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必修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必修1)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3.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作用。

【学习过程】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问题情境](1)守门员踢出足球,足球由静止射向对方.(2)守门员扑住将要入网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3)守门员将球封堵出去,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4)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上面所列举的物理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点提炼](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称做力.(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②使物体产生形变.(4)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5)力的分类:力通常按性质和效果两种方式分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核力、电磁力等.②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6)力具有物质性: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离开了物体谈不上有力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________而存在.[问题延伸]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呢?2.力的表示力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力的示意图:只标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①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二、重力和重心1.重力[问题情境]干枯的树叶能够飘落地面;崩塌的山体,轰然而下;掷出的铅球落向地面;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你能对这些自然现象和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吗?[要点提炼]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____________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物体的重力与其_________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成“垂直于水平面向下”.(4)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为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外.(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2.重心(1)重心是重力的________ 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________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________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________法来确定其重心.【典型例题】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变式训练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的例2如图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C.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物体的重力是可以变化的D.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都相同例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D.物体的重心有可能不在物体上【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先由施力物体产生,后被受力物体接受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2.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4.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5.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课标要求【知识和技能】1、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并认识到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指出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4、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6、知道重力的产生原因,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7、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过程和方法】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理解等效替换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通过学生之间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体验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及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力的图示2.重力的概念、“重心”概念的理解、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三、教学方法实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四、教具准备弹簧秤、砝码、质量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木圆环、直角三角尺、重锤线五、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力与力图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时,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

用劲折木条,木条弯曲了,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思考】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1.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说明: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思考:任一个力都需要几个物体?你用一个简便的实验来说明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比如用手拍桌子,手也会感到痛。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名师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名师教案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对初、高中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力的概念,在复习力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引入了力的图示法。

同时教材安排了阅读内容提出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生活与物理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对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学习带来方便,但学生初中阶段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本节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认识和理解的准确度与深度。

三、核心素养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通过合作沟通,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

五、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六、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重心。

七、教学过程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优教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优教提示:请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课前准备:实验砖、小物块、细线;弹簧秤、刻度尺、投影仪导入新课:设问导入1.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理由;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打乒乓球、踢足球、喷泉、飘落的雪花”等图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同点。

探讨结论:这些物体都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

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

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

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教学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②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和力的概念,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把重点放在其他知识的讲解上。
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二)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与方向:
大小:G=mg
g=9.8N/kg为重力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3、作用点:重心
(三)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主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起到引导,启发,组织的作用。
(3)物体发生运动状态改变和形变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领会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环节二,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请用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51页3至5自然段”。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用笔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请举手发言,不足之处请其他同学补充。
(可参考练习册第50页核心解读)
(1)力的定义?
(1)完成习题1
(2)总结力的图示的作图步骤。
(3)总结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可参考练习册第50页核心解读)
准确把握力的概念,通过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辨析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异同点。
环节三,学习新知能力提升
请用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51页至第52页重力部分”。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教学重点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法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直尺,橡皮条,易拉罐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请学生描绘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匀减速、匀速、匀加速教师活动:一个物体沿着一直线运动,为什么一会儿做匀减速?一会儿做匀速?一会儿做匀加速运动呢?原来物体的运动性质跟它与周围物体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必须搞清楚它的受力情况。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进入第三章——《相互作用》的学习。

(展示课题) 初中同学们学过一些的有关力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从最基础的知识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板书课题,展示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进行新课1、力的概念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足球比赛”视频课件。

提出问题:在哪些情况下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学生活动:在人脚踢球、头顶球、手抱接球等情况下球的运动情况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几个精彩瞬间。

你能详细的说说三种情况下球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吗?学生活动:踢球时,球又静止变为运动。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关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静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受力图.本节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比如在本章第二节提到:“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它们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这一节就不要求从道理上把这一论断说清楚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四、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引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一段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二段后举例。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

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长丰县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3。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1。

高中物理第三章3.1重力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3.1重力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6.悬挂法找重心。【演示实验】
【问题与练习】(学生板演)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①万有引力作用;②电磁相互作用;③强相互作用;④弱相互作用。
【本节总结与归纳】三个内容:①力的概念;②重力和重心;③四种相互作用。
作 业
布置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下节课预习内容
教后感
领导
查阅
2.重力的矢量性:重力的大小 ,这里的 就是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的测定。
4.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5.重心的找法: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⑴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其几何的中心;⑵形状不规则的均匀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都有关系。
3.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又是什么原因使物体产生形变?
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
4.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6.力的性质:力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举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将使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不同。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基本概念
2、公式
二、方法与规律应用
1、基本概念应用
2、
三、巩固练习
教 学
环 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教师导向激励示范等内容

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一节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本章讲述的是关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习静力学的基础和准备.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本章内容与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他力学知识的基础.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从运用方面说,是初步熟悉对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会画出正确的受力图.本节具有预备性,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比如在本章第二节提到:“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它们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这一节就不要求从道理上把这一论断说清楚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四、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引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一段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二段后举例。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

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

高中物理 必修一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必修一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一.课题的引入[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人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录像资料.学生观察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师:通过以上的观看,大家可以总结出这几个物体的共同点吗?生1:这几个物体都在运动.生2:不对,有的在运动,有的静止,比如说人推物体时并没有推动物体.生3:海绵的情况和那几个物体有所不同,那几个物体都是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海绵形状变化比较明显.师: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除了海绵之外的其他物体形状好像没有发生变化,或者说它们的变化从图中观察不出来.是不是真的没有发生变化呢?其他几个物体从运动到静止或从静止到运动,而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生: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新课教学】一、力和力的图示[演示实验]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师: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生: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小树在大风的作用下的弯曲,直尺在力的作用下的弯曲,绳子在力的作用下的扭转,弹簧对压缩它的物体的力的作用.师: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生:要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师: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称为形变,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师:这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除了这样一种作用效果之外,力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试举例说明.生1:用力推箱子,可以发现箱子开始运动了,说明是力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了.可见力可以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生2:汽车停下来,首先要刹车,可见要使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需要力的作用。

生3:飞行在空中的足球,当一个运动员用头顶一下,发现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见运动方向的变化需要力的作用.师:刚才几个同学举例非常好,物体速度的变化称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上述几位同学的话总结成一句话呢?生: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师:结合上面的分析,再加上我们初中所学的知识,大家给力下一个定义.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师:当我们向东拉一个物体和向南拉一个物体时,同样大小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这样的物理量叫什么?以前我们所学的哪几个物理量和力具有相同的情况?生: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师: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生: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生: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生: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生: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多媒体投影例题)[参考例题]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学生活动:做例题中物体受力的图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图示用实物投影投到大屏幕上,和学生自己做的进行比较,也可以让同位之间互换进行检查,找出对方的缺点,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师:(微笑)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看来大家初中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由于高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很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课堂训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投影展示物体下落的几幅图象)下落的物体可以有从树上下落的苹果、跳高运动员、飞机投下救援物资等等.师:这样几个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它们都落向地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由于什么力作用呢?生:是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师: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师:要研究一个力,首先要研究这个力的三要素,重力的三要素应该怎样进行研究呢?生: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师: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根据公式G=mg中的g 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那么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呢?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师: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生l:如果是规则形状的物体,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生2:不一定,当物体密度分布不均匀时,即使是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比如一个空杯子,逐渐地向里面注入水,它的重心应该不断地变化.所以应该说成规则形状并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是在几何中心.师:(鼓励的微笑)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物体的重心可以随物体质量分布变化而变化.现在这里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参考案例]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这是一种老师们比较熟悉的方法.演示时可以增加重心在物体之外的情况.例如,如图3—1—2所示的薄板,在用悬挂法确定了物体的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线提拉,可使薄板水平平衡.生:可以用悬挂的方法来确定这块薄木板的重心位置.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生:根据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拉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薄木板的悬挂点,用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定薄木板的重心.师:很好,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体想办法测出他们的重心,例如我们的直尺、三角板、物理课本、橡皮等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薄物体的重心)[课堂训练]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答案:CD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师:除了重力之外,自然界还有很多力的作用,它们的类别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方法,这些相互作用都是由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演变而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注:由于这一部分是属于了解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技论文的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己水平的很好机会,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进行讲解,而是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作好准备.师: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生:这一部分叙述的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师: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生: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自然界的这四种相互作用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四种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作用不同的体现形式,也就是说有更为一般的一种相互作用就可以解释自然界所有的力学现象了,这里面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支持这种说法,并且在晚年致力于统一场方面的研究但没有成功.这也给我们同学们留下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同学当中有一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呢?生:有.点评:通过讲解这一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前沿的了解,积极投身到为科学而献身的队伍中去.[小结]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作业:教材第57页问题与练习.【板书设计】1.力⑴力的定义: (2)力产生的效果(3)力的单位:(4)力的测量:(5)力是矢量:(6)力的图示与示意图2 .重力(1)重力:(2)公式:(3)重力的方向:(4)重心: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分类【教学反思】教师评价及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充分了解重力的相关知识,并清楚了物理学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对物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1《重力-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3.1《重力-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业反馈:
1. 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否熟练,以及计算是否正确。
2. 对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分析是否准确,结论是否合理。
3. 对于拓展思考的短文,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以及物理原理的应用是否恰当。
4.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概念混淆、计算错误等,给予集中讲解和指导。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基本的力学概念和简单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但对于重力作为一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解尚浅。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综合物理现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有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但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出错。
3. 实验器材:准备弹簧测力计、质量块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并保证器材的安全性。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理论教学区与实验操作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同时,布置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上传预习资料,包括重力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等关键知识点的PPT和视频,要求学生预习并思考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提前指导学生预习3.1《重力-相互作用力》章节。
2. 辅助材料:准备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引力示意图等相关图片、图表,以及介绍重力相互作用力的科普视频,辅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某某省郯城三中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5、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对“力和力的图示”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l、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2、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列举实例,概括总结自己的结论点评: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完成力的定义的教学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用手指推长方形小木块,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2、比较几种不同的现象,你能说出力的作用和它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吗?3、说出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推木块。

操作参考:l、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木块靠近桌面的地方2、用大小相同的力推木块的不同侧面3、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距离桌面不同高度的地方学生叙述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验分析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叙述实验现象、抽象概括总结物理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重心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
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对“力和力的图示”的学习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演示用手压锯条、拉橡皮条等等,提出问题;
l、类似这些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
2、所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列举实例,概括总结自己的结论
点评: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完成力的定义的教学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1、用手指推长方形小木块,你能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
2、比较几种不同的现象,你能说出力的作用和它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吗?
3、说出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推木块。

操作参考:
l、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木块靠近桌面的地方
2、用大小相同的力推木块的不同侧面
3、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距离桌面不同高度的地方
学生叙述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点评:通过实验分析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叙述实验现象、抽象概括总结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提出问题: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也是一个矢量。

1、我们学过的物理量中,有哪些是矢量?
2、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观看课件《力的图示作图法》,完成对力的图示的教学。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阅读教材,观看课件。

2、对“重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神州五号升空录像,带有苹果落地、航天飞机绕地飞行、人抛出物体、月球绕地运行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
1、发射卫星或飞船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火箭?
2、苹果落地、航天飞机绕地飞行、人抛出物体落向地面、月球绕地运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录像和图片,感受人类探索自然的成就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点评:进一步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并勇于探索科学,得出重力的定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弹簧秤测已知质量的物体的重力,提出问题:
l、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你能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吗?
2、关于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测量,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点评: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演示不同情况下的重锤线。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观察、分析得出重力方向的结论。

点评: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l、你能用一支铅笔将一个刻度尺水平支起来吗?做做看。

2、根据二力平衡,你能找到刻度尺的重心吗?
3、根据刻度尺的重心的位置,猜想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在哪里?
4、你的猜想正确吗?你该怎么做?
5、若在刻度尺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刚才支点的位置改变了吗?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实验:
l、平衡刻度尺2、确定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板的重心并实验验证。

点评: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提出回答:
l、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
2、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请猜测原因可能是什么?
3、假设重力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学生解答;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点评:阅读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取物理信息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很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

四、实例探究
☆关于重力的理解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
B、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二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对重心的理解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B、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点,也就是合力的作用点
C、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的重心就一定在物体上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4、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铁链向上提起。

当铁链刚好拉直时,他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5、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ABCD绕过C点的水平轴转动,其重心最多可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