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

合集下载

十种常见鱼病的防治

十种常见鱼病的防治

【 原] 病 鱼害 粘球 菌 。 【 状 】 丝 腐烂 . 有 污泥 盖 症 鳃 带 鳃 热 水 调 和 拌 A 饲 料 捏 成 软 硬 适 度 块 骨 内表皮充 血 中间的表皮腐蚀成一不
【I痢 特 灵每 5 k 1 0 g鱼 种 第 一 天 规 Ⅲ透 明小 窗 色 发黑 , 动 缓 慢 。 体 游 【 治] 防 I) 5 k 2 每 0 g鱼 种 用 0 2 k 5 g大 蒜
二 、 皮病 赤
因 正 确 I 药 的 原 l 根 据 社 们 养 鱼 捣 碎 拌 八 饲 料 , 喂 6天 , 天 一 次 【 { j 剧 投 每 【 原 ] 光 槛 毛 杆 菌 病 荧
f J 石 灰泼洒 使池 水成 1 1生 4~
2 p I 浓 度 要 注 意 先 将 生 石 灰 兑 水 0 p[ R 调 匀
【 常发 病鱼 类 ] 当年 草鱼 种
后和涨 水时产 卵集 中。 卵量 与泥鳅
泥 鳅 的 养 殖 技 术

个 体 大 小 有 关 般 为 0 7~ 一 2万 粒 。
卵粒性 . 受精 卵精 附在水 草或 物体上 . 般 2— 3天 即可孵 化 出幼 苗 。
二 、 鳅 池 的建设 泥
0 东 省 平 县 农 业 局 刘 权 刘 芹 张 素芬 郑 红 玉
l 琦 地 的选 择 。建 池 场地 应 选 择在 水源 充 足 排灌 水方 便 光 照 良
随 着 城 乡 人 们 的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 塘 、 田等软 泥多的线 水水域 , 长适 好 .温 暖 通 风 , 受 农 药 及 污 染 水 危 稻 生 对 称 之 为水 中 人 参 ” 鳅 的 需 求 量 越 宜温度 2 2 水温 】 时摄食 量 害 的地 方 底 最 好 为 牯 质 土 壤 或 拌 水 5~ 7 5 来 越 大 现 在 泥 鳅 的市 场 价 格 超 过 r 开 始 逐 渐 增 加 ;5~ 7 时 摄 食 旺 盛 2 2℃ 有 一 定 腐 殖 质 的 土 壤 , 壤 要 求 中性 土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鱼病防治大全

鱼病防治大全

判断和治疗鱼病李双双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办法: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

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垂钓鱼塘常见鱼病防治

垂钓鱼塘常见鱼病防治

垂钓鱼塘常见鱼病防治1.水霉病早春季节易流行,症状为局部鳞片脱落,体表发霉或长毛,游动异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①捕涝、运输和放养过程要小心,保护鱼体不受损伤。

②外购鱼入池前用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③用生石灰30~40公斤/667平方米全池泼洒。

④用二氧化氯200克/667平方米?米全池泼洒。

⑤用2毫克/公斤五倍子液全池泼洒。

⑥用2~3毫克/公斤亚甲基蓝全池泼洒,两天后再泼一次。

2.锚头鳋病该病终年可见,尤以夏秋为重。

初期病鱼烦躁不安,游动缓慢,锚头鳋寄生部位发炎红肿,出现红斑,鱼体消瘦。

虫体进入伤口,除引起继发性炎症、化脓外,有时也和水霉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并发,引起塘鱼死亡。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

②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30尾黄颡鱼,可吃掉全池鱼体上的锚头鳋。

③用15~20毫克/公斤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浸泡病鱼。

④用“鱼虫净”10~20克/667平方米?米全池泼洒,隔5~7天再泼一次。

3.暴发性出血病是垂钓鱼塘危害较为严重的鱼病。

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5%以上。

发病初,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体表全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有积水,肠内无食物,有的鱼鳞片竖起,肌肉、鳔壁充血,鳃丝末端腐烂,病情严重的厌食或不吃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清除塘内过多淤泥。

②外购鱼入塘前要进行严格消毒。

③鱼病流行季节定期换水、定期消毒,每15天用生石灰15~20公斤/667平方米?米和杀虫药物交替泼洒一次。

④发病第一天,用杀虫药物杀死体外寄生虫;第二天开始饲喂用每50公斤拌200克“出血停”的饲料,连喂5天;第三、四天,用“全氯王”200~300克/667平方米,全池泼洒,第七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浆20公斤/667平方米?米,用来调节水质。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鱼病大全

鱼病大全

鱼病名称主要症状小瓜虫病(白点病)鱼的体表、鱼鳍、鳃丝有白色小点,瘦弱、动作迟钝,常常试图摩擦身体,具有传染性水霉病(白毛病)鱼的体表有灰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严重者可使鱼衰弱、死亡烂鳍病(烂尾病)鱼的鳍条边缘呈现乳白色,继而会腐烂,脱落,具有较大鱼鳍种类的鱼容易发病指环虫病鱼的呼吸困难,急促,腮部发炎肿胀,有时急剧侧游摩擦腮部,后期缺乏方向感,游动缓慢,衰弱死亡车轮虫病(黑体病)鱼身体瘦弱,色泽暗淡,病灶在腮部时导致呼吸困难,漂浮于水面。

注意勿将此病与低水温造成的衰竭混淆腐皮病(打印病)身体表面有边缘光滑的圆形溃烂斑,病灶多在肛周、鳍根部位,严重的溃烂可导致并发感染死亡鼓眼病(凸眼病)鱼的眼球自眼眶中突出,常伴有眼球发白、浑浊,身体瘦弱,活动无力气泡病(气压病)鳍条上产生许多气泡(大鳍种类尤其明显),皮肤广泛性损伤,游姿不稳,呼吸急促,可导致急性死亡失衡病(歪体病)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游动时左右不对称甚至侧游,往上或往下游动困难立鳞病(水肿、松鳞片)鱼的皮肤水肿,致使鳞片翘起如松果状,有时还伴有烂鳍和鳍条基部出血症状棉口病(烂嘴病)鱼的口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仅限于口部),影响进食,最后衰竭致死,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胡椒病(黄粉病)鱼身体和鱼鳍上覆盖黄色粉状物,呼吸急促,鳍收紧,躁动不安,严重者会衰竭而死消化不良(鼓胀病)鱼的腹部鼓胀,无食欲,不排便或很少排便,沉在水底不爱活动感冒(颤抖病)鱼静止不动,体色暗淡无光,严重时有痉挛、有翻肚现象,急性发作可导致死亡外伤鱼的体表有明显伤口,有时伤口有黏液,或者分泌有絮状物窒息(缺氧病)鱼浮头于水面,呼吸困难或停止,鳃丝变色,意识丧失,缺氧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现象鱼虱病(亦适用于其他寄生虫病)病鱼的游动异常,常在坚硬毛糙的物体上摩擦身体,仔细观察可发现鱼体表面有鱼虱寄生致病原因是由于水中的纤毛类寄生虫引起,在15~25度的水中多发生,易发期为春季的3~5月是由水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引起,四季均可发生,鱼受伤且水质恶劣是容易发病通常是由于恶化水质的细菌(霉菌)感染被啄伤或捞鱼时受伤的鳍条引起,饲料严重缺乏维生素时容易发病是由指环虫寄生在腮部引起,春秋季节是多发病时期车轮虫寄生在鱼的皮肤或腮部而引起,水温在25度以上的5~8月为流行期受伤的敏感部位受细菌感染,长期愈合不良造成水质恶化、鱼群争斗、捞鱼不慎都可能导致该病,某些寄生虫、败血、结核菌感染眼球也能使眼球水肿后突出眼眶充氧环境下的鱼突然放入水族箱;水族箱中过量的植物在强烈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使水中溶氧量过饱和先天性平衡失调、鱼鳔损伤病继发细菌性感染、脑部病变、中毒器官功能衰退或环境因素导致,如含盐量太大、硝酸盐浓度过高、皮肤感染、饵料的质量太差等有粒球黏菌或软骨球菌感染口部引起在水温25度以上时,水体如被鞭毛虫污染,虫卵侵害皮肤细胞所致过度喂食、饵料中糖分或谷物含量过高、饲料过期变质停电故障或大量加入冷水造成水温骤降,致使鱼体代谢功能麻痹、衰竭。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
第1页/共112页
第一节 鱼病的分类
一、由生物引起的鱼病 1 由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有病毒、细菌、 真菌、单细胞藻类引起的鱼病。 2 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包括原生生物、扁形 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 物引起的鱼病。 二、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鱼病 1 机械损伤; 2 物理性刺激,池水物理性质不良; 3 化学性刺激,池水化学性质不良; 4 饥饿、营养不良或过剩。
泛塘表现为塘鱼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 各处,口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 取氧气,严重时在浅水处浮头的银鲴,鲂,鳊等, 浮着浮着白肚皮慢慢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 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朝上而死。
第20页/共112页
第二章 水质调控与处理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其好坏直 接影响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 而影响到产量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水质不 仅能加快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提高饵料 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减少水产养殖动物病 害的发生,从而大幅提高池塘的养殖产量 ,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恶化的水质,轻 者造成养殖动物生长缓慢,饵料的利用率 降低,得病率上升,重者引起养殖动物大 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④泼洒药物最好是在晴天上午9时或下午4时进行, 若在夏季泼洒药物,宜在下午4-5时进行。
⑤全池泼洒药物时,应从上风处开始逐步向下风 泼。
第19页/共112页
二、从塘鱼的表现判别:
发生塘鱼中毒时,鱼类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 显,其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异,有的表现 为窜游,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有的 表现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 的能力而死。
第23页/共112页
2溶解氧—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 氧是鱼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高,水产 养殖动物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反之,摄食减少、饲料系 数增高,浮头,重则引起大量死亡,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还可以 抑制有毒物质的生成,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的(NH3,H2S ,NO2-)含量。 通常的方法是经常加注新水,晴天中午或后半夜经常使用增氧机 ,施用水质改良剂。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调节水体微生物的种 类和藻相的种类,从而来维持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 在养殖生产中通过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分养、轮捕轮放)和滤食 性鱼类(鲢鳙)的搭配比例,施用生物鱼肥增加水体的肥度,维 持浮游植物的合理密度,多注新水,多开增氧机,多使用微生物 制剂等措施是解决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而浮头和泛池的最根本的 解决方法。

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病毒性鱼病有几种

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病毒性鱼病有几种

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病毒性鱼病有几种分清各类鱼病的病原体,了解鱼病原体的基本特性、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治疗鱼病,或在鱼病发生时才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下面我们介绍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以及常见的病毒性鱼病有几种等问题,供参考。

一、常见的鱼病有几种类型1、传染性鱼病:它是由于病毒、病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侵入鱼体而导致的鱼病。

由于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单细胞藻类均属微生物,故此类病又称微生物鱼病。

2、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的鱼体称为寄主。

寄生虫的种类较多,寄生方式以及寄生时间都有很大差别。

3、非生物性鱼病:由于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鱼病称非生物性鱼病。

二、常见的病毒性鱼病有几种病毒性鱼病是指由病毒侵染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具有活体寄生性和感染性,并借寄主细胞来复制自身的核蛋白质粒子。

病毒粒子一般比细菌还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

由病毒引起的鱼病•其危害程度相当大。

常见的病毒病有出血病和痘疮病。

三、出血病怎样治疗出血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它的重要特征是病鱼的口腔、下颚、头顶部及眼眶周围充血,鳃盖、鳍条和眼部也会引起充血。

患此病的鱼,体色渐渐变成暗淡和苍白,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慢游,或回旋游泳,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至死亡。

这种病毒感染适温为25-28°C,同一般热带鱼的生活适温相近。

流行季节为6-9月。

治疗出血病可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后•配以饲料制成药饵粉喂病鱼,连喂5天,同时连续2天施用敌菌录0.6ppm,有一定疗效。

四、痘疮病怎样治疗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是由于鱼体被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而引起的,患此种病的鱼,初期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逐渐变厚增生,有时增生物的厚度可达1-5毫米。

其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但仍为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

养殖技术-八种最常见鱼病防治方法鱼病的预防做好消毒工作(1)鱼体消毒。

水温15℃以上可用15毫克~2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20分钟;水温15℃以下时,可考虑用聚维酮碘等刺激性小的药物消毒,具体要根据对鱼体的镜检结果和病原体类型来决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饲料消毒。

从野外采集的鲜活饵料一般都带有病原体,用3%的食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

(3)工具消毒。

所有工具用完后放入工具消毒槽中消毒。

消毒液用60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使用前用清水将工具冲洗干净。

严格检疫制度经常对鱼体进行抽样检查,了解和控制病原体的数量,发现鱼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新进的鱼种要确认鱼体健康后才能与原池鱼类混养。

科学管理投喂适量,注意饲料的品质。

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以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主的微生物添加剂,可改善鱼体肠道环境;根据养殖鱼类的生态位,适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改底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水质改良可用EM菌、光合细菌、粪肠球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避免操作和运输不慎造成鱼体外伤并感染,如果鱼体有外伤及时治疗;不要在鱼池附近喷洒杀虫剂和其他有毒物质,避免伤及鱼体;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巡池,仔细观察鱼体的表现,以掌握鱼池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药物预防在鱼病季节,可以定期向水中泼洒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鱼病的诊断现场调查鱼生病或发生了死亡,要了解病鱼的体表和体内及鱼池各种异常现象;有无违章操作造成鱼病或死亡;了解发病的快慢,死亡的品种和一次死亡的总数量,死亡发生的时间,病鱼的症状,有无上跳、下蹿急剧狂游,鱼群是浮于水面或是沉于水底,体表的颜色有何变化;检测水质是否正常,是否被污染等进行全面调查。

目检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种特征或一些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为诊断鱼病提供依据。

(1)看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的病鱼置于解剖盘上,对鱼体的头部、嘴、眼睛、鳃盖及鳍条等仔细观察,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发炎、有无溃烂、体表粘液多少,鳍基部是否充血,边缘是否正常,看是否有大型的病原生物或特殊的症状表现。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白点病;附图1;附图2;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鱼的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比较常见的鱼病。

一般发生在换季的时候或新鱼入缸的时候。

所以控制好温度是关键。

白点病好治,只要发现的及时,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就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一:换水三分之一、把水温升到30度以上,加少许盐,并加大给氧。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点还是比较有效的。

能不用药尽量不用。

二. 加大水中溶氧量和保持良好的水质,使病菌处于水中细菌的竞争劣势,建议暂时停止喂食。

高温的情况下继续喂食只会加快水质的恶化!注意:如果鱼缸里有草,加温有可能会使草死亡,草缸不建议使用。

如果鱼缸里有清道夫,加盐有可能造成清道夫死亡,有清道夫不能加盐,升温、加氧就可以了。

三:加黄粉或甲基蓝,这两种药性比较温和,适合草缸使用,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如烂尾等。

治好后不必全缸换水,对水质污染较小。

四:加白点净,活性碳要拿出!见效快,但对水质污染较重,而且此药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份,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不建议使用。

用药后,要全缸换水。

治疗方法4: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不能直接放在鱼缸里,要用另外的容器化开,比例不能超过5千分之一,把病鱼放入,药浴5-10分钟后,将病鱼捞出,有条件把病鱼分缸另养。

这种见效快,但是对鱼伤害较大,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鱼的死亡,不建议使用。

白点病不难治,换季时,注意换水的水温不要和鱼缸里的水温相差2度以上,可以减少白点的发病率。

白点病发生后,最好全缸消毒,因为30度可以杀死小瓜虫成虫,不能杀灭小瓜虫的卵,可以用浓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对鱼有伤害,消毒后注意要鱼缸冲洗干净。

鱼病好了先稳定几天, 再把温度逐步降下来!还有更多的治疗方法!请参照原新版版主H版的活动帖;/thread-909328-1-1.html烂鳍,烂尾病附图1;附图2;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水质出现问题,或鱼儿或鱼吃不饱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症状:鱼鳍变白,伤口分泌粘液,尾鳍与背鳍、腹鳍均有可能腐烂,并有血斑点产生。

鱼病学

鱼病学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IHN)
﹝病原体﹞ 弹状病毒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病原体﹞ 艾特韦病毒
鲤鳔炎症(SBI)
﹝病原体﹞ 弹状病毒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病原体﹞ 叉尾鮰疱疹病毒
鱼病学第一小组
病性鱼病
The end ……
一、含义
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鱼病,称为病毒性 鱼病。
病毒性鱼病
(一)、草鱼出血病 (二)、鲤痘疮病 (三)、鲤春病毒病 (四)、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 (五)、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IHN) (六)、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七)、鲤鳔炎症(SBI) (八)、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
﹝病原体﹞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PNV) 病毒颗粒大小为50—75nm,对环境有很强 的抵抗力。
﹝症状﹞
初期症状为摄食不良,体色发黑, 鳍条充血,肛门拖着粪便;病重时,病鱼 旋转狂游。 外观可见病鱼眼球突出,腹部膨大。 解剖检查,可见胰脏网状充血,组织细胞 坏死;胃幽门部出血,肠道内无食物,有 乳白色或透明液体。
﹝流行情况﹞
发病水温为13-20℃,22℃以上即停 止流行。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流行春 季。亲鲤鱼死亡率极高。 病鱼和死鱼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水传 播,病毒可经鳃和肠道入侵,,也可以由 鱼虱吸食鲤鱼血液时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鱼塘环境管理。
清淤消毒、换水、隔离病鱼、加强检疫 2、保留病愈鲤作亲鲤,其子代有一定免疫力。 3、水温提高到22℃以上。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虹鳟、溪鳟、大马哈鱼等20 周龄内的鱼苗和幼鱼,发病率极高,死亡 率极高。常在10--15℃时流行,为冷水性 养殖鱼的极大危害。病后残存的鱼可能数 年以及终生成为带毒者,并通过卵子、精 液、粪便及被其污染的水和器物继续传播。

常见三十三种鱼病及治疗方法,太全了赶快保存~

常见三十三种鱼病及治疗方法,太全了赶快保存~

常见三⼗三种鱼病及治疗⽅法,太全了赶快保存~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内维尔.卡林顿博⼠)⼀书,此书只是⼀本⼩册⼦,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看后受益良多,尤其是对新鱼、饵料⼊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

现把书中〈常见的寄⽣⾍和疾病〉⼀节内容传上,供各位参考。

由於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

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范图谱⽆法贴上。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治疗⼀、锚头⾍。

(锚头鳋)(⼀)、感染的跡象。

雌锚头⾍,它们是寄⽣⾍,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体⾃由端有两个⼤约3毫⽶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长度达到⼤约20毫⽶。

(⼆)、感染详述。

儘管锚头⾍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是微⼩的叫做橈⾜类的甲壳动物。

和⼤多数甲壳动物⼀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个幼⾍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幼⾍⾃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贴在鳃上。

⼀旦贴上,它们就进⼊不游动期。

⼀次卵化出的幼⾍裡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寄⽣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使⾃⼰贴在寄主鱼⾝上并发育成蠕⾍状态的寄⽣⾍。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產⼏次卵。

寄⽣⾍死亡时,留在鱼⽪肤和肌⾁上的洞可能造成第⼆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癒。

(三)、推荐的治疗⽅法。

锚头⾍深深地刺穿到鱼⾝体组织裡之后,使⾃⼰牢牢地贴在鱼⾝上。

⼈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摘下来,但是这是⼀个很长的过程,⽽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从⼀条条鱼⾝上除掉。

现在有⽔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

也池塘裡,重复使⽤抗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

使⽤敌百⾍也可以杀死成⾍。

⼆、⿊斑病。

(⽪居新⽳吸⾍,也被认为是⽪居茎双⽳吸⾍和其他品种)(⼀)、感染的跡象。

⿊⾊或褐⾊的⼩斑点,达2毫⽶宽,出现在⾝上和鰭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感染详述。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常见的鱼病和治疗方法

常见的鱼病和治疗方法

■头洞
症状:鱼只看起来似乎并没有营养缺乏,而且体型正常,摄食及其它行为也和健康鱼只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体色似乎有些斑剥,有时候好象体色退色一样,重点是,在牠们的头部眼睛附近到侧线部份,出现一个一个被侵蚀的小洞。
感染原因:严重缺乏维他命C 水质环境:没有绝对关系
治疗方法:使用英国水族生态(Waterlife)的头洞药(Octozin)一疗程即可,同时适用于任何敏感性鱼类,如龙鱼,魟鱼等。
■ 白点病
[病状] 在鱼体或是鱼鳍上出现2mm左右的白点,病鱼会在礁石或珊瑚等物体上摩擦。如果鳃组织也受到感染,呼吸也会变得急促。
[病因] 海水白点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寄生而引起,这种单细胞寄生虫会侵入外层的皮肤,可能引起二次感染。
治疗方法:使用英国水族生态(Waterlife)的白点药(Cuprazin),立即治愈。
[病状] 鱼只目光呆滞、呼吸急促。鱼只会突然在水族箱中横冲直撞,通常最后会因力竭而死亡。
[病因] 因外界的挥发性物质、烟草的微粒、水中的金属或其他鱼只分泌的毒素等原因引起的中毒。
治疗方法 更换部份的水,或全部更换。
■ 鱼鳔症
[病状] 鱼只无法控制其在水中的方位。
■ 腹泻症
[病状] 鱼只排泄物细长、苍白,且分泌出较多黏液,鱼体的后部可能会肿胀。
[病因] 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当、缺乏纤维素的供给或是吃了腐坏、不洁的生饵所引起的。 治疗方法 将水温提高至28℃。然后先禁食两天后,喂以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虾、水蚤等等。
■ 水肿症
治疗方法: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将水温提升至28-30℃,并喂饲予含抗菌素成份的饵料,有助于病情减轻。
■ 溃疡症

常见的鱼病

常见的鱼病

常见的八种鱼病
(一)病毒性疾病:病毒只能在植物或动物的细胞内生长繁殖,一旦离开生物细胞,便似死物,但它能附在细胞上,破坏细胞膜,让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然后控制寄主细胞内新陈代谢的活动,并利用寄生细胞的养料制造新病毒。

(二)细菌性疾病: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到它们的样子,其具有一个不含纤维素的细胞壁,透过二分体分裂法来繁殖。

(三)真菌性疾病:引起真菌性疾病的病原体大多是徵菌类。

真菌的身体不含叶绿素,由菌丝连成,没有根、茎、叶三部分。

(四)原生动物性疾病: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大部分都不是寄生的,只有少部分引起病害。

(五)吸虫性疾病:这些疾病是由鳃吸虫或皮肤性吸锶所引起,吸虫有口无肛门。

(六)甲壳类动物疾病:甲壳类动物是节肢动物之一,有硬的外骨胳和节肢,会侵袭金鱼,引起疾病。

(七)化学物质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是由一些水中的有害化学物引起的。

(八)遗传性疾病:这类疾病是为个体具有引起疾病的基因以致发病,所以无法治疗。

发现鱼病要怎样处理

发现鱼病要怎样处理

发现鱼病要怎样处理要时常注意鱼是否有异常,发生异常要如何处理呢?1.异常行为呼吸急促、鳃盖张开、磨擦缸底。

可能原因体外寄生虫及鳃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2.异常行为鱼只浮上水面、呼吸急促、行动迟缓。

可能原因缺氧、换水不当引起不适。

处理方法增加溶氧量,加入抗菌性药物,预防病菌乘虚而入。

3.异常行为眼球突出、倒吊、失去平衡。

可能原因肾脏炎、结核病、脑部、鱼鳔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但治愈率不高。

4.异常行为皮肤有棉絮状物薄膜,同缸状况不一。

可能原因水霉菌感染及体表寄生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异常行为显色度差、颜色退化。

可能原因水质适应不良,pH振荡引起。

处理方法维持水质稳定,艳红素添加于饵料中喂食,可恢复艳丽色泽。

5.异常行为鱼只检疫及移缸,造成不适。

可能原因预防感染体表寄生虫及生理机制降低,造成不适。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6.异常行为体色变黑、缩鳍,鱼只无精打采,聚集缸底,并快速感染。

可能原因黑死病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加温至32℃。

7.异常行为鱼鳍破损糜烂,体表覆盖一层乳白色粘液。

可能原因霉菌及丝虫、斜管虫、指环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8.异常行为鱼只面壁、食欲不佳,但腹部膨大。

可能原因可能感染绦虫、吸虫。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9.异常行为鱼体消瘦,拉白便或排泄物成粘稠状。

可能原因六鞭毛虫、毛细线虫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0.异常行为体色变暗背脊瘦薄,摄食率降低。

可能原因水质恶化或感染体内寄生虫。

处理方法维持水质稳定,使用除虫剂类药物驱除。

11.异常行为聚集缸底一角,缩鳍等体色变暗。

可能原因 pH振荡或细菌性感染及体外虫交叉感染。

处理方法使用除虫剂类药物和抗菌性药物。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1、白点病病原体:小瓜虫,虫体椭圆,柔软可塑,形态多变。

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较常见的寄生虫性鱼病。

症状和病变:当小瓜虫幼虫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个白色状脓胞,起初体表呈白翳状,似肤霉又不象肤霉,数日后,小瓜虫幼虫在鱼体表形成胞囊时,白点症状才明显。

病鱼的体表、鳃部和鱼鳍上出现许多点状胞囊,体表粘液明显增多。

肉眼观察时就是一层密麻麻的白点。

小瓜虫则藏在脓胞里逐渐发育为成虫。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此时病鱼虽仍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挤擦或身体磨擦硬物。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症状开始明显,鱼体感觉不适,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且常呈呆滞状浮在水面。

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病将迅速传播开来,使鱼群集体患病。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0℃最适于白点虫繁殖。

防治:(1)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度,(小瓜虫在水温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开始死亡),予以防治。

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就会逐渐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恒定,病鱼基本功就会痊愈。

如再辅以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黄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释后泼洒于水中,药浴病鱼。

(3)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古时称尿砖),放入病鱼的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4)选用0.2-0.3克硝酸亚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注意由于硝酸亚汞有剧毒和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属容器。

(5)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连续用药2-3次。

(6)红药水治疗。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红即可,宁少勿多!浸泡5-10分钟,每天1-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水温变化:鱼、虾、蟹、贝类等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突然升降,鱼、虾、蟹、贝类等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鱼、虾、蟹、贝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温变化的要求也不同。鱼苗、虾苗阶段水温突然变化不超过2℃,鱼种、虾种阶段不超过4℃。成鱼、成虾等不超过5℃,温差过大,应激反应能力不够,就会导致生病、死亡。
③溶解氧的变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对鱼、虾、蟹、贝类等的生长过程有着直接影响,溶氧低于接近每升含1mg氧时,鱼就会发生严重浮头,虾、蟹、贝类就会死亡。如果短时间内不增加溶氧,就会造成全军覆灭。给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溶氧过高又可能引起鱼、虾、蟹苗患气泡病。
2.人为因素:
①放养密度:一般来说,养殖密度高,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地投饵和施肥使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易发生流行疾病。
B.现场观察发病鱼池:(1)、了解发病鱼塘的进水情况;(2)观察鱼塘水色,测量水温、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氰等指标;(3)、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等。
2、用肉眼和放大镜来检查微生物鱼病和大型寄生虫鱼病,检查鱼病应按以下顺序进行:体表——鳃——内脏。
A、体表:将刚死不久或未死亡的病鱼选有代表性的1-2条放入盘中,对其头部、吻部、须、眼、鳃盖、鳞片、鳍条、肛门等部位仔细观察,看有哪些病原生物及病灶,然后一一做好记录,表现较为明显症状的主要有:鱼鲺、锚头鳋、孢子虫、小瓜虫、出血病、打印病、水霉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烂鳍病、白云病等。
①生石灰:老塘300~500斤/亩,新塘200~300斤/亩,全塘泼洒5~7天蓄水放鱼、虾、蟹等(放前应先试水)。
②建议用:二氧化氯清塘消毒。干塘200~400g/亩,带水清塘按水量算,每立方水体用0.8~1g兑水泼洒,5~7天放种。放鱼虾前试水。
③用聚维酮碘300~500ml/亩;底改颗颗净,500g~1000g/亩泼洒消毒。
5、抓好饲养管理,做到早晚巡塘,观察养殖品种活动情况,如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6、养殖品种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消毒可用治霉灵、鱼广灵、聚维酮碘、病康灵等进行浸泡消毒(根据药物浓度和苗种忍耐能力确定时间)。
7、苗种下塘后7天就可以杀虫杀菌。4~9月最好做到每半月一次)按说明用,杀菌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
(4)、食物挂袋法:此法大量用在池塘精养及网箱养殖的疾病预防中,主要是在食物(或网箱对角)三角区内挂上杀菌,杀虫的两种药物袋,使其食物形成药物区,在鱼类进入食物区摄食时,通过药物区进行鱼体体表消毒,驱(杀)虫,达到防疫的目的,该法简单,省时,省药,但对病原体杀灭不彻底。
2、水库养殖的施药方法
水库绝大多数是进行肥水养殖花白鲢(全国有极少数条件好的水库进行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其它鱼类,施药方法可参照池塘施药方法),其施药方法主要是杀虫杀菌,即外用全库泼洒法,此法关键在于:(1)、计算水体时,平均水深超过3米的水体,只能按2-3米计算(因为药液在水体超过3米后的垂直扩散能力很弱,不能加以计算);(2)、计算出总的药量后,不能一次将药品兑水施完,而应将70%药品兑水稀释2000-3000倍以上,在上风口网下风方向施用,同时要求施药均匀,全库由外到内(先岸边逐渐往库中心)施药,施完后观察1-2小时,如没有异常情况,再将30%改为第二天施药或不施药,避免造成死鱼损失,保证水产动物的安全。
(2)、挂袋法:网箱养殖预防鱼病多用此法。挂袋方法是:在网箱内的对角悬挂药物袋,药物袋沉于水下40-50公分处或置于网箱的箱盖中心。
(3)、口服法:参照池塘施药方法。
4、流水养鱼施药方法
(1)、流水养鱼施药方法是:将流水进水关掉,放掉池内50%水位,然后根据实际水体按照常规浸泡浓度计算出用药量,兑水稀释2000-3000倍后均匀泼洒池中,浸泡时间根据鱼体的忍耐能力灵活掌握(观察鱼类是否浮头),如忍耐力较差,浸泡时间又很短的情况下,可打开进水口适当增加一定量的新水。浸泡时间到后打开进水口进水,待恢复流到杀虫杀菌消毒目的。
第一节 鱼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鱼类病害分类
鱼类的病害严重威胁着渔业的发展,甚至可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及时了解鱼病,找到病因及防治对策,有利于养殖的健康发展。
常见的鱼病:
二、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1.自然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引起鱼类、虾、蟹、贝类等的环境应激因素有:
①水质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为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鱼、虾、蟹、贝类对池水的PH值虽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以7~8.5为好,如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鱼、虾、蟹、贝类等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质污泥中含大量的营养物质,通过细菌分解,不断向水中释放,对水质的影响很大。因而养殖者必须重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
(2)、内服法:与池塘内服一样。
六、常见鱼病治疗
1、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弧病毒
【症状】主要表现出三种症状:红鳍红腮盖型,红肌肉型,肠内发炎出血型。病鱼体色发黑,有时在背部两侧出现灰白色带;在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中出血或充血,体表出血,在鳃盖、鳍条基部出血,严重时,口腔眼眶,头部也出血;撕开病鱼鱼皮后,可见肌肉上有点状或斑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因充血而呈红色;部分病鱼则表现为肠壁、肠系膜、周边脂肪和肝、脾肾等组织器官居点状或丝状出血、充血。
【流行情况】此病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养鱼区流行。主要危害草鱼。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3℃
【用药处方】建议用
1.标碘每亩米水体100~150ml全池均匀泼洒,如病情严重可隔一天再泼洒一次。同时内服恩诺沙星3~4g、止血灵2-3g、VC 1g,三黄配方颗粒4-5g(每公斤料)拌料喂5~7天。
【流行情况】该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水质越差,鱼的抵抗力越小,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流行地区广,全国各地养鱼区都有此病的流行,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8、每半月投喂药饵3~5天,每天一次,(可用恩诺沙星)按说明用。
四、如何诊断水产疾病:
水产养殖品种生病后必须正确诊断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达到治病效果,一般情况下分三步来诊断:
1、发病鱼塘调查
A.(1)、问诊:了解发病鱼塘历年来鱼病发生的相关情况及近期情况。(2)、询问发病鱼塘已用药的品种,数量,厂家等情况;(3)、询问发病鱼的种类及死亡情况;(4)、了解该鱼塘施肥、投饵及动网捕捞与否等情况。
(2)、内服法:此法是投喂饲料养殖鱼类的主要用药方法。实用于消炎、杀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驱虫等。本方法关键在于必须将药品拌入饵料并成功让其摄入鱼体内才能达到目的。
(3)、浸洗法(又叫:浸泡法):此法是鱼种放养、转运、转池时采用的主要方法。浸洗时间及浓度是此法的关键,浸洗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但应随鱼体的大小,多少,体质强弱,用药的浓度,水温高低,鱼体忍耐力等情况而灵活掌握。
3、网箱养鱼的施药方法
(1)、浸洗法:此法是网箱养鱼外用消毒,杀菌,杀虫的主要方法。其方法是按网箱大小(长+宽+高)做一个能围住网箱周边的长方形“帘子”(材料可选用塑料布等),在帘子底面加上沉子(总重量4-5公斤沉子,材料可用砖块或鹅卵石),“帘子”上面均匀按上球型浮子(浮力在20公斤以上),当网箱要浸洗时可将“帘子”围住网箱并封好接头处,这时“帘子”内形成一个相对静止的水域环境,这时可按围住水体计算施药量(药量为常规用药量浓度的5-10倍,兑水泼洒),此法不惊动鱼,不会造成药害,操作简单易 ,但必须注意观察,发现鱼有惊跳或浮出水面吞食氧气时,应及时拆去“帘子”或拉动网箱。
三、如何预防水产养殖疾病:
水产养殖业和畜禽病一样,既要治疗,但必须预防,两者缺一不可。多年实践证明,水产疾病工作只有认真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正确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才能减少或避免水产疾病或死亡,确保养殖户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1、冬春清淤,修整池塘,彻底清塘。
2、药物消毒:
3、生物因素:
一般的鱼、虾、蟹、贝类疾病,多为水体环境差,抗病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各种致病生物侵袭而致,这些使鱼、虾、蟹等致病的生物称为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类动物等。此外,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水产养殖业的鱼、虾、蟹、贝类等,如老鼠、小鸟、水蛇、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藻等,统称为敌害动物。
4、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水中的有毒物质往往引起水产动物中毒,甚至全部死亡。有些还可通过水产动物体内聚集而毒害人类,这些有毒物质一般来自于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物、废气和废水。
水产动物受毒物的毒害作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为鳃的呼吸,中毒后功能消失,窒息而死;二是水产动物的身体和毒物接触后组织遭破坏,功能受影响;三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被摄食入体内,破坏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有毒物质的毒性受环境中的许多理化因子的影响,如温度、PH、溶氧、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以及有关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影响,不同种类及不同规格的水产动物,对有毒物质的敏感也不尽相同,一般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及幼体)对有毒物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高的。
②饲养管理不当:人工投饵不科学,使鱼、虾、蟹、贝类饥饱不匀,也易发病。在施肥培育天然饵料的过程中,如果施肥也会产生不同效果,甚至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鱼、虾、蟹、贝类生病、死亡。
③机械性损伤: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极易受伤,受伤的鱼、虾、蟹等若未经消毒,下塘后极易被细菌和霉菌等感染,也会导致生病。
2.用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亩.米全池泼洒,连用2天。
3.用戊二醛200ml,二氧化氯200g合用每亩?米全池泼洒,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为粘球菌属的鱼害粘球菌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故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视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带有污泥,有的从鳃丝尖端开始均匀地沿着鳃瓣边缘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