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 宝元元年(1038年) 两浙转运副使叶清臣,疏盘龙 江、沪渎港。
明 永乐元年(1403年) 户部尚书夏元吉治水苏松,浚吴 淞江南北岸安亭等浦港,导吴淞 江水由浏河白茅入海(挚淞入 大观三年(1109年) 浏)。又采纳叶宗人意见,浚范 两浙监使请开淘吴淞江,复置 家浜引浦(大黄浦)入海(黄浦 十二闸,于四年(1110年)动工。 夺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黄浦 这是吴淞江下游置闸的最早记录。 江水系。 元 至元三十年(1293年) 任仁发著《浙西水利议答录》, 阐述吴淞江淤塞原因,低洼地区 作用以及浙西治水方法等。 嘉靖元年(1522年) 巡抚李充嗣主持疏浚吴淞江,西 起夏驾浦,东至嘉定龙王庙旧江 口止。在头坝(今乍浦路桥处) 建闸,称关桥闸。
关于苏州河的历史资料
周 考烈王元年至十五年(前262-248 年) 黄歇为相,封春申君,治理松江, 导流入海,开港灌田。 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孙权建造青龙战舰于青龙镇(现青 浦县境东北)。 东晋 咸和年间(326-334年) 吴国内史虞潭在青龙镇港口修筑沪 渎垒,以防海盗抄略。隆安四年 (400年)袁崧重加修建。 唐 天宝五年(746年) 在吴淞江与青龙江交汇处形成了 青龙镇港,是华亭港的外港,又 是苏州的通海门户。 元和五年(810年) 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筑松江(吴 淞江)堤。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索引
• • • • • 1、苏州河的简介 2、苏州河的历史 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4、苏州河整治的现状(简单口述) 5、苏州河发生的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 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 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 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 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 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 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 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 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 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清 康熙十一年(1672年) 韩佐周在宋家桥(海瑞建闸 处)重建三洞石闸(今福建路 桥处),俗称“老闸”。 闸 上有桥,可通行人。逾三年, 石闸裂陷,再建。此桥在鸦片 战争前为苏州河上仅有的一座 桥梁。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在关桥闸废毁处设渡口,为 头坝义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开埠。
清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九月二十六日,上海开埠。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11月27日上海道台麟桂与英国驻沪领事阿扎国签订扩 大英租界协定,西界扩至护界河处(今西藏中路),北 界扩至苏州河岸。首次将吴淞江写作苏州河。 咸丰十年(1860年) 建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为上海第一家西式饭店。 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位于外白渡桥北堍。 咸丰十年(1860年) 英商立德洋行在新闸桥边开设一家生产酸碱的工厂。 1875年改组为美查制酸厂。为江苏药水厂的前身。
光绪五年(1879年) 4月,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在 苏州河边购地84亩,于复活节奠 基创办圣约翰书院。1906年扩展 为圣约翰大学。1913年2月1日 孙中山应邀演讲。约大名人辈出, 有贝聿铭、邹韬奋、顾维钧、宋 子文、孔祥熙、荣毅仁等。1952 年,改为华东政法学院。 宣统元年(1909年) 华界人士选定苏州河边叉袋角 (广肇山庄北面),购地16亩, 化银26万两,建造闸北水厂。 1911年9月建成通水,日供水能 力9090立方米。1924年因苏州 河水污染而迁至现址(军工路黄 浦江边)。
同治元年(1862年) 开设兆丰洋行的霍锦士· 霍格兄弟 在今中山公园北部建乡间别墅, 名兆丰花园。1914年工部局扩建 为极司非尔公园,7月1日对外开 放。民国33年(1944年)改名中 山公园。 同治四年(1865年) 英租界工部局招工,挑土填平外 摆渡到今北京路一带的泥滩,使 之成为平地。同治七年(1868年8 月8日)建成公共花园(俗称外摆 渡公园)──上海最早的公园。 1946年改称黄浦公园。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苏州河出现黑臭开始于20世 纪20年代,1911年在现在恒 丰路桥位置上建造的闸北水厂, 迫于水质的恶化,不得不在 1928年迁到闸北殷行乡黄浦 江畔另建新厂。
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了56年坎坷而 艰辛的道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 以下就是受我们调查的人的心得体会: 庆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人 记得那时几年前的一个国庆节,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他们的 都在庆祝祖国的生日。每个中华儿 同事家。在他们住的楼旁,正是苏州河。我走在苏州河边, 女都在祖国的阳光沐浴下茁长成长, 一阵恶臭扑鼻而来,我再望了望四周,肮脏的垃圾到处都是 每个人也有着各自的心得。 偶尔走来的几个行人随手把烟头和可乐罐头往河里仍。我小 心地走到河边,只见污黑的河边出了几棵树木与即可小杂草 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见了此景,难免破坏了我对它原本良 好的印象。 而这次我又来到苏州河边,它彻底改变了几年前留给我“臭 水浜”的印象,战线在我面前是一条展新的苏州河。河边增 加了一些健身器材,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那锻炼身体;环卫 工人拿着大大的扫帚为苏州河“美容”;河里原本的臭味没 了,里面还游着许多的小鱼,想必它们也和开心吧!树木也 茂密了许多,人们还可以在树阴底下乘凉呢!从前的小平房 也少了素多,代替她们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那天下着 蒙蒙的细雨,我走在河边的路上,静静地会议起几年前的一 幕幕……
苏州河本来叫吴淞江,它和黄浦江同样起源于太湖。在李白的时代, 吴淞江的江面最宽处达20华里;到了范仲淹任苏州太守时,河面减 少到9里,而此时的黄浦江,最宽处只需“尽一夭之力”,与吴淞 江相比,它只能算作一条小溪。时至明代,由于吴淞江中下游泥沙 淤积,户部尚书夏元吉动用20万河工改造河道,把太湖水引向黄浦 江,形成今天的格局。自此,吴淞江成了一条波澜不惊的内河,黄 浦江和吴淞江完成了一次干流和支流的位置更换。 上海开埠后,居住在此的外国侨民乘船沿吴淞江来到苏州,他们由 此把这条河叫作苏州河。 随着时间改变的不仅是自然的河道,还有河两岸的社会民生。从苏 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外白渡桥到河南路桥,多的是可与外滩媲美的殖 民地建筑。而从河南路桥往西直至武宁路桥一带,则是越来越多的 烟囱、厂房和有着大吊车的码头。油脂厂、面粉厂、纺织厂、化工 厂林立于苏州河两岸,它们带来的除了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发迹,还 有直接排进河道的污染和大量生活在底层的产业工人。前者造成了 苏州河的黑臭,后者形成了河两岸的棚户区。
明 隆庆三年(1569年) 十二月,应天巡抚海瑞巡历上 海县,考察吴淞江,委上海知 县负责开浚海量、施工。次年 (1570年)正月,委松江府同 知率上海、嘉定等县知县分理。 疏浚吴淞江下游入海淤地。江 面旧宽三十丈,减半开十五丈, 自黄渡至宋家桥(宋家浜)八十里。 故道称旧江,亦称虬江。同年, 在今福建路桥附近建造石闸挡 潮,清初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