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个湖北的深度解读

合集下载

浅述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生态建设重点

浅述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生态建设重点

浅述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生态建设重点作者:陈玮胡静王圣先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在简述湖北省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其生态功能,并提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旨在为我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指明方向,服务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Q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59-031重点生态功能区概述1.1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义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1]。

1.2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其生态重要性分为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等2个类型[2];按其功能类型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及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等4个类型[1]。

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的生态安全,目前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地区。

其功能定位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1]。

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不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

其功能定位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保障全省生态安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2]。

1.3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及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等3个类型(我省无防风固沙型),包括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鄂东南幕阜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2](为便于叙述,以下将其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简称为大别山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地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和幕阜山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约1207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491%。

写一篇关于湖北家乡及习俗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湖北家乡及习俗的作文

写一篇关于湖北家乡及习俗的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写一篇关于湖北家乡及习俗的作文篇1“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写一篇关于湖北家乡及习俗的作文篇2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

湖北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湖北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湖北近现代史社会实践报告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2. 湖北概述 (5)2.1 地理位置 (6)2.2 历史沿革 (7)3. 湖北近现代史概览 (8)3.1 晚清时期 (9)3.2 民国时期 (1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4. 湖北近现代社会变革 (14)4.1 经济与社会发展 (15)4.2 文化教育变迁 (17)4.3 政治军事变革 (18)5.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20)5.1 辛亥革命 (21)5.2 抗日战争 (22)5.3 经济体制改革 (24)5.4 代表性历史人物 (26)6. 社会实践活动 (27)6.1 实地考察 (28)6.2 访谈记录 (30)6.3 问卷调查 (31)6.4 数据分析 (33)7. 案例分析 (34)7.1 武汉地区的发展变迁 (36)7.2 黄冈地区的历史遗产保护 (38)7.3 咸宁地区的生态建设 (39)8. 结论与展望 (40)8.1 研究结论 (41)8.2 未来展望 (43)1. 内容概括湖北近现代历史背景:简要介绍了湖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实践考察地点介绍:对所选实践地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历史沿革、文化特色、主要历史遗迹等,展现湖北地区的丰富历史资源。

实地考察过程:描述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历史遗址、与当地历史专家进行交流等,以及所了解到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

湖北近现代历史事件分析:选取典型的湖北近现代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对当代的启示。

湖北文化传承与发扬:分析湖北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扬湖北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

实践体会与建议:总结本次社会实践的体会,针对湖北近现代史的研究与传承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对湖北近现代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传承和发扬湖北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五个湖北

五个湖北

五个湖北“五个湖北”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富强湖北是基础,创新湖北是动力,法治湖北是保障,文明湖北是品质,幸福湖北是目的,五者统一于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伟大实践,统一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的奋斗历程。

(一)坚持“四化”同步,加快建设富强湖北。

一是高昂工业化龙头。

二是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

三是强化城镇化支撑。

四是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二)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湖北。

一是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

三是扩大开放合作创新。

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坚持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湖北。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

二是推进经济. 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假设法治化。

三是促进司法公正。

(四)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和“两型”带动,加快建设文明湖北。

一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精神驱动力。

二是推进文化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影响力。

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承载力。

(五)坚持富民导向,加快建设幸福湖北。

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是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必须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坐待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要始终把改革开放贯穿到“五个湖北”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聚合正能量,激发新活力。

“五个湖北”建设,贯穿了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总要求,把握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只要我们奋力有为、不懈奋斗,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心湖北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全省干部群众一定要有这要的精神追求。

湖北省情(2024)

湖北省情(2024)

未来规划
加快武汉天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升国际通达能力;完善支线机场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通用 航空发展;加强航空货运设施建设,提高航空物流效率。同时,推动航空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 合发展,打造航空经济产业链。
2024/1/28
18
05 湖北省旅游产业 发展
2024/1/28
19
旅游资源类型及特色景点介绍
湖北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传统 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构 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绿色生活方式推广
湖北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推 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2024/1/28
湖北省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科技事业
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逐年增加。在光电子、生物 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并成功转化应用于生产实践。
2024/1/28
13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成就
2024/1/28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湖北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 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 诊疗制度建设。
经济增长
社会文化
旅游产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 贡献。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交通 、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同时 ,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湖北省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旅游业的发展对湖北省社会文化产生 了积极影响。一方面,旅游业促进了 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 合,有助于提升湖北省的文化软实力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增强了 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介绍湖北的(2024)

介绍湖北的(2024)
14
2024/1/26
湖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湖北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湖北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5
2024/1/26
湖北省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湖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的努力,湖北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效果评估
31
2024/1/26
前沿科技领域
湖北将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介绍湖北的
1
2024/1/26
目录
湖北地理与自然环境湖北历史文化传承湖北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湖北旅游资源推荐湖北教育事业发展概述湖北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2
2024/1/26
01
CHAPTER
湖北地理与自然环境
3
2024/1/26
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
5
2024/1/26
长江、汉江、清江等河流纵横交错,湖泊众多,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
水资源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49种,其中磷、铁、铜、石膏等储量居全国前列。
湖北省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多种珍稀树种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03

湖北省省情省貌介绍

湖北省省情省貌介绍

第一节湖北概况一、基本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

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介于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

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6位。

截止2000年11月,全省人口6027.82万人。

全省设有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黄冈、咸宁、随州12个省辖市,仙桃、天门、潜江3个省直管市,1个恩施自治州和1个神农架林区;市辖区(县级)35个,市辖县(市)63个,其中22个县级市,39个县,2个自治县。

省会城市为武汉市。

湖北是中国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

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制作和水稻种植;战国时,今荆州市江陵区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国曾建都于此达411年。

春秋战国时大冶已有采铜冶炼。

秦汉时,由于湖北接近黄河中下游地区,江陵和襄阳发展成为经济和军事重镇。

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加速两湖地区的开发。

唐代湖北地区稻、麦、麻、茶和蚕丝等农作物有较大发展。

江陵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

宋代江汉平原广泛挽堤围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故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唐宋时,武汉即以商业著称,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并列为南宋三大都会。

明中后期,汉江下游和举水、倒水下游地区引种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经济作物首位,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汉口、宜昌、沙市辟为商埠,开办工厂,在汉口等地建立制茶、烟草等加工工业。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5•【字号】鄂发[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发〔2013〕9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现将《推进富强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文明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幸福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统一简称《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五个湖北”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湖北行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湖北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指导湖北未来五到十年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具体部署。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意见》上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贯彻好、落实好。

大力推进“五个湖北”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几个问题

关于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几个问题

关于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几个问题建设‚五个湖北‛是中共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湖北篇的宏篇巨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这里,我从决策服务实践和感知者的角度,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推进‛的逻辑顺序,系统报告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作出建设“五个湖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五个湖北‛的重大决策,不是决策层主观臆断、心血来潮,而是立足大背景、着眼大实际、拓展大视野,由全省人民共同缜密作出的,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一)构建战略支点亟待打造有效载体和平台胡锦涛同志在担任10年总书记期间两次视察湖北,均对湖北提出了构建战略支点的要求。

第一次是2005年8月23日,锦涛同志带领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中央政研室主任王沪宁和水利部、中财办负责同志一行,就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作调查研究。

当天上午,在东湖百花园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听取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参加会议的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和罗要参加了座谈会。

锦涛同志在听取省委、省政府汇报之后,作了大约40分钟的讲话。

他在讲话结束时指出:‚你们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省里实际、符合全省干部群众的愿望,一定要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真正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第二次是2011年6月3日,时隔6年后锦涛同志再次来湖北考察工作。

在东湖梅岭一号听取省委、省政府汇报后,锦涛同志作了讲话。

他在讲话的导语部分指出:‚时隔6年再来,总体感到湖北各项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城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希望湖北要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做好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华中地区区域分析——中华脊梁

华中地区区域分析——中华脊梁
2、区域概况..................................................................................................................................... 4 2.1 区域概况——地理篇.........................................................................................................4 2.1.1 河南篇......................................................................................................................4 2.1.2 湖北篇......................................................................................................................4 2.1.3 湖南篇......................................................................................................................5 2.2 区域概况-----经济篇...........................................................................................................5 2.2.1 河南经济概况..........................................................................................................5 2.2.2 湖北经济概况..........................................................................................................6 2.2.3 湖南经济概况..........................................................................................................6

湖北区划调整前瞻:武汉合并鄂州,重设江汉市,鄂东北新增地级市地级市东北地区鄂州湖北武汉

湖北区划调整前瞻:武汉合并鄂州,重设江汉市,鄂东北新增地级市地级市东北地区鄂州湖北武汉

湖北区划调整前瞻:武汉合并鄂州,重设江汉市,鄂东北新增地级市地级市东北地区鄂州湖北武汉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北邻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接长江之肾洞庭湖,且有长江自西向东穿过本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而今天的湖北,位列我国十大省份之一,人均收入水平一直位居中部地区之首;但是湖北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的行政区划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的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所以,为了促进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红叶对湖北行政区划改革作出以下建议。

一、武汉扩容,鄂州撤市设区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我国十大城市之一,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创新能力,都位居我国城市的前列。

但是武汉的面积并不大,仅有8000多平方公里,而且武汉湖泊众多,有“百湖之市”的美称,因此真正可以利用的面积并不多。

而这些年随着武汉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有面积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对武汉进行扩容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关于武汉扩容的呼声也是一直不断,不仅民间呼声非常高,而且专家、学者也多次为此而建言;最近就连武汉发改委官网也发布了武汉扩容的消息,虽然考虑到影响的因素很快删除了,但足以说明武汉已经正在考虑武汉扩容的事情了。

而说到武汉扩容,就离不开湖北最小的地级市——鄂州,这次武汉发改委官网关于武汉扩容的消息,其中也提到了鄂州并入武汉的内容,可见武汉合并已经是绝大部分人的共识。

鄂州,湖北最小的地级城市,毗邻武汉洪山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面积仅有15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过106万人,19年GDP1140亿。

但就是这样一个与县体量相当的地级市,却拥有3套县级班子(3个市辖区),以及一套地级市班子,严重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

因此撤销地级市鄂州,将原有区域并入武汉市,既可以扩大武汉发展空间,还可以节约行政资源,减轻人民负担;同时还能扩大武汉对黄冈、黄石的辐射引领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而武汉和鄂州两市,其实早已启动了武鄂同城化发展规划。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3.22•【字号】鄂政办函〔2016〕21号•【施行日期】2016.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3月22日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省农科院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和《关于以新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若干意见》(鄂发〔2016〕1号)部署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省农科院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100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与全省100家以上农业企业深度合作,进驻1000村进行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深入10000户农家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培养1000名农业科技精英(简称“五个一”行动)。

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围绕创新驱动、稳粮增收、藏粮于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特色。

通过科技研发和引领示范,促进湖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为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科技硬支撑。

二、工作方案(一)农业科技“100项重大项目研发”行动方案。

全面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促进湖北“两圈一带”协调发展

全面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促进湖北“两圈一带”协调发展

全面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湖北“两圈一带”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完善,是我们党不懈探索区域发展之路的科学总结,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突破。

未来五年,我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这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面认识和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对于我们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促进我省“两圈一带”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认识和理解区域发展总体战略1.什么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 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中,沿海地区依靠扩大开放,依赖国外市场,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但同时,由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忽略自身产业结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改造步伐,使得东部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始终处于产业结构的末端,其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但由于地区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加工型的产业不能合理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

湖北省情概况

湖北省情概况

湖北省情概况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

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16′47″,东西长740.6公里,南北宽470.2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7位。

湖北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

地貌类型多样,既有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还有层峦迭嶂的广大山区,以及适宜养殖的广阔水域。

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岗地占24%,平原湖区占20%。

2009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720万人,城镇人口2631.2万人,占46.0%。

现设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个林区,3个直管市,24个县级市(包括3个直管市),40个县(包括2个自治县),**个市辖区。

(一)自然资源丰富光热水资源充足。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年均日照时数为1200~2200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

由于南北纬度相差4度多,东西跨度较大,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使得湖北气候不仅南北有别、东西迥异,而且兼有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中温带、南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

湖北已发现的矿产有150种,占全国己发现矿产种类的81%,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92种。

除煤炭、石油、天然气比较贫乏外,其他矿产储量都比较大,尤其是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化肥用橄榄岩、碘、石榴子石、累托石粘土、建筑用辉绿岩等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铌、泥灰岩、磷等17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2~3位;铁、铜、石膏、金、汞、锰、钒、镍等3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4~10位。

主要矿产资源具有品位高、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采等特点。

湖北教师招聘教综作文

湖北教师招聘教综作文

湖北教师招聘教综作文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暂时失败的沮丧。

而作为教师,我们就像是这片田野里的农夫,精心耕耘,期望收获最丰硕的成果。

我常常在想,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是简单地把知识像倒豆子一样灌输给学生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教育啊,它就像是一场温暖的旅行。

就像我们带着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在知识的森林里漫步。

我们不能只是一个劲儿地在前面猛跑,嘴里喊着“跟上跟上”,而不顾后面那些小短腿是不是气喘吁吁,是不是被路边的小花小草吸引得走不动道了。

我们得慢下来,和他们一起蹲下身子,看看那朵刚刚绽放的小花,讲讲花的结构,讲讲它成长需要的阳光雨露,这就是教育的温度。

记得我刚开始教书的时候,班上有个小男孩特别调皮。

上课的时候不是揪前桌女生的辫子,就是在桌子底下搞小动作。

我当时那叫一个气啊,就像一个吹满气的气球,感觉随时都会爆炸。

我批评他,罚他站,可这小家伙就像个倔强的小毛驴,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

后来我想啊,这硬的不行,咱来软的。

我找他聊天,才知道他觉得上课太无聊了,那些知识就像天上飘着的云,离他太远了。

于是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把那些生硬的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你还别说,这小男孩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眼睛里开始放光了,上课也认真多了。

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有温度,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们的小世界。

但是呢,教育也不能光有温度,还得有深度。

就好比我们要带学生去知识的大海里潜水,不能只是在水面上扑腾两下,溅起几朵小水花就完事了。

我们得带着他们潜到海底,去看看那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去探寻神秘的海底宝藏。

这宝藏就是知识的精髓,是思考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比如说在教数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

我见过有些老师,让学生把公式抄几十遍,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做题就傻眼了。

真正有深度的教育,是要让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就像讲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动手做几个三角形,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五个湖北”的深度解读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2012年第10期——本刊特稿论“富强湖北”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湖北’”。

富强湖北是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未来湖北发展的“钢结构”。

推进“富强湖北”建设,是“五个湖北”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深刻把握“富强湖北”建设的时代背景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繁荣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小康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强湖北”,从繁荣到小康,从小康到富强,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统揽全局,顺应发展潮流、回应人民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建设“富强湖北”是湖北发展由大变强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省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抢抓机遇中砥砺前行,在迎接挑战中克难奋进,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区域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引领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提升,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但发展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最突出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大而不强”。

历史上的湖北,在全国工业发展进程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因为宏观发展格局的变化,工业实力一度退居中游,被沿海赶超;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农产品“多而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突出,与山东、江苏等省相比差距较大;湖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雄厚,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湖北要素富集,但未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而言之,湖北是经济大省不是经济强省、是工业大省不是工业强省、是农业大省不是农业强省、是科教大省不是科教强省。

这是当今湖北最大的阶段性特征,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

建设“富强湖北”就是要实现“由大变强”,这是解决湖北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总钥匙和“牛鼻子”。

(二)建设“富强湖北”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要求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支点就是支撑点、着力点、增长点。

建设支点,必须靠湖北的发展实力。

近年来,伴随湖北发展的加快,重要战略支点框架日益充实、实力不断增强、功能逐渐发挥。

但是,湖北要真正成为重要战略支点,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在地位、作用、影响力和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重于、高于、强于、大于其他地方,而这些“重、高、强、大”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

只有推进“富强湖北”建设,才能进一步增强我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才能真正担当起支点的重任。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要求的具体路径和重要举措。

(三)建设“富强湖北”是顺应湖北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

富民,就是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全省人民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

“欲强国先治国,欲富国先富民。

”富民的基础是强省,强省的目的是富民。

只有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才能达到物质丰裕,让老百姓的腰包比以前更鼓。

富是经济社会进步最强大、最原始的动机。

没有群众的参与,发展就失去了依靠,只有让大多数人富裕起来,才能激发社会创富热情和力量,才能推动“富强湖北”建设。

近年来,我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但民生改善与人民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离富民的奋斗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特别是当前我省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万亿元,人均GDP已越过5000美元关口,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迈向工业化后期的重要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也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预期明显增强的阶段。

只有推进“富强湖北”建设,才能实现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才能以富民的实绩回报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建设“富强湖北”是把握“黄金十年”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我省已经具备支撑建设“富强湖北”坚实基础和良好态势。

一是湖北已经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时加速阶段。

2011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地区生产值的比重超过50%,城镇化率已突破50%。

“三化”协同必将形成强大的系统合力,为“富强湖北”建设拓展巨大的空间。

二是国家将全面启动促进中部崛起的新一轮进程,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进入整体、系统、实质性推进阶段,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南水北调生态补偿、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实施,为“富强湖北”建设提供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

三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改变,湖北具有的国内市场和交通枢纽优势,将逐步成为扩大内需前沿和建设“富强湖北”的核心优势。

四是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九省通衢”的美誉,更有“鱼米之乡”、“唯楚有才”的美名,在交通、工业、农业、生态、科教、文化等方面优势突出。

特别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形成的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历史人文积淀等等,必将厚积而薄发,为“富强湖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全省上下已形成干事、谋事、求发展、群情振奋的大气场,呈现出蓄势勃发、“中气十足”的强劲态势。

“黄金十年”是湖北发展最大的机遇,我们唯有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建设“富强湖北”,才能不负这一“黄金机遇”的历史性惠顾。

二、充分把握“富强湖北”的丰富内涵“富强湖北”,从字面上讲,就是财富充裕、实力强盛的湖北,就是通过扎实的努力与卓有成效的奋斗使湖北富起来、强起来。

具体讲,就是通过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使湖北的经济总量更大、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发展后劲更足,综合实力更强,人民生活更富,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走在中部地区甚至全国前列。

(一)“富强湖北”的本质要求“富强湖北”既包含着对经济发展速度规模等量的要求,也包含着对经济整体素质、产业结构、综合竞争力等质的要求。

“富”:就是全省经济总量实现由2万亿元向3万亿元以上的跨越,并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城乡居民实现充分就业,收入翻番、生活大幅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幸福感显著增强。

“强”:就是“三化”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在中部崛起中的自主创新示范功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功能和对外开放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二)“富强湖北”的基本特点1、产业强。

这是“富强湖北”的基础和依托。

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就是产业的发展,产业是财富的母体,创富的基础。

建设“富强湖北”必须要有实体经济的产业支撑,工业发展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且影响其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

工业强,则湖北强;工业兴,则湖北兴。

做实做强工业,是“富强湖北”建设之要。

农业是根、是本、是源、是重,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基。

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湖北足,农村稳则大局定。

做实做强农业是“富强湖北”建设之基。

现代服务业是提升“三化”同步协调发展、建设“富强湖北”的重要支撑保障,是提升农业、工业竞争力的“加速器”。

正是基于此,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建设工业强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强化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这是实现“尽快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目标的重要支撑。

2、竞争力强。

这是“富强湖北”的本质要求。

在开放型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一个地方的实力是通过竞争力体现出来的。

综合竞争力是“富强湖北”建设的核心。

经济综合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实力与潜力、内部素质和外部环境等的综合反映。

“富强”体现的就是一种竞争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只有经济快速增长,财富总量持续增加,才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增强吸引资源、争夺市场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只有大量吸纳和汇集外来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和激活潜在要素,才能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省第十次党代会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列入总体目标,这是“富强湖北”建设的关键和长久之计。

充分发挥各种优势资源也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激发和释放科教、工业、农业、人才等优势资源的“能量”,形成现实生产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后劲强。

这是“富强湖北”建设的持久动力。

“富强湖北”既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概念,也是一个可持续的概念,既是目标,也是过程。

这个过程的长短,主要体现于发展后劲强不强。

经济发展后劲,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就是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三化”同步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就是要通过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结构优化,使湖北经济发展更多地建立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强化投资、交通等支撑作用,做大做强支撑湖北长远发展的“底盘”;就是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4、实力强。

这是“富强湖北”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最终成果。

综合经济实力是一个地方在一定时期所显示出来的经济领域的整体力量,它是考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尺度之一,主要包括经济规模、发展、效益和结构等指标。

综合经济实力既是发展成果,也是发展条件。

只有综合经济实力积累到一定规模,其他各项工作才有扎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省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这既为进一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对经济实现新的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作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决策,抓住了现阶段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立足省情、立足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抉择。

三、凝神聚力,加快推进富强湖北建设(一)扩规模,提高经济总实力。

在相当长时期内,做大规模始终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首先要有量的发展。

量是前提,是基础,没有一定的量,质也没有意义。

一定要抓住当前的历史性机遇,毫不犹豫地做大规模、扩张总量。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

实体经济是产业之本,产业是财富之“源”。

必须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牢固树立“工业第一、优先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千亿产业提升计划”,进一步推动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和纺织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向5000亿元乃至1万亿元迈进;同时,依托科教优势,突破性发展以光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