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全程护理是指从急诊危重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出院期间,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和管理的一种护理模式。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情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全程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幸存率。
急诊危重患者进入急诊科时,病情可能已经非常严重,需要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抢救。
全程护理团队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病情恶化,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幸存率。
全程护理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急诊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循环系统衰竭、感染等。
全程护理团队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协调各科医生的合作等措施,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全程护理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
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治疗需要精细、细致地进行,需要各科医生的紧密配合和团队协作。
全程护理团队通过全程监护、全程护理和全程管理,能够更好地协调医生的合作,确保治疗方案的贯彻落实,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误诊。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全程护理需要有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来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多变,抢救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强度的工作能力和承受力。
全程护理需要进行全程记录和数据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信息记录和处理能力。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全程护理是指在病人抢救的全过程中,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个性化护理。
通过全程护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医院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护理评估:在危重患者抢救开始时,护理人员会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病史采集、症状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等。
通过评估,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后续的抢救工作提供指导。
2. 护理干预:根据护理评估的结果,护理人员会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包括静脉通路的建立、氧疗、药物输注等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
3. 护理记录: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
通过护理记录,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医疗决策。
4. 护理指导: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包括病情说明、护理技能培训等。
通过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 提高抢救成功率:全程护理可以保障危重患者在抢救全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护理,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2. 减少医疗事故:通过全程护理,可以避免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程护理可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全程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对患者和医院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经济效益。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全程护理是针对患者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团队合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为目的的全面、连续性、系统性的护理方法。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抢救成本、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能够促进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
在抢救中,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不同科室医师和护士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需要不同学科的医护人员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而全程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由专门的协调者统筹协调急救团队成员,调动所有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实现医护人员的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从而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其次,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全程护理的核心是患者中心、护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和沟通,并且全程护理的护理计划由患者和家属参与制定,保证护理计划的个性化和综合性。
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同时减少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
最后,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抢救成本。
全程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推行全程护理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救时间和抢救时间,降低抢救成本,节约医疗资源。
总之,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积极,可以促进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抢救成本。
因此,应该在急救工作中广泛推广全程护理模式,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86·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1 期( 上半月版)
仪器用后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备用。责任人、护士 长每月有检查记录,责任人每月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 形式汇报护士长,护士长利用护士例会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 方法,并引起全体护士重视。 1. 2. 6 抓细节、重环节管理 高度重视防范护理差错的管理 工作[5]。加大对 各 环 节 的 监 督 和 督 查,做 到 护 士 长 日 日 查、 急诊科月月查、护理部每月必查加随机抽查。对于重点时间: 晚夜间、节假日、双休日都安排护士长值班或查房。护士长在 安全管理方法上抓好以下环节: ( 1) 针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特 点进行管 理,合 理 调 配 人 力 资 源,每 班 设 立 小 组 长、主 班。 ( 2) 建立急诊护士交接班本,防止工作脱节。( 3) 加强抢救过 程管理[6],一旦出现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立即纠正。( 4) 对新 护士安排工作细致、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师带教,并加强 对其检查考核。( 5) 建立护士长与护士的联系本、QQ 群,将
及抢救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 P < 0. 05) 。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
了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 危重患者; 护理安全; 管理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676. 2012. 21. 047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9 卷第 21 期( 上半月版)
·85·
·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孙琦张梅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 健全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是医学中最需要高效精密和及时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之一。
在危急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全程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的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全程护理在抢救时间方面的作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全程护理能够帮助抢救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干预,降低或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生命危险状况。
同时,全程护理还能够让抢救团队及时地执行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可靠的调整。
全程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抢救团队做出最及时的干预,还能提供全方位的病情监测数据。
抢救患者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数据,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的抢救效果。
急诊抢救中,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很紧张,甚至可能出现误会和冲突。
而全程护理则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稳定治疗关系,通过积极沟通和情感支持,使患者与抢救团队建立信任并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这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程护理不仅能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还能对患者的病后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全程护理可以为病后治疗提供关键性的数据和信息,同时也能够在患者病后康复的不同阶段,提供最有效的护理服务和支持,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总之,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抢救团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优的治疗措施,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在患者病后康复过程中,全程护理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专业和最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全程护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分析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现状,探讨了全程护理在抢救中的作用机制,介绍了全程护理的实践操作流程,并对其在急诊抢救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了全程护理的发展方向。
整体来看,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对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都具有显著意义,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全程护理、抢救、效果评价、案例分析、应用前景、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诊危重患者是指病情急剧恶化,危及生命,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的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急诊危重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临床抢救难度也日益提高。
过去,针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仅局限于疾病的治疗,缺乏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
在传统护理模式下,抢救中心往往是以药物治疗、手术等技术手段为主,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情绪支持、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往往不够重视。
传统抢救模式下的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现并发症及心理问题,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周期。
1.2 研究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操作流程,评价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全程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抢救效率和患者生存率。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方法和指导,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 yw rs wo -r e u i e cta ptn ; rs e e e ec Ke od ] hl po s nrn c ; r cl aet ec ; m r ny e c s sg a r i is i u g
急诊科 患者多 具有 急 、 、 特点 . 不能及 时采 取有 危 重 若 效急救措施 。 将可能丧失挽 救生命的机会 。随着社会发展和 医疗服务改革的深化 , 改变 传统 的急 救模式 , 建立适应社 会
3 6
现 代临床护
( o e Cii lN m n ) 009 8 M d m l c u ig 2 1.( ) na
全程 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 中的应 用效 果
刘 瑛 .沈 红
( 京大学 医学院 附属鼓 楼医 院急诊 科 , 南 江苏南京 , 10 8 2 00 )
[ 要 ] 目的 摘 探讨 全程 护理在 急诊危 重患者抢救 中的应 用效果 。 法 方 选择 20 0 9年 7 1 月本 院急诊 收治的 2 4 —2 7 例危 重患 者为 对 急诊危重 患者 实
12 方 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实验 组 ..
采 用 常规的抢救 程序 , 患者进入 急诊 后按 采 用全程 护理对 患者进 行抢救 . 全程 护理
照 常规急诊 流程对患 者进行急 救护理 。 指建 立 急救新模 式 ,2 10信息 网络 告之 ,预诊 护 士主 动接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通过全程护理,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国内外关于全程护理在急诊中的研究仍相对不足,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救治的影响。
通过对全程护理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在急诊抢救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本研究旨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生命救治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通过总结实施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策略,可以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最终,本研究旨在评估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积极作用,以及展望全程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未来发展,为提高急诊抢救效率和患者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正文2.1 全程护理的概念和特点全程护理是指在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在全程不间断地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其特点包括个性化、连续性、系统性和全程性。
个性化是指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连续性是指护理过程应呈连续性,保证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活动相互衔接,确保一贯性和连贯性。
系统性是指全程护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实施计划,实现全面的护理效果。
全程性是指护理过程应贯穿患者的整个疾病周期,包括急救、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持续的护理服务。
全程护理的概念和特点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护理质量和效果的理念,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2.2 全程护理在急诊中的重要性全程护理在急诊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和关键。
浅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效性
浅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有效性目的:分析将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30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0例,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0.00%、98.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结论:在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促进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
标签:全程护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急诊科主要是对急性病、创伤、中毒等危重症进行抢救的科室。
随着医疗技术、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急诊医学开展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
所以在诊疗过程中为患者提高及时、高效的救治已经成为各医院急诊科开展工作的主要宗旨。
危重患者抢救是急诊科重要工作内容,抢救过程中护理对抢救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30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性别:男162例,女138例;年龄22-76岁,平均(42.4±10.6)岁。
所有患者均为危重急症,患者病情严重且进展速度快,均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抢救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及流程如下。
①急诊流程无缝隙连接护理。
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从院前、转运到院内抢救过程中进行无缝隙护理服务。
阶段急救电话后,急诊护士立即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并同时医务人员。
专人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对患者症状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入院实施抢救后为患者补办相关手续。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薛 梅
( 山东省青 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 2 6 6 4 0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全程护理在急诊 危重患者抢救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 0 1 4年 1月至 2 0 1 4年 1 2月期 间我 院收 治 的急诊危重患者 1 8 0例 ,随机数 字法将 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 9 0 例 。对 照组 患者行 常规护理 ,观察 组 患者行全程护理 , 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 观察组 患者护理 效果优 于对照组 , 其 中观 察组抢救成功率为 9 5 . 5 %、 护理 满意率为 9 3 . 3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 8 8 . 9 %、护理满意率为 8 4 . 4 %,组 间比较差异 具有统 计学意义 ( P<O . 0 5 o结 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 实施 全程护理可提 高抢救 成功率与护理 满意率。 【 关键词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患者 ;抢救 效果
1 . 2 . 4监护 与抢救
各 科室 护理 人员之 间需 加强 沟通 ,在 转运 过程 中抢救 护士 需 与 病 区护 士取 得联 系 ,明确交 代患 者 的病情 、基 本状 况 ,做 好相 应 的 治 疗准 备 。 1 _ 3 观察 指标 对 两组 患者 的抢救 成功率 与护 理满 意 率进行 比较 。 1 . 4统计 学处理 所 得数 据 以 S P S S 1 7 . 0 统 计学 软件 进行 分析处 理 , 计 数资料 以百 分 比形 式表示 , 组 间 比较采用 x 检验 ; 计 量资 料 以 ( 均数 ± 标 准差 ) 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 <O . 0 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由结 果 可知 ,观察 组患 者护理 效果 优 于对 照组 ,其 中观察 组抢 救成功率为 9 5 . 5 %、护 理 满意 率 为 9 3 . 3 %,对 照组 抢 救 成 功 率 为 8 8 . 9 %、护理满意率为 8 4 . 4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o详 情如 表 1 :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率比较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变化 , 需 要 进 行 紧 急 处 理 和严 密 观 察 。
1 . 1 一般材料
选取 2 0 1 4年 8月 ~ 2 0 1 5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3 6 0
例 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符合诊断标准 , 随机分 为对 照组 和试 验 组 各 t 8 0例。其 中 , 试验 组 年 龄 2 0—7 5岁 , 平 均 年 龄
者为研 究对 象, 随机分 为 2组 , 给予试验 组全程护理 , 对照组 实行 常规护理 。结果 有效地改善护理效果 , 缩短抢救 时间, 降低死亡率 ,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
关键词 : 全程护理 ; 急诊 ; 抢救 ; 成功率 ; 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2 文献标识码 : B
医院医护人员工作量大 , 如 果这些危 重患者 不能及 时采取 急救
对 于呼吸 困难者 , 利用 呼吸机辅助呼 吸; 对于烧伤 和出血患者 ,
给予及 时进行包扎伤 口和止血处理 。对于 以上过程的资料全部 记录下来 , 为抢救争取更 多的时间。
措施 , 很大可能威胁到患者 的生命安全 , 从 而导致 患者 和家属 的 不满, 甚至会引起一场病患纠纷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 的发展 , 传 统 的急救模 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 社会 的需求 , 建立一 个全新 的 救 治模 式显得非常必要 , 在 这种形 势下全程 护理模式 便应运 而 生, 已成为 医护工 作者 的重要 探 索方 向之一 … , 并 取得 了非 常
・
7 8・
T OD AY NUR S E, D e c e mb e r , 2 0 1 6, No . 1 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_2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目的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流程护理方式,而护理组的100例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0%和(95.35±3.48)分,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8.00%和(80.47±3.56)分,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義。
结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非常好,当前全程护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急诊危重病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抢救;应用效果下面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流程护理方式,而护理组的100例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护理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是45例,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51.36±7.22)岁。
对照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是45例,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52.55±7.34)岁。
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创伤以及其他的疾病类型[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3年2月~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与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良事件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结果未实施安全管理的9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安全管理的90例患者,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因护理不周导致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护理安全管理;急诊护理;应用效果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骤、转变迅速,对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1]。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护理质量的体现。
稍有遗漏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2]。
本文对安全管理前后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护理管理的重点和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95岁,平均年龄(53.5±5.4)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2例,车祸21例,心脑血管疾病21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疾病13例;观察组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92岁,平均年龄(58.3±2.7)岁,其中有机磷中毒9例,车祸17例,心脑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17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统计比较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与2012年2月~2013年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工作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防范,让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护理安全管理;急诊科;应用效果在对临床护理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时,护理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研究重点。
在医院各个部门中急诊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急诊科的整个抢救过程中都存在护理安全隐患[1]。
所以就需要加强急诊科护理操作中的安全管理。
我院急诊科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急诊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收治的患者各80例,患者全部都为急诊入院,在经过分诊治疗后住院接受治疗。
2011年1月~2012年1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收治的80例急症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6.5±2.2)岁;2012年2月~2013年2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收治的80例急症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4.6±2.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具体包括年轻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不强,缺乏法律知识、护理安全意识和工作经验等,如果患者较多,护理人员就可能出现慌乱现象;因为输液室的患者人数众多、周转快,因此常发生随意调换位置的情况,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和液体进行认真核对,就可能发生液体输入错误的情况;如果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巡视,没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就可能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好,没有向患者及时讲解医院的相关情况,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分诊错误,从而让漏诊率和误诊率增加;在运输患者期间,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和患者进行及时交流沟通,就可能出现护患纠纷事件;因为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加上工作任务量大,因此就可能发生错记或者记录不及时的情况。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吕锦红护理工作在患者疾病预防、协助诊疗、诊疗过程、康复、院外治疗、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患者诊疗体检、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1]。
急诊护理工作量大,疾病种类多,护理人员任务重、工作繁琐,同时负责突发事件和急救工作,故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院前急诊护理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时期,优质合理的院前急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2]。
研究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护理水平[3]。
但护理安全管理在院外急救中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为提高院外急救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员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6月30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护理安全管理组(60例,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6月30日)和常规护理组(60例,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12月30日)。
护理安全管理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9~65岁,平均(41±8)岁;常规护理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9~67岁,平均(41±8)岁;2组在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被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选取标准纳入标准:①经院前急救均收入我院急诊科治疗;②患者和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患者及家属次从性可。
排除标准:①院前急救中死亡患者;②意识障碍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1.3护理方法1.3.1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接受急救电话后询问患者病情,包括年龄、性别、病情、家庭成员、精神情况、位置等,电话告知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给予电话指导,安抚患者情绪;积极准备急救器械和仪器;到达救援现场时,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纠正患者体位,积极处理突发事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病情交流,配合医生完成急救工作。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如何将急诊抢救工作效率进行提高。
方法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意识与抢救技术,加强仪器、药品、物品的规范管理,将护理安全前后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护理安全管理急诊危重患者大多数病情变化快,发病突然,病情重,如在护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引发医疗、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严重引发医疗纠纷。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操作的整个实施的过程中,病人未出现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包括机体功能或器质、心理的损害以及各种缺陷、甚至发生死亡[1]。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共收治急危重患者302例,其中女80例,男222例,年龄在4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3岁。
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2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40例,严重创伤的患者100例,中毒的患者10例,此期间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为对照组。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危重患者共收治了232例,其中女性92例,男性140例,年龄在3岁至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3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68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9例,严重创伤的患者62,中毒的患者13例,此期间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严重程度与治疗上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法1.2.1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科室内小组会议针对本科室急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与不安全因素查找原因,对现有的护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修订,例如:加强修订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转运流程、制定与其他科室患者交接流程和交接报告登记,修订抢救患者的评估表、工作流程以及急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
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危重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安全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心理情况、发病至转运至急诊中心的时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心理情况、发病至转运至急诊中心的时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危重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安全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转运时间,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入院前的医疗急救,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移。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1]。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多样、时间紧、随机性强、车辆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强等因素,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和事故。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提升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一位急救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
“120”急救电话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满足了广大伤病员的需求。
但也存在较多护理安全隐患。
本研究探析了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80例危重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
每组例数40。
实验组年龄21-71岁,平均(45.45±2.1)岁,男:女=29:11。
对照组年龄21-75岁,平均(45.21±2.92)岁,男:女=27:13。
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安全护理。
①加强“120”指挥中心与急救站的联系,想出更好的沟通方式,最好直接联系患者获取第一手信息。
避免因延误危重病人的抢救而找不到病人,错过黄金时间。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实施效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实施效果摘要:目的: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急诊接诊的7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分组实施护理,各3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全程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2.24±3.27)min、气管插管时间为(3.47±0.7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对比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
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应用全程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果,缩短抢救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症;抢救急诊科接诊的危重症在抢救期间的病情较为危急,出现任何差错均可能影响抢救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受到疾病以及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多会产生恐慌情绪,对治疗期望值也会过高,这不仅容易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医患关系[1-2]。
护理是重要医疗手段,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抢救效果。
此次研究将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2月间本院急诊接诊的7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分组实施护理,分析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于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急诊接诊的危重症患者70例,分组实施护理,各35例。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
年龄:34-68岁,平均为(54.3±3.2)岁。
16例为脑血管疾病、13例为心血管疾病、6例为呼吸系统疾病。
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
年龄:32-68岁,平均为(54.2±3.7)岁。
15例为脑血管疾病、12例为心血管疾病、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
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统计一般资料没有发现显著不同(P>0.05)。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认真观察,遵医嘱为患者进行护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方法上抓好以下环节:(1)针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特 点进行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每班设立小组长、主班。
(2)建立急诊护士交接班本,防止工作脱节。(3)加强抢救过 程管理【6 J,一旦出现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立即纠正。(4)对新 护士安排工作细致、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师带教,并加强 对其检查考核。(5)建立护士长与护士的联系本、QQ群,将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以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 洞,提高护理安全。(6)每月利用护理查房时总结当月抢救 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对抢救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并逐步健全制度,加强对抢救过程的环节管理。 1.3观察指标 由3名组长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
[3]
安玉红,王爱萍,王佩碹,等.急诊科急救用物管理模式探讨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B):68—69.
[4]魏薇萍,金霞,管佳慧.急诊抢救室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改
3讨论
3.1
进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A):61—62.
[5] 段瑛.临床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思维根源及其应对措施[J]. 中外医疗,2008,28:156—157. [6] 李婉玲,钟小云.急诊科急救护理的影响因索及对策[J].全科 护理,2009,7(1c):255—257. [7]
・85・
・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孙琦张梅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健全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
安全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抢救技术,规范仪器、药品、物品管理,注重环节及细节管理。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 及抢救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O.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 了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1.047
意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检验。检验水准仪=0.05。
2结果(表1)
表1 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 及抢救技术满意度比较例(%)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龚放华.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 研究,2011,8(6):67—68.
李船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钓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
理杂志,2005,40(1):47—48. (收稿日期:2012一05—28)
明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2护理安全意识提高经过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本文编辑白晶晶)
万方数据
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安全。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就 是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减少质量 缺陷,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发生,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护 理环境,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I]
对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服务及抢救技 术的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 处理,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抢救技术满
风险。
1.2.4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抢救技术要求急诊护士牢 固树立“抢救第一”的观念,重视年轻护士急救技能、急救知
识的培训。院、科、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分年资的理 论与操作培训,如心电监护、除颤、体表起搏、洗胃、给氧、吸
岁,平均(59.24±7.31)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40例,呼吸
系统疾病44例,消化系统疾病43例,药物中毒20例,创伤54 例,其他70例。实施前后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 元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2.1健全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011年3月我科 根据我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调整四个质量控制小组 成员,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积 极措施,修订、完善现有的护理规章制度,如修订危重患者抢 救流程,修订危重患者的转运流程,制定与手术室、病区、ICU 的交接流程和交接登记本,规范抢救护士转运危重患者前的 评估内容及携带物品要求,修订抢救护理评估表,修订抢救班 的工作流程,修改护理常规。
万方数据・86・塑来自塞黪生堑窒垫!兰玺签!鲞筮兰!塑(皇坐星堑! 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懂得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条文维护护
仪器用后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备用。责任人、护士 长每月有检查记录,责任人每月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
患双方的合法权利。护士们经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更能理解患
者及家属的心情,沟通意识增强,并适时进行良好的心理护 理,缓和了其紧张情绪。在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有5例患者在 转运的途中突发病情变化,无一家属不满、投诉,这归于我们 重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转运 前、转运中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其能够以正常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 理服务的满意度。 3.3急救技能的提高通过急救技能的培训,护士们的医学
痰、简易呼吸气囊、徒手心肺复苏、元创与有创呼吸机应用等 操作,每月示范、考核;每周组织业务学习1次,晨间交班随时 提问,特殊抢救病例及时讨论,每月护理查房1次,科业务学
习1次;送护士去心电图室、急诊ICU轮转学习,选派护士到
国内、外进修、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以了解当前急诊医
疗护理发展新动态。要求急诊抢救室护士理论扎实、技能娴 熟,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 1.2.5规范药品、物品、仪器的管理急救用物的完好情况 是影响急诊抢救工作质量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将五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抢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的完
善,使护理入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护理 人员更加明确职责,日常抢救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防止了随 意性,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投诉情况。本研 究结果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 度高于护理安全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表
常法管理应用到平时的管理中,即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
清洁、常提高。各类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准备到位,100%完
1.2.2强化法律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分批次送护士参
作者单位: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急诊科
孙琦: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好待用pJ。抢救仪器、物品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有清点、检 查、记录,每天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
理论知识更扎实、急救技能过硬、心理素质更良好、应急反应
能力更迅速,保证了急救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保证了日常抢救 护理工作中的质量安全,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减少了护患矛盾的隐患,保证了抢救中的患者安全。本研究 结果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及家属对抢救技术的满意度 高于护理安全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巩固以物资为基础的过程管理抢救药品、仪器、物品 的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确保了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加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及相关法律知识,及时传达医疗、护理纠纷的实案分析等,使
护士吸取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风险性,认清工作中
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心】,使护士的自律性及 依法护理的意识增强。 1.2.3重视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提升服务意识开展“我 把患者当朋友”、“我为患者奉献五心”(爱心、耐心、热心、关
急诊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稍有疏忽就容易 引发医疗、护理安全事件,引起患者或其家属的不满,甚至医 疗纠纷。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 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 能上的伤害、缺陷或死亡¨j。2011年3月起我科在原有护理 管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环节及细节管理,对各种护理不安全 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现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1—28日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 收治急诊危重患者367例,男224例,女143例。年龄1—96 岁,平均(57.89±9.62)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54例,呼吸 系统疾病39例,消化系统疾病37例,药物中毒23例,创伤49 例,其他65例;2012年2月1~29日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收 治急诊危重患者371例,男239例,女132例。年龄2—94
形式汇报护士长,护士长利用护士例会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
方法,并引起全体护士重视。 1.2.6抓细节、重环节管理高度重视防范护理差错的管理 工作"J。加大对各环节的监督和督查,做到护士长日日查、 急诊科月月查、护理部每月必查加随机抽查。对于重点时间: 晚夜问、节假蜀、双休日都安排护士长值班或查房。护士长在
心、责任心)、“假如我是患者”的活动。理解患者与家属的心
境,要求护士在做各项抢救护理措施的同时采用适当的言行 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听取患者的主诉,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得到支持和理解。尤
其注重患者转运前的沟通与生命体征评估,并及时向医师汇 报,根据患者病情备好相关药品、物品、仪器,降低患者的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