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和初步发展-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备课
秦汉时期高中历史知识点
秦汉时期高中历史知识点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两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秦汉时期的三个知识点。
1. 一统天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统一的朝代。
它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和政治改革,将当时分散的七国统一了起来。
秦朝还开始兴修大运河,加强交通运输,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法律,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更加有序和稳定。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治模式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
汉武帝时期,政治体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灭掉了多个少数民族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领土。
这一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统一为中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科技发展秦汉时期,中国的科技也有着显著的发展。
秦始皇在位期间,兴修了八条长城,巨大的工程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同时也鼓励了技术创新。
在医学方面,汉武帝时期的华佗和张仲景等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医疗术使得许多居民受益。
在其他方面,汉朝的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在艺术方面,汉代陶器、木器和铜器的制作技术表现出惊人的水平,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精湛程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此外,在文字方面,汉代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传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 经济繁荣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也经历了繁荣期。
秦朝制定的统一法律,建立的交通路线以及中央集权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因为统一的货币和行政系统,全国间的贸易也变得更加顺畅。
汉朝通过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构建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这些交易路线不仅连接了中国与欧洲和印度,也为古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平台。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这个时期的了解,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理解这个伟大的国家。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案人民版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的统一(1)统一六国⎩⎪⎨⎪⎧①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②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2)拓展疆域⎩⎪⎨⎪⎧①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②岭南:平定岭南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③“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内容 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 ①创立: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皇帝”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②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③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③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制度郡县制①“郡”直属于中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影响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链接选修——千秋功过秦始皇(选修4)1.主要贡献(1)统一全国,完成统一大业。
高三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思想(通史复习)
楚前 汉 战 争年 西 汉 建 立
汉文 高景 祖之 刘治 邦
年 王 莽 篡 夺 政 权
202
60
119
138
主题三 东汉的统治:(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出 年现 *“ 刘光 秀武 建中 立兴 东” 汉 党锢之祸 班甘 超英 出出 使使 西大 域秦 蔡 伦 改 进 造 纸 术 184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 期: •◇:表现: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封建经济恢复发展; •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科技文化大发展。 •4外交:“中华文化圈“酝酿和扩大;丝绸之路开通。
秦朝时期的经济
• 农业:秦朝——“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 重 之二上缴给国家。) • 徭役——秦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主 要适用于大型工程或者统治者的奢侈宫殿工程 过度 等。) • 工商业——A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和度量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 B“市”——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器中。
建立
恢复 和 发展(休 养生息政 策)
衰亡
汉武帝的大一统
8 前 董 仲 舒 年 建 张 议 骞 设 出 立 使 太 西 学 域
与汉 匈武 奴帝 三派 次卫 大青 战、 霍 去 病 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 西前 域 开年 始* 正设 式西 归域 属都 中护 央* 政标 权志 着
③文化: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 化交流。创造灿烂的文明,保障中华文明的延续。
④外交:保障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集中 力量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2
四、东汉豪强士族的庄园经济
3.庄园经济的特点: (1)规模大,多种经营,自给自足。
“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池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
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
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后汉书·樊宏传》
(2)聚族而居,宾客相附。
每一个田庄,在若干作坊、宅院、庭院之外,多修有高墙,在高墙的四周建有了望 谯楼,战乱时每一个田庄就是一个坞堡……田庄主既是占有整个庄园的大地主,又是宗 族长。虽然在庄园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都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关系。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汉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特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奠基
时期
(1)政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确立,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王东京《汉武帝时期财政改革研究》
三、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3.评价:
(2)对经济的影响
③对西汉社会结构的影响
“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其没入奴掉,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诸官益杂置
多,徒奴蝉众”。
——《史记·平准书》
(3)经济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扩大国家垄断经济,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型。
王莽统治时期,施行的五均六管政策也是因袭借鉴了汉武帝的做法,东汉初年,依然实
“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
而天下用饶。”
——《史记·平准书》Βιβλιοθήκη ②商业繁荣,商业中心逐步形成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课件--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春秋战国——萌芽 秦汉——确立 唐宋——成熟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中央 集权制雏形形成(郡县长 官由国君任免),部分诸 侯国开始用家臣管理国事。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
官吏任命取代世卿 出现,使得官僚政治逐渐
世禄制,官僚政治 制度化、决策和选官日益
确立。
科学化、规范化。
明清——极端
公元前202年,大汉帝国建立,
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汉采取一系列 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经济、军事、
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 文化)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 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中外朝制度也削弱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秦的统一:BC221
(历程;原因;意义)
(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交融,有利于增强中民族凝聚力,推 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 会的发展。
(3)秦朝确立的 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 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基础提升: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基础
政治 需要 思想基础
封建小农经济 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儒法结合
制 政治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度 之
和发展;奠定后世基本政治框架。
经济 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封建
经济的发展。
利 文化 有利于推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
拓展研究:秦的道路交通和“弱关东强关中”政策
思维提升:秦朝的道路交通
秦朝的“弱关东强关中”的政策
① 概况:主要有四类即驰道、 (1)表现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4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ppt
被称为“外朝”,演化为执行机构。
3作用:相权被削弱。
3.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1实施: 03 _汉__武__帝___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
区域,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2作用: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
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秦的大一统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 01 __兼__并__战__争____统一天下。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 02 __商__鞅__变__法____日益强大。 (2)经过: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于公元前 03 ___2_2_1____ 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04 __中__央__集__权____封建王朝——秦朝,定 都 05 _咸__阳___。
思想根源 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 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政治根源 新兴地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二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秦统一六国 (1)客观条件 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 提供了条件。 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 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②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③地方行政体制:推行郡县制。 a.郡守:主持全郡政务,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 09 _丞__相___ 汇报工作。(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b.县令(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2)特点 ①皇帝制度: 10 __皇__权__至__上____,皇位世袭。 ②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③郡守和县令(长)均由 11 _皇__帝___直接任命,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 效控制。 (3)影响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 沿用。 ②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破坏社会经济,激化阶级矛盾。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2.经济:农耕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手工业、商业获得发展,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时期达到了强盛。
3.思想文化: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科技、文学得到初步发展。
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1)秦朝统一,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代①中央集权: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并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汉承秦制;实行“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经济方面(1)秦汉统一货币,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实行专卖制度。
(2)汉代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欧;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出现专供贸易的“市”;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方面(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西汉董仲舒改造形成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主题一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设计考向一从文明传承角度考查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真题典例]1.命题点:汉承秦制(2018·高考海南卷,T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中国古代史 历史复习04: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2021届新高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一、中国古代史历史复习04: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1、统一的原因①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②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
③广泛吸纳各国贤士。
④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统一顺序依次为:韩、赵、魏、楚、燕、齐(顺口溜:喊赵薇去演戏)。
⑤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结果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王朝,定都咸阳。
(最终于前207年灭亡于子婴,仅存14年。
)通过进一步征伐,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3、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嬴政把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只有皇帝可以自称“朕”,皇帝命令称为“制”或“照”,皇帝的印称为“玺”。
②皇位世袭。
嬴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③皇权至上。
皇帝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4、三公九卿制度的创立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在秦朝为虚设,军事由皇帝掌管。
④九卿也称为诸卿(不一定是九人),负责具体事务,如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等。
其中奉常、郎中令、卫尉、宗正等专为皇帝家庭服务,即体现中国古代政治“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⑤中央主要官员彼此牵制,有利于君主专制;诸臣朝议,最后皇帝裁决,有利于减少失误。
5、君主专制专制相对于民主而言,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少有牵制。
在中国古代史中,主要体现在君主与其他重要主要官员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君主与宰相之间的矛盾。
就中国古代史的整体趋势而言,君主专制是趋于加强的。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 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板块二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政治:“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2.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第3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关联新课标试题角度备考分析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1)2018·海南卷,2:西汉郡县制的作用(2)2017·全国1.高频考点: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
2.备考策略:(1)全面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包括这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Ⅰ卷,25: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3)2017·海南卷,3:察举制(4)2016·全国Ⅲ卷,25:汉承秦制(5)2015·全国Ⅰ卷,25:汉代外戚干政(6)2015·全国Ⅱ卷,25:汉代地方吏治(7)2015·海南卷,2:秦朝实行郡县制制度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深刻影响等。
(2)要注意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深刻理解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注意汉代制度与秦制的比较,如中朝、郡国并行等。
福建考情回顾五年高考:没有命题备考分析:建议复习备考,重点掌握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加强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统一1.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__先秦秦汉时期第2讲秦汉统一多民
2.巩固中央集权和统一的措施
主要措施 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政治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__郡__县__制__在全国推广,其主要官 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 民众和治安
统一车轨,修___驰__道___、直道 经济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文化 统一文字;整顿社会风俗等
【探究】 (1)据史料一,概括秦人统一六国的原因。
[提示] 民风诚朴;招民耕种,发展生产;奉行法家,奖励耕战。
(2)结合史料二,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影响。
[提示] 秦统一六国,促进了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交融;秦统一货币、度 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5.两汉的文化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 史 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 学 裁。
《汉书》,东汉___班__固___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文 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_民__歌__修_改__而成的 学 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1.知识图示——从封邦建国体制到中央集权体制
2.生活情境——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避讳文化 春节在农历纪年中是一月初一。一月古时又叫“政月”。秦统一六 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 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思考: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皇位独尊,皇权至上。
9.学术情境——太学清议的启示 清议是东汉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时论。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 专权,宦官祸乱,西羌侵扰,政治社会上都表现为动荡和不安。群聚 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于是 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这就是所谓太学清议。 思考:东汉太学生的清议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北京版高考一轮历史复习专题二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第4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二秦汉大一统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专题概览秦汉(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政治(1)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2)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经济(1)农耕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2)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3)手工业、商业获得发展思想文化(1)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第4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①秦的统一;②皇帝制与中央官制;③郡县制①秦始皇△;②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③“中朝”;④察举制新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功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考点一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条件A.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B.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大增。
C.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泛吸纳各国贤士,重用人才。
(2)过程: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以来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其特点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第1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思想根源 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
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政治根源
新兴地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二 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图解历史] 秦朝的统一
[辨析比较]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问题探究] 西周被称为“私天下”,而秦朝被认为“公天下”,其依 据是什么?
经济根源 社会安定,保障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
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维护 15 国__家__统__一__的需要。秦始皇吸取诸侯割据的教训,
社会根源 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秦统一后,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
只有加强中央权力,才能维护统治
16 法__家___思__想_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
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设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丞相之下有 08 诸__卿__。
③地方行政体制:推行郡县制。
a.郡守:主持全郡政务,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 09 _丞__相_汇报工作。(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b.县令(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2)特点 ①皇帝制度: 10 皇__权__至__上__,皇位世袭。 ②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③郡守和县令(长)均由 11 皇__帝__直接任命,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 控制。 (3)影响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 沿用。 ②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 激化。
答案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分封制与宗法 形成了建立在
西 体,最高执政 制相联系,以 血缘宗法制度
秦汉政治文明 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
一.政治史教材补遗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
1.思想上:“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上:内外朝制度;推恩令;附益之法;刺史制度;司隶校尉 3.经济上:颁布五铢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4.选官上:察举制 5.边疆上:大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屯戍边疆
二、汉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 为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政治
制于中央。
中央
地方
基础
【必备知识】
二:秦的统一(BC230-221)建立第一个统一的的民族国家,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的形成。结合所学指出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有哪些?
韩 赵 魏 楚 燕齐
(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增强中民族 凝聚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 展。 (3)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 深远。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时空观念 了解秦汉时期疆域的变化;理清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掌握秦汉地方政区的变化
历史解释
素养
史料实证
解读
唯物史观
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比较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异同; 运用史料解读秦汉的政治创新。 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
第三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秦汉时期 (BC221-AD220)
第一课 秦汉政治文明
乌海市第十中学 金建学
第一课 秦汉政治文明
第一讲 高考试题分析、素养与课标 解读、复习目标
一、考情分析:2020-2021年秦汉时期考点统计分析
【高三学习指导】高三历史复习指导: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高三学习指导】高三历史复习指导: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
明的形成
【摘要】:进入秋季,各个高中都已经进入了高三年级一轮复习阶段。
一轮复习是高考
高三
历史秦汉时期复习指导”,希望能对大家所有帮助。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复习指导如下: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
1、秦朝:完成统一,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
中央: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分封,置郡县;秦律:细密而严苛
2、汉代: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颁行“推恩令”;选官实行察举制
经济
1、农业: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汉代开始使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秦统一了货币,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
1、思想:秦朝:“书同文字”并加强思想控制。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汉武帝:以“大一统”、“天人感应”的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2、科技: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3、文学:汉赋成为主要的文学体裁
【总结】“高三历史秦汉时期复习指导”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阅读本文的同学还看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补遗 2.九卿的特点 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由此可见九卿中大部分机构本 来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这种设置既体现了“(皇)家” 与“国” 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又体现大一统初期政治制度的 不成熟,之后这些机构逐步演变出新的专业的外朝官系统。
➢评价:(一分为二)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助于维护统一,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 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
③“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 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教材补遗 1.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 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1)皇帝制度
特点
表现
皇位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
(2)三公九卿制
官职
职责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
(3)选官制度:察举制 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选官标准:孝廉。 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教材补遗 外戚干政:
外戚亦称外家,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 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指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 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君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的结果,往往 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争斗。
教材补遗
“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是中国古代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 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这项政策起源于春 秋时期齐国管仲的“官山海”政策,汉武帝时将这一制度加以完善。 唐以前盐铁专营几经废止,直至安史之乱以后成为定制,为历代所沿 用。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 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 业的发展。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演变,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儒家思想不仅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秦汉科技发展领先世界,汉赋展现 时代风貌。
一、政治
秦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理权
管理权
特点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4)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专 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二是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
(5)秦律:细密、严苛。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加强 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中国古代史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和初步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政治:秦朝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在保留秦制的同时,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度、刺 史制度和察举征辟制等;通过推恩令等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 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 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
④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 官僚体系。
⑤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 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初步发展;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加
强了封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基本国策,从汉初到汉武帝,重农和抑商各有 侧重;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沟通了中西方 的贸易往来。
文化:政府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加强;从秦朝的“焚书坑儒”到汉初的“黄老之学”,再到汉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政区
传承制度
世袭制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不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 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
➢内容: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对于君权,一方面宣扬“君权神授”,强化君权;另一方面提出 “天 人感应”学说,通过“灾异警示”,倡行仁政。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 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 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三、文化 1.思想
(1)秦朝:焚书坑儒
结果:民间图书大部分被焚毁;儒学受到沉重打击。 (2)汉初:黄老之学 背景: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②统治者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 表现: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效果:“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
(3)汉武帝时期:儒学的发展 董仲舒新儒学 ➢产生背景:
①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王国问题、边境安全、 土地兼并) ②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董仲舒与时俱进,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
(2)主要形态
①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
②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
器修造等。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商业 (1)货币统一: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铸五铢钱。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 有严格限制。 (3)商业政策: ①汉初:实行抑商政策,“重租税以困辱之”。 ②文景之时:休养生息,抑商政策减弱。 ③汉武帝时: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 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4)对外贸易: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庄园除有一部分奴仆劳动外,大多由徒附、宾客、族人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耕作, 剥削方式 他们一般向庄园主交纳实物地租。除实物地租外,他们也须无偿地为庄园主服一
些劳役,如砍伐林木、看家护院、充当“部曲”等 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宗族宗 管理形式 法色彩浓厚,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教材补遗 户籍管理与赋役制度 汉代编户制度:将农民的个人信息和土地财产等情况,编入户籍,建 立周密的户籍制度,据此征收赋税和徭役。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也是一种赋税制度。 汉代赋税征收主要分为田租和人头税。田租较轻,人头税(算赋和口 赋)较重。
2.手工业 (1)成就 ①冶金业: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 装置——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措施 ①汉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推行“推恩令”、
附益法(禁止朝廷大臣交结诸侯)、酎金夺爵等措施。
②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地方分区监察,称十三州部,每州 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 ②促使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出现。
(1)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组成“中朝”,参与军国大事,以削 弱“外朝”——即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官僚机构的权力。形 成中外朝(内外朝)制。
(2)中央集权的发展 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 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 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3)郡县制 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特点: ①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影响: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③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经济 1.农业
(1)耕作工具: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
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普及,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3)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关中的井渠和西域的坎儿井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人力)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6)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
教材补遗
早期的郡县
(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