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新授课基本上是按“10+25+10”的模式学案式教学学案的主要板块(七块)课题:将课本大课题切割成内容较独立的小课题,以达到主题单一,内容少一点。
学习目标:基本上是课程标准上原话,极少量根据需要添加的阶段性目标。
练习一:复习与主题相关的旧知,对旧知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起到唤起旧知的作用,也为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知识准备:从练习一最后一题或相关题目中提炼出问题,作为探讨新课主题的导火索。
新授课:探究问题,采取主要是讲授予、阅读课本、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
小结:提供表格,图表等,填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练习二:应用知识点,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分布:10分钟(练习一)+25分钟(新授课)+10分钟(练习二)按学案的教学流程实施特点:1、注重了练习一(课始练习)与主题知识的联系,练习一既是知识的准备,又是问题的的源头,是旧树发新芽,新课引入顺其自然,实现了无缝对接,润物无声。
2、新授课教学思路清晰,只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揭示和补充新知。
3、小结提供了样板,学生有抓手,但也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建构。
4、整张学案中板块浑然一体,练习一是铺垫,新课是练习一的拓展,练习二是巩固,同一主题的知识点,不同题型的大汇聚,课题重点突出。
反思:1、教学设计上时间的分配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实。
如10分钟练习一往往需要20分钟的时间练和展示,练习二很难在课堂上完成,更谈不上及时反馈。
突破口:(1)减少题量(2)降低难度(3)弱化展示交流环节(4)限时训练(5)积分制,小组合作刺激学生高强度、高效率的训练,反馈激励2、课堂小结要倾向于学生主动建构。
(1)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最少5分钟(2)需要有充足的空间,学案留白更充分(3)需要有交流展示的过程,引起学生的重视(4)需要充分利用,反复回顾,让学生更感小结的重要(5)课堂小结应作为新课25分钟的重要一环3、新课的教学方式限于时间只有20分钟(除去5分钟小结),会显得比较单一,讲授、阅读课本、演示实验成为主流方式,一些内容一能深入探究,不能放开讨论,特别是对一些实验,既不能放手让学生做,又不能对一些生成问题透彻分析,显得较为夹生。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
上 的延长 与加深 ,学 生当然 感到 困难 重重 了 。再 如 ,在阅读 文章 时 ,遇到 长句 、难句 ,有 时候 一
段 就 由一 句 构 成 。如 果 学 生 不 从 句 式 的 角 度 来 分
析 ,肯 定会 感 到 难 以理 解 .更 别说 读懂 全 文 了 。
在 教 学 中 ,笔 者 进 行 了 有 益 而 个性化 教 学
生 的 个 性 为 目标 的 教 育 .其 实 质 是 使 教 师 尝 试 适 应 学 生 的 教 学 ,尊 重 不 同学 生 的 禀 赋 水 平 ,期 望 和 支 持 所 有 学 生 持 续 成 长 ,促 进 每 一 个 学 生 的个 人 成 长 和 成 功 的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育 的 前 提 是 尊 重 学 生 。个 性 化 教 育 的 课 堂 教 学 目标 是 充分发展 与展现学 生的潜 能。
家 访 测 试 等 .对 学 生 进 行 全 面 调 查 , 客 观 地 评 估 学 生 的 原 有 基 础 和 当 前 发 展 水 平 ,建 立 学 生 档 案 。 随 着 学 生 学 习 发 展 水 平 的 变 化 ,对 学 生 学 习 档 案 也 应 作 相 应 的 调 整 ,从 而
准 确 掌 握 学 生 真 实 而 又 全 面 的 学 习情 况 ,是 实 施 个 性 化 教
提 高 ,写作 时 克服 了一些单 词及 短语 的简 单罗 列
现 象 。基础 好 的学 生 甚 至写 出 了没 有 语法 错 误 ,
表达得体 ,且非 常流畅 的作文 ,用 的词汇很高 级 ,
句 式 灵 活 多 变 。 同 时 ,学 生 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掌 握 了 汉 语 语 法 .教 师 在 教 学 语 言 中 应 当 抓 住 语 言 的 共 通 性 ,那 么 。在 学 习 某 种 语 言 较 为 特 殊 的 地 方
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一
一
、
明 确教 学 目 的 。 处理 好 重 难 点
教学 目的是课 堂教学 的宗 旨, 重点 、 难点是课堂 教学 的精髓 。教师组织一堂课 ,首先应根据教学大 纲, 教材和学生实际 , 确定教学 目的和任务。在教学 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 目的有针对性地教学 同时还要 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 过 程 和方 法 , 以适 应 实 际 需 要 , 防 止 出 现教 学 上 的盲 目性 和 随 立. 胜 。如 果处 理 不 好 , 会使学生思维受阻 , 造成学 习障碍 , 或者在教学中师生往往重结果 , 轻过 程, 在 学 生 不 明过 程 的前 提 下 , 就显得抽象 、 难懂 , 学 生 甚 至觉 得 枯 燥 乏 味 ,死记 硬 背 的多 ,理解 掌 握 的 少 ,从 而 对化 学 课 失 去 学 习兴 趣 ,产 生 一 种厌 学 情 绪。 尤 其 在 重 难 点教 学 过 程 中更 为 明 显 , 所 以在 这 块 教学过程 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可 以通过演示实验 、 化学 问题 、 小故事 、 科学史实 、 新 闻 报道 、 实物 、 图片、 模 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 习情境 ,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同 时还 可 以通 过 教 师饱 满 的 精神和热情 , 唤起学生学 习的激情。 课堂上教师要精 神抖擞 , 举止干练 , 才能给学生 以信心和力量 , 唤起 学生学习的激情 。 学生才能聚精会神 , 一丝不苟地听 课。
3 . 适 中课 堂练 习 . 加 深对 知 识 的 理 解
教学方法 , 是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手段 , 是使教 学 过 程 达 到优 化 的一 种 推 动 力 。
1 . 对 话 讨 论 式教 学 . 营造 和 谐 氛 围
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探
、
一
2 1 0
。
.
。 初 中化 学 概 念 教 学 的 初 探 对
石本 辉
( 州省 湄 潭 县 湄 江 中 学 贵 州 遵 义 5 3 0 贵 6 0 0)
中图分类号 : 2 G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 — 2 1 0 1 0 — 2 X2 1 )2 0 0 - 1
概念 是最 基础 的化 学 知 识 . 是 化 学 知 识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很 多 学 生 将 “ 变 ” 解 为 只 有 加 快 , “ 学 性 质 ” 认 为 是 性 也 改 理 讲 化 误 物质 的性 质 包 括 化 学性 质与 物 理 性 质 , 因此 。 念 中 概 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 的起 点。也许有人会说 , 新课程 质 事实 上 , 的化 学 性 质 不 能 随 便 的 理 解 为性 质 。 又 如 ,氧 化 反 应 概 念 中的 强 调 教 学 方 式 的 转 变 。 倡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索 能 力 、 践 能 提 探 实 很 事 概 力 等 素 质 的 培 养 , 不 重 视 双 基 础 教 学 , 实 , 是 对 素 质 教 学 氧 . 多 学 生错 误 的 理 解 为 氧 气 . 实 上 , 念 中 的 氧 不 只 是 指 并 其 这 它 由上 可 知 , 初 中 在 的误解 。试想一下 . 没有任何化学基 础知识的学生 , 它们如何胜 氧 气 . 还 包 括 含 氧 化 合 物 中氧 的意 思 。 利 可 任 对 未 知 的 探 究 . 如何 能 在 各 种 实 际 问题 面 前 , 到 解 决 问 题 化 学 教 学 中 . 于剖 析 的 方法 对 概 念 进 行 教 学 , 以 有 效 的 帮 助 又 找 的方 法 呢 ?显
初中化学新教材教学初探
自 放 得 到更 充 分 的发 挥 , 能 达 到 教 学 的 最 防 治 污 染 ” 在 选 学 教材 中 。 在 化 学 教 中 ,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 才
要将环保教育 渗透于平时的 身的能力 特长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结合 佳境界 , 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具体来 学过程中 ,
在 课堂 教 学 中 发挥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的 探 索 性 和 研 究 性 , 学 生 在 “ 动 与 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 开化学 , 让 活 化学源 中 达 让 学 生 充 分 地 发 表 意 见 , 每 个 学 生均 探 究 ” 自主 学 会 探 究 , 到 新 教 材 的 于生 活 。 使 有 发 展 的空 间 ,这 是 新 课 标 的 一 个 要 教 学要 求 。 求 。 因此 , 教 师 的 观念 中学 生 的 主体 在 向 另 一 个误 区 : 堂 上 教 师 不敢 过 多地 课 地 位得 以提 升 。但 与 此 同 时 , 容 易 走 增 强 学 生 的环 保 意 识 又 五 、 养学 生的 科 学 探 究 是 新 课 标 培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的化 学 新 课 程 把 科 三 、 结合 教 材 内容 进 行 环 保 教 育 , 教材 的重 要 内容
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 关键是 如 : 国农 村 大 面 积 种 植 油 菜 , 植 物 英 用
新 的 化 学 课 程 倡 导 从 学 生 和 社 会 如 何 有 效 地 发 挥 它 们 的 功效 。 由于 初 中 油 代 替 石 油 , 国一 些 科 学 家 开 发利 用 美
发展需要出发 ,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 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的限制 , 没 人体 能 ; 习酸 的通 性 、H时 , 学 p 让学生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教 学 设 计 的 有 效 性
行有效的设计。而学生则是这个设计需要考虑 和积极性 , 不能抑制学生思维 和对问题 的不 同 心 、 持的恒心。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学 生共 同 坚 的首要 因素 , 我们 教师心 里要有 学生 , 学生 认识 和判 断方 法 , 注意教学 过程要有利 于学 对 要 发展 , 实现教学 的有效性 。 的知识水平 、 认知 能力 、 思维水平 、 再造 和创造 生构建 自己的知识体系和 自身的发展 。 五 、 程评价 的有效性 过 力 以及 个性 , 特征 、 生 的需 求 、 t理 L 学 兴趣 爱好 三、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过 程 的评 价不 能简单 地认 为是 一堂课 结 课堂练 习是检 查认 知 目标 的主要 手段 , 安 等等都要有充分 的了解 。其次 , 要对教 材的知 束后 的作业 或对 已学知识 的巩 固 , 它是 保证教 短时 、 有效 的课 堂练 习可 以检 查 识结 构 、 点 、 重 难点 、 前后 联 系的 节点谙 熟 于 排 一个 紧凑 、 学和促进教学有 效性 的重要手 段 , 穿着整个 贯 胸, 熟悉 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及软 、 硬件资源 , 学 生 的学 习效 果 和 教 师 的 教 学 效 果 。有 效 的 课 教学活动 的始终 。过程的评价体 现方式多样 、 从而修 改教 再运用合理 的教育教学方法 和手段 , 完成 教育 堂练 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 主体多 元 、 准多条 , 价活 动应该 以激励 和 标 评 教 学 目标 实现教育教学 的有效性 。 学方案 、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实践表 明, 有效 的 促进为主 。评价必须 为促进教学服 务 , 为促进 例如 : “ 在 自然界 中的水 ” 一节 的教 学 中, 课堂练 习也是 减轻 学生课业负担 的必 要手段 。 人 的发 展服 务 。评 价活 动也是 学生 学习 的延 我首先考虑 的是学生 的因素 。 学生 已有一些有 笔者认为 :. 1 课堂练习时间 以十分钟左右为宜 。 续、 自主 学习 的开始 , 学生 尝试运 用知 识解 是 关水 的一些“ 星” 零 的知识 , 他们对“ 比较熟 因为在课 堂教学时间总量不变 的前提 下 , 水” 既要 又要进 行课 堂练 习。而 决 问题 的开 端 。它 可 以给学 生最大 的思 维空 悉, 当老 师提 出他 们所 熟悉 的水 的问题 的时 保证教学 内容的完成 , 是学 生发展 创造 动力 的园地 , 是衡 量教 也 候, 他们一定很兴 奋 , 一定会参 与到与老师 、 同 有效 的课 堂练习必须紧扣教学 目标 , 选择练 习 间 ,
初中化学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探
生活 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 , 所 以在课 堂教学中联 系生活实际, 引发学生 自 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 际,寓教于乐 ,寓教 于生活 ,这样 既可 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 ,有利 于知 识的巩 固、深 化和能力 的培养 ,又 能保持学生浓 厚的学 习兴趣 ,提 高课堂教 学效
初中 化学 教学 “ 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初 探
重庆市七十九 中学
在初 中化 学教 学过程 中,我以新课 程理念为先导 ,以教学方式 改革为载体 ,构建 “ 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的教学 模式 的研究 ,逐步 总结出了一套 适合 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
学效益 。
的生活及生产 中的广泛应用 ,提 高学生对 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演
程 中, 教师要随 时注意学生 的反馈信息 , 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和方法 , 以适 应实际需要,防止 出现教学上的盲 目 性和 随意性。
四、运 用适 当的教 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 教学任 务所采用 的手段 ,是使 教学过程达 到
率。
学习化学 ,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 以
指导 ,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 以及反
应后 的生成物 。要注意联系对 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
课堂教学 中要注意从学 生熟悉 的现象入手 , 引导他们 发现 问题, 展开探究 以获得有关 的知识和经验 。要 紧密 结合 学生的生活 实际, 使他们感受身边 的化 学物质和化学变化 ,增 强学习的兴趣 ,加深他
论 ,然后再根据不 同推论 设计 实验验证 自己的推 论是否正确,最后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次要 变 传 统 的 灌输 式 的 学 习 为 探 究 式 学 习 。传 统 的 实 验教 学 都 是 教 师 反 复 强 调 实 验 原 理 、步 骤 、注 意 事 项
等 。 学 生 背 得 昏天 暗 地 ,可 考 试 时 实 验 还 是 丢 分 最 多 的 。 在 教 学 “ 小 灯 泡 电阻 ” 这 一 节 时 ,教 师 可 组 织 测 成 一 节 探 究 性 学 习 课 ,把 仪 器 发 给学 生 ,让 学 生 自己 动手 ,并 把 实 验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罗 列 出来 ,让 学 生
教 师 讲 了 电流 表 的符 号 之 后 ,让 学 生仔 细 观 察 电 流 表 ,
然 后 提 问学 生 : “ 怎 么 知 道 这 是 一 只 电 流 表 ? 它 的 你 零 刻 度 线 在 哪 里 ?有 几 个 接 线 柱 ? 当使 用 ‘ 、 ‘ +’ 3’ 两个 接 线 柱 时 ,量 程 是 多少 ?每 一 大格 表 示 多 少 ? 每
师 问 同 学 们是 否喜 欢 魔 术 表 演 ,大 家 齐 声 说 “ 欢 ” 喜 。 那 么今 天老 师就 给 大家 边表 演 一个 魔 术 ,名 叫 “ 不 坏 烧 的手 帕 ” 。把 棉手 帕 放 入 酒 精 与水 的溶 液 里 浸 透 ,然 后 轻挤 ,用 两 个镊 子夹 住 手帕 两 角 ,在酒 精 灯 上点 燃 ,火 焰很 大 ,等 火焰 减小 时 迅速 摇 动手 帕 ,使 火焰 熄 灭 ,而 手 帕依 旧完 好如 初 。同 学感 到很 惊 讶 ,有 的小 声 议 论 , 很 想弄 明 白其 中 的道 理 ,这 时候 因势 利 导 ,提 出 问题 : “ 帕 为什 么 没 有烧 坏 呢 ? ,从 而 引 出新 课 “ 烧 是 有 手 ” 燃 条件的” ,为后 面讲 解燃 烧 的条 件 、灭 火 的方 法 、着 火 点 的概 念做 了很 好 的铺 垫 。 ( ) 谜语 导入 。例 如 在 学 2
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改革初探
2 . 探究 与水有关的化学问题 由上述事例可 以得 出, 人 的生活离不开水 , 通过喝和 品味 了解 了我们 I S常见到的水 的物理特点 , 无色 、 无 味、 透明的液体 , 理解起 来非常的直观。 而在接下来 的电解水实验中 , 学生可以通 过亲手操
节 中笔者 照本宣科地来讲空气的组成 , 氧化反应 的定义等 内容 , 而 是先从 我们生 活的周 围环境谈起 , 引出空气 的话题 。
的事物都与化学有着息息相关 的联系 , 许多无法解释 的现象 , 都可
通过上述 的模拟雾霾天气 ,学生 了解 到空气与 人类 的生存有 能通 过 化 学 知 识 来 解答 。 着密切 的关系 。氧气是人类呼吸生存 的重要资源 。空气质量 的好 1 . 生 日蜡烛及其燃烧 的探究 同学过生 日, 我们点燃蜡烛庆祝 , 为什么 我们 在吹灭后 , 有 的会用手 捂住 口鼻 , 有 的会用手不 见 的生 活 中 的化 学 问题 。
停的扇动 , 试 图撇开难 闻的空气 。模拟结束 , 学生对空气好坏 的重 要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 2 . 空气与人类的关系
三、 化 学 与 生活
除 了人类生活必需 的空气与水之外 ,我们 身边 还有许 多细小
1 . 模 拟 雾 霾 天气 下 人 类 的 生存 状 态
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内 , 环京津包围圈内 , 多次出现雾霾天气 , 作 , 看到水在通 电的情况 下会 发生变化 , 可 以分解 为氢气 和氧气 , 给人类的出行 带来 极大 的不便 。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雾霾天气下 借 以此 , 我们可 以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关于水的组成 , 水 的化学反 人类生存 的情 况 , 在课前准备中 , 先是用一些无害气体模拟 了雾霾 应等实验 中来 , 引发学生对化学学 习的兴趣 , 并 以此来解决我们常
关于化学课堂的教法与学法初探
关于化学课堂的教法与学法初探前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教授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关于化学课堂的教法与学法初探。
化学课堂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知识是抽象的、复杂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实验、讲述典型实例、互动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强调化学应用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注重案例分析和课例比较,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中的技术手段也愈发多样和丰富,尤其是在化学教育领域,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化学教师逐渐接受的一种趋势。
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和原理。
化学课堂的学法充分听课化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听讲是学好化学的基本前提。
学生应该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思考方式,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注重实验操作实验是化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的操作能力,又对课堂中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听取指导老师的相关讲解和分析。
联系实际应用化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乐趣。
整合优质资源网络时代,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层出不穷,学生通过整合网络资源、教学视频、参考书等多种媒介,发掘跨界学习的机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创新教学初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
一
更难 以在 将 来 的生 活 中取得 重 大 的创造 发 明 ,因 此 ,我们 在 中学 化学 中加 强 培养 学 生 的想象 能 力 ,就 显得 非 常重 要 了 。培养 学 生 的想 象 力可 以采 取 以下 几种 方 法 :1 加强课 堂提 问 ,开 发学 生想 . 象 力 。在 讲授 新 知 识时 ,教 师 可不 失 时机地 提 出 问题 , 引导 学生 进 行 想象 ,让 学 生在 脑 海里 预演 其 形象 ,想象 其 结果 ,使 学 生 的 思维 参与 整个 教 学过 程 ,随 着 课堂 的深 入 使学 生预 演 的 结果 逐步 明 朗化 。这样 指 导学 生 长期 坚 持 自我训 练 ,不 仅他 们 的想 象 能力 可 以得 到 锻炼 提 高 ,而 且学 习效 率 也会 大大 提 高 。2运 用 突然 中 . 断法 ,提 高 学生 想象 力 。 “ 然中 断法 ”是教 师在 给 学 生授课 的 突 过 程 中 ,讲到 知 识关 键 点时 , “ 然 中断 ”后 面 的知 识景 象 ,要 突
、
求 学 生 去 想 象 ,或 者 是 讲 解 某 一 问题 时 ,教 师 对 问题 的背 景 材 料 、 出发 点 、前 提 条 件 等进 行 充分 展 示 说 明后 进 行 的 “ 然 中 突 断 ”,然 后要 求 学生 自己寻 求方 法 ,解 决 问题 。 “ 突然 中断法 ” 是 化学 教 学 中培养 学 生想 象力 的一种 有 效方 法 ,此 法主 要包 括 以 下 环节 :激趣 设疑 、合理 中 断 、启发 疏 导 、总 结反 馈 。3 教师 多 . 启 发 ,提 高学 生想 象力 。培养 学 生创 新 的能 力 思维 的过 程就 是 对 问题 分 析 综合 的过 程 。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思维 , 教师 要善 于启 发 , 经 常运 用启 发 式教 学 。运 用科 学想 象 题 ,启 发想 象 可 以培养 学 生 的抽 象 思 维能 力 。在物 理 教 学 中,有 意 识地 设计 一 些与 教 学 内容 有密 切 联系 的科 学 想象 题 ,可 引 导学 生进 行 讨论 ,激 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 ,提 高他们 的想 象 力 。 三 、运用 多媒 体 ,提 高学生 的创 新 能 力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在 教 育 领 域 的 普 及 , 多 媒 体 技 术 在 现 代 教 育 中 的地位 日益攀 升 ,并 显 示 出传统 教育 所 不 能 比拟 的优 越性 和 强 大 的生命 力 。传 统 的教 学 以 “ 教师 的嘴 巴和粉 笔 ”为主 要教 学 模 式 ,课 堂容 量有 限 ,教 学手 段 单一 ,多媒 体辅 助 教学 手段 在 教 学 中 的应用 就 成 为课 堂改 革 的必 然趋 势 。教 师在 课 堂教 学 中可 以运 用 多 媒体 ,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意 识 。如今 化 学实 验 教学 主要 有 教师 的演 示实 验 以及 学 生 的分 组实 验 ,在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 的演 示 实 验 占有重 要位 置 ,它 具 有两 方 面 的作用 :其一 ,通 过 观 察实 验现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初探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在这一阶段,化学课以其特殊性、重要性,日益受到广大师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帮助学生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怎样的方法和技巧教好初中化学一直是化学老师努力研究的课题。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别人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学习的成功者。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却是贪玩的行为和怕苦畏难的心理,因而有相当部分学生已出现过早放弃学习的倾向。
初中生的可塑性较强,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只要老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很多学生是能够走到正常的学习道路上的。
许多有趣的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写无字信(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变红),假项链、假金元宝的识别,清水变牛奶(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烧不坏的手帕(点燃浸湿75%酒精的手帕),魔棒点火(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海底火山(白磷在水下燃烧)等。
这些化学现象能使学生突发奇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和愉快地探究化学的奥秘。
二、从亲自体验中品味化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做实验,不仅要做好书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的乐趣。
这样学生不需要强化记忆,就能轻松记住并理解掌握知识要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实验以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为主,个别有一定危险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实验则由老师演示。
这类实验通过显示现象、验证或探索性质、推断结果与内容紧密配合。
将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也能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耳 朵 听科 学 或 用 眼 睛 看 科 学 . ” 只有体 验 和实践 , 才 能 有 所 创 新. 案例 4 : “ 分 子 之 间有 空 隙 ” 是“ 物质 的构成” 这 一 节 的 一 个 知识点 , 我 采 取 了学 生 分 组 实 验 , 先导人分 子, 然后小 组讨论 : “ 你们想对分子进行 哪些方 面的研 究? ” 其 中有 较 多 的 学 生 提
未能充分而 足够的引起 化学 教 师重视 , 所 以, 当 前 化 学 实 验
化学源于生活 , 而 又 作 用 于 生 活. 化 学 知 识 已 广 泛 渗 透 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个角落. 贴近生 活, 探究生 活 , 创 设 生
活 化 学 实 验 新 模 式 也 是化 学 实 验 改 革 的重 要 课 题 之 一 . “ 到 实 验室外做实验 , 在生活 中学化学 ” , 就 是 要 注 重 教 学 内 容 在 生 活 中 的延 伸 和 拓 展 , 利 用 学 生 对 新 鲜 事 物 的好 奇 心 , 结 合 课 堂 教 学 内容 设 计 生 活 化 学 实 验 , 家庭小实验等 ,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能独立思考 、 独立 创 新 ; 张 扬 自我 、 显示个性 , 充 分 释 放 自己 的 潜能 ; 在 生 活 中进 行 知 识 的再 创 造 、 再发现. 案例 3 : 在 完 成“ 酸 碱指示剂” 教 学之 后 , 让 学 生 利 用 花瓣 、 树 叶、 水 果 等 自制 酸 碱 指示剂 , 学 生 可体 会 到知 识 在 生 活 中应 用 的乐 趣 . 学 生通 过 亲 自动 手 , 克 服 困难 , 不断 探求 , 不 仅 知 识 得 到 升 华 而 且 体 验 到 了成 功 的快 乐 . 化 学 实验 在 生 活 中 的延 伸 , 开 拓 了学 生 探 究 的 渠道 , 提高 了学生 的“ 收集处 理信 息” 、 “ 科 学 猜想 ” 、 “ 操 作 探
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初探
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初探化学学科因为其神奇的特点,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魅力,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必须巧妙的利用与化学有关的试验、化学故事、化学现实实例、各种图片、新闻等等在课堂上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变得生动、形象。
情景创设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望,让课堂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教育家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从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声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
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初探
、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 教 师 要 倡 导 以科 学 探 究
为主 的 多样 化 的学 习方 法
新教材将 科学探究作 为课程 改革的 突破 口, 倡 导 以科学探究为主 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教育部颁 发的《 全 日制 义务 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 明确 指 出: “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化 学 课 程 中 的 科 学 探 究 ,是 学 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 的重要实践活动。 ” 因此在新教材的第一章 中就介绍 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 ,并具体设置 了实验 、 观察 、 调查 、 资料搜集 、 阅读 、 对话 、 辩论等积 极的学习方式 , 以改变教师传统 的教学方式 。 学生的 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 ,是学习行 为赖 以运作的主渠道 , 也是 自我发展 的支柱所在 。 以 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 是科学教育 的必然要求 。 例如在物 质性质 的教 学 中, 氧气 、 二氧化碳 、 金 属等 性质的学习 ,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 学生 自己去感受 、 去体会 、 去总结物质的性质。特别 是许 多实验 都可 以用 家庭 厨房 中的物 品来 加 以完 成 ,更提高 了学生 的学习激情。在探究性教学过程 中, 以课程学 习中提 出的问题展开 , 以解决问题为结 束。 学生通过探究过程 的讨论 与交流 , 以及书写探究 报告 、 制作模 型 、 辩 论和展览 等形 式 , 可 以形成一 个 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 良好氛围 , 发展乐于合作 、 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队精神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 个重要的理念。通过科学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 维和动手能力 ,这样得到的知识就 比纯粹教师传授 的知识记得更加牢 固, 因此 , 通过科学探究能进一步 提高初 中化学教学质量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它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和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任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了以下四点策略。
一、精心设置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实验质量。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催化剂,发明创造的潜在动力。
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时,有一种害怕学不好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有趣味的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空瓶生烟”、“玻璃棒点灯”等奇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
二、精心设置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顺利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
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如讲《铝》时,我是这样导人新课的:“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有人说铝是20世纪的金属,它确实当之无愧。
然而你可知道仅仅在100年前,铝是多么昂贵?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有成就而获得了一个铝制的奖杯,拿破仑在宫廷盛宴中一人独享使用铝制餐具的殊荣。
几十年后,铝的身价暴跌,一下子涌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令人瞠目的变化归于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
他因发明了电解法冶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激励着后人去奋斗探索。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当允许其差异发展 , 让其张扬个性 。 面对发展中的人 , 化学教
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 、 体验和理解。
( ) 三 重视 实验教学 ,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 作能力 学习化学 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 而科学探究 的重要手 段是化学实验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 , 还 要在适当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创新实验。
应 ” “ ”“ 、各 、质量 ”“ 、等于 ” 。抓 住 了 这些 关 键 词 , 可 以透 等 就 彻 的理 解 每一 个 化 学 概念 。
联系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
( ) 变教 学观 念 ,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三 转 把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 自主 、 合作 、 探究教学方式 的具
一
反应等等。然后评选出表现 出色的同学。 这样的课堂虽然显 得有些乱 , 但学生不再 昏昏欲睡 , 不仅激活课堂气 氛, 复习了 旧知识 . 而且为学 习新知识 做好 了铺垫。 二、 培养学生的能力
( ) 一 重视化学与其他 学科的联 系, 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 , 淡化学科 界限 , 还给学生一 个整体性 的课程。 当今社会 , 人类面临着人 口、 环境 、 能源 、 健 康等问题 的挑战 , 需要重视化学与物理 、 生物 、 地理等其他学 科的联系 . 多学科协同努力 。有 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 的课 题, 使学 生在 已有 各学科 知识 的基础上 , 问题 的认识尽可 对 能全面,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 ) 二 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 培养创新 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 的特 征之 一就是要 正确定位学生为
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初探
( 3 )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 可缺少的 “ 桥 梁” 和“ 中介” 。 ( 4 ) 培养学生间合作与交 流。 教 师 在 引 导 学 生 独 立 探 索 的基 础 上 ,必 须 重 视 引 导 学 生 开 展 讨 沦和 交 流 活 动 ,让 学 生 发 表 自己 的 探 究 成 果 和方 法, 倾听他人探究的经验 , 克服原先独立探 索 中的 片面性 和 局 限性 , 正确理解所学知识。 ( 5 ) 充分动用现代化教学 手段 。 在探究式教学 的引导过程 中 ,教 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等 辅 助手段 , 发现和解决问题 ; 可 以借 助实物投影仪让学 生更 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 , 增强学生 的感性认识。 3 . 课后的实践 要提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还要 让学生置身 于社会 的实 践 当中。例 如 : 写一些贴近生活的小论文 ; 查 阅并 收集化学
6 . 合作性 。 在探究学习中 , 合作学 习能扩展学生 的视野 , 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对 自己和他人 的观点进行反 思或批判 , 从而对知识建构起更深 层次的理解 , 增强 团队精 神 和 合作 意 识 。 二、 初 中化 学探 究学 习的 心 理 学 基 础 1 . 动 力 基 础 ( 1 ) 探 究欲望 。探究欲表现 为学生对新知识 的需 要 . 对 探索 未知 领域 的渴望 , 对 解决新 问题的 冲动 , 是初 中学 生一 种跃 跃欲试 的好 奇 的心 态 , 使 他们产生 “ 我 也能做 ” 、 “ 我也 想做” 、 “ 我也要做 ” 的探究欲望 , 它是 学生 主动参 与探究性 学习的先决条件。 ( 2 ) 探究兴趣 。在探究 学习中, 通常采 用三 步法激发 、 维 持和发展 学生 的探究 兴趣 : 第一 步是在开课之初 , 适 当介绍 所要学习和探 究的精 彩之处 , 引起 学生的阅读兴趣 ; 第二 是 培养兴趣 , 让学 生 自由地 畅游书海 , 维持 和巩 固兴趣 : 第 三 步是在学生确定的专题中提供思索 的问题 ,促使他们在 研 究、 探 索 中发展 兴 趣 。 ( 3 ) 探究信念 。探究性学 习需 要树立正确 的探 究信念 , 在教学 中,我们必须让学生树立 “ 人人 都具 有探究能 力” 、 “ 处处具有探究价值 ” 这样的信念 。 2 . 认知基础 ( 1 ) 问题意识。“ 轻信权威等于扼 杀智 慧” , “ 提 出一个问 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 ” 。问题意识既是一种怀疑 精神 , 也是 一种探索意识 。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勇于提出新问 题、 新想法 , 培养学生多思深思的习惯 。 ( 2 ) 问题分析 。探究性学 习的过程 中, 教师应善 于教给 学生 分析 、 综合 、 比较 、 概 括问题 的基本 方法 , 使学生学会 分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初探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化学中的元素主要指化学符号和其对应的原子核的质子数。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个,其中92个是自然界存在的,剩下的26个是人工合成的。
本文将从元素的发现、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对初中化学元素进行初探。
元素的发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注意到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比如金、银、铜等。
对于这些物质的本质,人们只能停留在经验层面,无法深入探究。
直到18世纪,化学家们才开始系统地研究元素。
他们发现,不同元素的特性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进行鉴定。
元素的性质是指元素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特性,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元素。
常见的元素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展示出的性质。
元素的密度、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和观察,具有客观性。
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元素的活泼性、化合价、价态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变化来观察和研究。
元素的性质是由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决定的。
质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正电荷,而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时,元素是处于电中性状态的。
元素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应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电线、电器和散热器等电子产品。
铁元素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广泛用于制造钢材和建筑材料。
氧元素是人类呼吸必需的气体,广泛用于燃烧和氧化过程中。
碳元素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生命体存在的基础。
除了这些常见的应用外,一些稀有元素和人工合成的元素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锂元素广泛用于制造锂电池,用于电动汽车和移动设备的能源存储。
镭元素被用于治疗癌症和放射性治疗。
人工合成的元素,如锔和锘等,用于核工业和科学研究。
【初中化学】化学教学中转化差生初探
【初中化学】化学教学中转化差生初探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到几点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调查是基础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但学生和教师是主要原因。
不仅有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和智商因素,还有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等因素。
贫困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
以男生居多。
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低的学生表现不佳是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差,学习效率低。
然而,智商差的学生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正确的药物就是方向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
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
一般采取两种方法:(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
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
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具体做法是:(3)对于那些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试着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4)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5)让他们充当班级代表,利用年轻人的竞争心理特点,促进他们学好化学。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
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
具体做到:(1)不要歧视,多关注学习中的“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初探
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学生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兴趣效率实验对于刚刚升入初三的学生
来说,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
从教以来,我认为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
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
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
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我们把元素符号、
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
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
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
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学生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
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三、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
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
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
氢气还原成铜。
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
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
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潜能。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学习上“主动”起来,
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对知识,我愿是大海;做教师,我愿是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