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信息观

合集下载

国家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政府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分析

国家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政府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分析

ACCOUNTING LEARNING109国家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 政府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分析张宁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珠海分所摘要:国有企业审计主要是针对国家的全民企业进行审计,属于我国审计监督的核心组成元素,其不仅能够提高国家治理效率,还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相应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得到完善与优化。

为此,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审计的发展方向与工作定位进行分析讨论,阐述审计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国家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与内容,从而帮助国有企业充分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促进自身深化改革,确保审计责任以及宏观调控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家治理;人员责任;宏观调控政策;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定位引言国有企业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投入力量最多、涉足最早的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切实保障企业运营资金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并开展相应监督、审查工作,以此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目的。

为了确保后续讨论的国有企业审计内容和重点更加全面,首先要对国有企业审计的发展方向与工作定位进行深入了解。

一、国有企业审计的发展方向与工作定位(一)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跨度迈进,相关审计机构对国有企业开展监督核查的相应关系也逐渐产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二者的关系由以往的行政管制向依法监督方向转变;第二,国有企业与审计机构的经济监督关系向服务与监督并存的方向变化。

以往国有企业审计通常是以发现问题、查错纠弊作为主要工作方向,要求能够做好财务收支审计,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涉及内容也逐渐转变为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应用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工作重心,以推动管理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长作为目标的全新审计。

并且审计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能够将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作为监督内容,着重突出资产质量,确保风险问题被切实排查到,并及时完成针对性治理,从而防止违法违纪现象影响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营。

国家治理视域下推进国家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国家治理视域下推进国家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 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 目标的转型与重塑 一)
国家审计既是推动 民主的工具 , 又是现代 国家治理 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现代 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推进 民主宪政 的源动力 , 国家审计促进 良好的国家治理 目标 的转型与重塑 , 促进 国家治理体 系的完善 , 促进 国家治 理理念的转变 , 促进政府从管理 型向服务 型转变 , 促进 政府治理模式 向阳光政府 、 限政府 、 有 责任政 府和法治
安全 、 经济 安 全 和 文化 安 全 。
二 、 家 审计 实 现 国 家治 理 价 值 的 战 略 目标 及 主 要 国
瓶 颈
1 国家审计与 国家治理渊源深远。从历史发展看 , 、 国家审计始终是 国家治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政治制度 从 设计看 ,国家审计 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 系统 ; 从 国家 审计运行机制看 , 国家审计有效发挥 “ 免疫系统 ” 功能 , 对改善 国家治理意义深远 ; 从增强治理绩效看 , 国 家审计通过发现问题并促进整改 , 保障各项治理措施有 效落实 。 2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均 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为 基础 。公共受托关 系是 国家审计 产生 的前提条件 , 也是 推动 国家审计发展 的根本力量。 确保政府有效履责是 国 家审计促进 国家治理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国家审计正 是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出现而 出现 , 也随着公共受托责 任 的发展而发展 。 3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都 以公共受托责任 的不 同 实现模式为边界 。 公共受托责任 的本质在 于权力的公共 性 ,也决定了国家 审计和 国家治理职能定位 的公共性 。
国家治理视域下推进 国家审计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口 段成 钢


国 家审 计是 提 升 国 家 治理 效 能 及 推 进 国 家治 理

基于国家治理要求的国家审计路径选择

基于国家治理要求的国家审计路径选择

基于国家治理要求的国家审计路径选择摘要: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具有主导作用,国家审计只有将国家治理的目标要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调整和校正发展路径,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才能成为国家治理系统中一个称职的“免疫系统”。

关键词:审计;选择;金融一、立足国家治理的安全性要求,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

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及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金融海啸、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社会就业问题等来自经济、政治、社会的多重危机不断冲击着现有的政治秩序,威胁着国家安全。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

因此,国家治理的安全性要求国家审计必须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审计机关既要关注国内经济社会的安全问题,也要关注外部可能对国家经济社会安全造成威胁的国素,应进一步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分析和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可靠信息。

在风险应对方面,审计机关首先要有效识别重大经济安全事件风险,对关键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其次要根据相应的标准和模式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分级,明确重点关注对象;最后要提出应对方案,报告有关部门,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查找引发风险的原因,特别是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促进标本兼治。

二、立足国家治理的责任性要求,强化对个人权力的制衡责任性是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责任意识的缺位严重影响国家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没有责任和约束的权力,会导致权力滥用,产生腐败。

经济领域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集中体现,而所有的腐败都与获得不正当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作为中国国家审计的一大特色——经济责任审计在约束领导干部个人权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家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7-000-01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龙头,是质量控制的源头,是整合审计资源的关键。

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用,实现审计目标,确保审计质量,是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服务国家治理的保证。

一、“国家治理理论”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重要方式,通过预防、提示和抵制三种方式发挥作用,抵御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各种病毒,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审计工作应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就不能满足于仅仅停留在“拍脑袋”制定计划的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生成办法,使审计任务安排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所制定的审计项目计划能够紧扣社会热点和政府中心工作,确保所制定的审计项目计划有利于使审计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最大化,使审计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二、当前审计项目计划管理面临的问题目前,审计项目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过于仓促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是是整个管理中的第一道工序,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的科学是否,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否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的信息能否很好地满足党和政府以及老百姓的需求,能否很好地履行法定职责等,然而,在目前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和研究,就匆忙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以致审计工作没有很好地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审计职能的发挥。

1.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至关重要。

然而实际审计工作中,大部分时间却集中在实施阶段,对审计项目立项前的调查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临时“拍脑袋”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审计计划的安排随意性较大,重点不突出,缺乏长远性、科学性。

探究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探究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
经 济 监 督 职 能 的 同 时 ,基 于 国 家 治 理 发 挥 政 治 贡 献 。 以上 分 督工作 的开展过程 中,其 不仅对经济领域 中各项业务活动 的开
析 意味 着 :只有 基于 政治 学 角度 展开 对 国家审 计 的研 究 ,才 展情 况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也涉及到对 于其 他经济监督部 门以 能 够更 为有 效 的把握 现阶 段 国家 审计 的本 质 与内涵 ,才能 够 及监督 工作内容的 二次性监督 ,借助于 此种 方式能够 为审 计监
究 就深 受 各方 人 员的特 别关 注 与重视 。传 统意 义上 有关 国 家 国家审计所实现 的优势极为显著 ,将其概括为 以下 两个方面 的 审计本 质的研 究局限 于 “ 经 济监督 ”以及 “ 民主法 治”层面 。
特征 :
随着 国家 审计 内容 的进 一 步完 善 以及理论 体 系 的扩展 ,相 关 工 作 人 员开始 逐步 认 识到 国家 审计 中 国家治理 的重要 意义 。
在 政 治学研 究视 角作 用下 ,国家审 计 的本质 即 国家 利用
共权 力进行有效监 督的过程 中,国家审计能够客观且 公正 的对
政 府 相 关 职 能 部 门 及机 构 对 于 公 共 责 任 的 履 行 进 行评 价 ,借 助
时 也 体 现 出 了极 为 显 著 的政 治 性 属 性 。从 这 一 角 度 上 来 说 ,在 公共 权力对公共权 力的妥善监督 与制约 。在应用 国家审计对公
有关 国家审计 的研究过程 中, 需要基于政治层面展开详细研 究 ,
确保对 国家治理与 国家审计相互性关系研究的有效性。 1 . 基 于政治学角度研 究国家 审计 的重要意义分析
于此种方式可 以有效制约公共权 力所可能 出现 的扩张与滥用 问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问题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问题研究

从政治制度 设 计 看 ,国家 系 统包 括决 策 系 统 、 执行系统和监督 系统 。在这个 大 系统 中 ,国家 审计 处 于监督控制 系统 。决 策系统 的主要 功能 是通过 确 认决策事项 和决策 目标 ,形 成最 终决策 。执行 系统 的主要功能是 执行决 策 ,通过各 种控 制措 施实 现决 策 目标 。监督系统 的主 要功能是 监督 执行 系统对 决 策 的执行情 况 ,对决策 执行情 况进 行评估 并反 馈给 决 策系统 ,推动 决策 系统不 断提 高决策 能力 和决策 水 平。从各个 系统 的职能 可 以看 出,国家审计 通过 依 法用权 力制约权 力 ,服务 于 国家 治理 的决 策和执 行 系统 ,构成 国家治理 的监督 约束机制 。
4 - 0
2 1 年 第7期 02
助 于重 构国家治理框架 。 ( ) 国家 审 计 与 国家 治理 共 同 的理 论 基 础 : 四 公 共 受 托 经济 责 任 方 面 ,公共 受托 责任 是 国家审 计 的重要 出发 点 。公共受托 经济责 任是 受托 管理公 共 资源 的机 构 对其管理 的资源所 负有 的责任 。在公 共受 托经 济 责 任 中,委托人是公 众 。受 托人 是 各级 政 府机 关 ,受 托人必须按 照公众 的要 求受托 管理 资源 ,对公 众 负 责 , 向公 众 报 告 ,并 且 要 接 受 公 众 监 督 。公 众 与 各 级政府机关之 间形 成委 托代理 关 系 ,为 了避免 委托 人和代理人之 间 的信 息不 对称 可能 导致 的道德 风 险 和逆 向选择 ,有 必要 专 门设 置一个 独立 的机构对 各 级政府机关受 托经 济责任 的履 行情 况进 行 审查 、监 督 。从这个意 义上 ,国家审计 产 生于公 共受 托 责任 关系的确定 ,其 根本 目标在 于保证 和促 进政 府受 托 公共责任 的全 面有 效履 行。另 一方 面 ,公共 受托 责 任是 国家治理 的核 心。现代 社会 中,任 何形 式 的组 织都是 因为某种 或某 些特定 的委托受 托关 系而存 在 的 ,因而也都是基 于某 种特定 的受 托责 任关 系 而存 在的。任何组织都 有全 面有效 履行 其承 担 的受托 经 济责任 的义务 ,为了保 证和促 进受 托经 济责 任 的全 面有 效履行 ,任何 组织 都需 要 治理 ,都 需要 建立 适 当的治理结构 ,运 用适 当的治理 机制 ,以解 决普 遍 存 在的委托代理 问题 ,防止 因代理 问题 而导 致权 力 滥用和利益矛 盾。 国家是一 种特 殊 的组织 ,是一 种 机构复杂且分 工精细 的特 大型 的组织 ,是基 于公 民 与政 府 之 间 的 特 殊 的 委 托 受 托 关 系 , 即 公 共 受 托 经 济责任关系而存 在 ,也 有全 面有效 履行 其承 担 的受 托经济责任的义 务 。为 了解 决 公 民与政 府之 间 的委 托代 理问题 ,需要 基于公 共受 托经 济责 任关 系而 建 立相 应的治理结 构和 运用适 当的治理 机制 ,即 国家 治理 结 构 ( 制 ) 机 。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研究

国家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研究

2 . 制度与职能脱节的近代国家审计。 1 9 1 2 年的辛亥革命结束 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
1 . 突显吏治的古代国家审计。 我国国家审计最早产生于尧舜禹时期 , 这一时期存在 的审计监督。随后, 为满足审计院的履职需求, 该时期公布 审计法》 , 它以法律的形式 , 某些具有监督检查性质的活动, 例如《 尚书 ・ 舜典》 中写 实施了近代审计史上第一部《 道: “ 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幽明” , l 但是这种监督检查并不 确立了审计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法律定位。该法的贯
作者简介 : 项贤国 , 讲师 , 唐山师范学院 ; 在职法律硕 士, 南 开大学法学 院。研究方 向: 经济法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度 河北 省审计厅重点研究课题“ 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的路径研究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项 目编号 : 2 0 1 3 1 1 。
已经有了国家审计的影子, 对后来审计制度的发展影响深
远。
3 . 职能不断完善的当代国家审计。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在 1 9 8 2年《 宪法》 中明确规定, 国
汉朝时期, 汉武帝重视对百官的监督 , 逐渐创设和形成 务院设立审计机关, 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 了完整的审计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封建王朝发生 政收支, 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 的财务收 了频繁更迭, 国家机构的职权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 国家审计 支, 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 依照法 不受其他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 职责逐渐由御史监察部门转移至 比部, 由比部负责对文武 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 百官进行审计监督。五代两宋时期比部的审计职能有所弱 和个人的干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 化。古代国家审计在元明清时期逐渐走向没落。明朝时期 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

31国家治理视角下国家审计管理创新思考

31国家治理视角下国家审计管理创新思考

国家治理视角下审计管理创新思考杭州市审计局 韩伟摘要: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待国家审计,为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的认识、准确把握国家审计发展规律和推动国家审计科学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和平台。

审计管理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保障,探讨如何优化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剖析了现行审计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计划管理科学性以整合审计业务链、引入矩阵型项目组织结构以增强组织灵活度、构建审计整改信息管理系统以强化审计质量监督等审计管理创新设想,以期国家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

关键词:国家治理 审计管理 创新国家治理是指通过配置和运作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1。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落实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和理念的落实,进而在改善国家治理、实现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待国家审计,就为进一步深化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的认识、准确把握国家审计发展规律和推动国家审计科学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视角和平台。

国家治理是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范式转换,内涵了国家和社会运行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

这在客观 1 刘家义.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 中国审计, 2011(16):03-11上要求国家审计坚持创新,自我完善,将审计法规制度、审计管理、审计文化、审计队伍、审计技术方法等要素进行协调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切实发挥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监督控制系统的作用。

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审计机关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国家审计要从传统的审核监督逐渐发展为协助政府加强问责、坚定反腐、增进绩效、促进透明、达到善治;国家审计要从单纯审查财政、财务收支到关注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转变。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应当与时俱进,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改变工作方式,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通过对基层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有效发挥“国家治理”的作用1如何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国家治理的手段就是通过合理的权力配置,使各个公共权力机关有效地履行职责。

而国家权力合理配置的关键就集中在权利的制约上。

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系统,国家审计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预算执行审计更是国家审计的“生命线”和“常青树”。

著名预算专家希克认为:“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预算能力”。

基层审计机关要紧紧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个“牛鼻子”,不仅要关注预算执行的“合规性”,还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和执行程度的审计。

通过细化预算执行审计,增强财政透明度,促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从财政监督层面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政府部门掌管权力的官员应当时刻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办实事。

但是由于权力的管理者———政府官员和权力的所有者———人民,由于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会造成部分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贪污腐败。

在这一点上,我国开创了国外所没有的审计类型———经济责任审计。

近三年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对10.4万民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者,较好地起到了权力的制约作用。

基层审计机关要在原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扩大审计影响。

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趋势
未来,国家审计信息化将继续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审计信息系统与财政、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的 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是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三是加强网络安全和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报告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目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建议,为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提供参考。
优化审计数据整合与共享
制定数据标准
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交换标准,确保不同来源、不同格式 的审计数据能够顺畅整合。
构建数据中心
构建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实现各级审计机关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 和分析,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加强数据共享
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的数据 共享,拓展审计数据来源,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及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对策 • 实施对策的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01
引言
推进国家审计信息化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审计信 息化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监督、防范审计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审计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高 效处理,需要投资建设高速、稳 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局域网
、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更新硬件设备
对现有的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 备等硬件进行升级和更新,确保满 足审计信息化对硬件性能的需求。
完善软件系统
开发或引进适合国家审计工作的软 件系统,实现审计业务流程的信息 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新经济形势下国家审计国家治理

新经济形势下国家审计国家治理

新经济形势下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摘要:本文首先论述当前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讲述了为国家善治进行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剖析了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关键阐述国家审计如何完善国家治理。

希望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国家审计国家治理当前我国已飞速发展30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

我们的发展付出代价惊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

我国国家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完成国家治理目标,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才能带来光明和希望。

一、当前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国家创新不足风险。

创新机制,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在教育和科技。

一般认为,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最终反映在于一国的人才素质。

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

必须通过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重要、最可靠的发展决定因素。

2.干部考核标准风险。

旧有的干部考核标准,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我们要创新干部考核的标准,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干部考核新标准。

尤其是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

我们以为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既要看总量,有要看变化,看增量。

3.腐败风险。

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

廉洁是政府生存的根基。

得民心者得天下。

只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才是一个好的政府。

而腐败的直接结果削弱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损及党的形象、合法性及其权威,引起社会成员对政府的强烈不满,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

失民心者失天下。

我国维稳经费居高不下,与腐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影响有直接关系,腐败造成党和政府影响力下降。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制度研究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制度研究

现 代 审计 与 经济 2 1 0 2第 3 期

看, 舆论在推动政府干部问责方面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 。 ( ) 二 审计 问责客体权 责的界定 。国家 审计 问责客 体, 是指 国家审计 问责应 当指 向的单位及个人 , 它是 国 家审计机关直接作用 的对象 。问责客体要解决 “ 向谁 问
需要 。
( ) 四 问责程序不 规范 。从 20 年下 半年开始 , 03 长 沙、 京、 南 广州等十几个地方政府 出台 了专 门的行 政问 责 的规章 , 行政 问责制暂行 办法》 《 如《 、行政过错追究暂 行办法》 , 等 但它们属于地方性的政府规章 , 法律效力不 高, 问责程序 也并未完全规范 , 问责带有太多 的不确 使 定性 。 、 ( ) 五 问责依据缺乏刚性 。 目前 , 国尚没有一部全 我 国统一 的问责制法律 , 仅有一些追究责任 的条款散见于 各种 相关 的法规 、 规章和文件之 中 , 但它不是关 于问责
2充分发挥异体问责 的作用 。从广义上看 , 、 问责制 度包含法律 、 党纪、 行政等各方面的责任追究 ; 从狭义上 讲, 它也是连接党纪政纪处分与组织调整之间的有效措 施 。因此 , 只有纪检监察机关和人大能够担负这样 的 也 专 门责任追究任务 , 综合运用教育 、 预防、 监督并重 的手 段 , 而实现绩效的最大化 。 从 3 形成多元 问责主体的协调互动 。建立 一个 以“ 、 审 计机关 ” 为主要问责主体 , 由行政机关 、 权力机关问责( 包 括立法机关 、 司法机关)扩展 到舆论问责( 以媒体为 , 包括 主体的全 民问责) 为辅助主体的多元问责主体 的 “ 大问 责”各个部分之间是协调 的、 动的, , 互 形成一种多元 、 多 层级的审计问责体系 ,审计机关处于问责体系的中心 , 审计机关对审计发 现的问题 ,应 向政府和人大报告 , 提 出制定 和完善有关 政策法规 、宏观调控措施 的建议 ;, x l - 违反 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 可在法定 职权范 围内做 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 出处理、处罚意见 ; 超 出审计机关处理处罚权的 , 不严重的交上级主管部 门处 理; 不太严重的 , 交纪检部门和行政管理部 门共同处理 ; 对 于重大问题 ,应 由人大行使相关的调查权和任免权 , 触犯法律的应移交司法部门。 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没有 处理处罚权 , 主要是通过信息披露和制造舆论来引起相 关 权力 部 门的注意 ,促使问题 的解决 和公共意志 的实 现。从 近几年 我国审计信息公开后 引发 的社会反 响来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摘要】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控系统,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监控着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其本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免疫系统”。

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阐述了我国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取得的成效及展望。

【关键词】国家审计;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一、国家审计(一)国家审计的基本概念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

实施审计监督是确保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二)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目前,全球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纵观全球,国家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立法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设在国会等立法机构,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对政府机关的财政经济活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向立法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如美国、英国、俄罗斯、葡萄牙、奥地利、卢森堡、挪威、芬兰、波兰、丹麦、埃及、以色列、科威特、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二是行政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设在政府等行政机构,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如瑞典、泰国、沙特阿拉伯等国。

三是司法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同时独立于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拥有有限的司法职权,如法国、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四是财政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财政部门,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如瑞士等国。

五是独立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单独设置,同时独立于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向国家元首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家元首负责将审计情况报告国会,如德国、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塞浦路斯等国。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设在政府,属于行政体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级别为正部级,由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行政首长为审计长,级别为正部长级。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审计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力量,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有哪些呢?(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3月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指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就是要“依法、独立、专门去预防、揭示、查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其他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使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

”国家审计注重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敏锐的感知风险,及时发现影响国家安全的问题。

通过审计预防、揭示危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隐患,及时查处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事项中存在的问题,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乱纪活动,使我国政治长治久安,经济可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社会安定团结。

(二)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行国家审计是对监督职能的再监督。

我国的财政、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部门,其职能属性中本身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能,但是,政府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失误甚至错误,其中甚至不乏有滥用权力、腐朽的行为,这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国家审计通过权力制约权力,曝光政府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将审计结果提交给纪检、监察、司法部门,通过审计整改对政府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它降低了监督主体和权力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审计和纪检、监察、司法部门等监督部门共同铸就了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地维护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高效廉洁政府近年来,政府绩效审计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审计通过绩效审计促使政府部门更加有效地使用公共资金,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腐朽现象存在于世界各国,腐朽现象的存在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影响,任其发展很可能动摇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处理 , 以免 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
计资源, 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向于重点领域和
( 三) 注重政府工作的实效性 。 国家审计是 高风险事项, 提升审计效率, 提高审计有效性,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层面的涵义
政府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工具, 在提高国家 减少审计风险。 ( 三) 实现国家审计提前介入。目 前, 国家
家审计根据 国家治理 目标变化而转变 , 国家治 国家治理的有效进行。 理根据国家审计的不同结果而不断调整变革。 二、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入到国家审
( 四) 保障国家发展的安全性。 依据传统的 计的工作规划中, 则会进一步发挥出国家审计
审计理论, 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公共受托经济 “ 免疫系统’ I I 力 能。 国家审计对公共资金计划出
家治理” 视角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研究》 ( 课题 编号: 2 0 1 2 0 2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F 2 3 9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 日期: 2 0 1 3 年1 月 5日

配不公现象, 例如垄断行业、 金融行业存在高 斜。 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模式的立足点在于对 收入、 高待遇、 高福利的现象, 国家审计必须依 国家治理的评价, 根据对 国家治理的现状深入 法查清问题, 及时披露, 供国家决策机构及时 分析, 充分测算 , 识别 出审计重点 , 通过优化 审
本文为 河北省审计 厅重点课题 《 基 于“ 国 部 门, 关注收入 分配的公平 性, 促使 良好的舆
( 二) 改革国家审计工作模式。 建立治理导
论氛 围和群众基础 ,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 向的国家审计工作模式, 促使国家审计在服务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于可能存在的收入 分 国家治理过 程中将有 限的资源 向重点领 域倾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联网审计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联网审计研究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联网审计研究作者:陈力佳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联网审计是国家审计在信息化环境下推动国家良好治理所采用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

本文从联网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入手,研究了开展联网审计应重点关注财政、民生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国有投融资企业审计领域,进而从审计署、地方审计机关两个层面提出了联网审计今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国家治理;国家审计;联网审计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作了题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报告,强调国家治理是指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国家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

但是目前,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国家审计正面临信息化环境下的巨大挑战。

要想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改变审计方式,创新技术方法。

于是,联网审计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模式日益彰显其重要地位。

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通过构建标准化、开放性、通用型的技术支撑平台,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渠道(或专网连接),与被审计对象单位的财务、业务等相关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实时远程(或亚实时)等方式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审计疑点,结合现场审计取证,形成审计结论的工作方式。

联网审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为国家审计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一、联网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一)提高审计效率,加大监督力度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速度加快,国家资金投入加大,社会事务、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国家治理要求审计内容应更为全面,审计范围应更加广阔。

但也使得审计资源紧缺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

借助联网审计,可以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关系辨析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关系辨析
由国家治理的内容和形式可见,国 家治理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诸要 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是一个内容和形式 相统一、能够实现自身优化的复杂系统。 国家治理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有序性、整 体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实现对 国家治理系统的优化, 就是要注意遵循 其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 着眼于其整体 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关键词: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部分和整体 哲学关系
国家 审 计 是 国 家 治 理 系 统 中 内 生 监 督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国家审计和 国家治理之间存在着部分和整体的哲学 关系。 以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之间的部 分和整体哲学关系为主线, 用辩证的方 法对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的哲学关系展 开分析, 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审计的本 质, 有助于准确把握国家审计的主要矛 盾。
(2)国 家 审 计 功 能 蕴 含 于 国 家 治 理 功能之中
国家治理的功能是通过国家职能的 发挥来实现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 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前者指 的是国家的本质, 后者指的是国家的职 能,国家的本质决定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 能是指国家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和功能 去实现其总方向和总目标, 它主要解决 国家机器“干什么”的问题。 国家治理的 职能具有四个方面特征:首先,国家职能 是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具有时间性;其次, 国家职能具有空间性, 不同地域空间的 国家,其国家职能不同;再次,国家职能 具有价值倾向性, 不同统治地位的阶级 或利益集团必定要体现自己不同的价值 取向;最后,国家职能具有领域倾向性,国 家职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要求,经 济领域主要体现效率, 政治领域主要体 现秩序,社会领域主要体现公正,文化领 域主要体现价值。
10障政府能够持续地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 审计月刊 2012 年第 8 期(总第 292 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信息观【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

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提出国家审计是为了落实公共责任,检查、评价与报告公共资源(包括国家财政)的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过程的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行为和事项是否符合特定标准、规范,是信息质量的独立保障机制。

文章通过国家赋予国家审计的权力结构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监督论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阐述了国家审计在信息质量保障方面具有的权力与优势,提出了以信息质量保障为着眼点,国家审计在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实现方式。

结合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安排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强化和完善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审计本质; 公共资源; 公共责任; 信息质量2013年世界审计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强调了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与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何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认识国家审计的定位,成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多年来,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界在对国家审计社会作用的定位上,一直坚持“监督观”,认为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

在近年来着眼于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定位国家审计作用研究文献中,多数人仍然强调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监督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环境下的审计需求和国家审计的实践,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困惑。

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深入研究世界审计发展的历史和新的社会环境下的审计需求,提出了国家审计的信息观,即国家审计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质量保障机制,旨在降低反映公共资源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过程相关信息的风险,增加信息的可靠性,促进信息质量的持续改善,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性要素与条件。

一、国家审计监督观面临的困惑所谓监督,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

不过,通常人们理解的监督是指“察看并加以管理。

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1983年我国国家审计制度恢复建立的初期,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审计是“监督”的观点。

例如,杨纪琬教授提出,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关于审计理论的若干问题”,审计通讯,1983)。

尽管多年来国家审计在“监督观”的指导下发挥了一定的社会作用,但是,距离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对“屡审屡犯”问题的诟病。

许多人把问题的存在归咎于国家审计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事实上,这种问题的存在,更多的是因为国家治理体制和制度上存在问题,对审计发现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和相关责任人的问责,都超越了国家审计的权限和能力。

国家审计监督观面临的第一个困惑,是国家审计的监督权,与其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有很大的区别。

通常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对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法规进行检查,发现违反行为,具备权力直接加以纠正。

例如,人们驾驶违反交通规则,交警可以根据有关法规直接进行处罚;再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检查,发现违反税法规定的,可以进行追缴并处以罚款,而且,交通管理部门、税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法规,并对法规的内涵具有解释权。

监察行为、进行处罚、督促改正由一个政府部门完成。

而国家审计则不同,在国外,很多国家的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违规行为没有处罚权。

在中国,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权其实也十分有限。

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移交其他有关政府执法部门进行处罚、问责。

从权力配置角度分析,国家审计既不同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如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等),也不同于专司监督的部门(如法院、监察、纪检等),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监督。

国家审计监督观面临的第二个困惑,是它不能够完整地反映国家审计的实践。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内容远远超出了“监督”所能够包括的内容。

例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近年来两次对地方政府债务现状进行的大规模审计调查,主要目的不是要监督每个举债主体的行为,而是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在美国,政府审计机关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帮助国会议员能够在审查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时掌握必要的信息,这种服务本身不能以“监督”来概括,最多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国家审计监督观面临的第三个困惑,是它不能够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理念要求。

以往的国家审计理论探讨中,以政府与公民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基础,提出政府及政府官员作为代理人,在公共资源的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方面需要接受委托人(公民)的监督。

两个群体似乎阵线分明。

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提供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财政转移支付,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进入到占有和使用公共资源的行列,成为被“监督”的对象。

另外,为了提高公共资源使用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国家通过法律授权等方式,允许社会组织吸收公众的资金(如各种慈善基金会)、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资源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的主体扩大了,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也开始发生重大的转变。

委托代理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委托人同时也成为需要接受“监督”的人。

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治理本身都不再单纯强调以政府为唯一主体进行统治、监督、控制的理念,而是提倡政府与公民之间协调和均衡的理念。

国家审计监督观面临的第四个困惑,是当国家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时,缺乏恰当的指导原则。

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的产生,都是基于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基于建立起存在利益矛盾的各方能够持续合作的机制。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所谓监督,就是强调要防止代理人寻求私利而违法委托人的利益。

如前所述,当政府与公民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时,这种利益关系相对简单、明了。

但是,随着社会各种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形成恰当的审计判断与结论也越来越复杂。

例如,审计在同一个单位发现的若干问题,有的是违反法规,有的是资金挪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是法规或者体制缺陷导致的,有的是因为管理者营私舞弊。

对于营私舞弊者,问题相对简单,但是对于政府本身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完善造成的问题,如果仅仅以简单的监督理念处理,可能无法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法规和体制缺陷往往会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严重失衡,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冲突。

简单地按照现行法规处罚,表面上追究了有关的责任人,但可能会使利益失衡的问题更加严重。

简言之,国家审计监督观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强化审计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深化理论的研究从而为实践的升华提供指导。

二、国家审计定位的新视角——信息观信息是建立信任的基础,信任是国家善治的基石。

国家存在的意义,在于由政府和(或)其他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为此,必须依据公共权力获取、占有和使用公共资源,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

所谓公共责任,内容随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但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使用公共资源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报告说明获取、占有、分配和使用公共资源的行为及其正当性。

国家审计对报告说明的信息质量进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价,可以提高信息质量,增强信息的可信性,进而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实现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

通过国家审计独立的信息权力遏制公共资源获取、占有、分配和使用中的权力滥用,落实公共责任,方能实现权力、利益与责任的合理匹配,促进国家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质量保障对国家治理至关重要,国家审计是国家善治的基石。

审计的信息观在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些经典文献中早已经提出。

1973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发布的、被誉为审计理论发展第二个里程碑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中提出,“审计是一个客观地收集与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确定‘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相符程度,并将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人的系统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审计的核心工作是收集与“认定”相关的证据以及判断“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

其中所谓的“认定”,就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供的、对本单位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综合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

之所以使用“认定”这个概念,就是因为管理层可能处于各种原因干预企业对外所提供的信息。

换句话说,财务报告的信息反映了管理层的意志(其中可能存在偏见与操纵)。

在该文献中,把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功能概括为“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性”。

即通过审计,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纠正或者揭示公司管理层干预等可能的原因导致的信息反映的偏见和误导。

正是审计的这种社会功能,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改善了投资者的决策,保障了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分析,信息观同样适用。

在我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了国家审计机关独立的审计调查权。

《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及有关法规赋予了审计机关许多与信息相关的审计权限,包括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调查取证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提请协助权等。

在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配置中,与公共资源的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行为相关的权力,已经划分到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与政府官员的聘用、考核、使用与奖惩的权力也划分到有关的党政部门。

国家审计在对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方面的权力,仅仅是建议纠正处理权。

因此,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力集中体现在信息获取、加工和传递方面。

国家审计是以信息引导和约束公共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从而引导和制约政府及政府官员以及涉及到公共资源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的其他单位与个人的行为,通过调查和信息公开,遏制他们滥用手中的权力,促使并帮助他们履行应尽的职责,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依据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的社会存在基于同样的原因: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在国家层面,政府或者其他主体履行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经济基础是财政,或者广义一点讲是公共资源。

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公共资源占用越多,私人资源就越少。

公民的利益在于形成必要的国家治理制度和机制,促使政府占有和使用尽可能少的公共资源履行好公共管理的职能——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但是,由于公民和政府官员在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民很难了解庞大的公共资源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因此很难对政府及官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出客观、合理的判断,使得政府部门、官员和公共部门有机会推诿责任,不恰当地配置和使用资源,损公利己,以权谋私。

抑制这些“道德风险”的最好办法是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依靠少数人无法对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形成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必须建立公共控制与监督机制,而公共控制与监督的基础,就是获得相关、可靠、完整、及时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