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手卫生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手卫生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一个患者先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挪移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先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先后,摘手套后;(4) 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者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者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者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1 、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 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者防护面罩1 、普通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者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者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者外科口罩。

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额外预防(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一、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患者的常规感染控制措施。

基于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除了汗水)、不完整皮肤、黏膜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而采取的基本感染控制措施,即为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环境的清洁消毒、织物的清洁消毒、安全注射、职业防护,以及进行椎管内或硬膜下腔插或注射等特殊腰椎穿刺操作时(如脊髓造影、腰椎穿刺、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等)应佩戴外科口罩。

二、额外预防额外预防是相对于标准预防而言的,是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情况,如确诊或疑似感染或定植高传播性,或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体的患者,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所采取的额外预防。

基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额外预防分为三类,即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其隔离措施:(一)对接触传播的隔离1.直接接触传播: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易感宿主与感染或带菌者直接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

2.间接接触传播:即易感者通过接触已被污染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

被污染的手在此种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接触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胃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伤口感染等疾病,应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措施:(1)入室前护士应佩戴手套、穿隔离衣。

(2)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需要转运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如要外出检查,须告知相应部门做好消毒准备。

(3)不能实现单人病房的传染病患者,原则上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如条件不允许可以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同一病房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规范执行手卫生。

标准预防培训之手卫生

标准预防培训之手卫生
目的
通过实施标准预防措施,降低医务人 员和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 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标准预防的措施
洗手和手消毒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 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以减少交 叉感染的风险。
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在进行可能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 时,医务人员应戴口罩和防护眼镜, 以减少呼吸道和眼结膜的感染风险。
戴手套
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 口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以 减少皮肤接触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使用防护用品
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伤 口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使用一次性 手套、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标准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患者安全
标准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 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风险,提高医疗保健机构 的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险。
处理污染物之后
处理患者或环境中的污染物后,应 立即进行手卫生。
进食和上厕所前后
在进食和上厕所之前和之后也应该 进行手卫生,以降低病从口入的风 险。
03
手卫生的方法
洗手的方法
湿手
使用流动水将双手充分 湿润。
涂肥皂
在手掌和手背之间涂抹 肥皂,并均匀搓洗双手

冲洗
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 ,确保肥皂和污垢被冲
走。
干燥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 擦干双手,或使用烘干
机烘干。
手消毒的方法
消毒剂浸泡
紫外线消毒
将双手浸泡在70%至80%的酒精溶液 中,持续15秒以上。
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照射双手,确保 每个部位都受到照射。
消毒剂擦拭
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消毒湿巾或 棉球擦拭双手。

标准预防手卫生

标准预防手卫生

四月份
标准预防手卫生
标准预防是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成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应采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有:
1.手卫生
1.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源传播
4.及时、正确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
5.安全注射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卫生手消毒是指区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接刀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暂居菌。

外科手消毒可以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

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绩抗菌活性。

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洗手池。

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
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勿(指征)二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接触血液体液后
七步洗手法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
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一、定义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特点是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手卫生是医疗机构内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

标准预防还包括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仪器(设备)和环境清洁消毒、织物清洁消毒、安全注射、职业防护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手卫生基本原则。

(一)手卫生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2、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液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五个重要手卫生指针“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风险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注意: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三、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呼吸防护器、护目镜、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等。

1、使用原则(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标题:手卫生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正确的手卫生管理规范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洗手、消毒、手套使用、手部皮肤护理和定期培训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手卫生管理规范。

一、洗手1.1 使用肥皂和清水进行洗手:彻底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应该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

1.2 洗手时机:在进食前、接触食物前、处理伤口前、接触病人前后、上厕所后等关键时刻都需要洗手。

1.3 洗手方法:应该注意洗手的方法,包括涂抹肥皂、揉搓手掌、揉搓指缝、揉搓指尖、清洗手腕等步骤。

二、消毒2.1 消毒液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消毒液对于有效杀灭细菌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消毒液。

2.2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也是关键,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时间进行消毒,确保细菌被有效杀灭。

2.3 消毒频率: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制定合适的消毒频率,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手套使用3.1 选择合适的手套:根据不同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确保手套的质量和适用性。

3.2 正确佩戴手套:佩戴手套前应该洗净双手,避免手套内外交叉感染,佩戴后应该注意手套的保持干燥。

3.3 定期更换手套:手套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手套破损或变脏应及时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四、手部皮肤护理4.1 保持双手清洁干燥:手部皮肤应该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皮肤过于干燥或潮湿。

4.2 使用护手霜:经常洗手或接触化学品的人群应该使用护手霜,保护手部皮肤。

4.3 定期修剪指甲:指甲是细菌滋生的地方,应该定期修剪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五、定期培训5.1 培训内容: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消毒液的选择和使用、手套的佩戴和更换、手部皮肤护理等内容。

5.2 培训频率: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流动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频率,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手卫生管理规范。

5.3 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手卫生管理规范的执行力。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卫生是指保持双手清洁、无菌的一系列操作,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手卫生管理规范是指在医疗、食品加工、公共场所等领域中,对手卫生操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手卫生管理规范。

一、手卫生前的准备1.1 清洁工具准备:准备洗手液、肥皂、清洁毛巾等清洁工具,确保它们干净、无菌。

1.2 装备检查:检查洗手池、消毒器具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正常使用。

1.3 个人卫生:保持指甲短、整洁,不带饰物,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二、手卫生操作规范2.1 湿润双手:将双手用温水湿润,确保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2.2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搓揉双手,包括手背、手指缝等部位,持续搓揉20秒以上。

2.3 彻底冲洗双手:用流动的清水将肥皂或洗手液彻底冲洗干净,确保无残留。

三、手卫生后的操作3.1 用纸巾擦干双手:用干净的纸巾或洁净毛巾轻轻擦干双手,避免细菌再次滋生。

3.2 关闭水龙头:用纸巾或肘部关闭水龙头,避免手部再次接触污染物。

3.3 保持手部干燥:手部干燥后,避免触摸其他物品,保持双手干净。

四、手卫生时机的选择4.1 接触污染物后:如接触垃圾、污水、动物等,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4.2 接触食品前:在食品加工、餐饮等环节,接触食品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4.3 接触病人前后: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场所,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以防交叉感染。

五、手卫生管理的监督与培训5.1 监督检查: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2 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5.3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手卫生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结论:手卫生管理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准备工作、操作规范、后续处理、时机选择以及监督与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手卫生标准

手卫生标准

手卫生标准
手卫生标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规定人们应当遵循的手卫生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般的手卫生标准:
1. 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充分搓揉双手,包括手掌、背部、指缝、指尖、指甲等部位,至少持续20秒,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

2. 手消毒:如果没有水和肥皂,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将适量的手消毒剂倒在手心,搓揉双手至干燥。

3. 避免接触污染物:避免接触容易污染双手的物品,如垃圾、动物粪便、尿液、呕吐物等。

4. 避免揉眼、摸面部:手部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污染,避免用双手揉眼睛、摸脸部,以防感染。

5. 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指甲的清洁和适当长度,避免累积污垢和细菌。

6.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共用的毛巾。

7.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的清洁,特别是双手和指甲,避免长时间的污染环境或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

8.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分、卫生状况不佳的食物,
尽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具。

9. 定期保养双手:使用保湿乳液或护手霜,保持双手的皮肤滋润和柔软。

这些手卫生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传播和保持个人健康。

特别在疫情期间,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对于预防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2017年5月20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26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3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暨首届东方耐药与感染大会联合会议上, 浙江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胡国庆教授通过《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的讲座, 再次诠释了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的重要性。

通过跟着胡教授的再学习,愿临床的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不再不再承受职业暴露之不安,患者也不再发生医源性伤害!之一:【1】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美国CDC1995年提出的,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在1999年引入,并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操作的全过程;适用于每个患者,无论其诊断如何以及是否真的有传染病。

【2】标准预防的作用?2003年的SARS疫情、2014-2015年埃博拉疫情、2015年韩国MERS疫情、艾滋病及乙肝丙肝暴发,标准预防无时不在疫情的防控之中。

标准预防可以避免更多感染,同时可以避免重大院感事件.【3】标准预防的核心思想:一视同仁、双向防护、三种隔离。

1.一视同仁: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2.双向防护:医护人员患者之间3.三种隔离:针对医患之间的三种传播方式。

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4】如何实施标准预防的八项措施?1.手卫生2.戴手套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4.实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5.污染的医疗设备或物品的处理6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7.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置8.环境、物体表面、衣物、餐饮器具的消毒之二:【5】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手卫生是医院感控工作的基础。

自2009年起WHO倡议发起每年5月5日为世界手卫生日,旨在强调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发生。

标准预防及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及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及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基于疾病传播途径及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和手卫生规范。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基本点(一)标准预防概念: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特点1、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等。

二、防护用品的应用各类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各级防护标准、各种防护物品的使用方法,防护措施应适当,防止防护不足和防护过度。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进行有创性诊疗、护理、无菌操作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2、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可戴清洁手套。

3、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检验、卫生工作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完成操作后,应脱去手套,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5、操作过程中手套破损时,应立即脱掉,洗手后更换新手套。

6、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7、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8、运输废弃物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

(二)其他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可能发生职业接触时,应穿着工作服、围裙、隔离衣、手术衣或其他适宜的防护服,穿戴何种防护服根据接触程度而定。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同时佩戴防渗透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

(如:口腔科等)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防水围裙、隔离鞋(靴),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及衣服的污染。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六、医用口罩
临床所使用的医用口罩主要有三 类,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 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这三类 是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有相关 的卫生标准要求。
1、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包括N95口罩和N99口罩, N95口罩:能过滤95%0.3um颗粒,对病毒有阻隔作用。N99 口罩比N95口罩的过滤效率更高。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医 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 护,防护等级高;如结核、水痘、麻疹等。医务人员在呼 吸道传播隔离区内的诊疗活动和对病人进行近距离可能产 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佩戴。
1、空气隔离:适用于肺结核、麻疹、水痘、手足口病等。隔 离措施:负压病房、医用防护口罩(对麻疹、水痘有免疫者不 必戴医用防护口罩)、三级防护、手卫生和手套、进行可能喷 溅的诊疗操作时穿隔离衣、不允许患者外出、随时消毒和终末 消毒、空气消毒。
2、飞沫隔离:适用于极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H1N1、 h9n9、SARS等。呼吸道粘膜分泌物,传播距离不超过1米。 隔离措施:隔离病房、医用外科口罩、手卫生和手套、隔 离衣(在1米以内接触患者时加隔离衣)、限制患者外出 活动范围、外出时戴外科口罩、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普通医用口罩:普通医用口罩目前执行的为企业标准, 标准号格式为 YZB/省名称-编号-年号。普通医用口罩符合 相关注册产品标准(YZB),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 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 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 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 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可用于医疗 机构的一般环境,但不能用于手术室操作。
四、为什么要落实三种隔离防护?
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是针对具有传染性或疑有传染性的 患者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在除标准预防 以外的隔离防护措施,必须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才可预防的感 染。隔离防护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他们可 以联合为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进行隔离防护。

简述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简述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简述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
1.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进行手卫生。

2. 穿戴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3. 环境清洁:医务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器械、工作台面、门把手等。

4. 医疗废弃物处理:医务人员应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如使用过的口罩、手套、消毒棉等,避免交叉感染。

5.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体温检测、核酸检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6. 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7.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等,提高患者自我防护能力。

8. 定期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通过实施这些标准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standard cautions)的概念标准预防是面向医院内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时,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实施“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方法及措施包括:手卫生;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使用个人防护品;正确处置患者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物品;预防针刺伤或锐器伤;环境清洁和处理;正确处置医疗废弃物。

(一)洗手和手消毒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已知或未知污染的设备或物体表面时医务人员应进行手部卫生。

洗手或手消毒的指征:1.处理任何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物品后。

2.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3.对同一病人进行不同部位的诊疗操作时。

4.脱手套后。

5.如手无明显污渍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品使用个人防护品的目的是在微生物和穿着衣物之间提供物理屏障,可以阻挡微生物污染手、眼睛、衣服、头发和鞋等;个人防护包括手套、眼罩(护目镜)、面罩、围裙、防护服、鞋套、帽子(发罩)等;使用个人防护品可以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感染的风险;但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代替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洗手。

1、个人防护品的使用原则:2、根据暴露的风险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3、污染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服或病员外的人员之间的任何接触。

4、不要共用个人防护用品。

5、当诊治完一个病人进行下一个病人的治疗或开始另一项诊疗操作时,每次都要完全彻底地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洗手。

个人防护品的使用方法如下:1. 手套戴手套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1)手套的使用范围: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等或其他污染性程度高的物质,接触不同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摘掉手套后立即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新冠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新冠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新冠一二三级防护标准标准预防、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最大限度降低防控人员感染风险,为不同岗位人员科学提供防护措施,现将标准预防、三级防护标准明确如下:一、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是指基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等。

2.分级防护: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

3.分级防护标准:1、一级防护(1)适用范围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

②样本运送人员。

③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1)适用范围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②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③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

④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

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1)适用范围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 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手卫生的标准

手卫生的标准

手卫生的标准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洗手、消毒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的手卫生标准对于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正确洗手的步骤、洗手液的选择、消毒措施等方面,介绍手卫生的标准。

首先,正确洗手的步骤是保证手卫生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用流水将双手打湿,涂抹适量肥皂,揉搓双手掌,清洁指缝、指间、指尖、手背等部位,持续揉搓20秒以上,然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双手。

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清洁。

其次,选择合适的洗手液也是手卫生的标准之一。

洗手液应具有去污、杀菌、消毒的功能,且对皮肤无刺激性。

一般来说,含有氯己定、洗必泰等成分的洗手液,能够有效清洁双手并杀灭细菌。

此外,对于特定场所,如医疗机构、食品加工场所等,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有特殊功效的洗手液,如含有碘酒成分的洗手液,能够更好地进行消毒。

再者,除了正确洗手外,消毒措施也是手卫生的重要环节。

在特定场所和特殊情况下,如接触病人、处理污染物品、接触动物等,需要进行手部消毒。

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含碘酒成分的洗手液、漂白粉稀释液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接触污染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定期修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公共物品后触摸食物等。

这些都是保持良好手卫生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手卫生的标准包括正确洗手的步骤、选择合适的洗手液、消毒措施以及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操作,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手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

标准预防与手卫生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指在治疗、医疗、护理和实验过程中,预先或在进行各种操作时,规范地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医疗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接触感染源。

标准预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卫生:包括身体清洁、保持清洁整洁的工作环境。

2.穿着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根据医疗行为的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3.管理措施:包括消毒灭菌、去除污垢、安全消毒、垃圾处置等。

在开展常规医疗工作、应对突发感染、进行手术等医学活动时,标准预防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方法将双手清洗、消毒,以防止手部传播病原微生物。

手卫生是保证标准预防的一个基础措施,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的方法。

在医疗检查、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医护人员与医疗器具、医疗财产及患者接触的双手往往是最致命的传染源,而清洁的双手也是最基本的防护方法之一。

因此,进行科学规范的手卫生是每位医务人员保护自己、保护患者、遏制疾病传播的关键手段。

正确的手卫生步骤为保证有效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手卫生步骤:1.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将双手和手指清洗至少15秒钟,特別是指甲周、指间等处。

2.间接接触后:接触到病人的物品或环境后,不要直接触碰自己或下一个病人,进行手消毒。

3.应急时手消毒:例行检查、设备维护等操作前后、进入隔离病房、接触具有高传染性的病原体等情况下,需进行手消毒。

4.分类消毒:根据不同健康医疗需求,如进行手术前的手消毒,采用其他特殊的方法进行分类消毒。

使用手卫生剂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手卫生剂不能替代手洗,应用手卫生剂的时间和次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手卫生剂应干燥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结尾在医学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可以防止伤口感染,减少经血、体液等传染性物质污染,最小化抵抗力低下或病原细菌携带者对他人产生的医源性感染风险。

同时,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病原体的认知,掌握防护与治疗技能,减少职业伤害,为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手卫生的实施方案

手卫生的实施方案

手卫生的实施方案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预防疾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的手卫生实施方案对于保护个人健康和预防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手卫生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首先,正确的手部清洁是手卫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厕所、接触垃圾或动物后。

在洗手时,要确保用肥皂揉搓双手,包括手背、指缝、指尖和手腕,持续揉搓至少20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双手。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手部的细菌和病毒,保持手部清洁。

其次,正确的手部消毒也是手卫生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医院、食品加工场所等,需要进行手部消毒以确保更高的清洁度。

在进行手部消毒时,可以选择含酒精成分的手部消毒液,将适量的消毒液涂抹在双手上,揉搓至少20秒,直至双手干燥。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手部的细菌和病毒,预防交叉感染。

此外,定期修剪指甲也是保持手部清洁的重要措施。

长时间不修剪指甲会使指甲下面积聚大量的细菌和污垢,不利于手部清洁和消毒。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指甲的清洁,以确保手部卫生。

最后,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需要持之以恒。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始终保持双手清洁。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综上所述,正确的手卫生实施方案包括正确的手部清洁、手部消毒、定期修剪指甲和持之以恒。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手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月份
标准预防手卫生
标准预防是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成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应采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有:
1.手卫生
1.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源传播
4.及时、正确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
5.安全注射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卫生手消毒是指区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接刀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可以减少暂居菌。

外科手消毒可以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

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绩抗菌活性。

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洗手池。

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
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勿(指征)二前三后
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5.接触血液体液后
七步洗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