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各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 24%B.19% 24%C.24% 19%D.19% 58%
14.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提出三宝乡决胜脱贫攻坚可行路径为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目前,三宝乡为全国唯一正在实施整乡搬迁的彝族乡。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8~59岁)之比。当老年(>60岁)抚养比和少儿(0~17岁)抚养比均较高时,储蓄率降低,从而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G值衡量,G值越大,则贡献越明显。下图示意1961~2050年中国和印度每十年平均G值的变化情况(含预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和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典型例题: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属于“传统型” C、我国各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进入“现代型” D、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皆为“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同时还受到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
解析:,但像韩国、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从总体上讲,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到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或较快,目前某些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传统型”A答案:2、读下面“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回答:)万人动人口(流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193年19881984801919701960195419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1960;1958—①1954—1960年为时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较大的原因是。
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②1961—1976。
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1984③1977—年为原移的阶阶段,试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这一段人口迁长口1984④年以后,我国人迁移进入迅猛增。
因。
80(2)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3)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何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4)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向,如何使我国人口迁移适应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需要,请发表你的见解:。
本图通过流动人口增长数量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四个阶段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C.0.9% D.1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有答案)
章末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完成1~3题。
1.2012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0.963%,死亡率为0.756%。
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ⅠB.ⅡC.ⅢD.Ⅳ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第Ⅲ阶段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老龄化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D.严重的就业压力下图为“某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4~7题。
4.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5% B.1% C.4% D.3%5.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缓解③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7.若上图表示某一国家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9题。
苏北43.178.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9.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从图上只能看出2015年后,我国15至64岁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示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第1题应选D项。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提高,但出生的“二孩”真正成为劳动者最起码在15年后,所以,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没有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用工荒”问题还是会比较紧张。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4.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B 4.D解析由图中曲线示意图可知,香港老年人口每5年增加速度由1961~1965年的7%左右下降至2006~2010年的不足2%,整体增加速度呈下降趋势,仅在1996~2000年5年间略有上升,这表明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但加深的速度趋于平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 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2.寒假期间,在我国某省区某县城的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表.日期车辆户籍构成(百分比)车流量本省沪苏浙粤其他(辆 /小时)腊月二十9085203500腊月三十502520821900若车辆的构成变化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造成,该省区可能是()A. 安徽B. 辽宁C. 新疆D. 山西3.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4.图 3 为“木桶效应”图,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资源。
木桶的“短板”决定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B. 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C. 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D.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6.境承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原始社会—期—代社会—工期B. 原始社会—期—工期—代社会C. 代社会—工期—期—原始社会D. 工期—原始社会—期—代社会7.“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回答下列各:( 1)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在()A. 0~500 米B. 500 米左右C. 500~1000 米D. 1500 米左右( 2)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A. 采的展B. 水源充足C. 林的展D. 气候适宜( 3)中所示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A. 非洲部B. 果盆地C. 江流域D. 德干高原8.20 世 80 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因素是()A. 社会文化因素B. 政治因素C. 生境因素D. 因素9.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率下降而人口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高B. 死亡率低C. 人口迁移D. 达10.下列属于人口超 1 且政府仍然大力推广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A. 日本B. 中国C. 印度D. 英国11.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
“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6%。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分布B.自然环境C.国家政策D.宗教信仰2.有助于促进人口向该线以西迁移的措施是( )A.开发浦东新区B.实施西部大开发C.振兴东北老工业区D.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2019·蚌埠铁路中学高一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B.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D.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4.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2019·上饶高一期中)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5~6题。
5.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C.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D.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6.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影响C.增加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所有行业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7.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B.充分利用了国外资源C.消费水平高D.人口众多读北京市人口发展数据图(单位:万人),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2011-2014年北京市( )A.常住人口增速远小于常住外来人口增速B.2013年以后城市中心逐渐衰落C.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协调发展D.2013年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9.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速回调B.受叶落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C.北京环境污染严重D.受到当地人们的歧视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答案+解析】
23.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劳务输出数量增加B.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C.自然灾害增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4.2000年至2010年,该省
A.人口数量下降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B.10000C.6000D.4500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
C.人地矛盾日趋紧张
D.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好似“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木桶效应” 图,回答下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B.大量人口迁入福建会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压力
C.人口的迁入会进一步加剧上海市人口老龄化
D.农民工大量迁入天津促进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资源的消耗会导致环境问题,环境对人口的生产、分布又具有限制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人口与土地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土地使用较合理,土地承受的压力小,所以人口数量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B.美国C.埃及D.印度2.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人口金字塔的形态不仅能显示该国人口结构与人口转型阶段,同时也能反映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
读下面四种形态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种人口金字塔的形态,若按人口增长阶段转型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甲乙丁丙D.甲丁丙乙4.下列四个国家中,目前与乙国人口金字塔形态最接近的是( )A.索马里B.印度C.巴西D.德国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年图中各省区中A.宁夏出生率、死亡率均较高B.江苏年新增人口最多C.西藏的死亡率比上海高D.北京人口自然增长最快6.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性别比例B.文化教育水平C.人口年龄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由图可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呈负增长而总人口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8.上海市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下图是“江苏省新中国成立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该城市男性()1.(2)通过人口迁移该城市农业人口收入()1.(3)该城市最应鼓励()A. 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B. 劳动参与率低于女性C. 劳动收入率高于女性D. 劳动收入率低于女性【答案】A【解析】(1)该城市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2 全部劳动力的性别比为108.06 略高于总人口的性别比表明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故选A【答案】C【解析】(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人口迁移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收入增长远快于主城区即农村人口收入增长远快于城市人口但无法看出收入的高低故选C【答案】C【解析】(3)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迁出地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男性劳动力迁移后的收入增长幅度大于女性迁移者在所有迁出地中相对落后地区的男性迁移效果最好故选C2.(1)海拔2000米以上人口很少主要原因是()①气温低②降水少③土壤贫瘠④光照弱2.(2)除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①经济状况②家庭规模③历史文化④市场物价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C【解析】(1)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且土壤贫瘠不适合人类居住降水、光照与海拔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C【答案】A【解析】(2)物价和家庭规模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小影响人口增长与分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故选A3.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图为此次人口普查的内容示意图据此问答通过此次人口普查可以得出()①人口自然增长率②人口老龄化程度③人口分布特点④人口合理容量⑤城市化的水平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我国开始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得出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程度③人口分布特点③城市化的水平的数据但是④人口合理容量跟地区开发程度、消费水平、资源等密切相关不能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①○③⑤正确 B正确ACD错误故选B.4.(1)2005—2010年()4.(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 总人口增长数四川小于江西B. 贵州人口净减少C. 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D. 天津人口增长率小于四川【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1)促使人口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5.(2)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最有可能是()5.(3)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极其有限影响其最主要的短板是()A. 工作调动B. 婚姻迁入C. 拆迁搬家D. 务工经商【答案】D【解析】(1)读表可知促使人口向新疆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务工经商故选D【答案】B【解析】(2)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海南省距新疆遥远不会成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四川省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四川省距离新疆省更近因此四川省最有可能为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来源地故选B【答案】B【解析】(3)新疆地处内陆沙漠广布水资源贫乏因此影响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淡水资源故选B6.(1)图中反映出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特征为()6.(2)影响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6.(3)与合肥相比铜陵成为一级辐合点说明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大的因素是()A. 铜陵对全省的人口都有较大的吸引力B. 合肥的辐射范围突破了省域范围C. 北部地区的人口迁移趋势强于南部D. 芜湖等城市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答案】D【解析】(1)图示表明与铜陵直接联系的人口迁移流只有南部城市合肥的辐射范围在图中只有省内城市未显示出与省外城市的联系北部地区只有三级辐合点人口迁移趋势弱于南部芜湖为二级辐合点人口迁移流联系的区域范围较小因此是局部性的故选D【答案】A【解析】(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自由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故选A【答案】C【解析】(3)与铜陵相比合肥为安徽的省会城市等级高产业体系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也较完善但由于合肥的产业集聚度高人口密度大生活成本高阻碍了人口的迁入故选C7.(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①旧城的危房改造②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严格的户籍管理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7.(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 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7.(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A. ②③B. ①②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8.(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8.(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8.(3)当前为增加西北半壁的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土地面积较小B. 生态环境脆弱C. 生育政策严格D. 矿产资源缺乏【答案】B【解析】(1)“胡焕庸线”西侧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气候较干旱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东侧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自然条件好 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半壁人口迁往西北半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故选C【答案】D【解析】(3)“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增加该地区人口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故选D9.(1)该时期乡—城转移人口特征差异是()9.(2)该时期乡—城人口转移产生的影响有()A. 转入镇的人口规模更大B. 转入镇的人口更年轻C. 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D. 转入城市的老年人比例更高【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城市转入人口绝大多数是15—29岁的年轻人口因此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故选C【答案】A【解析】(2)由图可得转入镇的人口中30—59岁的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将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故选A10.(1)近年来反向春运迁入增速最明显的省区可能是()10.(2)反向春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0.(3)反向春运带来的社会效益有()①缓解春运压力②缓解大城市“空城”现象③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④缓解家乡人地矛盾⑤缓解春节用工难问题A. 西藏B. 贵州C. 浙江D. 山西【答案】C【解析】(1)从四个选项看浙江经济最发达是人口迁入最多的地区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故浙江是反向春运迁入最明显的省份 C正确西藏、贵州、山西人口迁出为主反向春运迁入人数较少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反向春运只是改变人口迁移的方向与交通方式的改善关系不大 A错误每年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往往造成一票难求、高价买票的局面推高了返乡的成本成为反向春运产生的主要原因 B正确反向春运只是迁移的家庭成员不同家庭结构并没有改变 C错误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反向春运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子女有房居住等)但不是反向春运产生的主要原因 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3)春运期间节前的客流流向多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该方向交通运输紧张而“反向春运”减小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的客流量缓解了交通运力紧张的局面①正确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孩子到城市里过春节缓解因大量外来人口返乡带来的“空城”现象②正确反向春运的外来人员只是短暂停留然后回到家乡对当地人口结构不造成影响③错误反向春运的人员并不是长期定居短暂停留返回家乡对家乡人地矛盾没有影响④错误反向春运务工人员春节期间不返乡可以继续坚守岗位缓解单位春节期间用工难问题⑤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1.(2)当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11.(3)根据材料三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该工业区的推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2.(1)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大量人口迁移判断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12.(2)分析人口迁移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响【答案】(1)方向由甲迁往乙理由甲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乙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解析】(1)由题干”其中甲省区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乙省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可知甲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且由表中农村人口数据可知甲省农村人口较多剩余劳动力多乙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所以人口会由甲省迁往乙省【答案】(2)对甲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出造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小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对乙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当地的人才及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加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程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解析】(2)人口的迁移可以加强迁出地(甲省)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就业压力但人口的迁出也会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乙省)的影响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迁入地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13.(1)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13.(2)图中显示人口承载状况有明显地区差异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13.(3)说明广东有何优势吸引湖南、江西人口迁往广东【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4.(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解析】(1)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答案】(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2)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1.(2)下列因素中体现人口迁移推力因素的最可能是()A. 从湖南流往广东B. 从河北流往山东C. 从广东流往北京D. 从上海流往四川【答案】A【解析】(1)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内地到沿海农村到城市选项中湖南省位于内陆地区广东位于沿海地区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C【解析】(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因素如遭遇洪水干旱瘟疫等天灾人祸政治和文化因素各国的战争和民族宗教政策对人口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读图可知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推力因素可能是甲地的工资待遇较低故选C2.(1)图中表示上海市的是()2.(2)下列关于三省一市人口流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2.(3)人口流动对甲省(市)的积极影响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1)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流入较多属于人口流入省市流出人口较少故符合题意的是甲故选A【答案】B【解析】(2)由图可知乙省(市)区域流入人口约占全国流入人口的三分之二由此可知乙省(市)的流入人口主要是区域流入大多来自泛长三角故选B【答案】C【解析】(3)甲省市为上海市人口大量流入能够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故选C3.2010年11月我国开始建国以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本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A. 人口分布极不平衡B. 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C. 国内人口流动过大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答案】C【解析】4.(1)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4.(2)据图推断图示时段()A. 地理位置居中B. 人口基数稳定C. 经济实力雄厚D. 交通网络发达【答案】A【解析】(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地理位置比较适宜不论是从西部迁出还是东部迁入到武汉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所以A项正确故选A【答案】D【解析】(2)从图中省际迁入人口重心的变化可以看出 2000年至2010年间人口迁入重心从武汉东南部转移到武汉东部而武汉东部地区靠近长三角因此判断长三角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增强故D项正确从图中只可以看出省际迁出人口重心的移动方向而不能看出人口迁出的速度故A项错误仅从图中不能看出人口迁移规模的大小只能看出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故B项错误珠三角地区位于武汉东南部从图中不能看出其人口的迁移变动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地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不可能是人口净迁出地区故C项错误故选D5.(1)春运早期影响该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5.(2)据表可知该城市最可能是()5.(3)2020年春节接近尾声时上海、重庆等地前往该城市的人员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 家庭B. 经济C. 政策D. 交通【答案】A【解析】(1)春运早期该城市人口流出应该是受家庭因素影响在外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因此春运早期影响该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故选A【答案】C【解析】(2)结合图表可见上海、重庆、湖南方向出行方式以火车、飞机为主廊坊市、保定市方向出行方式以汽车、火车为主综上分析判断该城市应该是北京市故选C【答案】D【解析】(3)2020年春节尾声时期因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监管人口流动大为减少故选D6.(1)影响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主要来源地的因素是()6.(2)人口跨省流入西藏的主要目的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地理位置C. 地域文化D. 气候条件【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7.(1)我国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更多的人口说明南方地区()7.(2)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A. 生活消费水平更高B. 矿产资源更丰富C. 水热资源更优越D. 草场资源更丰富【答案】C【解析】(1)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根据“木桶效应”原理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少的资源与西北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水热资源更优越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地区人口容量与耕地、科技呈正相关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低多冻土开垦困难需要技术投入提高生产力故选B8.(1)甲区域乡村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8.(2)乙区域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回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中小城市()8.(3)乙区域人口流动规模最大的是()A. 环境污染严重B. 人口老龄化加剧C. 人口寿命缩短D. 植被覆盖率下降【答案】B【解析】(1)图示甲区域乡村地区人口大量迁往城市加之人口自然增长率小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乡村地区人口大量迁出人口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人口迁出对人口寿命影响不大故选B【答案】D【解析】(2)随着大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内部出现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等问题生活成本增加使得一部分人口迁往中小城市居住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服务设施、教育质量、就业机会方面优势不明显故选D【答案】A【解析】(3)乙区域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导致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大城市就业故该区域①流动人口规模最大故选A9.(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9.(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 产业转型升级B. 食品价格大增C. 环境质量下降D. 交通拥堵加重【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应该是由其产业转型升级所致故选A【答案】C【解析】(2)上海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从上海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故选C10.(1)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10.(2)据图推测该市()A. 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B. 女性人口比重较小C. 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D. 老龄人口比重较大【答案】C【解析】(1)读图可知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故选C【答案】B【解析】(2)由分析可知该市的流入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大量劳动力人口的迁入会伴随着迁入劳动力人口子女的一并迁入会增加教育资源压力因此易出现教育资源短缺故选B11.(1)海南省吸引“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是()11.(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A. 经济因素B. 养老设施C. 婚姻家庭D. 气候条件【答案】D【解析】(1)由材料可知“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经济因素、养老设施婚姻家庭不会成为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的首要因素而气候条件是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夏天海南省炎热时他们坐飞机去气温较为适宜的地区去避暑冬天时他们回到海南省避寒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老年人口的迁入势必带动该区域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医疗保健行业等故B项正确A项、C项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在环境承载力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影响二者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丰歉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因此这两个数据在一定时期内是具备稳定性的不会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故A项、C项错误D项与正常情况下相比海南省大量的老年人口迁入势必增加当地的资源消耗如水资源等故D项错误故选B12.(1)2014年和2015年东莞人口流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12.(2)造成东莞成为最“空”的城市的原因主要是()12.(3)春节期间我国部分城市出现“空”城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①交通便捷程度提高②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住房问题得以解决④就业机会增多A. 产业结构的升级B. 个人收入的提高C. 大专院校的增加D. 创新精神的发展【答案】A【解析】(1)由于产业结构升级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得到发展因此吸引部分学历较高的劳动力流入东莞故A项正确故选A【答案】A【解析】(2)东莞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造成东莞流动人口较多受春节观念的影响东莞绝大部分流动人口回到“老家”过年故A项正确东莞交通便捷程度不如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故B项错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其他地区也存在故C项错误东莞目前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3)由于“空”城出现当地人口数量减少因此经济活动减少交通工具数量相应减少交通便捷程度提高环境质量也得以改善①②正确春节假期间隙较短住房问题不会得到解决③错误东莞人口数量减少经济活动减少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因此就业机会相应减少④错误故选C13.(1)东北地区()13.(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 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1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两极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 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少C.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内陆人口稠密D.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多分布在热量较丰富的河谷地区【答案】D【解析】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两极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A 错发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口稀少发展中国家印度、中国人口稠密 B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C错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人口多分布在热量较丰富的河谷地区 D对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5.(1)分析中西部核心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迁入集中区域的原因15.(2)说明我国各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的原因【答案】(1)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东部地区产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核心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人口拉力增强地方政策支持促进了人口的迁入【解析】(1)可以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就业机会的增多、地方政策的支持等方面来分析中西部核心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迁入集中区域的原因【答案】(2)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需要众多的消费人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解析】(2)我国各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宽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推动工业化进程也需要众多的消费人群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16.(1)说明德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年龄结构的异同点16.(2)简述人口迁入对德国产生的积极影响16.(3)请提出改善德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答案】(1)相同点中青年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不同点迁人人口大部分为中青年老年人口占比较低【解析】(1)德国外来移民人口比重最大的20-50岁人口是青壮年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占16.3% 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相同点都是中青年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不同点迁人人口中青年比重大超过54% 老年人口占比较低仅占4.3%【答案】(2)缓解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劳动力短缺促进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等【解析】(2)大量中青年移民的到来降低了德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缓解劳动力紧缺状况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德国与迁出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等【答案】(3)鼓励延迟退休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鼓励生育等【解析】(3)措施鼓励延迟退休缓解养老压力和劳动力紧缺状况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出台政策鼓励生育积极接纳年轻移民发展智能机器人等17.(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解析】(1)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冬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养老其他地理原因可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角度说明【答案】(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解析】(2)注意从“积极”方面回答可考虑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消费、促进文化交流等18.(1)我国流动人口比重大其迁入主要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18.(3)从材料二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京津唐(环渤海), 沪宁杭(长三角), 珠三角【解析】(1)读图可知根据箭头大小判断我国人口流动主要迁入东部京津唐、沪宁杭和珠三角工业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可以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答案】(2)有利迁出地促进思想科技文化交流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交流等不利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资源环境就业交通住房等压力【解析】(2)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迁入和迁出区分别进行分析对于迁出地来讲大量人口迁出可以从经济发达地区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开拓视野加强思想和文化交流但是大量人口迁出会导致人才流失对于迁入地来看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给交通、就业及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答案】(3)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国家政策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解析】(3)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新疆地区资源丰富靠近边境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人口迁入。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人口合理容量()1.(2)我国建国时的人口合理容量()A. 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B. 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C. 可以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D. 可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1)石家庄市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2.(2)人才落户优惠政策的实施对石家庄的主要影响是()2.(3)为吸引落户人员定居石家庄市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 吸纳高端科技人才B. 扩大城区建筑面积C. 减轻农村就业压力D. 增加迁入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3.(1)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是()3.(2)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分布很不平衡B. 集中分布在西南部C. 沿海多、内陆少D.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4.(1)关于“瘦身”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4.(2)关于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4.(3)2019年上述我国主要人口流动区出现“反向春运”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该现象的出现()A. 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降低B. 成都、佛山、郑州、杭州流出人口较少城市活力不足C. 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拉力越强D. 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推力越强【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说明这些城市吸引的人越多也就是拉力越强春节才会有大量的人回家【答案】B【解析】关于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的说法结合流动人口主要来源省区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差距大珠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经济增速快劳动力需求多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强替代城市较多就业机会多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特征与交通线路密度有关【答案】C【解析】2019年上述我国主要人口流动区出现“反向春运” 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该现象的出现劳动力不需要返乡缓解务工地节日性劳动力紧缺状况 C对造成各方向客流比较均衡利于充分利用铁路运力 A错都是一家人团聚不会加大务工人员家庭开支 B错春节期间出游时间较多可能加重务工地节日旅游景点压力 D错5.(1)影响大学生就学迁移的主导因素是5.(2)北京大学生就学迁入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社会文化因素【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6.(1)由图判断 2017年()6.(2)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需求的增长未来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省份是()6.(3)导致目前辽宁省人口增长特点的直接原因是()A. 城镇人冂总量山东多于江苏B. 迁入人口数量北京多于广东C. 环境人口容量上海高于重庆D. 常住人口总量四川少于河北【答案】A【解析】(1)城镇人口总量等于城镇化率乘常住人口数由图中数据可估算2017年江苏城镇人口约为5600万人山东城镇人口约为6000万人由图中数据可知迁入人口数量广东多于北京四川常住人口总量多于河北环境人口容量不能根据图中信息来判断故选A【答案】D【解析】(2)河南省人口规模较大在全国居前列但城镇化率并不高随着人们“就近就业、就近居住”的需求日渐强烈未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空间较大而能够为他们提供好的就业机会主要是省会城市因此四省区中河南省郑州市人口增长潜力最大故选D【答案】B【解析】(3)目前辽宁省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生育率低即人口自然增长少另一方面是有大量人口迁出注意题干问的是“直接原因”故选B7.(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7.(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1)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故选C【答案】B【解析】(2)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人口迁入美国②表示人口迁出美国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说明在数量上①>②故选B8.(1)引起“城归”返乡的主要因素为()8.(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A. 经济B. 文化C. 政治D. 自然【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选A【答案】B【解析】(2)“城归的出现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经济差距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但人口老龄化提高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但不会超过城市故选B9.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 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A. 与消费水平无关B. 可以无限提高C. 与科技水平相关D. 小于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解析】人口合理容量及影响因素其中资源、科技、对外开放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性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性故不符合题意环境承载力不能无线提高超过了资源的承受限度是不可以的故不符合题意根据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故不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上升故环境承载力变大故正确10.(1)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10.(2)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10.(3)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驻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 1991--1992年B. 1997-1998年C. 2000-2001年D. 2004--2005年【答案】C【解析】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应是图中折线斜率最大的时期据图可知 2000-2001年两线最陡即斜率最大说明该时期增加最快【答案】B【解析】外来人口数量增加对珠三角而言有利于获取足够的劳动力加快迁入地的建设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拉动消费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故B正确【答案】D【解析】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驻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数量要求下降、素质要求提高11.(1)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11.(2)下列不属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 政治原因B. 经济原因C. 城市化和国土开发D. 军事原因【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12.(1)从该城市人口变动我们可以推断()12.(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A. 该地经济比较落后人口大量外迁B. 该地的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C. 该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就业岗位较多D. 该地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13.(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3.(3)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13.(4)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答案】(1)平原【解析】(1)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 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m以下海拔200m以下为平原【答案】(2)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解析】(2)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纬度高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答案】(3)低平, 中低, 沿海【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答案】(4)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解析】(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人口聚集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种类丰富因此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14.(1)两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存在大量人口迁移判断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14.(2)分析人口迁移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响【答案】(1)方向由甲迁往乙理由甲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乙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解析】(1)由题干”其中甲省区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乙省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可知甲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且由表中农村人口数据可知甲省农村人口较多剩余劳动力多乙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所以人口会由甲省迁往乙省【答案】(2)对甲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出造成人才流失劳动力不足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小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对乙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当地的人才及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加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程度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解析】(2)人口的迁移可以加强迁出地(甲省)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减轻就业压力但人口的迁出也会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乙省)的影响大量人口的迁入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迁入地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城市问题更加突出15.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⑮________ 以及自然环境的⑯__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⑰________、土壤、⑱________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⑲________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15.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⑳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15.社会因素政治、㉑___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㉒________、社会变革、㉓________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答案】⑮差异, ⑯变化, ⑰气候, ⑱水, ⑲自然灾害【解析】略【答案】⑳经济发展【解析】略【答案】㉑文化, ㉒政策, ㉓战争【解析】略16.(1)广东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有哪些?16.(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迁出区、人口迁入区分别是什么?16.(3)湖南成为广东最热门回家省份的原因是什么?16.(4)广东大量人口迁入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答案】(1)位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公共服务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收入高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等【解析】(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生活水平高工资待遇高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答案】(2)迁出区中部地区迁入区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解析】(2)主要是根据材料二分析据图可知我国人口迁出区主要是中部地区而人口迁入区主要是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地区【答案】(3)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解析】(3)主要从两个省份之间的距离及经济差距等方面回答湖南距离广东较近交通便利缩小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距离湖南劳动力较多经济较落后外出打工有利于提高收入【答案】(4)为广东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广东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解析】(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有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01第一章 人口 本章达标检测
本章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春节前在从山东淄博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四位旅客的谈话内容如下,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我此次是到北京旅游。
”B.乙:“我去北京定居,和孩子一起生活。
”C.丙:“我到北京出差,洽谈业务。
”D.丁:“我到北京参加春晚直播。
”下图是—和—我国四大地区的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2.—中部地区的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资源C.技术D.经济3.—东部地区的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B.产业转型升级C.经济发展滞后D.交通条件完善4.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省区出生率(‰)死亡率(‰)年末常住人口(万)增量(万)增速(%)广东11.9 4.4 10999.0 150.0 1.4 山东17.9 7.1 9946.6 99.5 1.0 江苏9.8 7.0 7998.6 22.3 0.3 西藏15.8 5.1 330.5 6.6 2.0 吉林 5.6 5.6 2733.0 -20.3 -0.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口自然增长B.山东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口自然增长C.西藏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迁入D.吉林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口增多6.江苏人口增量较小的原因是( )A.外来务工人员增加B.人们生育意愿较低C.人口政策的调整D.人口基数较小春节空城指数是反映我国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图是根据腾讯地图、腾讯位置服务发布的《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得到的春节空城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图中S市最可能是( )A.苏州B.昆明C.沈阳D.兰州8.春节空城指数越高的城市( )A.人口外流风险越大B.春节期间交通越拥堵C.基础设施越完善D.春节期间环境压力越大“旅行青蛙”的游戏火爆,很多结婚后的年轻人不要孩子,却“养蛙养出了父母心”。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度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要一个正确选项)以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 )A.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30%B.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向C.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与休息人口数量相等D.我国休息人口数量不时减小2.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效果,应( )A.废止方案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B.鼎力吸引国外移民,增大休息力数量C.加大对老年人社会抚养资金的投入D.鼎力向国外移民,减轻失业压力解析: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时提高,15~59岁人口比重动摇下降,故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向;图示反映的是老年人口与休息人口比重的变化不是数质变化;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不时增大,故休息人口数量并不是在不时减小。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时提高,即老年人口不时增多,因此应该添加社会养老支出;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故不能废止方案生育政策;依托鼎力吸引国外移民或鼎力向国外移民处置我国人口效果都不契合我国国情。
读图,回答3~4题:3.①③人口增长形式区分是( )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4.与②人口增长形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解析:3.D 4.D 第3题,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传统型;③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
第4题,②人口增长形式的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少年儿童所占比严重,老年人所占比重小,与D图相符。
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以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5~7题: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6.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 )A.乡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清楚低于乡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乡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清楚低于乡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清楚低于乡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清楚低于乡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7.影响我国城乡活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要素是( )①自然要素②家庭要素③生育政策④经济要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5.B 6.D 7.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31岁。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1.(2)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政策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解析】(1)海南、云南纬度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西高,比较适合老人生活,影响部分山西老人前往海南、云南等地过冬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A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解析】(2)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影响山西省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A符合题意。
故选A。
2.(1)1995~2000年,引发墨西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2.(2)2000~2010年,墨西哥人口迁移方向变化对该国产生的影响是()A. 工程建设B. 地缘政治C. 自然灾害D. 经济水平【答案】D【解析】(1)由图可知,1995~2000年,墨西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由乡村向城市迁移、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大城市迁移,故判断出引发该时段墨西哥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所导致的。
故选D。
【答案】B【解析】(2)2000~2010年,墨西哥人口迁移趋向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由都市区向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迁移的现象,这有利于中等城市的发展,缩小城市经济差距,缓解都市区承载力;但乡村地区仍然为人口迁出地,所以不会加剧乡村人地矛盾。
故选B。
3.(1)有关甲、乙、丙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3.(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 属国际人口迁移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 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答案】D【解析】(1)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的信息,可以判断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三角地区、丙为珠三角地区。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2018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1.(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人口流动D. 省际人口迁移【答案】C【解析】(1)人口流动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结合人口流动的定义,2018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人口流动。
故选C。
【答案】B【解析】(2)根据分析,春节前主要是在城市务工的人回农村过年,春节后回家过年的人又回到城市去务工。
故选B。
2.(1)影响2000-2010年全国户籍人口分布重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2.(2)2000-2010年,我国人口整体流动方向是向()2.(3)2000-2010年,我国人口流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 地形B. 气候C. 政策D. 经济【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0-2010年,全国户籍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2000-2010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使得户籍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主导因素是政策,而非地形或气候(地形、气候并未发生变化),C对,AB错;总体而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不会使得户籍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D错。
故选C。
【答案】A【解析】(2)2000-2010年,虽然全国户籍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但常住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总体而言,我国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的常住人口数量应远大于向西南方向流动的户籍人口数量,所以我国人口整体的流动方向是向东南方向流【答案】D【解析】(3)根据上题可知,我国人口整体的流动方向是向东南方向流动,从而加大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压力,D对;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仍是东南多,西北少,并没发生重大转变,A错;人口流动增大,增大了东西部地区的人口移动压力,B错;我国人口整体的流动方向是向东南方向流动,不利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C 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老年人口5年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关于老龄化的说确的是()
A.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B.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C.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D.当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4 下图是包括中国地在的五个国家和地区2010-2050年老年人口预测比较,对五个国家的排列,甲、乙、丙、丁、戊分别对应国家符合图息的一组是()
A.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B.、中国地、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C.、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地
D.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5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下列说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6 结合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判断下列说确的是()
国家人口(万)面积(万
KM²)
可开采石油
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
水资源量
(KM³)
人均GDP
(美元)
菲律宾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
回7-8题。
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甲和乙B.乙和丁C.丙和乙D.乙和丙
8.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9.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10.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改变
D.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5“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此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上图是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结合图文完成第11~12题。
11.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 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C.近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1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 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 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
13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丁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 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 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快
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小题。
15. 下列说确的是( )
A. 让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 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6.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应()
①超出本地区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18.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9-20题
19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B.②C.③D.④
20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二综合题(共40分)
1、读中国和的人口统计图,回答问题。
(1)比较全国和人口增长情况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及影响。
(6分)
(2)比较全国和人口问题的差异,简述
该人口问题对的影响。
(4分)
(3)2009年底,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说明在时间段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
简述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6分)
2、读图回答问题
(1)据材料所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
A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是迁入市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东北地区是迁入市人口最多的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无人口迁入市
(2)结合图,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
(6分)
(2)请为解决进程务工人员无序流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5分)
3、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国人口数据资料
年龄0-14岁15-59
岁60岁及以
上
总计
甲人口数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
0.5 0.6 2 0.93
乙人口数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
0.8 0.7 2.2 0.81
材料三 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1)材料一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
在C阶段,我国实现出生率下降的主要措施。
(2分)
(2)材料二中,甲国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主要
(3)简述材料三中B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