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虚实结合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虚实结合”这个话题。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虚实结合的身影。
比如说,我们喝的饮料,有的是真的果汁,有的却是加了色素的“果汁饮料”,这就是虚实结合的一种表现。
它既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又能让我们在味觉上找到乐趣。
要说这背后还有什么作用,那就更有意思了!2. 虚实结合的作用2.1 增强吸引力首先,虚实结合能够增强事物的吸引力。
就拿电影来说,很多大片都会用特效来创造一种虚幻的世界,吸引观众的眼球。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那种炫酷的特效,大家还会为了什么去电影院呢?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如果总是平淡无奇,谁还愿意靠近呢?所以,适当的“虚”,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有色彩。
2.2 提升表现力其次,虚实结合还能提升表现力。
比如说,在绘画中,艺术家常常会通过虚实的对比来突出主题。
你看那些水墨画,既有清晰的山水,又有模糊的远景,给人一种恍若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生活中也是如此,适当留白,反而能让重点更突出,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究。
真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3. 虚实结合的答题格式3.1 结构清晰说完了虚实结合的作用,我们再来谈谈怎么在考试中运用这一原则。
首先,答题的时候,结构要清晰。
比如,你可以先给出一个简短的引言,接着列出几个要点,最后再总结一下。
这样一来,阅卷老师读起来就像是在吃冰淇淋,爽快又过瘾。
3.2 恰当运用实例再来就是要恰当运用实例。
在讲述自己的观点时,最好能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电影特效和水墨画,这样不仅能让你的论述更生动,还能让人觉得你并不是在“高谈阔论”,而是有真材实料。
你说,老师会不会更喜欢这样的答案呢?4. 总结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可以增强吸引力、提升表现力,还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具说服力。
无论是在创作中,还是在考试答题中,掌握好虚实结合的技巧,真的是“事半功倍”。
所以,下次遇到需要表达的事情时,记得灵活运用哦!用好这个法宝,绝对能让你的人生更精彩,甚至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加油!。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手法赏析
虚实结合是中国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将现实与想象、具体与抽象、已知与未知、主观与客观等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产生深远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在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表达情感。
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上片描述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而下片则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这是虚写。
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此外,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运用了“己方为实,对方为虚”的写法。
诗中说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却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思念更加委婉,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远的艺术效果。
它不仅可以帮助诗人和作家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虚实结合写法
虚实结合写法
虚实结合写法是指在描述事物或情景时,既使用了具体的实际细节和描述,又运用了抽象、形象化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虚实结合写法常常用在文学作品、说明文、散文等文体中,以将抽象或复杂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个关于大海的描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站在沙滩上,眺望着无边的大海。
那蓝得近乎透明的海水,
仿佛一块宝石般闪烁着微光。
波涛起伏,像是一位古老的舞者,轻盈地扭动着身体,伴随着阵阵涛声。
大海的视野无限广阔,仿佛一片没有边界的世界。
远处的海天交接处,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水墨画,优雅地将天和海融为一体。
浩渺的波浪不断向岸边冲击,像是怀抱着来自五洲四海的浪子,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激情与故事。
而站在沙滩上,身临其境的人们也仿佛与那波涛一起起伏。
海水拍打在脚下,带来一阵阵凉意,同时也激发出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仿佛能够透过大海的波澜,看到思念远方亲人的眼神,看到无数故事的交织与辗转。
人们的情感在这片虚实交织的海洋中得到了宣泄,得到了回响。
大海,是一个充满多元、多彩生命的世界。
它既是养育无数生物的摇篮,也是威严磅礴的力量展示。
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来自大陆各地的沧桑与欢笑。
每一个浪花都是大海思念的寄托,
也是它对外界的回应。
虚实结合的描写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大海的魅力与激情。
通过形象化的表达,读者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描写中的情境,感受到大海的浩渺与情感所带来的震撼。
这种写法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和形象,还激发了读者内心深处对大海的向往与敬畏之情。
”。
高考古诗复习——虚实结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已逝之景之境)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 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 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 好祝愿。
五、布置作业(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日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 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 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 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 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 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那“虚”在诗歌中又有哪几 种常见的形式呢,大家能结 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列缺
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 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 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神仙鬼怪的世界、梦境)忽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物描写虚实结合方法
人物描写虚实结合方法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描写是塑造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
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人物描写手法,它通过虚化与实写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虚写,通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思想或心理活动。
通过描述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或思考过程,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的回忆时,虽然无法真实还原过去的场景,但可以通过虚化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当时的情感和心境。
实写,则更注重对人物外貌、行为和语言的描绘。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可以让读者对人物有更直观的认识。
例如,描述一个人的穿着、发型或走路的姿势,可以表现出其个性特点和习惯。
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可以展现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在虚实结合的人物描写中,可以将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外在形象相互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例如,一个人物可能有着坚强的外表,但通过虚写其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写的外貌和行为来强化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在运用虚实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时,需要注意保持逻辑性和一致性。
虚写与实写应该相互补充、相互呼应,而不是相互矛盾或冲突。
通过合理的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为读者带来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化实为虚 虚实结合——实题写作的必备技巧
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实题写作的必备技巧实题写作是写作的一种形式,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一定的主题,按规定的字数写出一篇文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题写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它在高考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不仅如此,实题写作也是很多企业招聘时会重点考察的一项技能,因此,能够扎实的掌握实题写作的技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实题写作的一种基本技巧,“化实为虚、虚实结合”通常被认为是实题写作的基础。
其实,实题写作中的“化实为虚”指的是文章要用比较省略、简洁的语言表达,以节省论述篇幅;虚实结合则指带有图片、表格、图表等图文元素,以形象地表达文章中的某些概念。
如何运用“化实为虚、虚实结合”这一技巧来完成实题写作?首先,在确定文章主题之后,考生应该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的调研,收集有关文献,同时也要积累一定的实例,确保所写的文章内容完备;其次,在组织文章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简短的句型,这样可以帮助考生节约文章的篇幅,使文章更加紧凑;最后,考生要在文章中积极插入合适的图片、图表和表格等图文元素,以便于形象地表达文章的某些概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另外,实题写作中“化实为虚、虚实结合”这一技巧还可以反映在文章的结构上。
确定文章的结构是完成实题写作的关键,也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考生要注意,特别是正文的结构要尽量简洁的,文章的开头结尾要突出主题,在文章中要用省略句和词语来表达观点,使文章更加紧凑。
以上就是实题写作中“化实为虚、虚实结合”这一技巧的相关内容,其实,实题写作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技巧,比如拟人技巧、代入感技巧等。
考生们在复习实题写作时,要多加练习,熟悉不同技巧的运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总结出符合自己习惯的技巧,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只有这样,考生才能更好的完成实题写作的任务,写出符合要求的完美文章。
虚实结合的诗词
虚实结合的诗词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以下是一些虚实结合的诗词:
1.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中,前两联虚写仙人乘黄鹤归去的传说,后两联实写登楼所见的景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中,前两联实写诗人年老体弱、孤独多病的现状,后两联虚写自己梦中骑马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中,前两联实写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后两联虚写将来与妻子共剪烛花、谈论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诗词艺术手法重点突破之虚实结合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诗词艺术手法之虚实结合【要点点拨】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
何谓“实”?何谓“虚”?所谓“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事、实景,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捕捉到的。
例如《石壕吏》《卖炭翁》中用直白的笔触所描写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实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等。
而“虚”则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从字里行间感受的作者的主观意识世界。
具体而言,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包括四种类型。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当前景象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凯旋而归的往事。
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它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虚实结合的用法、表达效果及习题讲解
课题: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本节课主要内容】【课堂精讲】【知识点1】虚实结合的常见题型1、开头描述……的手法。
2、赏析文中第x段的手法?3、第x段描写景色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
【知识点2】定义及类别1.定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何谓虚?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即真实,客观存在。
作者将已然为实,眼可观见之物与自己凭感觉、回忆、想象虚拟出来的眼不见之物,结合起来描写,虚境往往由实境诱发产生,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便是虚实结合。
这样的意境大大丰富了意象,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
2.类别:⑴由虚转实:由虚中情景回到对现实中的情景的描写例:《梦游天姥吟留别》解析:仙境就是一个虚像。
诗歌中说:“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美好的图景显示现实的黑暗。
⑵由实转虚:由对眼前情景的描写联想到虚中情景(联想)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手法解析:前两联为实写。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在剑门关外,初闻核心地带已被官军收复,顿时热泪盈眶。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转回头看看这些年跟着自己流落他乡受苦受难的妻儿,脸上的愁云也逐渐消散。
随手举起漫卷诗书,欣喜若狂。
这两联写实,“收蓟北、涕泪、漫卷诗书、喜欲狂”情真意切地记录了战争平息作者及家人的心情。
而后两联为虚写,我们应该“放歌”“纵酒”来庆祝胜利,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时期,让我们一起无忧无虑的还乡去吧。
尽管我们仍身处异地,但我的思绪已经展翅而飞,沿着嘉陵江穿过巴峡,到了巫峡,马上转向洛阳便可以回到故乡了。
杜甫的感情如洪峰涌动,一泻千里。
倘若杜甫通篇记实,没有这两句想象归途的虚写,就难以体现出忧国忧民的诗人听闻战争胜利时的喜悦之情以及急欲返乡的愿望。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虚实结合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虚实结合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壮美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和人生哲理。
而其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便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将虚幻的事物和现实的场景相结合,以达到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这种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广泛运用,并成为塑造作品形象和情节的重要手段。
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尤以诗歌和小说最为典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展现了这种精彩的虚实结合。
诗中通过描述一位才貌出众的美女杨贵妃的悲惨命运,虚实结合地折射出了唐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作者巧妙地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忧虑巧妙地融入其中,达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而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中,也用了大量的虚实结合手法。
小说中的虚幻世界“葬花”与现实世界“贾府”相对应,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呈现出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生活。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小说巧妙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显贵阶层的荣华富贵与世态人情的沧桑变幻,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的反思。
虚实结合不仅仅在诗歌和小说中得到体现,它也广泛运用在戏曲和杂剧中。
例如元曲《西华山》就是一部很好的例子。
该剧通过把虚拟的神仙、幻想的仙山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纠葛相结合,展现了两位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痛苦与幸福。
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它还贯穿于文学批评和评论中。
古代文人经常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论和赞美。
他们会通过借用古人诗句、典故和修辞手法,以虚实相间的方式来赞美或批评一位诗人或作家的作品。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使得作品更加有内涵和深度。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它通过将虚幻的事物和现实的场景相融合,以达到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虚实结合不仅在诗歌和小说中得到广泛运用,还贯穿于戏曲和杂剧、文学批评与评论之中。
工作总结虚实结合
工作总结虚实结合
在工作中,总结虚实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虚实结合,即实事求是,同时也要注重虚拟的思考和规划。
在工作总结中,我们需要客观地总结实际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同时也要有前瞻性地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实事求是是工作总结的基本原则。
我们需要客观地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包括完成的任务、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只有客观地总结实际的工作情况,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方向,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虚拟思考和规划也是工作总结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和现实情况,进行前瞻性地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和创新能力,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也要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总之,工作总结虚实结合,既要客观地总结实际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又要有前瞻性地思考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卖火柴的小女》之虚实结合与反复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实虚结合与反复教学目标:借助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并从中感受童话富于幻想、善用反复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并从中感受童话富于幻想、善用反复的特点,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主要人物及写作思路。
2、配乐朗诵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中的相关句子,感悟小女孩的可怜。
(课件出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只好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3、追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两部分其实已经把故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可为什么作者还要写第二部分呢?这部分隐含着作者的什么用意呢?二、读第二部分,学习“实虚结合”对比的写法。
(一)以第五自然段为例,了解“虚实结合”的写法。
1、指导读好第5自然段。
(1)找出这一段中的三个与现实情境描写截然不同的句子。
(2)(课件三个句子:“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师配乐分行朗诵。
(3)引导学生交流这些句子带给自己的感受。
(4)与现实对比:发现这是“幻象”。
2.回到第五自然段中,课件标示现实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3.小结:作者在这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6、追问:安徒生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们可不可以把虚的假的去掉?就像这样写(课件出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平面构成的法则
平面构成的法则1. 平衡:平衡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素的平衡来达到整体的稳定感。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将元素沿中轴线对称地排列,左右两侧的元素相似,给人以稳定、平静的感觉;不对称平衡则是通过元素的数量、大小、颜色等不同来实现平衡,给人以活泼、有趣的感觉。
2. 对比:对比是指通过元素之间的差异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对比可以通过形状、颜色、大小等因素来实现。
例如,黑白对比、大小对比、冷暖色对比等都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丰富多样,引起观者的注意。
3. 重复:重复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来创造出一种统一感。
重复可以是形状的重复、颜色的重复、线条的重复等。
重复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序、整齐,也可以强调某种元素或主题。
4. 节奏:节奏是指通过元素的排列和布局形成一种律动感。
节奏可以是重复的、交替的、递增的等。
通过合理的节奏感,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生动、有活力。
5. 空间:空间是指平面构成中元素的位置、大小和距离等因素所形成的虚实关系。
空间可以分为正空间和负空间。
正空间是指元素所占据的实际空间,而负空间则是指元素之间的空白部分。
合理运用空间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6. 色彩:色彩是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色彩可以通过明暗、冷暖、对比等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和平衡,避免色彩过于杂乱或冲突。
7.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在平面构成中,通过运用正面和负面的关系来创造出一种立体感。
虚实结合可以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的运用来实现。
合理运用虚实结合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有趣、立体。
以上是平面构成中的几个基本法则,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法则,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有吸引力的平面构成效果。
当然,平面构成是一个艺术的领域,不同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但无论如何,掌握这些基本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平面构成的作品。
次北固山下中虚实结合的诗句赏析
次北固山下中虚实结合的诗句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原文如下:
次北固山下,江水东流忽复西。
我欲因之问路极,路极心犹疑。
这首诗作为王之涣风格的代表,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意境。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首诗中虚实结合的特点:
1.实景描写与虚寓含义的结合:首句“次北固山下”
立即勾勒出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是实景的描写。
接着,“江水东流忽复西”这一现象则赋予了实景以
深层次的意蕴。
江水原本东流,却因地理原因突然
向西弯曲,这种变化寓意着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变
幻莫测。
2.哲理探索与具体情感的融合:“我欲因之问路极”,
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方向和目的的探索,这是一种
较为抽象的哲理追问。
而“路极心犹疑”,则展示了
诗人内心的迷茫和犹豫,使得抽象的哲理探讨与具
体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3.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呼应:整首诗中,自然景象
(北固山、江水的流向)与诗人的内心体验(追
问、疑惑)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外景内
情”结合。
这种结合既展现了外部世界的客观存
在,也深刻反映了内心世界的主观感受。
4.简洁语言与深邃意蕴的并存:王之涣的诗语言简
洁,但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意,实与虚的结合恰到好
处,既形象生动又引人深思。
总体而言,“次北固山下”这首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生动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象,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显示了唐诗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虚实结合的典型诗句
虚实结合的典型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赤壁赋》,其中的“柳暗花明”虚实结合,描绘了环境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唐代诗人柳永的词,通过描述心意与地点的虚实结合,表达思念之情。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唐代李白的《静夜思》,通
过对天上月亮和手中美酒的虚实结合,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4. "九州生气恃风雷,而今审视眼清明"——唐代王之涣的《登
鹳雀楼》,通过虚实结合,讲述了坚持梦想与艰难困苦的感受。
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宋代元稹的《离思》里的"秋风悲画扇",是虚实结合的典型,呈现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6.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张继的《滕王
阁序》,虚实结合描绘了江与海月互相呼应的场面,表现出江海之美。
虚实结合的典型诗句
虚实结合的典型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登高》杜甫
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 《赤壁赋》苏轼
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 《登岳阳楼》杜甫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离骚》屈原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 《登高士》杜甫
6.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 《清平调》唐婉
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 《长恨歌》白居易
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 《梁甫吟》柳宗元
9.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 《法华经》
10.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
演讲中的虚实结合技巧
演讲中的虚实结合技巧演讲是一种具有传播力的沟通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辞表达,更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技巧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和有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在演讲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一、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在演讲的开头,首先要引起听众的注意,吸引他们的兴趣。
通过简洁明了的言辞表达自己的观点,用短小精悍的语句来概括演讲的主题。
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听众,并且给予他们一个清晰的导向,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
二、故事为例,具体生动一个好的演讲需要有生动的例子来支持和证实演讲者的观点。
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和案例,能够更好地将观点传递给听众,并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能够增加演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使听众更加深入地参与进来。
三、比喻隐喻,形象生动通过运用比喻和隐喻的修辞手法,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
将抽象的概念用一个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类比,能够让听众更好地抓住演讲的要点,并加深印象。
比喻和隐喻可以将复杂的观点和想法转化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提升演讲的亲和力和可信度。
四、幽默风趣,轻松愉悦幽默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听众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加演讲的吸引力和记忆度。
通过运用巧妙的幽默元素和风趣的语言,让演讲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有效地打破冷场和紧张气氛,使听众更主动地投入到演讲中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要适度,要与演讲的主题和内容相呼应,不要过度干扰。
五、声音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是演讲的重要元素之一,合理运用声音语调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语气的变化,演讲者能够给予文字更多层次和情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语调的变化也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引起听众共鸣。
六、肢体语言,举手投足除了声音语调,肢体语言也是演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姿态,演讲者能够更好地与听众进行情感互动,增加演讲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微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之虚实结合与反复
学“虚实结合与反复”,走进作者的心思――《卖火柴的小女孩》之虚实结合与反复微课反思一、教材解读,发现“虚实结合”。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童话大王”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之一,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容易读明白的。
那么,他们应该在这篇童话中学到哪些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知识呢?当我把目光聚焦“语用”时,我发现,在这篇童话中,最能体现童话“想象神奇而丰富“特点的内容是课文第二部分,而这部分最突出的写法就是“虚实结合与反复”,这与以前学过的《七颗钻石》、《巨人的花园》中的想象表达是截然不同的。
在六年级的这个节点,让学生学习“作者用虚实结合与反复来表达童话中神奇而丰富想象”,是恰当的。
二、以文为例,体验“虚实结合”的妙处。
确立了核心教学内容,我就重点以课文第5自然段为例,让学生在读中先去发现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接着比较体会:如果去掉虚写,阅读感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感悟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所在:用美好的幻景来反衬小女孩现实处境,虚写的景象越美,小女孩的现实遭遇就越悲惨,令“可怜的小女孩”形象在读者心中印象深刻。
三、迁移学法,体验“反复虚实结合”中作者的匠心独运。
在第5自然段中体验完“虚实结合”的写法后,我接着引导学生用之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剩余的3次虚实结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地进行虚实结合呢?通过综合比较分析,自然就能得出结论:让读者在这样一次次反复的对比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命运一次比一次悲惨。
同时,读者的心情也跟着一次次从惊喜走向失望,再从失望走向惊喜,反反复复,曲曲折折,更加突出这篇童话的悲剧美。
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四、回溯不足,更好地学童话。
回顾本节微课,不足的是在作课外阅读拓展时,没能坚持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童话。
其实,虚实结合、反复的写法在大部分童话中都是存在的,如果能以一贯之地进行引导,学生将在童话阅读方法上更有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9.(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 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 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 了画面的内涵。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 的喜爱之情。
题邸间壁 郑会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注释 酴醾:亦作“荼蘼”,植物名。产于我国。
【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琅琊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 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 桥。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行解析。(4分)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答:隔,隔断、阻隔之意。 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 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 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6分)
设想的未来之境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从对方进行设想,有人称之为 对写法,主客移位法。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 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 力。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处“忆”指 的是“想念”,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偏说 兄弟如何思念自己。这首诗以己方为实,而以想象对方为 虚。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形式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即回答 是什么。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为什么说其运用了 这种手法,即回答为什么。 3、该方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回答怎么样。
诗歌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
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 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 表现手法之一。结合学过的诗歌说说你们 对诗歌中虚实的认识。 《5+3》215页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1)作者主要运用主客移位法(对写法), 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 念自己,(以“人思我”写“我思人”) 突出自己的思家之情。 (2)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 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 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手法2 分,画面描绘2分)
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 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 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 付。 译文:我站在江水西岸遍望江东,云烟缭绕的树木, 丛林隔断了视线,我望不见江水东边的亲人。我思 念故乡和亲人却只有在梦中前往亲人身旁,这就再 也不怕江水的阻隔了。 我在灯前写了无数封家信,但是算起来没有一个人 能够为我传递转交他们。我纵使想寻找到大雁把信 交付给它传递,却又是将到了暮秋时候,大雁要南 飞了,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大雁呢!
【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7分) 望江东 [宋]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 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 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 付:交付。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 下片。(4分)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试题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 出等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 然情怀。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 析。(4分)
【试题答案】
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
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 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 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 古》。
邸:旅馆。此诗题于旅舍的墙上。 译文:初春的深夜,酴醾的芬芳不时飘入梦中。醒来时,只 见翠绿花木掩映着一道道的院门。燕子也安闲地歇息了。 烛光渐渐地黯淡下来,房中更显得清冷,计算着出门人的 行程,按说他该到常山地界了吧。
作业布置:《学案》127页7、8题 134页11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 的简易木桥。 翻译: 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 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 一旁漫步于横跨着溪水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 不知道 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是远是近,只看见那 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1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辛弃疾 《念奴娇》) 2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辛词用滔滔春江与巍巍云山比喻新愁旧恨, 贺词以青烟碧草、风絮飘飞、梅雨连绵比 喻愁苦之宽广无垠、纷繁杂乱、绵长不绝。 内心愁苦深重的诗人在乘船远行时,有 的写舟船满载离愁别恨,如: 4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苏轼《虞美人》) 有的写舟船负载不起这种愁苦,如:
2《蝶恋花· 出塞》纳兰性德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 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问题:简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 深秋雨”的表现手法。
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2、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 抒情效果。 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 用,委婉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பைடு நூலகம்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 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 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 ):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 江东岸。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 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6分)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 中 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 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 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 的情感阻隔。
之 表达技巧篇
(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巩固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规范答法。 2、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的“虚”与 “实”。
一、考纲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语言
鉴赏 形象
把握
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
技巧
2011年高考的表达技巧题
【全国新课标卷】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 情景关系的?(6分) 【江苏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江西卷】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福建卷】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 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浙江卷】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安徽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行解析。(4分) 【湖北卷】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 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 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 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 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 人们的审美趣味。
常见提问: 1请对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 析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分析虚实结合的表达作用 (主要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 更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 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当然这几点不一定面面 俱到,涉及到哪点说哪点就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 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 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 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 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 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 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