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莉珠“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研究是在“问题—实验—探究”课题研究基础上的深化研究。

本课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一种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所谓合作,就是教师应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所谓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假设等。

通过体验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探究。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已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自主一合作一探究”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中概括出了若干要素,即“探究从领悟自主开始”, “营造探究中的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

一、探究从领悟自主开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有如下要点: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这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祥和、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 引言1.1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探究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研究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

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互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因此,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应用与效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自主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

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全文)本文通过对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得以提高,对小学科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对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的多向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

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中,针对小学科学课的特点,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从领悟自主学习开始探究1.观察质疑,激发探究欲望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意愿,必须引起他们的兴趣。

把他们的欲望提起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如在学习《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木块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之后又让学生观察相同的木块在另一中液体中的结果,通过观察,学生在脑海中就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木块在不同的液体中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能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2.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欲望每当学习新的内容课时,我除了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外,然后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自我设计学习标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颗探究的心,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标准――“我要弄懂”“我想知道”“我须明白”,他们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了起来,就能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探究中的团队氛围1.组建更适合学习的探究团队以前的探究学习小组都是前后位的学生组成,虽方便,但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重新划分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合,使之学习小组更加合理、公平,也更好地实现互补和互帮互助,更好地实现小组协作。

2.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探究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动手操作,启发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或温馨、或激烈、或竞争、或团结的学习讨论气氛,这样让每个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受到鼓舞,思维会更加发散、活跃、开阔。

从儿童立场出发 实施自主、合作、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从儿童立场出发 实施自主、合作、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9202020215美术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感受美的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尽管老师尽心尽责地教学,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忽略儿童立场有直接关系。

文章将从儿童立场出发,务求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学生,通过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

一、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高于其他学习形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的缺席,而是将老师的作用从直接教学转变为指导教学。

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任务单”,让学生按照任务要求自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自主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融入生活元素,将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整理成素材,以此强化教学工作的趣味性。

另外,在老师整理自主学习素材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身熟悉的素材表现认知与情感。

在充分汇聚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成果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正如在二年级美术中《我和昆虫》一课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自主学习导入课堂。

课前,可以做出适当的铺垫,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森林、河流和泥地等,然后再要求学生围绕任务单开始学习:“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昆虫?”“这些昆虫通常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颜色?”“应该怎样才能生动地表现昆虫的外貌和习性?”当学生接到各项学习任务后,就会在课前做好素材的了解和收集工作,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

完成第一步以后,老师可以向学生出示更加详细的任务单,让学生了解评价机制,明白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首先,学生要熟悉昆虫有关的图像和特征描述,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图书查询获得;其次,学生可以从“我和昆虫”的主题出发,采用简单的方式,绘制一张与昆虫有关的图画;最后,学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绘画工具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装点图画,如,使用塑料材料装饰昆虫的甲壳使用线头装饰昆虫的触须等。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1. 引言1.1 合作探究的概念解释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的过程。

合作探究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在与同伴的讨论和合作中,共同探究问题,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潜力,实现个体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的。

1.2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意义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合作探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团队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难题,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互相合作、协商、分工合作,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合作探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们需要进行分析、推理、总结等思维活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合作探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合作探究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在合作探究中,老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关系。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校应更加重视合作探究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探究机会,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结束】2. 正文2.1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之一就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修改版]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修改版]

第一篇: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科学学科高效课堂建设实施建议为深入贯彻县局提出的“四抓四求”的工作思路,以“123381”工程为工作方向,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和小学生特点,总结概括出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特点:情境入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理论依据:1、儿童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好问、好学、喜欢实践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而这正是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

引导他们亲自进行探疑.使他们各种感官都活动起来,通过感知来获取知识,这样使儿童产生浓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生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

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好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联系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

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3、新课程标准强调从问题入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首先应由学生发现提出。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目的,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发现法”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它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习动机。

“自主探究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段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和用心感悟探疑过程和方法,获得相关知识,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增强。

教学结构程序:激趣质疑——自行探疑——用知解疑——课后掘疑模式特点:情境入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学结构流程:一、激趣质疑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结论

小学数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
研究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2. 合作学习方法: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一起合作,学生能够分享和交流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扩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3. 探究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数学学习体验。

(完整)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完整)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一、课题背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验是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实验假说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现行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合作和互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促进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合作意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A、实验对象:所任学科B、实验时间:2003年9月至今 C、实验目标(1)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

(2)学生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

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

二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性。

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

即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四、研究原则及策略:  要遵循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4)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4)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谢向春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中心学校摘要: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

实验教学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

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

小学科学的学习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则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实验探究科学经过几年的科学教学,我发现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是不适合当前的教学,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化学习方式适合于现在教学。

并且,这也是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在科学这门课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下面让我来简单的谈谈: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实验教学的乐趣一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身经历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二是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其目的不仅要学生在积极的实验探究活动中领悟教材的内容,还得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培养探究的兴趣和科学的素养。

二、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最好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

这些学生熟悉的常见的事物作为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还可以破除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方法的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科学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1. 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3. 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择某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变化,评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在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也表现出更优秀的表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兴趣:实验组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对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更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 创新能力:实验组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创新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提出独特的观点。

3. 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方案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课题研究XXX科学课题组课题全称:新课标下小学科学“合作互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教学实践的研究一、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与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主体教育”、“自主研究”等诸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不谋而合。

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题,旨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研究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1、互动式教学。

这是一种从改善课题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题教学组织入手构建起来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通过教育学交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协调教学各个要素之间,人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产生教学共振,促使学生参与、人人相互促进,以达到激发创新潜能的目的。

2、发觉研究。

“发觉研究”模式请求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能像科学家发觉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研究,发觉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并学会应用。

XXX的“发觉研究”教学理论实际上也通知我们,应当实行“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实践。

3.探究性研究:所谓探究性研究即从学科领域或完成社会糊口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汇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绪与态度的发展。

科学课虽然不是单纯的学术性科学研究,但它与科学研究又有非常类似之处。

(三)实验目标通过实验,使实验学生在科学素养、合作互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情感态度与评价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引言一、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生对科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小组合作能够让他们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能够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在实验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主动参与、亲身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小组合作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 创设合适的小组环境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合适的小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组建小组,让学生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

2. 指导学生明确小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明确小组任务,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提供良好的实验设施和材料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实验设施和材料,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实践。

教师可以在实验前,对实验设施和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4. 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探究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探究,让他们在实验中自由发挥,尝试各种可能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引言1.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促进交流和讨论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实验中充分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提高实验效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工合作,提高实验的效率。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减少了每个学生的实验压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影响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加活跃地参与,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学生在合作中可以愉快地交流和探讨,获得更多的实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更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1.实验设计在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和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得到挑战和成长。

2.分组合理在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和性格相对均衡,避免出现小组内部的矛盾和矛盾,从而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引言科学探究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中,合作探究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学科学教育中合作探究的地位和作用。

一、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实验和观察过程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们通常会被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观察,他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商讨实验的方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总结成果。

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探究也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与组员进行交流,商讨实验方案、分享观察结果、总结实验成果。

通过这些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共同进步。

合作探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和总结,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这样的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合作探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获得自主学习的体验,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结语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科学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而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发现和交流分享,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不是僵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在设计课堂时,要积极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种类繁多的实践器材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视频展示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的方式引入新知识,都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在学习活动中,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支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们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加自发地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和课外自主研究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物质的状态变化”这个主题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为什么在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展开实验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探究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为基础,通过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积极探究和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是以合作为主线,深度探究科学知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积极互动,彼此配合,协商学习目标和方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吸收他人的长处,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一、合作探究的定义和特点合作探究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合作探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为中心。

合作探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交流,是从“教师教学”向“学生学习”转变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共同学习。

2. 实践性强。

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发散性思维。

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三、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探究1. 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合作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合作探究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学校科学“自主—合作—探究”课题阶段性讨论报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为同学的学习供应"有结构的材料'是同学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学问,提高探究力量的基本载体,是同学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

课堂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同学经受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往往会影响同学对科学学问的理解和探究力量的形成。

因此,在探究学习中,老师为同学供应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是同学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些点滴感悟,与老师们再次一起探讨在课堂教学中为同学供应"有结构的材料'应当留意的几个问题。

"一杯水的观看'教学引发的思索笔者在两年前曾教学了一堂"一杯水的观看',课的开头,为同学预备了透亮的玻璃杯、矿泉水瓶等材料,都是为了熟悉"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课进行了一大半以后,黑板上也渐渐消失了一些有关水的性质的板书:无味、无色、透亮等字样。

这时,为了丰富同学对自然界水系统的熟悉,我为同学供应了有关水污染的照片,引进了污染的问题,但此时同学对水污染的熟悉是从熟悉水的概念引出的,形成了一条错误的规律关联:水没有固定的外形水是会活动的液体水是混合物(污染的水)。

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同学自由发问还想连续讨论哪些问题时,同学再次提出的问题与课前几乎没有多大变化:生:我认为可以讨论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生:我想可以讨论水是不是透亮的。

生:我想可以讨论水带来的坏处。

可见,同学对于水的概念仍旧非常混乱。

同学在上完这一课后脑子里很糊涂:水是无色无味的透亮的液体,小河水,大海里的水有色有味、半透亮,还有沙子和虫子,毕竟什么是水的性质呢?无独有偶,在去年听一位老师又上了"一杯水的观看'一课,他采纳应用的是这样的设计方案:圆形透亮塑料杯5个、方形透亮塑料盒1个、木筷5支、一瓶浑水和一瓶清水;对于学校生来讲,很难想象出5支筷子有什么用,只好把它扔在水里看它像船一样地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莉珠“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研究是在“问题—实验—探究”课题研究基础上的深化研究。

本课题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一种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所谓合作,就是教师应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所谓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认识过程;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假设等。

通过体验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探究。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已形成了一些培养学生“自主一合作一探究”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从中概括出了若干要素,即“探究从领悟自主开始”, “营造探究中的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

一、探究从领悟自主开始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有如下要点: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这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祥和、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昂然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指纹》一课时,用小魔术引入,用特殊的刷子在学生用手按过的白纸上刷了刷,白纸上立即显现出两个清晰的指纹。

这个小魔术,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地玩起取指纹的游戏。

接着又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提出了十几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又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一杯清水中的沉浮现象,再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另一杯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问题,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3、运用目标激励,激发自主学习动机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逐步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确立自己的知识技能目标,诱发“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

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了“自主”,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

例如在教学《不同用途的纸》中,教师先和大家设定研究目标,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选用宣纸、牛皮纸、瓦愣纸、卡纸来研究,将这些纸滴上红墨水,看那种纸吸水快,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时要同时滴,水量要一样等;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

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仿佛象科学家那样在“真刀真枪”地进行研究。

二、营造探究中的合作要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科学内涵,能产生科学经历、形成良好结构、典型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使探究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1、营造合作氛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精神上受到鼓舞,思维会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学生用教师提供的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电线,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把小灯泡点亮,并要求把小灯泡连接的方法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各个小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过一会儿各小组陆续完成了任务,只有一组的小灯泡始终没亮,他们在别组的欢呼声中变得更加着急,当教师发现了这组的情况后,不是叫他们停下来,而是很亲切地安慰他们:“没关系,慢慢来,要不要老师帮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又忙乎起来,但见一个同学一手拿电池,一手拿电线与电池的负极相碰,另一同学一手拿电线的另一头,与电池的正极相碰,另一只手拿小灯泡碰电池的正极。

当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轻轻地提醒他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你们只用到一个连接点,还有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要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了一下,马上修改连接法,终于点亮了小灯泡,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培养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如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教师安排了“比较10粒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活动。

活动前,教师问学生,一个人可不可以完成这一活动。

学生肯定地说:可以。

于是老师请学生来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

学生介绍:一个人拿着10粒栗子跑到二楼,把它们分别从2楼掉下来,然后跑下楼,找到10粒栗子,再用皮带尺测出栗子滚动的距离。

这位学生话还未说完,下面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想我们小组四人合作来完成这个活动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做,一个人在楼上把栗子掉下来,二个人在下面测量,一个人做记录。

这一意见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这一小小的插曲虽然化了些时间,却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

3、创建合作小组原有的实验小组都是由座位前后的四人组成,座位的编排往往是以学生的高矮搭配而成。

这样的编排对开展小组活动虽然方便,但不利于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因此,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注意了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进行分组。

这样做不但有利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另外,还要注意组内分工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分工,只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课堂“活而有序”。

并且组内的角色需要互换,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4、培养合作技能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不知道怎样合作,或不善于合作。

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首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有些学生则是不敢表达,顾虑自己的发言是不是正确,会不会受到同学的笑话。

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告诉大家。

其次,在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

倾听别人就是尊重别人,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

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要学会“你讲的话我愿意听。

”“出现意见分歧时,讲清自己观点的理由,保留自己的观点。

”学会如何有礼貌地向同学提出问题,如何耐心等候发言等等。

最后,在合作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团结互助。

在合作活动中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合作小组的同伴学习负责,使他们坚信他们是“荣辱与共”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如教学《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时,要求每个学生都会正确运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混合物。

这就需要过滤操作中互相合作,才不会出错。

在这个实验操作中,我们看到由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配合默契,实验做得相当成功。

他们也获得了合作的乐趣,尝到了合作的甜头。

三、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研究式的认识过程,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有关对象的基本概念,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

这是我们实践此课题的一个核心。

1、探究从问题开始“科学始于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过程。

当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的是学生所碰到的大多数问题是人类实践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但对学生而言它们仍然是新的问题。

一个人的知识生长过程是人类知识生长过程的缩影,学生的学习也从问题开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

引发问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以教学《压缩空气》一课为例。

一上课,教师便出示一支空气枪,“啪”的一声子弹射了出去。

“想玩吗?”“一边玩一边想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并且学生在兴致勃勃地玩空气枪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一部分学生玩成功了(空气枪的子弹能射出去),而一部分学生没玩成功(空气枪的子弹不能射出去),这样学生就能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子弹为什么能射出去?”“子弹为什么不能射出去?”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引发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

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也可以运用悬念、实验、故事、录像、描述、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从问题开始”的具体方法是各种教学手段与发问主体的多种组合。

“问题”为学生经历自行探究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2、带着问题,大胆假设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

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

《压缩空气》一例中,学生的推测是,“可能与空气有关”、“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等等,这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自发表现。

这种理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天然具备的,教师的功能只在于把它引领到了“假设”的水准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