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单
合集下载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 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 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编辑ppt
9
三、反射的方式及比较
定义
形成
反射 中枢
特点
意义
举 例
非
条 件 反
生来就有的,通过 遗传而获得的先天 性反射
通过遗 传获得
射
大脑皮 层以下 的神经 中枢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反_射_____。
编辑ppt
5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反__射__弧____,包括__感_受__器_____(起感 受作用)、__传__入__神_经___(把兴奋向中枢传递)、 __神__经__中__枢__(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__传__出__神_经___(把兴奋 传递出去)、__效__应__器____(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 __肌__肉______或腺体等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
多且较短的突起叫__树__突______,一或两个较长的突起
叫__轴__突______,轴突外包着髓鞘,合成为 __神__经__纤__维__,其末端细小的分支叫__神__经_末__梢___。神 经纤维集聚成束,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__脑________神
经和__脊________神经,神经元细胞密集,构成了中枢 神经系统的___脑_______和__脊________。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 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 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 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编辑ppt
11
跟踪训练
1. (2008年海南卷)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 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 传递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 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编辑ppt
9
三、反射的方式及比较
定义
形成
反射 中枢
特点
意义
举 例
非
条 件 反
生来就有的,通过 遗传而获得的先天 性反射
通过遗 传获得
射
大脑皮 层以下 的神经 中枢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反_射_____。
编辑ppt
5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反__射__弧____,包括__感_受__器_____(起感 受作用)、__传__入__神_经___(把兴奋向中枢传递)、 __神__经__中__枢__(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__传__出__神_经___(把兴奋 传递出去)、__效__应__器____(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 __肌__肉______或腺体等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
多且较短的突起叫__树__突______,一或两个较长的突起
叫__轴__突______,轴突外包着髓鞘,合成为 __神__经__纤__维__,其末端细小的分支叫__神__经_末__梢___。神 经纤维集聚成束,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__脑________神
经和__脊________神经,神经元细胞密集,构成了中枢 神经系统的___脑_______和__脊________。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 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 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 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编辑ppt
11
跟踪训练
1. (2008年海南卷)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 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 传递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本知识整合:必修3第2章 第1节 PPT课件
①C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处数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轴突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细胞结构和突触的组成可以判断①是细胞核、 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2)由于 B、C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B、D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所以B处 与C处之间兴奋的传导属于神经纤维上的传导,B处与D处之 间兴奋的传递属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表中数据,发现 C 处感受刺激时间不受 Ach 浓度影响, D 处感受刺激时间随 Ach浓度增加而不断减少。 时间的长短可以代表兴奋传导 (递)的速度。(3)由于突触小泡可以释放递质,会影响研究结 果,所以要除去突触小泡。
当刺激①时,神经纤维的Na+内流,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 为外负内正,当①切断后,刺激②处,仍能通过神经纤维传 到效应器,但由于③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兴奋只能单向传递,这样其他结构 也就没有电位变化了。
答案 B 【题后反思】 如何识别或确定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提示:①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没有的 则为传出神经。 ②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③ 根据切断刺激的方法确定,若切断神经后,刺激外周段不 反应,而刺激向中段反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是 传出神经。
3.传导过程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 位差而形成 局部电流 。
4.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
突触间隙 后膜
突触
3.传导方向 单向传递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 突触后膜 。 小泡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ppt 3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保持或恢复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
的能力。 2.原因
自我调节 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3.调节基础 负反馈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 4.特点 限度 。 调节能力有一定的________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图示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高考警示]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四个关键点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 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 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 C 、 H 、 O、N、P、S等。
(3)信息传递有何特点?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提示] (1)生物或无机环境
(2)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包括生物和生物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双向传递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连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9)× (10)√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2.(必修 3P107 资料分析 4 改编)如图所示,当烟草叶片受 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烟草叶片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 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 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 叶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1472 ( )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1单元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考情考点探究
课前基础回扣
方法警示探究 方法技巧警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作业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考情考点探究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考纲要求
三年考情
稳态的生理意 2014新课标Ⅰ、Ⅱ,2013上海、
2 . (2014· 新课标Ⅱ, 3)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 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 A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血浆
组织液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二、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血浆的成分 水 ,约7%~9%的是________ (1)含量约90%的是________ 蛋白质 , 无机盐 。 约1%的是________
(2) 血 液 运 送 的 物 质 : 各 种 营 养 物 质 、
应的正常进行。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 K + 外流,动作电
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Na + 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 + 、 K + 浓度 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丙酮酸氧化分 解过程是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单元整合提升2
量
⑤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整合提升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名师讲评](1)审题导致失误:考生由于未抓住关键词 “从
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导致将“目的”答不到位。 (2)知识盲点:考生由于未准确掌握“生态系统结构”的含 义而错误的答成了图中的信息,而这仅仅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 方面。
(3)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第 (1)小题中E→A过程错误的将
①在 滨 螺 极 稀 少 的 情 况 下 , 如 果 要 最 大 限 度 地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 需 要 优 先 保 护 的 是 于_ _ _ _ _ _ _ _ 。 1 0 0 ~2 0 0 只/m2 时 ,_ _ _ _ _ _ _ _ 生 _ _ _ _ _ _ _ _ 生 态 系 统 , 这 种 保 护 措 施 属
答案
A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整合提升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4.表格型
[典例4] (江苏高考节选)为了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 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 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 5
F 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 F 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
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________所利用。 (3) 图 1 所示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污染造成 E 中出现部分白 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
必修三
第二单元
整合提升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4)图1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
①图 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 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关系。
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_PPT幻灯片
疫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系
淋巴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统 的 组 成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溶菌酶等
跟踪训练
1.(2008 年四川卷)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免疫学的相关知识。题中A、B、D 选项均涉及免疫过程,其中A、B主要涉及特异性免疫过 程,而D选项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 B淋巴细胞的融合与免疫过程无关。 答案 :C
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而成的淋巴细
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
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
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和体液B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
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
疫
2.(2008年全国卷Ⅱ)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 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机体时,与吸附在细 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 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
细胞物质表面结 构相似,抗体消 灭抗原时,也消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 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 攻击破坏
织胺而引起
灭正常细胞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ppt 1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基 础 回 顾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及物种组成
(1)群落概念要点 同一时间 ;②一定区域;③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生物种群 ①____________ 。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1393 (1)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3)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现象。( ) ) ) ) )
(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 (5)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 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6)“ 苗 多 欺 草 , 草 多 欺 苗 ” 反 映 的 种 间 关 系 是 竞 争 。
(
)
(7)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8)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进行。(
) )
(9)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答案 (1)× (2)× ) (4)× (5)√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2016· 西安测试)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 到 8 的 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 (个 /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11971395 ( )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必修3第2章第2、3节ppt课件
目录
知识导图
目录
高频考点•深度剖析
考点一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目录
特别提醒①肠腔内的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不需要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 ②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 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这些 激素的作用器官主要是肝脏等。
目录
(2012· 高考四川卷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 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行的调节。
目录
二、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
激素大多为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可着重记住性激素、甲 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这三类非蛋白质类激素。
目录
三、血糖调节 1.
胰岛素 ,产生该激 2.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的激素是 ________ 胰岛B细胞 素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 。 胰高血糖素 ,它与胰岛素的 3.促进肝糖原分解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拮抗作用 。 关系是__________
例1
A.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 40 μU/mL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 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 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 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目录
【解析】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注射胰岛素后, 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使糖的补充速率下降, 因此曲线 a 为血糖补充速率, A 项错误;曲线 b 为血糖消 耗速率,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葡萄糖大量被氧化分解、合成 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等细胞中, 因此 B 项正确; 当胰岛素浓度为 40 μU/mL 时, 血糖浓度的 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糖浓度暂时稳定,但是随 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会很快下降,C 项错误;当 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 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 态, D 项错误。
2016《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3.2.1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三年20考
高考指数:★★★★★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考纲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考情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5.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4年(9考):山东T3,江苏T11,广东T27,安徽T6,浙江T31, 海南T15,四川T8,重庆T6、T7 三年 2013年(6考):福建T27,安徽T30,浙江T2,海南T18、T19,四 考题 川T3 2012年(5考):新课标全国卷T4,山东T25,浙江T4,海南T14、 T15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电信号 神经冲动)形式传导。 1.传导形式:以_______(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_________ 产生原因
+ K __外流
Na+内流
电位差 而发生电荷移动 3.局部电流: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_______ 形成。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 轴突—细胞体型 ;B:_____________ 轴突—树突型 。 A:_______________ 3.传递特点及原因: 单向传递 。 (1)特点:_________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_________ 突触后膜 。 (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
双向传导 。 4.传导特点:_________ 一致 。 (1)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
相反 。 (2)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轴突 ,②_______ 线粒体 ,③_________ 突触小泡 , ①_____ 突触前膜 ,⑤_________ 突触间隙 ,⑥_________ 突触后膜 。 ④_________
三年20考
高考指数:★★★★★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考纲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考情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5.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4年(9考):山东T3,江苏T11,广东T27,安徽T6,浙江T31, 海南T15,四川T8,重庆T6、T7 三年 2013年(6考):福建T27,安徽T30,浙江T2,海南T18、T19,四 考题 川T3 2012年(5考):新课标全国卷T4,山东T25,浙江T4,海南T14、 T15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电信号 神经冲动)形式传导。 1.传导形式:以_______(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_________ 产生原因
+ K __外流
Na+内流
电位差 而发生电荷移动 3.局部电流: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_______ 形成。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 轴突—细胞体型 ;B:_____________ 轴突—树突型 。 A:_______________ 3.传递特点及原因: 单向传递 。 (1)特点:_________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_________ 突触后膜 。 (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
双向传导 。 4.传导特点:_________ 一致 。 (1)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
相反 。 (2)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____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轴突 ,②_______ 线粒体 ,③_________ 突触小泡 , ①_____ 突触前膜 ,⑤_________ 突触间隙 ,⑥_________ 突触后膜 。 ④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必修3第2章第1节ppt课件
目录
想一想 自然情况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双向的吗?
【提示】 单向的。
目录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目录
[判一判] (1)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 大形成突触小体。 ( × ) (2)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 方式形成突触。( √ ) (3)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 (4)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解析】 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据此判断,兴奋的 传递方向是Ⅱ→Ⅰ→Ⅳ→Ⅲ,且Ⅱ是感受器。敲击Ⅱ处, 会产生膝跳反射, A 项正确;阻断Ⅰ处,敲击Ⅱ处时,传 入神经受阻,小腿不能抬起,B 项正确;刺激Ⅲ处时,由于 在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Ⅰ处是检测不到电位 变化的,C 项错误;低级中枢 (脊髓)中的神经元活动都有可 能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D 项正确。 【答案】 C 提醒 (1)反射弧必须完整,引起的反应才叫反射。 (2)兴奋在反射
目录
2.反射弧
提醒 (1)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 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 (2)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 属于反射。
目录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 ①概念: __________ 未兴奋区 的电位;②特点:_________ 外正内负 ;③产生 K+外流 引起。 原因:由 __________ (2)动作电位 兴奋区 的电位;②特点:__________ 外负内正 ;③产生原 ①概念:________ Na+内流 引起。 因:由____________ 2.局部电流 未兴奋 区域向 _____ 兴奋 区域传导。 (1)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 _______ 兴奋 区域向 _______ 未兴奋 区域传导。 (2)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 _____ 双向 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 _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ppt 2
虫、白蚁、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等。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5.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 kg,最少消耗 水藻_______kg,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kg。 导学号 11971429
答案
25
100 000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7) 植物 → 鼠 → 鹰这条食物链 ,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
(
( (
)
(8)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
(9)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 (10)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 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答案 (1)√ (2)× (3)× ) (4)× (5)√
通过分解作用 营腐生生活的微 将生物遗体、 生物及腐食性的 排泄物分解为 动物(如蚯蚓、 无机物,供生 蜣螂) 产者重新利用
异养型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比较 项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第2单元:生物与环境ppt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提示] (1)“J“型增长曲线其λ值应固定,故图示曲线不可 代表“J”型增长。(2)、(3)在第3年到第9年间,λ<1,说明种群 数量在逐年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1362 (1)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种群的死亡率间 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2)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3)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外界因素。( ) (4)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A图为__“_J_”_型___曲线 (1)产生原因:__食__物__和__空__间__条__件__充__裕________、气候适宜、 __无__敌__害__等。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__以__一__定__的__倍__数__连__续__增__长____。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①_增___长__型__,②__稳__定__型__,③__衰__退__型__。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提示] (1)“J“型增长曲线其λ值应固定,故图示曲线不可 代表“J”型增长。(2)、(3)在第3年到第9年间,λ<1,说明种群 数量在逐年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判断正误: 导学号 11971362 (1)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种群的死亡率间 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2)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3)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 外界因素。( ) (4)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A图为__“_J_”_型___曲线 (1)产生原因:__食__物__和__空__间__条__件__充__裕________、气候适宜、 __无__敌__害__等。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__以__一__定__的__倍__数__连__续__增__长____。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①_增___长__型__,②__稳__定__型__,③__衰__退__型__。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下降,D错误。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认真审图,提取准确信
息: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样方法统计数据时应取 所有数据的平均数。
3 . (2014· 浙江, 4)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 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
以冬季最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的有关知识。环境容纳量是指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 量,重在维持,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 纳量,一旦超过往往会通过反馈调节数量有所下降,故 A 错 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 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 “J”型 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
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
种数目的多少。由图知,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松针的长度, 没改变落叶松的种类。
2 . (2014· 福建, 3)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 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稳态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第二单元 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考情考点探究
课前基础回扣
方法警示探究 方法技巧警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作业
考情考点探究
三年考情 2014广东、福建、四川、浙江, 2013浙江、新课标、福建,2012 种群的特征Ⅰ 安徽、新课标全国卷 2014年福建、浙江、四川,2013 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山东、重庆,2012山东 实验:探究培养液 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2014江苏、上海,2013新课标Ⅰ 的动态变化Ⅱ
__________________、气候适宜、________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无敌害 等。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2.B图为________ “S”型 曲线 (1)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敌害 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2) 曲 线 特 点 : 种 群 数 量 达 到 环 境 条 件 所 允 许 的 __________(K值)后,将停止增长。 环境容纳量 3.决定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影响因素
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 取平均值 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 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相关知识。分析图示曲线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 也大, A错误;横坐标为种群密度 ( 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 ) 纵 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 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 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 所得数据, C 错误;从图中 5 年数据可看出,种群密度每年都
①均匀分布
④出生率、死亡率 ⑥年龄组成
②种群密度
⑤集群分布 ⑦性别比例
③随机分布
将上述序号填在合适的横线上: ②④⑥⑦ (1)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________。
(2)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是:________ ①③⑤ 。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 A 图 为 ________ “J”型 曲 线 (1) 产 生 原 因 :
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解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准确理解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把握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外 界因素。
课前基础回扣
一、种群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适用范围 取样关键 常用取样法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植物、_________________ 随机取样 ________
考纲要求
1.(2014· 广东, 6)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 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 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答案 解析 B 本题通过坐标图分析,考查种群数量特征以及种间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①________ 增长型 ,②________ 稳定型 ,③________ 衰退型 。
(2)根据上图分析,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 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 ________数目的比例。
4.种群特征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____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 ___________、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
②计算公式: N 为种群数量, M 为标记个 N_____________( =M×n/m
体数,重捕个体数量为n,被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或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________的重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2)人为因素:受人工控制 _______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 物种群数量 ________不断减少。
1.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你认为
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么原因吗? [提示] 因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条件是有限的,所以呈 主要因为出生率太高。 2.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方式一般是“S”型,你知道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