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分布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分布

20世纪中期,美国地理学家邦奇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 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60° 30° 0° 30° 60°
>9.96人/km² 人类大陆图
(1)在图中画出赤道和纬度。 (2)世界上共存在几个人类大陆?分别是哪些地区? (3)邦奇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对你有什么启示?
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积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海拔
<<220000 220000--5500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
人口占总 人口比例
5566..22%%
2244%%
11.6%
4.4%
2.3%
1.5%
北美地区
欧洲地区
东亚地区
世界各地人口分布 很不均匀,有的地 区人口稠密,有的 地区人口稀少。
南亚地区
观察全球夜间灯光图或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从大洲尺度看人口分布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 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 口的85%。
世界人口分布图
读左图,总结世 界人口分布规律。
世界人口分 布不均匀。
纬度 >60°N 4400--6600°°NN 2200--4400°°NN 0°-20°N
占世界总 0.4%
人口比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第2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第2课时)教案

《人口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图片和视频:“尼罗河流域卫星影像”师:从第一幅灯光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可能的答案)能看出城镇的分布情况,也能间接的表示人口的分布状况。

师:该地区人口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图中区域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缺乏,聚落和人口分不主要受水源条件影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分布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以分为哪两个大的方面?生:(可能的答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师:自然因素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呢?我们来看图片板书:1、自然因素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师:上节课我们说过,从全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这一规律体现了些自然因素的影响?生:(可能的答案)中低纬度热量适中,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体现了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出示图片:“世界人口分布图”师:说出图中四种人口稀疏地区的类型,分析该类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生:(可能的答案)四种地区分别是沙漠地区、高原山地、高纬度地区和雨林地区。

都属于气候恶劣的地区。

出示图文资料: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西藏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北部。

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

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

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

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是西藏自治区。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西北部人口稀疏。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1)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2)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3)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总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2.社会经济因素: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 状况直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 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3.其他因素: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衡
(1)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3%,南半球人口
只占世界总人口的7%左右。
(2)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数
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
(3)一个国家内部人口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如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 程
标 准
运用资料, 描述人口 分布的特 点及其影 响因素。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1.运用图表资料归纳出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
人口分布特点。(综合思维)
目标 2.运用人口分布的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
导引 因素。(综合思维)
3.通过总结人口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了解人口与环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垂直分布三方面分 析。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稠密区
南亚人口稠密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 类的主要聚居地
海拔/m
2000 1500 1000 500
1.2 2.3 4.4
11.6
200
24.0
56.5
0 10 20 30 40 50 60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人口比例/%
平原人口密集区 恒河平原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典例示范】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
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C )
①气温较适宜 ③开发历史较长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④经济相对发达 B.①②④ D.②③④
亚、非、拉(85%) 各国不平衡 人口超亿(13个)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发展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纬度比较
近90%集中于_北__半球中低纬度
从海陆位置比较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
海岸2__0_0_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地形比较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5__0_0米
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分布不均衡。(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中低纬度的 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 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
课本第六页活动题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人口稀少。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丕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1-从全球来看,世界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V )【判断】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I 欧洲西部I ■■底国、法国、褪国.荷兰等国 I 北吳乐部I -廡国东逐和加寧丸东用那东亚H 我国东部'帮鲜半岛和H 亦中南沛零地鹵亚H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2.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地区的人口多聚居在城市。

(V)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影响气候①严寒的高纬度地带,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②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人口较为密集2.人文因素(1)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判断】1.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稠密区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区。

(V)2.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V)3.东亚和南亚人口稠密是因为经济发达。

(X)探究重点提升素养探究点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导引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

下面为世界人口分布统计图。

二I開点I I'U SO405060-人口出例(%}图Ilit界不同海拔人l丨甘布地区的趋向性。

答案低平中、低沿海O 核心归纳1.人口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N就严60° 40° 2{严呼20° 40°n.]10.46.110-20汕4054)占世界人口叱例(储)口呃海岸U (K ?F 米范M 内陆地面枳打洲总面积的比侧■距海岸2(KJ 千米世帼刈人口片洲息人H 的比M 图3世界齐大洲距離岸出町千米范|讯内陆地山i 积*人口舟各洲总面积“恿人口的比例1. 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 (万) 54170 59020 73900 103190 129500
人口增长模式
①我国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快,有的时期 人口增长得慢 ②新中国建立前,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迅猛; 20世纪八十年代 后,人口增速减慢. 人口数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二、人口增长模式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 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 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
一、 人口增长
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有 些发达国家的总计死亡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 么呢?下表中的数据也许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
年龄 发达国家 人口数 死亡率﹪ 发展中国 人口数 家 死亡率﹪
0~14岁 200 0.5 350
15~59岁 550 0.6 600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德国鼓励生育的宣传画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间(年)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70 3.34 1.52 1.29 0.76 2.58
1999
2002
0.64
(过渡型)
低 -低 -低 高 -低 -高
低–低–低
(现代型)
高 -高 -低
高–高–极低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 由低到高
时间
(一)“高-高-低”模 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 基本特点 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原因 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区别? 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 基本特点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平波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 主要原因 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分布特点→分布原因
1.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答:很不均匀。

一些地区人口稠密,一些地区人口稀疏。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低平地区。

2.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然因素(海陆分布、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和人文因素(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文化、宗教)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人口分布
(1)纬度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2)海陆分布: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垂直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二、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世纪
现代型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期
目前 大多数现发代型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 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因而我 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日本人口老龄 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育。
(4)× 大部分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 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例如,发展 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死亡率低,因而人 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课前新知预习 2 课堂互动探究 3 典型例题剖析
4 知识网络构建 5 学习效果检测 6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新知预习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运用有关资料,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人口问题及 对策。
不平衡
国家
具体特点
发达 人缓口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 人口增长________
政治医疗上卫的生独事业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发展
很快
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人口分布的资料。
-例如:让学生制作人口分布图、人口金字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例如:分析我国城乡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互动讨论:设置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人口分布问题的关注。
-例如:展示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思考。
2.知识讲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这一地理话题。
2.注重概念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3.培养地图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图上的人口分布,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4.加强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如计算人口密度、分析人口金字塔等,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内容】: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

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时
P5[读图思考]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
高 低 高 传统型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
,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低 低 低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欧洲、北美、澳
现代型 经济起步早,生产力水平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快
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生产力状况 自然环境与经
社会与文化的变化 “三率”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
世纪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环境较恶劣,土地私有制 劳动力需求较大,受传统的生育观念影响 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 原始型
业化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环境改善,经济快速增长 传统的生育观念占主导地位 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 传统型
亚非拉 传统型 许多国家经济呈快速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还较高,但死亡率降低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我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战以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土地开垦受到限制,制造业快速发展 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福利提高,生育观念转变 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 现代型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课件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课件

课堂综合演练
答案
(1)192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鼓励 生育,接纳移民。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
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读图中 总人口的变化曲线可知,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迅速增长。 答案 (1)D (2)C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2.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1)时间分布
快速 ①总趋势: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______ 时期。 社会生产方式 等方面的进步。 ②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2)地区差异 不平衡 的。 ①特点:在地区上是_________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缓慢 人口增长_______ ②表现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 很快
)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阶段Ⅱ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
A.迅速下降
C.迅速增长
B.保持不变
D.缓慢增长
课前预习新知
课堂探究重点
课堂综合演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章 第1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章 第1节

A.20~24岁
B.30~34岁
C.40~44岁
D.50~54岁
3.近年来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下降,最主要原因是( D )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出生率大幅上升
C.死亡率迅速上升
D.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该市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50~54岁。第3
题,读图可知,外来人口主要集中于15~64岁(劳动力人口),缓解了老龄化程度。
考纲要求解读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学法指导 考向典例示范 学考真题回顾 学业能力提升
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
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变化
考纲要求解读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学法指导 考向典例示范 学考真题回顾 学业能力提升
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变化
【指点迷津】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 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 大的时刻。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 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 增加
考纲要求解读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学法指导 考向典例示范 学考真题回顾 学业能力提升
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变化
考纲要求解读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学法指导 考向典例示范 学考真题回顾 学业能力提升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
共同点 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
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考纲要求解读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学法指导 考向典例示范 学考真题回顾 学业能力提升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1节同步课件36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1节同步课件36张

开发了新大 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 改变了人种 空间分布
二战 后
①拉丁美洲人到 北美和西欧(Xīōu) ②南亚、南欧和 非洲人到西亚、 北非打工
③南欧和非洲人 到西欧(Xīōu)打工
亚非拉
西欧、 北美、 西亚、 北非
从发展中 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定居移 民减少, 短期流动 人口增多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原因
今后变 典型国 人口政策 化趋势 家
社会保障 制度 (zhìdù)健 全、生育 观念的转 变等
比较稳 定,一 些国家 的人口 数量还 会逐渐 减少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鼓励生育 ,引进外 来移民
政治上的独 立,民族经 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 业的进步, 人口死亡率 下降等
人口增 长开始 趋于缓 慢
• ③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 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首都变迁)
•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美国反恐战争)
•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biānyuán)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沙移漠化加剧) • ⑧“三峡” 移民
改革开放后地 区间经济发展 不平衡
迁移的流量增大 (zēnɡ dà),自 发流动
由西部迁往东 部沿海城市和 工矿区@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个人、农民迁往东 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 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内容】: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从时空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进一步具体化。

对于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师应使学生明确人口的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基数的关系,以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并通过人口曲线图及统计图来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特点。

该部分内容还要求学生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产生时空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并可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在分析每一类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过程中,注意联系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二,说教法本节内容因为是接近我们生活,,目的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模式的转变,因此主要通过读图分析,阅读材料然后进行讨论总结来完成教学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自己分析的结论.同时让他们通过阅读归纳总结出一些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三.说学法本节内容不难主要是与实际联系非常强的人口数量上的变化,没有深奥的理论和原理因此学起来也不难,主要可以通过阅读实例和读图表就能理解内容,然后通过对一些实际的安例进行分析来巩固和掌握所要求的知识内容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书上的图 1.1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说明世界人口在增长,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口的数量变化. 讲授新课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板书)〔讲授)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引入,来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板书)(讲授)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以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通过实例解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课本第三页“活动”,学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2、通过读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是有差异的,在空间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板书) 1、通过读图1.4观察人口增长的空间特点,并分析原因。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2、通过书本第五页“阅读”,进一步验证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

再通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从而得出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学生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

(从人口增长统计图来看人口增长的快慢应该看人口增长的倍数,而不是看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板书)(讲授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的类型划分。

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

1、通过读图1.6,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注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

静态:各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动态:原始型逐步发展成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结合“案1例”芬兰人中增长模式的转变及书本第七页“活动”,综合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因素。

3、通过下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表注:北美指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包括加勒比海地区国家。

4、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活动设计: 活动一:课本第三页的活动题,把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他们读图讨论,思考书上的几个问题,最后派个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活动二:课本第七页的活动,先让两位学生阅读第六页的案例结合活动题思考问题,让几个组学生讨论所给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归纳最后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时间安排:由于本节内容不难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时间的把握,在做活动和讨论时注意把握时间,自己尽量少说废话.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同学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人口增长,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我们可以利用比较法、分析法来掌握,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判断,化理论知识于实践之中。

五,说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 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是有差异的,在空间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世界7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本课内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新增人口/总人口2.人口数量的时空变化:(1)时间变化:(图1.2——P2读图思考、图1.3)①农业革命前——增长缓慢②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增长迅速③工业革命后——增长趋缓(达空前程度)[活动]P3——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2)空间变化:——不平衡(图1.4)①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非洲(2.4%)、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0.1%)(2005年统计)②世界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2%;发展中国家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4%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的差异:(P4阅读)2.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比较稳定(一些国家人口数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较高水平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3.影响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1)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2)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P5[读图思考]人口过多及过少分别会出现哪些问题? 4.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1)日本:鼓励生育(2)中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口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三个指标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来分析。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P5[读图思考]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活动]P7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布:(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转变(2)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分布:3.我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着重要影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