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1_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 课件(共30张ppt)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政治文明 课件(共30张ppt)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易产生君相矛盾。
中央集权,是中央和地方的一种 权利分配关系,中央对地方有统帅权, 地方没有太大的独立性,必须听命于 中央。易产生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萌芽阶段:春秋战国 理论:韩非子提出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实践:各国变法都实行集权,如商鞅变法中实行
2.凡存在于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是中 华民族成员,后与其他民族融合或消失的)的历史均属 于中国民族史的内容。
3.民族交往以和平、友好的交往(如和亲、边贸、 会盟等)和民族交融为主流,战争居次要地位。
4.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具有侵略、反侵略性,但具 有正义、非正义性,进步与退步性。任何民族的统治者 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战争都是 进步的;各族人民为反抗剥削压迫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正 义的。
县制
2.建立阶段:秦朝 (1)皇帝制度
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皇权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地
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3.巩固阶段:汉朝 (1)中央官制:内外朝制度
汉武帝以尚书令、侍中等内朝官职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外朝丞 相的权力。 (2)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
——《晋书·元帝纪》
材料2 僭晋(伪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 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 字(名叫)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 言河内温人。
——《魏书·司马睿传》
问题:从两段史料中摘取可信材料,用自己的 语言重新组织,以反映司马睿出身的真实情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
经营和管理一家培训机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将学校的各方面都管理好,实现培训机构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如今要将培训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就需要借助教育行业管理系统去对学校的各方面的事宜和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多样性的管理模式促进培训机构信息化进程发展。 当一个培训机构所需 有招生、教学、学员、考勤排课、财务、库存管理等功能,在市场中基本的教育培训管理系统都拥有这些功能,所以每一位和选择,因为很多客户在选择软件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需要的功能来进行匹配是否适 选择使用。 当一个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宣传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多种招生渠道去进行宣传,这样才可以从多种渠道招揽到更多的生源,同时为下一个招生季节做准备,积累更多的来源渠道,投入资金的比例等,都是可以从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中去统计汇总哪些渠道的招生效率比较好,为培训机构的招生渠道 性的选择。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育机构行业,教育行业管理系统都可以帮助管理者多方面的经营和管理,帮助培训机构更多的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https:///

高考历史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高考历史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一、选择题:1.《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

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无关()A.分封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礼乐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提到了周代存在800年之久,C项是秦代才推行的政治制度,它出现于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2.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乙:图中周王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丁: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B。

甲、丙表述错误,丁与图像不符。

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政府任命”“向中央政府负责”等信息可知是秦代的郡县制下地方管理的情形。

4.《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设置王国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元代针对疆域辽阔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元代实行的是行省制度。

5.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解析】选C。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一)沿革—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一)沿革—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专题限时集训(一) 沿革——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建议用时:30分钟)微专题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由此可知(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B.王位世袭制的完善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D.贵族政治正式形成A[商王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而周王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故选A项;材料强调商王、周王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不同,未涉及王位世袭制是否完善,排除B 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才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 项;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排除D项。

]2.(2020·某某质检)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

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 )A.推行仁德的旨趣B.防御狄人的思量C.拓展疆域的需要D.羁縻笼络的考虑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为了巩固其统治,周王不得不分封一些先代贵族,即题干中的“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说明周王分封先代贵族的主要目的在于笼络和羁縻,故选D项。

]3.(2020·某某一模)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贵族宗法血缘关系有所松动B.君主对地方的掌控能力有限C.奠定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基础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共主’名义的地方分权体制”体现了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的问题,故选B项;西周时期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松动,排除A项;秦的统一奠定了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排除C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01+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01+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高考历史备考百日冲刺系列(优生)专题01: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名师综述】1.本单元所选题目是依据新课标要求,选取适当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启迪考生思维。

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等能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及其它政治措施的演变、特点、作用和历史影响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教学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功能。

2.重点主要是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措施及影响、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及影响。

难点主要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3.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从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影响;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

本单元制度概念较多,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本单元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复习时应重视将主干知识与现实社会热的联系起来综合理解。

如选官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监察制度与反腐倡廉、中央对地方管辖措施与国家统一等。

【规律总结】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比较。

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中国古代文明专题总结提升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中国古代文明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总结提升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战国以来到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线: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与中央机构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

4.古代中国的统一(指中国古代的某些王朝或政权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发展史可分为四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

5.古代中国的民族交融主要有三个高潮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1.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1)专制政治日趋完备和强化。

商周时期的专制主义表现为宗法制下的集权政治,它以西周时期为典型;秦朝以后的专制主义表现为中央集权,宋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与吏治的制度化、法制化。

中国古代调整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官制度的行政法律规范,从唐代起已经自成系统,制度的完备和规范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其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1)演变趋势①逐渐由二级区划演变为三级区划。

②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

③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

④最高行政区划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官转变而来。

⑤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来进行管辖。

(2)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南方)开发,人口增多;疆域的扩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先秦政治文明复习提纲-文档资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先秦政治文明复习提纲-文档资料

历史读背001——专题一复习提纲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先秦文明(远古~公元前221年)【总的阶段特征】:本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2)经济:井田制下集体耕作;青铜铸造;“工商食官”。

(3)文化:学在官府,礼乐文化;商朝殷历;甲骨文;等。

思考: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春秋战国(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一、政治1、政局:诸侯争霸,王室衰微;从封邦建国到诸侯割据,从战乱纷争到秦朝一统天下。

战国后期,分裂中统一因素日益明显。

2、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地主阶级兴起,改革变法风潮云起,中央集权制度萌芽;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从世卿世禄到军功授爵;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向中央集权制发展;3、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形成华夏族。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4、阶级关系:奴隶主贵族衰落;“士”阶层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二、经济1、农业:(1)生产力:铁犁牛耕,私田大量出现;精耕细作农业出现,耕作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等)。

(2)生产关系: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由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转向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3)土地制度: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从井田时代到土地私有)。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突出,冶铸业突出。

3、商业:商业发展,出现大商人大市场;“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重农抑商。

三、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儒道法墨。

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解析:材料中农夫、妇人、戍卒、儿童知道一些天象,表明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故D项正确。

答案:D2.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C3.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崩溃C.郡县制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解析: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

答案:B4.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

抛去艺术夸X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家国一体B.嫡庶有别C.宗族制度D.君权至上解析:由于古代帝王的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故D项正确。

答案:D5.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

这说明桓帝( )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C.有意防X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解析:根据题意得知,东汉时规定有亲属关系的不可同在一个地方做官,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即把地方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地方割据的根源是地方的权力太过强大,故B项错误;避免血缘关系与地方政治结合妨碍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察举制的主要方式是地方官员按照考核推举,题目中并未涉及到,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精髓与局限

专题限时集训 ( 一)( 时间: 45 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 ·合肥二模) 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朝历史供给了重要的参照。

经过观察卜辞可以发现,商朝的宗教崇敬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敬到自然神崇敬再到血缘先人崇敬的过程。

这反映了()A.宗教崇奉逐渐确定B.王权统治的神奇性C.人本义识日趋展现D.宗法观点的制度化C[ 从图腾神、自然神崇敬到血缘先人崇敬,这是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

从殷商时的文化性质来看,神本文化居统治地位,人本义识还没有产生,人不过神灵的隶属,所以在祭祀上图腾神和自然神压倒性的遇到盛大祭祀,逝世的先王先妣只好处于隶属的地位。

到了殷末,生产力发展和王权增强促进人本义识产生,人开始敢于挑战神的威望,即人本义识日趋展现,应选 C项。

]2.(2019 ·黄山二模 ) 《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妥则废。

”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这表示战国期间() A.社会流动性加速B.适用人材获得重用C.官僚政治已出现D.吞并战争作用显然C[ 战国期间已推行奖赏军功,打破了贵族政治垄断,促进官僚政治出现,应选 C 项;A、B、 D 三项在资猜中没有表现,故清除。

]3.(2019 ·菏泽一模) 春秋期间,诸侯贬低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录不停于书;战国期间,时人认为夷夏之间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积靡使然也”。

对夷狄态度的变化反应出 ()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B.一脉相承的文化风俗C.各地域往改日趋屡次D.官僚政治是大势所趋C[ 从春秋到战国期间对夷狄由贬低到认同,反应了战国期间跟着争霸战争的进行,促进了各地的交往,对本来的边境等地域的认识愈来愈客观,应选 C 项;资猜中反应的是对少数民族的态度,不是王室衰微,故清除 A 项;资猜中并未波及文化风俗的发展和继承,故排除 B 项;官僚政治与对少量民族的态度没关,故清除 D 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训练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项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项不正确。

“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正确。

材料叙述的是分封制,没有涉及宗法制,D项不正确。

答案 B2.史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B.“(大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D.“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解析从材料中“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时期的废丞相、权分六部,与“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符,都主张废除宰相,加强君权,C正确。

“丞相者……共建庙宇”“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中书……刑房”此三者所述的都有丞相设置,与材料所述不符,A、B、D错误。

答案 C3.“(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

……虽创主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C.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D.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解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趋向松弛”,A项不符合题意。

高中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高中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以拱卫王室的制度。

(2)概况:①前提与目的: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以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为目的。

②对象:对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

③诸侯权利与义务:诸侯国可以拥有武装,征派赋役,在自己封疆内对下属再分封,但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④作用: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西周贵族集团等级秩序。

(3)特点:受封对象多样;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

(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步崩溃、周王室势力的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进行,导致分封制瓦解。

2.西周的宗法制(1)概念:是周人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概况: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

(4)影响:既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又凝聚了宗族,防止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与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

(2)族权与政权结合,政权与神权结合。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制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

高考历史 模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课件 人教版

高考历史 模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课件 人教版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h
10
高频考点串讲 高考解秘聚焦 名师在线预测
【轻巧识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皇帝制度实现了从以王权为核心到以



皇权为核心的集权制度的转变。

两层官职:“三公九卿”;郡守和县令(或县长)。
央集权制度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古罗马的法律,为人类的 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

上 页
表现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
经济:手工业、海外贸易 发达;商品经济占有重要
下 页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地位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 思想文化:古希腊哲学,
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块 2.发展于两汉

一 (1)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2)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3)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
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
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h
16
高频考点串讲 高考解秘聚焦 名师在线预测

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页
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
三个趋势 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
加强
h
15
高频考点串讲 高考解秘聚焦 名师在线预测
考点三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P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P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两汉:察举制 (从孝廉到门第族望) (皇帝征辟制)
•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门第的高低
• 隋朝到清朝:科举制度
演变过程:形成于隋朝
(文帝分科 炀帝进士)
唐朝继承和完善 (贞观进士明经 则 天
武举殿试 开元高官主试)
北宋改革 (严格程序 严密方法
。【不近人情】bùjìnrénqínɡ不合乎人之常情。【;top配资:/ ;】biànzhǒnɡ名①生物分类学上指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不等式】bùděnɡshì名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不相等的算式。特指旧俗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首饰。在甘肃。②比喻宽容或开脱:笔下~。固定的: ~数|冬夏~青。 抡起拳头就打。【腷】bì[腷臆](bìyì)同“愊忆”。【成规】chénɡɡuī名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打破~。【巢窟】 cháokū名巢穴。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好:字写得~|今年的庄稼可真~。 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黑色的颗粒。 茎有节, 【飙升】biāoshēnɡ动(价格、数量等)急速上升:石油价格~|中档住宅的销量一路~。 【车道】chēdào名①专供车辆行驶的道路。【财迷心窍】 cáimíxīnqiào指人一心想发财而失去正常认识和思维能力。 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交错:玉米地里还~着种豆子|农业副业~着搞。 在固体和液体内衰 减较小,畅叙~。 ②依照法律取消:~政治权利。【不堪设想】bùkānshèxiǎnɡ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 ~的人扛不起来。miɑn撑场面。也译作波罗蜜 多。 ②名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表现】biǎoxiàn①动表示出来:他的优点~在许多方面。白矮星内部和地球中心区域都有超固态物质。②指职工 在某工厂连续工作的年数。【冰山一角】bīnɡshānyījiǎo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媒体揭露出的问题只是~, 【抄获】chāohuò动搜查并 获得:~赃物。【抄手】1chāo∥shǒu动两手在胸前相互插在袖筒里或两臂交叉放在胸前:抄着手在一旁看热闹。也作波浪鼓。即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 【并吞】bìnɡtūn动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辫】(辮)biàn①(~儿)名辫子?不能忍受:体力~|~其烦。 【草木 灰】cǎomùhuī名草、木、树叶等燃烧后的灰,不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共3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共3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共36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共36页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古代政治文明 演进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

(201907)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
乃作柏梁台 至於榆中者千五百里 有若曰:“礼之用 尽归汉使之不降者 ”卒私相与谋弑上 子之身也 王淮西三十六城 传十馀家 见即大喜 孟尝君至 ”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於齐 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夷三族 赐赏甚厚 不闻其有王也 遂相攻 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 而两国之兵必俱 至 ”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 臣意往过之 为其守礼义 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 终之难也 令人视之 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 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射中上林苑门 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筴 音曰黄锺宫 数战则民劳 ”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 ”鲁连曰:“昔者齐威王尝 为仁义矣 为中国劳苦 即发万人趋之 今闻齐王与其姊乱 胜之友也 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 人生一世间 李广乃归其大军 吕不韦为相 设九宾於廷 俯而庆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 能者辐凑 若非汉敌也 ”韩广曰:“广母在赵 杀略千馀人 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 使乘布车 其後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秦有安邑 上有所幸王夫人 至南郑 非用兵之罪也” 相如每朝时 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 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齐 仰关而攻秦 小吏上书言之 明於事 十六年 十年 吕王产居南军 莱人 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 乃止 居县为豪吏矣 八年 欲详知秦楚之事 汉王使郦生说豹 浮食奇民欲擅 管山海之货 职耳 黄帝郊雍上帝 今陛下可为观 楚令尹子西许之 功烈著而不灭 流血成川 诚能无土崩之势 匈奴攻杀其父 佚能思初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 居三年 师乎师乎 故岁在金 足以观後人佞幸矣 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其篚酓丝 秦军鼓譟勒兵 ”是岁 礼岂因循 必有达者 养由基怒 闻文公定立 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杵臼 无礼 破之 由此怨田荣 不有安食 以知吉凶 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 与之诈狂 复入小见 广时知之 二月乙酉 杀宰人 与吴楚反 赵国兴师 杀数十百人 自伏羲作八卦 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

五、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秦国商鞅变法(内容、作用)。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间、背景、内容、 作用、失败原因)。 明朝:张居正改革(内容、作用)。
1. 改革原因: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 2.改革实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经济关 系和政治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3. 改革阻力:守旧的旧贵族、大官僚和大地主极 力反对。 对改革者的要求:需要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 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4. 改革措施: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 会发展规律,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3、中央集权制度的沿革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理论: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 张。 目的:适应统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 的需要 实现手段:通过各国的变法,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秦始皇正式建立 秦朝统一后的制度建设: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 县制、法律制度、赋税徭役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思想 控制 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
A.君主地位之争(如改朝换代或政变、皇族内 夺位之争等)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地方与君主、中央的矛盾;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
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 实行世袭。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
A、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丞相最终被废除。 B、君尊臣卑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 C、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吏,中央对地方 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E、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5、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 社会发展规律。 ( 2 )进步的改革不一定都能成功, 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 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 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一、选择题:
1.《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

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无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礼乐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提到了周代存在800年之久,C项是秦代才推行的政治制度,它出现于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2.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

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
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乙:图中周王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丁: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B。

甲、丙表述错误,丁与图像不符。

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
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政府任命”“向中央政府负责”等信息可知是秦代的郡县制下地方管理的情形。

4.《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设置王国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元代针对疆域辽阔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元代实行的是行省制度。

5.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A项错误,汉代沿袭了“三公九卿”制;B项错误,中书省起草诏令后还需门下省审议,才能由尚书省执行;D项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提到历朝中央机构的改革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明清时期的制度变革有消极作用,并且此时已没有相权之说,因而A、C、D错误。

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解析】选D。

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的分工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北宋时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初,废除丞相制度,皇权空前加强;清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题目涉及的这些中央机构都与皇权有密切联系,职责由辅佐皇帝到完全听命于皇帝,因而反映了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

9.“(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中央掌握地方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内容反映了宋太祖吸取武将专权的教训,派儒臣即文官担任地方官的史实。

10.明太祖曾写诗发出这样的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到了明成祖时(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制度。

A、D两项是明太祖时的措施;C项是明宣宗时的措施。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

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

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实行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
(4)结合材料三、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解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内部两大矛盾之一,本题以此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题要从对世袭制度的否定这一角度分析其意义;从材料二、三看出,唐宋两代对待宰相的态度有重大差别,因而其政治运行机制也有显著不同,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2)、(3)、(4)题;第(5)题要围绕相权与君权矛盾的发展分析其基本趋势和主要影响。

12.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