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2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论文 (6)

工程地质论文 (6)

冰川地貌类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泥石流地区的桥梁建设我国是世界四大冰川分布国之一,也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面积最多的国家,是两极冰盖之外最重要的冰川集结地。

根据第一次冰川编目统计,我国有冰川46298条,总面积59406平方千米,总冰储量为5590立方千米,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横贯亚洲中部的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在高纬和高山等气候寒冷地区,如果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积雪将逐年加厚。

在一系列物理过程影响下,积雪就变为冰川。

冰川本身就是一种地貌,也是寒冷地区重要的地貌营力,可塑造一系列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分为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类。

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山谷、羊背石等。

冰碛地貌可分为冰碛丘陵、侧碛堤和终碛堤等。

冰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冰水扇、冰水排泄平原、季候泥、蛇形丘等冰川地貌类型具有明显的组合规律。

山岳冰川地貌由山顶至山麓,地貌组合依次为:(1)冰斗、刃脊、角峰带位于雪线以上,为冰蚀地貌带。

(2)冰川谷、侧碛堤和冰碛丘陵带位于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为冰蚀-冰积地貌带。

(3)终碛堤带位于山谷冰川末端,为冰积地貌带。

(4)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带位于终碛堤以外,为冰水堆积地貌带。

大陆冰川地貌组合以终碛堤为界,堤内以冰碛地在冰川作用下能对地表进行侵蚀。

但冰川运动的速度缓慢,每年只有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冰川各个部分的运动速度并不一致,其中从粒雪盆(雪线以上的积雪盆地,即冰川的补给区)出口到冰舌上部这一段速度最快;在横剖面上则以冰川中部为最快。

实际观察还证明,冰川表面运动速度最快,且自冰面向底部递减。

冰川运动的速度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一般是夏季快,冬季慢;白昼快,夜间慢。

在粒雪盆中冰川有向心运动和下沉运动,在冰舌部分有侧向运动和上升运动。

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

而冰川滑动则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

当然冰川的侵蚀力量也是巨大的在粒雪盆中冰川有向心运动和下沉运动,在冰舌部分有侧向运动和上升运动。

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45

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45

四川华蓥赵子秀山变形破裂体特征及其灾害‘链’许向宁①王兰生②(①②四川省地勘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成都 610081)(②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成都 610059)摘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形成碎屑流,物质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将沿梁家河形成一条灾害“链”,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

文章从变形体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入手,在阐明变形破裂体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变形破裂的原因和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变形体成灾后的灾害‘链’特征,并对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华蓥山变形破裂体灾害‘链’碎屑流1前言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著名的华蓥山脉中段,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该变形体一旦失稳即将形成碎屑流,这些物质将直接进入位于近700m高差之下的梁家河道,并在洪水作用下形成泥石流,灾害将扩及沿河两岸及市区,危及20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双河镇城区部分居民的安危,即沿梁家河一条灾害“链”。

该灾害隐患点自1999年发现以来,一直是华蓥市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心头大患,特别是今年6月24日的一场特大暴雨,市领导为防止变形体一旦失稳可能引发重大灾害,采取果断措施,一夜之间紧急疏散可能受灾的居民千余人,尽管灾害没有发生,疏散的居民又回到原住地,但市领导对这一潜在的灾害和威胁高度重视,保持高度警惕,并主动与正在华蓥市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四川省地勘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调查组联系,力求对灾害成因和可能的危害及对策做出论证,调查组立即邀请有关专家与华蓥市国土资源局的主管人员一道进行了踏勘与地面调查。

2 变形体所处地质环境概况赵子秀山位于华蓥市瓦店乡西北部红岩村,南与双河镇老拱桥村相接,为低山地貌,沟谷深切,呈“V”型峡谷地貌,山高坡陡;斜坡坡度在35-70度之间,局部呈陡壁,海拨高度在301—1025m之间,相对高差724m左右。

工程地质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论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从而也是滑坡广泛分布的国家,每年特别是雨季都要发生若干滑坡,它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

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更为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地区发生的滑坡约占全国滑坡次数的一半以上,而我国已受到滑坡灾害威胁和可能受到滑坡灾害威胁的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1/5至1/4、由此可见,对滑坡进行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边坡稳定性研究是从生产实践中提出来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发生的大量滑坡不但丰富了滑坡工程实践的内容,也推动了滑坡或边坡稳定性研究工作。

关键词:工程地质自然灾害滑坡边坡成因机理防治措施正文:一.研究滑坡的目的与意义1.1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斜坡上的部分土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而沿着斜坡内部的软弱结构面整体的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1.2滑坡的危害我国是多山国家,不但发生的滑坡较多,且滑坡的类型比较齐全。

由于滑坡的发生,常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也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甘肃东乡洒勒山滑坡,滑坡总体积约40000000立方米.滑坡堆积物覆盖面积约2平方千米,主滑体最大厚度达150米,滑距约1500米。

滑坡发生仅数十秒钟,三个村庄便荡然无存,死亡237人,滑坡冲入河谷,越过巴谢河,填没“九二”水库,王家水库跃进水渠被淤塞,冲毁3000余亩农田。

因此,加强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中国典型滑坡大量的滑坡是我们能够从滑坡机制方面对滑坡进行分类,就目前我国的滑坡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9种类型:楔形体滑坡,圆弧面滑坡,顺层面滑动的滑坡,倾倒变形破坏边坡,溃屈破坏边坡,复合型滑坡,开裂变形边坡,堆积层滑坡,崩塌碎屑流型滑坡。

下面介绍一下这九种滑坡类型,并举例说明它们的成因机理。

2.1楔形体滑坡楔形体滑坡是最常见的一种滑坡形势,其主要特点是滑动面及切割面均为较大的断层或软弱结构面。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范文20XX年工程地质实习是我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实地勘探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内容,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工程地质勘探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下面我将对这次实习的具体内容和所学到的经验进行总结。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

在项目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潜在风险分析和评估,包括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调查,我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构造活动等因素,结合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来进行灾害风险的评估。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在工程地质勘探方面,我积极参与了一些工程项目的勘探工作。

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钻探、堆积物采样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和与工程师的合作,我了解到地质勘探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情况,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勘探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专注,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对工程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此外,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到了科技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

通过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勘探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我发现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效率提升的机会。

比如,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航测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效率;使用地质信息系统(GIS)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信息。

这些新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也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浅谈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浅谈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浅谈工程地质论文范文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论文范文一:矿井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摘要】随着矿井事业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地质工程研究对矿井工作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08年以后,矿井地质研究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行业。

人们发现如果能够学会这套理论,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地质工程工作将减少失误,避免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让工作更好走下去。

本文首先论述了什么叫矿井地质工作,从它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帮助作用,简要的介绍了对矿井地质工作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地质工程;地质控制论;地质研究矿井地质是一项技术性的科学,主要体现在实际的操作中。

他主要是为煤田地质勘查服务的,参与到一开始的矿井建设和后期的生产中。

主要的任务就是勘察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矿床的勘探,通过分析矿区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最终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

还要在开采中进行技术指导,防止地质开采不当造成的倒塌等问题。

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看出,矿井地质工作能够保证煤矿生产建设更安全地发展。

如何预防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都是需要大量的地质资料为判断依据的。

因此,进行矿井地质研究为未来的开矿事业做准备是很有意义的。

1.了解矿井地质工作的必要性1.1什么叫矿井地质工作可以说,矿井地质工作先是勘探矿井建设的生产环境,看这里适不适合进行生产,在生产中会有哪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什么样的建设来预防;在生产过程中,还要不断了解地质变化,估计开采矿藏中会造成那些地质影响,是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

也就是矿井工程的每一阶段都必须站在一定的地质工作上才能开始进行,要根据考察的地质资料为工作基础。

1.2工作的必要性因为矿井地质工作的地质条件是十分复杂的,人们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事情;又因为在工作中还会对附近的地质地貌造成影响和破坏,稍微的地质改变就会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所以地质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范文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探讨一、工程钻探与山地勘探1.金刚石钻进技术我国的勘探工作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在70年代才初步发展,到80年代的时候才逐渐得以推广。

通过利用这项技术大大改变了我国钢粒钻进与硬质合金钻进的落后局面,使我国的钻探效率大大提高,岩心的采取率达到了90%。

金刚石钻进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相关的设备、仪器的发展,使我国的勘探事业更好地发展。

2.砂卵石层钻进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钻探工作中,砂卵石钻进技术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由于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也逐步加强了对其认识程度,在“六五”技术攻关中,对砂卵石钻进以及取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很好地攻克了这一难题。

在此次攻关中研制成功的SM植物胶以及MY-1A植物胶,在对砂卵石层钻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3.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来说,这项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主要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勘测的时候做到了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采取岩芯。

80年代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深孔中,但是在浅孔应用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优势。

4.软弱夹层钻进技术由于一般的金刚石钻进技术不能很好的处理软弱夹层的问题,成功率在50%左右,这样很难保证生产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诸如在原来的技术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悬挂装置、岩芯堵塞报警装置、扶正装置等新技术。

这项技术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证明了其技术方法的很好的应用型,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被编入了行业的规范里面。

二、遥感技术应用1.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遥感技术由于具有辽阔的视野,所以其能够提供宏观线形的结构指征,这样就能够让研究者更好地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地貌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工程地质论文 (4)

工程地质论文 (4)

泥石流对工程选址的影响泥石流对工程选址的影响摘要:建设工程选址,除了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也受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地质缺陷对工程安全和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

工程选址的正确与否决定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效果乃至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工程建设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关键的工作。

而地质灾害又是工程选址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如滑坡,泥石流等等。

关键字:工程选址工程地质自然灾害泥石流预防措施绪论: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极大灾难性的特点, 是地质环境恶化和环境容量萎缩的表现,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 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破坏。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极大灾难性的特点, 因此, 城乡规划之前, 必须对规划区的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对地质灾害的现状、类型、成因与分布进行研究, 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做出合理评价, 为城乡规划布局、功能分区, 以及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正文: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2)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2)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20094012姓名:邓晶波学号:2009401208实习时间:2011.6.30—2011.7.1指导老师:白义如前言2011年7月,我们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我们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水利工程地质作为我们水利水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要求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分析和计算方面的内容,更需要我们深入实地根据现场情况了解地质方面的现象,岩石的构造,以及各种地质环境的分析和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的实地测量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以后学习和研究以及探讨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介由以上所考虑到的实践的重要性,由学校安排组织,专业老师带领下我们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利用暑假开始的前一段时间到宜昌市秭归县进行了地质实习活动,此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谨以此报告记录本次实习的过程,内容和收获。

2011年9月.实习目的:1.巩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教材所学内容,让所获得的相关知识由理性认识层面过渡到感性认识层面,从而两者共通,对水利工程地质方面的的知识有更全面地了解。

2.通过在野外实地学习考察达到锻炼的效果,不仅仅从身体上起到锻炼作用,更加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我们的意志。

3.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4.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习时间:2011.6.30—2011.7.1 共计两天。

实习地点:宜昌市秭归县实习时间计划和路线:(1)6月30日:秭归县郭家坝采石场,三道拐(2)7月1日:秭归县九畹溪秭归县国家地质公园:链子崖实习要求: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

范庆来

范庆来

范庆来,男,汉族,1977年12月出生,山东栖霞人,博士,讲师,中共党员,现在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教研室任教,承担《工程地质》、《土质与土力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相关科研工作。

1997年9月到2001年7月在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交通土建工程(铁道工程)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到2007年4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专业硕博连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4月至今,在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教研室任教,主要科研方向为海洋土力学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模拟、新型海洋结构与基础的性能评价、滨海地区软弱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被SCI、EI、ISTP检索10多次。

科研项目:1、主持鲁东大学博士启动基金“复杂加载条件下海洋风力发电机基础与地基的稳定性研究” (2008, 1-2010, 12)2、负责鲁东大学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粗粒土的渗透系数测定实验” (2007, 9-2008, 7)3、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的变形机理研究” (2007.1-2010.12)4、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波浪作用下海洋软土的循环软化效应特性与本构模型及其在海洋地基分析中的应用”(2006.1-2008.12)5、参加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应力状态下土的本构模型及其在海床动力学中的应用”(2002.1-2004.12)6、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并完成了中国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查设计院委托的合作科研项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大圆筒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发表的主要论文:1、范庆来, 栾茂田, 杨庆. 横观各向同性软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水平承载力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6(1): 94-101.2、范庆来, 栾茂田, 杨庆. 软基上沉入式大圆筒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分析. 岩土力学, 2004, 25(增2): 191-195.3、范庆来, 栾茂田, 杨庆, 齐剑峰. 考虑循环软化效应的软基上深埋大圆筒结构承载力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 46(5): 702-706.4、范庆来, 栾茂田, 杨庆. 修正剑桥模型的隐式积分算法在ABAQUS中的数值实施. 岩土力学, 2008, 29(1).5、栾茂田, 范庆来, 杨庆. 非均质软土地基上吸力式沉箱抗拔承载力数值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7): 1054-1059.6、Fan Qinglai, Luan Maotian, Yang Qing. Three 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for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deeply-embedded large-diameter cylindrical structure on soft ground.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Soil Engineering, Oct.4-6,2006, Vancouver, Canada, 521-530.7、Maotian Luan, Qinglai Fan. Numerical analyses of bearing capacity of large-diameter cylindrical structure on soft ground against lateral load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6, 20(4): 623-634.8、Fan Qinglai, Luan Maotian, Yang Qing, Wu Ke and Wang Zhiyun. Effect of soil strength nonhomogeneity on bearing capacity of deeply-embedded large-diameter cylindrical structure on soft ground against lateral loads. Proceeding of the 4th Asian Joint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alian, China, Nov.23-25, 2006, 179-182. 9、范庆来, 栾茂田, 武科, 王志云, 杨庆. 软基上深埋式大圆筒结构循环承载力分析. 见: 第七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77-382.10、栾茂田, 范庆来, 王忠涛, 等. 海洋工程中若干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 见: 第七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6-38. (大会专题报告)。

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6

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6

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稳定性分析刘世凯唐小兵刘红星孙云志武汉理工大学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430063 430011摘要:长江堤防安全的稳定性是国家领导人一直很关注的大事。

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典型堤段(黄冈段)的地质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及河势特征、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堤岸物质组成等,对该典型堤段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土体稳定性计算与分析,表明堤岸土体在涨水和水位维持时期的稳定性要比天然状态时高,而在水位快速下降时,稳定性则迅速降低,此时,堤岸易产生滑坡。

对于堤岸土体力学特性而言,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质量密度3个参数中,对稳定性影响最灵敏的是质量密度,次为泊松比,而弹性模量不敏感。

对强度指标c、 值而言,通常认为破坏面内摩擦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要比凝聚力C大得多。

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即在深层滑坡的情况下,上述论点可成立,而对于浅层滑坡而言,凝聚力C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则明显增加。

反过来说,当滑动面倾角一定时,对浅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通常比较小,而对深层滑坡问题,凝聚力c的数值则往往比较大。

由此提醒,在浅层滑坡滑面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实验获取时,应对凝聚力C给予更多关注。

关键词:长江堤防重点堤岸稳定性分析1. 引言1998年长江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一次提高整个长江堤防防洪能力的良好机遇。

为此,国务院有关领导十分重视,提出了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实施防渗、抛石护岸、涵闸加固等一系列的隐蔽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花大力气,一定要治理好长江堤防,确保亿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类造福。

对长江中下游河段不稳定堤岸岸坡变形破坏的原因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弄清堤岸失稳的机理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为此目的,我们选取了湖北省黄冈市北永堤段进行了系统研究(简称黄冈段)。

黄冈长江干堤位于长江中游下段左岸(长江北岸),上起团凤县金锣港,下至武穴市马口镇,全长135km。

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47

第七届工程地质大会论文47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方法与展望薛翊国王清(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6)摘要: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以达到工程建设的需要,地基处理中如何按设计要求选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接着介绍了四类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适用范围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后对地基处理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地基处理、发展现状、处理方法、展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岩土工程的迅猛发展,随着基建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筑用地资源变的日趋紧张,建筑中可供选择的、理想的地基越来越少了,不少建筑物只能建在需要处理的软土、冲填土、杂填土、高压缩性土等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土和冻土等特殊土地基上[1]。

尤其是沿海城市,地表覆盖着一层较深的海积软土,对于建筑物来说,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来满足建筑物对建筑场地的变形和承载力要求,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这些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地基处理变的尤为重要。

1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发展十分迅速,老方法得到改进,新方法不断涌现。

在一些老方法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许多新方法,像振冲法、预压法、强夯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热学法等。

振冲法最早是用来振密松砂地基的,由德国S.Steuerman 在1936年提出,1957年被引入英国,英国的工程师把电动振冲器改为用水力驱动,我国于1977年开始应用此法,最近水利部北京勘察研究院研制了75kw大功率振冲器,1985年在四川省铜街子水电站工地用这一振冲器穿过厚达8cm的漂卵石对下面的细砂进行振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真空泵的出现,产生了真空预压法,目前我国真空加固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随着预压法施工技术工艺的成熟和人们对其加固机理认识的加深,预压法在港口、码头、机场和堆场、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工程的地基加固中都有其广泛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论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论文随着我国近年来地质勘察工程的不断发展,使得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主要是依靠其精准的分析能力以及广泛的适用能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论文,欢迎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论文摘要: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实际施工之前要充分做好工程地质的全面勘探,这其中的钻探技术就是地质勘测中的主要施工途径,不仅能够保证施工队伍及时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特征,而且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完成效率以及整个工程的质量。

该文主要介绍了工程地质钻探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同时对工程地质钻探的特殊要求、钻探方法、钻探设备、钻孔设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而为钻探技术的应用提供专业的参考依据。

1 工程地质钻探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进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时普遍应用的途径就是钻探施工技术。

钻探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适用性较强,不论是何种地质条件、何种工程建筑类型,只要满足工程地质勘探的要求,就可以应用钻探施工技术。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应用钻探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应用钻探技术前,要考虑建筑工程施工地点的地质地貌特点,根据建筑工程的类型及施工特点,确定钻孔的分布。

例如,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确定钻孔的分布的依据是建筑物的轮廓线;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水坝的坝轴线确定钻孔分布。

第二,一般的建筑工程,在开展钻探工作时,钻孔的深度比较浅,平均深度在9m-10m,因此采用简单的钻探方法,使用简单易操作的钻探设备即可。

但是像大型水利工程、具体地区的地质勘探工程等,应用钻探技术时就需要深度较大的钻孔。

第三,钻探技术的基础操作是钻孔,钻孔的目的是勘测建筑工程施工地点的地质地貌、水文、岩石等特征,除此之外,钻孔可以方便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在施工地点取样进行试验,因为试验与钻孔大都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会影响建筑工程的钻探进程。

第四,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钻探技术需要注意钻孔的结构、方法以及观测钻孔进程并进行记录等。

工程地质学学期论文

工程地质学学期论文

工程地质学学期论文:汶川地震的地质背景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作者:***学号:*******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7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

汶川地震触发了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 余多处, 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 反映出地震对山区高陡斜坡的影响差异性非常大, 在山顶上的放大作用非常显著。

本文综合地震重灾区11县市的构造背景,研究了汶川地震中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

关键字汶川地震地质背景地质灾害一、引言四川汶川八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

龙门山构造带经受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强烈的挤压, 迄今仍处于活动状态, 多次发生强烈地震, 是我国乃至全球山脉中地形陡度最大区带之一, 在100km 的范围内, 高差可达5000多米, 形成高山峡谷, 是长江上游多条河流分布区。

与我国其他强烈地震明显不同, 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 伴随暴雨, 在岷江等流域多处形成泥石流, 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前人在地震次生灾害,尤其是地震次生斜坡灾害有比较丰富的研究。

李天池等( 1979)通过对四川松潘、平武两县交界的3次地震的调查发现, 坡形对地震次生斜坡灾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直线型的斜坡很少发生崩滑, 凹坡和凸坡容易产生崩滑, 而且均在变坡点附近, 并且统计发现90% 的地震滑坡发生在30~ 50°的斜坡上, 崩塌则发生在50b以上的斜坡。

胡广韬等人( 1997)通过对若干震区滑坡的考察资料分析, 发现地震烈度、发震构造、岩性、地下水、地貌形态对地震滑坡的形成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

祁生文等人( 2004 )论述了地质背景、岩性组合、岩体结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并结合边坡动力响应的分析, 给出了地震斜坡位移、速度、加速度三量响应在坡面上的分布规律, 发现边坡在坡面上具有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波动放大效应。

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

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

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近年来,中国地质学会举办的工程地质专业会议已经进入到第七届。

这个会议是中国地质学界最重要的盛会之一,旨在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学术成果。

一、会议主题和背景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会议于某年某月在某地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工程地质与可持续发展”。

这一主题是基于当前中国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会议旨在探讨如何在推动工程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会议聚集了工程地质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和探讨相关问题。

二、会议议程和主要内容1. 开幕式和主旨演讲会议开始于某日的上午,开幕式上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和工程地质专家发表主旨演讲。

这些演讲主要围绕工程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探讨如何在工程建设中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2. 分会场报告和交流会议设置了多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都有特定的议题。

与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分会场。

每个分会场都邀请了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报告和交流。

报告内容涵盖了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3. 学术展览和技术论坛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学术展览和技术论坛。

学术展览展示了最新的工程地质仪器设备、技术产品和研究成果。

与会者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和参加技术论坛,了解最新的工程地质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

4. 地质实地考察为了加深与会者对工程地质实践的了解,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地质实地考察活动。

与会者可以亲临工程现场,了解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地下水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实际情况。

这种实地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为与会者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三、学术成果和影响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会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与会者通过报告、交流和讨论,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范文2篇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范文2篇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范文2篇工程地质勘察论文范文一:石油工程地质勘测的相关问题的探究摘要:本文针对石油工程地质勘测勘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若干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石油工程地质勘测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提高,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渐渐增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石油工程地质勘测水平比较低,相对世界发展比较落后,国家必须加强重视程度,专业地质科研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的进行勘察工作,才能保证石油资源应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1石油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原则随着技术不断的改革完善,现今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勘测工作中的主要手段包括石油工程地质的长久观察、石油工程的地质测试、地球物理勘测、石油工程地质勘测、地石油工程地质测绘。

应用过程中结合实际的自然环境状况,坚持由点到面的总体原则,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全球定位、原位测试、钻探、物探、遥感)进行多方面的勘测工作,为后期的工程提供科学的数据。

2石油工程地质勘测的问题和对策2.1石油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经过科学调查分析发现,很多的石油勘测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内容划分不清楚,工作手段和方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验算工作应用的公式、理论基础和实际的地理环境不符合,具体工作环节意义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标准;递交的总结报告内容不合理,对于要求没有指定的界限,勘查工作整体质量没有保障工作不彻底,勘查结论过于草率,这些问题对于后续工作产生了影响,会耽误后期的施工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

日后我国石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首先是以人为本,这对于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工程勘查工作的商业性质和经济效益问题。

将环境问题和勘查问题二者相融合,协调不同的地区找到工作侧重点,将不同区域的工作统筹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明确责任划分,更好的发挥地质勘测的作用,为后期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专业知识水平问题和解决方法勘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需求的标准,不能够准确把握整体的工作流程,或是施工人员对于勘查工程产生误解,提出不合理的勘查问题,按照不符合情况的设计流程来开展工作,对于地质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也是设计工作和实际环境脱离的原因。

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曾诗琪郭凡苑

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曾诗琪郭凡苑

地质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性曾诗琪郭凡苑发布时间:2023-07-03T02:57:19.85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8期作者:曾诗琪郭凡苑[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在其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得地质工程勘察的水平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对工程设计施工起到科学的促进作用。

了解地质工程勘察的意义,深入分析地质工程勘察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科学的进行地质工程勘察项目,提升设计与实施的效率。

身份证:44140219870423XXXX 身份证:44142119900805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在其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得地质工程勘察的水平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对工程设计施工起到科学的促进作用。

了解地质工程勘察的意义,深入分析地质工程勘察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科学的进行地质工程勘察项目,提升设计与实施的效率。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重要性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类大型工程建设数量持续增加,建筑工程领域要求所有工程建设前要对岩土进行工程勘察设计。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质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工程勘察期间要对不同地区特征综合分析,其中水文地质问题作为主要难点,会直接影响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结果。

假如工程勘察时对于出现的水文地质问题不注重会造成工程无法顺利完成,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造价,还会出现各种工程安全隐患。

1地质资源勘查的作用分析1.1提供环境支持在当今社会下,灾害不断出现,因为地球一直处于板块活跃的状态,很容易在部分区域引发地质灾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

所以,需要在勘查矿产资源方面增加投入,并且政府部门需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够有效开展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介旺等: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土应注意的问题
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郑州地区3000m3油灌群地基处理为例
祝介旺①柏松①张路青②杨志法②
(①济南空军勘察设计研究院济南250002)
(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摘要深层搅拌桩是软土工程加固的重要方法,被写入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在我国铁路、公路、水利和房屋等工程的地基加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由于影响该软土加固技术成效的因素较多,把握不好就会使地基加固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介绍一项成功应用本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

该工程为建设在黄河冲洪积平原上的大型油灌群,建设地工程地质勘察揭示的地层特点是: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承载能力低,中高压缩性;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经分析与试验,工程利用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了加固。

成桩后进行了小应变检测、挖桩检测和原位载荷试验。

试验数据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的绝对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地基加固取得成功。

通过对这一成功实例的分析和总结,认为:第一,正确认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作好事前试验,确定地基土与水泥混合后的性状,确定深层搅拌桩是否适合于本工程,若适合,则取得合适的水泥掺和比;第二,进行现场试桩试验。

通过原位载荷试验,检验初步设计方案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若不满足,则需调整设计方案;第三,施工中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从水泥进入工地即取样检验,每一根桩的水泥用量、施工机械的定位和下到的地层深度必须经监理人员验证,随时检查施工机械的转速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第四,施工完成后,进行原位载荷试验对桩承载力进行检验,用低应力应变动力检测法对桩的完整性进行检验。

通过上述步骤,工程近800根桩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所以,在使用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基时,只要遵循上述程序,桩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深层搅拌桩软土地基软土加固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SEVERAL PROBLEMS ABOUT USING DEEP MIXING PILE TO REINFORCE SOFT SOIL GROUND
1 前言
深层搅拌桩是软土工程加固的重要方法,被写入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1]。

该技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引进后工程界学者结合我国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2][3],随后推广应用到全国。

在铁路、公路、水利和房屋等工程的地基加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节约了工程建设资金,提高了建设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4]。

但由于影响该软土加固技术成效的
因素较多,把握不好就会使地基加固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致使在有些工程的应用中失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有的地区譬如上海、天津的建设管理部门建议暂停使用,为这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介绍一项成功应
用本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该工程为建设在黄河冲洪积平原上的大型油灌群。

建设地工程地质勘察揭示的地层特点是[5]:浅层以粉土为主,深层以粉、细砂为主,地下水位3.0m;承载能力低,中高压缩性;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对于类似地质情况,可以用桩基、换土、或振冲碎石桩等地基处理方法予以处理,但结合建设地的材料来源、施工能力和场地条件,这些方法较深层搅拌桩都欠经济。

经周密分析与试验,工程利用深层搅拌桩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了加固。

成桩后进行了小应变检测、挖桩检测和原位载荷试验。

试验数据表明,地基承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消除了不均匀沉降和较大的绝对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地基加固取得成功。

2 油灌地基的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油灌位于郑州市北部的黄河冲洪积地层上。

工程勘察揭示[5],30m深度内的岩性皆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别是:①层填土,以粉土为主,稍密,稍湿,层厚0.3~1.2m,平均0.73m;②层粉土: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下部较湿,稍粘,层厚4.5~6.2m,平均5.53m,埋深5.6~7.0m;③层粉土:黄褐色,稍密,湿,层厚2.7~4.5m,平均3.57m,埋深9.1~10.3m;④层粉土:黄褐色,稍密~中密,湿,层厚1.3~3.1m,平均1.88m,埋深11.1~12.2m;⑤层粉土:灰黄色~灰色,稍密~中密,湿。

层厚0.8~2.7m,平均1.7m,埋深12.6~14.10m;
⑥层粉土:灰色,稍密~中密,湿,层厚1.4~3.0m,平均2.11m,埋深14.6~
16.5m;⑦层粉质粘土:灰色~灰绿色,可塑~软塑,层厚3.2~5.6m,平均4.33m,埋深18.9~21.0m;⑧层以后为粉砂~中砂,中密~密实。

各层土的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Tab. 1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oil layer
3 工程地质分析
整个油灌建设区①~⑥土层皆为粉土,各层分布厚度较为均匀,土性相近。

⑥层埋深在15m左右,⑦层粉质粘土为软弱下卧层,分布亦均匀,⑧层以后土性较好,各土层分布厚度在建设区内变化不大,但力学指标存在差异,整个地基比较均匀。

在强度方面,在①~⑥层范围内,土层强度分布在90kPa~120kPa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⑦层强度略有增加,为130kPa,见表1。

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提出的160kPa的要求。

在变形方面,①~⑥层土的的压缩模量分布在4.2Mpa~7.1Mpa之间,据此判断,土层具有中等偏高的压缩性,⑦层粉质粘土的压缩模量虽然较低,为5.2Mpa(见表1),但由于埋藏较深,初步估算油灌重量在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在此深度已经很小,变形亦可忽略,对地基的显著影响在10m以内,所以只考虑10m以内的地基变形,所以⑤层以下的土层不进行处理。

综合考虑各种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进行经济指标比较后,决定利用深层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

4 深层搅拌桩设计中采取的措施
尽管深层搅拌桩对软粘土的加固操作比较方便,但影响加固效果的因素较多[4],例如,原土的性质、土体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侵蚀性、水泥掺加的数量以及施工中搅拌的次数等等,哪一个因素认识不够,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加固效果,甚至造成工程事故。

在我国,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原因,达不到使用要求甚至造成工程事故的工程实例不少,所以在本工程确定使用深层搅拌桩后,从设计到施工,遵循了:1、初步设计,2、试验,3、试验总结,调整设计,4、施工,推广应用,5、成品检测的程序进行工作。

第一,水泥掺和比(水泥重量/被掺和土的重量)试验。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利用钻机钻孔取土,每层取适量的土样,在试验室与水泥进行掺合试验。

通过试验,确定地基土与水泥混合后的性状,看深层搅拌桩是否适合于本工程,若适合,则取得合适的水泥掺和量。

为达到这一目的,根据深层搅拌桩的设计深度,对①~④层土钻孔取样,在试验室对每个土层各设计三组不同水泥掺和量的试件,水泥采用32.5号,试件大小70.7x70.7mm,每组9件,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