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化高等教育的文化生态建设

合集下载

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

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

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摘要】在大学生教育中,人性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关爱和尊重的教育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个性化指导和关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倡沟通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则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压力和焦虑。

人性化管理的实践意义在于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和发展机会。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人性化管理、关爱、尊重、个性化指导、培养自主性、创新能力、沟通、合作、心理健康、情感管理、实践意义、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介绍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尊重、关爱和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理念的管理方式,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其教育管理同样需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在大学生教育中,人性化管理意味着将学生视为成长中的个体,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特点和理想。

通过建立亲和力、信任和尊重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其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助力其全面成长。

人性化管理强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注重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塑造健康自信的人生态度。

人性化管理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未来,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性化管理将继续深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1.2 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人性化管理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人性化管理,可以更好地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在当今世界,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而教育生态环境也是如此。

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很关键。

那么,在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出发呢?首先,建立一个清洁、宜人的教育环境是关键。

学校需要时刻关注学校周围环境,保持周围的卫生。

学校应该告诫学生,让他们明白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正确的卫生意识,保持学校周围的环境清洁,垃圾分类,避免污染。

这些举措将会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对于他们打基础的重要性,从而在社会中成才。

其次,学校应该关注和改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情况。

学校应该努力优化教学环境,让课程真正的走进学生和教员的心里。

为了提高学习成果,建立数字化、多媒体教室,配备更高的音乐设备和一系列电子设备,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将会替代一些陈旧的教学设备,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除了优化教学环境以外,多借鉴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全面化的教育模式。

探索创新型教育方法,带领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像电影制作和编程等。

这些方法不仅仅让单调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好玩和有趣,而且还保证学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

此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除了包括教育本身以外,还需要内部管理的声势。

管理过程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管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中。

像保护办公室资产、规范食品经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等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

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它们。

总之,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是可以具体实现的。

无论从教育工作者或企业的角度来看,必须始终谨慎而外在细心关注环境、教学、创新、管理和其他识别黄牌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满足现代社会学习需求,并创造新的,有意义的教育实践。

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

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

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本文将从目前学校教育的人性化研究现状入手,探究人性化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一、学校教育的人性化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人性化教育,呼吁把人性化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体化和自主性。

人性化教育是指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人文成长,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和创造力的教育。

人性化教育的理念需要从教育开始就贯穿其中。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人性化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

人性化教育要求学校和老师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最需要的教育。

二、现阶段人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是,人性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实践人性化教育时,却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差。

有些学校会把人性化教育和“任性教育”等混淆,过分追求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化,导致学生的品德与道德水平下降。

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在实践人性化教育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他们过分强调学生的个人优势和特长,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还有一些学校的人性化教育被过度商业化,注重的是教育产业的利润,而非学生的发展。

三、如何推进人性化教育为了让人性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人性化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与独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推进人性化教育的实践。

政府可以从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推出人性化教育课程和增加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促进人性化教育的发展。

最后,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有相应的教育观念,理解人性化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并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性化教育实践活动。

四、结语人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管理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人性化管理旨在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

本文将从人性化管理的概念、意义和实践等方面探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

一、人性化管理的概念1.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人性化管理可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

2. 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3.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人性化管理可以增强学校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校风校貌的良好形象。

4.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性化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学校管理者应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潜能和困惑,尊重并关心他们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 鼓励学生的多元发展。

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俱乐部,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3.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加强对校园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保障他们的饮食、住宿和安全。

4.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压力,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抗挫折能力。

5.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和发展规划,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他们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6. 加强学生的参与和管理。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建立学生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

校园人性化管理问题研究

校园人性化管理问题研究

校园人性化管理问题研究
校园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教职工的权利和尊严,关注其心理需求和健康成长,为其提供舒适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而如何实现校园人性化管理,是一个考验校园
管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问题。

首先,校园人性化管理需要提升管理者的理念和能力。

管理者应该了解和掌握人性化
管理的基本理念,并注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管理者要具备开明包容的态度和理性
思维,了解学生、教职工的需求,积极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校园人性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人性化机制。

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制定完善的规
章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
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及与学生和教职工有密切联系的沟通交流机制,以及更加开放
和透明的决策机制,为学校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最后,校园人性化管理需要注重文化建设。

文化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
具有重要的功效,能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应该注重文化建设,为学生、教职
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荣誉感,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并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不断自我塑造和完善自己。

创造人性化的生态校园空间

创造人性化的生态校园空间

浅析创造人性化的生态校园空间摘要:良好的校园景观对学生日常学习有积极的帮助,除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还有尺度适当的供休息驻足的庭院,足够的绿地树荫供阅读背诵,公共的广场运动场地供师生讨论交流,满足师生日常学习、休憩、活动的功能。

关键词:生态校园、文化内涵、洞悉场地、融合设计人是景观中最灵动的部分,尊重人性、尊重人的生活、工作、休闲方式是构成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因素,生态校园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

1.1塑造具有地域和学科特色的生态校园景观校园景观要充分体现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规划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而景观设计力求达到整个区域内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充分融入校园设计的理念和校园文化,以提高校园魅力,形成人文、自然、生态的绿色校园空间,合理组织动态交通体系,妥善安排静态交通设施,塑造具有地域和学科特色的生态校园景观。

本章以北方城市某船舶职业学院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实际针对人性化的生态校园景观设计进行解析。

此船舶职业学院位于北方城市葫芦岛市,依山傍海、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优越,新校区呈南北狭长状,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高差近15米,地势复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人性化的生态校园空间。

一: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理念:在生态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从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出发,注重使用者的参与性、观赏性、舒适性,创造多样、安全、舒适的校园共享空间,在人流组织、交通组织、户外设施、安全设施等诸多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需要。

2、功能性原则: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积极的帮助,除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还有尺度适当的供休息驻足的庭院,足够的绿地树荫供阅读背诵,公共的广场运动场地供师生讨论交流,满足师生日常学习、休憩、活动的功能。

人性化在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人性化在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人 性 化 高 环 境 设 计 教 育 策 略
随着社会经济 快速发展 以及 人们生活水平 的逐步提 高 ,人性 化理 念受 到人 们 的普遍 重视 ,人 性 化 理 念 是 指 把 人 作 为 最 基 本 的 出 发 点 ,并 根 据 人 的心 理情 况 、人 的 行 为 习 惯 、人 的思 维 方 式 、人 的 生 理 结 构 等 因 素 ,全 面 展 开 一 系 列 的 行 为 以及 活 动 ,使 人 能 充 分 感 受到温 暖 、方便 、舒适 。鉴 于人 性 化 理 念 的诸 多 优 点 ,当 前 ,在 教 育领域教学过 程中 ,人性化 理念 也 被 广 泛 应 用 。人 性 化 教 育 是 把 高 校 大 学 生 的 教 育 和 大 学 生 的幸 福 感 联 系 在 了 一 起 ,让 大 学 生 在 一 个 有 尊 严 、有 温 度 、有 人 文 关 怀 的 氛 围 中成 长 ,因 此 ,实 施 人 性 化 教育就是要尊 重生命 ,以人为本 , 充 分 考 虑 大 学 生 的 心 理 需 求 和 情 绪 变 化 ,让 学 生 的 个 性 得 到 充 分 的 张 扬 ,进 而 提 升 其 发 散 性 思 维 能 力 以 及 创 造 力 。
么 荒 诞 离 奇 ,教 师 都 要 给 与 充 分 的肯定 和鼓励 ,以激励他 们下一 次 踊 跃 发 言 。
其 次 ,人 性 化 教 育 有 助 于 学 生 对 知 识 的把 握 。 学 生 学 习 知 识 的 过 程 就 犹 如点 燃 一 把 希 望 的 火 苗 ,只 有 在 好 奇 心 的 引 领 下 学 生 自发 对 所 学 习 的 内 容 进 行 探 究 , 才有 益 于达 到最佳 的学 习效 果 。 在 人 性 化 教 学 理 念 下 ,整 个 教 学 过程充满 了人 情味 ,同时也培养 了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这 会 提 高 学 生 对 获 得 新 知 识 的 渴 望 。 著 名 的 文 化 教 育 学 派代 表 人 物 斯 普 朗 格 曾指 出 ,教 育 的 本 质 在 于 唤 醒 人 沉 睡 的 自我 意识 ,唤 醒 创 造 力 、生 命感 、价值感 。可见 ,人性 化教育 尊 重 了学 生 的 个 性 化 ,帮 助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找 寻 快 乐 、培 养 兴 趣 ,进 而 有 探 究 知 识 的 动 力 。

关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几点思考关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涵义高等教育的人性化,就是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意愿,充分体现人的终极关怀。

它要求高等学校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唤醒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每个人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把他们培养成充满爱心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具有独立完善的人格。

创造条件使自他们的需要得到合理的满足,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传统教育中的人性化及现代教育人性化的要求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这种文化过去和现在乃至将来都将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教育非常注重对人的尊重,教师要“为人师表”,学生要“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滴水之恩要作涌泉相报”,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这些教育理念,使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而且不断的发扬光大。

在孔子儒家哲学体系中是把“仁爱”“亲情”作为维系人们思想感情的纽带。

“儒家重视人的德性陶炼,强调人的道德完善与社会责任感的培植,将教人做人,使人'人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教育使命,并逐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以善为向导,以人的和谐生成为目的的人文教育传统,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人性化的基调。

即将人的和谐生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认为教育的本意就是培养人,引发人的内在天赋本性,涵蕴人的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态度,引导人逐步内化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持性,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人。

”1“儒学的人性观的现代诠释实际就是:人本质上是一种超越性、生成性存在,人的内心具有对任何事物都要求理解的价值欲求,而人格的内部又潜藏着无尽的价值创造的源泉,所以他总是以人格的生命为中心不断发展着,这意味着人是能够自我完善、自我生成的,这种生成需要的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在精神动力,外在知识只是精神成长的手段与工具,因而教育应关注人性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环节。

而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师管理、活动组织和艺术氛围等方面对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

首先,课程设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开设一些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课程,如编程、设计等,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实践领域的兴趣。

此外,课程设计要贴近实际,关注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管理是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

同时,教师要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通过定期的个别辅导和学生的课外学术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活动组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

校园活动可以包括学术讲座、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

活动组织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活动组织可以借助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力量,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学生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艺术氛围是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设立艺术团队,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艺术场地,供学生进行创作和展示。

培养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改善教师管理、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以及培养艺术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嘿,各位老师和家长们,咱们今天聊聊怎么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环境,这可比那些冰冷的算法和数据有趣多了!
我最近去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吧,就挺特别,他们有一个专门给学生放松心情的“心灵花园”。

一开始我以为就是种点花花草草,结果一进门,哇塞,这地方可比我想象的丰富多了。

首先,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不说了,什么多肉仙人掌啊,热情似火的玫瑰啊,还有我最喜欢的薄荷,一进去就一股清香,闻着都舒服。

再往里走呢,就看到一个小型的喷泉,周围摆满了石桌石凳,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有的在小声聊天,有的在看书,有的在闭目养神,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又彼此不打扰。

喷泉的水声加上植物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让人心神放松。

你说,这“心灵花园”有什么用呢?别小看它!它就是一个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喘息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的压力下,找到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这可是比那些冰冷的教室和死板的规则更有温度,也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你看,这“心灵花园”不就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吗?其实构建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关键就在于“以人为本”。

把孩子们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充满爱和关怀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地成长、学习,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别再想着用冰冷的数据和算法来衡量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了,多花点心思去打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校园环境,让孩子在快乐和自由中学习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教育。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

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

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人类是社会化生物,社会关系对人类有巨大的影响。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与人性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高校,是当前高校管理和运营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加强人性化教育高校的教育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术和专业领域获得最优秀的知识和技能,但教育不能忽视人性。

对于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也应给予重视。

高校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成熟、有责任心和向心力的人际关系。

而这些特质的培养需要建立在人性化教育之上。

唯有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其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学校大集体中,增进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形成较深厚的情感纽带。

高校要重视这方面工作的实施和实际效果。

二、营造温馨的学习工作环境高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体验,增加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归属感。

高校建设应着眼于环境布局,建立高标准的学习生活区域,将整个高校建设成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生活体系。

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学校共同发展和协作,高校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好的结果,从而实现共同向上的发展。

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建立学生公寓、活动场所和娱乐区域等,能增加学生的集体感和影响力,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学校中存在的所有不良环境应该被消除,而所有的美好环境应该得到积极保护和留存。

三、推动学校文化多元化高校应当创造一个多元化、包容的文化环境,推动学校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

高校文化的多元性能激发不同思想倾向的学生的活力和创造性。

多元文化能够触发学生的抱负和理想,驱动各种创意思考,增强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百舸争流,在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遵循和追求成功的实践。

同时,这也能够推动并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四、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校方应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推出一系列的高效、简洁的管理模式,创造一种亲近和自然的学术环境。

高校需要关注到个体学生,对不同学生的学术需求和兴趣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建议、学业管理等服务。

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

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

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因为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所以,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

一、强化人文关怀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首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增设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其次,加强对生活教育的重视,建立完善的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馆等配套设施,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健康饮食、运动俱乐部、文艺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学校应该注重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首先,学校应该倡导多样性和包容性,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达自我,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和行业的联系,邀请成功人士、学术专家、艺术家等为学生讲学、表演、示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学术研讨会、文艺演出、运动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三、强化志愿服务意识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志愿服务意识,提高他们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行动、捐赠公益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考核机制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社会资源的联系,搭建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四、加强师生互动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剖析高校教育人性化》

《剖析高校教育人性化》

《剖析高校教育人性化》摘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人性化的错位,没有意识到只有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朝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要建立人性化的德育机制,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自身发展的呼唤,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措施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通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进入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受教育者思想意识的转变,思维模式的更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在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心理水平、健全人格塑造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保持和发扬其优势作用,就必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及意义所谓人性化表示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向合乎人性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的转变,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人性发展的需要,以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发展过程。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人性化”育人理念,就是要把人性的要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目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中去。

它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的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以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特定目标,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大学生放在主人公的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唤醒大学生身上特有的青春蓬勃的活力,真正体现出当代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信息。

实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更体现出亲和力,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的位置,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创造良好的人性化学习环境。

此外,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挥洒青春、放飞梦想的神奇殿堂,可以打破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体贴并理解学生的各种追求,使教育落到实处。

关于学校人性化战略的思考

关于学校人性化战略的思考

关于学校人性化战略的思考摘要:人性化战略具有学校文化战略特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给人以情感温暖,心理疏导和精神力量,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心态。

学校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科学研究氛围,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以弘扬学校的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引领优秀人才培养、引领学术发展、引领社会服务为目标,以文化载体,文化品牌和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人性化学校文化管理思想和谐校园在学校“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随着时代进步和学校迅速发展,人文、人性化观念在规划中愈加体现。

从学校使命看,“牢固树立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和质量”。

学校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校的事业发展与师生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创文明、和谐、科学发展的局面。

这是对人的重视,是学校几十年发展的文化积淀结果,可以说战略规划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在“十二五”收官、谋迎“十三五”之年,围绕人性化战略的特点谈一点个人思考。

1人性化战略的精髓是治心(1)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先管人,管人必治心。

管学生,管人管心,需要大心态大智慧。

心理管理是管理最高法则。

给人向往,给人希望。

带着爱心,实现人性化管理。

让和谐舒展一些那才是心理和谐。

管理同时,着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及适应环境能力,帮助人们进行一定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达到降低或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给人以情感温暖,心理疏导和精神力量,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心态。

(2)就学校而言和企业不相同,有教工,有来自全国各地尚未进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各个心理,条件,习惯不尽相同,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增大,就业面临的障碍问题;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愈见微妙,长期身心劳累,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学校表现出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教工,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维护学校或单位稳定,已成为重大课题。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环境建设举措

科研课题论文: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环境建设举措

158074 图书馆管理论文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环境建设举措高校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研和学习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其职能决定了图书馆不仅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同时应秉持“以读者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健康、便捷、适用的学习、研究环境。

以特色服务环境吸引读者,方便读者,以人性化关怀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价值最大化。

一、高校图书馆外部环境的人性化图书馆是高校师生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外部环境应充分为读者提供便利,并结合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环境对读者的吸引力。

(一)高校图书馆的外部景观设计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创建绿色生态的外部景观,营造有吸引力的,令读者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如在图书馆周围栽种高大的绿色乔木,种植各色景观植物,巧妙设计草坪、溪水、山石、瀑布、亭榭等景观,利用绿植对馆外空间进行合理分割,将户外座椅的位置进行多样化安排。

读者可以在馆外的庭院式空间流连漫步,驻足欣赏,充分享受回归自然,在绿荫下阅读的乐趣。

读书、学习感到疲劳时还能获得精神的放松。

如大理学院图书馆的外部景观不仅包含高低错落、曲径通幽的绿植设计,富有白族民居特色的长廊,还能在馆外放眼眺望苍山、洱海。

蓝天、白云、青山、碧海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给读者带来人文与自然的双重熏陶和洗礼。

(二)高校图书馆的外部设施设计图书馆不仅是获取资料,辅助学习、科研的场所,也是进行文化交流、读者互动的场所。

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配置小型文化广场,作为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向高校师生出借场地举行文化活动的有效空间。

出于对师生读者交通便利的考虑,还可设置停车场,设计电动车、电动汽车充电位,以及大量的自行车放置空间。

另外,由于服务功能的不同,图书馆外部环境中的小型文化广场和停车场应属于“动区”,有较多声音产生,而绿色景观区域相对属于“静区”。

图书馆在对外部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动区”和“静区”之间的位置协调,避免“动区”对“静区”宁静气氛的干扰。

人性化学生管理、活跃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新局面

人性化学生管理、活跃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新局面

人性化学生管理、活跃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新局面——浅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科学系强化学生管理、创建和谐校园中的几点认识作者:靳敏平摘要: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和谐校园是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追求。

创建和谐校园,要以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为手段,以校园文化为依托。

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修养,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团结协作,创建和谐校园新局面。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学生为本、学风建设、社团、校园文化、团结协作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开辟未来。

和谐校园是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追求。

创建和谐校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创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为手段,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修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和健全人性化学生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和谐校园。

一、人性化学生管理,深化学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什么是人性化?即以人为本。

人性化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为本,条例适用学生、管理符合学生。

同时人性化学生管理还须加强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管理者树立育人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院稳定、发展、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1、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建立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从学生辅导员、教师辅导员、分团委书记到党委书记形成了多级点面辐射覆盖的管理方法,完成层层负责、科学人性的管理。

第一,学生辅导员。

学生辅导员是人性化学生管理模式的一大特色,虽然随着大学辅导员年轻化,辅导员和学生的年龄在逐渐缩短,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仍然无法也不容许逾越,这样无疑加大了学生管理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性化高等教育的文化生态建设作者:武娜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03期摘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人的存在和发展以文化为基础,人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首先考虑大学文化的发展,文化系统本身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中,高等教育的人性化构建也就是文化生态的建设。

文化生态的运转有自己的规则,遵循高等教育人性化的发展原则才能实现文化的生态建设。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性化;文化生态1、文化生态学及文化生态视角(1)对生态的认识“生态”概念与生态学一起诞生,伴随人类社会现代化及现代化带来的生态污染同时发展。

美国著名思想家西里尔·E.布莱克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

[1]出现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成为摆在人类面前最棘手的难题,就连人类内部精神空间也受到牵连,甚至大学文化精神也在世界范围内反映出衰微现象。

与此呼应,生态觉悟成为20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和深刻的觉悟之一,很多专家学者意识到生态的整体性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作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人类与大自然范围内发生的事情有某种必然关系,“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方式的危机,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2]人类所继承的生态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平衡、处于深刻矛盾中,生态研究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只关注人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把解决问题的希望仅仅寄托于技术、管理手段,而忽略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正如西方当代著名思想家欧文·拉兹洛(Ervin Laszlo,1932-)说的那样,生存的局限不在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而在于人类内心精神世界,以及人类对于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的选择。

生态的主要意义是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自然的规律以及人如何更好适应环境的途径,从广义的角度,生态作为一种理念提供了目标追求和价值向度,扬弃了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绝对主义,超越以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体系,这种生态化的理念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类的生存智慧(ecosophy)①、规定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同时教育活动本身的实施和开展也必须是生态化的,以生态化理念规定教育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以及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

这种人生存于世界之中的生态智慧,将人与世界视为整体同一,把生物界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思考,帮助我们从各方面来探索和了解生命以及人、社会、自然的关系,继而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探明问题的症结并找出较有效的对策。

将生态价值观所坚持的原则应用于教育,实现教育的生态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2)从文化生态学到文化生态视角文化生态的概念源于文化生态学这一学科。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进化论者、人类学家斯图尔德(Steward,Julian Haynes)提出“文化生态学”。

早期主要研究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提供的是可供选择的机会,由文化历史与特殊习俗等组成的文化决定文化对环境适应的方式,人类主要通过文化变迁实现对环境的适应。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心理学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文化生态学的内涵也得以进一步丰富,发展心理学家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ies)认为,心理发展是人的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系统进程。

随着“环境”一词内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文化生态学转向主要研究文化与媒体环境的互动关系。

文化生态学以相互作用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全观论(holistic view)将整个宇宙包括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生命机体、精神世界等看作有机的整体,而文化系统本身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突变性、稳定性、自组织性等原则。

文化生态学逃出文化源自文化的循环论证,从自然环境因分析文化的适应和发展问题,提供的是一种研究的方法,对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化本身是人类理解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和媒介,文化的存在是人之思想的反映,文化的发展是人之思想的发展,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都是文化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些与人有关的关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以更加开阔的视角从根本上更准确的把握,而这个根本就是文化,把握的途径是建立生态的文化和文化的生态。

生态的文化既是关于生态的文化,也是生态化的文化,也就是文化本身的生态系统的建立,是生存智慧指引下人类精神生态的建立。

在生态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建立文化生态是当为之事,也是可为之事,这是一种文化的真正人化尝试和努力。

文化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必定是关注人的本质实现和全面自由发展,[3]恰巧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人性化高等教育的文化生态(1)人性与人性化的教育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和未完成性决定了人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图式生存而只能诉诸于教育,但是对教育需求的更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超越本性和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这是人获得人的本质和人性实现的过程。

人因为人性而不同于其他生物,人性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发现并认识自己的本质,而只有教育才能使人获得人性本质。

但是教育本身是人类的发明创造,人类用自己的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发展是十分冒险的,必须非常谨慎以保证实施的教育适合并且有益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和宇宙的发展。

好的教育正是这样的:从中全部的…善‟能够在世界中产生出来。

[4]通过知识、技能传授和情感、意志、信仰等非理性的培养,将人性贯穿于受教育者生活的过程,引领受教育者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觉与世界达成和谐相处的契约;同时,教育不是或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经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主体积极内部探索和自我创造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要求参与者带着大脑和心灵以实现人性的获得和内部的转变,然后才能使人性贯穿于个体的生活中而不发生偏离,因此教育应该是人性的教育。

但是教育并非一直都是人性化的,人性化教育是在非人性化教育泛滥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人的自由幸福为最高目标,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

人性化的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从人的需求出发,通过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教育场中因材施教,来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和对真实自我的无限接近,继而实现整个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创新发展和进步。

(2)人性化高等教育的文化生态内涵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级指的是包括人品、学问、创造素质等在内的整体达到较高水平,核心要求是具备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素质,本质上是促进学生在学识、人格、精神等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

然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首要”趋势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和社会服务于人的作用,违背了大学追求真理、导人向善的初衷,导致“教育无人在场”的局面,受教育者成了学习的机器,学校成了“标准化机器制造的工厂”。

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人性化成为大学发展的导向和目标,要求大学提供有利于个性成长和个性充分发挥的广阔环境,具有平等、自由、以人为本的氛围,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完备、教学管理的统一、教学内容的规范等的同时也考虑教育活动主体的需求,在尊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基础上激发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促进人格的完善、保证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培养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

知识和学术是大学主要部分,但大学更根本上是文化的共同体,文化的存在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意义所在,大学建设的本质是大学的文化建设,高等教育人性化建设的实质是高校人本文化的建设,关键是对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的界定和认识,通过打造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提供良好的灵魂培育环境,实现大学精神家园的塑造和高等教育追求真善美以及平等、自由等普遍性理念的育人目的,也即形成人性化文化特征的大学文化生态结构。

3、人性化高等教育文化生态建设原则1.整体性原则高等教育文化生态是由不同层次的亚文化圈构成的系统,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质而不仅仅是部分的结合,同时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文化生态建设又要注意文化主体和内容的整体性。

大学文化是生活在大学内的所有人员共有、共建的精神家园,服务于大学内的所有主体,重知识能力教育的同时也要重各种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

2.多样性原则自然界生态一定要多样性才有生命力,教育的文化生态也一样。

“教育行动不盲从任何客观规律,不遵从任何戒律和权威,而是通过与自身有差异的或相反的东西进行不断的批判,吸收对方的力量并使之转而反对其自身”。

[5]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文化生态要充分考虑文化主体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以及大学文化所处的文化大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以一种包容、接纳的姿态对待进入自身系统的异文化个体和异文化元素,通过否定的批判合理对待多种多样的文化,构造出适当复杂的系统分支和培育多样的人才结构,继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便利和动力。

3.共生互补原则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文化生态是由相互补充的不同部分组成,要遵循协调的原则、从不同和差异中吸取生存的智慧,在教育活动中对不同的个体给以差异的“应得”的资源,才能实现教育的“得其应得”和人类的互补共生。

教育要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又要避免极端的个人主义,大学教育的当代任务之一便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共生理念和合作意识的启发和培养。

这种人格特质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对于个体的人格和谐发展以及人才内在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主体性原则大学的科学态度使人能够撇开自己一时的需要和欲望,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事物,避免狭隘的自我价值评价而获得生活判断的自主性。

“教育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6]这是教育的解放功能。

人性化的大学文化生态就是要使学生人格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得到发展,学会以理性的思维克制自己的本能欲望和冲动、指导和检验判断选择,形成自我负责的精神和提高自我治理的能力。

5.适应性原则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就是大学文化适应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这需要大学文化坚持既封闭又开放的原则,尤其是要保持一定的封闭性,以便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作为自己的发展根基。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说过:“全球泛滥的伪文化的压力面前,大学应该成为捍卫自己文化特性的主要源泉。

”坚守自己的文化特性是大学文化自觉性的表现,也是人性化的大学文化生态建设的前提。

6.发展性原则大学文化就是大学人特有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它使人类的文化再生产成为最具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部分。

[7]而大学文化自身保持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成为人类创造力的来源。

大学文化生态的人性化要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大学文化自身的平衡发展为手段,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