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中国IT市场商机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要想更好的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来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提高竞争力。

优势(Strengths)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基础雄厚: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工业体系。

2. 技术创新能力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优势,例如5G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

3. 企业竞争力强:中国的一些电子信息产业巨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华为、小米等一些知名企业以自主创新的技术走出了国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4. 政策扶持力度大:中国政府为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进行扶持,包括财税扶持、研发资金扶持、资本市场扶持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劣势(Weaknesses)1. 产品质量与档次仍有差距:部分中国企业在研发技术和产品质量上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2. 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头,但是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创新能力上依然需要提升,此外还需要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

3. 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并不够完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配套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 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影响产业的发展。

06年经典电商案例

06年经典电商案例

06年经典电商案例2006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年中,有多个经典的电商案例发生,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淘宝网的发展。

淘宝网创建于2003年,当时是一个小型的C2C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2006年是淘宝网取得了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主要原因是淘宝网推出了支付宝这一在线支付工具,解决了买卖双方信任问题,从而推动了交易的发展。

支付宝的安全便捷让用户更加信任淘宝网,促使更多的用户选择在淘宝网上购物和销售商品。

同时,淘宝网也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和广告宣传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商家进入平台。

淘宝网依靠其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用户,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当当网的发展。

当当网创立于1999年,当时主要是线下实体书店。

然而,2006年是当当网转型为线上电子商务的重要时刻。

当当网推出了在线购物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直接购买图书、音像制品、电子数码产品等。

这一转型使得当当网具备了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多的用户群体。

当当网利用其业务的线上化,通过大规模采购和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销售商。

同时,当当网也积极进行品牌推广和广告宣传,为商家和用户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当当网在电子商务领域崭露头角,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京东商城的崛起。

京东商城创立于2004年,当时是一个B2C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2006年是京东商城获得快速增长的关键时刻。

京东商城主要通过“诚信、服务、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京东商城建立了强大的物流系统,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送货服务,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京东商城还推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政策,增强了用户购物的信心和满意度。

京东商城采取直营模式,保证了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并提供了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论文(范文六篇)

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论文(范文六篇)

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论文(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论文(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论文(范文六篇)》。

第一篇:计算机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维修维护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岗位设置情况及变化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能根据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

二、it行业的背景与发展趋势计算机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选定的83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随着我国“入世”后遵循世界经济运行规律,逐步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轨道,it产业也迫切需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需要,以专业现代化为核心、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为目的,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系统地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it产业从最初的服务于工厂企业到现在的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充分体现了它带给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随着it 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it产业已经由原来的基础的服务拓展了很多方面。

it服务方面:(一)、通过it咨询服务梳理大型企业的未来规划;(二)、从低端的it服务应用逐步向高端it服务应用过度(如it管理外包服务、管理咨询);(三)、离岸开发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

it应用方面:(一)、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持续看好。

(二)、零售分销物流行业的it应用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it人才薪酬方面:it及通讯业高管年薪高达170万、电子公司经理人平均年薪八千美元。

由于it行业的细分,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最为热门和高关注度的细分行业中it人的薪资也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月薪范围在15000以上: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占10%;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0%;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1、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市 场总体看好 • 2007年,由于信息技术业务融合带来新的 市场增长点、发展中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等因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将延续 2006年以来的增长势头。据业内权威机构 预测,2007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增速 将保持在5%以上,其中手机出货量将接近 11亿部,计算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台,液 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6千万台,数码相机出 货量将达到1亿台,软件和信息服务也将保 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Ø (一)有利因素 —— 3、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将 为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 国家对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的发 展日益重视,新的政策文件有望颁布,信息 技术应用条例也在酝酿出台,这些都将促进 产业新的发展。 • 国家税制改革步入实质阶段,内外资企业的 所得税税率统一,将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加公 平的市场环境;增值税改革逐步深入,对加 快产业技术更新改造创造了新的契机。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出口额(亿美元)
同比增长%
笔记本电脑
385
28.6
手机
312
51
集成电路
20347.5显示器Fra bibliotek168
4.2
液晶显示板
130
19.4
彩色电视机
79
55.7
印刷电路
76
43.2
激光视盘放像机
71
-2.7
打印机
67
-2.2
数码相机
63
14.5

IT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IT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IT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IT)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IT行业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等各个方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IT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是IT行业得以持续壮大的基础。

从硬件到软件,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为IT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迭代将进一步推动IT行业向前发展。

二、市场需求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IT行业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企业和个人对IT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推动了IT服务和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IT行业成为了重要的助推力量。

三、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是IT行业的新的热点领域,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仅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也为IT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在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IT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安全与隐私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愈发突出。

在信息高度互联的时代,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不断增加,对IT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障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已成为IT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五、教育培训需求IT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

以人工智能为例,由于领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IT行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很高。

因此,对于IT从业人员来说,不断学习和进修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将是必要的。

六、创新与创业IT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创业机会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IT行业对于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

成为一名优秀的IT从业者,不仅需要掌握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国际竞争与合作IT行业是全球化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新)2005-2006年中国显卡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

(新)2005-2006年中国显卡市场分析年度报告_

2005-2006年中国显卡市场分析年度报告一、市场概述2005年的显卡市场充满变数,技术之争、平台过渡导致整个显卡市场的竞争激烈而残酷。

两大图形芯片厂商nVIDIA和ATI的市场较量与显卡厂商的步步紧跟,加快了新老产品的更迭速度,在2005年当中,新增添的主流产品近400余款。

随着磐正等主板品牌涉足显卡领域与耕升品牌的重出江湖,使得显卡品牌军团再次扩容,目前市场上的显卡品牌已接近100余家。

•上半年APG显卡主导市场,下半年PCI-E显卡占据上风在2005年上半年,AGP显卡仍处于主导地位,成熟的技术、合理的价位与低成本的平台组建优势使其吸引了大多数消费者。

而在当时,由于PCI-E产品价位较高、产品数量较少以及主板支持率低等原因,并未能进入主流市场,各品牌在PCI-E市场的竞争也不明显。

反而,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为适应AGP接口而衍生出的桥接产品。

进入下半年,由于PCI-E 显卡的价格不断走低,以及配搭PCI-E显卡的主板价格也不断降低等有利因素的形成,PCI-E 显卡开始慢慢普及,并逐渐占领了主流市场。

• 市场价格战依然激烈,中高端显卡为主要调价对象,800元以下显卡仍为主流。

2005年,显卡市场的价格战依然激烈,无论是AGP产品还是PCI-E产品,均以高频率的降价为市场趋向。

进入年底,采用高速DDR3显存的一款铭瑄GeForce6600GT 显卡仅需899元,GeForce6600LE与X550XT显卡的市场价位纷纷落至600元以内,面向高端的GeForce6800系列与X800系列显卡也开始向千元市场逼进。

由于中高端显卡的市场利润率相对较高,从而成为商家的主要调价对象。

但从用户的关注度方面看,800元以下的中低端显卡仍占据上风。

从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的统计数据来看,800元以下的中低端显卡约占整个市场2/3的关注比例,因此,2005年显卡市场的竞争核心依然聚集在800元以下。

行业调研报告:信息技术行业分析

行业调研报告:信息技术行业分析

行业调研报告:信息技术行业分析第1章行业概述 (3)1.1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 (3)1.1.1 行业背景 (3)1.1.2 发展历程 (4)1.2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4)1.2.1 行业规模 (4)1.2.2 增长趋势 (4)第二章市场竞争格局 (5)2.1 市场结构分析 (5)2.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5)2.3 市场份额分布 (5)第3章技术发展趋势 (5)3.1 核心技术演进 (6)3.1.1 人工智能技术 (6)3.1.2 云计算技术 (6)3.1.3 大数据技术 (6)3.1.4 网络技术 (6)3.2 创新技术应用 (6)3.2.1 区块链技术 (6)3.2.2 量子计算 (6)3.2.3 生物特征识别 (6)3.2.4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7)3.3 技术标准与规范 (7)3.3.1 国家标准 (7)3.3.2 行业标准 (7)3.3.3 企业标准 (7)3.3.4 开源社区 (7)第四章行业政策与法规 (7)4.1 国家政策环境 (7)4.2 地方政策分析 (8)4.3 国际法规影响 (8)第5章产品与服务分析 (8)5.1 主要产品类型及特点 (8)5.1.1 硬件设备 (8)5.1.2 软件产品及服务 (9)5.1.3 云计算服务 (9)5.1.4 大数据服务 (9)5.2 服务模式创新 (10)5.2.1 个性化服务 (10)5.2.2 在线服务 (10)5.2.3 跨界合作 (10)5.3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10)5.3.1 研发阶段 (10)5.3.2 上市阶段 (10)5.3.3 成长期 (10)5.3.4 成熟期 (10)5.3.5 退出阶段 (10)第6章行业应用领域 (11)6.1 领域应用 (11)6.1.1 电子政务 (11)6.1.2 智慧城市建设 (11)6.1.3 大数据 (11)6.2 企业级应用 (11)6.2.1 企业资源规划(ERP) (11)6.2.2 客户关系管理(CRM) (11)6.2.3 供应链管理(SCM) (11)6.3 消费级应用 (11)6.3.1 电子商务 (12)6.3.2 移动支付 (12)6.3.3 智能家居 (12)6.3.4 在线教育 (12)6.3.5 娱乐与社交 (12)第7章产业链分析 (12)7.1 上游产业链分析 (12)7.1.1 芯片与集成电路 (12)7.1.2 原材料与设备 (12)7.2 中游产业链分析 (12)7.2.1 软件与系统集成 (13)7.2.2 互联网与云计算 (13)7.3 下游产业链分析 (13)7.3.1 消费电子 (13)7.3.2 企业级应用 (13)7.3.3 及公共服务 (13)第8章行业风险与挑战 (13)8.1 技术风险 (13)8.1.1 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 (13)8.1.2 技术突破不确定性高 (14)8.1.3 技术安全问题 (14)8.2 市场风险 (14)8.2.1 市场竞争加剧 (14)8.2.2 客户需求变化 (14)8.2.3 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14)8.3 法律与合规风险 (14)8.3.1 数据保护与隐私合规 (14)8.3.2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14)8.3.3 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 (14)8.3.4 政策变动风险 (15)第9章企业发展战略与建议 (15)9.1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15)9.1.1 差异化策略 (15)9.1.2 成本领先策略 (15)9.1.3 专注细分市场策略 (15)9.2 技术创新策略 (15)9.2.1 加大研发投入 (15)9.2.2 强化产学研合作 (15)9.2.3 关注新兴技术动态 (15)9.3 市场拓展策略 (16)9.3.1 深入挖掘现有市场 (16)9.3.2 开拓新兴市场 (16)9.3.3 加强品牌建设 (16)9.3.4 拓展国际合作 (16)第10章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 (16)10.1 发展前景分析 (16)10.1.1 政策支持 (16)10.1.2 市场需求 (16)10.1.3 技术创新 (16)10.2 行业趋势预测 (17)10.2.1 数字化转型加速 (17)10.2.2 产业融合加深 (17)10.2.3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7)10.3 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17)10.3.1 机遇 (17)10.3.2 挑战 (17)第1章行业概述1.1 行业背景与发展历程信息技术行业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的推动。

200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2)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2)第三部分相关说明 (3)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4)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4)二、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12)(一)网民个人信息 (12)(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 (15)(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 (18)第五部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2)前言 (22)内容摘要 (23)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25)二、网民特征结构 (37)三、网民上网途径 (50)四、网民上网行为 (55)五、非网民状况 (60)六、中国互联网发展差异分析 (66)七、互联网热点应用状况 (71)第六部分调查方法 (73)一、域名数、网站数调查 (73)二、网上联机调查 (73)三、电话抽样调查 (74)第七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支持单位 (77)200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7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网民分布、上网计算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和企业动态掌握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18次调查。

该项工作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调查内容2006年6月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包括:中国网民人数中国上网计算机数中国域名数及其地域分布中国网站数及其地域分布中国IP地址总量及其地域分布中国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二)中国网民的相关情况包括:网民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状况等)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认知与行为第三部分相关说明1.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6周岁以上中国公民。

2006年淘宝网购消费110%增长

2006年淘宝网购消费110%增长

2006年淘宝网购消费110%增长作者:来源:《计算机世界》2007年第04期本报讯 2006年全年淘宝网交易总额(GMV)突破169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80.2亿元交易额相比增长了110%,仅淘宝一家交易额即突破2005年中国C2C市场全年交易总额,这一数字超过易初莲花(100亿元)、沃尔玛(99.3亿元)在华的全年营业额,更是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全年销售额的2.6倍。

在用户数方面,淘宝网注册用户已超过3000万,与上年同期的1390万用户相比增长116%,几乎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而我国网购人数占上网人数比例也在不断增大,2006年淘宝用户人均在网购消费563元。

(李响)简讯腾讯网谋求财经内容改革本报讯腾讯欲借沃顿学院的资源优势打造自身的财经内容,1月15日,与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商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媒体内容、高层管理教育、咨询研究、人力资源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其财经资讯目标直指社会中坚力量。

(朱泉峰)我的工作网全新改版本报讯我的工作网() 近日正式宣布全新改版,以崭新的面貌服务北京地区的企业客户和个人求职者。

新版页面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新增了更多人性化的功能,搜索更方便,页面布局更合理。

(臧)搜狐总结数码产品三大潮流本报讯近日,搜狐发布了首份针对数码用户消费行为分析的《2006年度数码产品用户消费行为白皮书》,通过深度挖掘数码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以及使用习惯,以数据加分析的形式勾勒出2006年~2007年中国数码类产品市场走向,个性、时尚和平民化被定义为2006年数码产品三大潮流。

(朱泉峰)国际传媒巨头投资视频网站本报讯近日,国内视频网站(第九频道)获加拿大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之一Videotron的创始人André Chagnon的巨额投资,这是国际传媒巨头首次进军国内网络视频市场。

(臧)本报讯 2006年全年淘宝网交易总额(GMV)突破169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80.2亿元交易额相比增长了110%,仅淘宝一家交易额即突破2005年中国C2C市场全年交易总额,这一数字超过易初莲花(100亿元)、沃尔玛(99.3亿元)在华的全年营业额,更是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全年销售额的2.6倍。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产业规划,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其较低的成本优势和较高的产能优势,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情况,通过对其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全面研究,揭示行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挖掘潜在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为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深入挖掘产业的优势和挑战,最终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化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正文2.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一、市场规模庞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这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产业链完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包括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终端产品制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it行业分析报告

it行业分析报告

it行业分析报告一、引言IT行业是指信息技术行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电信、互联网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IT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IT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IT行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的扩大IT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全球IT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预计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市场规模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2. 技术的创新与升级IT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着行业的格局。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同时,传统IT产品的升级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不断改进满足了用户对技术和体验的追求。

3. 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随着IT行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高素质的IT专业人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技术岗位的需求增加,管理、运营、市场等职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IT知识背景。

因此,培养和吸引优秀的IT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IT行业的挑战1. 技术更新迭代快IT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阶段,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

企业需要跟上技术的步伐,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

同时,技术竞争也非常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

2.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频频发生,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不断增加。

IT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3. 人才竞争激烈IT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人才供给相对不足。

优秀的IT人才往往供不应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IT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工智能是当前IT行业的热门话题,它将给各个细分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中国制造业IT市场有商机

中国制造业IT市场有商机

基本要 求是 在满足 企业 内部 通信需 要
的基 础 上 努 力 搭建 网络 平 台 调 查 显 示 , 国{ 造 业 企 业 正 在 不 我 6 I 断 加 强 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 部 用 、 部 内 外
网等基 础建设 。 与之相 应 , 交换 机等 对
在 我 国加 人 WT 全 球 化 经 挤 飞速 O、 发展 的新 形 势 下 , 制造 业 企 业 将 面 临更 趋 势 已露端 倪 。 随 着 技 术 应 用 的 普 及 和 产 品 信 息 的极 大 丰 富 , 造 业 用 户 的需 求 不 再 局 制 网 络设 备 的 需 求 也 会 不 断 增 长 。 造 业 制 的业 务 特 点 要 求 网 络 系统 不 宕 机 、 定 稳
户。
科 技 电脑公 司对市场 中 广受赞 誉 的高 主机与外设 、 网络产 品和 系统软件
端 商 用 电 脑 一 方 正 商棋 80 0 0进 行 了 优 化 升 级 。 面 向 注 重 系 统 可 管 理 性 和 它
产 品组 成 了 树 造 业 信 息 化 的 基 础 平 台 。
台。 配合方正商棋 80 1 00) 4电脑 的应用 ,
方 正 科 技 电脑 公 司 推 出 了 珠 联 璧 合 的
服 务器 : 品性 能是 关键 产
随着 I A架 构 服 务 器 不 断 向 高 端 扩 展 . 其 是 随着 新 技 术 的广 泛 应 用 , 尤 使
助 于广大 r 厂 商正确制定市 场竞 争策 r
略 , 助 于 制 造 业 用 户 理性 选 择 硬 件 产 有 品 , 助 于 促 进 我 国 制 造 业 的 健 康 发 有

方正 D P V— C应用 解决方 案 . 以期共 同 推动 P 4的 应 用 。 使 得 该 公 司 的 这 款 这

2009-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

2009-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

目录研究对象 (1)主要结论 (1)重要发现 (2)一、2009年全球手机市场概述 (3)(一)市场规模与增长 (3)1、2000-2009年用户规模与增长 (3)2、2000-2009年市场规模与增长 (3)3、2009年季度市场规模与增长 (4)(二) 基本特点 (4)1、2009年手机消费稍有下降,市场增长潜力大 (5)2、3G手机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WCDMA手机优势明显 (5)3、竞争格局稳中有变,韩国厂商优势明显 (6)4、智能手机市场快速扩张,带动增值业务应用市场 (8)(三) 主要国家与地区 (8)1、美国 (8)2、欧洲 (9)3、日本 (9)4、印度 (9)二、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概述 (10)(一)市场规模与增长 (10)1、2000-2009年用户规模与增长 (10)2、2000-2009年市场规模与增长 (11)3、2009年季度市场规模与增长 (12)(二)基本特点 (14)11、CDMA手机逆势上扬,单月销量突破200万台 (14)2、3G手机成为竞争焦点,市场竞争全面升级 (14)3、智能手机成为产品增长热点,3G手机比例高 (15)4、手机应用时代到来,3G将加速手机平台开放 (15)5、运营商蓄势待发,3G成为市场突破点 (16)(三)市场结构分析 (16)1、产品结构 (16)2、价格段结构 (19)3、细分功能结构 (22)4、省市结构 (28)5、城市层级结构 (30)6、渠道结构 (32)7、用户市场结构 (33)(四)品牌结构分析 (34)1、2008-2009年整体市场份额 (34)2、2009年价格段份额 (35)3、2009年细分市场份额 (36)三、2010-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发展预测 (41)(一)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41)1、有利因素 (41)2、不利因素 (42)(二) 2010-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预测 (43)1、用户规模预测 (43)2、销量规模预测 (44)(三) 2010-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结构预测 (47)1、产品结构 (47)22、价格结构 (47)3、细分功能结构 (49)4、区域市场结构 (51)5、城市层级结构 (52)6、渠道结构 (53)7、用户市场结构 (54)四、2010-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趋势分析 (56)(一)需求:多元化需求将主导手机市场 (56)(二)市场:3G手机市场将成为竞争焦点 (56)(三)产品与技术:平放平台是产品主要发展趋势 (57)(四)价格:中高端产品份额提升 (57)(五)渠道:定制手机渠道地位加强 (57)五、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分析 (59)(一)整体竞争态势 (59)(二)重点厂商策略与SWOT分析 (61)1、诺基亚 (61)2、三星 (63)3、摩托罗拉 (64)4、天宇 (66)5、索尼爱立信 (67)六、xx建议 (70)(一)产品策略 (70)(二)渠道策略 (70)(三)服务策略 (71)(四)品牌策略 (71)3表目录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表20 表21 表22 表23 表24 2009年各季度全球手机市场销量及增长率 (4)2008-2009年全球主要手机厂商销量规模及市场份额 (7)2005-2009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变化趋势 (8)2000-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总量及增长率 (11)2009年各季度手机市场销量及增长率 (13)2009年各季度手机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 (13)2008-2009年不同制式手机市场销量及份额 (16)2008-2009年不同制式手机市场销售额及份额 (17)2009年各季度不同制式手机市场销量及同比增长率 (17)2009年不同制式3G手机销量及占有率 (19)2008-2009年各价格段的手机市场销量及其份额 (20)2008-2009年手机市场各价格段平均价格及变化 (21)2003-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情况 (27)2008-2009年中国手机区域市场结构 (28)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省市结构 (29)市场级别划分标准 (31)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城市层级结构 (31)2008-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渠道格局 (32)2006-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用户结构 (33)2006-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用户销量变化 (33)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34)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品牌价格结构 (35)2009年中国GSM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36)2009年中国CDMA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37)4表25 表26 表27 表28 表29 表30 表31 表32 表33 表34 表35 表36 表37 表38 表39 表40 表41 表42 表43 表44 2009年中国3G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37)2009年中国拍照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38)2009年中国音乐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39)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结构 (40)1999-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情况 (44)2010-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总量、增长率及平均价格预测 (46)2010-2012年不同网络结构手机市场销量及增长 (47)2010-2012年不同网络结构3G手机市场销量及增长 (51)手机厂商竞争态势(CPM)评分体系 (59)2009年主要手机厂商竞争态势(CPM)分析 (60)2009年诺基亚手机竞争策略分析 (61)2009年诺基亚手机竞争策略SWOT分析 (62)2009年三星手机竞争策略分析 (63)2009年三星手机竞争策略SWOT分析 (64)2009年摩托罗拉手机竞争策略分析 (65)2009年摩托罗拉手机竞争策略SWOT分析 (66)2009年天宇手机竞争策略分析 (66)2009年天宇手机竞争策略SWOT分析 (67)2009年索尼爱立信手机竞争策略分析 (68)2009年索尼爱立信手机竞争策略SWOT分析 (68)5图目录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2000-2009年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及增长 (3)2000-2009年全球手机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3)2004-2009年全球3G用户数量及增长 (5)2009年全球3G用户分布结构 (6)2009年全球主要手机厂商销量增长水平 (7)2000-2009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及增长 (10)2000-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及增长率 (12)2000-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 (12)2007-2009年各季度手机市场销量 (13)2002-2009年GSM手机销量及增长率 (17)2002-2009年CDMA手机销量及增长率 (18)2008-2009年3G手机销量 (18)2009年各季度各价格段手机销量份额变化 (19)2005-2009年各价格段手机销量份额变化 (20)2000-2009年手机平均价格走势 (22)2003-2009年彩屏手机销量规模及增长 (22)2002-2009年彩屏手机销量市场份额 (23)2009年各季度不同屏幕材质彩屏手机销量市场份额 (23)2003-2009年拍照手机销量规模及增长 (24)2003-2009年拍照手机销量市场份额 (24)2009年各季度不同类型拍照手机销量市场份额对比 (24)2009年不同像素拍照手机的销量市场份额 (25)2009年各季度不同像素拍照手机销量市场份额对比 (26)2003-2009年音乐手机销量规模及增长 (26)6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2003-2009年音乐手机销量市场份额 (27)2005-2009年中国电视手机销量规模与增长 (28)2003-2009年中国手机区域市场结构 (29)1999-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国内品牌销量市场份额 (35)2010-2012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预测 (43)2010-2012年中国手机新增用户预测 (44)1999-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散点图 (44)中国手机市场多项式拟合回归曲线 (45)2010-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及增长率预测 (46)2010-2012年各不同价格段手机的销量份额预测 (48)2010-2012年手机平均价格走势 (48)2010-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测及其增长率 (49)2010-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额及变化情况 (50)2010-2012年中国电视手机终端规模预测 (50)2010-2012年中国手机区域市场结构预测 (52)2010-2012年中国手机城市层级结构预测 (53)2010-2012年中国手机渠道市场结构预测 (53)2010-2012年手机用户结构预测 (54)2009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60)7研究对象《2009-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的研究对象为手机市场和主要手机制造商、渠道商和最终用户。

it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篇

it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篇

it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篇一、系统分类:(1)基于WEB上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主要特点:(1)基于WEB上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三、选择调研对象原则(1)选择比较大的公司,技术成熟,售后服务好;(2)适应我公司规模及行业特点;四、调研对象(1)华深WEBOA3.0五、功能介绍个人办公1.通讯录(公司所有员工可建立个人通讯录,具备增、删、改、查、打印的功能。

)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通过该功能可实现各类信息(信件、文档、报表等)在系统内各分支机构、各部门及员工之间快速、高效的传递。

)5.其他日程计划,待办事宜,总经理信箱,计划公务处理1.电子文件柜(通过电子文件柜实现对一个部门重要文档信息的管理与共享,可以进行增加、删除和改名操作。

)3.收发文(公文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公文管理电子化,由电子行文方式代替手工行文方式,实现公文处理的自动化,实现公文自动打印,实现公文电子存储,提高公文的可利用性。

)4.请示报告(企业员工向上级主管针对工作问题提出请示或报告,上级主管在收到请示后立即作出批示,当各级主管均审核后,返回给员工)交流中心1.信息发布中心(发布企业新闻、通知、政策法规、公众信息。

)2.企业论坛(分类建立讨论区,使具有相同兴趣或在相同工作部门工作的员工交流看法、经验,相互,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知识和管理创新。

)3.网上会议(虚拟会议系统,可以在网上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会议设有主持人,主持人可以设置讨论焦点,与会人员以文字进行交流,大家可以同时发言。

)4.培训教室(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室,则可以长期开展培训课程,供员工自学。

)5.工作简报(本模块为各部门提供了向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人员发布部门工作信息、个人向部门内部发布工作信息进行协调等功能,可以将要发布的内容编辑为式样新颖、重点突出的格式;另外,还可指定简报发布的范围,指定某些用户可查看该简报)系统管理1.用户管理(管理用户帐户、部门信息、数据库权限、公文权限。

2006年股市行情回顾

2006年股市行情回顾

2006年股市行情回顾【原创版】目录1.2006 年中国股市总体走势2.影响 2006 年股市的主要因素3.2006 年股市的特点和亮点4.2006 年股市对投资者的影响和启示正文2006 年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中国股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成长,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亮点。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对 2006 年的股市行情进行回顾。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2006 年中国股市的总体走势。

在这一年里,中国股市整体呈现出了上扬的态势。

上证指数从年初的 1100 点一路上涨到年底的 2600 点,涨幅达到了 130% 以上。

深证成指也有类似的表现,从年初的 3000 点上涨到年底的 6000 点,涨幅超过了 90%。

可以说,2006 年是中国股市的一个丰收年。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 2006 年股市的主要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是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原因。

2006 年,我国GDP 增速达到了 10.7%,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这为股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政策面的利好也是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国在 2006 年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这项改革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从而推动股市上涨。

再来看看 2006 年股市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2006 年的股市行情表现出了明显的板块轮动特征。

在一季度,以钢铁、石化为代表的蓝筹股表现抢眼;二季度,地产、金融板块开始崛起;三季度,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类股票大幅上涨。

这种板块轮动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其次,2006 年的股市行情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价值投资理念。

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和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股票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而一些绩差股则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这说明,中国股市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最后,我们来谈谈 2006 年股市对投资者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股市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虽然 2006 年股市整体上涨,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利。

2006年股市行情回顾

2006年股市行情回顾

2006年股市行情回顾摘要:一、引言二、2006 年股市整体回顾1.市场概况2.主要指数表现3.行业板块表现三、2006 年股市波动原因分析1.政策因素2.经济基本面3.市场投资者心理四、2006 年股市对投资者的启示1.长期投资的重要性2.风险管理的重要性3.投资者教育的必要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2006 年是我国股市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年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投资者热情高涨。

本文将对2006 年股市行情进行回顾,总结市场表现及原因,并探讨对投资者的启示。

二、2006 年股市整体回顾1.市场概况2006 年,我国股市在经过前几年的低迷后,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恢复性上涨的态势。

市场交易活跃,新增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加。

2.主要指数表现2006 年,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等主要指数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上证综指全年上涨130.43%,深证成指上涨132.12%。

3.行业板块表现2006 年,市场行业板块表现分化明显。

其中,金融、地产、能源等权重板块表现较好,而有色、钢铁等周期性板块则表现较差。

三、2006 年股市波动原因分析1.政策因素2006 年,政府加大对股市的扶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如降低印花税、实行国有股减持等,刺激股市上涨。

2.经济基本面2006 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GDP 增速达到10.7%。

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为股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3.市场投资者心理随着市场行情的走好,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市场乐观情绪蔓延,推动股市不断上涨。

四、2006 年股市对投资者的启示1.长期投资的重要性2006 年的股市行情表明,长期投资是获取稳定收益的关键。

投资者应摒弃短期投机心态,立足长期价值投资。

2.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投资者应合理配置资产,做好风险防范,避免盲目跟风。

3.投资者教育的必要性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投资者教育显得愈发重要。

大数据分析挖掘IT行业中的商机和洞察力

大数据分析挖掘IT行业中的商机和洞察力

大数据分析挖掘IT行业中的商机和洞察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IT行业中引人瞩目的热门领域。

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从庞大的数据集中挖掘商机并获得有力的洞察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

一、大数据分析在IT行业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IT行业中的应用广泛且多样。

首先,大数据分析可用于市场研究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通过对大规模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从而精确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大数据分析在营销和广告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精确地定位潜在客户群体,投放精准的广告和推广活动,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和回报率。

另外,大数据分析还可应用于预测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预测市场趋势、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从而更好地调整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大数据分析带来的商机大数据分析为IT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商机。

首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提供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和服务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可以预见,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和深入,对于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其次,大数据分析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机会。

通过深入挖掘大数据,企业可以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推出个性化的推荐系统,提供精准的推荐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并增加销售收入。

另外,大数据分析还带来了跨行业的商机。

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在IT行业内得到应用,还渗透到了医疗、金融、物流等多个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对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数据分析的洞察力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够挖掘商机,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洞察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年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年报

功的绝对要素。未来只有真正聚焦和理解客户需求,有持续 和高质量交付。华为立足本土,快速整合自有资源和合作资
创新能力,并通过卓越运营与交付,给运营商带来长期价值 源,保障了国内项目的持续海量高质量交付。
和潜在增长的设备商,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最终成功。
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与产业链伙伴合作,营造以
我们一贯坚持贴近客户的组织建设原则。随着全球业务规模 运营商为核心的共赢商业生态圈,持续地为客户创造长期价
肩携手,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中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迈
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应用经验积累,华为在固定、移动、IP和 向世界级企业的道路上,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将中国作为最重
电信增值业务等领域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提供完整 要的战略市场,共享我们的全球经验和资源,为中国客户创
网络解决方案的综合优势。未来五年,华为将致力于引领电 造最大价值,为中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信网络和业务进入全IP与FMC时代,成为运营商转型与发展
可信赖的伙伴。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华为大客户支持体系在原有基础
上,进一步完善了营销、供应链、技术服务乃至研发和公司
2006年电信设备商的并购与整合使整个行业呈现出新的格 高层管理团队的参与职能,并建立了贴近客户的分层分级的
局。历史上大量兴衰、重组的事实反复证明,规模并不是成 技术服务组织和端到端的服务流程,保证了业务的快速响应
巴基斯坦的山区。一位母亲小心翼翼地第一次按下按键,与 分别10年的儿子通话。过去因千山万水阻隔的亲情交流,现 在因通信而变得轻而易举。
肯尼亚的乡村小学。孩子们聚集在PC机前,争抢着点击这个 宽广而迷人的信息世界。
通信如此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幸运 地见证了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幸运地加入了这场意义 非凡的创造。在华为,我们努力实践着一个共同的愿景:

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分析报告

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分析报告

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是指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服务的市场。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加快,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报告将对当前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就竞争格局提出深入探讨。

同时,将总结市场分析报告,提出行业发展建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与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发展动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章的章节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分析。

在这个部分中,可以提及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逻辑顺序,以及每个章节的内容安排和重点讨论的重点。

此外,还可以简要介绍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关联,展示出整篇文章的呼应和连贯性。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市场信息和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决策。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展望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1.4 总结:通过对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和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其次,市场竞争格局逐渐趋于激烈,各大供应商纷纷加大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竞争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最后,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普及,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商机和机遇。

在未来,我们建议企业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关注技术创新和客户需求,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IT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

2006-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市场趋势分析

2006-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市场趋势分析
主机产品增长平稳国产品牌空间更大电信行业用户的硬件需求因其行业自身的高技术性而倾向于高端随着crmmss系统建设力度的加大boss系统的升级改造电信信息化市场延伸力度持续增强而且随着电信业务的高速发展原有的主机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来三年电信行业pc市场增长平稳台式机增速最低pc服务器增长比例较高
2006-2CCID信息化研究中心 CCID信息化研究中心
中国北京市万寿路27号院电子大厦401室 100846 电话: 传真: 邮件: + 86-10-68200757 + 86-10-68200756 cbg9990@
陈宝国
Center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CCID
CCID CIR(Center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CCID 信息化研究中心
2006-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市场发 展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分析฀ ฀ ฀ ฀ 有利因素分析 ฀1 中国电信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从中国电信业业务收入的历年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几年 中国电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十一五”至2020年 “十一五” 2020年 国家信息化战略 》和将要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 息化“十一五”规划》中,国家信息化被推到了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而通信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就正如 公路之于工业化一般。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 未来几年,通信市场必将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
CCID CIR(Center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CCID 信息化研究中心
2006-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市 场发展影响因素
5 管理水平提升要求系统随之调整 运营商不断对电信运营支撑系统进行完善和架 构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 同时,竞争也不断促进运营商的企业管理水平。 使得运营商对业务流程和 管理流程的规划水平提高。运营商对电信运营 支撑系统的架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然使运营 商对自身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架构产生改进的需 求,从而带来系统调整方面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06年中国IT市场商机研究报告随着中国IT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体IT市场的结构进入了快速调整期,传统硬件产品的市场和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增长逐渐放缓,而软件和IT服务的收入比例增长迅速。

CBIResearch预测2005年中国IT市场中软件和IT服务收入之和将达到整个IT市场的35%,至2008年将持续增长到50%以上,等于甚至大于硬件收入在整个IT市场中的比例,这也是IT市场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然而硬件产品依然是中国IT市场的主力军,硬件产品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增长,市场中不断有新品推出,产品的性能和参数也不断提高,平均价格稳步下降,下图为进两年中国IT市场主要IT硬件产品的销售情况。

那么目前的中国IT市场会给各业界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特别是针对厂商和渠道商,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获得哪些机会呢?CBIResearch分别针对整体IT 市场、硬件市场、软件和IT服务市场以及互联网市场几个方面的商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国际IT市场上看,根据国外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05年时全球信息技术服务的商机预料可较目前增长一倍,达1.4万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的增长率将居全球之冠,预估亚太地区信息技术服务的支出将从去年的377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05年的1248亿美元。

从国家宏观经济情况上看,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申奥成功带来的数字奥运工程将给中国IT市场带来新的商机。

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93年,“三金工程”的发布是启动阶段的重要标志;而1997年4月~2000年10月是开展阶段,《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通过表示中国信息化建设开始有领导、有规划、有组织地展开;而2000年10月后则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4次重要会议,并公布和讨论了大量法律、法规、标准等。

今年,中国政府还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长足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政策性文件,不仅阐明了发展电子商务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1,2004年中国信息化IT投入额达到2549.8亿元,预计2005年中国信息化IT投入将增加13.2%,达到2886.6亿元;而到2007年这个数字预计将攀升为3817.4亿元。

也就是说,未来3年中国信息化的IT投入总额将超过一万亿元。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优惠政策的推动和信息化商机的拉动,确定不疑的把商机推到了整个IT产业面前。

在国内的商业环境下,抓住重大工程的机会,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成就一个行业。

而对于IT行业来说,政府、电信是未来3年最主要的一大商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由于电子政务的推进,2005年政府行业仍然会是“最大的买家”,将占据采购总额的15%,其中社保、税务、公安又是投入最多的系统,而审计、财政的增长最快。

到2006年,采购大户的位置则将再次被电信行业夺回,由于3G、上市以及企业内部改革这些激增电信行业IT采购的因素,预计2007年电信行业的IT采购将达到760.6亿元。

从消费市场上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消费IT 业迅猛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销售额达到616.8亿元,预计2009年能达到1596.4亿元,未来五年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9%。

由于机顶盒、平板电视、MP3、数码相机以及数码摄像机等市场进一步繁荣,作为整个IT产业主要动力的PC产业,其主导地位由此面临巨大的挑战。

以网络及数字家庭为基础的应用蒸蒸日上,显示出消费IT市场从产品导向到应用导向的明显转变。

与家庭娱乐市场相比,消费类PC 相关产品(包括外设和软件)增长平缓,从销售额方面来看,2004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8.3%,主要是因为家用PC销量的爆发期已过,销量的基数已经很大,且价格下降趋势明显,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硬件市场以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外设(显示器、打印机、投影机等)产品为代表的硬件市场早已进入了市场成熟期,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厂商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产品日渐普及,销量增长平缓,利润率逐步降低。

台式机市场台式机产品的销量在缓步增长,增长率会受市场采购旺季和淡季的影响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图3所示,三、四级城市市场销量增长远远高于一、二级市场。

目前中国的省会级城市台式机市场已趋于饱和,许多厂商已将目光投向了地市级及县级市场,而联想、海尔等厂商以将目标定位于了农村市场。

CBIResearch认为,中国众多的地市、县以及镇级市场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开发三、四级以及其以下市场将是未来几年台式机产品市场的一个发展方向。

笔记本市场随着产品配置的不断提高和价格的不断走低,预计在明年中国笔记本市场将真正进入高速增长期,2006年销量将超过250万台,增长率为22.7%;从今年以来,价格在10000元以下的笔记本将成为主流机型,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在2006年将占据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从产品的角度上看,目前更多的消费者在合适的价位上更注重笔记本的外型和重量。

CBIResearch认为低价机和价格在10000左右的平板电脑将会给各厂商和经销商带来新的商机。

服务器市场随着中小企业的加速成长和全国各地教育网络的建设,中国PC服务器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国际服务器厂商和国内服务器厂商将研发和销售推广的重点仍然放在了工作组级服务器和部门级服务器上,中小型企业、政府和学校仍然是厂商和经销商竞相追逐的对象。

中国显示器市场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银行,政府,以及网吧几个重点行业,随着近年来我国网吧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银行,政府,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显示器的发展和普及,从图8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中国显示器市场增长幅度较大。

近两年来,行业用户“分离采购”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显示器产品在行业市场中的市场份额。

CBIResearch认为,显示器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行业市场的份额将有所提高,但是市场的焦点依然会集中在个人消费市场,因此谁能赢得个人消费者的青睐,谁将赢得更多的市场。

打印机市场国内打印机市场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水平,通过国内外各大品牌在产品技术、市场渠道以及品牌策略等等变革,市场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区域市场的重要性也更显突出,比如今年华南市场的市场竞争就特别激烈;另一方面,今年行业类采购进入高潮,湖北、黑龙江等地的行单使得华南,华中,东北市场增长较快,西南地区的增长集中在云南和贵州地区;从渠道角度看,采取渐趋扁平化的复合型渠道架构,是打印机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零售渠道的价值将更多得被厂商认可,各厂商都非常重视终端形象,代理/分销模式依然是中国市场上打印机厂商主流的渠道模式;从产品的角度看,随着不同用户的需求出现,打印产品也必须随之进行细分,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产品随着价格的下降逐渐普及,将成为未来几年打印机市场竞争的焦点,特别是多功能一体机,已经成为近两年打印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

投影机市场中国投影机市场的用户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政府、教育、商务等几个重点行业,投影机产品与台式机、打印机等硬件产品相比差别较大,投影机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应用面也较窄,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投影机的发展和普及,与国外市场相比,投影机产品的潜在市场--个人消费用户市场在中国还未形成,个人消费投影机产品的市场份额还微乎其微,CBIResearch认为,目前的中国投影机市场的机会仍将集中在政府、教育、商务这三大重点行业,随着数字家庭的普及和发展,投影机将被更多地应用到个人消费之中。

软件和IT服务市场归纳起来,10年来中国软件、服务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服务无价值形态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服务和软件的价格完全涵盖在硬件价格之中,消费者看不到服务价格或服务市场。

IT服务和软件市场的比率相加,仅为整个市场的8%左右。

2.保修外服务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

服务价值开始一定比例地出现。

如,产品在保修期内,服务是免费的。

超过这个期限后,服务价值开始体现。

服务最直接的存在形式是产品支持和产品维护。

3.解决方案阶段(本世纪初期)。

在这个阶段,用户又经历了从接受系统集成,到采纳总体解决方案的认识提升过程。

因为系统越来越复杂,用户技术力量不足,于是开始为系统硬件环境的整合等集成服务付费,此后,逐渐过渡到购买基于企业商业运作环境和效益提升的总体解决方案等相关咨询服务。

在厂商签约的合同里,软件、服务的金额比例越来越高。

服务、软件都拥有了独立的价值形态。

4.外包服务阶段(现阶段)。

软件服务价值形态的转变,正在从根本上变革着中国人的服务意识。

显著标志是,外包服务正逐渐被企业用户接受,服务正在从系统维护向更深层发展,系统建好后,用户将部分或全部IT系统甚至整个IT部门交由服务方管理,由服务方调配最佳的人力资源提供更加专业、高质量的服务。

客户会关注和提出战略要求,不再关心技术细节,并且只为结果付费。

这种外包服务通常又分为系统运营维护外包、硬件系统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等。

发展到现阶段的软件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IT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软件市场的发展对整体中国IT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软件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针对企业用户的管理软件充当了主力军,ERP、CRM、BPM、BI等大型管理软件增长迅猛。

2004年,很多软件厂商都以积极的“中国战略”进入中国市场,一些国际厂商也被中国软件市场的快速增长所吸引,纷纷增加在中国的投资或在中国直接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同时也加强了在国内的市场开拓力度。

中国幅员辽阔,渠道战略在中国软件市场尤为重要,厂商们对渠道和增值服务合作伙伴,特别是系统集成商(SIs)、独立软件开发商(ISVs)和VARs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CBIResearch认为,软件增值代理将成为一大商机。

以目前国内软件市场的热点ERP软件为例,2004年上半年,中国通用型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为22.7亿元,而ERP软件同期则达到11.9亿元。

ERP软件已占据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52.4%,超过一半的份额。

国外厂商SAP、甲骨文则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盘踞着ERP软件的高端市场,国内的各大软件厂商如用友、金碟、DCMS等也都把重心转向了中低端ERP软件市场,并大力拓展渠道。

相对传统的IT渠道而言,ERP软件渠道是一个新兴的行当,它的诞生主要源于三方面的推动:首先是ERP软件整体应用环境的成熟,尤其是近年来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对ERP软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ERP软件从概念回归到了实实在在的应用;其次是ERP软件厂商业务拓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