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版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4版)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word版可搜索.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word版可搜索.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经济学综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效需求不足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因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政府应运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

三、计算与证明9.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Y(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I=520-r,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的供给为m=120。

(1)写出IS曲线方程。

(2)写出LM曲线方程。

(3)写出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r)各为多少?(4)如果自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你的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80.财政制度是国家对财政工作规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财政收支规律的反映,是一种指令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8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

82.财政政策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83.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84.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85.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

86.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一定比例的制度。

87.再贴现制度商业银行可以持合格的有价证券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进行抵押贷款。

8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89.货币创造乘数一笔初始货币存款给经济带来的存款总额与初始货币存款的比值。

二、简述题35.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这一比例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称为法定准备率。

2013年同等学力公共管理考试必备

2013年同等学力公共管理考试必备

2013年同等学力公共管理极其重要考点1、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公共管理的性质(特性)公共性(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和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公共权力机构为主体、非政府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现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推崇治理就是要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这不仅是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救治的需要,也是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要求使然,政府不应该独自行使公共治理的职能,而应该与其他组织乃至公民共同承担公共治理的责任。

)3、公共管理的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

4、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哪两大时期?以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标准,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时期,而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又分为两大具体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

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90年。

从总体上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下的。

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5、公共管理的三大准则以人为本的准则: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因此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必须牢记公共管理的宗旨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公共管理活动的目的,社会公平与民主的维护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价值,如果缺少人本义的终极关怀,公共管理根本不具有“合法性”。

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公共管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控制的方式,而应该主要是一种推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2013年《公共管理》真题-考前冲刺练习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2013年《公共管理》真题-考前冲刺练习

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某地一家化工企业,为了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尽可能减少排污治理投资,结果导致周边河流和农田污染,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

A.市场失灵B.政府失灵C.社会失灵D.企业失灵2.在下列诸学术观点中,属于新公共管理学派的观点是_______。

A.政治与行政两分法B.通过强化层级节制体系提高效率C.公平优先3.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的区别之一是_______。

A.公开性B.合法性D.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政府内部C.非营利性D.服务性4.电影制片厂有关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工作,属于_______。

A.商业文化服务B.公共文化服务D.民间文化服务C.非营利文化服务5.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作为今后我国发展经济的重点之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城镇化的政策思路。

从政策议程的角度看,它属于_______。

A.公众议程B.政府议程C.政党议程D.社会议程6.李一和王二是政府官员,赵三是企业家。

李一打骂父亲,王二刁难前来办事的民众,赵三在交易中常常以次充好,这些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表现。

从公共伦理的角度看,违反了公共伦理的人有_______。

A.李一C.赵三B.王二D.李一和王二7.在我国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需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接受其监督,这体现了我国制度设计中的_______。

A.公共责任制B.首长负责制C.宪政责任制D.对人民负责制8.在绩效评估中,需要对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确定权值或权重值,这里的权值是指该指标的_______。

A.数值B.重要程度C.参照值D.标准值9.平衡计分卡法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开发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最早应用于_______。

A.企业管理B.高校管理C.政府管理D.非政府管理10.对内维持社会秩序,对外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是公共组织的_______。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同等学⼒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平考试⼤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学校⼈⼒资源管理)第四章学校⼈⼒资源管理4.1 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资源管理的过程。

答:⼈⼒资源管理的过程有如下⼏个步骤:(1)⼈⼒资源挑选前的⼯作①制定⼈⼒资源规划。

要考虑所需的⼈⼒的数量和质量、获取这些⼈⼒的途径、组织对⼈⼒资源的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等。

②⼯作分析。

收集、分析和整理本单位⼈⼒资源的综合信息,包括:招聘的⽬标和⼯作资格、最适当的挑选技术、挑选后的培训⽅案、⼯作业绩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作激励的措施和办法等。

(2)⼈⼒资源的挑选⼯作①招聘。

要考虑组织⽤什么内容和⽅法来吸引就职申请者,从内部招聘还是从外部招聘。

招聘的⽬标在于迅速、合法和有效地找到合适的求职者。

②录⽤。

包括录⽤的⽅法、过程、⼿续等问题。

(3)⼈⼒资源挑选后的⼯作①培训和开发。

教育员⼯如何去有效地完成任务,其中培训聚焦于⽬前的⼯作,开发则是为了使员⼯适应未来的发展。

②业绩评估。

组织通过业绩评估过程衡量其员⼯的⼯作并把这些评价传达给员⼯,⽬的是为了激励恰当的⾏为,纠正不恰当的⾏为。

③报酬和激励。

报酬和激励有很多⽅法,如提薪、评奖、晋升等,⽬的是使组织以某种负担得起的成本建⽴和维持⼀⽀胜任并保持忠诚的员⼯队伍。

④⼯作改进。

通过培训、评估和激励等⼿段,进⼀步改进⼯作,实现组织的⽬标。

2.简述学校⼈⼒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学校⼈⼒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领导者的管理及教师队伍的管理。

具体表现为:(1)教育领导者的管理①教育领导者的甄选。

由于⼀个⼈的领导才能不仅得之于书本知识,⽽且更主要得之于领导⼯作实践,因此,在选拔任⽤学校领导者时,候选⼈的⾏政领导经历往往都被作为甄选的重要条件之⼀。

但实践表明,任何依据单⼀条件来挑选领导者的⽅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②评价教育领导者。

建⽴学校领导者评价制度必须要思考以下问题:a.评价取向选择。

学校领导者的评价可以有两种取向:以“督”为主或以“导”为主。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1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4-6章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4-6章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3版)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第三章公共事务1、公共事务含义: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期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其特征是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阶级性。

P402、公共事务有哪些区别于私人事务的独特功能?公共服务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市场规制功能;宏观调控功能。

P423、公共经济事务主要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1)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2)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P434、公共事业主要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公共事业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

P465、社会安全事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治安与社会保障。

P516、公共资源管理事略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

P48第四章公共政策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特征?P54;P56公共政策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由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3)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是一种行为或行为规范。

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P56(1)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2)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3)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P57(1)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2)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4、简述公共政策过程?P58(1)政策的制定:政策问题的认定;公共政策议程;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2)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的一系列活动。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概论)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1.1 课后习题详解1.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是哪三个部分?答:现代社会保障并非单纯的社会制度安排,它要牵涉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与社会公正、政府责任等,其成败在表面上看取决于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实际上却深受着一定的理论流派与价值偏好的影响。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选择社会保障政策,均有必要了解能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流派。

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而能够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不外乎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成熟的学科体系。

经济学、社会学与政治学等事实上构成了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

西方社会保障的理论源流包括空想社会论、宗教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源流则是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和社会救济论等。

(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①中外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进程已经揭示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②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二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③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2)社会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社会学同样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理论基石,社会学所关注的社会问题通常构成社会保障制度指向的对象,社会学所揭示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对社会公平、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追求,更是直接构成了社会保障的重要理论源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涂尔干的社会整合论、瑞林的文化价值论、威廉斯基等的社会政策模型等,无不对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如果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则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四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概述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科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范围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及风湿性疾病)和外科学(包括普通外科、胸外科、骨科和泌尿外科)。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对医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论的正确程度。

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生理学一、绪论(一)生理学(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四)人体功能活动的反馈控制(五)稳态与内环境概念二、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2.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吐(出胞)和胞吞(入胞)3.载体、离子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三)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以及它们形成的原理3.兴奋的引起和兴奋传导的机制(四)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的超微结构2.骨骼肌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和兴奋传递(五)骨骼肌收缩的形式三、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及其功能(二)血细胞的功能(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四)血型和输血原则四、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的概念2.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和调节4.心音(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1.心肌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2.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3.心室肌细胞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跨膜电位4.心室肌细胞的生理特性5.心电图(三)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3.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4.微循环与组织液的生成及意义(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五)器官循环五、呼吸(一)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2.肺通气的阻力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胸内压5.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二)肺换气1.肺换气的动力2.肺换气的原理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3.氧解离曲线的特点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四)组织换气(五)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2.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吸气切断机制3.呼吸的反射性调节4.化学性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六、消化与吸收(一)概述1.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及其机制3.胃肠激素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二)胃内消化1.胃液的主要成分与生理作用2.胃液分泌的调节3.胃的运动与功能,以及影响胃排空的因素(三)胰液和胆汁的分泌、生理作用及其分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成分生理作用及其运动形式1.胆汁的成分、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胰液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小肠液的分泌和小肠的运动(四)吸收七、能量代谢和体温(一)能量代谢1.能量的来源和作用2.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4.基础代谢(二)体温及其调节1.体温的正常值和生理变动因素2.体温的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3.体温调节八、肾的排泄(一)肾的功能(二)肾的血液循环特征及肾血流的调节(三)尿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3.一些物质的分泌和排泄(四)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其与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系(五)尿生成的调节1.肾小管中溶质浓度2.抗利尿激素3.醛固酮(六)排尿反射九、感觉器官(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二)视觉器官1.眼的折光功能及视调节2.眼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3.与视觉相关的概念和现象(三)听觉器官1.耳的功能2.正常传音途径(四)前庭器官及其功能十、神经系统(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元和神经纤维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1.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原理3.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神经元之间联系的基本方式4.突触传递的特征5.神经的营养作用6.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1.反射中枢2.中枢抑制(四)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投射系统2.痛觉(五)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高级中枢(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系统的概述2.自主神经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3.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七)脑的高级神经活动1.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及生物学意义2.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3:学习、记忆的过程和机制4.脑电图波形和皮质诱发电位5.觉醒与睡眠十一、内分泌(一)概述1.激素的概念2.激素的作用方式3.激素的分类和作用原理(二)下丘脑与垂体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腺垂体与神经垂体(三)甲状腺素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1.3类激素2.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分泌的调节3.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和分泌的调节(五)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1.主要生理作用2.分泌的调节(六)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1.生理作用——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2.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七)与维持钙稳态有关的3种激素1.甲状旁腺激素2.降钙素3.维生素D3十二、生殖系统(一)男性生殖系统1.睾酮的生理作用2.睾酮的分泌的调节(二)女性生殖系统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3.在月经周期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与子宫内膜变化的关系4.影响女性乳房发育和乳汁分泌的因素第二章分子生物学一、蛋白质化学(一)氨基酸氨基酸的类型、符号、结构和化学性质。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公共组织)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公共组织)

第二章公共组织2.1 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公共组织的概念和范畴。

答:(1)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2)公共组织的范畴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从满足人们的需要出发,站在社会经济的角度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企业;第二部门是政府;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

以此来看,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引起了公共管理格局的变化,公共管理领域正在形成两大块: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广义)管理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管理。

从组织系统来看,前者包括行政(狭义)、立法、司法机构,称为政府(广义)组织;后者包括事业单位、社区管理型组织、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

二者统称为“公共组织”。

2.分述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功能。

答:(1)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的特性,主要有:①公共性公共组织产生于社会公共需要,它们“为公众所共用”(公共)的性质决定了其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它的组织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②社会性从政府组织来看,它产生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形成),并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形成了公共行政职能。

社会性是政府组织的根本属性所在。

从非政府公共组织来看,它是为适应社会自我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

③合法性政府组织的设立、撤销,它们的任务、责任、权力都要由国家宪法与法律作出规定;非政府公共组织也须按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注册而设立,并按法律的规定开展活动。

④服务性服务性是公共组织的基本属性。

从政府组织来看,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建立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目的,也是为了向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总之,公共组织的存在与活动,都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国际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类型)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国际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类型)

第二章国际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类型2.1 课后习题详解1.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关于社会保障政策在收入方面的调整体现在哪几方面?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关于社会保障政策在收入方面的调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社会保险税(费)率上限,增加个人承担份额。

(2)从单一主体提供向多元主体提供过渡,从国家包揽社会福利转变为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尤其是扩大、鼓励职业保险和商业保险,部分取代国家保险。

2.国家社会保障的三大模式是什么?答:国家社会保障的三大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国家统筹、三者共负模式这种类型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为代表,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也称为市场经济国家模式。

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德国俾斯麦的理论,强调“选择性保障”和“个人负责”的原则。

其特点是:①保障范围根据社会成员收入水平,实行法定的和自愿的社会保障。

参加法定保障的以雇用劳动者为主,独立劳动者则自愿参加。

政府官员由于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有关保障费则由国家代为支出。

②享受条件分两种:一是自主性的保障即自己缴纳保险费;二是国家援助,享受对象只限于贫穷阶层。

③保障水平取决于劳动者所交保险费及劳动年限的长短。

④保障基金主要有三部分来源:职工个人交纳的占收入一定比例的保险费,雇主交纳的保险费和政府税收上缴的国民收入。

⑤实行多元化管理,以地方、部门管理为主,国家支持为辅,使管理层次更接近受益者。

(2)国家福利模式这种类型以瑞典、英国为典型,其他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多属于这种模式。

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以贝弗里奇的理论为依据,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

其特点是:①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

②社会保障按统一标准交费、统一标准给付。

③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

④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

⑤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3)储蓄积累模式此种类型以新加坡的公积金制为代表,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种模式。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习题和真题详解(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六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6.1 课后习题详解1.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是什么?答:公共部门战略是公共部门在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审视的基础上,对组织的目的、长远发展目标、政策策略、实施步骤进行的谋划和安排,是对组织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行的定位。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有哪些?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主要有:(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是在对组织环境发展变化趋势预测和把握的基础上,为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以实现新的长(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

公共部门战略是以公共组织的全局为对象,面向未来,根据公共组织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宗旨,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回避外部威胁。

它关注的是组织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发展的影响,在识别外部环境给组织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作出反应,以促进组织成长与发展。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公共部门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依靠科学方法和理性分析,但也离不开经验和直觉判断,因此它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

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事变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地作出调整。

战略管理的目标便是组织能够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持续不断地对外在环境作出反应。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有哪些?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主要有:(1)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加强公共部门的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有助于组织的正确定位,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战略措施,引导和激励整个组织和人员沿着奋斗目标前进,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发展壮大组织,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的管理)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的管理)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管理4.1 课后习题详解1.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原则有哪几条?答: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一体化原则就是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六个子系统,实行相对集中而又统一的管理,纠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

同时,根据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使政策制定、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三位一体。

(2)社会化原则就是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根据立法和相关规章,在全社会范尉内筹集资金,实施以社会保障为项目和对象的管理。

同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社会化原则,也是现代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法制化原则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必须全面受到法规的约束和调适,以法规为先导,以法规来规范管理行为,并以法规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准绳。

在立法上,强调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结合,社会保障总体立法与分项立法并行;在执法上,强调在相互依托、彼此促进的法制网络下,认真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律要求办事,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依法处置。

(4)科学化原则就是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必须科学划分、层次分明。

特别是对以下四个方面应分开管理:①执资(金)分开,即管理部门不直接介入资金运作。

②执政(策)分开,即管理部门只执行政策不制定政策。

③执法(律)分开,即管理部门不可以政代法,分清执法和应法的区别。

④执监(督)分开,即管理部门要接受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和社会监督,而不仅仅是自我监督。

(5)集中决策与分项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享受条件、给付标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等方面国家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实行集中决策。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只能采取分项、分级的管理办法。

(6)现代化的原则社会保障管理具有范围广,对象多,管理环节复杂,数据量浩大,数量存储时间长等特点。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国信息最全、数据最具权威性及规模最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就业社会保障)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就业社会保障)

第十二章就业社会保障12.1 课后习题详解1.失业保险的功能是什么?答:失业保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劳动者失业后,丧失了工作岗位,没有了报酬收入,生存发生困难,失业保险对失业者发放失业保险金,以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使其能正常地生存下去,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为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2)失业保险的稳定功能失业保险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使失业者有了稳定的社会保险收入,安定了个人生活,也使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得到了稳定。

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安定的社会秩序。

(3)失业保险的促进功能失业保险制度不仅仅是发放失业保险金,这是消极的失业保险制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失业人员的培训,提供其就业竞争能力,并积极地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其尽快地重新就业。

在国外,许多国家也把失业保险工作的重点,由过去单纯地发放失业救济金转为积极地促进就业。

2.我国失业保险发挥了什么作用?答: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逐步形成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保持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劳动制度的开展,为搞活企业创造了一定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失业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2)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失业保险使得社会保障的整体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而且较好地保障了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3)促进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在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作用。

(4)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失业保险在管理服务、政策衔接和信息沟通等方面,积极与其他方面配合,促进了其他工作的发展。

3.失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与难点是什么?答:我国失业保障面临的问题与难点是:(1)失业保障的压力较大,推进艰难缓慢。

财政很难拿出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起失业与就业保障。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他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3、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一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4、公共政策过程是由问题确认与建构、政策议程、政策制定、政策沟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的实际运作过程。

5、公共政策分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作为支持二、判断1、公共管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用跨学科研究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2、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演进表现出从分立、争鸣到交叉整合与渗透并在争鸣中相互吸收的显著特点。

3、现代社会中的组织主要包括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

4、公共领导既是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

5、完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

6、中国一个完整的预算周期,包括四个阶段: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审计和评估。

中国的预算年度为12个月,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

7、我们在不断追求预算管理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公共预算过程中的政治问题。

8、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具有综合性,充分体现了技术应用和业务处理的有机结合,以及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取向。

9、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公共管理能力的充分体现。

10、公共管理的各种工具与方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去促使公共管理实现目标。

11、科学、合理的建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确保绩效评估结果客观、准确,公正的关键。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公共事务)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详解(公共事务)

第三章公共事务3.1 课后习题详解1.公共事务的含义是什么?答: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也就是说,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阶级性是公共事务的主要特性,如果离开了这些特性,公共事务的内涵就会被扭曲。

2.基于对公共事务内涵的认识,可以将公共事务的特性归结为哪四个方面?答:公共事务的性质可归纳为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阶级性。

(1)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大众。

虽然社会公众的具体范围可大可小,但既然为公共事务,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

也就是说,公共事务所体现的物品和服务既是由全体公众来享用,又是整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

(2)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指提供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管理和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体现的物品和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

有时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所体现的物品和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这种收费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3)规模性公共事务的规模性有两层意思:其一,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这虽然有技术上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强调“共同”的特质;其二,公共事务的范围十分庞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大部分属于经常性支出,同时,公共事务的某些内容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效益。

公共事务的规模性要求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

(4)阶级性由于人类社会相当长的时期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必然包含着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要求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

从阶级性的角度,可以把公共事务分成两类,一类反映出长期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类反映出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

同等学力公共管理复习大纲

同等学力公共管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二、公共管理的特性 1.公共性 2.服务性 3.合作共治性 三、公共管理的功能 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社会功能 第二节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一20世纪80年代) 1.公共行政时期(1887-1960) 2.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 二、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 第三节 公共管理准则 一、以人为本的准则 二、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 三、公众参与的准则第二章 公共组织 第一节 公共组织的含义和功能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1.组织的定义及其要素 2.公共组织的含义和范畴 二、公共组织的特性 1.公共性 2.社会性 3.合法性 4.服务性 5.非营利性 6.民众参与性 7.公开性 三、公共组织的功能 1.服务功能 2.经济功能 3.政策与法律功能 4.社会保障功能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一、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2.完整制与分离制 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4.层级制与职能制 二、公共组织结构 1.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结构 2.公共组织结构的分部结构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第三节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一、政府组织 1.政府组织的定义 2.行政机关 3.立法机关 4.司法机关 二、非政府公共组织 1.非政府组织的含义 2.社会团体 3.社会中介组织 4.民办非企业单位 5.事业单位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 一、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征与类型 1.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2.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三、非正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1.非正式组织的结构 2.非正式组织的功能第三章 公共事务 第一节 公共事务的含义与功能 一、公共事务的含义 二、公共事务的性质 1.公益性 2.非营利性 3.规模性 4.阶级性 三、公共事务的功能 1.公共服务功能 2.社会管理功能 3.市场规制功能 4.宏观调控功能 第二节 公共经济事务 一、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 1.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的意义 2.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 1.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2.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公共事业 一、文化事业 1.文化事业的意义 2.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教育事业 1.教育事业的意义 2.教育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科技事业 1.科技事业的意义 2.科技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四、卫生事业 1.卫生事业的意义 2.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公共资源管理事务 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 1.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意义 2.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社会安全事务 一、社会治安 1.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 2.社会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意义 2.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1.公共政策的定义 2.公共政策含义的解释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1.认识公共政策的特征必须遵循的原则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1.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2.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 3.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 一、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1.分配性政策 2.调节性政策 3.自我调节性政策 4.再分配性政策 二、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1.总政策 2.基本政策 3.具体政策 三、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1.政治政策 2.经济政策 3.社会政策 4.文化政策 第三节 公共政策过程 一、政策制定 1.政策问题的认定 2.公共政策议程 3.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 二、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的含义 2.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三、政策评估 1.政策评估的含义 2.政策评估的意义 四、政策监控 1.政策监控的含义 2.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3.政策监控的作用 五、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 2.政策终结的特征第五章 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 第一节 公共伦理 一、公共伦理的含义、内容和特征 1.公共伦理的含义 2.公共伦理的基本内容 3.公共伦理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 1.公共伦理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内在要求 3.建立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公共伦理观 4.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 第二节 公共责任 一、公共责任概述 1.公共责任的定义 2.公共责任的特征和类型 3.公共责任的作用 二、公共责任体系的形成 1.国家尚未产生之前人类责任意识的形成 2.公共管理与公共责任体系的确立 三、公共责任体系的内容 1.公共责任意识 2.公共责任制度 3.公共责任意识向公共责任制度的转化 第三节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一、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本质 1.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含义 2.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 二、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1.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一般作用 2.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对公共管理人员的作用 三、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第六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与功能 一、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 1.战略与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 2.战略的构成要素与公共部门战略的核心内容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 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 1.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 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对公共利益的挑战 第二节 公共部门战略的制定 一、战略规划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1.战略规划及其内容 2.战略规划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二、战略规划的步骤 1.启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 2.确认组织的权限与使命 3.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 4.SWOT分析 5.提出组织面临的战略问题 6.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 第三节 公共部门战略的实施 一、战略实施的含义 1.战略实施的定义 2.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的区别 二、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 1.编制战略实施计划 2.编制战略实施计划的要求 3.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4.抓住战略实施的关键 5.关注利害关系人 6.控制战略实施过程第七章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 第一节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 1.绩效的含义 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 二、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特征 1.内容方面的特征 2.要素方面的特征 3.程序方面的特征 三、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功能 1.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有利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 3.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有利于监督公共部门的行为,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 第二节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含义 二、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2.系统全面原则 3.连续稳定原则 4.客观科学原则 5.操作简便原则 6.适用宽广原则 三、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步骤 1.明确目标 2.设计结构 3.拟定指标 4.设定权重 第三节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 1.评估机构的设立 2.评估主体的选择 3.具体的评估操作 二、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3.中国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主要操作方法第八章 公共管理改革 第一节 公共管理改革概述 一、公共管理改革的含义 二、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 1.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 2.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 3.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 三、公共管理改革的意义 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开拓精神 2.促使公共管理更为经济,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投 3.促使公共部门更具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 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有适应性 6.促使公共部门更为负责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 一、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及动因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推动力 2.社会和人Vl因素的变化是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推进剂” 3.传统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失效和政府职能膨胀引起的财政危机为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动因 4.工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是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5.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一种“催化剂” 二、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 2.以小型化与分权为目标的改革 3.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改革 4.以公共服务取向为目标的改革 三、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特点 1.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 2.广泛推行合同制,实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 3.分散公共管理职能,实施分权改革 4.推动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逐步推行电子政务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 一、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4.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二、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1.公共管理法制化 2.公共管理民主化 3.公共管理责任化 4.公共管理服务化 5.公共管理信息化 6.公共管理高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4版)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公共管理的含义:P15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2、公共管理的性质(特性):P17公共性(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和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公共权力机构为主体、非政府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现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推崇治理就是要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这不仅是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救治的需要,也是当代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要求使然,政府不应该独自行使公共治理的职能,而应该与其他组织乃至公民共同承担公共治理的责任。

)3、公共管理的功能:P18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

4、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哪两大时期?请简要论述之。

P19以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标准,将公共管理总体上分为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时期,而公共行政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又分为两大具体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

公共行政时期也可称为传统的公共管理时期,历时90年。

从总体上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两大基本框架下的。

新公共管理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5、简要地阐述公共管理的三大准则。

P20以人为本的准则: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因此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必须牢记公共管理的宗旨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公共管理活动的目的,社会公平与民主的维护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价值,如果缺少人本义的终极关怀,公共管理根本不具有“合法性”。

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公共管理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控制的方式,而应该主要是一种推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

公众参与的准则:公共管理必须有代表性和回应性,通过分权扩大参与,增强社会和公民的责任感。

第二章公共组织1、公共组织的概念和范畴。

P22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关于公共组织的范畴,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从人的需要出发,站在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企业;第二部门是政府;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

以此来看,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引起了公共管理格局的变化,公共管理领域正在形成两大块: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广义)管理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管理。

从组织系统来看,前者包括行政(狭义)、立法、司法机构,称为政府(广义)组织;后者包括事业单位、社区管理型组织、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

二者统称为“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的特性有: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开性。

公共组织的和功能:服务功能、经济功能、政策与法律功能、社会保障功能。

P232、分述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功能。

P33广义政府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

政府组织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非政府组织简称NGO,它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具有非营利性、政治性的社会组织。

一般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非学派性,实行自主管理,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3、简述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点P29集权制指行政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分权制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集权制优点:(1)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应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3)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4)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能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1)组织结构比较僵化,下级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能发挥下级的聪明才智,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2)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并造成决策失误,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3)层级过多造成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4)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的家长制。

分权制优点:(1)独立自主,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2)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4)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分权制缺点:(1)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和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2)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3)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

P32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

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

5、简述政府组织的几种类型。

P33立法机关:指一切有权制定、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

广义的立法机关其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某些社会组织,如政党等,还包括在国家机关之上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君主。

狭义的立法机关仅指依法行使立法权,制定、认可、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国家代议机关。

行政机关: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通过强制和非强制手段对国家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

司法机关:是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机关。

狭义上讲,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司法权力,是代表国家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广义上讲,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外,负责对大量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的公安机关、国家案例机关等机关也属于司法机关或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

6、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几种类型。

P35社会团体: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政部分四类: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和联合性团体。

社会中介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之间,起到服务、协调、监督、公证等作用的各类组织。

该类组织构成复杂,既有非营利性质的(如消委会),也有营利性质的(如商业性的中介、经纪机构),既包括前述社会团体中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也包括属于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学校、医院等,还包括不由民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成立的各类组织(如律师事务所)。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面向人民群众从事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教育文化卫生领域服务的小型组织。

事业单位:在我国,事业单位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存在,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7、如何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P37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巴纳德。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功能有两种: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主要表现为:(1)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2)可以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使成员更加快捷、迅速地了解组织各种措施的意图;(3)可以有助于成员内部凝聚力的增强,发挥统一成员、安定组织的作用;(4)可以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使组织保持和谐一致;(5)有助于对组织成员的控制,进而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6)可以给组织成员以社会满足感;(7)改善组织气候,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负功能表现为:(1)抵制正式组织的变革;(2)可能与正式组织的任务相冲突;(3)传播谣言;既然非正式组织在任何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那么,对这种现象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功能,尽量降低其负功能。

第三章公共事务1、公共事务含义: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期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其特征是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阶级性。

P402、公共事务有哪些区别于私人事务的独特功能?公共服务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市场规制功能;宏观调控功能。

P423、公共经济事务主要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1)宏观经济调控(含总量调控、结构调控和规范性调控)与市场监管(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2)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P434、公共事业主要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公共事业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

P465、社会安全事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治安与社会保障。

P516、公共资源管理事略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

P48第四章公共政策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特征?P54;P56公共政策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由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3)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是一种行为或行为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