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课时1导学案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第一章:古诗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格律和韵律。
3. 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古诗、词、赋、散文等。
2. 古诗词的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韵律优美。
3. 古诗词的格律:平水韵、诗韵、词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难点: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领会其意境和审美价值。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创作古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古诗词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分类。
2. 讲解:分析古诗词的特点,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引导学生领会其意境和审美价值。
4. 实践: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创作古诗词。
六、作业与评价1. 作业:创作一首古诗词,展示对古诗词特点和格律的掌握。
2. 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古诗词创作的能力和审美水平。
第二章:古诗词的韵律与格律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2. 学会辨别不同的韵脚和韵部。
3. 能够运用韵律和格律进行古诗词创作。
二、教学内容1. 韵律:诗句的节奏、韵脚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韵律和格律的运用。
2. 难点:不同韵脚和韵部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韵律和格律的概念及运用。
2.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韵律和格律的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韵律和格律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韵律和格律的运用方法。
3. 练习:引导学生进行韵律和格律的练习。
六、作业与评价1. 作业:创作一首运用了韵律和格律的古诗词。
2. 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韵律和格律的运用程度。
第三章:古诗词的意境与表达一、教学目标1. 领会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一、啥是古诗文鉴赏?嘿,你知道古诗文鉴赏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吗?就好比你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那些诗人、词人就站在你面前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他多孤独啊,只能和月亮、影子一起喝酒。
这就是古诗文鉴赏的魅力,能让你感受到古人的情绪,就像你和他们是老朋友一样。
二、为啥要学古诗文鉴赏?你可能会想,学这个有啥用啊?这就大错特错喽!古诗文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藏着无尽的智慧。
你想想,要是你能理解古人的想法,那你就像拥有了一个超级大脑。
就像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难道不震撼你吗?学会鉴赏古诗文,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伟大灵魂的大门。
三、导学案的第一个宝藏:字词理解在古诗文鉴赏的导学案里,字词理解可是个关键。
这就像拼图,每个字词都是一块小拼图。
要是一块拼错了,整个画面就不对了。
就拿“停车坐爱枫林晚”里的“坐”来说吧,它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你要是不懂这个,那对这句诗的理解可就差远了。
所以啊,一定要把字词这块基石打牢。
四、意象——古诗文中的神秘密码意象可神奇了,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密码。
你知道“柳树”在古诗文中常常代表着离别吗?就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青青的柳树,就暗示着朋友即将分离。
你要是掌握了这些意象,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古诗文世界的钥匙,多酷啊!五、鉴赏诗歌的韵律美诗歌的韵律美就像音乐一样动听。
你听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写得简直绝了。
那种韵律,就像你在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你在鉴赏古诗文的时候,可不能忽略了这一点。
要是忽略了,就像吃饺子没蘸醋,总觉得少了点啥。
六、了解作者背景很重要你要是想真正读懂一首古诗文,就得了解作者的背景。
这就像你要了解你的朋友一样。
比如说辛弃疾,他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他的很多词都充满了这种壮志豪情。
四.《古代诗歌四首》高效课堂导学案 王志
四.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理解诗歌字、词含义。
2.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说出诗歌大意,体味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3.欣赏精美文句,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字词含义;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能说出诗歌大意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精美文句,体味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讲授法、问答法、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首先学习曹操《观沧海》(乐府诗)。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成为魏王朝的实际创建者。
他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写作背景: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后,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可是袁绍的儿子与强盛的乌桓互相勾结,于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五月誓师,北征乌桓,追歼袁绍残部,九月胜利会师,途经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观海,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借《步出夏门行》这一旧题,写下了历代传诵的壮丽的诗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古诗词三首之西江月_夜行黄沙道中》第一课时 部编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导学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学习过程】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弄懂整首词的意思。
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正当诗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
等他猛抬头,发生了什么呢?明月出来真的惊飞了枝头的鸟儿吗?这种写法叫什么?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作者此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回忆一下,陆游写的哪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主题概括《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全词从、和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练习一、填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作者是代诗人,他与北宋词人并称“苏辛”;与宋朝女词人并称“李辛”。
“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整一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抒发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二、解释词语。
别枝:鸣:现:社林:三、朗诵下列句子,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蛙声/一片D.旧时/茅店/社林标四、词中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象。
你是从、、看出来的。
五、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调动的是哪些感官?这样写有什么用处?七、“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八、在词的上片里,词人看到的景物,听到,闻到,想到,感受到和,词人那种、、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
《示儿》导学案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环节一
4分钟
环节一:
学生看清预习要求,然后预习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环节二:新授
1.学生听老师范读古诗。
2..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看陆游的资料,了解陆游。
4.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诗。
5.学习古诗的方法。
习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相应引导,体现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培养学生学古诗的能力。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课件1
课件2
课件3
、
课件4
课
件5
课
件6
课
件7
课
件8
课
件9
课
件10
课
件11
课
件12
课
件13
课
件14
课
件15
1.通过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2.让学生了解陆游以及诗的背景。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4)、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课古诗词三首第一、二课时导学案
211教学模式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师陆淼说明谨对课时计划的各项目填写要求,说明如下:1、指定时间。
填具编写课时计划的完成时间。
2、课题。
填具序码、课题的表述。
3、教学目的。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技能教育的内容;②发展智力,培养能力;③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4、重点。
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
5、难点。
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6、课堂类型。
单一课、综合课或者其它。
7、教学流程。
写清上课的结构为框架的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处理的内容。
●检测预习、交代目标、合作共享:师常规提问,检测生预习,生按提纲自学、互学、组学,师生互动,交流研讨,教师适时点拨,共同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交流探讨:生质疑、探究,师释疑。
●新知检测、精设预习:巩固练、精化练、拓展练;师布置下一课时预习内容。
8、预习案。
按格式精心设计,做到教师教学设计、预习案及学生预习集相吻合。
9、板书设计。
侧重对于年青教师的备课要求。
10、教学反思。
填写课堂教学效果,一分为二地检验教师备课的质量及学习学习状态做进一步地修改、完善。
“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板书设计独坐敬亭上【唐】李白{表面}独{内心}不独教学反思学生课堂达标率85%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学生学习知识不扎实,学习体系不紧密。
针对问题,个别解决。
教师本课亮点背诵有韵味需改进措施照顾后进生附课件:“211”教学模式导学案(语文科)板书设计忆江南词牌、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人情珍惜景教学反思学生课堂达标率90%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个别学生不能对字译文。
教师本课亮点学生学习兴趣浓郁需改进措施讲课照顾中下等生,速度放慢。
附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诵读《采薇》导学案 (1)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导学案第一课时 1.采薇(节选)【学习目标】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一、了解《诗经》二、读准诗歌,理解诗意。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3.理解诗意。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理解“杨柳依依”。
(1)“杨柳”是什么样子的?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2)读出你体会到的美。
2.理解“昔我往矣”。
(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昔我往矣)(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
(3)为什么出征?(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5)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读“雨雪霏霏”,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口语表达。
)(三)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
诗中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情”,作者把“情”融汇在了哪里?(景物)2.这就是情景交融,这也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四、引导背诵。
五、总结学习方法。
小结: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课堂检测:一、给汉字注音。
()昔()矣()霏()哀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昔我往矣()2.杨柳依依()3.雨雪霏霏()4.行道迟迟()5.载渴载饥()6.莫知我哀()三、默写填空。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
“依依”形容。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学习古诗的表达技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我会读。
()()()()()浪淘沙九曲天涯莺啼酒旗2. 我会写。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rú qū组词:()()()()()()()3. 重点字讲解。
淘: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淘”的右半部分“匋”要写得紧凑,撇和竖弯钩要舒展。
涯:是()结构,偏旁是()。
可以组词。
造句:。
书写指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涯”的右半部分“厂”要写得稍扁,“圭”的两个“土”字大小一致。
4. 多音字。
()曲()5. 解词义。
浪淘沙:;天涯:;二、合作探究1. 了解课文背景。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位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了解古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通读古诗,理清脉络。
(1)每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 思考:(1)每首古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古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句诗中“等闲”是什么意思?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景色的?5. 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特色。
三、展示交流1. 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
(1)朗诵古诗,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本周习惯:班级:姓名:编号:课时:第一课时课型:古诗【学习目标】: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会认、会写诗中的2个生字。
2.我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3、我能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学法指导】注释法诵读法想象画面理解法【时间预设】导入,明确目标2′自主学习3′合作探究10′展示交流20′达标检测5′【课前预习提示】1、我会朗读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我能借助注释和画面理解诗句意思。
3、我能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4、我能感情诵读这首诗。
5、我还能收集一些送别诗。
【知识链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家长签名:学习流程教与学一、导入,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自主梳理课前预习的收获。
三、合作探究:1、对子互读古诗,交流诗中的生字。
(任务一)【提示】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易错字要重点强调。
2、小队交流诗句的意思。
(任务二)【提示】可以借助注释、字典、插图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送元二使安西》中“使”的意思是(),题目的意思是()。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指( ),“浥”的意思是( )。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意思是:( )。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的意思是( ),“更”字表明( )。
这句诗由( )转入( ),意思是()。
3、诵读古诗,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任务三) 四、展示交流:1、抽取任务。
2、小组预展。
3、展示探究。
五、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出示生字 】 舍 君1.我要认真观察生字的偏旁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2.我要把生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六、达标检测:1、我会正确地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一年级第4课《古诗两首》导学案
课题:4、古诗两首《春晓》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互学、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背诵表达。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2、我会组词:
眠()啼()觉()少()晓()
发展能力★★
3、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春晓》。
提升素养★★★
4、我会画。
我想画一画我心中的春天。
课题:古诗两首《村居》课型:阅读课课时:1课时(导学、独学、互学、预展、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并书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我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背诵表达。
3、我喜欢古诗,我愿意展示在课外学过的古诗。
重难点:1、识记并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落实基础★
1、我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和占位。
发展能力★★
2、我会背:我来背一背《村居》。
提升素养★★★
3、我想再了解本课的两位诗人,课后去搜集他们的资料。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一、导入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本次课程将进修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
通过进修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目标1. 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导学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背景:王之涣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壮丽山河和繁华都市的倾慕之情。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倾慕,展现了壮美的山河和繁华的都市景象。
2. 《静夜思》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静夜思》中表达了对遥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主题: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寂静时对遥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
3. 《将进酒》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倾慕。
主题: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酒与生活的干系。
四、讨论1. 请同砚们谈谈你们对这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你们认为这些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3. 你们是否能够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这三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魅力,发现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美学意义。
愿我们在古代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和启发。
五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 精选1篇
好的,以下是您需要的五年级古诗三首导学案的内容:一、《登鹳雀楼》1.作者:王之涣2.创作背景:唐代,王之涣任官太原太守时,登上鹳雀楼,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登高远望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
5.重点词语解释:- 鹳雀楼:古代建筑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
- 白日依山尽:形容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 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奔腾而过,最终汇入大海。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作者:白居易2.创作背景:唐代,白居易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时,游览了当地的草原,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草原上的景色和自己离别时的感受。
5.重点词语解释:- 古原草:指古代草原上的草木。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一岁一枯荣:形容草木生长周期的特点。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静夜思》1.作者:李白2.创作背景:唐代,李白在长安做官期间,夜晚独自思念故乡而写下此诗。
3.诗歌结构: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4.诗歌内容:描写了夜晚时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景。
5.重点词语解释:- 床前明月光:形容夜晚明月的明亮。
- 疑是地上霜:形容月光照耀下的地面像是覆盖了一层霜雪。
6.诗歌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7.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一)》导学案设计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合作
探究
汇报
展示
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草长:野草旺盛的生长
醉:陶醉
纸鸢:风筝
全班汇报。你已理解了哪些词语。
分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一)》导学案设计
课题
4、古诗两首(一)
课时
1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年级
一年
时间
主备人
执教人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黄莺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儿童庆幸散学尚早,抓紧时间放飞风筝。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用自己的话说当时的心情。
同学们,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早春竞放纸鸢
(景)(人)
教学反思:
学习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
学习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
学习
准备
预习古诗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导学案教学案 (一)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古诗二首》导学案教学案12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
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
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
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师)2.整理学过的古诗。
(学生)3.1张活动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
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塘里。
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
1.我会背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池上》的作者是(),他是()朝人。
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用时:10分钟)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2.出示学习要求:“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3.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
1.倾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和节奏。
2.按照自读要求学习:出声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默读,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3.我能读古诗并用“/”画出节奏。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三、再读感悟,识字解意(用时:14分钟)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
《古诗词》导学案教案第一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1.1 诗词的定义与特点1.2 古代诗词的分类1.3 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1.4 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第二章:唐代诗词2.1 唐代诗词的背景与特点2.2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2.3 唐代诗词的代表作品解析2.4 唐代诗词的鉴赏与评价第三章:宋代诗词3.1 宋代诗词的背景与特点3.2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李清照、陆游等3.3 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品解析3.4 宋代诗词的鉴赏与评价第四章:明清诗词4.1 明清诗词的背景与特点4.2 明清著名诗人:辛弃疾、文天祥、纳兰性德等4.3 明清诗词的代表作品解析4.4 明清诗词的鉴赏与评价第五章:古诗词的创作方法与技巧5.1 诗词的结构与格式5.2 诗词的韵律与节奏5.3 诗词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5.4 诗词创作实践与评价第六章:唐代诗词(续)6.1 唐代诗人的生活背景与文化环境6.2 唐代诗词的流派与风格6.3 唐代诗词中的自然描写与社会现实6.4 唐代诗词的翻译与解读第七章:宋代诗词(续)7.1 宋代诗词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7.2 宋代诗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7.3 宋代诗词中的哲理与情趣7.4 宋代诗词的传承与影响第八章:明清诗词(续)8.1 明清诗词的个性化与多元化8.2 明清诗词中的复古主义与创新精神8.3 明清诗词的社会批判与审美趣味8.4 明清诗词的文学地位与后世影响第九章:古诗词的现代解读与应用9.1 现代视角下的古诗词研究9.2 古诗词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9.3 古诗词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力9.4 古诗词现代创作的发展与挑战第十章:古诗词鉴赏与批评10.1 诗词鉴赏的标准与方法10.2 诗词批评的意义与作用10.3 当代诗词创作的现状与问题10.4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一章:诗词朗诵与表演11.1 诗词朗诵的意义与技巧11.2 诗词表演的艺术形式与实践11.3 诗词朗诵与表演在教育中的应用11.4 诗词朗诵与表演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古诗词与传统文化12.1 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12.2 诗词与哲学、历史、宗教的关系12.3 诗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2.4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第十三章:古诗词的比较研究13.1 中外诗词的比较13.2 不同地域诗词的差异与特色13.3 诗词流派之间的对比13.4 诗词形式与内容的演变第十四章:古诗词的创新与发展14.1 当代诗词创作的现状与趋势14.2 诗词创新的途径与方法14.3 现代科技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14.4 未来诗词发展的可能性第十五章:古诗词教学案例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的制定15.2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15.3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15.4 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一系列关于《古诗词》导学案教案的内容,从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唐代诗词、宋代诗词、明清诗词,到古诗词的创作方法与技巧、诗词朗诵与表演、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比较研究、古诗词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古诗词教学案例与反思。
部编六下语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导学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了解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初步领悟词中“一语双关”的用法。
感受中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初步领悟词中“一语双关”的用法。
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送别的诗句。
课堂导学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1.回忆学过的送别诗句。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查找相关资料1.了解词牌名的相关知识。
2.搜集整理作者的资料。
三、读词,完成下列问题1.知道“那”同“哪”,读三声。
了解通假字。
2.熟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说说词的意思。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心情。
4.经典永留传,吟唱这首词。
5.试着背诵这首词。
6.自读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慧院寓居作》,体会作者的心境。
四、总结提升1.学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这首词与其他送别词的不同之处。
五、训练检测填空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代,体裁是,“卜算子”是,“送鲍浩然之浙东”是。
2.水是,山是。
欲问行人去那边?盈盈处。
才使,又送。
江南赶上春,千万。
六、课后延伸1.背诵这首词。
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绘制一幅或多幅图画,描绘你脑海中的送别图。
2.搜集相关借景抒情的送别诗和几首相同词牌的词,读一读,背一背。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古诗文复习1-
东台创新学校小学分校导学案(教师版)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课题:古诗文第 1 课时主备人:审核: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小学常见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有关古诗词的考试题型。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学常见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有关古诗词的考试题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课堂结构一、导入亮标导入:亮标:1、掌握小学常见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有关古诗词的考试题型。
二、自学检测三、合作探究1、小组长组织成员将阅读和自学检测中碰到的难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如有不同观点,组内成员补充交流,合作解决。
四、展示点评1、小组代表将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
2、其他小组可参与评议和讨论。
3、教师补充点评。
五、检测清盘(一)按要求填写诗句。
1、补充下列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
(3)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此物最相思。
(6)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7)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8)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2、补充下列有关“惜时与勤奋”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2)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4)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好亦奇
总相宜
浓抹淡妆
课后
反思
课时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饮湖上初晴后
古诗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教师
董秀萍
时间
2014年3月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学习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
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课前
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
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