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作业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作业(1-4章)

城市地理作业(1-4章)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城市〔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的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三、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2、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洽,例如:研究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③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以城市地理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④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所吸收。

⑤与城市形态学的关系:四、我国城市地理学近期的研究重点。

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城镇:广义的城市叫城镇。

城市地理学作业

城市地理学作业

城市地理学作业城市地理学李军2011013457 地理科学1101题目:实地观看六安城市发展规划蓝图,了解城市近期、远景规划情况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分析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机场建设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

图片: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一: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六安市的城市性质为: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 、城市职能(1)大别山北麓的中心城市(2)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3)区域性交通枢纽(4)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5)六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 、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4、城市规模近期:至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8万,建设用地规模为70 km2;中期: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8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82 km2;远期: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120 km2。

5、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研究层次。

(1)市域范围:包括金安、裕安两区,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县级)。

用地面积为17976 km2。

(2)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安镇、徐集镇、三十铺镇、城南镇、苏埠镇、城北乡、中店乡、分路口镇、韩摆渡镇、先生店乡、椿树镇10个乡镇以及横排头风景区。

规划区面积为1096.8km2。

(3)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合武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

包括现状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接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120km2。

6、城市发展方向“向东主动推进,向北积极延伸,向西跨河拓展,向南逐步完善”,构建未来六安中心城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将城市的发展重心向东、向北转移,适当向西发展,从空间结构上保障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9106)《城市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1:[论述题]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如何划分?联系实际论述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影响。

二、联系实际论述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与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选择。

参考答案:答一:①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②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③虽然基本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不言而喻,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城市的非基本部分应该和基本部分保持必要的比例,当比例不协调时,就会使城市这架复杂的机器运转不正常。

④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势不可挡地要发展。

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如采矿城市因矿产资源的耗竭,港口城市因港湾淤塞或腹地丧失,加工工业城市的输出产品失去竞争力等),同时却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无可挽回地要趋向衰落。

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举例说明)。

答二:(1)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讨论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小城市重点论;②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③大城市重点论;④中等城市重点论;⑤大、中、小合理结构论。

(2)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的理论依据和小城市重点论是类似的,可以和小城镇重点论合流为一类观点。

大城市重点论者虽然不一定反对发展小城市,但反对把小城镇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他们积极主张发展大城市。

中等城市重点论和大、中、小合理结构论介于两派之间,带有强烈的中性色彩。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1、城市地理学1)对象和任务研究再不同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和组合,分布的科学。

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性。

2)发展城市地理学的完全独立和大规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3)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等。

2、城市概念: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的居民集居地.性质: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密集性、高效性、多元性、动态性、系统性)3、空间分析学派1)背景50.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迫切的需要一套理论支持空间资源的管理政策。

2)内容地理学在方法上和哲学上发生的革命性改变:①由求异改为求同,求规律性;②由文字描述改为数据处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③明确要求研究结果有预测能力,帮助决策。

为此,借用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 1 —的理论方法建立空间模式。

3)评价把人类行为过分简单话,忽略其复杂多样的本质;④空间模式不能完全真正反应地理现象的本质。

4、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涵义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居民点和乡村人口相应减少,城市形成和分布,由相对独立的状况改为相互联系的状况;人们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

3)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

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5,卫星城1)概念指在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或与市中心相距不到100km的范围内,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与市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城镇。

2)功能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

3)发展本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为控制大城市膨胀采取了发展卫星城这种分散对策,从本世纪初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兴建了三代卫星城。

— 2 —6、郊区化1)概念50年代以来在特大城市郊区出现的地域变化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使郊区变成一个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关于洪湖(城市地理学作业)

关于洪湖(城市地理学作业)

洪湖————明日之星九州之一,楚国故都,庄王故里,历史名城,三国中心,关公首府,三袁故里,鱼米水乡!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惟楚有才,深固难徙; 凤鸣楚天,无限超越!公安加油,荆州复兴;中部崛起,中华腾飞!洪湖市以其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

洪湖作为地名,最早始见于明朝《嘉靖·沔阳志》所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纳无所,泛滥沿岸,诸垸尽没,湖垸不分”。

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洪湖的螺山、乌林和黄蓬山等地就有人类生息和居住,形成了邑居和群落。

一洪湖的历史沿革今洪湖市境域,夏商时代为古云梦地,属“禹贡”荆州之域;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为州国,都城在今黄蓬山;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州国和江汉间其它小国都被楚国吞并;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后,古州国地属南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更南郡为临江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恢复南郡,设臵州陵县,县治在黄蓬山;新莽代汉(公元9年,以下纪年均为公元),南郡改称南顺郡,州陵改为江夏,县治在今新滩口;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西汉郡县原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州陵辖属东吴江夏郡;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因蜀乱割南郡的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侨臵成都郡,隶属成都王颖国;南朝时州陵县先后属巴陵郡、州城郡;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裁撤州陵、惠怀二县,改臵建兴县,隶属沔阳郡,县治迁到今仙桃市沔阳老城;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今洪湖市境域疆属屡更,郡县变动频繁,大多与沔阳有分有合,或升或降,其间曾名玉沙县、附廓县、文泉县等;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臵县,沔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除道,在新堤设市,直隶属湖北省政府。

未久,撤市并入沔阳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新堤设臵沔阳地区专员公署,新堤为专署直辖市。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城市自然地理环境B. 城市人文地理环境C. 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D. 城市经济发展模式2.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

A. 自然增长率B. 机械增长率C. 政策导向D. 科技进步3.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通常被划分为住宅区的是()。

A. 工业用地B. 商业用地C. 居住用地D. 公共设施用地4. 城市规模的划分通常基于()。

A. 人口规模B. 经济总量C. 地理面积D. 行政级别5. 城市交通规划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交通效率B. 减少环境污染C. 缓解交通拥堵D. 促进经济发展6. 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空气净化作用的主要是()。

A. 建筑物B. 道路C. 绿地系统D. 水体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病主要表现为()。

A. 人口过剩B. 资源短缺C. 环境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8. 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拆除重建B. 修缮保护C. 限制开发D. 市场化运作9. 城市群是指()。

A. 相互独立的城市集合B. 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集合C. 地理位置相邻的城市集合D. 行政管理统一的城市集合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它关注城市的空间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__________的关系。

2. 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__________。

3. 在城市土地利用中,__________是城市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通常包括商业、服务业等设施。

4. 城市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城市功能的__________和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

5. 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__________原则,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

城市地理学作业: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职能分类

城市地理学作业: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职能分类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职能分类1.分类方法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主要有一般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分析、城市经济基础研究、多变量分析等方法。

本次作业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

统计分析法的思路是加入一种经济活动在一个城市被集中到一定的数量,以致支配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那么这种经济活动就成为该城市的主导职能。

主要运用统计参数来衡量和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具体的衡量尺度为:主导职能>平均值+标准差。

即计算出21个城市每个职能部门的基本经济活动中的职工比重(Pi)的平均值(Si)以及标准差(δi),用以确定该部门职能在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程度。

统计分析方法优势是增强了城市职能分类的客观性,一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多个主导职能。

2.数据资料的处理本次作业主要依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11》有关城市的数据进行广东省城市的职能分类,在城市统计数据中采用了各个职能部门劳动力构成作为城市职能分类的基本数据,为了适应城市职能分类的旭阳,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删除和归并处理。

2.1选择反应城市规模的数据根据我们小组第三次作业《广东省各地级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比重测算及结果分析》里有关城市规模分组的内容,我们知道统计资料中主要以市区总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全部就业人口3种总量指标来反映城市的规模,3种指标各有缺点,总结以往经验与不足,本次作业采用以市区非农业常住人口为主体,再加上反映外来人口的修正部分来确定城市的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是:P=Pf+△P(△P>0)△P=(Pc-Pf×70%)×0.6P为城市规模人口,Pf为市区非农业人口,△P为修正人口,Pc为市区非农就业人口。

(详见小组第三次作业《广东省各地级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比重测算及结果分析》)2.2确定反映城市职能活动的各个部门原始资料中将城市经济活动分为了19个部门,其中,我们只考虑城市经济活动中的非农经济活动,所以首先进行删除处理,把“农林牧渔业”删除,保留其他部门。

城市地理学作业

城市地理学作业

城市地理学第三次作业论述题1.简述城市相互作用的类型、条件和影响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191-194――城市相互作用指的是城市之间持续进行的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传递、沟通和交换活动,城市相互作用是构成区域城市镇体系的内部动因;城市相互作用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流、传导和辐射;对流主要指人员和物质货物的移动;传导则主要以城市之间的各种交易活动,通常以统计学的簿记程序来完成,表现为货币流;辐射主要指信息、思想、体制、创新、技术、文化生活方式等在城市之间传播与流动;城市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互补性、中间机会、可运输性等,其中中间机会对原来城市相互作用的格局起着破坏、改造、重塑或者调整作用;城市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城镇体系的构建、重组、或者调节作用,它是进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论述题2.简述城市体系的首位式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教材P163-172――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模式中,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首位度是一国最大城市人口规模与其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比值;有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等的区分,但是,只有当2城市指数市时首位度等于大于2、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时首位度等于或大于1,我们才可以判定该国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属于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遵从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它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城市的位序-规模分布法则有若干个,利用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在已知城市体系内任意城市的位序、最大城市或任意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时,都可以求算该已知城市的人口规模,或者可以求算相反的参数指标;对于首位式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评价应当根据评价对象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客观地进行,不宜绝对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模式;论述题3.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参考答案:3答:按照城市全部经济活动的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论述题4.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4答: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概念的着眼点就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城市职能是从整体上看一个城市的作用和特点,指的是城市和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城市的分工,属于城市体系的研究范畴;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加入了人的主观意念;论述题5.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征参考答案:5.答: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一定空间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城市土地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自然特征1位置固定性2面积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二经济特征1土地资源的稀缺性2区位的效益性3边际效益递减性4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5市场交易的低效性三法律特征论述题6.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6.答: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6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论述题7.简述自然环境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参考答案:7.答:自然环境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地理位置;城址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二城市地形;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三城市气候;气候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以风最为显着,风主要是指风速和风向;四城市植被;五地基承载力;六城市地下空间;第二次作业论述题1.简述城市化定义及城市化Ⅰ、Ⅱ的内容参考答案:1.简述城市化定义及城市化Ⅰ、Ⅱ的内容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54-55――城市化定义: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并向城市镇集中、城镇地域不断扩大、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集中、城市生活工作方式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过程,可以分为城市化Ⅰ、城市化Ⅱ两部分;城市化Ⅰ指的是人口、非农业活动向城市镇集中、非城市镇景观演变为城市镇景观的过程,它们表示实体性的、物化了的城市化内涵,这个过程有饱和点、有终点;城市化Ⅱ表示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向周边、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这是一个抽象的、精神上的城市化内涵,它没有饱和点、没有止境;论述题2.简述城市化动力和机制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57-63――城市化的动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而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是城市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论述题3.简述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CBD区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274-287――同心环模式:伯吉斯创建,他指出,城市核心最中心部分是商业集中之地,向外依次是过渡性地带、工人阶级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高档住宅区或通勤人士住宅区这样围绕城心呈原环状向外推进;扇形模式:由霍伊特提出,他以同心环模式为基础,保留了经济地租机制,增加了放射状运输道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多核心模式:主要由哈里斯、厄尔曼提出,模式假设,城市中除了中心商业区以外,还有次要经济细胞散布在城市系统内,这些经济细胞就是原来的次级中心地和其他成长点,在一定条件之下,它们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中心商务区;CBD区即中心央商务区,指的是城市中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地价最高的地区;划分CBD区的指标主要有中心商务高度指标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标CBII等;论述题4.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参考答案:4.答: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有区域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前者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后者则是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论述题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参考答案:5答:技术进步自古以来就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信息技术正在转换生产、消费、管理等方式;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空间组织开始跨出国界,走向全球;与此相适应,城市体系由单一国家的城市体系走向跨国城市体系,乃至于世界城市体系;1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促成了新国际分工的形成,出现了范围更大的、以大城市集聚发展为特色的跨国城市网络;2世界城市体系;信息网络正成为影响城市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国家层次的信息网络正在彼此沟通,结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世界信息网络,城市体系由跨国城市体系迈向世界城市体系;首先,世界城市体系由世界各国城市组成,并有明显的等级结构;其次,空间极化和城市职能专门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最后,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系统将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世界城市体系;论述题6.城市化的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6答: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论述题7.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7.答: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产生了集聚不经济;集聚不经济主要来自市中心更高的土地使用费、交通的拥堵和环境品质的下降,由此产生了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的扩散;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是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工业的扩张、住宅的扩散以及一些职能部门向郊外扩散;论述题8.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8.答: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论述题9.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参考答案:9.答: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着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第四次作业论述题1.简述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假设、理论要点、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三种原则下的K值…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204-217――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揭示区域城市体系规律的系统理论,是关于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和空间分布最优化的理论,它最先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城市体系中中心地可以看作城市的数量、规模、分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假设:理想地表――土壤肥力同等、资源均匀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消费方式完全一致,相似于“均质平原”;统一的交通系统――平原内所有同等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平原内任意一点与其他地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反比,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经济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理论要点:第一,大多数聚落都作为中心地为其腹地或者市场区提供货物或服务,城市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腹地的服务中心,为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第二,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销售范围和级别不尽相同,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档次也不同,不同中心地之间的数目是按一定规律存在和排列的,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将一个地区的中心地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而形成中心地等级体系,越是高级的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越齐全;级别越低的中心,与相邻同级中心之间的距离越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中心地市场区最有效的理论形状是正六边形,因为正六边形可以使中心地的利润最大化;按最有效市场区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有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形态按照不同的原则各有自己的K值有3种K值;第四,中心地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地功能的专门化,中心地的发展速度则取决于腹地对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增长的速度;六边形网络――平原上每个生产者的货物的最大销售范围都是一个圆,为了消除圆与圆之间的空隔而使相邻两圆相互重叠一部分并且平分重叠部分,从而得到了一个正六边形市场区取代了圆形市场区,同等等级同等规模的正六边形、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正六边形有规律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市场网络体系,即六边形网络;城镇等级体系――取决于中心地提供货物的等级高低与种类多少,中心地城镇级别的高低与它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等级、数量是严格一致的,高等级货物和服务只有少数高等级中心地可以提供,克氏从最高等级货物的门槛需求开始往下推导,按此原则就形成了有序的区域城镇体系;三种K值制约下的区域城镇等级体系及其结构是不同的;3种原则下的K值――市场原则下的K值:K=3;交通原则下的K值:K=4;行政原则下的K值:K=7;论述题2.简述核心――边缘理论的基本内容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理论、生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图及说明3.当代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解决参考答案:2题答案要点教材P221-226――均衡增长论: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等,认为落后国家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因此这些国家应当采取均衡发展战略,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不均衡增长理论:赫希曼等人是代表,他们认为,不发达国家多部门齐头并进、多元发展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缺乏资金;不发达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各部门之间应当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从而产生压力,压力推动发展;生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1950年提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内,而是以不同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以各种传播途径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具有成长和空间集聚意义的“点”就是生长极;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选择好发动型工业;核心-边缘模式图见教材P224图8-21的说明:该图反映的是区域或国家经济地域结构与演变的一般模式――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空间系统可以由核心区和边缘区两个次系统部分组成,该系统的发展动力是核心区产生的大量革新,这些革新从核心向外扩散,影响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该模式包括了革新扩散、决策过程、人口迁移、投资过程等四个基本的空间作用过程;核心向边缘区和边缘区向核心区的动态过程的作用力是不相等、不对称的,从而决定了核心与边缘区的关系是控制与依赖的不平等关系,还存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关系,进而在空间系统组织中产生出一系列不平衡;核心-边缘模式系统的发生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初期、中期、晚期和衰落期等4个阶段;3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323-351,并结合当前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政策以及你所在地区城市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阐述――当代城市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有: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老年人问题、城市种族问题、城市犯罪问题、城市改造与空间资源占有问题等等;解决的措施-发展城市及整个社会生产力、法律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改变观念、以人为本、构建和协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论述题3.试评述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参考答案:3.答:由克里斯泰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不过中心地理论也有不足之处;1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2中心地理论仅较适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于城市密集区;3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忽视了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中心地理论强调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子系统处于不同区域中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忽视了同一个子系统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第一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1.城市2.城市化3.规模经济4.集聚经济5.地方化经济6.城市化经济8.社会区9.基本/非基本比率10.消极型城市化11.级差地租Ⅰ12.级差地租Ⅱ参考答案:1.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2.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3.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4.集聚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5.地方化经济:是指同一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6.城市化经济:指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中央商务区,是指城市中心的地价峰值区,白天车流、人流量大,以零售、贸易、金融和办公等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核心区;8.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9.基本/非基本比率: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10.消极型城市化:由于农村经济破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所造成的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11.级差地租Ⅰ是指经营较优等土地肥沃、位置的土地使用者获得的并最终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12.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单位土地产出增加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西南大学《城市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城市地理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填空题]作业一:1、K=7在科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属于按原则组织的城市体系。

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3、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重心是从和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

4、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活动。

他们的生活方式已开始向城市型转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逐渐向农村中的小城镇集聚,加速农村原有小城镇发展,形成许多新的小城镇,这种现象可称之为。

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和城市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7、城市金字塔的金字塔型结构,是专指随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8、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城市。

9、和并被人们誉为20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两项最重大的贡献。

10、城市地理学所研究的社会空间通常包括、和三个层次。

1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的一种特殊形态。

12、我国各地农村在发展乡镇企业时,根据当地的条件,创造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以企业所有制的支配形式划分,有以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为主的,有以个体所有制为主的,还有以集体所有制企业结合"三资”企业混合型的。

13、城市规模主要有和两种表达方法。

14、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

15、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城市地理学作业一

城市地理学作业一

一.试分析株洲的地理位置,并论述株洲的地理位置与株洲市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答:1.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

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

2.株洲气候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400—1700毫米。

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为湖南省有名的粮食高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县(市)就产生在株洲管辖的醴陵市。

3.株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锡、铀、钼、铜、银、铌、钽、稀土、萤石、石膏、硅石土、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等40余种,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丰富的农产和矿藏资源,加上气候、土壤、地质、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为多层次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株洲是“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醴陵站、株洲北站、株洲西站、醴陵东站、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

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吉衡铁路在株洲南3县设有攸县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个客运站,株洲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二.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你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答:以我的家乡织金县为例,1.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中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境岩溶地貌发育,多峰林、溶洞、暗河。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是国家实施西电东输的主要工程之一。

矿产资源丰富。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储蓄大,品位高的有煤、磷、重晶石、铁矿、铝钒士等26种。

2.织金山川秀丽。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溶洞遍布,有“溶洞王国”之称。

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四十佳之一,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贵州建设西部旅游黄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作业

城市地理作业

新陈代谢城市理论在郑东新区规划中的应用1 理论提出及形成的背景 (2)2 “新陈代谢”城市理论的内容 (3)2.1 从机械时代走向生命时代 (3)2.2 通时性和共时性 (3)2.3 网状系统与根茎 (3)2.4 子整体结构 (4)3 “新陈代谢”城市理论在规划方案中的应用分析 (4)3.1 通时性和共时性的应用 (4)3.2 “共生”思想的应用 (5)3.3 网状系统与根茎理论的应用 (5)3.4 生态的应用 (6)4 结语 (6)摘要:介绍了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新陈代谢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形成背景,阐述了新陈代谢城市理论的内容,着重分析了该理论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概念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为规划出好的城市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陈代谢”城市理论是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先生一直致力研究和实践的城市规划理论。

基于该理论他成功地承接了大量城市规划实践项目。

2002年7月,在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黑川纪章因设计郑东新区规划等方案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

1 理论提出及形成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计量革命的出现使规划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经济学、地理学、数学、系统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为规划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范式。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不仅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人们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这些变化,无疑都将会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黑川纪章的共生哲学设计理念,即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j”。

1960年,黑川纪章倡导了“新陈代谢”运动,主要是在进行建筑及城市规划时引入了时间要素。

所谓新陈代谢式建筑和城市就是过去、现在、将来的共生或时间的共生_2 J。

在此后3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大量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具有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

2 “新陈代谢”城市理论的内容2.1 从机械时代走向生命时代黑川纪章将20世纪的现代主义总结为“机械原理”时代,而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称为“生命原理”时代。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2、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3、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5、中心商务区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2、简析自然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3、简述中心地理论。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1、首位城市和首位度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3、中心商务区4、城镇体系5、生长极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简述中国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前景。

2、简述中心地理论。

3、简述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5分)1、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异,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首位度: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远离城市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的城市化过程。

3、城市职能: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着眼点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是现状。

城市性质: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是目标。

4、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5、中心商务区: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与发展的标志。

目前CBD的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

二、问答题(每题25分,共75分)1、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地,农民初进城市时,为了找工作方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附近,后来以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向外膨胀,市民也向外迁移。

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

城市地理第二章作业

城市地理第二章作业

课后作业1写一篇1~2页的对于RMI地理分布进行描述和分析的短文。

请比较洛杉矶和芝加哥都市区的异同。

从地图上看,芝加哥的移动指数集中的区域为什么比洛杉矶多?一、背景1990年至2000年间,芝加哥和洛杉矶大都市区的人口分别增长了11%和12.7%(U.S.Census,2004b)。

在此期间,两个大都市区人口增长的大多数,发生于中心城区边界之外的远郊区。

以芝加哥为例,增长大多发生于西部和北部的远郊区;而在洛杉矶,最快的增长发生于东部和东北部的城市疏散地区。

二、位序移动指数(RMI)RMI是对于城市在一组城市中人口位序变化的度量。

M =式中:M=位序移动指数(RMI)R1=城市在时间点1的位序R2=城市在时间点2的位序RMI在-1.0与+1.0之间变化。

负值RMI指示位序的降低,而正值RMI反映了等级的增长,零值意味着位序不变。

三、GIS出图分析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相对于洛杉矶大都市区,芝加哥大都市区的RMI 有更客观地模式差异性。

例如,芝加哥RMI增长最大的区域在西部,而在洛杉矶,增长最快的RMI位于平均分散的东南部、东部和北部的郊区。

芝加哥和洛杉矶空间模式的相似之处在于大多数具有高RMI值的区域位于外围郊区。

芝加哥具有最高RMI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外环,而洛杉矶的模式更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条件的限制:芝加哥东临密歇根湖,洛杉矶西邻太平洋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城市的扩张只能分别向西部和东部扩展,人口随着城市的扩张而不断迁移,相应的人口增长也主要发生在城市扩张的地域内。

2、芝加哥的高速公路网密集:芝加哥因其重工业的领导地位,因而在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上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枢纽系统。

芝加哥的铁路是以市中心为核心,燕密歇根湖向南北扩展,形成密集的铁路运输系统,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又进一步促使更多的人口向该地集中,从而导致人口排名的上升。

【芝加哥的地理位置极佳,它位于密歇根湖最南端,是纽约经水上交通所能达到的最佳地点,它的南部面对着美国最富庶的中西部地区,腹地极其广阔。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复习习题.doc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城市是指具有一定的,并以为主,具有的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和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其次是各地城市现象发展规律。

4、标志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三大标志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1、城市地理学三、简答题1、列举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3、列举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一、填空题1、广义上的城市等同于城镇,包括和,狭义上的城市仅仅包括建制市。

2、城市地域涉及三种类型:行政地域、、。

3、哈尔滨辖9 区 9 县(县级市),该地域是哈尔滨的。

4、在面积上,哈尔滨市的实体地域城市规划区的面积(大于?小于?)。

5、城市的行政地域与实体地域在范围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后者,这种情况多在国内出现;另一种是前者后者,国外多出现。

6、美国的城镇实体地域由和人口超过 2500 以上的居民点两部分组成。

7、美国的城市化地区由一个或几个设有建制的以及与之有紧密联系的组成。

8、大都市带是由法国学者于 1957 年首次提出。

9、有关我国城镇设置标准,我国先后提出了 5 个标准,分别是 1955 年标准、1963 年标准、年标准、年标准以及年标准。

10 、1984 年标准中只针对做出修改。

11、 1986 年城镇设置标准的内容包括、、。

12 、改革开发以前,我国城镇设置模式主要为; 1986 年以来则主要的。

13 、哈尔滨管辖面积有 53840km 2,该地域为哈尔滨的; 9 个建制区的面积为10198km2,该面积为哈尔滨的。

2013 年,该市的建成区面积450 km2,该地域为哈尔滨市的。

14 、在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城镇人口由人口和人口两部分组成。

15 、在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市人口包括所辖区人口和所辖的街道人口;镇人口包括不设区市所辖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城市地理学答案

城市地理学答案

城市地理学答案单项选择题1.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主要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是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2.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城市金字塔与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结构)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

3.在城市地理学理论中,下面(地方性中心城市)情况下,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B/N)可能较小。

4.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城市化过程,可以分成许多城市化类型,郊区化属于(离心型城市化)。

5.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曲线表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GNP增加一定数量(如100美元),需要相应提高的城镇人口比重的幅度应该属于(较小)。

6.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城市建成区)。

7.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城中村属于逆城市化现象)。

8.区域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中心城市化)阶段。

9.城乡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景观、人口规模、产业构成、物质构成、职能)方面。

10.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

11.城市边缘区中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明显,但城市影响已经渗入”的圈层是(外围农业区)。

12.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是(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

13.对郊区化而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郊区化是城市要素由内向外的一种离心迁移过程)。

14.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城市建成区)。

15.下面属于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核心对边缘的正效果的是(边缘农产品及原料的销售量增加)。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的是(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

17.下面(银行)部门具有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

判断题18、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9、生长极就是一个区域中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点,决定因素看它有无发动型工业。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城规评估)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城规评估)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城规评估)《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本试卷用于邵阳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1、答卷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写明题目序号,并按题号顺序答题。

3、请保持行距,保持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是。

2、城镇体系的共同特征是:、和。

3、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一般分为三种,即:、和。

4、郊区城市化具有三个特征:(1)土地利用集约化;(2);(3)。

5、正统的城市化类型表现为:(1)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2);(3)。

6、英国学者杰·迈克尔·汤姆森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五种战略是强中心战略、、、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称为。

A、首位城市B、首位分布C、城市首位度D、城市首位比 2、1955年纳尔逊(H.J.Nelson)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属于。

A、一般描述方法 B、统计描述方法 C、统计分析方法 D、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 3、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霍伊特提出了。

A、同心环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D、有机疏散模式 4、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

A、城市建成区B、城市功能区C、大都市区D、城市影响圈 5、“灰区”是指。

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区B、城市交通不方便区C、城市边缘区D、年代较老比较破旧的住宅集中区1三、解释下列每组术语(每组5分,共20分)1、Neighbourhood 与 Community2、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与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3、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4、城市均质性与城市均质地域四、绘图说明题(8分)试绘制巴顿的城市规模与费用——效益关系曲线,并从成本——收益角度对城市规模加以说明。

五、简答题(共35分)1、简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18春西南大学0571《城市地理学》作业答案

18春西南大学0571《城市地理学》作业答案

1、在西方,常常集中有年代较老、比较破旧的住宅,但稍加修缮就可以达到目前的居住标准,这类建筑集中的1.贫民窟2.贫民区3.棚户区4.灰区2、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称为()1.邻里2.社区3.社会区4.社会空间3、区域要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阶段。

1.中心城市化2.郊区城市化3.逆城市化4.再城市化4、城市聚落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1.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最重要的地位2.人口数量多3.第三产业比重大4.第二产业人口比重高5、()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1.工业化2.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第三产业的发展4.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6、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1.工业化2.农业生产力的发展3.第三产业的发展4.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7、我国市带县市域范围属于下列哪种概念()1.行政地域概念2.功能地域概念3.城市连绵区4.大都市区8、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这种地理位置属于()1.中心位置2.重心位置3.大位置4.中位置9、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类型称之为()1.景观型城市化2.假城市化3.逆城市化4.郊区城市化10、1955年纳尔逊(H.J.Nelson)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属于()1.一般描述方法2.统计描述方法3.统计分析方法4.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11、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

1.城市建成区2.城市功能区3.大都市区4.城市影响圈12、扇形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学说是提出来的。

1.伯吉斯2.霍伊特3.哈里斯4.厄尔曼13、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称为()1.首位城市2.首位分布3.首位比4.首位度14、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不包括( )1.多层次商业中心2.带状商业网点3.市场化商业区4.专门化商业区15、以下不属于城市空间分布类型阶段的是()1.离散阶段2.极化阶段3.扩散阶段4.聚合阶段16、中心地理论中的K=4体系依据的是()1.行政原则2.市场原则3.交通原则4.最优原则17、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1.理论基础2.资料矩阵3.方法论4.多变量分析法18、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一种放大机制称作( )1.乘数效应2.除数效应3.加数效应4.减数效应19、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 )1.普查法2.残差法3.区位商法4.正常城市法20、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有( )1.区域差异变大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3.经济发展不平衡4.城市人口数量增加21、霍尔的城市近域推进演化模型中第四时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1.绝对集中2.相对集中3.相对分散4.绝对分散22、下列不属于城市地理要素的是()。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

城市地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指城市所处的纬度和经度。

2. 城市可分为行政区域和功能区域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3. 城市的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4. 城市负载能力是指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5.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6. 超大城市通常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

7.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9°54′48″,东经116°23′30″。

8. 都市圈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群体。

9.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城市的环境质量与人居舒适度密切相关。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城市化是什么?城市化是指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过程。

2. 请简要说明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城市工业化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的完善等。

3.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的影响包括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社会结构的改变和文化的多样性等。

4. 城市的功能区域有哪些?城市的功能区域包括行政区域、商业区域、工业区域、住宅区域、教育区域、文化区域和娱乐区域等。

5. 请简要介绍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城市群体,具有较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

6. 请说明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

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废物处理和绿地覆盖率等。

三、综合分析题(40分)请结合你所在的城市,分析该城市的发展情况并提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建议。

(此处略去1500字正文内容)。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202215-图文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202215-图文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202215-图文2004级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7年1月8日)姓名学号分数警示《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城市性质2.城市更新3.城镇体系4.智能图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3.公式Pi=P1r-q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的不同取值,公式所表示的城市体系分布的特点。

4.边缘城市及其特点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2、请分析美国郊区化的过程及发生机制;若从美国郊区化的含义来看中国,请问中国的大城市目前是否出现了郊区化,并论述理由。

《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7年1月8日)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

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李军2011013457 地理科学1101题目:实地观看六安城市发展规划蓝图,了解城市近期、远景规划情况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分析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机场建设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

图片: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一: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六安市的城市性质为: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 、城市职能(1)大别山北麓的中心城市(2)省会经济圈副中心城市(3)区域性交通枢纽(4)安徽省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之一(5)六安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 、规划期限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4、城市规模近期:至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8万,建设用地规模为70 km2;中期:至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8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82 km2;远期:至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0万,建设用地规模为120 km2。

5、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研究层次。

(1)市域范围:包括金安、裕安两区,寿县、霍邱、舒城、金寨、霍山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县级)。

用地面积为17976 km2。

(2)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安镇、徐集镇、三十铺镇、城南镇、苏埠镇、城北乡、中店乡、分路口镇、韩摆渡镇、先生店乡、椿树镇10个乡镇以及横排头风景区。

规划区面积为1096.8km2。

(3)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合武高速,南至宁西铁路,东到三元河,西到商景高速。

包括现状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范围、以及与之相接的三十铺镇、新安镇、城南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120km2。

6、城市发展方向“向东主动推进,向北积极延伸,向西跨河拓展,向南逐步完善”,构建未来六安中心城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将城市的发展重心向东、向北转移,适当向西发展,从空间结构上保障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7、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综合考虑中心城区范围内用地的区位、交通、用地条件、自然生态现状及基本农田的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将中心城区的空间划分为四类区域进行管制,即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

①禁建区:城市重要的生态通廊和生态背景区域,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该区域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和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建设外,禁止一切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并严禁破坏景观与自然资源,保护耕地,禁止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

②限建区:因发展条件有限,发展前景尚不明确的区域。

该区域除进行农村居民点建设、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限制其它与城市建设相关的活动的开展。

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因建设需求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经法定程序规定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

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禁止侵占基本农田进行建设。

③适建区:综合发展条件较好,适宜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区域。

在该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涉及将农田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经法定程序规定严格审批批准后方可实行;该区域内的农村居民点,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其向城镇型住区集中。

④已建区:现状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覆盖的区域。

调整用地结构与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疏散核心区功能,适当疏散人口。

8、规划空间布局结构本次规划城市整体结构为“一环两心、三轴四区”(1)一环:西环路—长安北路—佛子岭路依托城中区外围道路,便捷联系城市各区,作为展开城市空间发展构架的基础。

(2)两心: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以球拍广场为核心,依托老城现状基础,围绕其形成的商贸、文化娱乐、金融综合服务中心,也是城市的中心。

城市副中心:以规划新城大道为基础,结合南部古城遗址,在淠河和淠东干渠之间布置商贸、文化娱乐、金融办公的城市新城中心,同时也是城市副中心。

(3)三轴:大别山路—皖西路老城东西向发展轴:以老312国道为基础,完善城市空间布局,连接老城区和六安经济开发区,从而形成老城东西向发展轴,促使城市的东向发展。

梅山南路—梅山北路南北向发展轴:以梅山路为轴线,串联城市老城和新城新城大道东西向发展轴:以新城大道为轴线,设置东西向绿化分隔带,形成重要的新城景观大道,拉开城市组团构架,为城市远景向东合肥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并在其中布置城市重要公共活动功能,形成城市副中心。

(2)四区:城中区、城东区、淠河西区、城北区①城中区以现有城市中心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改建扩建。

在这一地域形成商业中心、教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并与城市南端的行政中心、火车站场附近的交通集散中心及商贸区,加上城市河中岛——月亮岛等,组成城市中心区。

②城东区以六安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包含金安区经济开发区,形成的以工业为主要发展目标,同时配套商业、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片区。

③淠河西区位于城市老淠河以西,以居住为主,依托优良的滨水环境,打造宜人的城市居住片区。

④城北区北部跨越淠河总干渠以技术建设工业组团,依托城北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工业主要以层次相对较高二类的产业为主发展综合产业区,并在东侧预留发展用地,辅以一定沿河商业、居住用地,形成城市北部新区。

9、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体制转换、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实施“接轨长三角、衔接中西部;融入省会经济圈、领衔大别山北麓”区域发展战略,明确中心城区主导职能,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全面建设小康六安,最终打造以“绿”为特色,以“水”为灵魂,自然、社会、人和谐一体的大别山北麓中心城市。

10、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普遍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保障城市协调发展;建设层次多样、网点均衡的现代化商业、文化、游憩设施体系;建成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增强城市交通辐射能力;加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绿化水平,严格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构成合理的生态框架,逐步把六安建设成为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着力打造“水城六安”、“绿城六安”和“文城六安”三大城市特色。

二: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机场建设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1、铁路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六安地处大别山地区,交通不便,随着铁路的发展,宁西铁路六安段和沪汉蓉快速铁路六安段的建成通车,六安地区的交通越来越便捷。

首先,六安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都没有很有效的利用,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六安可以便有机会将现有资源加以高效率利用。

旅游资源方面,铁路的发展,能将想来六安旅游的人快捷地运送到六安,同时加以适当的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六安旅游!矿产资源方面,六安有些丰富的铁矿资源,但是其地处山区,运输能力有限,铁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运输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再次,铁路的发展,可以使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带动经济的发展。

六安现与合肥、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联系已十分密切,随着铁路的进一步发展,六安将会与全国各地城市都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铁路网。

同时,随着阜六铁路的建设,六安与省内各市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六安将成为省内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2、高速公路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根据六安市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中心城区的发展建设现状与规模、以及80公里高速公路夹角内的地形地势以及水文地质等情况,结合运用一些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及其分析方法,科学地制定出高速公路环内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制定这个区域的战略规划,要以综合规划为手段,以“城”为本,以土地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的需要出发,以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为前提,优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空间保护和发展设计,进行城市空间的布局,运用景观空间的多样性特征,将和谐的绿色环境贯穿城市的山体、道路、河湖水系,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和谐城市规划”, 加速六安市“生态六安”的建设。

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们建议六安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生态新城。

二、要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

六安市靠近济宁高速一边是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区,靠近沪陕高速一边是六安市的经济开发区,所以要合理布局城市产业位置,适合各条高速公路的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资源。

三、要有清晰的规划层次。

高速公路夹角内有一部分是城市规划区,另一部分是郊区和生态保护区,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带,长远看也是未来的城市规划区。

建议将靠近高速公路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考虑,既要修编好城市总体规划,也要一同考虑抓好城市规划区外300多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的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既要搞好城乡规划,也要编制好生态保护规划,使高速公路环内区域实现城乡统筹,城乡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同步。

3、合肥机场建设对六安市未来发展的意义合肥机场对六安经济影响的功能定位:第一层次:区域性国际门户枢纽机场,指合肥机场。

主要功能是连接国内主要省会、旅游城市,满足国际旅客的中转和经停,可以直飞中南西亚等周边和东欧诸国,起着我国与中南西亚和东欧地区连接枢纽作用,是我国华东地区的国际门户。

第二层次:努力打造干线机场,将黄山、阜阳等机场打造成干线机场。

使合肥更是成了六安经济发展的依托。

该层次机场是枢纽机场的重要支撑,承担着为枢纽机场输送和从枢纽机场分散旅客的作用。

为合肥和六安及附近的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第三层次:支线机场。

支线机场建设根据当地经济、旅游、改善交通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其主要功能是为干线和枢纽机场提供旅客喂给和疏散服务。

这类机场投资规模一般在2亿左右,投资强度明显低于内地。

第四层次:合肥机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和支撑着六安区域经济的发展。

机场是经济成就的象征,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其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GDP的贡献,而且建成投产使用后可以对六安经济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

近年来,合肥机场的陆续建成投产,对提高合六经济的运行效率,改善六安地方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明显作用,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的强劲动力。

三:路线从学校门口坐11路到六安城市规划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