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_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4•【文号】国发〔2016〕65号•【施行日期】2016.11.2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2016年11月24日“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第二节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第一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节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第四节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第四章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第一节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二节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第三节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第五章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第一节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二节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第三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第六章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第一节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第二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第三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第四节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第五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第七章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第一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第二节管护重点生态区域第三节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第四节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第五节修复生态退化地区第六节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第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八章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健全法治体系第二节完善市场机制第三节落实地方责任第四节加强企业监管第五节实施全民行动第六节提升治理能力第九章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第十章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明确任务分工第二节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节加强国际合作第四节推进试点示范第五节严格评估考核第一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公共政策第11章 环境政策
1.环境政策的目标
1
2
3
环境有效性
公平性
推进技术进步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环境有效性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 环境有效性是提高效用决策科学化的根本所在
❖ 实现环境资源效用最大化能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的经济效 率水平
❖ 环境有效性能促进对环境资源消耗的优化作用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1.加强环境执法
(1)加强实体法的制定,完善地方、部门规章 (2)健全制约机制,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制度化 a. 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监督检查环境执法的工作制度
b. 加强和完善国家检察机关对环境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的法律监督、经济监督制度和国家审判机关对环境执法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审判监督制度
(2)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并使之法 制化
(3)建立部门合作与协商及专家、公众参与制度 (4)建立和完善环境综合决策评估和监督机制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4.以应用环境信息手段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4)环境资源效用测算理论体系不完善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4.对环境政策执行手段选择的评价
(1)以直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现行政策执行手段体系难以 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
(2)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 完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2006年,某某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
鉴于某某自然保护区和某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同属某某山脉,地理、生物资源都连为一体,拟要求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经某某省人民政府通过,2010年4月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称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设某某管理局和保山管理局,各管理其辖区。
由于原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按原林业部(2002)119号《关于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示》,于2004—2010年七年内完成了南段一期工程建设,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0)34号批示,将原某某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2 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入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10]34号)。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财规字[2010]64文)。
●《关于下达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任务的通知》(云林保护字[2010]第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4)。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7)。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
●《某某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保护计划》(2011—2015,GEF)。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理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某某省级自然保护区福贡部分发展规划》(2006—2020)。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某某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投资报告书》(2009)。
●《某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3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3修订)发文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日期:2023.10.24生效日期:2024.01.01文号:主席令第十二号主席令第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4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I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宪法,制定木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适用本法相关规定。
第三条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源头防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11 环境管理
11.3 环境管理制度
11.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 目的规划方案、项目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 影响等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法定性等基本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法律对进行 这种调查、预测和评定的范围、内容、程序、法律后果等所作的规定 。
11.1 环境管理概述
11.1.1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1974年,首次正式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全人类的一切基本 需要应当得到满足;要通过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 圈的容许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根据学术界对环境管理的认识,环境管理可阐述为:根据环境政 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 结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与教育等各种有效手段,调控 人类的各种行为,通过全面规划、综合决策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实现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危 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行为总体。
11.2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措施
11.2.1环境管理的对象 3.政府 ➢政府作为社会行为的主体,它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例如 ,由政府直接控制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机器,经办供水、供电、铁路、 文教等公用事业等;为社会提供一般的商品和服务。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即涉及面 广、影响深远又不易觉察。 ➢要解决政府行为所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关键是提高宏观决策的 质量,变经验决策为科学决策。
11.2 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措施
11.2.2环境管理的措施 1.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管理者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据国家环境 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理以保护环境的手段。 ➢它是环境管理的强制性措施,具有强制性,是其他手段的保障和 支持,通常亦称为“最终手段”。 ➢已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 标准等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是依法管理环境,强化环境监督 管理的根本保证。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11章 水环境规划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三 水环境影响预测
(3)生活污水量预测 对于生活污水,其排放预测可据下式计算。
式中:Q——生活污水量,104m3;A——预测年份人口数,万人; F——人均生活污水量,1/d人;0.365——单位换算系数。
通常,预测年份人均生活污水量可用人均生活用水量代之,这可根 据国家有关标准换算。预测年份人口可采用地方人口规划数据。无地方 人口规划数据时,可根据基准年人口增长率计算获得。其计算式为:
4
第一节 水环境规划概述
二 水污染
(3)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 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 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 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 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 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 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13
第二节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三 水环境影响预测
(2)生活用水量预测 一般,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综合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两部分。
其中,城镇综合生活用水由生活用水和公共市政用水组成,生活用水 主要指城镇居民家庭、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宾馆、餐厅的饮用、 洗涤、烹调和清洁卫生等用水等;公共市政用水主要指公共建筑用水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生活用水中的农村部分用水指 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11月24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7年1月5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2019年9月27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二次修订)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秦岭办)2019年10月翻印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三章植被保护第四章水资源保护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六章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交通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城镇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旅游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改善秦岭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下简称秦岭范围),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秦岭山体东西以省界为界、南北以秦岭山体坡底为界的区域,包括商洛市全部行政区域以及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的部分行政区域。
第三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遵循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利用、严格监管、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确定本行政区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划定和落实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辖区内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土地生态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土地生态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生态学仅仅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2.生态学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作为整体来研究。
()参考答案:对3.以土地这一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 )在土地上的传输与交换。
参考答案: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4.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去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设计和协调人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率,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共同进步的路径。
()参考答案:对5.土地生态整治一般是指对那些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治学和影响使其利用率低、质量差、产出不高的土地生态系统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良、治理、建设。
()参考答案:对6.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参考答案:土地生态管理;土地生态类型的研究;土地生态评价的研究;土地生态整治;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7.土地生态管理包括( )。
参考答案:土地生态经济;土地生态管理;土地生态伦理8.土地生态管理是指,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人类对土地的健康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也对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参考答案:错9.环境学一般以生物为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错10.生命系统是指自然界具有一定姐都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老三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参考答案:对2.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使得系统的运行符合人们的期望。
()参考答案:对3.新三论包括( )。
参考答案: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4.地域发展规律的本质说明地域分异和区域综合都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中。
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2020年修正)-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47号
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2020年修正)正文:---------------------------------------------------------------------------------------------------------------------------------------------------- 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11月30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3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出版管理规定〉等27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制定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措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鼓励合理利用资源,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推进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境保护服务,加快环境保护产业园区建设。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9修正)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9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3.28•【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号•【施行日期】2019.03.2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9修正)(2012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3月28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空间管制第三章生态保护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发挥生态绿心地区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规划、保护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以下简称生态绿心地区),是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城际生态隔离、保护区域。
其具体范围由《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生态绿心地区保护遵循科学规划、生态优先、严格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生态绿心地区保护工作,统筹处理生态绿心地区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态绿心地区保护协调机构(以下简称省生态绿心地区保护协调机构)具体负责生态绿心地区保护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督查和服务。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生态绿心地区的林业建设和保护工作。
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行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生态绿心地区保护的有关工作。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三十号《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4年9月26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污染防治第五章绿色低碳发展第六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美丽云南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系统治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机构,配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鼓励和引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方式,协助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行政、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07•【字号】九府发〔2022〕14号•【施行日期】2022.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九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5月7日九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基础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一节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第二节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第三节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第四节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第四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一节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第二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第三节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第四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第五章加强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第一节深化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第二节提升大气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三节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第六章坚持“三水统筹”,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节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第二节深化水污染源头治理第三节统筹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第七章强化源头防控,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第一节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第二节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协同第三节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控与综合防治第八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第二节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第三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四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第九章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第一节健全环境风险管控机制第二节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控体系第三节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与安全处理第四节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障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第一节完善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第二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配套措施第三节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能力第四节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节加强队伍建设第四节提高公众参与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九江实际,制定本规划。
生态保护林场建设经营管理方案
生态保护林场建设经营管理方案第一章黄图滩生态保护林场基本情况1.1.沿革无锡市广和南区黄图滩生态保护林场始建于1997年,2002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将森林公园以上至南华山附近的区域开始逐年建设并绿化,两年内南华山附近绿化建设基本组织实施完成,之后逐年向四周延伸扩充,按照打造景区的要求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
在此基础上2008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黄图滩生态保护林场,隶属于广和南区园林局,包括森林公园林区和黄图滩林区两部分,其中森林公园林区面积为300公顷、黄图滩林区366.7公顷,2010年又新增了滩涂林区800公顷,总面积为1666.7公顷。
1.2.关系与位置无锡市广和南区黄图滩生态保护林场,是广和南区园林局下设林场经营单位。
位于无锡市广和南区市区西北,距市中心3千米的北密山山前洪积扇上,南、西、北三面紧靠北密山,总经营面积1666.7公顷,有林地面积1185.4公顷,以生态公益林为主。
1.3.地形地貌地形主要由北密山山地、南河冲积平原组成。
山地位于无锡市西北部,属北密山北段,是北密山煤田所在地,平原由洪积和冲积平原组成,洪积平原位于北密山山前,冲积平原位于无锡中部,由南河冲积而成。
黄图滩生态保护林场位于广和南区城区西侧,北密山洪积扇冲积平原上,区内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125米,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上自然灾少,易于进行开发建设。
1.4.自然环境1.4.1.气候无锡市广和南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黄图滩生态保护林场地处广和南区城区西侧,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充足,春夏秋冬明显,降水量小而集中,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
夏热而短促,春暧而多风,秋凉而短早,冬寒而漫长。
年平均气温8.4℃~9.9℃,年最低平均气温-19.4℃~-28.3℃,年最高平均气温32.4℃~36.1℃,年平均降水量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发量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
第11章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城市地区 城市市区
城市地区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60)/40
1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率
%
60,30
0
7
环 14
境 建
15
设 1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生态建设
%
80
10
7
%
40
10
5
暂不考核
6
6x/60+y/30
7(x-10)/70 5(x-10)/30
城市市区 城市市区 建成区 城市地区
– 在“三同步”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实 现“三效益”的统一
• 考核的内容
– 环境质量指标 –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 环境建设指标 – 环境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限
值
权重
上限 下限
计分公式
考核范围
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
mg/m3
0.15
0.04
6
3(0.15-x)/0.05 (0.1≤x≤0.15) 3+3(0.10-x)/0.06 (0.04≤x≤0.1)
规划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主要内容
– 城市环境管理
• 水、土、气、声、和 固体废物
– 自然资源管理:
• 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等的开发与管理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涉及的4大领域
– 生产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 – 由建设开发活动引起的饿环境影响和生态
破坏 – 由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源损耗和补偿 – 由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保护
1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5.2万公顷,疏林地2.5万公顷,灌木林地39.8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1万公顷,苗圃地240公顷,无立木林地0.4万公顷,宜林地6.2万公顷。
森林面积的99%为防护林;从起源看,天然林占森林总面积76%。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41.86万公顷。森林植被类型可划分为4个林纲组、12个林纲、42个林系组、88个林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类型有:云杉-冷杉林,主要分布洮河和大夏河两大流域的山地阴坡;圆柏林,间断分布于云杉、冷杉林区的山地阳坡;灌木林。表1-1 ຫໍສະໝຸດ 划范围表州县(市)
甘南州
玛曲、碌曲、夏河、合作、临潭、卓尼
临夏州
康乐、临夏、和政、积石山
二、自然条件
(一)地质地貌
本区位于秦岭与昆仑两个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大部分属秦岭地槽褶皱系。高原面地势主要向北倾斜,大部分区域海拔3000米左右。秦岭地槽褶皱系西延部分在高原上形成了许多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高山,彼此相距40~60千米,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其间的高原面切割微弱,保持着辽阔宽广的地貌特征。
(二)气候水文
本区属高原高寒湿润气候。气温南高北低,年平均气温-2.5~6℃,年日照时数2000~2563小时。降水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年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间。
本区属黄河干流水系和洮河水系,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15条。
(三)土壤植被
本区土壤主要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等类型。
(三)湿地面积锐减
历史上,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沼泽星罗棋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湿沼旱化,冻土消融、冻土层变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径流减小,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甘南州的湿地面积为42.7万公顷,而目前仅有12.3万公顷。玛曲县南部的“乔科曼日玛”湿地,面积曾达10.7万公顷,与四川若尔盖湿地连成一片,构成了黄河上游水源最主要的补充地。但自1997年以来,沼泽逐年干涸,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区域生态功能降低,对黄河水源涵养和补给能力减弱。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国家林业局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一、规划范围 (1)二、自然条件 (1)三、自然资源 (3)四、社会经济 (6)五、扶贫开发 (6)第二节生态功能定位 (7)一、主体功能 (7)二、生态价值 (7)第三节主要生态问题与原因 (9)一、主要生态问题 (9)二、原因 (11)第四节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 (13)一、生态工程建设 (13)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14)三、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态势 (15)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目标 (16)第一节指导思想 (16)第二节基本原则 (16)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16)二、优先保护、科学治理 (17)三、合理布局、分区施策 (17)四、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17)第三节规划期与规划目标 (17)一、规划期 (17)二、规划目标 (18)第三章总体布局 (20)第一节功能区划 (20)一、区划原则 (20)二、功能分区 (20)第二节建设布局 (22)一、水源涵养功能区 (22)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23)三、水土流失控制区 (25)第四章主要建设内容 (28)第一节水源涵养能力建设 (28)一、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28)二、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29)三、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 (29)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30)一、资源调查 (30)二、禁止开发区域划建 (30)第三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3)第四节生态产业建设 (34)一、生态产业 (34)二、林农培训 (35)第五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6)一、防灾减灾体系 (36)二、基础设施 (37)三、人口易地安置 (37)第六节生态监管 (38)一、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38)二、生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39)三、生态监测评估方法 (40)第五章政策措施 (42)第一节政策需求 (42)一、生态补偿政策 (42)二、生态移民配套扶持政策 (42)三、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42)第二节保障措施 (43)一、加强组织领导 (43)二、加大资金投入 (43)三、加强技术支撑 (44)四、加强监督管理 (44)附表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图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位置图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一、规划范围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位于湘桂、湘粤、赣粤交界处,行政区域包括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等4省(区)34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1
16
② 改善水质 目前很多水体的水质恶化,主要是受到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特别是农 业和生活非点源污染相当严重。应该加强 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工作、逐步实现 雨污分流、保证水源水质,有效地保护水 环境质量。
生态现状调查是进行生态规划的基础性 工作,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细 致周详的现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步 骤。 下表为生态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2012/1/1
5
主要指标
评价作用
水资源 径流量与需水量 水 域 水质 水生动植物 湿地 地形地貌 土壤
地表水入境量、出境量; 地表水入境量、出境量;地下水量 不同水位径流量;断流; 不同水位径流量;断流;需水量组成 污染物、 污染物、污染指数 类型、分布、珍稀濒危物种、 类型、分布、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种 分布、面积、 分布、面积、物种 类型、分布、比例、相对关系 类型、 分布、比例、 成土母质、演化类型、性状、理化性质、厚度,物质循环、 成土母质、演化类型、性状、 理化性质、厚度,物质循环、 肥分、有机质、土壤生物特点、 肥分、有机质、土壤生物特点、外力影响 类型、面积、分布、生产力、土地利用 类型、面积、分布、生产力、 类型、分布、面积、盖度、建群种与优势种,生长情况, 类型、 分布、面积、 盖度、建群种与优势种,生长情况,生 物量、利用情况、历史演化, 物量、利用情况、历史演化,组成情况 种类、生产力、利用情况、 种类、生产力、利用情况、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类型、分布、种群量、食性与习性, 类型、分布、种群量、食性与习性,生殖与居栖地历史演化 类型、分布、生消规律、历史演变、 类型、分布、生消规律、历史演变、利用情况 景观类型、特点、 景观类型、特点、区位等 古迹与文物 类型、分布、面积、盖度、建群种与优势种,生长情况, 类型、 分布、面积、 盖度、建群种与优势种,生长情况,生 物量、利用情况、历史深化, 2012/1/1 物量、利用情况、历史深化,组成情况 类型、 类型、功能
分析水生生态、 分析水生生态、水源保护目标等 确定生态类型、 确定生态类型、分析蓄水滞洪 分析水生生态, 分析水生生态,确定保护目标 分析生态结构、类型, 分析生态结构、类型,确定生态问题 确定保护目标与主要生态问题 分析生态系统特点、稳定性、主要生态问题、 分析生态系统特点 、 稳定性 、 主要生态问题 、 物流等 分析生产力, 生态环境功能( 如持水性、 分析生产力 , 生态环境功能 ( 如持水性 、 保肥 生产潜力) 力、生产潜力)等 分析生态类型与特点、相互关系 , 生产力与生 分析生态类型与特点 、 相互关系, 态承载力等 分析生态结构、类型,计算环境功能。 分析生态结构 、 类型 , 计算环境功能 。 分析生 态因子相关关系, 态因子相关关系,明确主要生态问题 计算社会经济损失, 计算社会经济损失,明确保护目标与措施 分析生物多样性影响, 分析生物多样性影响,明确敏感保护目标 分析资源保护途径与措施 确定保护目标, 确定保护目标,资源分析 确定保护目标, 确定保护目标,资源分析 分析生态结构、类型,计算环境功能。 分析生态结构 、 类型 , 计算环境功能 。 分析生 态因子相关关系, 态因子相关关系,明确主要生态问题 6 分析主要生态问题
25
适地适树和 生态性原则 绿 化 树 种 选 择 生物多样性 原则
树种选择的 原则
乡土树种为 主的原则
节水型绿化 原则
城乡兼顾
2012/1/1
突出季相
26
2012/1/1 12
生态规划指标体系
2012/1/1
13
(五) 生 态 保 护 与 建 设 规 划 的 措 施
自然保留地保护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2012/1/1
14
自然保留地保护划分为三个层次: 自然保留地保护划分为三个层次:
城区保留地
近郊保留地
远郊保留地
2012/1/1
15
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2012/1/1
10
生态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
规划期内的资源利用情况的变化 规划期内的植被变化
规划期内的自然生态与影响、污染及二次污染
2012/1/1
11
(四) 生态规划的目标 生 态 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规 划 绿地资源的保护 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标 与 人文景观的保护 指 标 合理利用土地 体 系
第十一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2012/1/1
1
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内涵
2012/1/1
2
生 态 规 划 的 主 要 内 涵
2012/1/1 3
以人为本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内现 状 调 查 与 评 价
2012/1/1
17
③ 重视生态驳岸建设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 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 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 度。
2012/1/1
18
④改善湿地生态景观 通过亲水堤岸的设计、植被的合理配置、 水生动植物的保护等,能给鸟类、鱼类、浮 游动植物以及其它的水生植物营造出良好的 生存环境和迁徙走廊,使鱼虾成群、鸟语花 香,生物多样性趋向丰富,使湿地成为意趣 盎然、风光迷人之地,成为观光、旅游、娱 乐、休闲的胜地。
2012/1/1
23
建设用地范围
城 郊 一 体 化 绿 地 系 统 建 设
城郊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范围
2012/1/1 24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斑块、基质
绿 色 廊 道 建 设
和廊道组成。 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 城市绿色廊道:城市绿地系统中呈线状 带状 的 。
2012/1/1
2012/1/1 21
城郊一体化绿地系统建设 绿色廊道建设 绿化树种选择
2012/1/1
22
城市绿地规划既要包括规划城区,也要包
城 郊 一 体 化 绿 地 系 统 建 设
括城郊,结合城郊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建设 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区,实现以 整个市域为载体、城郊一体化的绿地系统,实 现生物的多样性、空间的异质性和景观的多样 性, 结 化、 合 、 质 的 的城 市绿地系统,以 整个城市
土地资源 植被 陆 域 植物资源 动物 动物资源 景观 人文资源 河 岸 带 植被 堤岸
(二) 生 态 功 能 区 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 异规律,将特定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 能区的过程。
2012/1/1
7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制定区域生态环 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 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 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生态功能区 的划分有助于明确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 空间分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规模 和产业布局的宏观方向。
2012/1/1 19
按照国际生态恢复学会(1995)的详细 定义,生态恢复是帮助研究恢复和管理 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这种生 态整体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临界变化范围、 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区域和历史内容 以及可持续的社会实践等。
2012/1/1 20
生态恢复的主要类型:
森林生态恢复 水域生态恢复 草地生态恢复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恢复 废弃地生态恢复
2012/1/1 8
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基于主导标志 的顺序划分合 并发
2012/1/1
基于要素叠置 的类型制图法
9
(三) 生 态 影 响 预 测
定义:
生态影响预测就是在生态现状调查与 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 生态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进行评 价,可以定性描述,也可定量或半定量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