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砂岩类石质文物材料耐候性及表面劣化实验研究
陶瓷及石质文物保护效果的评价
文物保存环 境是 指文物存 放的空间中直接和间接影响文物安全 的 各 种 自然 因 素 、社 会 因素 的总 和 ,包 括 温湿 度 、光 辐射 、污染 气 体 、有 害生 物 、水 、粉 尘颗 粒 物. 、不 可 抗 拒力 以及 人 类 活 动等 。 其 中影 响馆藏 文物劣 化的 主要 因 素包括温 湿度 、 . 光辐射 、污染 气体 和有害生物四类 。不同质地馆藏文物对各种 环境 因素的敏感度也不太
・ 3 8 4・
商 品与质 量
综合研 究
陶瓷及石质 文物保 护效 果 的评价
秦 帅
(烟 台 自然博 物馆 ,山 东 烟 台 2 64 0 0 3)
【 摘
要 】文物是 一个 民族历 史发 展 的见证之 一 ,不仅 因其 自身所蕴 涵的 丰富 历史 、艺术 、科 学信 息外 ,更 因其 自身具 有不 可再 生
水 汽 的渗透 率 ,引起文 物过 分 干燥或 高湿 ,从 而造 成文 物 的损坏 。 水蒸气 是造成 其损坏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因此需 要提 高文物 的耐水 性 另外 ,各种污染气 体的挥发 、扩散速度也会 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加 快 , 能 。被保 护文物 基材 的耐水性 能一 般通过 毛细 吸水性 实验 、浸泡 吸 使 保存文 物 的小环境空 气质 量恶化 ,间接加 速文 物的老 化 ,同时 也 水性 实验 以及 表面接 触角 测试来 进行 表征 。 ( 二 )文物基 材 的表 面 色泽 与形貌 会 引 起 文物 的热 胀 冷缩 。有些 文物 ( 如珐 琅 器 )是 由不 同材质 组 对于 文物来 讲 ,保护 材料 的施用 不应该 影响其 观赏效 果 ,因此 成的 ,它们 的膨 胀 系数不 同 ,温度 的变 化会 在器物 内产 生 热应 力 , 要求 保护材 料对基 材颜色 的改变 小 于人类 肉眼可 以感知 的程度 ,对 当热应力超过一定值后将 引起文物 的变形甚 至崩裂 。在生物 的活动性 基 材 的表 面形貌 基 本无 影 响 。 方 面 ,温 度升 高 ,加 快霉 菌 滋生 、昆虫 繁殖 的速 度 ,从而 加 速 生 ( 三 )文 物 基 材 的 透 气 性 物对文物 ( 特 别 是 有 机 质 文 物 )的 腐 蚀 。 保 护后 的基 材要 求保持 一定 的透气 性 。被保 护基材 的透 气性通 综上 可见 ,低 温对文 物的保 存是有 利 的 ,但是如 果将文 物保存 过 水蒸气 渗透 实验来 表征 。水蒸气 渗透 实验 的经 典做 法是 :用基材 的温度 调 控得 特 别低 也是 不 经 济 、不 现实 的 。另 外 ,文 物保 存 在 样 块来 密封盛 有水 的容器 ,再将整个 体 系至于 干燥器 ,结果 用每天 某一 温度下 有一 缓慢的适 应过程 ,若温 度频繁 波动 , 会 使文 物频繁 通过样 块单位 面积 的水蒸 气质量 ( g ? c E t l 一 2 7 d 一1)来衡 量 。实验者 热胀 冷缩 而引起 疲劳老 化 。因此 综合 以上各种 因素 ,各 国推 荐 的文 将样块 盖在 自制容器 上 ,容 器 内盛 2 0 mL水 ,再把 容器 放在含 有硅 物保存 环境 的温度标准 基本 为 1 8 - 2 3 ℃ ,日波动 不大于 2  ̄ 5 o C 。 胶 的密 闭环境 中 ,测量 2 2 ℃下 每 2 4 h通过样块 单位面 积的水蒸 气质 ( 二 )光 辐 射 对 文 物 保 存 的 影 响 量 ,直至 恒 重 。将 砖 块放 在 盛 有水 的容器 上 ,用 密 封带 固定 、密 文物保存 环境 的光辐射是指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照度 和紫外线产 0 ℃ ,测试 透 气 性变 化 。 生的辐 射 。光是 一种 能量 ,对 于藏 品中所有 的有机 化合 物都是 相 当 封 ;再 将 这一 体 系放 入 烘 箱 ,温 度设 定 6 (四 )文 物 基 材 的 耐 候 性 危险 的 ,光 的照 射会起 文物材 质 的光化学 反应 ,加速文 物材料 的老 对 于石窟 、石雕 等室外 文物 , 耐 候性 的提高也 是表 征基材 性能 化或 变 色 ,尤 其是 纺 织 品 、纸质 、漆木 器 等有 机 质地 文 物 以及 彩 提 高的一 个重要 指标 。耐候性 实验 总体来 说分 为 自然 老化 和人工 老 绘器 等对光敏 感 的文物 。同时 ,光 的热效 应还会 使光照射 的环境 内 化 。人 工老 化 实验 主 要包 括 耐 酸性 、耐盐 性 、冻融 循 环 和紫 外光 温度 升高 ,常见的是 博物馆 展柜 内照 明及其周 期性开 和关 ,都会 引 老化实 验 。 起文物表面温度 的波 动光 线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削落物质 的强 度 ,使染 结 束 语 料 、颜 料 色 泽 发生 变 化 ,最终 物 质 整 体 遭 到破 坏 。 目前, 应用于石 质文 物保护 中的材 料大都 为有 机聚合材料, 虽然对 三 、陶 瓷 及 石 质 文 物 保 护 效 果 的 影 响 因素 文物的保护起 到了一定 的保 护作用, 但也存在许 多问题需要 解决, 如材 (一 )文 物 自身 的 性 质 料失效 后对 文物 的破坏 、材料本 身 的一些缺 点 、石质 文 物腐 蚀 的机 陶瓷及 石质文物 自身 的性质影 响聚合 物对 它的保 护效果 。一般 理不 明确等 等 。只有在治 理和 控制好 文物保 存环境 方面 作 出长期 不 情况 ,多孔 、大孔基 材的耐久性较差 ,需要经常对其进行养 护。实 验 室通常采用水银压入法来测定基材 的孔隙率。若用 P表示孔 隙率 , V H g 懈 的努力 ,不断加 强预 防性保 护 ,才 能使 中华 民族 的宝 贵物质 文化 表示被 压入 基材样块的汞 的体积 ,M 表示基材样块的质量 , P 表示基 遗 产得 到 科 学保 护 ,为 当 代 和后 代永 续 使 用 。 材样块 的主体 密度 ,则孔隙 率 P ( %) = 1 O 0・ V Hg / M ・p。孔隙率 的 大小还可 以通过基材的 比表面积来进行 定性分析 ,一般情况 ,孔 隙率
干湿循环条件下两种砂岩强度及破坏特征比较试验研究_薛晶晶
第29卷第11期2 0 1 1年1 1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29No.11Nov.2 0 1 1文章编号:1000-7709(2011)11-0107-04干湿循环条件下两种砂岩强度及破坏特征比较试验研究薛晶晶1,张振华1,姚华彦2(1.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2.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以侏罗系地层中的长英质细砂岩和弱蚀变泥质砂岩为例,分析了两种砂岩的不同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特征,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两种砂岩强度及破坏形式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两种砂岩矿物成分的不同,长英质细砂岩遇水后,强度发生大幅度劣化,在之后的干湿循环过程中劣化趋于平稳,破坏形式几乎由单一断面剪切滑移而破坏,多次干湿循环后,岩样的破坏形式无显著变化,但在断口处出现粉化现象;弱蚀变泥质砂岩经多次干湿循环后,强度并未发生显著劣化,由于岩样的脆性较强,破坏形式大多沿轴向存在相当多的劈裂面,但有一个贯穿整个岩样的剪切破坏面,断口处未出现粉化现象。
关键词:干湿循环;不同矿物;砂岩;强度;破坏形式中图分类号:TU458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1-06-27,修回日期:2011-08-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9053)作者简介:薛晶晶(198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软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测试,E-mail:zz831017jj@163.com通讯作者:张振华(197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水库滑坡形成机理,E-mail:zenithzhang@sina.com 大量的水—岩相互作用引起滑坡的事实表明[1,2],干湿循环作用下岸坡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边坡岩土体强度对水的敏感程度,岸坡不同类型的岩土体遇水后,其强度弱化程度因岩土体自身的岩性不同而不同。
26384411_石质文物封护材料研究综述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石质文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如石窟、石刻、石碑、石雕等。
这些石质文物往往体积大,难以移动,长期暴露在户外空间,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们的恶意破坏,大量石质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腐蚀、断裂、脱落、污染物附着等威胁。
除人类的主观破坏以外,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更为严重,对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已成为文物保护的迫切需要。
本文拟对石质文物的病害因素,常见的石质文物保护材料的种类、保护原理、性能、特征以及应用情况等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石质文物封护材料有更深的认识。
一、石质文物的病害因素石质文物病害,又称为风化、劣化,是指石质文物由于物理状态和化学组分改变而导致价值缺失或功能损伤。
病害这个概念包含了自然老化过程,该过程可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等因素[1]。
石质文物的风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一般将病害原因分为物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以及人为破坏,但这些因素并非孤立地造成岩石的风化、破裂,甚至酥解。
生物风化又可以理解为生物作用带来的物理及化学风化。
人为破坏,如涂鸦刻画、带入外部颗粒、释放热量和二氧化碳等,同样会给石质文物带来巨大伤害。
可见,大多数的病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简单地将其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原因。
石质文物所表现的病害:表面风化,表面污垢,酸雨侵蚀,环境污染,生物霉变,岩石裂缝,空鼓脱落,渗漏溶蚀,环境水侵蚀,冻融破坏,崖体崩塌,盐害,人为刻画,金箔脱落,烟熏,植被破坏,表面酥碱,颜料层粉化,彩绘层脱落、起泡、开裂,石质文物表面碎裂或片状龟裂、剥落、锈黄斑、色斑、水斑、水迹和颜色变化等[2]。
二、石质文物封护材料的分类目前石质文物的主要保护措施有表面清洗、封护、灌浆、加固、粘接、渗水治理及日常保养维护等。
封护是以特定的保护材料对石质文物表面进行喷涂或涂刷,使其附着于石质文物表面以隔绝大气污染物和水等外界有害因素,避免它们对石质文物的风化、侵蚀。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全年分类总目次
∞
夏 寅 王伟锋刘林 西 齐杨 张芳 张家峰 张尚欣 蔡 友振 夏寅 吴双成 王伟锋
卢燕玲
山东临 淄山王村俑 坑出土陶质彩绘颜料初步分析
馆 藏 唐 代 彩 绘 人 物俑 颜 料 分 析 与 修 复 保 护
金 属 文 物
铁 质 文 物 脱 盐 处 理 废 水 中 的 污 染 物 检 测
南 越国宫署土遗址 防风化加 固材料 的效果 比较 明清古建筑木结构典型抗震构造 问题研究 马 口铁 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试验 汉 阳陵地下博物馆遗址表面 白色物质分析研 究
南 京 狮 子 山 段 损 伤 城 墙 的加 固对 策 研 究
石 窟 、 雕 、 刻 、 画 石 石 壁
No 2 .
闫丽 傅萌 赵瑞廷 张蕊 武望婷
武望婷
No .1 No 2 . No 4 .
新型防霉剂 C M一1 在丝织品保护 中的应用研究
优 化 纸 张 、 画 书
蛋 白酶 与 表 面 活性 剂 对 丝 织 文 物 上 血 渍 协 同 清 洗 条 件 的 闫丽
《 明人仿李龙 眠绢本人 物卷》 修复工艺探索 脆弱纸 张加 固材料研究
陈潇俐 万俐 孙红燕 龚德才 黄文川 幽静华 余玲珠 潘 国平 孙秀萍 胡立敏 朱铁权 黄慧怡
尖 婧玮 龚 玉 武 容 波 周 铁 李艳 陈 丽 琼 毛 振 伟 朱 剑 昌燧
长沙风篷岭汉代漆器制作_ 艺中淀粉胶 黏剂的分析 [
陶 瓷 器 、 器 玉 高 棉 瓷 器 制 作 工 艺 初 探
周 海 宽 张 晓 梅 苏 璨
No.1 No. 2 No. 4
79 7 0 41
模拟熟宣纸 古旧字画修复过程 中超纯水有 限洗涤脱 酸的 欧美 李 玉 虎 邢 慧 萍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及应用
他们指 出, 该术 语表 编制 的 目的不 是为 了替代 各 国现 有 的 术语 表 , 因为 各 国语 境 不 同 , 以其 界 定 所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基金资助( 0 7 17 、 4 72 6 )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 (0 5 1 1 和 国家质监公益性行 业科研专项 2001 ) 文物术语研究 项 目资助( O一 l ) 1 2 1
个 能 够适 应 国际 和 国内交 流 的术 语体 系是 极 为重
要 的 , 中首 要任 务 是 完 成 劣 化 形态 分 类 和 类 型 的 其
界 定 , 也是 开展 文 物岩石 材 料劣化 现 象 、 程 和机 这 过
理研 究 的重要 工 具和 前提 条件 。 由于文 物岩 石材料 劣 化病 害极 为复 杂 , 因此 , 多
1 国外文 物岩石 材 料 劣化 形 态分 类研 究 及 IO S—IC ) C MO S S 推荐 的岩 石 劣 化 现 象 术 语 表 。该 应 用 现 状
学 术 委员 会 创 立 于 16 9 7年 , 16 从 9 7年 至 19 9 0年 , 今 天 文物 岩石 材料 劣化 和保 护 已成为 文物 保护 领 域各 专业 背景 学 者 关 注 的 问题 , 目前 遇 到 的一 但
个 主要 困难 是 : 由于 共用语 言 环境 的缺 乏 , 述 劣化 描
在 当时 主席 MacMa l n的 领 导 下 , 成 了大 量 r mia l 完
的工 作 。 目前 该 委 员 会 的 成 员 由 十 七 个 国 家 组 成 , 中 国 还 未 加 入 该 组 织 。从 2 0 但 0 0年 至 2 0 05 年 间 , 组 织 的 一 项 重 要 的 工 作 就 是 编 制 用 于 岩 该
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及各课题简介-文化遗产保护科技b...b
附件1:“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及课题简介一、项目简介“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提出,是为解决室外砂岩类石质文物保护中面临的难点和瓶颈问题,以及抢救性保护南京报恩寺遗址及相关出土文物的一项重要举措。
项目结合岩土力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材料科学、物理、化学、文物保护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选择云冈石窟、南京报恩寺遗址及相关出土文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石窟岩体稳定性分析、石窟危岩体治理关键技术、石窟文物表面有害物清洗技术、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和施工工艺研究,以及南京报恩寺遗址和相关出土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在开展项目研究的同时,力争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适应我国文物保护研究需求的科技队伍;促进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建设。
本项目设置7个课题方向,分别是:课题1: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课题2: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课题3:石窟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的研究课题4:石窟危岩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5:石窟文物表面有害污物清除技术研究课题6: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和施工工艺研究课题7:南京报恩寺地宫及出土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年限:2009年7月~2011年12月。
二、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承担单位课题1:无损或微损检测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超声CT技术、探针、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和电阻率微测深技术等多项技术手段,开展石质文物表层风化状况研究,建立起石质文物现场表层风化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
针对石质文物的表面污染(生物污染物、烟尘、硬垢、黑垢等)、裂隙等主要病害及岩体表面含水量分布状况,开展相关研究,建立石窟现场表面污染物、裂隙、石窟表面含水量分布状况等无损、微损检测应用方法。
开展石质文物保护修复(灌浆、加固、清洗)效果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研究,建立石窟现场灌浆、加固、清洗保护修复效果无损或微损检测方法。
石质文物劣化程度的一种定量测评方法——以北京故宫养心殿区域石
1 )台基石 ( 包括 台明石和台阶石 ),约2 3 7 块,
材质 包括 艾 叶青 、青 白石 、小青 子 三类 ; 2)柱础 石 ,约6 6 块 ,材质 为汉 白玉 ; 3)装 饰 石及 基 座 ,共 1 4 处 ,除 2 个 大理 石 石 狮 子
4 ) 假山石 ,太湖石。
观 评 价 法 ,在许 多领 域 都 有 应 用 [ 1 】 。基 本 规则 是 最重 2 . 1 . 2 养心殿石质文物按照材质分类统计
不允许 的 ;另外 由于时间久远 或历史变 迁 ,文 物石材矿 为配合养心殿 的大修工程 ,需要在工程前对石况下,要测定石质 的 劣化程 度进 行测 评 。
文物 的劣化程度 就不得不 另选参 照物 。
1 . 2测 评方 法
通过大量检测实践 ,本工作推荐一种石质文物劣 1 . 2 . 1 调查统计 :对养心殿区域的石质文物按照用途和
石质文物是一类重要 的文化遗产 。在环境 自然因 1 . 1 测 评对 象 素的长期作用下,石质文物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在不 北京故宫 养心殿 ,始建于 明嘉 靖十六年 ( 1 5 3 7 断劣化。检测和了解其劣化程度对于及时采取抢救 f 生 保 年 ),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 。 自 雍正皇帝开 护措施 ,或开展预防性保护都具有重要作用。岩石的保 始到溥仪出宫 ,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在养心殿居住执 存现状 、劣化程度、风化速率等的定量检测都需要参照 政 ,是清代帝王使用时间最长 的宫殿群 。具有极高的 物。参照物一般是取同种未风化的岩石 ,可以是岩石内 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养心殿建筑群共有 1 8 座建筑 , 部未风化的部分,也可以是原石材矿源地的新开采 的样 分前 院 ( 养心殿前殿 ) 和后院 ( 后寝殿 ),两个三合 块 。但是对于年代久远的石质文物,破坏性取样检测是 院套在一起 。养心殿文物中石质文物占有重要地位 。
《石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介绍
A
先锋人物
《石质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是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院文物保护科技系列研究论著。
本书首先对我国石质岩石材料的主要类型、特征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概述。
在此基础上,从岩石材料劣化类型分类与分级、岩石材料劣化勘察技术体系、典型劣化类型劣化特征和形成机理、环境因素对岩石材料劣化的影响机理、岩石材料劣化评价指数与评价系统和石质文物岩体表层劣化特征、过程与相关评价方法六个部分进行了系统论述。
通过对我国二十余处石质文物点的实践和研究,本书提出了一个既与国际研究成果接轨,又与中。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文物岩石材料作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常常面临严重的劣化威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文物岩石材料的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以期为文保工作者提供有力支持。
文物岩石材料主要包括岩石、陶瓷、玻璃等,其劣化一般表现为风化、侵蚀、裂纹、破碎等现象。
这些劣化现象主要由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引起。
实验室评价方法,如化学分析、显微组织观察、电子探针等,在判断岩石材料的劣化程度和原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化学分析:通过采集岩石材料表面的风化层,利用化学试剂进行溶解和分析,以测定风化产物的化学组成。
该方法可确定风化产物的性质,为判断岩石材料的劣化程度提供依据。
但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繁琐,对样品损害较大,且无法反映岩石材料的内部劣化情况。
显微组织观察: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岩石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以评估其劣化程度。
该方法可直观地观察到岩石材料的内部损伤和微裂纹,但其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
电子探针:通过电子探针显微镜对岩石材料表面进行高倍率观察,可精确测定风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和分布情况。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无损性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严格。
以某古代石窟中的石质文物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评价方法在劣化特征检测中的应用,探讨合适的评价方法。
化学分析:通过对石窟中不同位置的岩石材料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迎风面和背风面的石质文物风化产物中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揭示岩石材料的劣化特征和程度。
显微组织观察: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石质文物的显微组织结构,发现石材中存在微裂纹和损伤。
观察到的这些劣化特征与长期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有关,进一步证实了显微组织观察在评估岩石材料劣化程度方面的有效性。
电子探针:利用电子探针显微镜对石质文物表面进行观察,发现风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和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石质文物的分类
石质文物的分类石质文物是指以石材作为材料制作的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
石材作为一种持久耐用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工艺品等领域。
石质文物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划分,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石质文物进行分类。
一、按照用途分类1.建筑类文物:石质建筑是世界各地古代文明的杰作,它们代表了人类智慧和技术的结晶。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中国的长城等都是石质建筑的典范。
2.雕刻类文物:石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用于雕刻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展示了古代文明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例如,中国的石窟艺术、印度的艾洛拉石窟、希腊的雕刻作品等都是石质雕刻的经典之作。
3.工艺品类文物:石材在工艺品制作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玉器、石器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装饰和艺术价值。
例如,中国的玉璧、埃及的石质印章、墨西哥的玛雅玉器等都是石质工艺品的代表。
二、按照材质分类1.大理石文物:大理石是一种常见的石质材料,它具有质地坚硬、色彩丰富、纹理美观等特点,广泛用于建筑和雕刻领域。
例如,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就是用大理石建造的。
2.砂岩文物:砂岩是一种相对柔软的石质材料,容易雕刻和加工,被广泛用于建筑和雕刻。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就是用红砂岩建造的。
3.花岗岩文物:花岗岩是一种坚硬的石质材料,具有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建筑领域。
例如,中国的长城大部分都是用花岗岩建造的。
三、按照年代分类1.古代石质文物:古代的石质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等都属于古代石质文物。
2.中世纪石质文物: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石质文物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英国的温莎城堡等都属于中世纪石质文物。
3.现代石质文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现代石质文物也逐渐出现。
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都属于现代石质文物。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两类结垢物质成分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部, 如果 没 有 明确 的 渗 水 依 据 , 不 能 界 定 为 E — 就 n
cutt n而 只 能 用 “ rs” 词 。 ( E cutt n rs i ao Cu t 一 3) n rs i ao
长 的称石 笋。 石 幔 属 流 石 类 ¨ 。这 种 现 象 发 生 在 J 石 质文 物 表 面 , 其本 身对 岩 石 材 料 的完 整 性 和力 学 强度影 响不大 , 但是 由于会 大 面积覆 盖石 刻表 面 , 所 以会影 响文物 价值 的体 现 和 观 赏 。2这 一 病 害 目前 _
文物 岩 石 材 料 劣 化 两 类 结 垢 物 质 成 分 及 形 成 机 制 的 分 析 与 研 究
季 宏松
( 国文 化 遗 产 研 究 院 , 京 10 2 ) 中 北 0 0 9
摘要 :为 了探讨文物 岩石材料 劣化结垢 病害 的特 征和形成 机理 , 以洛 阳龙 门石 窟 和北 京 西黄 寺清净 化城塔 塔 基 砂岩条 石为研究对 象 , 采用全 岩化学全 分析和 x射线衍 射测试技 术对两类 结垢物 质的成分 和形成过 程进行 了系
ri a o 类 现象有 明确 的界 定 。该定 义共 分 四部 分 : tn这 ( ) nms tn一 般 结 构 致 密 、 硬 、外 层 牢 固附 1Ec ti ao 坚 着 在岩 石 表面 , 去 除往 往 会 损 伤 下 部 原 岩 。通 常 要
不 同与原 岩石 的 表 面形 貌 和颜 色 。 ( ) n rs t n 2 E cut i ao 通 常被 发 现在 长期有 水 渗 出或过 去有 水渗 出点 的下
在 石 质 文 物 保 护 领 域 的英 语 术 语 中被 注 释 为 E — n cutt n rs i 。该 词最 早 来 源 于 医学 界 , 指 生 物 膜 内 ao 是
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
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在文物保护领域,砂岩质文物的防风化保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砂岩质文物由于其特殊的质地和构造,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风化侵蚀的影响,因此对其防风化保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进行全面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砂岩质文物的特点砂岩质文物作为一种常见的古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和疏松性,因此容易受到自然环境中的风化侵蚀。
砂岩质文物还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吸水性,这使得其在高湿度环境下更容易受到侵蚀。
对砂岩质文物的防风化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针对砂岩质文物的特点,研究人员和保护者广泛探索了各种防风化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硅防护剂、聚合物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
这些材料能够通过渗透、表面覆盖等方式,有效地改善砂岩质文物的抗风化性能。
然而,在使用这些防风化材料时,如何正确评估其保护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的现状目前,对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评估方法仍然比较匮乏。
一些研究采用了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微观结构观察等手段,来评估防风化材料对砂岩质文物的保护效果。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局限于表面性能的评估,无法全面地了解防风化材料对砂岩的保护效果。
四、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的展望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我认为在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表面性能测试:通过对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覆盖后的表面性能进行测试,如光泽度、抗湿滑性等,来评估防护效果。
2. 质量变化观察:观察砂岩质文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质量的变化情况,如重量、颜色、结构变化等,以了解防风化材料对其的保护效果。
3. 微观结构观察:运用扫描电镜等设备,观察砂岩质文物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防风化材料对其的影响。
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
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方法1. 砂岩质文物的特点砂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在文物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砂岩质文物由于其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特点,容易受到风化的影响。
保护砂岩质文物的防风化材料至关重要。
2. 防风化材料的保护效果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的保护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3. 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实地观察、实验室模拟实验、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4.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了解文物表面的变化情况,包括颜色的变化、表面的磨损程度等。
实地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文物的保护效果,是非常有价值的评估方法。
5. 实验室模拟实验除了实地观察,实验室模拟实验也是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研究不同防风化材料对文物的保护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6.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也是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了解文物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防风化材料的保护效果。
化学分析可以为评估提供客观的依据。
7.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时,我认为综合利用实地观察、实验室模拟实验和化学分析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了解文物的变化情况,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结回顾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实地观察、实验室模拟实验和化学分析。
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文物的保护效果,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结尾部分省略…评估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的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研究人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防风化材料的保护效果,以确保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保存。
无损原位检测技术在高湿环境下砂岩文物劣化诱因分析中的应用
111损原位检测技术在高湿环境下砂岩文物劣化诱因分析中的应用摘要:砂岩文物普遍存在表面粉化、可溶盐富集及微生物侵蚀等劣化现象,以高湿环境中的重庆龙多山石刻为例,石刻表面粉化和酥碱均与水体侵蚀导致的胶结质流失和可溶盐循环结晶有关,而石刻表面生物侵蚀的发生也与岩面水分分布情况有着直接关系。
红外热成像可以快速获取二维平面水分分布图像,尤其在升温过程可以快速无损地完成石刻岩壁渗水点及面流分布规律的探测工作。
而微波测湿技术可以完成不同层面的面扫描水体分布规律研究,支撑对病害分布规律及病害机理的深层次研究,为全面了解砂岩文物的现状以及保护方法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
关键词:砂岩质文物;风化;红外热成像;微波测湿;无损原位检测Abstract:The deterioration of sandstone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surface weathering, soluble salt enrichment and microbial erosion, is common. Take Mount Longduo Rock Carvings as an example, the surface weathering are related to the water erosion and circulating soluble salt crystallization.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helps to obtain surface water distribution images instantly, especially completing the detection of water seepage point and surface fl ow distribution of stone carvings in the heating process quickly and nondestructively. With the help of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water distribution can be scanned at different levels, which supports the deep-level research of disease mechanism, 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uch cultural relics. Both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refl ect certain water content information of sandstone relics.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an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the location of water seepage, the source of water seepage and the law of water activity on the surface and depth of sandstone cultural relics.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an also detec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stone relics, and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t's necessary to conduct the detection in proper weather to ensure the detection data is accurate.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at different heights and depths.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in situ analysis technology a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water, hidden cracks, seepage points and other conditions of sandstone cultural relic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isual observation, their advantages of being effi cient, accurate, non-destructive and non-contact are defi nite. Instant information feedback provides a basis for real-time decision-m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is worth promoting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ndstone cultural relics.Key Words:Sandstone cultural relics, Weathering,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Microwave moisture measurement, Nondestructive in-situ testing何 静(陕西科技大学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学院)周伟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朱建锋(陕西科技大学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学院)刘 智(重庆市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李小勇(重庆市合川区文物管理所)无损原位检测技术在高湿环境下砂岩文物劣化诱因分析中的应用南方尤其是川渝地区有大量砂岩石质文物,如大足石刻、钓鱼城古遗址及龙多山石刻等,这些户外保存的大型石质文物普遍存在由于胶结质流失和水体侵蚀导致的表面酥碱粉化、微生物侵图一 龙多山摩崖题刻节选1.张夫人梦佛记(1173年)、奉和冯使君诗(1159年)、龙多山录(1164年)等2.千佛龛(864年)3.姚文孺、张信甫诗(1180年)图二 龙多山石刻典型病害1.表面粉化2.鳞片状剥落3.生物腐蚀112图三 龙多山石刻岩石薄片鉴定1.新鲜岩石[(钙质、铁质)胶结细砂岩 单偏光(1-石英,2-斜长石,3-岩屑,4-铁氧化物,5-碳酸盐矿物)]2.风化岩石[(钙质、铁质)胶结细砂岩 正交偏光(1-石英,2-斜长石,3-白云母,4-岩屑,5-碳酸盐矿物,6-铁氧化物)]113114CaCO 3+ H 2O+ CO 2= Ca(HCO 3)2CaCO 3+H 2SO 4+H 2O=CaSO 4·2H 2O(石膏)+CO 2↑正是因为钙质胶结物流失,长期发育导致微裂隙不断扩大,致使岩石最终粉化剥落。
砂岩文物加固材料与实验室工艺研究
第32卷第4期2020+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SCIENCES OFCONSERVATIONANDARCHAEOLOGYVol.32,No.4Aug,2020文章编号:1005—153+(2020)04—0045—07砂岩文物加固材料与实验室工艺研究范敏",张国梁S傅英毅2,陈粤2,曹劲#,马春风S张广照1(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广州市翰瑞文物保护设计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500;3.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5)摘要: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
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
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
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关键词:风化模拟;砂岩;加固;工艺中图分类号:O631;G31文献标识码:A0引言石材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和艺术雕刻材料,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石质文物古迹。
石质文物上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当地古代民族风俗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对于了解和研究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⑴。
石质文物在我国各类文物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这些文物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由于自然界的作用,受破坏严重[2]o从石器时代的岩画石器到历代的石窟造像、经幢石塔、牌坊石桥、石碑、石雕、石刻和各类石质古建筑等,大部分暴露在自然界环境中,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加剧,长期受到紫外照射、酸雨⑶、风化⑷、生物侵蚀[5]等自然因素的破坏。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及应用
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及应用李宏松【摘要】为了弥补我国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分类研究的空白,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目前国际上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勘察领域关于劣化形态分类的主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二十余处石质文物的调查和实践提出了一个既与国际研究成果接轨又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结构.该研究成果可为中国石质文物保护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文物岩石;劣化形态;分类【作者】李宏松【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9.2石质文物病害按照现象和破坏形式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结构失稳病害;二类为渗漏侵蚀病害,指大气降水;第三类为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病害。
在以上三类石质文物病害中,尤以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病害最为复杂。
因此,如何科学界定和划分各类劣化现象是文物岩石材料劣化评价、机理分析和保护的基础。
鉴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将针对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形态的分类研究和应用展开讨论。
今天文物岩石材料劣化和保护已成为文物保护领域各专业背景学者关注的问题,但目前遇到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由于共用语言环境的缺乏,描述劣化形态专业术语的混乱导致科学家、保护设计人员和修复师之间存在交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国际和国内交流的术语体系是极为重要的,其中首要任务是完成劣化形态分类和类型的界定,这也是开展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现象、过程和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前提条件。
由于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病害极为复杂,因此,多年来各国从事石质文物保护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劣化病害类型划分和界定的研究。
目前意大利、德国和有关国际石质文物保护学术组织都先后提出了他们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共用的标准,而我国更缺乏该部分专业术语体系的研究。
石质文物风化成因分析及化学封护材料的研究
石质文物风化成因分析及化学封护材料的研究石质文物是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石质文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气候、湿度等,容易发生风化,从而破坏其原有的结构,影响文物保护的功能。
因此,深入了解石质文物风化的成因,以及发挥其化学封护性能的研究,对于有效地维护石质文物的价值至关重要。
一、石质文物风化的成因石质文物的风化一般由三部分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即物理性原因、化学性原因和生物性原因。
1.物理性原因物理性原因是指石质文物风化的直接原因。
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湿度、日照强度等会导致石质文物受损,引起表面脱落、凹凸不平、粉化等变质现象。
2.化学性原因化学性原因主要是指空气中气体及其他有机物质的变化对石质文物的影响。
例如,CO2和NOx在空气中构成亚硝酸盐和碳酸盐,这些物质会使石质文物表面氧化,导致表面脱落、凹凸不平和粉化等变质现象。
3.生物性原因生物性原因是指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易受到微生物应力和动物行为的损害。
例如,微生物的腐蚀作用可溶解石质文物表面的物质,动物的啄食可造成石质文物表面的凹凸不平等变化。
二、石质文物化学封护材料的研究石质文物的长期保护需要发挥其化学封护性能。
研究普遍使用的化学封护材料主要有水泥、高分子、无机颗粒、锆酸钙等。
1.水泥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封护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粘接性和环氧抗刮擦性能。
但是,水泥固化后会产生张力,不利于石质文物的表面,且水泥外表深色,不利于石质文物的维护。
2.高分子高分子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外界空气中CO2和NOx的吸收,不仅可以抑制石质文物的表面变质,还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侵害。
另外,高分子材料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有效减少石质文物的通风,保持文物的表面色泽。
3.无机颗粒无机颗粒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冻性和耐候性能,能够抑制石质文物表面的变质,有效地保护表面色泽和结构,避免表面磨损及其他破坏行为。
4.锆酸钙锆酸钙可以有效地阻止石质文物表面的氧化分解,防止表面的亚硝酸盐、碳酸盐的生成,从而保护表面色泽。
石质文物的生物加固方法探究文献综述
石质文物的生物加固方法探究文献综述前言表面风化是引起砂岩文物产生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拟从砂岩表面风化的机理入手,结合具体案例的开展,对涉及砂岩文物表面风化加固的常见病害常见病害的处理程序、常用材料和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以勾勒出砂岩文物表面风化加固处理的合理思路。
自然风化的作用往往促使裸露在环境之中的石质文物出现表面模糊、疏松、破碎等劣变状况的发生发展。
而这样的情况也会直接导致作为石质文物核心信息的表面形象的逐渐消失。
在诸多的石质文物中,砂岩文物由于石材理化性质方面的原因,受到表面风化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
因此,在涉及砂岩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中,风化表面的加固处理也便成为了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环节。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文物保护修复的表面加固工作需要建立起一种全面、系统、科学、有序的思维指导而绝不能孤立地看待。
而这就涉及到了在进行具体的加固砂岩文物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表面病害状况进行联系的合理的操作化思考与执行。
对于砂岩类石质文物的表面加固处理,大足宝顶千手观音的保护修复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另外,在本次千手观音彩绘贴金石质文物专项保护培训中,也接触到了多例具体的砂岩圆雕造像的加固处理。
借由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及操作说明,本文开展探讨的主要目的也正是在于对砂岩类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加固处理的合理思路进行全面梳理。
一、砂岩文物的风化作用(一)石质文物风化作用的一般机理气温的反复变化以及各种气体、水溶液和生物的活动使石刻岩体在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上逐渐发生变化,使石材由整块变成碎块,由坚硬变得疏松,甚至组成岩石的矿物也发生分解,产生在当时环境下稳定的新矿物。
这种由于湿度、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作用,使石刻岩体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组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一般而言,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也称为机械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因温度变化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类物质的物态变化,使石刻岩体发生机械破坏而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 洋 , 夏 勇 李宏松 , 戴仕炳。 , 汤 众。
( 1 . 合肥学 院建筑工程系 , 合肥 2 3 0 0 2 2 ; 2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 院, 北京 1 0 0 0 2 9 ; 3 . 同济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 院, 上海 2 0 0 0 9 2 )
摘 要 : 对两种砂岩类石质文物 开展 耐候性 实验研 究 , 通过相 关技术指 标测定及两 种砂岩类石 质文物各 自的 风化老化及表面劣化情况 的比较 , 从 外部 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 面探讨 了产生 老化及表 面劣化 的原 因 , 从 而为 提高此类石质文物耐久性 以及保护措施提供一定 的参考 。 关键词 : 砂岩类 ; 石质文物 ; 风化 老化 ; 表面劣化 ; 冻融损 坏 中图分类号 : TU4 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5 4 0 ( 2 0 1 4 } 0 5 — 0 6 2 — 0 5
第2 2卷 第 5期
2 0 1 4年 1 0月
安 徽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a n a l o f An h u i J i a n z h u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2 No . 5
Oc t . 2 0 1 4
0 概
述
和生物 的综 合作 用 。本实 验 旨在研究 由于受气 候
条 件 的影 响 , 环境 温度 湿度 的变 化 , 以及 材料本 身 含 水量 的变 化 , 低 温条 件 下 的冻 融循 环 等 因素 对 石 质文 物 的破坏 情 况 , 特 别 是 那些 表 面刻 字 刻 画
的石质 文物 其表 面劣 化情况 。 本研 究 实验 样 品 取 自山西 大 同云 冈 石窟 ( 实
2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C u l t u r a l He r i t a g e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C h i n a ; 3 . To n g j i U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2 , Ch i n a )
f a c t o r s . Th e r e s u l t s we r e p r o v i d i n g s o m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p r o t e c t s t o n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
The Ex pe r i me nt a l Re s e a r c h a bo u t W e a t h e r i ng Re s i s t a nc e a n d
S u r f a c e De t e r i o r a t i o n 0 f Tw0 Ki nd s o f S t o ne Cu l t u r a l Re l i c s
我 国 的石质 文物 形式 多样 , 内容 丰 富 , 普遍 具
有 极高 的历 史人 文 和艺术价 值 。而 大部分 石质 文
物 长期 直 接 经 受 风 吹 、 日晒 、 雨淋 、 风沙磨蚀 、 酸 雨、 空气 中有 害气 体 的腐蚀 , 会产 生极 大 的破坏 作 用, 现代 工业 的飞 速发 展对 环境 的污 染 日益 加 剧 , 使 这种破 坏更 加严 重 [ 1 ] 。 石质 文 物 的损 坏原 因很 复杂 , 属 于物理 、 化 学
W A NG Ya n g, XI A Yo n g , LI Ho n g - s o n g , DAI S h i — b i n g, TA NG Z h o n g 。
( 1 _ De p a r t me nt o f Bu i l d i n g En gi ne e r i n g,He f e i Un i v e r s i t y,H e f e i ,An hu i ,2 3 0 0 2 2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we a t h e r i n g o f t wo k i n d s o f s t o n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w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 b y me a s u r i n g s o m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d e x ,c o mp a r i n g we a t h e r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s u r f a c e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o f s t o n e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
a n d c o n f e r r i n g t h e r e a s o n o f a r i s i n g we a t h e r i n g a n d s u r f a c e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f r o m i n t e r n a l a n d e x t e r n 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