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河北工业职
将地方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将地方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11-03T06:20:03.65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7月第13期作者:王欣[导读]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具备工业文化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王欣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14摘要: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具备工业文化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工业文化的重要支撑,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以思政课为平台,将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相信。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工业文化;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学是高职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运用课程优势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同课程结合,发挥思政课程在地方工业文化传承与发扬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用工业文化武装高职大学生的头脑,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文化具有先导性。
工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攒下来的工业物质财富和与之相关的精神财富,是各个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晶。
工业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工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文化的基本属性,也能反映工业化进程中所衍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工业文化虽然诞生于工业领域,但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方方面面的,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行为,是打造制造业强国的精神力量。
工业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尊重一切的劳动和劳动者,以淄博市为例,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在百年的历史奋斗中积淀下来强大的智慧力量,形成了“自始向党的初心坚守;敢为人先的历史自觉;拼搏奉献的使命担当;改革创新的时代追求”的淄博工业先锋精神。
淄博市正以此为支撑,助推高质量发展,奋进新时代,再启新征程。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和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分析案例,揭示了地方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教学改进策略,探讨了其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和价值。
研究发现,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地方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和方法,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和活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启示、实施路径、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改进策略、教学价值、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和积淀,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融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涉及广泛、难度较大。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
通过借鉴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化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政治思想、理论知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
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道德底蕴和文化自信。
思政课融合地方文化以增强地域身份认同
思政课融合地方文化以增强地域身份认同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意识,引导学生成为有为青年。
而地方文化则是每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它承载着地域的认同和身份感。
如何将思政课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自己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课题。
本文将从思政课融合地方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地域身份认同。
一、认识地方文化的价值地方文化是每个地域独有的文化传承,它包括了语言、风俗、习惯、艺术等方方面面。
地方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地域的特色和象征。
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地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地方文化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并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认识地方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了解自己,更在于认识祖国和民族,增强对于家国的认同感。
二、思政课如何融合地方文化思政课融合地方文化不是简单的将地方文化内容引入教学内容,而是要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引入地方文化元素,让学生通过思政课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传统习俗、地方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地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在教育案例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案例,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域文化对于当地群众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思政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强对自己地域的认同感。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地方文化。
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或者传统手工艺人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或技艺表演,或者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化展览馆等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绪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如何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增强学生的地方文化自信,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二、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少数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等。
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各具特色,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和精神内涵,具有非常高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苏州园林、京剧、粤剧、川剧等地方特色文化,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情感、道德观念等,这些文化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案例分析一:地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被列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之中。
在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设了“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
在这个讲座中,教师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然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亲情互助、团结友爱等核心价值,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在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设了“地方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专题研讨课。
在这个课程中,教师详细讲述了当地的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内容,然后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了当地历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
而地域文化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结晶,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本文将就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讨论。
二、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地域文化是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它是一种地方的、当地特有的文化。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每一个地域都孕育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地域文化可以为思政课注入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讲述国家的历史变革和发展过程时,可以通过地方文化的特色,展现当地人民的奋斗历程和文化传统,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地方性的文化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力量。
地域文化也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访当地的重要纪念性文物或者举办一些地方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地域文化也可以为思政课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内涵。
每个地域文化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增添更加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在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
在思政课教学中,应该选择与地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特色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地方政治实践等,通过生动、鲜活的举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
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地域特色文化是指不同地区在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文化。
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地域特色文化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正
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的宣传教育。
大学可通过开设地域特色文化课程、组织专题讲座、
展览等形式,向大学生介绍地域特色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地方艺术等。
教育机构
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传播地域特色文化,提升大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
地域特色文化的内容,通过故事、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形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地域特
色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通过认识和理解地域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组织学生参与地域特色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如乡村
游学、实地考察等,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传统艺术表演等,使他们深入参与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大学可以开设一些与地域特色文化相关的社团或课程,使大学生有机会深入研究和学
习地域特色文化。
通过学习研究,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
们对地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责任感。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作为高校重要的政治理论课程,应当积极融入地域文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融入地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兴趣。
地域文化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从小生活在这个地区,对这个地区的文化有着亲切感。
在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会使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讲解思想史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更加亲近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融入地域文化可以增加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地域文化是丰富多样的,包含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地理风貌、特色的民俗风情等。
将这些内容融入思政课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使思政课更加具体、生动。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可以引用当地的典型经济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融入地域文化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地域文化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地域文化可以缩小学生与课程的距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思政课的内容。
地域文化也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可以为思政课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政课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融入地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地域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独特风貌,是该地区的精神象征。
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以及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可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思政课教学。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探索一、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关系地域文化是构成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地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都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
地域文化也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实践机会。
地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息息相关,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1. 提供生动的案例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
这些案例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些案例也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生动的载体,方便学生理解与接受。
2. 塑造民族精神地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民族的精神追求与精神面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与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将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教学话题中,愉悦地接受与思考知识,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4. 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与体验,学生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从而培养出对家乡和民族的热爱与自豪感。
这种民族自豪感将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 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民俗风情、地方社会组织等,将这些特色有机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 制定地域文化教学实践方案学校可以制定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方案,明确融入地域文化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为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3. 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呈现地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修改版)
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申报表
(2011年度)
申报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项目名称构建宿舍园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河北师范大学宿舍园区驻楼辅导员“星光絮语”系列活动
项目带头人张立鹏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制
2011年2月
填表说明:
1、请详细填写表中所列各项内容,项目带头人为1人,主要贡献者最多不能超过3 人;
2、项目介绍要真实准确,写明案例项目实施时间、实施过程、具体措施、创新点等内容,要求观点鲜明、概括准确、论述清楚、有理有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超过5000字;
3、内容填写一级题目为二号黑体,二级题目为三号黑体,内文为三号仿宋体;
4、申报单位加盖公章方可参评。
河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
思政课融合地方文化以增强地域身份认同
思政课融合地方文化以增强地域身份认同随着中国发展的日益壮大,人们对于自己的地域身份认同也日渐增强。
而地方文化作为每个地区独有的文化传承,可以在增强地域身份认同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因此,将地方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地方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同感。
一、吸收地方文化元素,改善思政课内容当前,不少学生认为思政课很枯燥,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思政课感到无趣。
假如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思政课中,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
比如,可以结合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讲述一些有关地方文化的故事和传说,或者是介绍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和风俗习惯等。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拓展他们对于思政课的理解,并将思政课与地方文化联系起来。
二、加强本土情感教育,增强地域认同好的教育应当具备情感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而地方文化可以是感性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
融合地方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加深他们对于家乡的感情和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观看本地电影、走进地方风景名胜区、参加本地重大传统节日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家乡认同感和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度。
三、学以致用,发挥地方优势融合地方文化元素的另一个实际意义是发挥地方的优势。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和发展特色,而这都是该地区的独特资源。
将这些资源与思政课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己家乡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当地的成功企业家和优秀人才进行讲座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到家乡的创新创业和人才发展现状,从而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融合地方文化与思政课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地方文化,从而加强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具有强烈地域感的新一代人才做出努力。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资源探微
1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界定及性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2014年,习总书记用六句话收稿日期:2018-06-19作者简介:刘珊珊,女,1993~,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资源探微刘珊珊(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00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内在血脉和精神家园,其沉浮更迭始终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而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文化自觉,自觉文化”的成果与体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思想政治教育身负重任:一方面,新时代的今天,要继续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根基。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此过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融合”关系。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发挥其社会功能,实现“文化化人”的目的,需“植根”于传统文化,汲取其优秀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中图分类号D64曰G122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jectives and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w EraLiu Shanshan(School of Marxism,Hebei Industry Uniersity,Tianjin 300401)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internal blood and spiritual homeland of the Chinesenation.Its ups and downs have always been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ur party is the result and embodiment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onscious culture."On the road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Chinese n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ars heavy responsibilities:On the one hand,it is necessary to unswervingly consolidate and uphold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on the other hand,we must continue to consolidate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refo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formed a kind of "integrated"relationship in this proces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give playto its social functions and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ulturalizing people".It must be "rooted"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learn its excellent resources,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 words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文章编号:JiL1100161(2018)03-0053-05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20-6-24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中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宣传工作实践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ZYR1902)㊂作者简介:郑强伟(1988 ),男,山东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㊂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郑强伟,马国荣(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83)㊀㊀[摘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必然发展路径㊂因此,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阐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多个维度提出可行性融入路径㊂[关键词]文化自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0)23-0080-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0.23.036[本刊网址]http :// ㊀㊀新时期背景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中,文化自信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其指导思想㊂高校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摇篮,其人才培育质量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贯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使其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㊂一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贯彻落实文化育人理念现实之举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文化育人作为优良传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并阐明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育人的重要性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和韩愈作用,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垫道路㊂文化育人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工作质量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有选择性的运用,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涵,是当前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文化育人理念的必然选择㊂(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需高校思政教育发挥着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始终在高校占据重要地位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严重冲击,大学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文化环境,高校思政教育迎来诸多新的挑战㊂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满足大学生学习诉求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㊁思想理念㊁价值观点和人文精神,为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指明方向㊂所以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内在需求㊂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使其自觉承担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使命和责任㊂通过带领学生共同解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能够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感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价值㊂另一方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㊂高校思政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现如今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也逐渐系统化发展㊂然而思政教育内容并非长期固定,而是伴随时代与教育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所以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偏低㊂通过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取其中优秀的思想内容以及价值取向,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促使教育内容更有育人价值㊂(三)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之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有效载体,将其融入其中能够实现创新性的传承和发展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传承,才能跟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更好的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焕发勃勃生机和持久生命力㊂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理论和内容的进一步创新,在充分凸显育人价值的同时,促进创新性发展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在经历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但是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部分内容必然会不断进行现代转化,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表现形式均得到了改革创新更加凸显了时代价值,同时也以崭新的形象展现给当代大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㊂二㊁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一)提高教师文化素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其教育质量与效果深受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承担着组织者,管理者以及协调者的角色,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保障力量㊂虽然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育能够更好地凸显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贴合大学生的学习诉求㊂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访地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第33卷第23期㊀总第285期方村镇和社区,深入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实践中感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在含义,身体力行更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文化修养,进而更加有保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㊂除此之外,当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力推进思政教育方法的现代化㊂思政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学水平㊂(二)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更加注重于教材知识讲解,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导致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学习兴趣偏低㊂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凸显其新颖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促进思政理论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㊂高校可以针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引导高校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实感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㊂课堂教学是知识传输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主要途径,所以,思政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变当前抬头率较低的问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融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在未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自觉践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㊂(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更好地结合高校办学理念与精神内涵,进一步优化教学风气,促使两者的融合发展相得益彰㊂首先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例如红色文化节㊁感恩文化节等,通过多样组织活动,充分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为广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㊂其次,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高校方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应注重彰显学生的个人特色与优势,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科教学共同探索,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增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㊂例如,可以在高校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展示地方优秀民间戏曲㊁民间艺术等,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丰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向广大师生传递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㊂还可以组织十佳大学生㊁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楷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其带领大学生群体共同感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㊂最后,当前许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均已纳入非遗,高校可以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让学生了解优秀地方非遗,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而不断增强道德品质与文化自信㊂(四)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基础上,所组织的课外教学活动,包含诸多社会实践活动,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及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㊂地方高校可以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打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㊂例如,可以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㊁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到地方的革命根据地㊁红色博物馆㊁红色遗址进行参观,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体会革命先烈战争的抛头颅㊁洒热血牺牲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㊁文化自信,使其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中,自觉跟随党的引导,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㊂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㊂结语综上所述,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特别是文化自信背景下,必须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大力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蕴含丰厚的价值底蕴,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汲取和借鉴,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㊁文化自信,满足大学生文化层面的现实诉求,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㊂参考文献:[1]吴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08-110.[2]李文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传播,2019(4):23-25.[3]徐洪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 以绥化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5):72-75.[4]崔金辉,梁孝梅.地方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以扬州传统文化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78-81.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Cultural ConfidenceZHENG Qiang -wei,MA Guo -rong(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improve th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t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path to integrate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 -confidence,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proposes feasible integration path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Key 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章樊)18第33卷第23期㊀总第285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3.No.23(Gen.No.285)2020年12月(上)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Dec.(first half)2020。
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第24卷 第1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24 N o .12024年01月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J a n .2024收稿日期:2023-07-26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 依托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 思政课程 实践教学研究 (G X D J 2023B 202)㊂作者简介:张丽丽(1987-),女,安徽合肥人,讲师,菲律宾圣保罗大学马尼拉校区教育学哲学博士㊂研究方向:主修教育领导与管理㊂文章编号:2095-2708(2024)01-0066-06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2708.2024.01.066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张丽丽1,2,张甜甜3,吕琨4(1.华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唐山063210;2.菲律宾圣保罗大学马尼拉校区马尼拉1004;3.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4.华北理工大学期刊社,河北唐山063210)关键词:河北;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价值;路径摘 要: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㊁种类全,是革命的土地㊁英雄的土地,是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的土地,燕赵大地的红色纪念地㊁革命遗迹记载曾经的烽火岁月,刻录永恒的历史丰碑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河北红色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展现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进行经典研读㊁理论授课㊁红色体验,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共同推动红色文化㊁红色教育㊁红色研学等多领域高质量融合发展,激励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迸发出更强烈的爱国热情,焕发出更昂扬的奋斗激情㊂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在新媒体时代下挖掘河北红色资源,并寻找实践路径,在沉浸式实践体验中真切感悟革命精神㊁追寻先烈足迹,用红色文化赓续伟大精神谱系,用光辉历史涵养革命澄澈初心,用信仰之光谱写美好时代华章,恰逢其时㊂中图分类号:G 645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中国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的历史进程中, 李大钊精神 西柏坡精神 白求恩精神 特别能战斗精神 穷棒子精神 太行山精神 塞罕坝精神 李保国精神 等在党的百年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伟大精神均诞生于河北,八百多处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㊁享誉全国,这里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述说,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值得铭记,更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烈值得缅怀㊂ 狼牙山五壮士 二小放牛郎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小兵张嘎 等经典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㊂此外,革命圣地西柏坡坐落在石家庄平山县太行山深处,正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描绘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㊂红色文化作为河北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凝聚着城市的品格,塑造着城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着奋发向上㊁斗志昂扬的精神㊂每一处革命遗迹㊁每一首革命歌曲㊁每一件革命文物㊁每一个革命故事都诠释着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㊁伟大的民族信仰㊂因为红色,河北多了一段气壮山河的光荣历史;因为文化,河北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家国情怀㊂一、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一)深入发掘燕赵大地红色文化资源,感受革命志士铮铮铁骨1.追寻红色记忆,以青春韶华砥砺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㊂ [1]河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漫漫的革命征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也留下了数以千百计的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以及众多的革命遗址㊂在这块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一处处革命遗址铭刻着河北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㊂英雄河北㊁红色河北,是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地方,是一个衔接历史与未来的地方㊂红色是根基,红色是希望,红色是支撑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㊂追寻燕赵大地红色记忆,感受峥嵘岁月,积蓄前行力量㊂当回顾一个个传奇故事时,学生将感到自豪与光荣,更会在心底铭记这些永久的记忆,带着英雄们的思想精神,去憧憬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㊂2.青山留英雄名史,烽火淬革命精神河北自近代以来保存了丰富多样的革命遗迹,汇聚了奋进的力量㊂拂去岁月的封尘,共同追寻英雄们的成长足迹,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㊂汲取信仰力量,用热血生命守护初心,用坚强斗争践行使命,激励着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党爱国㊁英勇忠诚㊁踔厉奋发㊁勇毅前行,坚定理想信念㊂ 燕赵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了可歌可泣㊁浓墨重彩的红色篇章,镌刻下荡气回肠㊁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㊂ [2]河北历史悠久㊁文化底蕴深厚,名人文化㊁红色文化突出,致力于推动全省红色印记 亮 起来,红色文化 火 起来,红色基因 传 下去,让革命精神发扬光大㊂高校师生应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河北篇章 持续贡献力量,以青春之我,谱写青春之中国㊁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㊂(二)通过融入红色文化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1.纾解学生心理压力,开启心灵导航当前高校学生面临学业㊁情感㊁就业等压力,部分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有人能够有效化解,越挫越勇,化压力为动力;也有人存在 空心病 ,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各种矛盾,出现抑郁㊁倦怠症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躺平心理㊁佛系心态,或者有功利主义倾向㊂他们自我认识失调㊁人际关系不和谐㊁情绪心理不稳定,遇到人生的瓶颈,不知道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失去奋斗的动力,没有前进的目标,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行失去了灯塔㊂这是年轻人的青春之惑,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正面临的实践探索㊂因此,有必要点亮一盏心灯,指导学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以爱育爱,让他们的心灵荒漠早日变成精神绿洲,得到文化上的滋润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注重青年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关注其人格养成,重视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㊂回溯百年党史,为中华民族解放甘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向我们昭示:人应该为理想㊁信仰和价值而活㊂这些革命事迹为年轻人解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实现人生意义的青春之惑,让他们心含暖阳㊁善小久为㊁身怀技能㊁服务社会㊂2.深入学习河北特有的光荣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传统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学生通过完成向先烈致敬㊁绘红色画卷㊁讲英雄故事㊁唱红色歌曲㊁做志愿服务等体验式的研习任务,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㊁赓续红色血脉㊂在不同线路设置相应的实践研习任务,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汗水浇灌初心,以 学思践悟 的形式进一步挖掘河北红色城市地标的育人功能,将 四史 教育融入城市实践活动,全方位㊁多角度解读河北红色密码㊂ 地方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蕴涵着深厚的思政教育价值㊂ [3]在广袤的河北大地上,还有很多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红色地标的背后承载了厚重的百年党史,我们要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脚踏实地走好未来的长征路㊁奋斗路,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不断前进㊂二、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挖掘河北红色资源领略大河之北的秀美风光,品味燕赵大地的厚重文化,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脉搏,到大美燕赵的山海之间,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㊂网络是当下高效传达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新型媒介方式,为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传播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新媒体感悟河北㊁记录河北㊁传播河北,用数字资源展现河北的岁月之美㊁历史之美以及文明之美,扩大新媒体传播路径㊂(一)以 听觉+视觉+感觉 模式,沉浸式学习76第1期张丽丽,等: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红色文化1.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云思政课学习通过云思政课学习,让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生动诠释,对河北红色文化精神的丰富内涵有进一步理解㊂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㊁矢志报国强国,更加明白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和责任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扛起责任和担当,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㊂回望初心,历久弥坚,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红色文化作为切入口,不断丰富红色文化体验的形式与内涵,引导学生在弘扬河北红色文化中学党史㊁听党话㊁跟党走㊂此外,红色旧址被打造成 现场课堂 ,通过沉浸式学习,让人们回到那段激情岁月㊂用身体感受㊁心灵触摸当年革命战士的苦与累,一次次实地体验,一场场生动宣讲,一首首红色歌谣,让学生加深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㊂2.用慷慨激昂的革命事迹充实思政课案例库河北的红色印记成为思政课案例库的源头活水,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各地进行实践调研㊂搜集整理与思政课教学关联密切的红色资源资料,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制作不同主题的课件和教案,建成红色文化教学案例库㊂每个革命故事都感人至深,每帧历史影像都弥足珍贵,饱经沧桑的革命遗物无一不展示着老一辈共产党人不惧困难㊁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㊂通过多媒体立体化场景重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先辈们抛头颅㊁洒热血的无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守护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每位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㊂3.综合施策,追溯历史记忆里的革命岁月河北是红色革命沃土,河北创新探索革命文物保护修缮㊁陈列展示㊁周边环境整治㊁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模式㊂在活化利用中,探索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充分融入红色元素㊁智慧元素,从项目打造㊁场景铸造㊁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盘活红色资源,延伸红色触角㊂持续擦亮基层党建品牌,利用初心之旅,巧用红色基地 活教材 ,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光辉历史和红色发展史,让党史学习教育干劲十足,也助力党史党建文化知识的学习㊁理论研习活动与宣讲向纵深发展㊂脚步流转间,家国情怀厚植,红色基因代代传,震撼的光影故事使青年学生对党的百年发展脉络认识更为清晰,使学生心中对国的浓厚情怀和家的深刻记忆完成了一次融合淬炼㊂(二)对革命文物加以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1.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增强对河北革命文物的敬畏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加大保护力度,优化管理运用,形成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㊂铭记光荣历史和英雄事迹,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营造保护革命文物的浓厚氛围,共同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㊂在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纪念碑㊁开滦煤矿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掘红色故事,体验红色文化,身临其境感受革命文物,引导大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情境化的现实体验和感悟中砥砺坚强的精神意志,培植浓厚的家国情怀㊂2.通过革命文物来追寻红色足迹,品读红色精神革命文物记录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其形可观,其质可触,一幅幅图片㊁一件件实物㊁一个个故事,浸染着先烈的鲜血,见证着不屈的脊梁,承载着红色的基因,是开展爱国教育最鲜活㊁最生动的教材㊂华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曾前往唐山遵化鲁家峪,参观‘救国报“社旧址㊂‘救国报“于抗日战争期间在遵化县卢各寨一个林场中诞生,为冀东乃至全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㊂在这里,教师们看到了油印机㊁印刷刊物等珍贵的历史文物,促进师生牢记历史,发扬冀东抗战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㊂因此,挖掘革命文物的文化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师生对革命文物及其背后故事的了解㊂红色文化教育是用红色文化资源中打动人心的英雄事迹㊁革命情怀去锻造人格㊁塑造精神,师生共同沐浴在革命文化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中国梦,成就多彩人生㊂高校每年应多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英雄精神引领,让学生立志向㊁修品行,争做红色传人㊂(三)打造红色旅游资源,筑牢信仰之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近现代史,学习革命精神,追寻前辈红色足迹,带领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㊁革命旧址㊁博物馆㊁纪念馆㊁陈列馆,以生动讲解引领学生涵养进取品格,86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激扬青春岁月㊂为此,当地政府打造精品红色文化旅游区㊂当前,河北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一带㊂太行山纵贯河北西部,延绵千里,是中国革命的红色脊梁㊂近年来,河北省以西柏坡为龙头的 红色太行 旅游经典景区,极大推动河北红色旅游和红色经典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努力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不竭动力㊂因此,要进一步激活红色基因传承动力点,统筹保护与开发,拓展红色基因传承切入点,在持续深化红色教育的基础上,推动各领域自觉践行红色使命㊁砥砺优良作风,切实让红色基因升级为发展基因,全力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㊂三、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一)思政课教师应补足精神之 钙1.思政课教师应坚定信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㊂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㊁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 钙 ,也是每位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的理想之光㊂思政课教师要走出去,需要丰厚的知识积淀,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去缅怀学习㊁参观游学㊂亲身感受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㊁革命事迹和革命的精神内涵,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参观革命展馆,追寻红色足迹,汲取红色力量,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㊂组织红色文化研学,打造红色游基地,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实践,学习先烈精神,从革命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㊂以红色文化重建精神家园,以德育为旗帜,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推助祖国后浪传承红色精神,补足精神之 钙 ㊂2.建设一支具有红色情怀与红色初心的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巍巍太行,悠悠燕赵,红色沃土,精神永耀㊂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㊂ [4]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进行红色教育培训㊁传播红色文化,坚持学深悟透,以发掘㊁研究㊁传承红色文化为主旨,开展弘扬河北红色文化精神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拓展学习参与广度㊂立足河北红色沃土,以河北红色基地为依托,始终围绕提升质量,严以治教㊁严以治学的培训理念,充分发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化㊁规范化优势,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㊁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㊁在感知中觉悟,形成独具特色的 学习有收获㊁体验有感动㊁交流有心得㊁活动有价值 的红色教育培训模式㊂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勇担红色文化传播使命,逐步推动以大思政课 为牵引的队伍建设,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支撑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包括:开展主题演讲㊁小组讨论㊁辩论比赛㊁每课红歌㊁研讨革命烈士书信等;课外实践包括:经典红色故事微视频拍摄㊁拜谒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纪念碑㊁实地调研河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㊂书香浸润,红色经典涵养爱国情怀;启智增慧,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强国先锋,切身感受河北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共同探讨融合场景下学生实践创新的育人平台建设㊂3.主动组织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走访㊁问卷调查㊁个别访谈㊁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充分了解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和历史源流概况,对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㊂对河北省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开发㊁影视作品转化㊁文化产品创意㊁融入教育教学等方面情况进行摸底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红色传统文化创作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组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综合利用文物㊁图片㊁模型㊁雕塑㊁景观㊁智能化等多种形式,运用5G通信㊁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让革命文物资料 开口说话 ㊂常态化开展红色讲解活动,学习领悟革命精神,并把红色历史讲述给青年一代,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㊂(二)参观革命纪念地,传承红色基因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㊂当地政府应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组织学生走进烈士陵园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致敬革命先烈,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㊂比如,狼牙山,古称郎山,属太行山脉,因其奇峰林立㊁嵯峨险峻㊁状若狼牙而得名,狼牙山五壮士曾在96第1期张丽丽,等:河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此浴血奋战㊁抗击敌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白洋淀三分陆地㊁七分水面,被称为华北之肾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 小兵张嘎 的故事,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野三坡是抗日战争时期平西根据地腹地,分布着兵工厂遗址㊁平西烈士陵园和以山南村为代表的冀热察区党委㊁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遗址等重要历史遗迹;还可以参观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㊁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㊁中共中央北方局纪念馆㊁神头岭伏击战遗址公园等革命纪念地㊂通过实地学习,进一步感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沧桑巨变㊁辉煌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道路的自信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的重要思想,增强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的信心和勇气㊂(三)当地政府应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功能河北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千米,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㊁山地㊁丘陵㊁平原㊁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旅游资源品味高,特色突出,在全国位居前列,80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㊁160余处红色旅游景点遍布全省㊂河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㊁黄帝和蚩尤就是在这里从征战到融合,从而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之称㊂到了近现代,生生不息的燕赵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在救国图强的时代主旋律下,以他们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谱写出一曲曲激越高昂的革命悲歌㊂河北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我省共有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家㊁省级102家㊁市级224家㊁县级203家,著名的革命纪念地有:西柏坡纪念馆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㊁塔元庄村㊁冉庄地道战遗址等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㊂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 一百多年前,青年李大钊振聋发聩,为青春做出了最好的诠释㊂河北是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的故乡,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安平县台城村党支部,有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战略指挥中心和重要战场,西柏坡㊁狼牙山㊁白洋淀等河北各地革命遗址㊁红色文化资源指引着一代代青年大学生不断奋进,振兴泱泱中华,踏着伟人和先烈的足迹,前往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去感受历史沧桑,以始为终,澄澈于心㊂(四)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巩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的政治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㊂ [5]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深的告慰,让红色文化的雨露灌溉好每一棵祖国的栋梁,直至其枝繁叶茂㊂百年探索,大国崛起于烟雨南湖之上;峥嵘数载,先辈划红船劈波斩浪㊂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后浪们更应勇立潮头,怀赤子之心,加强红色文化融进高校德育,不但突出河北的资源优势,更有助于拓宽现行德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是固本培元的树人之策㊂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德育,部分学校多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实践活动比较少㊂当地政府应加强对红色社会实践基地㊁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校红色德育的时效性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今后思政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立足自身岗位去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采用声光电以及数字化的展览,更方便地去享受文化馆带来的服务㊂师生有效学习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红色资源才能更好地利用起来,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引导青年知史爱党爱国,自觉自愿自信成为中国红色故事的讲述者㊂以河北红色文化为引领,挖掘整理红色故事与文物,打造红色大讲堂,体验红色拓展训练,把思政课打造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㊂文化自信,源自人民对当代先进文化的选择与认同㊂这些文化资源为传承红色文化㊁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新阵地,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新活力㊂通过重温党的历史㊁领略伟人风采㊁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将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敢为㊁敢闯㊁敢干㊁敢首创的担当作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㊂四、结语综上所述,河北是革命的圣地,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传承07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评审结果通报》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布部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7.01.22
【实施日期】2017.01.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6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
评审结果通报》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属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关于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评审验收通知》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结项的258项课题进行了评审验收。
课题评审结果分优秀、通过、未通过三个档次,其中优秀课题45项,通过课题206项,未通过课题7项。
未通过课题修改后,与申请延期结项课题一并参加2017年度课题结项评审。
没有提交结项申请和延期申请的课题终止项目研究。
附:2016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评审结果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7年1月22日
附件:
2016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评审结果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优秀项目汇总表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就业类汇总表。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专业课程《web 前端技术(HTML5 与CSS3 基础)》为例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专业课程《web 前端技术(HTML5 与CSS3 基础)》为例作者:张晨亮路瑜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10期张晨亮路瑜(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要: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以计算机专业课程《web前端技术(HTML5与CSS3基础)》相关专业背景为切入点, 围绕“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0-0072-021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课程思政落地,在高校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促进各门课程深入挖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发挥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广大教师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润物细无声地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发展理念。
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教学的灵魂,是一种思想引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深入挖掘提炼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并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相统一,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的统一构成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类教育规划项目管理
承担单位
承担人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法治研究:以京津冀合作为背景
河北工业大学
李燕涛
就业市场人才“过剩与稀缺”现象之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河北北方学院
俞丽芳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优秀乡土建筑与文化保护对策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
刁建新
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任志祎
工程教育本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程忠玲
高职院校教案系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刘进
临床专业认证背景下预防医学课程群立体化教案模式的构建
承德医学院
毛淑芳
基于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成熟度影响的研究
承德医学院
田建丽
PBL教案网上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实践
承德医学院
施岩
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刘慧敏
基于校企合作、产学对接模式下的《设备安装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孙爱萍
高职数学中,以“金字塔式教案法”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团队的探究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雪梅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郝立宁
河北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化发展策略研究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张秀礼
河北大学
王宝军
构建高校军事技能课程教案评价体系研究
河北大学
赵铁栓
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
冯瑞琳
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
河北工程大学
薛占永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李源;迟海波
【期刊名称】《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8)1
【摘要】高校应当承担起“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使命。
将“非遗”文化融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承意识、养成传承行为、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促进“非遗”提质增效。
然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
存在大学生传承自觉性不高、缺乏顶层设计、融入内容片面、融入方式落后等问题。
对此“,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从营造“非遗”传承氛围、提高社会
对“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拓宽“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充实“非遗”传承主体等角度出发,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保障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7页(P29-35)
【作者】李源;迟海波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城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非遗"融入高校教育实践中的路径
探索为例2."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
——以赵抃故里"非遗"文化融入为例3.新时代黔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4.非遗语境下漳州木版年画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5.“大思政”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路径——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牛晓艳 刘笑含(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摘要: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宗旨,深耕河北地域文化内涵,结合学院“钢铁精神”底蕴沉淀,在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实践、文化+基地四大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形成“文化+”协同育人模式,做新、做活、做实文化育人工作,打造育人成果品牌,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文化育人;河北地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3-073-002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当前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探索如何弘扬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在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教育体系建立有待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文化受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此类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此外,受教育主体表现存在缺失:高职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技能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逐渐造成传统美德观念趋于淡薄,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可能出现认知偏差。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缺位的因素高职院校教育由于鲜明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普遍存在“重技能训练、轻文化培育”的倾向,新时代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快速培养的迫切需求和期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教育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消极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不足,导致孩子的基础教育相对缺乏;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误区。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原因: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良。
社会环境影响: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对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塑造期的当代大学生产生多重导向,冲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容易形成牢固稳定的文化自信。
三、高职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做了有益实践探索,在制度完善、课程建设、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制度建设,彰显人文精神制度文化1.领导高度重视,出台文件,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保障教育部在2015年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此段论述高屋建瓴,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指明了实践路径。
根据省委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培树基层五大文化阵地的安排意见》,我院出台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建设年”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校园宣传载体管理暂行规定》,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2.建立共享机制,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一是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形成政校行企联动、产教融合的文化育人机制,“联合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周淑英、郭海博,“中国好人”张平等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大国工匠走进校园开展文化讲坛。
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合作,形成文化育人合力。
我院还将通过与兄弟院校“共享师资”不断提高文化论坛师资队伍质量。
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高校开展文化游学活动等,促进中外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
(二)“文化+”育人模式,实现教育全覆盖围绕文化育人主题,贴近学生思想、生活、成长,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1.“文化+课程”,打造育人主阵地通过课程化运作,课程的征集,以必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强化思想引领、文化价值,突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使命。
必修课通过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为学生扎实了基础知识、拓展了知识面;选修课通过文学、艺术、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新颖性,以积累学分的形式,更好地适应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发展,目前,受到同学们欢迎的包括军事理论、应用文写作、公共礼仪、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工院论坛”“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选修课,这些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的课堂上,体现着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需求,展现了老师精湛的授课艺术。
2.“文化+活动”,感受文化魅力以河北地域文化和精神重点,以先进文化着力点,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使学生在每年一度的文化节中感受当代先进文化的气息,形成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以书香文化为创新点,深化“六学”养成教育,围绕“学卷、学堂、学舍、学德、学匠、学创”六风建设主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书香文化的精华,启迪心智,培养心灵,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和文化自信。
3.“文化+实践”,践行文化价值依托大学生社团,围绕“培育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钢铁文化”主题,以点燃“文化传播”的引擎、提供“文化共享”的保障为目标,围绕“自我教育、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三个维度明确社团组织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出了包括国家级精品社团“五月学社”、具有“全国高校十佳环保社团”称号的“绿色之友协会”、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青橙工作室”等专业社团;成立了传承非遗文化的“常山战鼓”社团;历练出融合了学院“钢铁文化”育人理念、扎根于学生服务于学生,荣获了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的“钢铁连”社团,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新模式。
4.“文化+基地”,深化文化浸润以大力传播红色文化为目标,建立思政教育基地。
采用小微型博物馆模式,通过图片、文字、电子书、音视频资料的展示方式,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建立“铁板浮雕艺术馆”——郭氏铁板浮雕艺术在我院研习与保护基地。
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产教研实训场地、供学生参观欣赏传统艺术场所,在固化钢铁文化成果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近距离享受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打造大学生第二课堂成长发展中心。
围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等基本内容营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
(三)育人成效显著,争创文化育人(下转第95页)——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73·视增强文化符号的识别性和独特性,引导学生对本校文化产生认同感,提高精神能量。
(二)增强文化符号的多样性,营造氛围,引起共鸣在一次仪式活动的全过程中,仪式往往又分为多个环节进行。
而在不同的环节中便可嵌入不同的多样的文化符号。
比如在高校的升旗仪式中,分为起立、注目、升国旗、奏国歌、宣誓等多个环节。
其中包括了特殊的环境符号(升旗台)、服饰符号(升旗手的着装)、语言符号(致辞、誓词),还有国旗、国歌等文化符号。
这些多样的文化符号在一时间内渲染仪式氛围,给参与仪式者以共同的认同感、归属感,引起共鸣。
通过这些无处不在的文化符号,增强仪式给人的仪式感,提升了仪式的作用。
(三)增强文化符号的系统性,形成体系,体现整体效果一个校园仪式中的文化符号往往依据不同的载体而为不同的单一个体,其相互间的联系不紧密。
增强文化符号的系统性,将仪式中单个的文化符号相互进行联系,确立一个围绕的中心点,纳入同一个仪式体系,将文化符号形成体系,增强其在仪式中的整体效果。
例如创立校庆纪念日,在这一纪念节日的大体系下包含了高校仪式的多种文化符号,而纪念节日本身也是一种内涵广大的文化符号。
(四)增强文化符号的互动性,贴近主体,提升精神力量学校实施仪式教育,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传播,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仪式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仪式的教育作用难以体现。
由此,在仪式中占据重大部分的文化符号要增强其与仪式参与者的互动性,善于运用当下有趣的形式或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深入参与仪式感受,提升仪式对人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吕烨馨(1998-),女,2016级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参考文献】[1]艾柯.符号学理论[M].卢德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罗兰·巴特.符号帝国[M].孙乃修译.北京: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皮尔士.文集第6卷[M].哈特匈主编.英国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31.[5]马文杉.论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115-117.[6]郭佼.高校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7]皮尔士.文集第6卷[M].哈特匈主编.英国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上接第92页)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五)创新优化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想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首要前提是创新优化教育模式。
要高效利用多元化新媒体沟通渠道,促进学生与教职人员的深度沟通。
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积极利用微信、微博与QQ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全方位动态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沟通交流,拉近情感距离。
此外,要转变传统说教模式,侧重于体验与实践,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手段,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学生要注重个人体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新思考,进而强化综合教育成效。
四、结语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科学开发与利用主流媒体交流平台,提高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综合水平,强化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简介】王伟冉(1986-),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科教学。
【课题项目】项目编号:SQ182021;课题名称:新媒体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课题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1]周锦.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智库时代,2019(1):52+59.[2]胡星,仝江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闻战线,2018(20):174.[3]周艳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及对策[J].智库时代,2018(46):84+86.[4]汪建锋.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机遇[J].汉字文化,2017(23):63-64.[5]连美琴.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J].智库时代,2017(16):146+165.[6]王新.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0.(上接第73页)佳绩1.学生喜爱,提升了工院论坛的影响力我院“工院论坛”自2014年开设至今,已有180余期,超过5.5万人次走进讲坛现场,场场讲座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老师们生动有趣的讲述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