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新颖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串讲)

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串讲)

考试分析二、课程特点20%50%30%2:3:3:2150分60三、复习要点123四、应试技巧123456四、应试技巧1234谢谢绪论本章考核重点1234考点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2345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1)A BC D【正确答案:ABCD】12345考点2:组织行为学主要贡献的学科内容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2)A BC D【正确答案:ABCD】考点3: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3)ABCD【正确答案:BCD】讲解归纳与举例1234考点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2:3:考点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4:5:6: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4)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1:23:讲解归纳与举例4:5: 6:谢谢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本章考核重点12、Y345考点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1)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1234考点2:Y理论的主要观点(1(2(3(4(5(6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2:Y )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Y (1(2(3(4(5(6考点3: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3)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1(2(3(4考点4: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123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4)ABCD【正确答案:ABC】讲解归纳与举例123考点5:意志活动的特点123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5)ABCD【正确答案:ABC】讲解归纳与举例123谢谢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本章考核重点12345考点1:需要的特点(1(2(3(4(5(6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1)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1(2(3(4(5(6考点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2)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1234考点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2345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3)ABCD【正确答案:ABCD】。

00152组织行为学100413

00152组织行为学100413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人类的力量在本质上是组织的力量。

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3.人们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4.人的行为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5.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6.广义的行为是指出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7.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

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

8.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既包括单个工作者的个体行为和工作班组科室,部门的群体行为,又包括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企业,机关,学校等整个组织的行为规律。

9.研究组织行为学习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交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

10.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l.边缘性2.两重性3.应用性。

11.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12.两重性主要表现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3.应用性的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交其工作能力提交组织的工作绩效。

14.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在美国。

15.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16.行为=f(人的主观特性·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17.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

18.人类学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19.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20.所谓测验可信度即可靠性。

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21.测验的信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

(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性(其中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表现: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层次是群体,第三层次是组织):、两重性(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中的工业心理学分为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5.试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组织行为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是在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下:(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则表现在外面,所以必须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外显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就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00125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复习资料绪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①跨学科性②系统性③权变性④实用性⑤科学性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社会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心理学年鉴》组织行为学产生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管理父)和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理论:费德勒、路径-目标理论:豪斯(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自考组织行为学00152复习资料

-自考组织行为学00152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 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3 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以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主张一切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泰罗是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4 官僚行政管理;以马克思*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为代表,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一种管理理论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5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6 指挥链;又称为命题链,是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利路线,是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7 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8 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利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9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10 位:是指某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位置11 职权;是指由一盯的正式程序所赋予的某个职位的权利,是指导或指挥其他人的权利。

12 职责:是指在组织结构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成某一任务,职能或者接受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13 职位界定;是确定组织中职位类型与数目的活动,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所进行的分析和设计14 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立的组织。

15 非正式组织:是指依照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建立的组织16 机械式组织;是指设有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程序化,权利高度集中化和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

这样的一种组织有称为官僚行政组织17 有机式组织;是指一种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

18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组合。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自学考试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资料

组织行为学简述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员工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简述群体决策的弊端。

(1)群体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会遏制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者可能因为“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而去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事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学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全面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组织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简述激励的作用。

(1)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

(2)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

(3)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4)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论情绪在组织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1)选聘员工。

通过心理素质测评解读应聘者的情绪,可以有效地识人,帮助组织招聘到有积极情绪的员工。

(2)决策。

积极的情绪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获得灵感或启发,从而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3)创造力。

情绪积极的人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创造力也会更强。

(4)激励。

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人们的工作效率,而积极的反馈又加强了积极的情绪,使得工作效率再度提高。

(5)领导力。

高效的领导者依靠情绪手段来帮助自己传达信息。

通过激发情绪并把情绪与一个吸引人的愿景结合起来,领导者就更有可能成功地领导自己的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

(6)谈判。

谈判是一个情绪交互的过程。

一个资深的谈判专家一般会表情严肃,因为这样的情绪表现往往能让谈判者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联系实际谈谈有机式组织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1)有机式结构的特点是复杂化及正式化程度低,资讯网络通畅,允许较多员工参与决策。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組織行為學復習資料1.組織管理的成效如何,取決于領導者的領導方式是否得當。

領導者發動下屬討論,共同商議,集思廣益,然后作出決策的領導方式屬于(A )P263A.民主型領導B.集權型領導C.放任型領導D.自由型領導2.一項正確的決策必須在現有的主客觀條件下能夠順利實施,體現的是領導決策原則中的(B )P280A.信息健全原則B.可行性原則C.對比擇優原則D.系統分析原則3. A 是一種以點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個特性為依據,而忽視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對整個事物全面評價,結果產生了錯覺。

A.首因效應 B.知覺防御C.暈輪效應 D.投射4.適合從事公關、銷售、開發,善于管理夕陽企業的人群,其氣質類型為AA.多血質B.膽汁質C.粘液質D.抑郁質5. A 認為個人的個性類型是職業選擇的重要決定因GAGGAGAGGAFFFFAFAF素。

A.海德B.羅斯C.安德魯斯 D.霍蘭德6.作職業選擇是以工作的專業技術和服務內容為基礎,如工程或金融分析。

這種“職業錨”叫(C) P108 A.管理能力職業錨B.創造性職業錨C.技術職業錨D.安全感職業錨7.以下不屬于組織內部的個人事業生涯的變動方向的是D P111A.縱向的變動B.橫向的變動C.向核心的變動D.單向的變動8.通過加入群體,個體能夠減少獨處時的不安全感,這滿足了個體加入一個群體的(B)P121A.地位需要 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 D.權力需要9.在群體發展的階段中,具有群體的目的、結構、領導GAGGAGAGGAFFFFAFAF都不確定,成員各自探索群體可以接受的行為規范的特點的階段是(B )P122A.震蕩階段 B.形成階段C.規范化階段D.動蕩階段10.人的行為反應既符合環境的要求又要滿足本身的需要,這是指人的行為具有A 的特點。

P4A.適應性B.多樣性C.動態性D.可控性11.組織行為學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是A P10A.個體B.群體C.組織D.外部環境12.組織行為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著名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性的科學,最先產生于A P12A.美國B.英國C.法國D.中國13.命令型群體都是(B )群體。

江苏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学习资料

江苏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学习资料

江苏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组织: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映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3、组织行为学有四个层次,①个体②群体③组织④组织的外部环境4、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5、组织行为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其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6、工程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7、影响组织中职工个人行为的因素有:如果是多选题就全选P178、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B=F(Pa、b、c...*Em、n、o...)9、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发展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10、组织行为学实际是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11、研究的主要方法:①案例研究法②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调查法⑤实验法12、调查法包括:①面谈法②电话调查法③问卷调查法13、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即知、情、意的过程。

14、感觉是客观失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16、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1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2)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3)晕轮效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4)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18、X理论认为人性本恶,如:逃避工作、怕负责、以自我为中心等,相应的领导方式不人性化,如:把人当工具,只关心工作不关心人等。

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如:重视人的需要,员工参与管理,鼓励职工等等,相应的领导方式较科学,如人不懒惰,愿意承担责任,自觉和自我管理等等。

20、XY理论都是麦克里格提出的1、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

组织行为学00152

组织行为学00152
26.五种性格特征是美国学者巴里和芒特于 1991 年提出的,简称 Big Five,由外向与内向、 情绪适应性、易相处性、谨慎程度和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五种性格特征组成。
27.情绪差异的三个维度:情绪的种类、情绪的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 28.情绪智力是萨罗威和梅伊尔 1990 年提出的,情绪智力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 我激励、感同身受和社会技能五点表现。
5、古典科学管理的局限理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4) 1)把是封闭的系统,只考虑内部环境,不考虑外部环境。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P36) 1)归纳综合 2)演绎推论 3)检验 7、美国的管理学教授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那六个步骤?(P36) 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 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 3)形成假设 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 6)解释研究结论。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那些?(P37) 1)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法) 2)调查法(访谈法与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 5)心理测试法(人格测试、心理健康测试、倾向性测试) 6)情景模拟法 9、人的假设有那些?(P44-P49) 1)经济人的理论流行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 3)自我实现人假设产生与 20 世纪 50 年代; 4)复杂人假设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10、麦格雷戈 X 和 Y 理论中,X 理论的基本观点有那些?(P44) 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在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4.1911 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自考001521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资料自考资料

自考001521组织行为学自考复习资料自考资料

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对于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作风、掌握领导艺术;对于改善领导与群众以及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和整个组织的活力;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加快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试论述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所应具备的特征.答;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地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如下六个主要特征:(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要使其他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地客观完整版请——:1273114568 索取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结论.(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制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为未来的预见性.2.论述组织行为学的四个步骤研究过程.答: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包括:(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五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法5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

组织行为学(00152)考核知识点整理汇总(速记版)1.领导问题是影响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2.领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3.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主要的最大量的工作是与组织内外的各种各类人打交道。

4.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明兹伯格。

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6.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科学。

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8.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

其应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是社会心理学。

9.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

10.观察者在限定条件下进行观察,也就是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被观察者知道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那种方法叫控制观察法。

11.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是面谈法。

12.具有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的优点的研究方法是电话调查法。

13.问卷调查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

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尽管信中附上邮票,而真正回复的一般只有45%左右。

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回收率较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

1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15.相关分析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到一1。

16.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感觉。

17.感觉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8.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指知觉防御。

19.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20.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21.投射是指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22.X、Y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被领导人的理论。

23.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麦克里格。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主要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是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13 页,共 15 页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14 页,共 15 页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精品学习资源复习备考宝典
——考前迅速提升——
(辅导资料、习题资源、知识点训练等)
第 1 页,共 15 页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2 页,共 15 页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3 页,共 15 页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4 页,共 15 页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5 页,共 15 页
12/13
——实用的辅导资料:资源库/知识清单/划重点/学霸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重点+难点)考试必备
第 6 页,共 15 页

(完整版)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完整版)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简答题、论述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3.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

二强调独裁式管理。

三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5)心理测验法(6)情景模拟法5.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缺点: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难以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行为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有些被观察者难以接受,他们觉得自已受到了监视和威胁,在心理上对观察人员产生反感,同时也可能造成操作动作变形。

注意事项:1)要注意工作行为样本的代表性2)观察人员在观察时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3)观察前要有详细的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4)观察者要避免机械记录,应反映工作有关内容,并对工作信息进行比较和提炼。

6.访谈法的优点:1)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2)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收集多方面资料;3)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察法不容易发现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发现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3)无法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7.问卷法的优点:1)调查范围广;2)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3)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1)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2)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

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9。

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13。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14。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

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属于(A )P263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2.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B )P280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3. C 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P45A.首因效应(先入为主) B.知觉防御(自我保护)C.晕轮效应D.投射(以己度人)4.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5. A 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霍兰德6.作职业选择是以工作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内容为基础,如工程或金融分析。

这种“职业锚”叫(C) P108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7.以下不属于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的是D P111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8.通过加入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时的不安全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B)P121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B )P122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动荡阶段10.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 A 的特点。

P4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可控性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 P10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1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著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A P12A.美国B.英国C.法国D.中国13.命令型群体都是(B )群体。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单选、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单选、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00152组织行为学考前精简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考前精简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考前精简资料l、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3、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4、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5、态度——是个人对某二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6、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7、气质—一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8、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10、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1、职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员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12、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3、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14、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15、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删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予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16、群体压力——实际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17、沟通——是信息的传达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

18、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9.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1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1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7.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8.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

19.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20.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2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

22.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3.创造性行为: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4.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25.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6.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和技能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7.事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28.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9.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0.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31.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2.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33.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34.角色知觉: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35.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36.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就可能会产生角色冲突。

37.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38.群体促进作用(群体助长):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

39.群体助长效应: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

40.社会惰化效应: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41.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42.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43.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

44.沟通:是信息的传达和理解过程,同时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

45.人际关系: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叫做人际关系。

46.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47.威胁: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

48.竞争:是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49.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群体互动是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的,它是连接两个不同群体的桥梁。

50.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活动过程。

51.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

52.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依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影响和指引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主要功能是带领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53.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主要功能是满足组织中某些局部的、特殊的需要。

54.权力:是由上级根据领导者所担负的职务和职位而赋予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

55.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56.领导权力的分配:是指领导权力分配的形式和方法。

57.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8.人员的流向:是指员工流动的去向,包括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

¬59.领导素质: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气质、品质等个人特征。

60.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

61.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65.正强化: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在企业管理中称为奖酬。

例如认可、赞赏、增加工资、提升等,对职工的某一行为的肯定,从而使职工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

63.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使职工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以免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64.自然消退: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

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长期得不到正强化,会逐渐消失65.职业生活质量:就是在工作中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是以内容型激励理论为基础的。

66.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

67.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8.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

69.组织规模:是指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级别织中的集中程度。

70.矩阵制:专门小组的横向关系和原来的纵向关系,组成了一个矩阵。

71.组织变革:是为组织发展提供达到目的的手段。

72.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二、填空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

2.个性的结构: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

¬3.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因素。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创造性能力。

5.了解你的职业技能,成功的绩效既取决于工作动机,也取决于个人能力。

6.非正式群体通过满足其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群体的正式规范是写入组织手册的,但组织中大部分规范是非正式的。

¬8.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

9.群体的工作效果比个体单独的工作效果的总和要好。

10.群体规模的增大和个人绩效是负相关。

11.人们之间的感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亲相近的感情,一类是相互疏远的感情。

12.群体间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会显著影响到一方甚至双方的群体工作绩效以及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13.群体之间的关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既有组织内部的联系,也有组织外部的联系。

14.冲突是好坏是取决于冲突的类型。

15.冲突管理包括:解决冲突、激发冲突。

16.领导是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因素。

17.领导者决定着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8.领导的特点¬: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

19.威信是要靠领导者的主观努力取得的。

20.权力的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权、专长权。

21.领导权力形成的机制: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22.威信的特点:内在性、持久性。

23.《孙子兵法》对领导素质的观点:“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24.荀子的领导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儒家领导思想的最高成就。

25.现代素质理论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有两个方面:识人方面、育人方面。

26.组织的领导层次分为三级:最高领导层、中间领导层、作业领导层,其结构特点属于金字塔型。

27.组织内的领导人员分三个层次: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层、基层领导者。

28.能力是领导素质的核心。

完成领导工作需要的能力:技术能力、交际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29.动机的三种三机能:始发机能、选择和导向机能、强化机能。

30.泰勒等人的工资奖励模式列为激励理论之首。

31.激励理论的三种类型: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而以内容型与过程型为重点。

32.期望理论:M=V*E。

33.日本的激励机制:自主管理JK。

34.JK理论基础: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5.全方位激励即采取多角度、多层次、多向性的激励,也是内容型激励理论。

36.海尔的OEC理论:就是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它的核心是“日日清”。

37.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