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一专题讲稿
《马哲 第一讲》课件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 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 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 义的第二
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 的科学态度。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归结起来,都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态度和做法上出了问题,违背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背离 了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没有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正了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立场、革命的观点、科学的 方法。
1.正确的立场 不同的立场就会导致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
的行为。如:观测天象,坐井观天和格林威治天文 台观测天象接的认识就会大不相同。只有只有正确 的立场,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才能做 到认识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就是一个可以认 识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本质的正确立场—唯物主义 立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就是一个可以认识自然、社 会及人类思维本质的正确立场——唯物主义立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哲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 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何者是第二性的问 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 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
马哲上课ppt(内附重点)之第一章唯物论辩证法
唯物主义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 论。
休谟 康德
哲学基本问题小结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可知论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 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 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 和倾向。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性质和趋势。
物 质
元 素
原 子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 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 觉而存在,为我们 的感觉所复写、摄 影、反映。”
——列宁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 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 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 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地 震
闪 电
火山爆发
壶口瀑布
地质断裂
现象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真象是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 性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 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 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 维才能把握。
哲学串讲提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什么是哲学(一)哲学的概念: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范围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取消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把世界观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
二者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伦;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哲学的特点:1、时代性;2、民族性;3、阶级性;4、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在于他把哲学确定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科学的科学”。
第一次阐述了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科学对吗?为什么?“科学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
他们认为,“科学的科学”包罗万象的,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
从而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事实上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既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的。
)(选)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明确提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意识;客观和主观)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串讲资料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如:绝对精神、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
)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持续性:指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具有不可逆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两种形式表现出来:1 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2 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关系。
空间特点:三维性,即每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高度。
)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讲课专用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2、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
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 物主义。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精神派生物质。
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 心主义
4、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认识 存在的哲学。
(2)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 识存在的哲学,它有两种形式:休 谟式不可知论和康德式不可知论。
(1)时间、空间的含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 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 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A、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B、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空间
(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
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 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 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课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 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 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4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1)哲学对象上的革命: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培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 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 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朴 素辩证法的成份,但普遍存在直观性的 缺点并缺乏科学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
义,坚持用原子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把 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继承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 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 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 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 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 严重缺陷。
2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人只不过是一 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人类全部的 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靠思想站起来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哲学源起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形式已有三千年左右 的历史。
“philosoph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 “Philosophia”,表示:“追 求”(philem)“智慧”(sophia),即爱智慧。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 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 作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讲义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研究★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不同视角:1、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把哲学从“知识汇总”变成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在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有自身特定的范畴、原理和体系。
3、在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777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三重维度▲1马克思主义坚持批判地吸收人类一切科学文明成果在自然科学方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代表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在社会历史科学方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代表了人类在19世纪初期的先进思想成果。
“它(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
这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2马克思主义符合科学的特殊规定性首先,马克思主义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
其次,马克思主义有其固定的基本原理。
最后,马克思主义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
“任何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好的知识整体的话,就叫做科学。
”——康德▲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之日起,无论是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它的继承者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邓小平等都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无产阶级实现彻底的解放,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稿-讲义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建立 “仁”学体系,核心是“爱 人”:“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基本原则是“立人”“达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仁之方为“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为仁。”
罕言天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
《管子•水地》(任继愈说 为公元前476年,张岱年说 为公元前376年):
水是万物的根源。“水者, 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 生之宗室也。”
孟子(公元前372年—约前289年):
天人合一观:“天不言,以 行与事示之而已。”“莫之为 而为者,天也。”(《万章 上 》)“顺天者存,逆天者 亡”。(《离娄下》)“天之 降大任于斯人也”。(《告子 下》
提出“和”与“同”的区别: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伯阳父(西周末期人、周幽王的太 史。):
提出地震原因在于阴阳失调。“今 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国语•周语)这是我国今日见之于文 献的最早的关于阴阳学说的记载。此乃 关于阴阳学说的运用,至于阴阳学说和 阴阳概念的形成,当更早于伯阳父。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 火”。“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 500年):
世界的本原是“数”,从数中产生出 点,点产生出线、线产生出面,面产 生出立体,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 切事物,产生出水、火、土、气四种 元素,四种元素产生万物。
柏拉图:理念论
感觉到的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哲学是研究理念这样的真理 的科学。
认识是人的灵魂对理念。 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是研
究存在之存在的学问; 物理学是第二哲学;第
三哲学是数学。
(二)中国古代哲学
马哲上课ppt(内附重点)之第一章唯物论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规律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趋势。
04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CHAPTER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要求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 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谢谢
THANKS
人的实践活动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认 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与人的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的主观世 界。
02 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CHAPTER
矛盾及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 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 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 方面规定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 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 性中存在着共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对照 ,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 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质变和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 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的量变过程中存在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包含着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 和质变的统一。
马哲一章一节ppt课件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 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9
B 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 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 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 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 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 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 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及特性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列唯宁一是特如何性定:义客“观物质” 实在性概;念可?知它的性意;义多是样什么? 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 物质的存在形式
二、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 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直接现实性
实践 主体
实践 工具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质原
的 特 性 。
子 构 成 , 原 子 的 特 性 就 是 物
原 子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 物 质 由
原 子
原子图
3) 辩证唯物主义
17
(二)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定义
主就哲第坚界意凡
义是学一持的识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章课件
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 周期性,为理解经济现象 提供了重要视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文化批判理论
艺术与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 了深入的批判,揭示了其本质和矛盾。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时代,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 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第一国际时期、第二国际时期、列宁主义阶段和 斯大林主义阶段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 哲学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
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阶级 分析方法,揭示了社会政 治现象背后的阶级关系和 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为社 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建设提 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即剩余价值的剥削。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对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识的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 载体单独存在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唯心主义运动观 有无物质的运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 的存在形式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
唯物主义世界观对 “物质”这个世界本原 的理解和说明。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有形物(水、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 和无产阶级 革命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和 建设时期的马克 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
向去进行研究。
——张广厚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建义存 树,在
因,牛 而陷顿 在入晚 科神年 学学论 上唯证 再心上 无主帝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 目的和意义的根 本看法和态度, 它是一定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 表现。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哲学切忌死记硬背
重思考、重体验、重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第一讲
•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俄 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 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后,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 济政策,充分体现了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 律的唯物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俄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观察和处理俄国经济社会发展问 题的结果。
• 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 行脱节的严重弊端。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 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就是说,以往的哲学都局限于在理论上“解 释世界”,而忽视了“改变世界”这个更为根本的 任务。与它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在实 践中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 “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 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 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 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点新论断,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 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坚持、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 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全国 人民成功地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 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生动 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 相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 那些脱离实践、以抽象教条为内容的哲学区别开来 ,它以人民群众丰富的实际生活为源泉,是在实践 中产生、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的科学理论;它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的革命性 ,不仅公开宣布自己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而且把自己的理论彻底地付诸人民群众改 造世界的革命实践。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实现了统一。
《马哲 专题1-2》课件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 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
哲 学
世 界
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具体科学
哲学
部分世界
•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 可知论。
•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统一于物质: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自然界 人类社会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社会运动
退
生物运动
化 方 向
基本派别。
第二方面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 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 知论。
唯物主义三个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 理解为自然界 中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 态,如水、火、 气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也叫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 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 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 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进 化 方 向
机械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A.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运 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设想不 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 B.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专题讲稿第一专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个人简介.2、课程改革3、考试方式及教材考试制度:平时:40% 期末:60%(闭卷)平时:40分1、出席情况:20分(请假、迟到、早退扣一半)2、自学自讲:10分(10、8、6三个等级、组建学习小组,4个人一组)3、课堂表现:最高10分(主动回答问题)课代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教出版社2007、2008 、2009版(自购、借)期末题型:辨析、简答、论述、材料分析假条:要有院里盖章,和导员签字。
4、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1)大学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不能把大学教育定位为“传授知识”,不能把教材定位为“标准答案”,不能把教学定位为“照本宣科”。
(2)大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尽量做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也就是要尽量培养大家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交给大家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
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也千万不要满足于背诵标准答案。
5、现在就业压力大。
工作不好找。
要多锻炼,多学习。
现在的专业可能以后用不上。
举例子。
如严师兄和鸿飞的例子、管理学硕士:公务员——学校——大学生村官。
县长助理能不能做?现在的用人需求。
德才兼备。
通识教育。
多种可能。
提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经济之声”“职场风云”,大学时期主要培养一些基本能力。
注重能力培养。
要注意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协会”学生干部。
性格培养。
判断能力。
自制能力。
观察能力。
办事能力。
表达能力。
6、学点方法论有好处(1)“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想做什么样的人,掌握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你肯定有好处,因为可以培养你独立自由思考的能力。
”(2)理解社会问题a、怎样理解成绩与变化中国改革开放2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向、路线、政策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90年代初汹涌而来的商品潮,有人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人要捍卫精神纯洁性,怀念文革。
什么大众文化的兴起、精神家园的失落?怎么看待?都关心郭德刚、小沈阳、周杰伦、超男超女,没人关心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现代化社会并就意味着完美无缺、毫无问题吗?怎样理解现代性问题?需要:培养一颗会思考的头脑。
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增添理论背景。
b、怎样理解中国搞市场经济——从层级到顺序(从最高的到最重要的)比如,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但实践证明共同富裕不能搞平均主义,这只能伤害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从这种现实状况出发,作出一种明智的选择,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市场经济。
因此说,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一种悲壮的选择。
选择就意味着取舍,取舍就意味着代价。
(7)方法论与当领导特别是当你是领导、企业主管,在做一件复杂的事情的时候,涉及到的人很多,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这时候更需要方法。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
提问:讨论如何达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观察渗透理论、人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理论背景)搞政治工程是不是实事求是。
发展房地产业是不是实事求是?怎么判断?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南方山区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问:如果你是一个乡领导,你怎样搞好现在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1、“小康村”、2、一刀切“蔬菜示范田”。
犯了“理想设计主义”3、因地制宜原则有采矿到发展生态经济。
发展农家乐4、大搞基础设施建设5、“形象工程”6、特色农村。
与城市不同,走自己的路,农村就是农村。
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8)方法论与实践智慧知识和智慧是不同的。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结果,它是智慧的基础;而智慧虽然要以知识为基础但他强调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有知识不一定就有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曾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
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革命史的时候知道一些从苏联回来的学者是很有知识的,如我们熟悉的王明。
但是他们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人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而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真正有智慧的。
是能真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
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智慧。
邓小平是有真正智慧的。
邓小平的智慧就在于他懂得人不是两条腿一起蹦着往前走,而是一条腿先迈出来,然后另一条腿在跟上。
所以,邓小平知道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所以,邓小平就改革开放了,就解放思想了,我们就富起来了。
这不是一种最真实的哲学智慧吗?(9)生活的智慧——矛盾就是生活‘反思’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一系列矛盾,就像一首歌中所唱道的那样,‘天山的太阳’与‘水中的月亮’谁亮,‘山上的大树’与‘山下的小树’谁大,‘心中的恋人’与‘心外的世界’谁重要,不是“泾渭分明”的分开的,也决不是用‘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非此即彼”的判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因此,我们只能运用辩证智慧去‘保持必要的张力’和‘达到微妙的平衡’。
”我个人认为,生活学要一种悲剧意识。
我们中国人不原则谈悲剧意识,其实,没有一种悲剧意识,我们连自己的个人的事都处理不好。
一面临选择,就畏手畏脚,彷徨不定、怕失去这、用怕失去那。
因此,既要积极努力又要有悲剧意识,记要入世,又要出世。
“尽人事听天命”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
用中国哲学的话说这是一种境界。
因此,真正的生活中的辩证智慧,停留在理论的了解上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你一生去体会,去磨练。
(10)方法论与学术研究a\当前有一些年轻人很有创作的激情,年纪轻轻可能就有自己的作品问世。
比如韩寒、真真、郭敬明。
我很佩服。
但是要想写出大的作品,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多学习。
否则不会有大的成绩。
这是我对一些有志于此的一些年轻朋友的忠告。
b\如何理解发展问题?(提问)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进化?什么是运动?(提问)11、关于“愤青”。
年轻人有理想、关心现实,有人道主义情怀是好的。
比颓废好。
但是,不分析现实、不顾条件。
过于理想化。
单纯的理想主义与保守主义是两极相通的。
马克思认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提出一个任务而没有相应提出一个解决任务的方案、办法,只能就表明任务本身是虚假的。
不要一味抱怨,要学会冷静分析。
说话做事要讲条件性、历史性。
12、解决社会问题需要灵活、审慎。
我们努力做到把关于发展的目标、任务奠基于对当下的社会生活的特点、规定性特别是内在要求的深入研究与具体把握的基础上;需要我们跳出那种只凭理想、热情而不顾现实条件去提出发展任务、制定发展计划的做法。
正如马克思提示人们,“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如何做到?科学发展观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但同时科学发展观并不忽视发展的条件性。
当然,重视发展的条件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努力或无事可做,坐等“物质条件”的到来,也不是否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能动性创造条件,而是要求我们主观的、力图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设想和任务要求,应该实事求是地面向客观现实,并随时随地以当下的客观条件为转移。
换言之,把握好这种统一关系既需要我们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又需要我们具备灵活、审慎的工作方法和统筹兼顾的实践智慧。
也就是说,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理想,又要面向现实;既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立足当下社会生活的可能与要求;既要积极努力地谋发展、促发展,又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进程、节奏与时机。
“贪污腐败”、“房价飞涨”等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方法。
两难房地产业可以带动几十个产业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格局“一球两制”苏联和朝鲜的模式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模式。
(兵营式的社会主义、举国体制、全民皆兵、中央集权)。
误解。
回到、重读马克思。
什么是共产主义?关于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做出详尽的描绘,但他们曾多次从原则的高度对其做出概括。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选一29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人的解放,消除异化,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核心思想(不过时)(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1、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2、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1)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弗洛姆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竟与自己对当前现实的感触相差无几。
比如,他们指出,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匮乏,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人已被异化得失去了自我。
(2)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3、西方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思想家的影响:海德格尔、德里达进入90年代以来,以其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德里达不仅继续葆有在后现代主义理论领域的权威性,而且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原因在于,在苏东剧变、自由主义欢呼“历史终结”之时,德里达大声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三)千年伟人评选及世界范围内“马克思热”案例:1999年第一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2005年第三次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录像:千年伟人马克思思考:1、西方媒体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当选,这说明了什么?2、你如何理解案例中的“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这一撼动人心的话语?3、谈谈当前你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从它的阶级属性讲: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一个是立场、一个是方法。
①在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在方法上,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是“改变世界”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
而是交给你一种如何分析问题的方法。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