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治性房颤

合集下载

VVI起搏心电图

VVI起搏心电图

VVI起搏心电图王斌郭继鸿北大人民医院电生理室在美国和欧洲,双腔起搏器占起搏器总植入数量的80%和70%,而VVI起搏器仅占10%。

在我国,双腔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仅占30%左右,单腔VVI起搏器的植入仍占起搏器植入总数的60~70%,因此,VVI起搏器仍是我国当前最常应用的起搏器,了解和掌握VVI起搏心电图十分重要。

一.VVI起搏器的基本原理VVI起搏器是指心室单腔起搏、单腔感知、感知自身信号后脉冲发放抑制型起搏器。

VVI 起搏器的电极常放置在右室心尖部,该处有丰富的肌小梁将电极导线的头部固定。

心室单腔VVI起搏器还可转换为VVT和VOO模式工作,但后两者在临床几乎不用。

此外,临时心脏起搏术以右室的VVI起搏最多见,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右室VVI起搏心电图。

VVI起搏器最基本的功能是心室的感知和起搏,感知后的反应是抑制心室起搏脉冲的发放。

VVI起搏的基本参数包括起搏的基本频率、起搏输出电压、起搏脉宽、起搏后心室不应期及感知灵敏度等。

二.VVI起搏心电图基础心室起搏的心电图表现为在起搏信号后紧跟着一个起搏脉冲引发的心室除极的QRS波,QRS波宽大畸形(>0.12s),相应的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相反(图1)。

起搏信号代表脉冲发生器发放的脉冲电流。

QRS波的形态取决于心室起搏的部位。

右室起搏的常用部位是右室心尖部。

1.右室心尖部起搏由于起搏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的内膜面,在体表心电图上产生类左束支阻滞(LBBB)及左前分支阻滞(额面心电轴显著左偏)的QRS波群,心电轴常在-30°~-90°之间。

左侧胸壁导联是以S波为主的不典型LBBB图形,V5、V6导联的QRS形态可表现为以S波为主的宽阔波(图1),也可呈宽阔、低幅向上的波,与单纯的左束支阻滞不同。

右室心尖部起搏产生类LBBB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的机理为右室心尖部受刺激后首先除极,然后除极波经由心室肌缓慢地自右向左、自心尖部向心底部(从而自下向上)除极。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

心房颤动的高效消融治疗进展(全文)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经皮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以肺静脉前庭隔离为基石的导管消融术也取得了确切的成就。

成功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取决于肺静脉开口或前庭周围能够产生连续的、跨壁的组织损伤,且对邻近器官不造成损伤[1-2]。

射频导管消融为逐点消融,即使是单一的消融损伤间隙也可能导致房颤的复发。

此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射频消融持久损伤的产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三个关键变量是消融功率、持续时间和接触力。

传统的PVI策略应用的能量输送范围为25-35W,即低功率长时程(low power and long duration, LPLD)的消融方式逐点消融[3-4],这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最近,由于射频消融导管和相应系统的改进,消融接触力可以控制,人们对高功率消融策略(45-70W),又称之为高功率短时程(high power short duration,HPSD)的消融方式,越来越感兴趣。

多项研究证明HPSD 可能获得相似的病变深度和较少的并发症,且消融时间明显缩短,效率明显提高[5-6]。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消融能量及技术,如多电极射频球囊消融导管、热球囊消融、可视激光球囊消融和脉冲电场消融等。

一、射频消融原理射频消融的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加热阶段:阻抗式加热和传导式加热。

阻抗热会直接导致局部心肌不可逆的损伤和死亡,形成透壁损伤。

传导热则被动传导至更深的心肌组织层,造成深层组织的潜在可逆损伤(水肿)[7]。

传导热是由于阻抗热传导而来,具有时间依赖性[8]。

我们的目的是选择合适的能量及时间的分配,使消融产生的阻抗热既能够达到左房透壁性损伤,又能尽量减少长时程消融产生过多的传导热导致邻近组织的损伤。

因此人们提出了HPSD消融。

高功率短时间消融中阻抗热发挥主要作用,大大减少了传导热带来的对周边组织损伤的不确定性。

房颤消融手术治愈标准

房颤消融手术治愈标准

房颤消融手术治愈标准
房颤消融手术的治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脏恢复正常的心律:这是房颤消融手术的基本目标,可以通过
心电图检查来确定。

2.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房颤可能会导致心悸、气促、疲劳等症状,
在房颤消融治疗后,患者应该感觉到这些症状的明显改善,同时也应该减少使用心脏药物的需要。

3.治疗持续时间至少一年:房颤消融治疗的效果可能在治疗后的几
个月内得到显著改善,但是治疗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保持正常的心律和改善的症状。

4.没有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后,患者应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如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

请注意,房颤消融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取决于术前的心脏功能和状态。

对于左房大于50mm、射血分数低于50%、年龄大于75、房颤持续时间大于5年等不利条件的患者,恢复的比率可能会明显降低。

在标准以内的60%~80%的人,做完手术即刻就能恢复成窦性心律,还有一部分患者需要用一些药物,继续维持六个月到一年的左右,还有机会变成窦性心律。

整体来说,75%~85%的人是可以恢复成窦性心律的。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与临床应用-1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与临床应用-1

无导线超声心脏起搏
动物实验结果(2006) (1)可行性
心房、心室的30个部位起搏有效 转换后脉冲电压等于高于普通电
压 (2)安全性
热损伤较低 超声波穿过的组织损伤小 超声波发射与有效刺激有延迟
超声
发射
传导
延迟
电脉冲 形成
无导线超声心脏起搏
临床试验结果: 2007年香港圣玛丽医院的Lee等在JACC报告: 24例,77/80个部位持续性夺获, 起搏阈值:1.01±0.64V 病人无不适
主动固定
阳极
20F
17mm 24mm
无电极导线心脏起搏器
经静脉推送系统植于RV
可控血管鞘/导管
预期寿命:>7年 (VP%:100%时)
可控血管鞘/导管
无电极导线心脏起搏器
心尖
无导线 起搏器
右室
间隔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优点
创伤小 植入作简单,降低手术曝光时间 减少住院时间 减少相关并发症(感染、血管并
Rune Elmqvist工程师 (1906.12.1~
1996.12.15.) 90岁
Arne Larsson (1915.5.26.~
2001.12.28) 86岁
1995年Arne Larsson 80岁生日时三人聚会
1958 1995
引言
43岁
43岁因三度AVB晕厥 植入起搏器
86岁因癌症去世
引言
首例起搏器设计工程师 Rune Elmqvist
引言
植入人体的首例起搏器
引言
首例起搏器植入医生 Ake Senning
引言
患者 Arne Larsson
引言

2024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常用策略

2024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常用策略

2024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常用策略通过导管消融对房颤进行节律控制已经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且指南推荐级别也在逐年升高。

目前常用的导管消融策略主要是先实现肺静脉电隔离,并在此基础上辅以线性消融、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等。

本文将对房颤的导管消融中常用的策略及其主要作用进行描述。

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术者操作的熟练,导管消融对于房颤的节律控制有着较好的效果,并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复律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也支持导管消融下的节律控制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获益,对于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指南推荐级别也在逐年升高。

1、房颤的消融技术根据使用能量类型的不同,房颤的导管消融类型主要可分为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和脉冲消融。

各类能量的消融导管在临床应用上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其消融的基础策略是相同的,均是优先实现肺静脉的隔离。

除了导管消融,部分患者还会辅以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

对于合并心脏瓣膜病或其他外科手术指征、左心房极大的患者,外科消融治疗也作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2、房颤的导管消融策略触发灶的消融自MiChelHaiSSagUerre教授及其团队于1998年提出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理论后,肺静脉消融逐渐已成为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

随着消融技术的发展,对于肺静脉的消融已从早期的肺静脉内直接消融发展为三维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大环消融。

目前,对于肺静脉消融的消融终点为达到肺静脉电隔离(PVI∖PVI在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消融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肺静脉外的触发灶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房颤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复发的患者中。

常见的肺静脉外触发灶包括: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终末崎、Marshall静脉等。

对于肺静脉外触发灶的识别常常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根据患者发作时心电图P'波形态,初步判断可疑位置,并进一步在相关位置放置电极,通过腺苗三磷酸(ATPl异丙肾上腺素或电刺激等方式诱发房颤并进行识别。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经导管射频消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方法。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是指源自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其来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心肌细胞。

该类型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频率和易复发性,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室颤和猝死。

临床上,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表现为心前区或心前区不适感、心悸、胸闷等症状。

经导管射频消融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其可以通过摧毁起搏点,阻断异常传导途径,从而减少或消除早搏的发作,达到治疗的目的。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该方法是经导管进行干预治疗,因此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开胸腔的创伤,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和感染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心脏电生理参数和3D心脏成像技术,精确定位早搏的起搏点和传导途径,避免了误伤正常心肌,从而降低了治疗的风险,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效果显著。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早搏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心脏的电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经过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消除早搏的发作,摆脱了心律失常的困扰。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显著,可以为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好处。

该方法还具有较低的复发率。

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的早搏发作频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的概率逐渐降低。

起搏模式与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起搏模式与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to
pacing,multi-position
mode
atrial
pacing and atriM fibrillation suppression
algorithm
arc
useful
to
optimize
the
pacing
and
to
prevent
atrial fibrillalion.
Key words:Pacing mode;Atrial fibrillation
万方数据
医堂堡述;Q塑生!!旦筮!i鲞笠丝期丛型生生垦!!垫业!型!:丛!!;Q鲤:!垡:!§:丛!:丝
50%一90%起搏比例的患者为32%。该分析中,似
乎DDD起搏中VVI比例较VVI更多。VVI组VVI 比例每增加1%,房颤发生率增加1%,而VVI组为 0.7%。这就提示与VVI相比,即使是在房室同步起 搏模式下,右心室起搏同样有害。 临床右心室起搏的常规部位为右室心尖部,右 室心尖部起搏能造成左右心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 壁、左心室游离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不同步,进而损 害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后 叶脱垂、二尖瓣反流及左心房扩加房颤及心衰加
重发生的概率。左心房电生理的研究发现,大部分 患者存在心房内传导阻滞,尤其是老年人及左心房 扩大者。当窦性心律下心房内传导阻滞为70 Ills时, 在右心房起搏时则可能延长为120 ms。而且,心房 内传导阻滞能使左心房激动延迟130 ms或更多【7 J。 如果AV间期设置为120 ms,(大多数起搏器的出厂 默认值),左心房窒的AV间期会很短甚至为负值,即 左心房后于左心室激动¨蔗o。所以,看似生理的双腔 起搏,可以引起明显的“非生理”血流动力学状态。 在心房内传导阻滞IACD较长时,即使是轻度的心房 压增高,就可以诱发心房的电重构。即使是今天所 使用的起搏器,其出厂AV间期多数仍为120 ms,,一 些起搏器在开启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时甚至将AV间 期锁定为30 ms,。在MOST等研究中,由于AV间期 过短,患者接受了大量非必要的VVI,抵消了DDD起 搏器保持房室同步带来的益处,造成最终随访结果 与VVI相似‘2,6|。 1.3心房起搏部位与房颤的关系 除了起搏模式 之外,心房电极的位置也能决定房颤的发生。在心 耳或高右心房起搏时可以诱发心房的电不同步,反 映在心电图上可见起搏的P波较窦性P波更为宽 大一J。另外与低位房问隔临近冠状窦口附近或高位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ppt课件

❖术后复发者常与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有关
❖29例复发患者 ❖26例再次手术 ❖其中21例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 ❖无复发的7例患者均无恢复 ❖随访6个月,24例患者无房颤
Ouyang, et al. Circulation, 2005. 111:127-135
❖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也是肺静脉口节段 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成功率与复发率来自100%77.1%
80%
60%
40%
20%
0% 总成功率
国内基于6435例资料,2007
22.9%
总复发率
消融的安全性
入选16309例
并发症 死亡 心包填塞 气胸 血胸 永久性膈麻痹 动静脉瘘 瓣膜损伤 左房食管瘘 卒中
TIA 需干预的肺静脉狭窄 败血症
例数 25 215 15 4 28 88 11 3 37 115 48 2
主要内容
• 房颤的机制 • 房颤的射频消融方法 • 消融的成功率 • 消融的安全性 • 消融的适应症
房颤的机制:触发
标测:多数阵发性房颤系肺静脉电活动触发
Haissaguerre M, et al. NEJM, 1998, 339: 659
右上肺静脉局灶快速激动(绿色箭头)触发的房颤
APC
APC→AF
复杂碎裂心房电图指导房颤消融部位
• 121例房颤(阵发57例,慢性64例) • 房颤心律下通过CARTO重建左、右心房 • 选择呈现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的部位进行
消融 • 慢性房颤的CFAE部位多于阵发性房颤 • 消融CFAE部位后,115例(95%)房颤中止
Nademanee K, et al. JACC, 2004, 43: 2004-53
房颤5例。 • 年龄30岁—78岁,其中≥75岁3例。 • 并发症:右侧膈麻痹1例,术后48小时反复窦停1

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复律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消融患者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房颤消融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策略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
第一组,使用普通8mm导管消融手术时,术前3天中断华法林,按照1mg/Kg注射低分子肝素至术前12小时,术前静脉注射15000U肝素,术后肝素桥接华法林至INR>2.0;第二组,使用3.5mm开放式灌注导管手术,围术期抗凝方案同第一组 ;第三组,使用3.5mm开放式灌注导管手术时不中断华法林
所有患者导管消融持续华法林抗凝达标4周
荟萃分析再次证实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
持续华法林显著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和轻微出血,且不增加大出血
纳入9个研究的27402例患者,6400例房颤消融患者继续使用华法林抗凝(简称:CW组),围术期中断华法林的患者使用肝素(DW组)
Santangeli P, et al.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2 Apr;5(2):302-11.
0.7 (0.7)
0.8 (0.9)
CHA2DS2-VAS,平均分(SD
1.5 (1.3)
1.7 (1.4)
既往VKA使用比例,n(%)
36 (29.0)
37 (29.8)
既往利伐沙班使用比例,n(%)
23 (18.5)
29 (23.4)
既往达比加群使用比例,n(%)
12 (9.7)
10 (8.1)
D.R. Lakkireddy, et al. Uninterrupted Rivaroxaban vs. Warfarin for Periprocedural Anticoagulantion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A Multicenter Experience

房室结消融并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二例

房室结消融并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二例

控 制 。心 电 图示 房 颤合 并 完 全性 左 束支 阻滞 ,Q S波 时 R
限 0 1 。心 脏 x线 示 心 影 普 遍 增 大 ,心 胸 比率 0.6 . 5S 6。 超 声心 动 图示 左 心 房 内径 4 2 I n 2. T ,左 心 室 舒 张 末 期 内 f
径 5 . f ,M 中度 ~重 度 。 临 床诊 断 为 扩 张性 心 肌 7 7I n R T
i r l ton n fb Ia i a d e t f iur i h ar a l e
李健 民
华 伟 杨 希 立
谭 海斌
莫 展
临床资料
例 l患 者 男 性 , 3岁 , 复 进 行 性 劳 力 6 反
性气促 1 0年 , 现 心 房 颤 动 ( 颤 ) 发 房 1年 以 上 , 心 利 尿 强 治疗 1 0年 心 力 衰竭 未控 制 。 心 电 图 示 房 颤 并 完 全 性 左 束 支 阻滞 , R Q S波 时 限 0. S 心 脏 x线 示 心 影 普 遍 增 1 。 4 大 , 胸 比 率 0. 5 超 声 心 动 图 示 左 心 房 内 径 3 9 心 5 。 9. l l左 心 室 舒 张 末 期 内 径 5 0 rI , 尖 瓣 返 流 ( T , h q 7. n l 二 Y MR)
起搏 对 心 肌 灌 注 和 心 室 功 能 是 有 害 的 … 近 几 年 几 个 多 1。
中心临床 试验 Th uo ena dC nda n y c td 、 e eE rpa n a ai IS n u y t n S h
维普资讯
中华 心律失常学杂志 2 0 0 2年 l O月第 6卷第 5期 C i C ri hnJ ada ryh2 0 、 . cArh t,0 2, 6No 5 1

心房颤动的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
房颤的起博器治疗 晚 近 , G iu s e p p e r s 报 道 的 资 料 表 明 , 双 房 同 步 起 搏 治 疗 伴
有 房 间 阻 滞 的 房 颤 的 有 效 率 几 乎 为 100% 。
四、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评价 疗效肯定 坚持超速抑制频率 不能替代药物
房注 意颤起 搏的器 其起他 博功 能器的 综治合 利疗用
近 年 来 , 埋 藏 式 心 房 除 颤 器 (IAD)的 实 验 研 究 不 断 增 多 , 并 已 在 临 床 小 规 模 应 用 。 资 料 表 明 , IAD 可 望 成 为 房 颤 治 疗的另一有效手段。
埋藏式心房除颤器
目 前 临 床 上 应 用 的 IAD, 重 量 在 100 克 以 内 , 体 积 与 普 通
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假设的恢 复与维持窦性心律的优越性未获 证实,而减慢心室率简便易行, 至少与心律控制等效,应将心室 率控制提升为一线干预对策。
有效减慢心室率,对不同的临床情况的选择药物原则如前
永久性房颤的药 述 。 对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与 心 肌 梗 死 的 房 颤 应 选 用 β 阻 滞 剂 , 物治疗对策 常 与 地 高 辛 合 用 , 而 不 用 钙 拮 抗 剂 ( 维 拉 帕 米 或 地 尔 硫
心房颤动的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房颤的3P分类法
阵发性(paroxysmal)
持续性(persistent)
永久性(permanent)
汇报人姓名
阵发性房颤的药物治疗
发作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 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 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 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 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 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 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 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 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 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治性房颤

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治性房颤

【 关键词 】 颤; 房 房室结 消融 ; 起搏 ; 充血性心力衰竭
文 章 编 号 :0 9 5 1 ( 0 7 0 — 3 5 o 10 — 5 9 2 0 3 0 2 _ 2 l 中 图 分 类 号 :5 R 文 献 标 识 码 : A
A ro etiua n t na lt ncmbndwi r icp cma e lna o rrfatr til biain tiv nrclr u c o ba o o ie t c da ae k r mpa tt nf ercoyara f rlt j i i ha i i o l o i
消 融 房 室 结 。 阻 断 房 室 结造 成 Ⅲ 度房 室 传 导 阻 滞 后 进行 右室 流 出道 V IR) 在 V ( 起搏 器植 入 。 果 : t 例 患 者 均 成 功 完 成 房 室 结 消 结 本g 7 融 加 右 心 室 流 出 道 V IR 起 搏 治 疗 。 后 患 者 血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 床 症 状 改 善 , 半 年 的 随访 中患 者 心 功 能 明 显 改 善 , 年 后 V() 术 临 在 半 L E 从 手 术 前 (.  ̄ . ) 加 到 (.7 00 )前 后 比较 P OO ; 年 后 平 均 L I d 手 术 前 (25 31mm到 (75 29 r ( < VF 03 0 3 增 2 0 0  ̄. , 6 4 < .1 半 VD 从 6 . ̄ .) 5 . .) m,P  ̄ a 00 )且 无 l 起 搏 电极 脱 位 , 访 起 搏 阈 电 位 , 抗 在 正常 范 围 。 论 : 室 结 消 融加 右心 室 流 出道 V IR) 搏 治 疗 房 颤 能 明 显 改 .1 : 例 随 阻 结 房 V( 起 善 临 床症 状 . 善 心 功 能 和提 高生 活 质 量 。 改

房室结消融加起博器治疗慢性房颤PPT课件

房室结消融加起博器治疗慢性房颤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12
• 房颤伴左室功能降低可以用房室结消融+ 起搏器的方法进行治疗,如左室功能恢复 正常即可使生存率正常,室率控制对生存 率有益。Ozcan等[6]观察另一组药物难治 性房颤病人,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的 长期生存率。入选350例AVJA+PM治疗的 房颤病人,随访36±26个月,生存率与当 地Minnesota居民总生存率比较,并与药物 治疗组比较。结果,AVJA+PM治疗的房颤 病人,其生存率与药物治疗组相似;如没 有基础心脏病,则生存率与总人口生存率 相似。结论是AVJA+PM治疗不影响患者长 期生存率。
可编辑课件
11
• Ozcan等[5]研究了AVJAP治疗对房颤患者 左室功能与长期存活率的影响。选择56例 房颤伴心功能不全(LVEF≦40%)病人进 行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治疗,并和56例年 龄、性别匹配的心功能正常(LVEF≥40%) 的房颤病人比较。结果表明,AVJAP组病 人射血分数提高(26±8%提高到34 ±13 %),其中16例病人心功能提高到 LVEF≥45%。随访中23例死亡,AVJAP组 存活率低于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 AVJAP亚组(LVEF≥40%)的存活率与正 常组类似。
可编辑课件
7

• AIRCRAFT[2]为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 实验,目的是观察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 起搏(AVJAP)治疗的临床效果。99例永 久性房颤患者,男70例,女29例,平均年 龄68 ±8.6岁,49例随机分派到AVJAP治 疗组,50例随机分派到药物治疗组。随访 观察12个月。在随机前、随机后1个月、6 个月、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 运动耐量、Holter和生活质量评估。
153 ±36 bpm; P<0.05; 日常活动时:

导管消融治疗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导管消融治疗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molp rsmp tei ev b r e aied mor pce e t:I i aay ah t n ref es n g t m to i f cs m— c i v
p et n i el i s d f q ec a e r bao J . l ao t t s n o r ir un y t t l i i i w h h eo a o e f c h e a tn[ ] J
5 侯 月梅 , 伊惠霞 ,eea J ShrgB.心脏 脂肪垫 在肺静 脉灶性放 电引 l
起心房颤动 中 的作 用 [ ] J .中 国心 脏 起 搏与 心 电 生理 杂 志 ,
2 0 ,7 1 ) 37 0 3 1 (5 :7
6 刘志华,自主神经 系统与 心律失 常[ ] 国心脏起 搏与心 电 J.中
生理杂志 ,05 1 ( )8 20 , 2 : 9 3
7 HE S uYu h - n.HU a .u +T erl a a n raini h a . S J e h oeo v gli e vt tev i er ba J , c hs l iaSnc , 0 2 5 2) bly f at et[ ] A t P yi o e iia 20 ,4( : i h a og
脉脂肪垫 2s 内开始产生房室结 负性传导效应 。在 刺激停止 3s 内恢复正常的房室传导 , 并且这种效 应可 以反复诱发 。说明该脂肪垫对房室传导可以起
和右房交界处脂肪垫 , 下腔静脉和左房交界处脂肪 垫, 上腔静脉和主动脉 间脂肪垫最 为重要 l。本 5 ]
试验采用高频电刺激方法 , 发现当电刺激下腔静脉 脂肪垫时 , H 间期较刺激前 明显延 长。当刺激频 A 率固定, H间期随刺激电压增加而逐渐延长 , A 房室 传导 功 能降低 。而单 独 刺 激下 腔静 脉 脂肪 垫 时

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

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

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
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是指某些心律失常患者在出现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时,可以通过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来恢复正常心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
1.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血压下降和致命性心脏骤停。

同步直流电复律是治疗心室颤动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电击心脏恢复正常心律。

2.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心室扑动是心室率过快的心律失常,也可以导致血压下降和心脏骤停。

同步直流电复律可以将心脏恢复到正常心室率。

3. 难治性心室性心动过速(refracto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难治性心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或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心室率过快的心律失常。

同步直流电复律可以中断这种心律失常并恢复正常心律。

4. 难治性心房颤动(refractory atrial fibrillation):难治性心房颤动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或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心房颤动。

同步直流电复律可以尝试将心脏恢复到正常窦性心律。

同步直流电复律虽然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心律失常患者。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心脏功能和病因来确定,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性房颤

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性房颤

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性房颤黄伟;杨承健;曹佳宁;徐欣;胡世文;张月军【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07(23)3【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采用房室结消融加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导管,于右心室进行临时起搏,然后在右侧股静脉放入大头消融导管,在房室结交界区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后,放电消融房室结,在阻断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进行右室流出道VVI(R)起搏器植入.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症状改善,在半年的随访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半年后LVEF从手术前(0.32+0.03)增加到(0.67±0.04),前后比较P<0.01;半年后平均LVIDd从手术前(62.5±3.1)mm到(57.5±2.9)mm,(P<0.01);且无1例起搏电极脱位,随访起搏阈电位,阻抗在正常范围.结论: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房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总页数】2页(P325-326)【作者】黄伟;杨承健;曹佳宁;徐欣;胡世文;张月军【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的永久性房颤患者生存质量的SF-36测评 [J], 王丽萍;范建中;张善纲;崔英凯;杨俊峰2.经胸心脏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房室结加VVI起搏11例 [J], 戴青原;刘蓉;郭涛;顾云;韩明华;刘中梅;李佐才;赵玲;李淑敏;杨西云3.房室结消融并心室起搏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肌病四例 [J], 张哲;周雪娥;王军奎;苏保华;谢牋;张新茹;彭建明4.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初步探讨 [J], 崔英凯;曹雪滨;王丽萍5.房室结消融联合希氏束远端起搏治疗心房颤动介导的心肌病1例 [J], 杨明晖;张荣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房室结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房室结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房室结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体会兰玲;刘启功;左后娟;徐昶;杨晓云;王琳【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年(卷),期】2012(018)005【摘要】相当一部分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的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房室结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治疗。

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房颤的一线治疗措施博。

文本报道1例药物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病例诊治经历并文献复习。

【总页数】2页(P304-305)【作者】兰玲;刘启功;左后娟;徐昶;杨晓云;王琳【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老年人持续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J], 王心悦;彭妍钰;姜振桓;胡健;齐国先;于波;李阳;庞雪峰;程颖;赵卫华;王国峰;韩伟;孟立民2.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扑房颤 [J], 朱润硕;徐岩;程自平;许邦龙;陈斌3.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心室率控制不佳的心房颤动1例报道 [J], 刘旭阳; 黄满香; 叶才盛4.房室结消融加起搏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阵发性房颤2例分析 [J], 邹龙天;袁向阳;罗云5.微波消融联合^(125)Ⅰ及5-Fu粒子植入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J], 张祥生;叶章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难治性房颤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采用房室结消融加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导管,于右心室进行临时起搏,然后在右侧股静脉放入大头消融导管,在房室结交界区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后,放电消融房室结,在阻断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进行右室流出道VVI(R)起搏器植入。

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

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症状改善,在半年的随访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半年后LVEF从手术前(0.32±0.03)增加到(0.67±0.04),前后比较P<0.01;半年后平均LVIDd从手术前(62.5±3.1)mm到(57.5±2.9)mm,(P<0.01);且无1例起搏电极脱位,随访起搏阈电位,阻抗在正常范围。

结论:房室结消融加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房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房颤;房室结消融;起搏;充血性心力衰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3年3月~2005年9月住我院心内科的慢性房颤(大于6月)患者,其反复发作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发作时平均心室率(150±32)次/分,平均使用2~3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难以奏效。

且快房颤时有明显的胸闷、心慌及气短,甚至有出冷汗、血压下降现象,其中4例发作时间长,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双下肢水肿,严重影响工作。

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63.2岁。

3例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长R-R间期达3.0以上。

心功能Ⅲ~Ⅳ级,其中3例患者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2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缺血性心肌病。

平均左心室内径(LVIDd)为(6
2.5±
3.1)m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32±0.03)。

1.2方法:在DSA室,在常规消毒铺巾,1%的利多卡因局麻下,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6F和7F鞘管;于6F鞘管插入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心室尖部进行临时起搏,然后在7F鞘管放入大头消融导管,在房室结交界区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后,略回撤消融导管,放电消融房室结,在阻断房室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进行右心室临时起搏。

接着常规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或头静脉切开法,将Medtronic螺旋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部位测试起搏阈值≤1.0 V时固定电极并连接于VVI起搏器,埋植于皮下。

患者起搏频率在术后1周内设置为90次/分,而后设置为70~75次/分。

在手术时,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进行起搏器阈电压和阻抗的测定;在手术前,术后1周、3个月、半年进行心脏彩超测定LVEF,LVIDd。

2结果(见表1、2)
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房室结消融和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手术后患者心慌症状明显消失,心力衰竭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无1例起搏电极脱位,随访起搏阈电位,阻抗在正常范围。

3讨论
现已充分证实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加永久起搏器(ABL+PM)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明显地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

Wood等[1]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认为ABL+PM对于房颤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治疗后1年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使用药物治疗者。

目前对于何种患者应接受ABL+PM 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但多数学者认为对下列患者可进行这种治疗:(1)有频发和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或慢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有明显不良反应;(2)房颤发作时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恶化;(3)有心室率不易控制的慢性房颤。

对于慢性房颤患者,由于窦性心律不能恢复,因此在房室交界区消融后应植入VVI(R)起搏器。

Bourke等[2]比较了房颤患者房室交界区消融后起搏导线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室流出道对心功能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每搏输出量有所提高[3]。

Giudici等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时对58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表明右心室流出道VVI起搏要比右室心尖部VVI起搏心脏指数高出近20%[3]。

右室流出道起搏急性受益的患者大多数应用右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

其他研究也表明长期右室流出道起搏是可行的。

起搏后体表心电图QRS间期较窄,提示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心尖部起搏血流动力学优越的机制可能为更正常的心室间隔激动顺序,以及右室和左室的更同步激动。

因为距希氏束很近,右室流出道或高位间隔起搏的一个益处可能是激动了正常传导系统。

激动正常传导系统将导致心室更正常的激动时间和顺序,理论上有优势。

一项在未成年犬心脏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间隔基部起搏可获接近正常的双心室激动和正常心肌组织学结构,而心尖起搏的动物则表现为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和细胞内线粒体聚集。

间隔基部起搏未发生不良作用可能是因为这一部分刺激进入该处正常传导系统,产生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这和上述血流动力学的资料一起支持希氏起搏部位的尝试,在人体是可行的[4]。

同时通过7例患者的观察可知螺旋电极定位较容易,经过半年以上的观察未见电极脱位,虽有较高的慢性的阻抗,但仍在正常范围。

以往报道在成功消融的早期(1~3天)后期(大于1个月)偶尔会发生心脏停搏,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原因可能与起搏导线故障和心动过缓相关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关[5]。

由于术后缓慢的心室率替代了以前较快的心率,从而导致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提供了条件[6]。

为减少此并发症,HUANG等提出在消
融后将心室率提高到90次/分左右,对消融前心室率特别快的房颤患者特别重要。

对此7例患者在进行房室结消融和右心室流出道VVI(R)起搏治疗后的患者起搏频率在术后1周内设置为90次/分,而后设置为70~75次/分随访中患者未发现有恶性伴心律失常的发生。

对于难治性房颤采用ABL+PM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