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学案呐喊自序学案
呐喊自序课堂学案
《呐喊》自序课堂学案
教学目标:
1、完成积累(字词、文体、作者及其作品)。
2、把握文章内容,明确《呐喊》创作的缘由,创作经过。
3、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思想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案
二、问答、讨论:
1、导入:我想问下大家,你们有梦吗?我们找同学给大家谈谈他的梦想如何?
2、父亲的病逝给年少的鲁迅的心灵以沉重的打击,少年的生活不仅是鲁迅人生的起点,也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抉择。
之后鲁迅走出家门,作为一个探索者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设问:鲁迅都有哪些梦?(小组讨论)
3、在鲁迅年青时的“梦”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思想红线是什么?那他的“梦“结果如何呢?
4、那么大家再想鲁迅的寂寞是怎样一种寂寞呢?
5、其实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种种寂寞,那么你们会如何面对自己人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寂寞呢?
6、蛰居并非遁世,寂寞并非消极,鲁迅在美梦破灭之后,救国救民的志向并没有泯灭,他坚信“希望在于将来”。
所以当老朋友钱玄同一来约稿和谈话,又使鲁迅悟出了新的道理,萌生了提笔创作的愿望。
齐读“假如有一间铁屋子”到“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说说鲁迅悟出什么道理。
师:铁屋子有什么寓意呢?
师:作者为什么要集结《呐喊》呢?
小结:
作业:自学鲁迅的作品《自嘲》。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呐喊自序9精品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9学习目标: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一、导入新课:现代社会信息量特别巨大,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必须有所选择,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看一遍,要想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要看书前面的序言,序言有的是作者请别人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书的内容,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自己为他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呐喊〉自序》。
(投影题目、作者)初中时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同一个小说集《呐喊》。
(参看注释1)二、新授既然“自序”一般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那么鲁迅先生写《呐喊》的宗旨又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呐喊”是什么意思?(大声呼喊助威)由此看来,鲁迅先生也是在给人助威的,那么他是在给谁助威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找出并读)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投影这段文字)他是在给这些猛士呐喊助威,那么,这些猛士又是什么人呢?[点拨]《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关于猛士和中国的脊梁的文字(为祖国献身,为未来奋斗的人)鲁迅先生又说,他的呐喊只是“聊以慰藉”、“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为什么猛士“前驱”还会害怕?(讨论)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前驱的?(寂寞里)“寂寞”的意思是孤独冷清。
猛士们为什么会是“寂寞”的呢?“寂寞”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好多次,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找出并依次投影)(1)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高中语文 《呐喊自序》5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
《呐喊自序》教案5教学目标:弄清鲁迅为什么要创作《呐喊》和为什么而呐喊;把握鲁迅生活经历、思想变化和《呐喊》成因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金心异〞与鲁迅的一番谈话?教具:幻灯投影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代文坛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巨匠,《呐喊》是他1918到1922年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
《呐喊》中的小说以振聋发聩的气势,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国民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喊出了“五四〞时期先驱者的心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幻灯①展示《呐喊》篇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呐喊>自序》就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
二、抓住“梦〞,梳理文章内容,解决教学目标。
本篇序言题为《<呐喊>自序》,很明显,是鲁迅先生自己为其第一部小说集写的序,自然我们就很希望从作者这里知道,他这第一部小说集是因何产生的?又为何取名为“呐喊〞?以上两个问题也正是我们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
〔幻灯②教学目标〕1、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鲁迅先生创作《呐喊》的缘由是什么?关于这一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我们有所提示,请同学们找一找。
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的话:“我在年青的时候也曾经做过很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可见,正是未能忘却的年青时的梦成为鲁迅创作《呐喊》的原因。
因此,“梦〞成为本文的文眼,为我们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窗口。
那我们就来阅读全文,看看其他地方还有没有梦字,并试着思考以下问题:〔幻灯③〕·鲁迅先生不能忘却的有几个梦?·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结果如何?·它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即1-10自然段〕。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看到了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中我们也感觉到了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鲁迅形象。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呐喊》自序(北师大版)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呐喊》自序(北师
大版)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大家推荐了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学习目标: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
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学会从关键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一、导入新课:
现代社会信息量特别巨大,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必须有所选择,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看一遍,要想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要看书前面的序言,序言有的是作者请别人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书的内容,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自己为他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呐喊〉自序》。
(投影:题目、作者)。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7【教学设计】《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呐喊自序》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单元的第七课。
本文是小说集的序言,鲁迅在这篇序言中,通过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经历、自己的思想发展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呐喊》的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命名为“呐喊”的原因;2、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我将采取研读教学法。
“研读”指研究性阅读。
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反复阅读和理解课文,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2、提问、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1、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2、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鲁迅的资料。
一、导入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加点的字板书)《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多一篇《不周山》。
)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板书课题二、介绍“序”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
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投影显示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北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呐喊》自序教案模板参考
北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呐喊》自序教案模板参考
《呐喊》自序是鲁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
我们要理解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和简括鲜明的艺术风格,都应该从这篇序文入手,下面是北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呐喊》自序教案模板,请老师和同学们参考了解。
教学目标:
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设想:
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学习他“针砭时弊”,“揭示病根”的务实文风,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骨气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应该是可以贯穿和落实到鲁迅先生所有文章的教学中。
具体到本文而言,我们认为,应将重点放在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这一问题的探讨上,在引导学生阅读本文时,深入思考,探讨分析,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则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教学方法:点拨、讨论、讲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教案呐喊自序7
《呐喊自序》教案7教学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取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2、了解鲁迅从事写作的原因、目的和将他的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缘由,学习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在学生课外自读,对课文内容熟悉的机车上,就重点、难点做指导、点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联系旧课,导入新课。
一起回忆进入中学后已读过的鲁迅小说《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故乡》等。
指出它们都出自《呐喊》,它收集了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小说。
板书:“《呐喊》”,提问该词的本意。
明确它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
板书:“自序”,提问鲁迅取书名为呐喊的原因,导入课文。
明确我们读完这篇鲁迅自己写的说明写书目的和经过的自序,就可以知其用意何在了。
二、理清全文的叙事线索。
投影:“好梦”(青年时代的三个梦)——“寂寞”(梦境破灭后的沉默)——“呐喊”(沉默后的爆发)三、分析课文要点。
本文叙事线索清晰,划分两大部分的界限很分明。
以“S会馆”为界一分为二。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
1、有重点地分析第一部分(1-10)节。
回顾自己青年时代到“五四”前夕所走过的一段曲折的历程,着重说明写作《呐喊》的思想根源。
教师范读第1节。
读后抓住词语“梦”“欢欣”“寂寞”“而”“偏”等。
着重讲析第1节。
指出其为全文总纲,是理解这篇序言的关键。
板书:“梦”,不能全忘的一部分,便成了《呐喊》的由来。
(第1节)粗笔勾勒第(2-6)节框架。
板:书:第一个“梦”,到南京去学洋务,寻求别样的人们。
(第2-3节)第二个“梦”,到日本学医,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第4节)第三个“梦”,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改变国民精神。
(第5-6节)第7-10节主要写作者梦后的寂寞及在寂寞中继续探索、追求。
对此点到即可。
后面讲写作手法时可适当展开。
2、有重点地分析第二部分(第11-篇末)。
记叙《呐喊》的诞生和有关问题,着重说明创作《呐喊》的直接目的。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呐喊自序8精品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8教学目标: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设想: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指导过程与步骤:一:导入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加点的字板书)《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多一篇〈〈不周山〉〉。
)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二:介绍“序”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
提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投影显示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三:分析课文1.引出“梦”问:缘由即来由,那么本文在哪里概括交代了〈〈呐喊〉〉的来由?明确:开头部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问:是什么的“一部分”?明确:“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的一部分。
问:这里“梦”指的是什么?明确: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问:为何理想叫做“梦”呢?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
问: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我们先来看文中叙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请对照下面的表格看课文,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找出地点并概括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呐喊自序教学实录
《呐喊》自序教学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分析鉴赏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呐喊〉自序》。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67页(板书课题)。
学生翻开课文。
教师: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如《藤野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都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吗?学生:《故乡》、《孔乙己》、《社戏》(板书)教师:这些小说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哪一部小说集呢?学生:《呐喊》教师:我们看一下注释(1)对《呐喊》这部小说的简单介绍。
同学们注意创作呐喊的时间1918年——1922年,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呢?(提示:1919年爆发了什么运动?)学生: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峰。
教师:好,那在这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1840年爆发了什么战争?学生:鸦片战争教师:从那时开始中国就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屡受到列强的侵略而无力抵抗,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麻木和冷漠。
虽然,一些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改革或革新运动,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等,但都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贫弱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症结到底在哪里呢?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一些有识之士反对旧文化,反对旧道德,想从改变国民的精神上去拯救整个中华民族。
《呐喊》这部小说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题目,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序言,而且是自序,那么什么叫自序呢?学生: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教师:那么鲁迅创作《呐喊》里的这一系列小说是本着什么样的宗旨呢?这些小说又是经历怎样一番曲折而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课文,先翻到课本第69页看鲁迅先生与他的老朋友金心异的一次对话,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对话,可以说是两位文化巨人的思想碰撞所激发出来的火花。
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先分角色把12段到21段朗读一遍。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教案呐喊自序6
《呐喊自序》教案6教学目的一、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
二、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三、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1.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2.教师指导自读应注意点拨,抓住实质性问题深入思考。
3.参阅鲁迅《自叙传略》,并在一教时内完成自读设计题。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及所要领会的中心。
二、自读全文,划出叙述个人生活经历中列举的典型事例,勾画出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的句子。
三、完成课后“练习”。
阅读指导内容与步骤基本思想:《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
《呐喊》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
作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 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表现了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阅读练习一、理清思路,掌握全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叙述自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发展过程。
两层:1.总写(第1自然段);2.分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从“S会馆里有三间屋”到结尾):介绍写作《呐喊》的缘由和他为革命而创作的文艺观、创作态度。
两层:1.写自己创作小说的动机;2.说明创作《呐喊》的指导思想、小说成集时的心情和小说的命名二、按拼音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词义。
(zhì)铺(zú)业久(wéi)不(míng)一钱不(dàn)于前驱愤(mèn)反(xǐng)三、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这里的“梦”指的是什么?提示:“梦”是理解全文的主要线索,也是“文眼”之所在,通篇叙事线索可列为“好梦”——“寂寞”——“呐喊”。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学案呐喊自序学案
《呐喊》自序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3、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投影“两本小说,一座丰碑”并提问这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联对中的两本小说和一座丰碑分别指什么?(明确:两部小说即《呐喊》、《彷徨》;丰碑即这部小说的意义:其中《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在文学史与现实中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家想知道《呐喊》这部小说集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历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的《呐喊》自序。
2)投影鲁迅先生简介与《呐喊》中包含的一些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社戏》等。
3)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读课文a:圈画出生字生词;b:找出鲁迅创作《呐喊》自序的契机是什么?明确:金心异(钱玄同)的来访。
①提问:金心异来访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约稿。
这两位文化巨人的一次对话所撞击出的火花足以载入史册,同时一位不世出的文学家也于此诞生。
②找3位学生分角色朗读11~21自然段提问:金心异来访时鲁迅正在干什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明确:抄古碑(消极、沉默、寂寞)提问:鲁迅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状态?明确:联系当时中国的现状(军阀割据、生灵涂炭,侵略者虎视眈眈,时刻伺机瓜分中国,而鲁迅作为一个激进的青年,一个文弱书生在强权面前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所有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顿时灰飞烟灭。
提问:金心异约稿成功了吗?明确:成功了,金心异说服了鲁迅。
提问:在鲁迅与金心异那段堪称经典对话里面提到了几个颇为隐讳的字眼,如:“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和“大嚷起来”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各自象征了什么?明确:(投影)铁屋子——黑暗的、禁锢极为严密的就中国熟睡的人们——愚昧、麻木的国民大嚷起来——唤醒民众而发的呐喊4)提问:金心异的来访是不是鲁迅创作《呐喊》的主要原因?明确:不是,金心异的来访只是鲁迅创作《呐喊》自序的主要契机与动机,鲁迅创作《呐喊》自序主要原因还和那破灭的三个“梦”有关。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教案呐喊自序1
《呐喊自序》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设想: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一:导入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加点的字板书)《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多一篇〈〈不周山〉〉。
)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看看鲁迅先生写这篇自序的目的是什么?二:分析文章内容:1.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
鲁迅重拾文艺,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学生:金心异)金心异的来访是不是鲁迅创作《呐喊》的主要原因?(不是),那么鲁迅创作《呐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这里“梦”指的是什么?(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为何理想叫做“梦”呢?(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
)2.年青的鲁迅有那些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他的梦有没有实现?(1)因为少年时代的给父亲看病的生活经历,使他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就有了“学医救国救民的梦想”(此处要求学生读书上的句子)(板书:学医救国救民梦)本来这梦是相当美满的,但是在仙台看幻灯片,发现学医不能救国,梦想终于破灭。
(2)因为鲁迅发现学医不能救国(读文中的句子),就想要以此为转折,树立了新的梦想,提倡文艺,开始了新的人生,去东京,进行最初的文学活动。
概括为“治文艺,拯救民众灵魂”或者“办〈新生〉,拯救民众灵魂”终于失败,鲁迅深刻的分析了失败的原因,那是什么呢?客观原因:国民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非赞同,也不反对。
北师大版必修1高中语文《往事悠悠 阅读与鉴赏 7 《呐喊》自序》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隐喻与夸张:《呐喊》人物塑造手法探析教学目的《呐喊》整本阅读展示了解《呐喊》中的象征和夸张等人物塑造手法教学过程导入: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几个线索,请同学们猜猜,这个人是《呐喊》中的哪个人物?辛亥革命前后被压迫、落后、不觉悟农民的缩影。
与人吵嘴打架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被告状而枉杀。
精神胜利法。
一、绘其行:夸张漫画式人物为什么大家一眼就能发现这个人是阿Q,是因为他有着独特的形象和人格。
你心目中的阿Q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动手在学案上画一幅简笔画,画出你所理解的阿Q的形象。
不但仅同学们,有很多名家也曾为阿Q作画。
《阿Q正传》重新出版,需要一幅阿Q的画像做封面,请你为出版社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封面,附上理由。
PPT:以下《阿Q正传》的封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请说理由。
PPT:一页一页展示。
注:1.瞿秋白作品。
2.1981年版陈白尘七幕话剧剧本封面。
3.1703出版社出版绘画,黄雅诗同学主编。
4.1981年版许幸之六幕话剧剧本封面。
5.2019年版《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
6.2019年版《<阿Q正传>赵延年插图本》。
7.2000年版《汉英对照插图本<阿Q正传>》。
8.2002年版《汉法对照<阿Q正传>》。
PPT:最后合并八张图片。
预设:1.阿Q做呐喊状,似乎在文中喊“革命啦,革命啦……”(个人认为最佳,形神兼备,把Q字形象的画出来了,突出了被宗法制度压榨的枯槁形象,对应文本情节,自然贴切,最能突出阿Q不自省的劣根形象,同时突出了作品的黑色幽默风格。
)2.隐喻性强,将Q字解读的很形象,并通过夸张变形手法,突出其劣根性形象。
3.我也不知道他们会说什么。
4.更大众的阿Q形象,苦闷的表情,反省的视角更明显。
5.鞭子不见了,形象性欠佳。
6.枯槁的身型,愚昧的笑。
形神兼备,悲喜混搭。
7.更接近西方审美8.形神兼备,尤其阿Q愚昧不自省的表情。
把夸张漫画式人物讲清楚。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7课《呐喊》自序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1
《呐喊》自序●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2.学习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
3.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1.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2.教师指导自读应注意点拨,抓住实质性问题深入思考。
一、文学常识填空1.写出鲁迅一生创作的三部小说集:、、。
2.鲁迅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3.请分别写出鲁迅创作的散文集和散文诗集:、。
二、词语理解1.下列语词或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质.铺:抵押久违:好久没见B.未曾经验..: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C.侮蔑:轻视无端.:来由D.卒.业:终结不惮.:害怕2.自序的开头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请分条列出其人生各阶段的“梦”的具体内容,并指出“梦”的根本内涵。
3.说说下面语段中画横线词语的含义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铁屋子”指的是:“熟睡的人们”指的是:“大嚷起来”指的是:“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指的是: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1.文本第一段最后说“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下面说法中对“《呐喊》的来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年青时的理想和追求至今没有泯灭。
B.过去的经历不能忘怀,一吐为快。
C.借以消除寂寞时光的记忆,获得新生。
D.避免将残存在记忆中的梦全部忘却。
2.对文章有关S会馆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合乎文意的一项是()A.这里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生活的艰难,为下文接受朋友邀请开始写小说做了很好的铺垫。
高中语文(呐喊自序)3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 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3鲁迅憗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崐程,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2.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学习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崐路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抓住作者介绍《呐喊》这条线索,理清脉胳。
2.难点: 通过作者的历程表现他的思想发展过程。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憙拑第一课时憗拕预习思考题:1.本文在叙述中述说了几个时期的事,这些事与《呐喊》的写作有什么联系?2.作者有没有发议论? 如果有,哪些是议论?3.鲁迅创作小说并结集命名为《呐喊》的缘由是什么?词语注释:*困顿:⑴劳累得不能支持。
⑵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P148注⑥*奚落:用尖刻的话讽刺、嘲笑,使人难堪。
P149注③小康: 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P148注⑤随喜: 佛教用语,原意是随着别人参拜佛殿或做善事,这里是跟随别人一崐起活动的意思。
P150注②久违: 好久没见。
P150注③不名一钱: 没有一文钱。
名: 占有。
P151注③曲笔: 这里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一种写法。
P154注③愤懑: 气愤;抑郁不平。
解题:我们学过或将来要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故乡》、《一件小事》、崐《药》、《社戏》、《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除《祝福》(收崐集在《彷徨》)外,都收集在《呐喊》里,《呐喊》一共收集鲁迅小说14•篇。
崐《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另外,还有两部小说集《彷徨》和《故事新崐编》。
写作《呐喊》这一时期,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峰,经历了对中国长崐期深刻观察和思考的鲁迅,怀着强烈的反对旧文化、反对旧道德的激情,积极崐地投入了这一划时代的伟大运动,创作了杂文、诗歌、小说等许多辉煌的新文崐学作品,尤其是他的短篇白话小说,“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在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引自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以其震撼人崐心的光辉思想和高超精湛的艺术技巧,充分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并使作者崐赢得了不朽的世界声誉。
高一语文(北师大版)一精品教案《呐喊自序》4
《呐喊自序》教案4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明确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
3、体会鲁迅先生思想脉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学习他“针砭时弊”,“揭示病根”的务实文风,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骨气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应该是可以贯穿和落实到鲁迅先生所有文章的教学中。
具体到本文而言,我们认为,应将重点放在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这一问题的探讨上,在引导学生阅读本文时,深入思考,探讨分析,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则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教学方法:点拨、讨论、讲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提起鲁迅先生,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他的哪些小说?(《故乡》、《故乡》、《孔乙己》等)大家知道这些小说选自哪一部小说集吗?(《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
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板书)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明确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
3、体会鲁迅先生思想脉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鲁迅生平(照片)1、照片简介2、鲁迅年表年份::::事件::::1881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
1893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重病,家产中落.1898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902 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6 与朱女士结婚,复赴日本,中止学医,研究文艺。
1909 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1918~1936 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发表,创作源源不断。
1936 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于上海病逝。
三、课文解读(多媒体运用)教师:无论是伟大的领袖还是平凡的百姓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有)好,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鲁迅的一首诗——-《梦》。
北师大版必修1高中语文《往事悠悠 阅读与鉴赏 7 《呐喊》自序》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呐喊》自序教学目标:1、了解序言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发展历程。
理解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文中“呐喊”的含义。
3、学习鲁迅先生持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大量的基础知识以增加知识储备量,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把握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
难点是领会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以及作者写《呐喊》的由来。
教学安排:拟用3——4课时完成教学步骤及内容:一、简介鲁迅的生平: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续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鲁迅诗歌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二、序言的知识:序又称序言、前言,是写于书前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编写体例、资料来源或对书中内容实行评价或提示的文章。
序可分为自序、他序、代序。
自序一般说明作者写作的经过、宗旨。
他序多介绍作者或评价书的内容。
代序常借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章代替通常的序言。
三、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板书相关语言知识:年轻∕年青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寂寞∕冷漠∕蓦然∕暮色∕墓地首饰侮辱∕侮蔑甘蔗∕摭谈∕遮蔽蟋蟀∕窸窣走投无路∕出人头地∕臭味相投∕投机倒把∕情投意合∕投桃报李∕投石问路∕投机取巧投鞭断流∕投鼠忌器奚落∕小溪∕蹊跷∕蹊径排斥∕拆除∕天崩地坼格物致知学籍∕狼藉卒业喝彩∕兴高采烈∕五彩缤纷∕神采奕奕∕精彩∕文采捆绑∕梆子∕协助著作∕执著∕茁壮∕笨拙咄咄逼人∕罢黜∕相形见绌不名一钱∕一文不名∕莫名其妙∕莫可名状声名鹊起∕沽名钓誉∕闻名遐迩愤懑祛除∕驱除慷慨∕大概缢死谥号∕洋溢∕狭隘怦然心动∕砰地一声长衫∕水杉抹杀∕抹布∕拐弯抹角抹脖子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敷衍塞责∕虚与委蛇慰藉单位∕单于姓单侥幸∕浇水∕串烧∕翘足∕妖娆∕围绕反省憎恶∕忌惮喘气∕踹门揣摩∕湍急∕端正∕瑞雪四、学生阅读文章,梳理结构,填表(答案: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国救民仙台攻医学领悟要著,弃医从文东京搞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北京钞古碑苦闷沉默,思索追寻北京应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呐喊)五、学生阅读讨论,完成思考练习题:1、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我年轻时候曾做过很多梦”,这里的“梦”指的是什么,为何称之为梦?(答案:指的是作者在年轻的时候后的理想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呐喊》自序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3、学会从关键的词句入手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投影“两本小说,一座丰碑”并提问这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联对中的两本小说和一座丰碑分别指什么?(明确:两部小说即《呐喊》、《彷徨》;丰碑即这部小说的意义:其中《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在文学史与现实中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家想知道《呐喊》这部小说集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历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的《呐喊》自序。
2)投影鲁迅先生简介与《呐喊》中包含的一些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社戏》等。
3)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读课文a:圈画出生字生词;b:找出鲁迅创作《呐喊》自序的契机是什么?
明确:金心异(钱玄同)的来访。
①提问:金心异来访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约稿。
这两位文化巨人的一次对话所撞击出的火花足以载入史册,同时一位不世出的文学家也于此诞生。
②找3位学生分角色朗读11~21自然段
提问:金心异来访时鲁迅正在干什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抄古碑(消极、沉默、寂寞)
提问:鲁迅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状态?
明确:联系当时中国的现状(军阀割据、生灵涂炭,侵略者虎视眈眈,时刻伺机瓜分中国,而鲁迅作为一个激进的青年,一个文弱书生在强权面前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所有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顿时灰飞烟灭。
提问:金心异约稿成功了吗?
明确:成功了,金心异说服了鲁迅。
提问:在鲁迅与金心异那段堪称经典对话里面提到了几个颇为隐讳的字眼,如:“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和“大嚷起来”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各自象征了什么?
明确:(投影)铁屋子——黑暗的、禁锢极为严密的就中国
熟睡的人们——愚昧、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唤醒民众而发的呐喊
4)提问:金心异的来访是不是鲁迅创作《呐喊》的主要原因?
明确:不是,金心异的来访只是鲁迅创作《呐喊》自序的主要契机与动机,鲁迅创作《呐喊》
自序主要原因还和那破灭的三个“梦”有关。
5)引导学生自读1~10自然段,找出鲁迅的三个“梦”。
一、洋务救国梦(在洋务救国梦之前鲁迅先是交待了自己家道的败落,然后写到父亲去世,注意:鲁迅在写父亲去世的时候用了“终于”一词,难道鲁迅盼望父亲去世吗?)
明确:终于本指经过漫长的等待而得到的结果,在这里是对父亲在经过了长期庸医治疗下对开方医生的一种反讽。
鲁迅在进入洋务学堂后,看到了许多四书五经上没有的新知识,在联系到父亲去世,于是有了“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学生讨论。
明确:这只是鲁迅在经历了父亲去世以及身边的一些事实的片面之言。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过是有一些黑心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庸医打着中医的幌子招摇撞骗(恰好被鲁迅赶上)而已。
在这个时候鲁迅萌生了第二个梦。
二、学医救国梦(鲁迅学的是西医,由东京到仙台,这一段由于学生学过《藤野先生》可以略讲。
对于鲁迅放弃学医的原因要着重提示一下)
伴随着第二个梦的破灭,鲁迅回国,从而衍生了第三个梦。
三、文学救国梦(《新生》无疾而终,第三个梦破灭。
重点讲述“不名一钱”这一个成语“名”占有,“不名一钱”即不占有一个钱。
用实例与“不值一钱”区分。
6)三个梦连续破灭使得鲁迅陷入消极、沉默、颓废。
由此可见金心异的来访意义非常。
7)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鲁迅创作《呐喊》自序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慰藉猛士
唤醒民众
【板书设计】
一、《呐喊》由来三个梦破灭——金心异来访
二、生活经历绍兴侍疾——南京求学——东京学医——北京蛰居
(看透世态)(抉择学医)(悲哀寂寞)(看到希望)
三、创作目的慰藉猛士唤醒民众
【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原因和作者写作这些小说的缘由,在分析中我们又清楚地看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
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着从关键的词句入手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