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 教案
《开辟新航路》的教案
《开辟新航路》的教案《开辟新航路》的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辟新航路》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新航路开辟优秀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新航路开辟优秀教案新航路的开辟优秀教案4|新航路开辟优秀教案《开辟新航路》五步教学案例——一堂市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研讨课长沙市明德中学熊建新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开辟新航路》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第一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本单元从“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目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过程。
首先,人类社会在古代是几大文明区域的点状分布,相互间几乎处在隔绝状态。
其次,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横向交流,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
第三,工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由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了重大的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在客观上又推动了工业文明的进程。
第四,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考情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从文科综合考试不回避热点、以问题为中心的命题特点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将越来越成为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的重点和亮点,成为世界史新的、最主要的学科主体知识。
近两年考查过的主要知识点有:广东卷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009宁夏卷就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全国卷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江苏卷英德的崛起。
特别是2021年对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更多:如山东卷考到了新航路的开辟;上海单科考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北京文综还考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等。
通过上述考情分析,全球化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等知识点密切相关,这些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
新航路开辟(新课程教案)
新航路开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条件。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和航海家。
(3)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像,直观地展示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2)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3)采用比较法,探讨新航路开辟前后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2)培养学生对探险家和航海家的尊敬之情。
(3)引导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条件。
2.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和航海家。
3.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新航路开辟的航海技术和navigation 知识。
2. 新航路开辟对各国的影响及全球化的初步形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像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其航线。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航线和航海家。
(2)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5.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 课堂小结: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比较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异同,探讨两者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对现代全球化的启示,举例说明。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提问学生。
2. 回答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3. 评价环节: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指导。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洲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新航路的开辟背景;2.新航路的开辟过程;3.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掌握新航路的开辟过程;2.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欧洲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 学习新知(30分钟)2.1 新航路的开辟背景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欧洲航海史上的背景,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宗教改革等。
2.2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如葡萄牙人开辟非洲海岸、哥伦布发现美洲等。
2.3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如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世界贸易的发展等。
3. 深化学习(30分钟)3.1 问答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和影响。
3.2 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 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总结,强化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和影响;2.学生能够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3.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4.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新航路开辟(新课程教案)
新航路开辟(新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3. 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3.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3.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为新航路开辟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讲解欧洲探险家的探险动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历程。
3. 讲解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讲解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线和成就。
4. 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原因、主要航线和重要航海家,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和对世界的影响。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新航路开辟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1.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新航路开辟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八、教学难点:1.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格局变化。
2.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 新航路开辟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新航路的开辟教案第一部分:导入部分1. 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欧洲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现新航路的背景,以及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2.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欧洲人要开辟新航路吗?”3. 引导学生记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 教师介绍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和宗教动机。
2. 教师向学生解释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地理、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第三部分:案例学习1. 教师介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航海经历,讲解他是如何成功开辟通往印度的航路的。
2. 学生们分组进行研究,选择其他重要的航海家或探险家,介绍他们的航海经历和对新航路开辟的贡献。
第四部分:启发思考1. 教师提出问题:“开辟新航路对世界历史有哪些重要影响?”2.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自己组的观点整理出来。
3.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全班讨论。
第五部分:迁移应用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设计一个新航路的开辟计划,并包括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的解决方案。
2. 各小组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部分:总结回顾1. 教师向学生进行总结,确保他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历史背景、关键人物和影响有所理解。
2. 教师提问:“在你们看来,新航路的开辟对于现代社会有何启示?”3. 学生们进行个人思考,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七部分:评价反思1. 学生进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检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2. 学生进行反思,写下他们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东西,以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3. 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教材、教具和其他资源:地图、图片、幻灯片、白板、笔记本等。
拓展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自行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互联网资料,进一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并写下个人观点。
开辟新航路教案
第10课开辟新航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大致经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
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深刻认识他们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联系做出的重要贡献;(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认识到这一过程与结果的非正义性,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并展示幻灯片,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经过和影响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共45分钟)【导入新课】 (2分钟)在英语中,有一个和航海有关的短语“when someone’s ship come in home”,如果仅从字面翻译的话,就是“当某人驾船归来时”的意思,可是这个短语却引申为“变成富翁时、事业发达时”的意思。
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在英语中航海归来就意味着变成富翁、事业发达呢?这个航海短语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曾经发生过什么,其影响竟能将航海渗入到一种语言中?而答案就在我们今天所学内容中。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主讲老师:柯尧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讨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感知事物的必然性,可能性;探究新航路开辟成功的因素;学生自己梳理本课的内容。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等内容,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历史过程与历史现象的原因;了解四次重大航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知道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归纳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并根据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回答)各种回答路的艰辛历程和它产生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展示多媒体)了解课标和教学目标。
将学生分为八组,分别代表与航海相关的不同群体,每组排代表解决一个问题。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1、原因:(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教师分析)14、15世纪,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声深刻的变革,经过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扩大市场,进行资本的积累,由于社会上的流通货币(金币)奇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人们必须去寻找黄金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东西。
(过渡)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使欧洲要冒险去开辟新航路?请同学回答。
(2)其它原因:(板书给出关键词:黑体字)①《马可波罗游记》引起“寻金热”(问题)去哪里找黄金和香料呢?(展示多媒体)东方,因为东方遍地黄金(教师分析)《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富庶繁华,“遍地是黄金”,引起持续的“寻金热”,另外还有对香料的追求,当时比今天更重要,配药、保存肉类、加工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这一些使欧洲人垂涎不已。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教案:新航路的开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地理和经济的影响。
2.能够描述新航路的开拓者以及他们的贡献。
3.能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结果。
4.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新航路的定义和意义。
2.新航路的开拓者以及他们的贡献。
3.新航路的开辟原因和结果。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前期准备(10分钟)
1.复习:复习学生关于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2.介绍:介绍新航路的概念和意义。
步骤二:新航路的开拓者(30分钟)
1.讲解:介绍新航路的开拓者,如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人的生平和开拓航路的经历。
2.听力练习:播放相关的录音让学生听,然后回答问题。
步骤三:新航路的开辟原因(2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新航路开拓的原因。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
2.教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
原因。
步骤四:新航路的开辟结果(20分钟)。
高中历史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及其过程和影响;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造成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罗盘针运用于欧洲航海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本课难点: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
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等电教工具,有条件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加大课堂容量。
教学要点一、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二、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掠夺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3.欧州殖民者掠夺的结果4.扩张时代对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教学过程一.“一切为了香料”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对香料、黄金的追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游记》的渲染带来欧洲人的“寻金热”.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来自亚洲的许多商品是欧洲不能生产或无法与之竞争的。
(2)商路不畅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重要原因。
欧洲人渴望东方的珍品奇物,但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开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
(3)摆脱动乱的需要。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严重的动乱之中。
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4)传播基督教是重要推动力.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这也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罗盘针的普遍使用.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
罗盘以及从阿拉伯传入的用于计算纬度的星盘广泛应用于航海.②绘图技术的进步。
增加了经度和纬度做绘图坐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画面。
新航路开辟教案(大全五篇)
新航路开辟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新航路开辟教案第十四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课堂导入(14、15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学们知道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么?“人”被发现是指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就是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航路的开辟。
是什么推动欧洲人不顾一切地投向海洋,航海家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视频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经历了狂风巨浪的洗礼,航海家们到达了了欧洲人从未发现的新大陆,但也有人认为课堂探究一偶然还是必然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那么你认为15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发现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材料: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寻金热,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3)商业危机:传统商路受阻,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4)宗教因素:狂热的宗教情感(“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思想驱使人勇敢的追求财富,大胆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5)技术条件的具备和地理知识的进步(罗盘、多桅帆船、普遍流行的地圆学说和绘制地图技术的进步,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6)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为了获取财富对远洋航行的大力支持探究成果:一般人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情绪以及各种条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对于哥伦布来说,新大陆的发现就是一种偶然,他坚信地圆学说,坚信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富有的东方,他的想法在葡萄牙遭受了长期的冷遇,幸运的是西班牙女王的慧眼识珠,资助他完成远洋航行;在因长期的航行船员接近崩溃时,他做出再航行再三天的决定,第三天果然发现了的陆地;哥伦布的梦想是到达富有的东方获取财富,却意外地发现了欧洲从未到达过的新大陆失望而归,这一切的巧合对于哥伦布而言,难道不是一种偶然么?对历史现象的解读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这样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所以新大陆的发现既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航海家们的偶然发现。
开辟新航路历史教案教学范文
开辟新航路历史教案教学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后果;了解四次重要远航经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作答—分析的引导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独立学习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扩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指引学生深入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通过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难点:辩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设置疑问导学法、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引言】(展示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关的图片)当我们在田陇间挥汗如雨、精耕细作时,当我们在为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感到骄傲时,当我们陶醉于城市“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华之中时,西方国家在做什么呢?(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单元)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和辨证评价历史问题。
(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感知整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导入新课】考考你的眼力,从以下三幅地图来看,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世界范围不断扩大,联系不断加强;由局部逐步地走向整体,由相互隔绝逐步走向会合,那么是从什么时候,世界开始走向会合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开辟新航路》。
【新课探究】●寻“路”——开辟新航路的历程(课件显示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人图像)他们是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全球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全球新航路的开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新航路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全球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全球新航路背景介绍(30分钟)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入全球新航路的概念,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2.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根据所提供的资料,探讨全球新航路对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第二部分:全球新航路开辟过程(40分钟)1.课堂讲解:介绍关键历史事件,如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不同角色,如探险家、商人、政治家等,在小组内模拟历史事件并讨论开辟新航路的利弊。
第三部分:全球新航路的影响(40分钟)1.图表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全球新航路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2.小组研究: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该地区在全球新航路开辟后的变化,并做简要报告。
第四部分:评价方式(10分钟)1.个人思考: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全球新航路的意义和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同学间互动和讨论。
教学方法1.图片和视频展示:通过视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图表分析和小组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能力。
4.个人思考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1.短文评价:根据短文内容、观点和逻辑进行评分。
2.展示评价:根据展示内容、组织和互动进行评分。
3.参与评价:根据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分。
以上是全球新航路的开辟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全球新航路的背景、开辟过程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研究和分析能力,以及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新航路开辟教案
新航路开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3.讨论法: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五、教学内容1.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历史背景15世纪末,欧洲各国开始探索新航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贸易路线。
这是因为当时欧洲对东方的商品需求很大,但是陆路贸易受到了中东和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限制,因此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海上贸易路线。
(2)意义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欧洲开始向全球扩张,也标志着欧洲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开始上升。
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促进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1)过程新航路的开辟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葡萄牙人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然后是西班牙人发现了新大陆,接着荷兰人和英国人也开始探索新航路。
(2)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欧洲的扩张和殖民地的建立。
其次,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
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讲授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总结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新航路开辟教案
新航路开辟教案《新航路开辟》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15世纪西欧国家在经济、政治、思想、技术等方面的显著特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条件。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路线、开辟者及时间3(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和亚非拉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在世界整体历史形成中的重大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剧、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通过图片法帮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2(通过角色扮演、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的方法,总结和梳理新航路开辟的具体经过;通过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与理解。
3(通过情景剧以及阅读教师所提供的史料,分析、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并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2(通过学习,感受探险家们勇于冒险的开拓精神。
3(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但其过程及结果又充满了血腥与罪恶。
二、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三、讲授新课导入设计: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住在地球上,而整个地球是一个球体。
那么在15世纪之前,在欧洲人的心目中,整个世界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下课程导读,这张地图是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在那时欧洲人的心目中,世界就只有欧洲、亚洲和非洲,像三片叶子,在陆地和海洋的尽头是万丈深渊。
是谁改变了这个状况呢,对,是哥伦布,他发现了一块儿新大陆,这块儿大陆叫什么名字,是美洲。
还有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是谁啊,对,是麦哲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跟随这些航海家的脚步一起来追寻当年开辟新航路的艰辛历程。
在这个流行穿越的年代,我们也一起来穿越一下,回到哥伦布的那个时代。
下面就跟随我们宇宙TV首席记者的脚步一起去到1487年的葡萄牙。
请几位同学来扮演下宇宙TV首席记者、商人、贵族、传教士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分别讲述自己对于航海家航海远行这一事件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正兴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历史备课组教案课题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主要史实,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理解《资政新篇》的进步意义,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专题四的学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我们说,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族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其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先后尝试探索这条救国救民道路,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下农民阶级所掀起的这场民主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1、从永安建制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根本原因)③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④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教师讲解: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物美价廉的洋棉洋布冲击了土棉土布,使东南沿海的棉纺织业收到了强烈冲击,出现了大量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流民。
其次,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地主官僚也加剧了土地兼并,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同时,再加上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和西方列强的入侵由加剧和激化了这一矛盾,而此时,洪秀全利用儒家传统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通过宣扬平等思想和反封建统治,表达了农民的心声,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将这些流民图片展示法读书指导法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老师讲解。
以课本为主,便于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课件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① 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②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③ 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④ 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过渡】: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2、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856年) 概况:影响:由胜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天京陷落:1864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事件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 目的 推翻清朝的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解除天京之围结果 失败 胜利 胜利 意义沉重打击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地图演示法表格归纳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理解,得出应有的历史信息,认识太平天国的发展轨迹。
形象直观、简练对比,分析太平天国的几次大的突围事件。
洪 杨 韦 石 ①逼 ②杀 ④杀 ③责 ⑤疑 ⑥走⑦灭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太平天国运动当中所提出来的两件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土地分配问题: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2、产品分配问题: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2)、评价教法探讨: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诱,使学生学会使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问题一:在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财产,地主占有广大土地)问题二:《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对该制度有何影响?(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所爆发的农民起义举不胜举,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意义在于?(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讲解;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这是它的进步性所在,那他有没有局限性呢?绝对平均土地能够施行的起来吗?(不能)《天朝田亩制度》在产品分配上采取何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圣库所有)这种绝对平均分配方式,干多干少都一样,根本就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生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加之当时缺乏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经济的改革,因而我们说他具有空想性。
,其次,在封建经济已经不断解体的情况下,《天朝田亩制度》仍然追求将社会的生产力停留在小农经济水平上,也是违背历史潮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学生主体性,体现新课程理念。
【过渡】: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
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二)《资政新篇》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内容:(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设问】:从内容上看,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摒弃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执着追求,对农民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没有涉及,但提出了发展工业,创办银行,允许私人投资等措施,具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平均主义的根本否定。
评价: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实施。
对农民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土地没有涉及,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缺乏群众基础。
课件列一个简单的表格简单比较《天朝田亩制》与《资政新篇》的区别(背景,经济主张,评价,影响)教师过渡:《天朝田亩制》无法阻止太平天国走下坡路的趋势,《资政新篇》也无法扭转太平天国的颓势。
天京陷落之后,太平天国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问题探究: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①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反封建反侵略③主要领导人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2.太平天国的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打击了外来侵略者③提出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④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联系课本P49的学习思考)表格归纳法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理解本课的重点知识。
客观: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无法实现内部的团结)战略上的失误——北伐教师讲解;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和平均主义来号召发动群众。
《天朝田亩制度》中所规定的绝对平均土地和产品,取消私有制和废除商品经济,建立一个“四有而无”的理想社会只能是农民阶级的一个空想,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脱离历史潮流的。
农民阶级同时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真正实现内部的团结,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等级制恶性膨胀,增派赋税徭役修建奢华的天王府,还规定要按等级制坐上相应大小的抬轿,为最高军政大权,东王杨秀清和天王洪秀全展开了激烈斗争,引发天国内部动乱,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那么从太平天国的失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训:农民阶级无法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担。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二)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856~1864)1.“天京事变”18562.天京陷落1864 (标志:失败)(三)《天朝田亩制度》1853《资政新篇》1859(四)意义,失败原因教学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