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法制渗透)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案

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案

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案
教案名称:法治精神在历史中的体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让学生通过历史案例深刻理解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法治的概念和法治精神的内涵
2. 分析历史事件中法治精神的体现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相关历史案例资料
3. 学生手册
4.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法治有什么认识?为什么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法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展示法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内涵和作用。

主体:
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法治精神在历史中的体现。

比如:
1. 观察中国古代帝王统治下的法律制度,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法治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2. 分析历史上的著名刑案,如法治是如何保护人民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

3. 讨论法治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社会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法治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法治意识。

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份海报,表达自己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评价与反思:
课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法治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的理解。

以上是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案范本,希未对您有帮助。

七上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七上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七上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2. 理解历史、地理、文化的关系,认识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重要途径;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2. 理清历史与地理、文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有什么收获?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历史的概念: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务的记录和研究,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经验和教训的一门学科。

2. 分析历史与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说明历史的研究是需要结合地理、文化因素的。

三、历史意义(15分钟)1. 讲解历史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认识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经验和教训的重要途径。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和启示。

四、活动训练(15分钟)1. 小组讨论:讨论历史和地理、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和作用?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2. 鼓励学生多思考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的概念和意义有了初步了解,对历史与地理、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的青铜时代。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东周的历史分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⑴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⑶吴越争霸----卧薪尝胆3、争霸战争的影响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主要兼并战争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一、经济上的大变革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⑴建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初中历史学科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法制渗透教案
1. 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我国历史上法制渗透的发展历程;
3. 分析历史事件中法制渗透的作用和影响;
4. 能够就自身所处的环境中法制渗透的现状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法制渗透
2. 中国历史上的法制渗透
3. 法制渗透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4. 当代中国的法制渗透现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讨论法制渗透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二、学习(15分钟)
1. 教师讲解中国历史上的法制渗透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封建时代和现代时期的法制渗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法制渗透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中的法制渗透内容;
2. 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看法。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当代中国的法制渗透现状,与学生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引导学生就如何促进法制渗透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五、作业(10分钟)
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制渗透的文章,包括概念、历史发展、作用和现状;
2. 学生可以选择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法制渗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评价现实中的法制渗透现状。

同时,本教案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案人教版1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案人教版2【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的更替。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维护国家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公民行为,解决纠纷。

第二课时: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 法律对个人的重要性:法律是保障个人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个人行为的准则。

2. 法律对社会的的重要性: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三课时: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1. 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2. 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保障自己权益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品德》2. 课件: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3. 案例:相关法律案例六、教学内容:第四课时:遵守法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 遵守法律: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明确遵守法律的义务。

第五课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1. 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 提高法律素养: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法制渗透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掌握《汉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认识《唐律疏议》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古代法制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法制对社会秩序、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汉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唐律疏议》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古代法制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古代法制的起源,引发学生对古代法制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唐律疏议》的历史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古代法制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史料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如《汉律》和《唐律疏议》的原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内容,理解古代法制的实质。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法制对社会影响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法治观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汉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唐律疏议》的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史料分析。

3. 学生对法制对社会秩序、国家稳定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法治观念的培养。

七年级上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历史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历史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教学中,有很多结论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行为的规则。

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第二章:遵守法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如何遵守法律。

2.2 教学内容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何遵守法律:遵守法律需要我们了解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定,不违法乱纪。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第三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3.2 教学内容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益,并保护我们不受侵犯。

我们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人格等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益。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自己的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四章:法律制裁违法行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机制。

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4.2 教学内容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机制: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

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刑事制裁和行政处罚。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机制。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五章:法律教育与法制建设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知道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法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初中历史上册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上册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上册法制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初中历史上册-法制渗透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制渗透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法制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能够分析法制渗透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制渗透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难点:掌握法制渗透的内涵和历史发展过程。

教具准备:
1. 教科书:初中历史上册教材。

2. 幻灯片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法制渗透的概念,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法制渗透的理解。

二、讲解法制渗透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法制渗透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解释法制渗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探讨法制渗透的历史发展(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法制渗透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展示成果。

2. 教师总结各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制渗透的历史演变。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1. 分发案例资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制渗透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制渗透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和思考。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笔记,进一步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和作用,并撰写一篇作业分享自己对法制渗透
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和作用,加深对法制渗透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三篇[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活动:成语故事表演【找一找】1.从课文或参考书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2.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则成语故事。

【演一演】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1)写故事稿。

(2)饰演故事中A、B、C……角。

(3)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注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服装等,请参考课文插图)。

2.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演讲各自准备的成语故事。

【议一议】1.谈谈你参与活动的感想。

2.从你饰演的人物的立场、角度谈谈对所演讲的历史故事的看法。

3.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评一评】各组最精彩的地方有哪些?(以鼓励为主,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学法]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

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初中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了解历史发展对法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背景下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具备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理解法律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历史对法制的影响和作用。

2. 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2. 如何将历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3. 互动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引入历史中与法制相关的事件或人物,激发学生对法制主题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解释法制的基本概念和法治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三、历史渗透法制:通过历史事件和案例,说明历史对法制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制问题,培养他们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五、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分享他们对法制的看法和理解,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六、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课堂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法制的理解和认知。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制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实践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制机构,深入了解法治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教学反思:通过将历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法制的兴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初中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法制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 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案例:张三在马路上乱扔垃圾,被交警罚款50元。

提问:为什么张三会被罚款?法律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具有以下作用:(1)规范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正确行事。

(2)保护作用: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3)制裁作用: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维护公平正义。

3. 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权益,如言论自由、财产权等。

公民的义务: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应尽的责任,如遵守法律、纳税等。

4. 讲解如何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1)自觉遵守法律:了解法律规定,自觉遵循法律要求,不违法乱纪。

(2)正确行使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滥用权利。

(3)履行义务: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为社会贡献力量。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6. 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2. 法律知识PPT3. 课堂讨论记录表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人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法律渗透1

人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法律渗透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法律渗透渗透点1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著名的都江堰可渗透的法治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条卡法、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渗透点2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渗透的法治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六条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十条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渗透点3第10课“秦王扫六合”——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文字)可渗透的法治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渗透点4第10课“秦王扫六合”——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货币)可渗透的法治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条为了确立中国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制定本法。

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渗透点5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两汉治理黄河)可渗透的法治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一条为了防止洪水,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七年级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行为、解决纠纷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小组讨论:法律对于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遵守法律?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遵守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服兵役等。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公民在享有权利的也需要履行义务。

2.3 教学活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小组讨论:我们享有哪些权利?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权利和义务的实际应用场景。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第三章:家庭法律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法律关系,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家庭关系、履行家庭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如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孩子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等。

家庭财产法律关系:如夫妻共同财产、子女继承权等。

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

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

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理解法制对社会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难点:法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制吗?法制对社会有什么作用?2.讲解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没有明确的法制,主要以习惯和道德规范行为。

(2)夏商西周:开始出现法律,如《禹贡》、《汤刑》等,但法制不健全。

(3)春秋战国:各国纷纷变法,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法制逐渐完善。

(4)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法制较为严密。

(5)汉朝:继承秦朝法制,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6)唐朝: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如《唐律疏议》等。

(7)宋朝:法律制度继续发展,如《宋刑统》等。

(8)明清:法制逐渐衰落,封建法律制度走向尽头。

3.分析法制对社会的影响(1)法制对社会秩序的规范作用:如秦朝的严刑峻法,使得国家秩序井然。

(2)法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经济迅速发展。

(3)法制对人民权益的保护作用:如唐朝的《唐律疏议》,保护了人民的权益。

4.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讲解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法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历史事件中法制的作用。

(2)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治精神。

6.课后作业(1)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古代法制的资料,了解各个时期法制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制对社会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法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法治精神。

七年级思品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七年级思品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人口的过快和过多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
教学难点
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演示法:利用课件中的图片等展示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的具体表现,用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灾害是提醒
多媒体出示一组洪涝灾害和沙尘暴肆虐的图片,说一说:我国的洪涝灾害越来越多,发生周期越来越短,同时,沙尘暴越来越频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略
多媒体投影:盲目砍伐树木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江河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减少了调蓄容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承灾能力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植被受到破坏后,由风力产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少了防风固沙的植被,到一定季节大风携带大量沙尘移动,就形成了沙尘暴;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与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等。
投影展示:《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矿藏、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师:《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资源的保护,这说明了什么?
生:略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8页小资料和109页《让我们的心不再蒙尘》,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客户"为什么这样做?(2)煤炭工人为什么会流泪?

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5篇

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5篇

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法制渗透教案1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第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第3 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第4 课活动课寻找历史[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课型]活动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

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最佳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 X地一日游的最佳设计线路。

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最佳线路设计和最佳导游。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

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

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5、政局混乱,6、发生了国人暴动,7、赶走了周厉王,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6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五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附:板书设计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