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相关知识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大全记叙文是一种描写故事或事实经过的文体,通过叙述人物、事件和场景来传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
下面是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大全,包括定义、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讲述的方式来叙述人物、事件或故事的文体。
它强调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情节的推移,通过描写人物行动、语言和心理等细节来塑造形象,以达到情感或思想的表达。
二、特点:1. 叙述性: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叙述,以基本的事实和事件为中心,并通过描写细节和引发读者的联想来使读者对故事或事件产生共鸣。
2. 连贯性:记叙文的叙述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3. 具体性:记叙文注重描写人物、事件和场景的具体细节,通过丰富的描述和生动的语言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意义。
4. 个性化:记叙文可以突出个人观点和情感,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进行叙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写作方法:1. 确定叙事目标:写作前应明确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确定好自己要写的故事或事件,以及叙述的重点和方向。
2. 角色设定:确定好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设定他们的性格、外貌和背景等细节,使角色更加鲜活和可信。
3. 时间和地点: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便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点变化来叙述故事,增加连贯性。
4. 情节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故事发展的情节,合理安排事件的顺序和时间跨度,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5. 描写细节: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状态等细节来塑造形象,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和同情,进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
6. 语言运用:运用形象、具体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场景和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叙述更加通顺和易懂。
四、写作技巧:1. 开门见山:在开头就交代清楚故事的主题或事件的重要背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记叙文知识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 事件的发展情况。 •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 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 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 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 情。
•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 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 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 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 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 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 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 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 一个是“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对这一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 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 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 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记叙文含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写论说情)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Word版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那么渲染的氛围或烘托的人物的一般也是好的。
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基础知识
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记叙文常识
记叙文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承叙利亚、插叙、倒叙、平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绘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对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Steno。
以上简单介绍了记叙文体常识。
如果您对此知识点也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的学习与讨论,同时,请支持语文网,我们将一如既往给大家提供更多更全的语文学习资料。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写作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下面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时间和地点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为故事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人物则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结果则是事件的最终结局。
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在公园里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小李。
他们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一起组织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的准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比赛成功举行,大家都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这个例子中,“阳光明媚的周末”“公园”是时间和地点,“小明”“小李”是人物,“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组织比赛”是起因,“准备过程中的挑战和克服困难”是经过,“比赛成功举行,大家愉快度过一天”是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是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比如,“我那天经历了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第二人称是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这种人称在记叙文写作中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书信、演讲等,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互动性。
第三人称则是以“他”“她”“它”“他们”的视角来叙述,作者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三、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记叙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物品等。
以人物为线索,通常是通过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故事情节。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渲染、反衬、反讽、对比、虚写、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等。
3.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总领下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做铺垫、埋伏笔、虚与实、详与略、总与分、正面与侧面、以线索贯穿全篇等。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反问、设问等。
5.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并不会改变中心,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
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
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故乡》等。
主要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突出中心思想。
6.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包括人物、情节、时间和地点等要素,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面将从叙述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来介绍记叙文的知识点。
一、叙述方式
记叙文的叙述方式有两种: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
直接叙述是指作者直接叙述事件或人物的情况,如“他走进了房间”;间接叙述则是通过描写和暗示来表达事件或人物的情况,如“他踱步进了房间,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
二、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要展开故事情节,结尾要有总结和反思。
同时,记叙文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和回环等手法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度。
三、语言运用
记叙文的语言运用要求生动、形象、具体,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语言运用也要符合故事的情境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描写悲伤场景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
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记叙文是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叙述方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记叙文知识点概括课件
06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开头与结尾的技巧
开头技巧
使用悬念、引起共鸣、描绘场景等方法,吸引读者的 注意力,为全文打下基础。
结尾技巧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留下思考空间,使读者回味无 穷。
情节安排的技巧
情节连贯
确保情节发展自然、合理, 避免突兀和跳跃。
节奏控制
通过调整情节的紧凑度和 缓急,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地点描写
通过对地点的详细描写,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人物
人物
记叙文中的主要角色,通常包括主人 公、配角等。
人物塑造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和 语言等方面,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 使读者对人物有深刻的印象。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起因
记叙文中描述事件发生的原因,通常在故事开头部分呈现。
结局意义
事件的结果对于主题表达和故事意义 具有重要影响,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
03 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
总结词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组织材料。
详细描述
顺叙是最常见的记叙方式,从头到尾,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先发生的先说,后发 生的后说,脉络分明,有条不紊。
倒叙
对偶
要点一
总结词
将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 对比。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偶是一种利用对比来强调表达内容的修辞手法。通过对 偶的运用,可以将相反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各自 的特点,使表达更加鲜明。
夸张
总结词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强调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详细描述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强调表达效果 的修辞手法。它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 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记叙文知识点
一、记叙文分类:1、侧重写人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如《顶碗少年》。
2、侧重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如《羚羊木雕》3、侧重写景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
如《春》。
4、侧重状物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以抒怀。
如《核舟记》、《爱莲说》。
二、记叙文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
《老山界》《枣核》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如《在那颗星子下》。
作用: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如《爸爸的花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使结构曲折。
五、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叙(分叙)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平叙(分叙)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使头绪清楚,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如古典小说 补叙 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 充交待。补叙大都无情节, 充交待。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 么过渡的话。 么过渡的话。
《小英雄雨来》的补叙 小英雄雨来》 文章在接近结尾时,曾写道鬼子军官, 文章在接近结尾时,曾写道鬼子军官, 下令枪毙小雨来。乡亲们听到了枪声, 下令枪毙小雨来。乡亲们听到了枪声, 都难过得哭了。后来, 都难过得哭了。后来,大家到河边去找 尸首,惊喜地发现: 尸首,惊喜地发现: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还是那么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还是那么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 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 一手抓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 一手抓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 子走了? 子走了?” 这时,大家才如梦初醒,惊叫起来: 这时,大家才如梦初醒,惊叫起来: 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3)其它描写: )其它描写: 点面结合、顺序合理、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顺序合理、动静 结合、 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白描 粗笔勾勒 写意 工笔 细致描写 多角度表现人物 由事及人
(4)景物描写的作用 ) 景物的特点+以下内容 景物的特点 以下内容 ①渲染人物……的心情 渲染人物 的心情 “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 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 看看将近初冬……” 看看将近初冬……” ——鲁迅 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 鲁迅《
பைடு நூலகம்
4、对偶 、 (1)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 )俗称“对对子” 诗歌中叫“ 我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仗”。我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 好的对偶。 好的对偶。 (2)宽对、严对之别。 )宽对、严对之别。 严对要讲究平仄:一三五必论;仄起平收; 严对要讲究平仄:一三五必论;仄起平收; 上右下左 (3)好处:句子整齐美观,增强节奏感, )好处:句子整齐美观,增强节奏感, 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3)夸张的作用: )夸张的作用: 烘托气氛,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揭示本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增强联想, 增强联想,引起想象
(4)四点注意: )四点注意: ①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 夸张不是浮夸, 和生活的根据。 和生活的根据。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 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 歪曲事实。 歪曲事实。 ④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一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叙述 、 (1)叙述:记叙和述说,记叙或叙事 )叙述:记叙和述说, (2)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一般 )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结果六要素。 结果六要素。
(3)注意: )注意: ①本质: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 本质: 两类事物,但必须有相似点。 两类事物,但必须有相似点。 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 ②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 ③比喻要贴切 要注意思想感情。 ④要注意思想感情。 (4)好处:形象生动,具体可感,通 )好处: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俗易懂。 俗易懂。
鲁迅《故乡》 鲁迅《故乡》: 苍黄的田地下, 苍黄的田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作者写在船上远望之景物, 作者写在船上远望之景物, 作者写在船上远望之景物 只寥寥几笔就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的 气氛, 衬托了我悲凉的心境, 气氛,“几”衬托了我悲凉的心境, 也暗示了当时经济凋敝的社会状况。 也暗示了当时经济凋敝的社会状况。
2、拟人 、 (1)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 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 物当彼物来描写。 物当彼物来描写。 (2)好处:生动形象、具体。 )好处:生动形象、具体。
3、夸张 、 (1)又叫夸饰、铺张 )又叫夸饰、 (2)分类 ) 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 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落九天。 缩小夸张:眼光正像两把刀, 缩小夸张: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 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 超前夸张: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 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二 语言文采 (一)常见修辞 比喻、拟人、反复、 比喻、拟人、反复、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 (1)分类 ) 明喻:本体+比喻词 比喻词+喻体 ①明喻:本体 比喻词 喻体 比喻词常有: 好像、好似、 比喻词常有:像、好像、好似、如、有 如同、恰似、仿佛等。 如、如同、恰似、仿佛等。 暗喻: 本体+是 成为、变为) ②暗喻:或隐喻 本体 是(成为、变为) +喻体 喻体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如: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借喻: ③借喻:喻体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直抒胸臆的感叹 第(1)句: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感叹 句 这是一个直抒胸臆 亲爱的战友” ’’对无名 句;“亲爱的战友”是“我’’对无名 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 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强烈地 抒发了 的怀念之情。 抒发了“我”的怀念之情。 含蓄抒情的笔调写 的笔调写“ 第(2)句:以含蓄抒情的笔调写“我” 句 对女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你冷了吧!” 对女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你冷了吧 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仿佛还活着, 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仿佛还活着,她 的冷暖仍牵动着“ 的心,表达委婉 的冷暖仍牵动着“我”的心,表达委婉 细腻,感人至深。 细腻,感人至深。
(3)议论抒情要注意: )议论抒情要注意: 二者密不可分 记叙具体生动是基础 和记叙高度融合、 和记叙高度融合、贴切自然 文字少而精
5、说明 、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 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 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 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 《故乡》 萧条景象和“ 萧条景象和“我”见到家乡的复杂心情 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待了此次回 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4、议论 、 (1)在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 )在记叙文中, 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 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 评价。 评价。 (2)作用: )作用: 开头:统领全文、 开头: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中间:承上启下、 中间: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结尾:点明中心、 结尾:点明中心、归纳深化
2004年中考《女兵墓》 年中考《女兵墓》 年中考 4.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 .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 女战友的怀念之情, 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 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 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 为 什么? 什么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亲爱的战友 我们永远怀念你! 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昨晚 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你冷了吧 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 一头扎进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 一头扎进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 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 远处去了。 远处去了。
对雨来没死的原因,做出了补 对雨来没死的原因,做出了补 原因 充交代,既使人物机智 勇敢的性 机智、 充交代,既使人物机智、勇敢的性 格更加突出了,又使 又使情节发展波澜起 格更加突出了 又使情节发展波澜起 伏。
(3)作用:条理清楚、自然顺畅地交代 )作用:条理清楚、 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4)方法: )方法: 讲究详略得当, 顺叙 讲究详略得当,避免平铺直叙 散步》 如《散步》 造成悬念,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讲究衔接, 讲究衔接,过渡自然 背影》 如《背影》 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 插叙 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 使文 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 形成断续变化, 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 章内容得以充实 叙述曲折 形成断续变化 使行文错落有致。 使行文错落有致。 羚羊木雕》 如《羚羊木雕》
(5)如何描写景物 )
写出景物的变化 此景彼景的不同 内容 颜色 形状 声音 气味 质地 味道 观察 远看 近取 仰视 俯视 角度 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景物特征 思考 写作技巧 精心选词 各种修辞 写景顺序 表现手法
景中有人 感悟 联想想象
3、抒情 、 (1)抒发和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抒发和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 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2)分类: )分类: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直抒胸臆;感情强烈, 含蓄委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含蓄委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寓情于物
(2)以下情况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以下情况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猜测、估计、 ①猜测、估计、幻想 这好像是张三做的。 如:这好像是张三做的。 我们好像在穿越古今。 我们好像在穿越古今。 ②比较 你长得像你哥哥。 如:你长得像你哥哥。 ③举例 我们很多人都同意这样做, 如:我们很多人都同意这样做,像张 三李四。 三李四。
记叙文相关知识串讲一 写作方法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反问、设问、对偶、 表现手法 : 象征、先抑后扬、对比、伏笔、 象征、先抑后扬、对比、伏笔、照应 铺垫、暗示、联想、想象 铺垫、暗示、联想、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