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绍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问题研究_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分析视角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分析视角
售 11. 亿元 ( 586 7 占全县工业销售 的 6 . , 3 %)实现利润 6. 1 02 7 亿元 , 上交税 金 3 . 亿元 , 品 出口 7. 亿 美元 。 8O 9 纺织 32 3 尤其 是化 纤 、 面料和 印染在全 省乃至全 国 , 占有一定 比重 。化 均 纤年 产达 2 68 5 .5万吨 , 占全 国的 8 各类 面料年 产 5 . 约 %; 36 亿米 , 占全 国的 1% ; 约 0 印染 年产 量达 到 1 7 米 , 8亿 占到全
点 发展非针 织布 , 钱清镇重 点发展轻纺 原料市场 。 3产业价值链 . 绍兴县纺织 产业经过 多年 的集 聚化发展 ,建立 了较为 完 整 、 套协作 的产业体系 , 配 形成 了包含上游 的 P A、 T 聚酯 、
化纤 原料 , 中游 的织 造( 括产业用 布 )染整 , 包 、 下游 的服装 、 家纺 和轻纺 市场等一条完 整的产业链 和市场产 销体系 。与 全 国其他 纺织产 业基 地相 比 , 绍兴 县纺织 业 的产业链 最完
1 . 产业规模
至 21 0 0年末 , 全县 纺织产业 规模 以上企业 1 2 0 7家 , 其 中, 化纤企 业 6 3家 , 造企 业 6 9家 , 织 9 印染企 业 17家 , 9 服 装企 业 9 5家 。 固定资 产 5 53 亿 元 , 值 13 . 4 .3 产 5 87 元 , 4亿 销
整, 竞争优 势最 明显 。 4产业装 备 . 目前 , 绍兴县 纺织产 业 已拥有 无梭 织机 35万 台 , 中 . 其
作 为国 内最 有影 响力 的纺织产 业集群之 一 ,绍兴 县纺 织业 已经形 成 了 由聚酯 、 化纤 、 造 、 织 印染 、 服装 行 业组 成 的完 整 的产 业链 , 围绕 该 产业 链 出现 了纺织 机 、 并 印染 助
2021年《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作品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中国农村幼儿教育危机与对策的探究》
四川大学
一等奖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河南科技大学
一等奖
《食品安全中食物过敏原的基础研究及相关试剂盒的研制》
深圳大学
一等奖
《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联动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
苏州大学
二等奖
《“拿来”有道--从利益平衡视角看中国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
复旦大学
二等奖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及未来就业意愿的调研分析—基于豫鄂川赣四省的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
二等奖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河南工业大学
二等奖
《农村财务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佛山市三水区引入中介组织管理村级财务调查与思考》
特等奖
欧阳光明(2021.03.07)
《人民币指数期货期权定价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特等奖
《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华东师范大学
特等奖
《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基于1260个乡村实证调查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
特等奖
《金融海啸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8个省区市的调查分析》
山西大学
二等奖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中村社区参与研究--基于太原市10个典型城中村社区的实地考察》
二等奖
《论社会的有机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等奖
《金融危机下影视产业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以重庆影视产业为例》
重庆邮电大学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问题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问题(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文章以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为例,研究出口退税、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等开放经济问题对纺织产业集群的实际影响以期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关键词:开放经济出口退税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开放经济条件下,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困扰着绍兴县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纺织企业,集群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问题(一)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历程出口退税指一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税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品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纺织品出口退税问题一直是个热门问题,相关政策调整相当频繁。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98年1月一2004年1月。
这阶段国家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4次调整。
加大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目的在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出口。
1998年1月,国家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6%上调至11%;1999年1月,又将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同年7月,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5%;2001年7月,国家将棉纱、棉布、棉制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7%论文下载。
2004年1月-2008年8月。
这阶段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采用下调政策,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贸易摩擦,提高出口质量。
具体进行了两次调整。
2004年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17%下调至13%,出口退税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2006年9月15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
绍兴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肖章 瑜 姚 听辰 苗 兵权 浙 江理工 大学经济 管理 学院 31 0 0 1 8
总体来说 ,绍兴纺 织产业面临的困境 主要有 : ( 一)从短期战略眼光来看 , 笔者认为 绍 兴 纺织 产 业 困境 主 要表 现 在 “ 金 困局 ” 资 和 “ 益 困局 ”两 个 方面 。 兴 纺 织 产 业受 效 绍 到经济危机、贸易壁垒等制约 因素的影响 , 出口量大大缩水 , 产品积压严重, 资金周转 率 下 降 。 者 , 到 金融 危 机 的影 响 , 行 再 受 银 限制该类企业 的贷款金额 ,双重压 力使 得 绍兴纺织产业 陷入资金 困境。效益困局 体 现在成本高, 批量大 , 市场风险大 , 但是利 润却微乎 其微 ,产业效益在基础工业产业 链 中最 低 。 ( )从 长远 的 发 展 空 问 角度 分 析 主 二 要 体 现在 下面 几 点 : 1 缺乏 自主创新能 力。不少加工工序 、 的核心技术和 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 的进 口。 高新技术、 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 的 差距还很大 ,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 的 研 发应 用 上 受制 于 人 。 服 装上 , 以 生产 在 可 世界上任何服 装但大多是贴牌 加工, 自主 品牌寥寥无几 ,就连 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 也 被 国 外 的 品牌 主 宰 。 2 、高端市场渐失。如 20 年 1 月 08 ~9 对欧盟 出口6 9 . 亿美元 , 增长 1 .%,增速 36 同 比下 降 5 个 百 分 点 ;对 美 国 出 口 18 1 .亿 美 元 ,增 长 7 9 低 于 全 县平 均 增 速 2 . .%, 01 个 百 分点 , 口总 量 从 去年 的第 3 下 降 至 出 位 第 8 。 别是 部 分 国 际超 市企 业 的 倒 闭造 位 特
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思考
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的思考2010年07月19日00:00 金融时报[金伟玲, 王大康] 访问次数:276 字体:大中小为深入了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国内宏观政策调整对纺织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掌握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状况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辖内银行业支持绍兴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与有关人士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探讨,形成有关观点和意见。
一、辖内银行业支持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一)主要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做好信贷供给。
纺织业是绍兴地区的传统行业和支柱产业,也是信贷投放的重点产业,绍兴银行业通过积极贯彻国家行业政策、地方产业政策和有关指导意见,加大对纺织业的政策引导力度,动态及时掌握纺织行业的经营状况和政策变化,提高对纺织行业的授信效率和有效供给。
如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2010年3月末纺织企业贷款余额达99.59亿元,同比增加6.12亿元,占该行全部贷款余额的38.93%。
2.深化重点支持,推动节能技改。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绍兴在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经编、纺织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集团企业,加强对纺织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是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同时,各金融机构注重对企业新产品研发、产销和相应投入的信贷支持,推进纺织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
3.加大创新力度,多方位提升金融服务。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
华夏银行绍兴分行推出了“出口票证通”即出口受益权项下票证承兑业务,适用于出口客户从境内外采购原料,为客户采购、生产、备货、发运、退税等贸易环节提供信用支持。
农行绍兴分行推出了“简速贷”产品,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的支持力度。
截至2010年3月末,该类贷款余额6300万元,有力支持了县域小型纺织企业的发展。
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根据辖内纺织子行业的特点,适时推出“随贷宝”随借随贷产品,目前,正在绍兴县域内广泛推广。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分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制造业升级、推动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是“高端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国家经济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也逐渐浮现,例如,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场所的分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且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省份。
因此,探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分布和产业关联关系,对于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跨区域合理分布和更好地提高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以产业关联视角为基础,探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产业链、产业体系等方面的关联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场所的分布格局和区域分异,研究产业关联影响因素,并利用GIS等相关工具进行可视化展示。
2.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为基础,分析不同产业链条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空间需求,探讨其产业关联关系,并从产业协同、产业集群等角度进行研究。
3.结合产业体系重构的实际需求,探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目标布局,为产业的合理布局和附加值提高提供有效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法:通过文献、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等方式,获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场所的分布数据和产业发展状况等情况。
2.统计分析法: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GIS等可视化工具进行三维空间建模、热力图绘制等空间分析操作。
3.案例分析法:选取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区位选择和产业关联关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4.问卷调查法: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和相关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和区位选择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
金融危机背景下绍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分析视角
对 相 同的 机会 与威胁 时 , 常会 做 出相 似甚 至 相 同的生 产经 营决 策 , 同行 业 企业 之 间就会 陷 入过度 竞争 。 比
如 ,0 8年绍 兴市 纺织 产 业 集 群 实 现 产 值 、 售 、 润 分 别 占全 市 规 模 以 上 企 业 总 量 的 4 .% 、3 2 20 销 利 19 4 .%、
一
、
绍兴产 业 集群转 型升 级 的制 约 因素及 原 因分 析
目前 , 绍兴 产业 集群 发展 中存 在 着不 少制 约 因素必 须 引起足 够 重视 。概 括 起来 主要 有 以下 几方 面 。 1 大部 分产 业集 群是制 造 业 主导 型 , . 以加 工型 企业 为主 体 , 乏 产业链 价 值 获取 能力 。 缺 从 总 体上看 , 兴产业 集 群 中高新 技 术含 量偏 低 , 业 价值 链 低 端 化 倾 向明显 , 绍 产 导致 可 持 续发 展 和 竞 争优 势持 久性堪 忧 , 面对 风险 时规 避 空 间狭小 。这 些产 业集 群 的竞 争优 势 大多 建立 在低 成本 、 低价 格特 别 是劳 动力 成本低 廉 的基础 上 , 主要 是加 工 型 的企 业集 聚 。企 业还 停 留在 “ 样 模仿 、 看 低质 跑量 ” 主的竞 争 为 阶段 , 多数 产 品档 次 比较低 , 新 能力 与参 与 国 内外竞争 的 能力不 强 , 群 内一 些企 业满 足于 O M 方式 的 创 集 E
接 单 生产 , 失去 了主 动朝着 价 值链 高端 环 节拓 展 的动 力 , 们 在 价值 链 中定 位 于 价 值量 较 低 的 生产 环 节 , 他
从 而 导致 产 品低 价 恶性竞 争 , 价值 实 现空 间越 来 越小 。 2 集 群企 业 之间 高层次 专业 化 分 工合 作竞 争机 制缺 失 , 业 同构 现 象严 重 , . 企 市场 细分 和差异 性 不强 。 从 根本 上说 , 业集群 和 专业 化分 工 之 间存 在着互 动 和 累 积循 环 的关 系 。专 业 分 工 的深 化 和 生产 协 产
浙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路径探讨——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经济学浙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路径探讨——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的背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爆发的欧债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同时也对我国外汇汇率的升值和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带来了巨大挑战,因而对于我国特别是浙江的外向型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面临不利的因素,2008年1至9月份广东共关闭企业5万多家,当中以珠三角的加工、出口企业占多数。
面对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 如何有效的实现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国家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它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在这里成交,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聚集到这里,形成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金额最高的纺织品专业市场,这就是位于浙江绍兴县城柯桥的中国轻纺城,也被称为“世界布市”。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中国轻纺城仍然实现成交额708亿元,同比增长11.5%,出口达1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7%。
绍兴纺织产业集聚度很高,对外依存度高,但是走高端路线并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发展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
然而,危机与契机同在,通过市场转换、产品升级、结构调整等手段,绍兴的纺织企业很快就走出危机,并企稳回升,实现了增长。
选题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人通过研究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路径,通过通过实地的走访、询问,运用获调查问卷等形式搜集第一手的数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来说明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从而归纳与分析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做原因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力求能为浙江省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金融危机背景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第 三产 业 构成 由 2 o o 0年 的 1 . 5 .:6 03 33 . : 3 4发展 为 2 o o 7年 的 53 . :
5 :0 。至 20 44 . 7 0 7年 , 江第 三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7 4 . 浙 6 59 7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2 .%, 1 2 占全 省 生 产 总值 的 4 .%。但 是 , 2 0 07 自 0 2年 以 来 , 江省 第 三 产业 在 生 产 总值 中 的 比重 一 直 在 4 %左 右 徘徊 . 浙 0 只相 当于 低收 入 国 家 的平 均 水 平 。
沿 海 发达 省 市 。 此 . 因 发展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既 有 助 于 浙江 调 整 产业
升 值 因素 , 日增 幅 实 际 增 长 仅 为 9 % ; 出 . 三是 工 业 平 稳 较 快 增 9 长面 临 考验 ,0 8年 浙 江 省 全部 工业 增 加 值 为 13 98亿 元 , 2o 05. 其 中规 模 以 上工 业 增 加 值 为 8 8 0 3亿 元 ,均 比上 年 增 长 1 . , 01 但 % 增 幅 比上年 分 别 回落 63和 78 百 分 点 , 体 发 展形 势 不 容 乐 . .个 整 观 , 别 是根 据 2 0 年 l 月 份 的数 据 , 江 省 规 模 以上 工 业 特 08 浙 企业 亏损 额 增 长 了 6 . 。 分 企 业 在 资 金 紧 张 、 本 上 升 、 09 部 % 成 市 场萎 缩 的 多 重 叠 加 压 力 下 , 现 了 停 工 、 业甚 至破 产等 情 况 , 出 歇
产 性服 务 业 现 状 , 阐述 现 实要 求 与宏 观 规 划 的 差距 , 针 对 具 体 情 况提 出策略 性 建 议 。 并
反思危机 利用危机 跨越危机——后危机时代加快绍兴发展的思考
既要看 到危机带 给绍兴 的深刻影 响与 挑 战, 更要看到危机背后带来 的发展启示 。
经 营风险突现 , 告诉我们做强主业 和 加 强管理是企业 生存之 道。20 0 8年下半 年 以来 , 个别规模较大 的企业 出现突发经 营风险 , 分析原 因不难 发现 , 出现 风险的 往往都是过度迷恋虚 拟经 济, 或者管理水 平跟不上规模扩 张步伐 的企业 , 而真正专
> 文 / 建 华 ) 梁
对 外度绍经而, 绕 出 口转 的路 子 已经 行 不 通 了 , 须 努 力 全化分到高发 既 于 向的兴济言 从 高 中享 了速展快 球 的 必
乐, 也在 危机 中 品尝到 了“ 着 陆” 硬 的痛 苦 。现在 , 绍兴经济在 国家 、 、 省 市一 系列
开 辟 多 元 化 的 国 际市 场 , 型 发 展 的 国 内 转 市场 。 发 展 动 力 缺 失 , 诉 我 们 创 新 动 力 机 告 制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源 。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以
兴以外贸 主导型 的经 济却无 法在家 门 口
分 得 更 大 的市 场 蛋 糕 , 以 弥 补外 需 削 弱 难
注: 文获 20 本 0 9年度 绍 兴 市领 导 干部 优 秀 调研 成 果 一 等 奖 。
浙江经 济 ZHE l G E JAN CON OMY
25May 2 0 01
消费尽管始终保持了平稳增长 , 受制于 但
有 限 的规 模 ( 09年 消 费 占 G P的 比 重 20 D
出口导向失灵 , 告诉 我们 市场多元化 战略是 抵御 危机 冲击之盾 。2 0 0 8年下半
年以来 国际市场 的大 幅萎缩 , 导致绍兴 出 口出现 了少有 的连月负增长 , 使工业经济 失去 了原有的强大推动力 , 企业产 能过剩
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纺织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纺织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 纺织业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笔者试图从论述金融危机蔓延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着手,进一步阐析绍兴纺织业当前的发展环境,及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绍兴纺织业影响挑战对策1 金融危机影响下绍兴纺织业的环境分析1.1 棉价持续高涨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据纽约《华尔街时报》消息,由于气候变坏,近日,国际商品交易市场棉价提高了56%,达每磅1.198美元,创出了过去140年来棉价最高。
第一纺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棉花较涤纶短纤贵4000元/吨,较粘胶短纤贵6500元/吨。
经济危机进一步为棉花消费的回暖制造重重障碍。
棉浆的价格到目前为止还是很不稳定,一天一个价,在“鼎盛时期”许多原料厂家是只有报价没有货源了,这都挑战着绍兴纺织业的应对能力。
1.2 政府的相关政策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利润下滑,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我国政府不得以上调出口退税来帮助纺织行业。
据截止到2009年,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
在金融危机下,对于面临出口萎缩的不少外贸企业来说,这一政策看似雪中送炭,甚至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些盈利空间。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由于我们对出口商品的定价权相对薄弱,许多外商竟然以这一政策为理由来压低我们的出口价格,面对东南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不少企业只能忍痛接受那些利润少的可怜的订单。
因此,出口退税事实上更加剧了纺织业恶性竞争,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
1.3 中国(绍兴)轻纺城对绍兴纺织业的影响绍兴纺织业由来已久,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日出万丈绸,而今天,柯桥中国轻纺城、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柯桥纺织指数等已成为绍兴一张张新名片。
绍兴拥有我国最大的纺织交易市场----中国轻纺城。
绍兴纺织产业与轻纺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金融危机下绍兴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金融危机下绍兴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何晓英【摘要】@@ 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三类:一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二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的产业:三是传统的制造业或者是传统的服务业.而作为绍兴支柱产业的纺织产业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显然其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最大,大量的纺织企业面临破产重组.如今,绍兴远东石化(原"华联三鑫")在经历政府主导和多方"注血"重组后,终于又可以东山再起;纵横集团也由精功集团以投标的方式成为重整方,成功重整值得期待.如何在危机环境下化危为机是所有纺织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我们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绍兴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期刊名称】《消费导刊》【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2页(P67,205)【作者】何晓英【作者单位】绍兴晓晓工业品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三类:一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二是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的产业;三是传统的制造业或者是传统的服务业。
而作为绍兴支柱产业的纺织产业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显然其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最大,大量的纺织企业面临破产重组。
如今,绍兴远东石化(原“华联三鑫”)在经历政府主导和多方“注血”重组后,终于又可以东山再起;纵横集团也由精功集团以投标的方式成为重整方,成功重整值得期待。
如何在危机环境下化危为机是所有纺织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
我们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绍兴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金融危机下绍兴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目前,绍兴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国际分工地位较低。
绍兴的纺织企业基本上是以生产链的形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主要集中于成品的生产过程,其他环节相对较弱,如化纤原料、纺织机械等主要依赖进口,时装设计、品牌运作能力比较弱,进出口的严重依赖不仅直接制约了绍兴纺织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及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也使得其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
绍兴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探索
1 . 3 消费升 级 为传统 产 业转型 升级 提供 了基本 需 求和 内在 动力
经济发展导致的要素资源结构变动 , 强化 了绍兴
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 内 在 动 力 . 以低 成 本 和 精 细 分 工 为支撑 、 以规模 化 生 产 为基 础 的 传 统 产 业 正 逐 渐
弱化. 因此 , 结合传统产业 的发展实 际 , 依托 工业 园区、 产业生态园区 、 高 新 区等 载 体 , 打 造 在 国 际
价 值 链 中具 有 较 高 定 位 的特 色 产 业 集 群 , 是 提 高
绍 兴 区 域 经 济 国 际 竞 争 力 和 绍 兴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的重 中之重 .
转变 与发 展 , 是 绍 兴 推 动 产 业 转 型升 级 的 必 然 选 择. 是绍 兴再创 开 放 新优 势 的有 效 途径 , 是 绍 兴提
2 . 1 要 素 空 间集 聚梯 度 不够 合 理 , 产 业结 构 亟待
优 化
当前 。 主要 发 达 国家第 三产 业 在 G D P 中 的 比 重均 高于第 二产 业 . 绍 兴 第 二 产业 比重 偏 高 , 第 三 产业 则相 对偏低 . 产 业结构 亟待 优化 . 同时 , 绍兴 在
0 引 言
全 球金 融 危 机 以来 , 世 界 经 济 调 整 和 国际 市 场 供
求 关 系变 动 给 绍 兴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带 来 了外 在 压
1 . 2 技术 进 步为传 统产 业转 型 升级提 供 了必 要 的 技 术支 撑
近 年来 , 以物 联 网技术 为代 表 的信息 技术 蓬勃
绍兴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STATIS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2019年第4期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本文在总结绍兴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做优龙头企业、推动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要素保障等对策建议。
绍兴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陈林萍近年来,服务业已成为绍兴市经济增长“强引擎”,作为占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更是举足轻重。
如何加快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近期,绍兴市统计局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发展现状生产性服务业是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是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高产业带动力等基本特征,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绍兴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①近三年年均增长7.0%。
分行业看,基于商品流转的批发业、运输业继续保持绝对地位,但发展势头与实体经济同步放缓;基于产业提升的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呈现较强活力。
(一)商贸批发业发挥主力军作用批发业基数较大,2018年前三季度,商贸批发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同比增长7.0%。
大企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拉动增长明显。
销售额超亿元企业共313家,总额同比增长37.6%;销售额超5000万元企业共706家,总额同比增长35.0%,均高于限上企业25.4%的平均增速。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平稳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融合了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多个产业,涉及领域广,其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018年前三季度,绍兴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2.5%,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5位。
货物运输周转量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1%。
邮电业务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7.8%。
(三)金融业稳中有升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0.8%,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而且存在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四种范围的竞争力。
而集群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一个产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的地位。
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上看清形势,把握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集中显现、矛盾日益突出,绍兴的纺织业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重大转型的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的研究。
一、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纺织产业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占了绍兴经济的“半壁江山”,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出现了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助性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
绍兴纺织产业已取得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市场销量最大和设备最先进四项全国之最,成为绍兴的主导产业。
纺织业的兴衰影响着绍兴经济的发展。
1.产业规模优势明显。
近年来绍兴纺织业发展迅速,无论企业数还是产销量都取得显著成果。
据绍兴市经贸委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市共有大小纺织企业6.2万家,从业人员64.2万人,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8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大纺织(含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企业2060家,从业人员42.24万人,经营资金18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3.4%、51%和43.5%。
全市纺织业完成的产值分别占全国的7.8%、全省的30.6%,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的7.3%、全省的29.3%,自营出口分别占全国的5.3%、全省的25.4%。
2.块状经济特色显著。
绍兴纺织产业已经形成由各区块特色纺织产业组成的庞大的产业群体拥有三个纺织品专业生产基地: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诸暨市袜业产业集群和嵊州领带产业集群;若干个纺织品生产集聚地:如绍兴县杨汛桥经编、夏履无纺布、枫桥服装、诸暨贡缎、上虞劳保用品等。
后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论文发表时间:2010-10-06 21:27学术论文来源: 论文发表者:CSSCI免费论文点击:220次后金融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从微笑曲线出发,借鉴价值链理论,指出绍兴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微笑曲线整体的提升,即不仅要提升两端,发展创意、设计与营销,还要提升底部,进行技术创新,让微笑曲线变得平坦,增强生产制造过程的附加值。
Bas后金融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从“微笑曲线”出发,借鉴价值链理论,指出绍兴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微笑曲线”整体的提升,即不仅要提升两端,发展创意、设计与营销,还要提升底部,进行技术创新,让“微笑曲线”变得平坦,增强生产制造过程的附加值。
Based on “smile curve”and value chain theory,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at the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 of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 depend on the ascent of the whole “smile curve”. The industry should not only develop creation, design and marketing, but also improve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 value-added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从宏观角度讲,产业转型一般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
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有学者指出产业转型升级往往是基于竞争压力,还有学者认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即创造一个新的经济结构以取代过去不合时宜的经济结构,这个过程由“消费者需求、生产或运输过程中的新工艺、新市场或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所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 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过程中 , 绍兴产业集群已越来越凸显出其强劲的引擎作 用 。 但是 , 在全球金 融危机背景 下 ,
产业集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 转 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 由 于生产性 服务业 的投入 对制造 业产出 有巨大 的促进 效应 。 因此 , 应当尽可能将生产过程中非核心业务外包 给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企业 , 增强产业 集群可持续 发展内生 机制的活 力 , 有效促进集群内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 大力推进 产业共 性与关 键技术 平台的 建设 , 从而推 动绍兴 产业集 群逐步由低成本低端形态向创新型高端形态转型与升级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生产性服务业 ;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 F06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293X( 2010) 03- 0025- 05
第 30 卷 第 3 期 2010 年 5 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Vol. 30 No. 3 May. 2010
金融危机背景下绍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分析视角 刘孟达
( 绍兴市委宣传部 , 浙江 摘 绍兴 312000)
收稿日期 : 2010- 02- 30 作者简介 : 刘孟达 ( 1963- ) , 男 , 浙江嵊州人 , 绍兴市委宣传部副研究员 , 绍兴文理学院兼职教授。
26
绍兴文 理织造仍以量取胜 , 产品附加值不高 , 产业和装饰用纺织品与衣着用纺织品比例约为 1: 3, 远远低于发达国 家水平 , 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家纺、 服装等终端产品比重不到 10% ; 3000 多家∀ 扎堆# 企业恶性低价竞 争行为在集群内部迅速蔓延, 增加了产业集群的脆弱性 , 危及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再则, 大部分集群∀ 两头 在外# 的特征, 使集群发展缺乏主导权, 受外部环境影响大。以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为例 , 当地领带生产的 真丝原材料年需求量达 5000 余吨, 但当地生产能力 250 吨, 只占 1/ 20。企业生产受桑蚕价格波动影响也 就很大 , 加上终端的领带销售渠道缺乏话语权 , 不但令嵊州领带很容易在上下游出现波动时∀ 动弹不得# , 而且企业只能获取少量的利润份额。 3. 创新能力不足 , 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 三缺#: 一是缺动力。比如, 由于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中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投入大 , 且新产 品易被同行仿制、 窃取。于是 , 大多数纺织企业不愿从事创新, 尤其是中小企业∀ 跟风# 现象普遍, 大多数纺 织印染企业把低价竞争、 贴牌加工视为制胜法宝。同时 , 产品技术含量低、 附加值少、 低价竞争的微薄利润 无法支撑创新活动, 使产业集群始终依赖低级生产要素和低级竞争优势。二是缺人才。绍兴产业集群企 业员工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 技术人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才都比较欠缺 , 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2008 年, 全市中小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比例为 6. 2% ; 平均每个企业办科技机构拥有博 士 0. 7 人 , 硕士不足 5. 1 人。由于职工素质低, 只能生产加工常规产品。在绍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 , 尽管涌现了不少创业者, 也不乏优秀的企业家 , 但大多数难以算得上真正的企业家。他们对资金运作、 物 流控制、 风险规避、 成本管理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二是缺投入。2008 年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投 入强度仅为 0. 97% , 远远低于国际平均 2% 到 5% 的水平, 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多 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锁定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 , 而且过多集中在产业集群价值链的某个环节上, 而 对基于集群价值链整体效益的研发则相对缺乏。 关于导致上述制约因素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 国内外研究者往往集中在生命周期视角和全球价值链 两个视角 , 指出通过加强集群网络的内生生长因素或构建全球产业网络来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其实 , 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无关系, 产业集群内缺乏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和信息服务以及其它配 套服务, 企业短期行为普遍、 仿制现象严重、 金融担保体系未建立使中小企业缺少创新启动资金, 研发能力 受限。有鉴于此 , 本文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探索。 二、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群交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 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 它借助于 生产过程、 物质资本、 各类优秀的技术和服务人员 , 为生产过程提供复杂的配套服务 , 具有专业化程度高、 知识密集的特点 , 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 现代物流业、 金融保险业、 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研究 表明,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分工关系, 而是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2! 在制造业 结构变革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约或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 要因素, 而这种关系在产业集群内尤为突出。 本文首先运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 通过建立生产性服务投入和制造业产出之间的生产函数, 从理论 上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 再联系绍兴产业集群的实践来深入分析绍兴产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 ( 一) 理论分析: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应用 首先建立以下前提假设: ∃ 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 制造业仅包含劳动和生产性服务两种投入要 素; & 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 并且相互之间的替代弹性 a> 1; ∋不考虑因生产性服务投入之间 存在差别 , 假定它们对最终制成品的贡献都是对称的。在以上条件下 , 可采用 CES 生产函数 , 应用迪克西 特斯蒂格利茨模型, 建立如下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与制造业产出的生产函数 : ( a- 1) / aX= ALr { (n di!}L( 1- r) a( a- 1) 0 z( i) 其中 A ) r/ ( 1- r) ( 1- r) !+ ( 1- r) / r!r 通过公式可以发现, 随着生产性服务厂商数目 n 的增加, 规模 收益递增, 这就意味着平均产出是生产性服务厂商数目 n 的增函数。如果我们用 Q 表示生产中所使用的 所有生产性服务厂商的总数, 即 Q= nz( i) , 用 Z 表示生产中所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综合量 , 既然假定所有 生产性服务对最终制成品的贡献都是对称的 , 那么平均产出可以表示为:
个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已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2/ 3。它在提升区域竞争力过程中, 已越来越凸显出其强 劲的引擎作用。但是 ,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 产业集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一些集群已开 始落入∀ 路径依赖式# 的发展陷阱。本文试图导入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视角 , 运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互动发展理论, 来探索绍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并且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转型升级对策。 一、 绍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目前 , 绍兴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大部分产业集群是制造业主导型, 以加工型企业为主体 , 缺乏产业链价值获取能力。 从总体上看 , 绍兴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含量偏低, 产业价值链低端化倾向明显, 导致可持续发展和竞 争优势持久性堪忧, 面对风险时规避空间狭小。这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 低价格特别 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 主要是加工型的企业集聚。企业还停留在∀ 看样模仿、 低质跑量# 为主的竞争 阶段 , 多数产品档次比较低, 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 , 集群内一些企业满足于 OEM 方式的 接单生产 , 失去了主动朝着价值链高端环节拓展的动力, 他们在价值链中定位于价值量较低的生产环节 , 从而导致产品低价恶性竞争, 价值实现空间越来越小。 2. 集群企业之间高层次专业化分工合作竞争机制缺失, 企业同构现象严重, 市场细分和差异性不强。 从根本上说 , 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分工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累积循环的关系。专业分工的深化和生产协 作性的发展, 使得所有的企业竞争力都得以提高, 并促使一大批专业化公司企业得以衍生或孵化 , 从而形 成强大的区域竞争力。当前, 绍兴产业集群多属横向产业集群。集群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 许多企业集 中在产业链的某些相同环节上 , 拥有基本相似的生产技能、 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当集群区内的这些企业面 对相同的机会与威胁时, 常会做出相似甚至相同的生产经营决策 , 同行业企业之间就会陷入过度竞争。比 如, 2008 年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实现产值、 销售、 利润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 41 9% 、 43 2% 、 29 5% , 其中产值和销售均占全国纺织业的 8% , 但是化纤差别化率仅为 22% , 低于全国 31% 的平均水平 ;
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 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 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 构( 如大学、 制定标准化的机构、 产业协会等) 的聚合群体, 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
1! 形式( Porter, 2003) 。 改革开放以来, 绍兴产业集群释放出惊人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潜能。 2008 年 , 全市 38
3! 目就是固定和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 ; 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产出有巨大的促进效应。 n 1/ ( a- 1)
( 二) 实践分析: 以绍兴市产业集群为个案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 , 可从三方面阐述。 1. 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力。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产品 附加值中 有越来越 大的比重 来源于 服务而不 是加工制 造。∀ 微笑曲 线 ( Smiling Curve) # 直观地展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对打造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贡献。它显示 ,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 链中 , 研发、 生产、 流通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 两端高、 中间低# 的形态, 即研发和流通环节附加值高、 制 造加工环节附加值低 ( 见图 1) 。
目前 , 绍兴产业集群难以摆脱单纯依靠劳动力密集形成数量和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 , 难以取 得更高层次发展 , 根本原因就在于集群内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尤其是科技水平、 人才层次管理水平、 信息 化水平以及资本组合能力等发展严重滞后。在上图 1∀ U# 形的∀ 微笑曲线# 中 , 一端是研发、 设计, 另一端是 销售、 服务 , 中间是加工生产。一般而言 , 处在两端的产业利润率在 20% 至 25% 之间 , 而处在中间的加工 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 5% 。在绍兴 , 众多中小企业尚处于∀ 曲线# 的中间弧底 , 要么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 , 要么制造低端产品, 有些加工贸易企业获得的利润甚至只有 1% ~ 2% 。比如 ,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主要集 中于生产过程 , 服装设计、 品牌运作能力比较弱, 2008 年全市纺织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 3. 4% 。诸暨市 环保设备产业集群的总销售收入中 , 附加值较高的工程开发设计、 咨询技术服务的产值比重不到 3% 。显 然, 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更多的来自研发和营销等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制造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的 产前、 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融入更多生产性服务 , 才能获取较高利润, 才能创造产业集群持久的竞争优势。 2. 生产性服务业是强化产业集群内专业化分工的有效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