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2第一、二、三、四、五、六章基础知识整理

地理必修2第一、二、三、四、五、六章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 人口最少的大洲:大洋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非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欧洲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②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 ③人口增长过慢 ④男女比例失衡 ⑤人口素质低 ⑥流动人口多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时间变化 注:自然增长率超过1%为高自然增长率,小于1%为低自然增长率3、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①欧美国家: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③世界: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④中国:由于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为现代型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的方法:①居住地改变;②时间限制: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一般一年以上);③空间位移: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标准。

2、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2)经济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等(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文化因素;婚姻家庭等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教案人口迁移是本章节的重要探讨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教案:第三节人口迁移从容说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复习提问)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生复习回顾,回答。

推进新课师 (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29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29张)

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
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
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 水,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
国最紧缺的资源之一。
竭的迹象。
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我们必须正视我国人口增 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矛 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 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 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才符 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问题讨论】 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 (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1)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 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 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 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 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 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 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 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 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 到了80%以上。
A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B 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 C 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 D 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
我国有3项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课后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当今世界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早期的人口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但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造自然来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更多的人口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地区集聚。

⑴.世界人口分布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

⑵.主要规律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⑴.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⑵.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⑶.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

⑷.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存在显著差异。

⑴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影响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⑴.相关概念人口迁移: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因素: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⑵.影响①正面影响:②负面影响: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

2.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地理整理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地理整理版)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⑴人口自然增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机械增长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⑵人口迁移: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迁移的特点 A.空间移动(行政区变化)B.时间较长(大约1年以上)C.改变住所2.人口迁移的分类: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国内人口迁移——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②按迁移方向划分: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2)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推力:消极因素拉力:积极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③土壤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总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有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2.经济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②战争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③政治中心改变: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①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高中地理_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中有关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已经接触不少有关环境破坏、人地矛盾、“可持续”和协调理论等,学习的难度上不是很大,主要是零散缺乏系统性和串联的主导思想。

因此更要侧重于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分工、分析、总结的深度,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壤环境承载力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影响因素:不仅受区域 资源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 经济水平 、科学 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5.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1)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 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2) 区域开放 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 境承载力。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新课程标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 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解释 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口合理容量。 3.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 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2.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 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等。 问题2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的因素↓区域资源环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举措知识点总结: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本质是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1)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數量就如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决定的。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与区域资源环境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作用: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②可能发现新的资源。

③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贸易往来。

如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匮乏,但其工业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口原料,加工产品再进行销售,以至于它的GDP位列世界第三位。

(3)人均消费水平。

(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注:人口合理容量本质也是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环境承载力关系。

2.意义(1)影响人口战略。

(2)影响人口政策。

(3)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就整个世界来说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要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2)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 10. 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 1. 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乏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 常为一年)3. 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 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4. 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 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地理必修二第一、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一、三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自然增长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发达国家原因: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发展中国家原因: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划分依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类型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低低)发达国家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现代型地区差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二、人口迁移的类型特点: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19世纪以前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类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方向:主要迁出区: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前: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国内人口迁移东部西北和东北方向:沿海内陆20世纪80 特点: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年代以后: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方向:农村城市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三、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26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26张
人口容量,任务十分艰巨。 • 措施:
就整个(zhěnggè) 世界来说
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
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hélǐ)
地球(dìqiú) 最多能养活
容 人 多少人 量 口 环境人口
的 (rénkǒu)容量 合 理
人口合理容量
地球上适合 养活多少人
第十二页,共27页。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zhìyuē)因素不确定。
相对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xiāngduì)
(xiāngduì) 稳定。
确定性
第十三页,共27页。
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róngliàng)的估计
着眼点(估计依据)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1、读1将假、图取如那思决各么考于块该】数桶地量板区(代s或h表ù国不li家à同n的g的环)资最境源少人种的口类自容,然量那资…么…“木桶效应” 揭示源了的什数么量道(s理hù?liàng)。 2、2、人会类随获着得生资产源力的水数平量的会提不高会,变科化学?技其术变的化进与步哪而个增因加。 素的资关源系是最制密约切环?境资人源口的容数量量的对主环要境因人素口,人容类量的生存 (r在ón很g大lià程ng度)的上大取小决有于什资么源影状响况?,资源越丰富,能够 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资源
人口(rénkǒu) 增加过快
(zīyuán) 短 环缺境
(huánjìn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g人)恶口承化载力研究》控
制在16亿左右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24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24张
人口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 问题
引发
资源 问题
环境问 题
第十七页,共25页。
3、保持合理的人口(rénkǒu)容 量就的整个措世施界来:说:一方面国际(guójì)社会要倡导
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套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 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 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十二页,共25页。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zhǔyào)制约因素图,回答 有关问题:
B
A
获取(huòqǔ)和利用资源
C
的手段
D
(1)图中A因素表示资源状,况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科学技,术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
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cóng ér)D带来
2.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yìyì)在于是 A.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3.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
第二十页,共25页。
4.为使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必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 ① 计划生育 ②环境保护 ③发展经济 ④增强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 B.简单地说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某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 (gōngyǎng)的人口数量 D. 指在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该地所能供养 (gōngyǎng)的人口数量 6.“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docx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docx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

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

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市场需求(常做饲料)、国家政策等。

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京沪线京-津-冀-鲁苏-皖-沪北京、天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常州-无锡-上海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沟通了华北与华东,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京九线京-津-冀-鲁-豫-皖-赣-粤-港北京-霸州-衡水-商丘-潢川-麻城-九江-南昌-赣州-龙川-深圳-九龙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缓解京广线、京湖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辞富,维护港澳的稳定繁荣京广线京-冀-豫-鄂-湘-粤北京-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衡阳-韶关-广州华北平原-洞庭湖平原-江南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我国铁路网的中轴,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焦柳线豫-鄂-湘-桂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豫西山地-江汉平原-湘西山地-两广丘陵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能力,分流京广线运量宝成-成昆线陕-甘-川-滇宝鸡-成都-攀枝花-昆明秦巴山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三横京包-包兰线京-冀-晋-内蒙古-宁-甘北京-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中卫-兰州冀北山地-内蒙古自高原洞套平原-宁夏平原促进华北与西北联系,分担陇海线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陇海-兰新线苏-皖-豫-陕-甘-新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硒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瞩尔盆地沟通东部和西北,促进西北发展,巩固边防,横向联合贯亚欧为主的第二条大陆梅,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21张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1章第3节课件21张
生态学、资源(zīyuán)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 口数量。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zīyuán)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 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Image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 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tóngshí)又不 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
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
人口
;人口合理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
米/人)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巴西
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
印度 世界
468700
120000 90000 60000 30000 0
0
20000 40000 60000
第九页,共22页。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xǔduō)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地球(dìqiú)的流水“账” 70.8%:地球(dìqiú)上水覆盖的面积。 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 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 疾病。
区 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
,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
别 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14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14张

的意义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
人口过 (rénkǒu)问题:
快增长 人口城
市化
人口老



问发

资源 问题
环境 问题
龄化
第十一页,共15页。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fāzhǎn)战略的
意就义整个(zhěnggè) 世界来说
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dìqū) 来说:
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 资源不堪重负。所以(suǒyǐ),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 生育。
第十四页,共15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一、“ ”。某些重要(zhòngyào)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 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现今人口已超过地球的环境 人口容量。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中国人均耕地不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 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wénhuà)准则的物 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 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地球最多能养 活多少人”
第四页,共15页。
第十二页,共15页。
我国的环境人口(rénkǒu)容量1最6高亿值

右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资源
数量
居世界 的位次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耕地 9589万公顷

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作用及意义: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判断1.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 ×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当前社会的人口问题(1)主要表现: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

(2)影响:引发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究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哪一个为首要因素?答案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存在问题(紧迫性)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 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问题
不同地区 人口问题
人口虽然仅世界人口的 1/5,但消费水平高。
人口 问题
资源 问题 引发 环境 问题
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发达地区
发展中地 区
实际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 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远远超出本国 的范围。 若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 人均消费水平低,但人口 把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 数量多,而且一些国家的 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 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问题将会相当严重。
3 对策 就个世界来说: 1:倡导各国政府,发展中国家要尽量 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
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7、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 长率下降了,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长 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 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 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7、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
练习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C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 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 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正相关
其中资源、科技发
展水平、人口的文化
负相关
正相关
和生活消费水平影响
最大, 而资源是首
要因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负相关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6、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着眼点(估计依据) 乐观论 悲观的 领域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 发多种问题
容量无限、人定胜天 人多为患
中间论
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 (最佳人口)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 适宜的人口数量。
相关资料: 3、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1)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 (2)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 作。 (3)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 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1)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2)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 乡”。 (3)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1)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2)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3)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 (4)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 (5)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相关资料: 1、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 体,数量约有2亿左右。 2、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 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 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 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 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 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 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 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 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 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
最主要 的因素
5、环境人口容量的具有双重性
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同。 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P12
读图思考题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 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 量。
2、会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 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
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 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 量越多。
1999年10月12日零时2分,一名 男婴降生在波黑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宣告世界人口突破60亿……
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日益短缺;环
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2、环境人口容量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 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地球对 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荷载能力。 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 口数量的关系,在实际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 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