商务服务业几个行 业的区位 商分别为 O . 8 l 、 1 . 3 9 、1 . 2 、1 . 1 5 ,这说 明信息转输、计算机服 务 和 软 件 业 ,金 融 业 , 租 赁 和 商 务 服 务 业 几 个 行 业 在 沈 阳 市 都 具 有 优 势 。相 比 之 下 ,大 连 几 个 行 业 的 区位 商 分 别 为 1 . 8 1 、 0 . 1 3 、 0 . 8 8 、 0 . 7 0 ,根据数据 ,可知大连交通运 输、仓储及 邮政业在 本市具有优势 。 3. 生产性 服务业 发展 的问题 尽管本省 的生产性服 务业呈现 良好 发展 趋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 1 )总 体 发 展 落 后 本省 生产性服务 业产值逐年 增长 ,但与 其 他 城 市 相 比 , 总 体 发 展 滞 后 。 据 统 计 ,全 国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占 G DP的 比重 在 2 0 %水 平 上 下,而本省 生产性服务业所 占 比重基本 维持 在l 8 %。 其次北京、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 占 G DP 比重 已经达 到 4 3 % 、2 7 %,由此 可 知 ,本 省 的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 后,仍 需加快发展 。 ( 2 )各 行 业 发 展 不 均衡 本省生产性服务所有行业中,交通运输 、 仓储 和邮政业 ,金融业发展相对 较快 ,其他 行 业 的 发 展 相 对 落 后 ,造 成 本 省 生 产 性 服 务 业内部发展 不均 衡 ,制约 本省服务业 的较 快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SWOT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27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3— 14 2 0 ) 3— 0 3— 5 17 0 9 (09 1 0 7 0
也 4。 自国家 实 施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振 兴 战 略 以 来 , 北 产 者 服 务 业 , 可 以被 看 作 消 费 者 服 务 业 lJ 东 三省 经济 取 得 了较 快 发 展 , 消 费 、 资 、 出 口 三 大 在 投 进 李清娟 等(0 6 认 为, 产性服 务业是指 主要 为 20 ) 生 需求 同步拉 动下 , 经济 社会 实现 同步发 展 。在 这个 过 生产经营主体 而非 直接 向个 体消 费者 提供 的 服务 , 是 程 中 , 宁 省 对 东 北 经 济 发 展 的带 动 作 用 表 现 明显 , 辽 成 从 企 业 内部 的生 产 服 务 部 门 分 离 和独 立 从 而 发 展 起 来 为带动东北 经济 快速 发展 的火 车 头。但是 , 动东 北 的新兴产业 。它 具有 区别 于传 统服 务业 的显著 特征 , 推 三 省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是 工 业 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即 中间 投 入 性 、 强 的 产 业 关 联 性 和 高 度 的 专 业性 l 。 较 展 。辽宁省仍是 东北 工业 经济 发 展 的火 车头 , 东 北 对 常修泽 (0 7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 是为制造 业支撑 20 ) 工业 经济 增 长 的贡献 率 在 20 0 6年 达 到 了 5 % 左 右 。 的服务业 , 6 包括产前 服务 ( 企业研 发 、 工业设 计 等 ) 产 , 然 而 辽 宁 省 服 务 业 , 其 是 现 代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的 发 展 中服务( 尤 包括以供应链 管理为实质的物流服 务业等 ) 和 还 比较滞后 , 与制造 业 的快速 发 展很 不适 应 。如 何采 产后 服 务 ( 如销 售 等 ) 6。 IJ 取 切 实 有 效 的措 施 促进 辽 宁 省 现 代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的 发 夏杰 长 ( 07 认 为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是 指 直 接 或 间 接 20 ) 展 是 亟 待解 决 的 问 题 。 为生产过程提供 中问服务 的服 务产业 。其 服务对象 主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问题背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业形态,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服务质量不稳定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生产性服务业中,服务质量常常不稳定,客户体验差异较大。
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人员素质不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导致他们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2. 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导致服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影响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对策一: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为了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我们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工作。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相关的职业标准和技能认证体系,推动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投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进入该行业。
对策二: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应该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制定详细的服务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强化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服务流程的执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提高服务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二: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然而,我国当前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较弱,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创新意识很多生产性服务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创新投入不足。
他们往往只注重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忽视了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2. 缺乏创新人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创新人才,无法进行创新活动。
这限制了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对策三:培养创新文化和创新人才为了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创新文化和创新人才。
辽宁实施服务业升级战略研究
辽宁实施服务业升级战略研究【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服务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本文以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实证研究基础,分析了辽宁实施服务业升级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辽宁实施服务业升级战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服务业;服务业升级引言二十一世纪以来,辽宁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对辽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辽宁走重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和把辽宁建设成东北亚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要实现这些目标,辽宁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和以高新技术、高端管理理念为依托的现代消费服务业的发展,着力实施服务业优化升级战略,形成现代工业和服务经济并行发展的产业结构。
一、辽宁服务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2006年—2011年)辽宁省gdp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逐年增加。
gdp总值从2006年的9257.0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2025.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降低,从2006年的10.5%下降到2011年的8.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呈现上升态势,从51%上升为55.2%;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略呈下降趋势,基本保持在34.5%—38.7%之间。
第三产业远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1]表1 2006-2011年辽宁gdp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亿元年份 gdp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2006 9 257. 05 976.44 4720.76 3559.85 10.5:51.0:38.52007 11 021.70 1178.40 5829.50 4013.80 10.7:52.9:36.42008 13 461.60 1302.00 7512.10 4647.50 9.7:55.8:34.52009 15 065.60 1414.90 7821.70 5829.00 9.4:51.9:38.72010 18278.30 1631.10 9872.30 6774.90 8.9∶54.0∶37.12011 22025.90 1915.60 12150.70 7959.60 8.7∶55.2∶36.1资料来源: 2006-2011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工业化发展演进规律,产业结构一般呈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例将逐渐缩小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善 。但 是 。 同全 国其 他 地 区相 比 还 存在 较 大 的 差距 . 近 几 年 现 代 服 务 业 产值 占全 省G P 比 且 D 的 重 呈 下 降 趋 势 。 通 过 对 辽 宁 省 现 代 服 务 业 发 展 现 状 的研 究 , 出辽 宁 省 现代 服 务 业 发 展 中存 指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魏 玉 芝 ’ 魏 亚 男2 辽宁行政学院 , ( 辽宁 沈阳 l 0 6 : 1 l l 中共辽宁 省委党校 , 辽宁 沈阳 l 0 0 ) l 0 0
摘
要 : 十 五 个 五 年 计 划 以 来 , 宁省 的 现 代 服 务 业 发 展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第 辽 内部 结 构 有 所 改
收 稿 日期 : 0 9 2 2 2 0 —1 — 6
作者 简 介 : 玉 芝 (94 ) 女 , 宁行 政 学 院教 授 , 事 经 济 学研 究 ; 亚 男 (9 l ) 女 , 魏 16 一 , 辽 从 魏 18一 , 中 共 辽 宁 省委 党校 讲 师 , 事政 治 经 济 学 、 业 经 济 学研 究 。 从 产
个普通家庭就算拥有三辆汽车 。能够消费的有 形产品也终究有 限。但对于服务的需求却近乎 无限 。于是 , 务业 也就顺 理 成章 发展 壮大 . 服 大 量 劳 动力开 始 向服务 业转 移 。 2 世纪 特别是 二 战 以后 .全球 产业 发 展 出 O
11 4
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黏合剂 渤 的功 能 ,也正 因为 这一 功能 使之成 为 经济增 长 海 的牵 引力 和经济 竞 争力提 高 的助推 器 。 大 学 现 代 服 务 业 概 念 的 界 定
足 于有形 的产 品 , 而是需 要更 多无 形 的服 务 。 一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
都保 持 良好 的增长 势头 。2 0 0 8年批 发和零 售业 、 通运输 于实现企 业规 模经 济效 益 和整个 集聚 区报酬 递增效 应 以 交
饮业 增加值 3 22亿元 , 可 比价格 计算 . 别 比上年增 长 以科 技研 发 、 件外 包 、 意设 计 为 主要 产业 , 代物 流 、 7. 按 分 软 创 现 中介 服务 、 融保 险 等相关 产 业及 配套 服务 体系 完善 的专 金 20 0 8年 . 房地 产 业是 辽 宁省 第 三大 服务 行 业 . 是 近 业化分 工 网络 也
一
辽 宁省生产 性 服务 业发展 的现 状分 析
动力机制 。
辽 宁省 生产 性 服务 业 实 现 了健 康 、 平稳 的 发展 , 辽 从
宁省 服务业 内部结 构 来看 . 为生 产 性服 务业 的六 大行 业 作 仓 储 和 邮 政 业 占服 务业 增 加 值 总 额 的 比 重 高 达 4 . 21 %。 21 0 0年辽 宁批 发 和零 售业 增 加值 16 53亿 元 . 宿 和餐 4 . 住
几 年 增 速 最 为 明显 的行 业 . 占服 务 业 增 加 值 的 比 重 为
次 于江 苏 、 东 , 于全 国第 3位 。同 比增 长 2 .%, 幅 广 居 81 增
②竞争与协同。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与协同机制
进创新 . 而且 还有 利 于集 聚 区创 造竞 争优 势 。以沈 阳动 漫
交 通 运 输 、 储 和 邮 政 业 仓
0 6 . 28 5
二 、辽宁省 生产 性 服务 业 集聚 区发 展 的动 金 融业
信 息 传 输 、 算 机 服 务 和 软件 业 05 97 计 . 4
1 .%和 1 . 。 32 43 %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孙宁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08期摘要:作为服务业核心和重要构成元素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本文分析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对策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服务业跃升为推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作为服务业核心和重要构成元素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进步必须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切入点,推动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整体增长。
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工业基础雄厚,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国家“一路一带”政策指引下,充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全力打造服务业强省,在夯实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有效拓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机构升级优化,以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与创新,有效推进辽宁经济的顺利转型,加速振兴东北进程,增强辽宁整体经济实力。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国内外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有的从内在属性或需求的角度揭示了生产服务业的内涵,而其他人侧重于从服务对象和服务活动的内容上进行界定。
但是根据以上学者对生产服务业概念的探讨表明,在对其特点和界定上都存在一些共同的观点,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产业生产商品和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而从生产企业内部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
因此,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生产服务业是指那些满足中间需求而非最终直接消费需要的行业,它向其他企业和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更进一步的生产或商业活动。
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随着服务业发展而不断扩大,但经济总量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对较低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优质人才的支撑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偏小,行业内企业较为分散和落后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衔接程度不高,产业链中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4.生产性服务业重链轻网、产品型服务发展不充分5.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比其他国家缺乏较好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二、关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探讨1.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优秀人才培养,提高行业人才水平2.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衔接,实现产业链多元化发展4.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重链转向轻网,培育产品型服务5.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三、案例分析1.优化企业内部服务形态,提高服务质量在沃尔玛入华之初,该公司的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服务业尚未适应零售业务的需求。
作为一个成功的角色模型,沃尔玛从建立仓库开展业务开始,逐项构建管理服务衍生的成功模式。
通过优化自动化、物流系统、人员培训等方案,沃尔玛成功地实现了内部服务的优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内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借助新技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深度影响服务业,同时也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挑战与机遇。
哈尔滨市龙红国际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切割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推动智能自动化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推动新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是促进行业升级的关键。
3.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程度,构筑品牌影响力规范化与标准化服务将生产性服务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缅甸金东方实业有限公司积极推动工程机械标准化引导,打造了颇具影响力的工程机械服务品牌——中国铁地服,让工业机构互联互通更加方便高效。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提升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可以为企业构筑品牌影响力,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度。
12537794_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建议王菲(辽宁行政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2012年辽宁省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2013年辽宁省开始全力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聚集区提档升级,努力实现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
但是辽宁省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总量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低等。
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举措,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生产性服务业;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6)08—0038—042012年辽宁省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2013年辽宁省开始全力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聚集区提档升级,努力实现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
〔2014〕26号文件出台后,辽宁省共有1322户工业企业完成了主辅分离工作,完成计划的132.2%。
分离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425户,分离企业注册资本达到134.1亿元。
对辽宁而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模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关键领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之一,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攻坚内容。
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升和进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更是辽宁省迈向制造强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必要途径。
一、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生产职能部门分离和独立出来的,直接或者间接提供中间服务的新兴服务产业。
辽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成就、问题与对策
规划建设的3 0 个工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 1 0 0 4 7 , 元,
其中, 大东 区汽车及零 部件产业 集群 、 铁西 区装备 制造 产业集群和铁西 区现代建筑 产业集群等 9 个工业产业集 群销售q  ̄ / _ 5 o o . f 乙 元。 3 . 城市中心商务 区( C B D ) 与县城中心商 贸集聚 区建
带动了社会投资, Leabharlann 前省域外的投资已占服务业集聚区
总 投资 的 7 0 %左 右 。全省 在建 的 1 0 8 个 服 务业集 聚 区
中, 评审认定 的6 0 个 省级 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实现主营业 务 收入 占总量 的 7 0 %以上 。沈 阳金廊 、 大连钻 石海湾 、
业集 聚 区大 多是政府 主导 “ 自上 而下 ” 的形 成模式 。 由 各级 政府或政 府背景 的投资开 发公 司负责 集聚 区 日常
上, 区域影 响力不断增强 。 2 . 省级服 务业集聚 区规模发展态 势 良好 。2 0 1 3 年,
让项 目等设施 , 不让 投资者等时间 。沈 阳市生产 I 生服务 业 聚居 区的发展也 是 由沈 阳市政府 主导 , 谋划在 东部 、 西部、 南部 、 北部及 中部五个 地 区进行 生产性服 务业 的
现代 服务业 集聚 区的形成 是与一个 地 区经济总量
人驻企业 6 8 8 1 家, 吸纳就业人数 1 0 8 . 6 万人 。2 1 个 城区
水平 、 产业结构层次 、 制造业发展高端化程度 、 现代信息
技 术和管 理水平 高低 以及制度 环境建设 密不 可分 。随 着 当代 信息技术 的兴起 和广泛应用 , 现代服务业 的空间 布局越 来越呈现 出集 聚与扩散并存 的趋势 , 服务业 向集 聚 区外 扩散 , 促 进多 中心城市 结构形 成 , 高 端服务业 集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索与探讨
生 产性 服 务 业是 指 市 场 化 的 中间 投入 服 务 , 是
一
但 降低 了交 易成 本 、 促 进社 会分 工协 作 、 提 高资 源配 置效率 , 而 且还 能将海 量 的个性 化需 求聚 集到 一起 。 ( 3 ) 知识 性 生 产 性 服务 业 是 以先 进 科技 、 专业 人 才 为 主要 生 产要 素 , 知识含 量非 常高 , 如研 发服 务业 是运 用各
生产 性 服 务业 是 社 会 化分 工 的 结果 , 贯 穿 于 企 业 生产 的上游 、 中游 和下游 的各环节 中 , 融人 在制 造 业 的产 前 、 产 中及 产 后 服 务 中 。从 服务 业 与 制 造 业
的发展 关 系来看 , 经 历 了分立 、 共生 互动 和融合 三 个 阶段 , 二者 的关 系 由松散 到密 切 , 分立 阶段仅仅 是 为 制 造业 提供 服务 , 发 挥经济 润 滑剂作 用 , 依 附 于制造 业, 经 过共 生互 动发 展 , 逐 渐从 制造 业价 值链 中分 离 出来 , 形 成 独立 的生 产性服 务业 , 伴 随制 造业 服务 化
业减 少 , 生产性 服务 业在 经济 总量 中增 速随之 放缓 ,
项 目来 源 : 2 0 1 5年 度 辽 宁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重 点 立 项 课 题
辽 宁 生产 性 服务 业发展 的思 索 与探 讨
金 春 云
( 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 院, 辽宁 本 溪 1 1 7 0 0 4) 摘要 : 辽宁生产性服 务业经过分立调整 , 取得 良好 的发展 。面对 国家新一轮经 济结构调整 , 老 工业遇 到新挑战 , 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 困难 。通过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现状 , 提 出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 结合现 状 , 积极调整 , 给 予生产性服务 业更 多的政 策和
26396475_辽宁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专项行动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出台关于制造服务业的政策文件,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前,辽宁正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辽宁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拉动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维护好国家赋予的“产业安全”战略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会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三部门组成联合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课题讨论、函调等形式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报告。
一、国际制造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在工业化中后期超过制造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成为服务业的主要部门。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总量的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的70%左右,这充分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制造服务业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欧美等国在本土制造业不断“萎缩”的情况下,仍能长期居于产业链、价值链的顶端,与其发达的制造服务业有着密切关系。
(一)产业融合加速推进考虑到制造服务业在获取和保持一国制造业整体优势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都将推动“两业融合”作为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辽宁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建议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联合课题组〔内容提要〕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
当前,辽宁正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辽宁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拉动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维护好国家赋予的“产业安全”战略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沈阳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作者:张嘉惠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0期摘要:沈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规模和产业比重偏低、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产业集聚程度不足、体制性障碍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推进市场化进程、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加强金融支持人才吸引政策导向和鼓励创新发展,可以提升沈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升级。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呈现出迅猛的态势。
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又以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辽宁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着总体发展滞后、整体水平偏低、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当前面临区域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辽宁应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能力进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一、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一)规模和产业比重偏低沈阳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以冶金、化工、煤炭、建材等初级产品的原料加工为主要工业模式,大多数的厂矿企业从事的是资源性产品的初加工,处在全球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
由此产生和分离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与重工业有密切联系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受到原生工业结构、营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金融、信息、研发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得到充分培育。
从现实来看,信息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其所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正在逐步取代第一、第二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就沈阳的现实情况看,尽管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得以发展,与同期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均不足60%。
(二)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吸纳就业能力可以反映一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依据国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界定,交通运输、邮政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行业优势。
辽宁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及建议
辽宁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及建议作者:崔雪松彭徽刘海若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6期辽宁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及建议崔雪松沈阳理工大学科技处彭徽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海若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有着突出的战略意义。
本文根据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探索具体实施途径,旨在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为其他产业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1.3;F120.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1对于工业立省的辽宁,生产性服务业是重要的减压阀。
辽宁以装备制造业为工业主体,而这类产业的特征是发展慢于经济周期,衰退早于经济周期,波动大于经济波动,形成了相对于经济周期短、波峰长于波谷的剧烈震动态势,对地方经济造成冲击,这便需要服务业做好减压阀的作用,这些均在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和贡献度有所体现,因此合理规划发展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从发展贡献率角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衔接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总体经济发展和结构演进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没有体现资源优化配置,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衔接度不高。
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组织结构角度,一方面重点行业和领域发展缺乏领军型企业带动,尤其是本地总部性服务业企业尚未形成一定数量和规模,传统生产性服务品牌市场扩张能力不强。
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还不够发达,规模和质量有待提高。
从生产性服务业业务态势角度,生产性集聚效应尚不明显,业态丰裕度不够。
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聚集程度较低,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服务体系的协作配合与有效支撑,致使大量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分布不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第3期沈阳工业大学学报l社会科学版)V01.2No.32009年7月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Jun.2009【管理与实务】文章编号:1674—0823(2009)03—0228—06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王必锋∞,王海兰1’3,张广军4(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2,石家庄经济学院经贸学院,石家庄050031;3.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贸易与金融系,天津300203;4.沈阳市电信工程公司,沈阳110023)摘要:自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辽宁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较低、结构层次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不足等,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
在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即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依托制造业,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引人竞争,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切l力度;突出中心城市作用。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融合;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图分类号:F121.3;F120.3文献标志码:A自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辽宁省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表现明显,其对东北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6年达到了约56%。
然而,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辽宁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作用(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最早由格林菲尔德(1966)提出‘1]29-31,后经布郎宁和辛格曼(1975)等经济学家的发展而得到深化n粥一。
他们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度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目前,国内还找不到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公认的或者统一的定义。
薛立敏等(1993)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狭义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业、经纪等)以及大部分的分配性服务业(包括商业、运输、通讯、仓储等)¨J。
程大中(2036)认为,那些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部门与行业统称为生产者服务业【4J。
李清娟(200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是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怕j38。
常修泽(200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服务业,包括产前服务(企业研发、工业设计等),产中服务(包括以供应链管理为实质的物流服务业等)和产后服务(如销售等)∞J。
夏杰长等(200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但最为重要的则是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研发服务业、租赁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川。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和《中国统计年鉴》对于服务业的新分类标准,本文以“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7个领域作为研究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范围。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9一Ol—06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081slktjjx一135)。
作者简介:王必锋(1977一),男,浙江奉化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研究。
第3期王必锋,等g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291.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的良性发展许多生产性服务,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法律、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
制造业是经济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从资金的筹集、原材料的供应到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等整个过程,生产性服务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改善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以往的服务业仅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进行的单一的、独立的、各自为政的生产和经营,而生产性服务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它贯穿于企业生产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诸环节。
它应生产的需求而从现代服务业中独立出来,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并引人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服务理念,拓展了新的功能和领域,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特有的模式和特征,从而改善了产业结构,带动了产业升级。
3.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分工,提高经济效率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全面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新型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提供和传播者,制造企业希望能从中获得资金支持和财务管理、信息沟通和风险规避、技术研发咨询服务以及贯穿整个生产供应链的物流服务等,这就要求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分工细化,以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满足生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氽业竞争力的需求。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改变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亲和力强等特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再生性资源消耗在制造业投入中的比重,充分激活和优化配置制造领域中的各类产业要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型工业化。
因此,辽宁省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实现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就业、构建和谐辽宁、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随着服务业发展而不断扩大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宁省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辽宁省生产总值1l021.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2000--2007年,全省GDP年均增速为13.15%,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接近12%;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36.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40%(见表1)。
2004--2006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260.29亿元、1342.39亿元、1469.78亿元,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具体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基本上也都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见表2)。
表l2000--2007年辽宁省三次产业构成情况亿元数据来源:2007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230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辽宁省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对较低20(K--2006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她82%、42.29%和41.47%,其增加值虽然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据中国服务业发展课题组的研究,200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为47.06%,占GDP的比重为18.91%,高于辽宁省2006年的比重。
而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约为70%,占GDP的比重约为30%旧J,比辽宁省要高出约30%。
从国内先进省份来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8.64%,占GDP的比重为41.58%;上海市的比重分别为52.55%和26.59%。
均大大高于辽宁省的水平,天津、浙江及广东等省市也高于辽宁省的水平(见表3)。
表32006年国内先进省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构成情况%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2.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层次不高无论从世界范围看,还是从全国先进省市看,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发展速度快。
而且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附加值高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导了服务业的发展潮流,创造了更多的产出;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为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6年,辽宁的教育、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这两大知识型服务部门占当年GDP的比例分别为2.27%和0.78%;金融服务,租赁与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当年GDP的比例分别为2.70%、1.02%和2.1l%,均未超过3%;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的比例甚至低于l%,而运输与邮政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则相对较高(见表4)。
这说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层次不高,需要进一步优化。
表42006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辽宁省统计年鉴)it-算整理。
第3期王必锋,等: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3l3.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辽宁省服务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
以沈阳市为例,在服务业44个大行业中,除零售、商业代理、房地产代理、旅馆、旅行社、娱乐、计算机服务等7个行业外,其他行业外商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都低于5%,其中20个行业的比重都在l%以下。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和缺乏竞争,不仅导致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丧失,使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而且还会抑制服务的有效供给,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影响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发育程度,从而直接制约服务业的经济增长。
毛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不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由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歧视和限制,因此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