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2.探究一:科举制的创立背景(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制的创立背景。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部分。

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探究二:科举制的创立过程(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得知: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在隋朝大业三年(605年)创立的。

4.探究三:科举制的影响5.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学到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它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板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隋朝统一全国,士族衰落,庶族兴起2.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杨坚,大业三年(605年)3.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对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可能是选拔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师:非常好,那么这样的选拔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2)师:科举制让很多出身平民的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你们觉得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生:可能让社会更加公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方法:可以按照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人物顺序,根据贡献,列举表格巩固学习。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学生观察
观察课本《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课文旁边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赵嘏的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认识到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连为一体。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唐太宗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科举制度笼络和控制了读书人,科举考试的最大效益着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三科举制的影响
教师提问
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科举制度的影响,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以及从国内到国外、从古至今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教师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伟大的某某革命先行者孙某某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重点讲解《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从隋朝开始,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它从隋朝开始创立,到唐朝逐渐完善,再到清朝末年(1905年)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科举制的创立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安排学习这一专题课,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魏晋的选官方式,使学生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创立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让学生认识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历史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板书等)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从踏入校门开始,课室测验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那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古代的考试与今天我们学校的考试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她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废除。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在我国古代的隋朝就有了,是用来选拔官员的,而今天我们的学校的考试主要是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是大不同的。

导入提问讲解引入、板书产生好奇心理,引起求知欲望。

阅读教材、思考听讲、做笔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在隋朝创立科举制之前,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隋建立后又为什么废除以前的选官方式而创立科举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老师概述同学们的回答:魏晋以来,选官是由地方豪门贵族品评推荐的,标准是门第的高低。

这样,豪门子弟只凭出身就可做官,往往是不学无术之人,而真正富有才华却贫寒之人报国无门,埋没了人才。

而且,选官的权利掌握在豪门贵族手中,对皇帝的权利不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现实、教材和导学案中的内容,预习、讨论后回答。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高考作为今天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选拔。

因此,对于高考,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用高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明确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资料展示] 多媒体展示科举制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提出问题]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简述隋唐以后政府选拔官吏的基本过程。

知道三省六部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理解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从创立到完善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作用,认识科举制在当时的社会进步性,理解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弊端,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及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难点:隋朝创建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教学过程课前检测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导入新课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

(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

)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学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分科考试)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隋炀帝)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

后来,经过唐初几位皇帝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科举制产生、完善及影响。

2.能力: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对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诗词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那么,这些叫法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

一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真实的人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代的考生和考官,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的过程;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古代的科举考试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科举制的氛围;进行游戏设计,如制作科举制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历史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学习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科举制度的创立1、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与理解“省试”合格后录取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科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三、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科举制的有关内容,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开阔知识面。

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讨论:如果你是皇帝,你将如何选拔人才为你所用?(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1、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2、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3、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4、唐时科举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重要?5、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6、科举制的影响(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2、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五)探究新课:1、看p16页《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及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组织学生讨论: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谁?2、看p16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你喜欢这种题型吗?3、我们现在学习了这么多,请大家讨论一下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及对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3、从科举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精彩课堂,由我开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填充: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共同提高!)1、结合魏晋南北朝选官的制度,讨论“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2、假设你自己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后,你会怎样做?三、拓展延伸(深化知识,我行你也行!)学习了科举制后,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四、达标检测1、魏晋时期,选拔官员依据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和学识B.门第和出身 C.民族和地域 D.等级和财产2、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3、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隋炀帝——分科考试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4、“武状元”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5、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 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思路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

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方法四、课前导学1.查找相关资料,如明经、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内容。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名校名师推荐…………………………………………………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基本思路: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史实,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情感态度: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促进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预习导入: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课前预习(要求:一、先通看课文,包括大小字;二、再根据以下问题用笔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并写上旁批;三、有不会的做好记录,以便求助)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创立 诞生:________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完善 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影响:①改善了_______________;②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③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到________被废除。

小组讨论1、 组长主持,组内统一答案,并用红笔修改。

2、 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有未解决的问题,组长举手示意。

组内互查记忆课前预习内容。

课堂检测1.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现象?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或经商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 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这种选官制度废除于 A 、西汉B 、魏晋C 、隋朝D 、唐朝3.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 ) A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B 、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C 、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凭才学参政D 、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4.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 5.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 6.“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7.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C.900年D.1300年 8.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 9.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B.元C.南北朝D.清末 10.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 A.东晋 B.西晋 C.南北朝 D.隋朝 11.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12.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①②B.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14.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4 课科举制的创办讲课稿新人教版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办》。

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教课目的、教法与学法、教课过程四个方面详细论述我的讲课内容。

【教材剖析】隋唐期间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为茂盛的期间之一,此时创始并完美的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选官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取销了隋朝从前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吏的弊政,重申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必定程度上表现了公正、公然的原则,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同时也为此后学习明朝的八股取士做好铺垫,所以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拥有不行代替的重要地位。

【教课目的】建构主义理论以为,学生的能力培育不是一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应当是知识、能力、感情三维一体的一个完好系统,依据上述剖析,联合新课标,鉴于学生的认知构造,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期间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归纳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办与完美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引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剖析资料,理解科举制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剖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办有益于增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依据本课的教课目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本课的要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因为初一学生的年纪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布鲁纳的认知构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构造的过程,所以我采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指引研究式讲堂教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讲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阅读的基础长进行剖析、归纳和总结,自主研究,合作沟通,教师则在此中发挥组织和指引的作用。

【教课过程】为达到本课的教课目的,达成对重难点的学习,我把教课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联系实质,引出课题;师生互动,突出要点;合作研究,打破难点;知识提炼,稳固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3、从科举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科举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朗读“导入框”内容,唐太宗是一位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

那么他统治时期历史是怎样的一种局面?第二步: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用15分钟时间依据下列表格自读课文,注意观察图片,填写重点知识,也可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填充: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第三步: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结合魏晋南北朝选官的制度,讨论“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2、假设你自己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后,你会怎样做?
第四步:拓展延伸
学习了科举制后,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第五步:达标检测(10分钟)
1、魏晋时期,选拔官员依据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和学识B.门第和出身 C.民族和地域 D.等级和财产
2、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
3、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隋炀帝——分科考试
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
C.武则天——殿试、武举
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4、“武状元”这个词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6、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科举制度从思想上控制了读书人。

C.培养了更多的中华民族的英才。

D.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附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1)分科考试(2)进士科
2.进士明经(1)国学(2)武举(3)诗赋
3. (1)用人制度(2)教育事业(3)文学艺术
达标检测:1.B 2.A 3.A 4.C 5.C 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