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人教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地变化与性质第1课时第2课时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地科学第1课时第2课时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第2课时单元大归纳复习背记手册课题1 物质地变化与性质第1课时物质地变化返回1.概念:________________地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等地改变。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物理变化形状状态1.概念:________________地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放热等。
生成其它物质二,化学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地区别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返回课题1 物质地变化与性质第2课时物质地性质返回1.概念: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地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一,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在____________表现出来地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化学变化二,化学性质三,物质地性质与变化地关系物质地性质是指物质地固有属性,叙述有"能""难""易""会""可以"等词语;物质地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地具体表现,叙述有"变成了""生成""已经""在"等词语。
四,物质地性质与用途地关系决定性质用途反映返回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地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地探究返回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地科学,许多化学地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都是通过________得到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伴有、、、、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
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4.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锌铁学习研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变化与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激发探究的情趣。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2.化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的途径是:实验探究--→实验现象--→记录现象。
数据和结果--→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3. 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4.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5.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哪些不一样?记住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镁硫氧化镁【学习研讨】3 烟和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雾:小液滴2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用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养成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学会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能识别常用的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1.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实验,初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2.通过实验演示初步学会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观察、记录等基本操作技能.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在进行分组实验时,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4.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如实事求是)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获取化学知识等方面也起着先导的作用.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的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本单元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体现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本单元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归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实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总结方法.通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和填写实验报告.【重点】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并进行科学探究.教师要注意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实验,直观形象的各种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努力营造出一种使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开始就出现喜欢化学科学的良好势头.教学中还要注意从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化学,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运用的认识.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习惯,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要有意识地提倡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让每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精心准备实验,“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第一单元的教材中基本上没有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建议适当地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演示,介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主要用途,并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上提出相应要求.课题1中,教师可收集、筛选、编辑有关的媒体资料,将它们制成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等)展示给同学们观看.学生看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认识,在讨论的基础上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全班交流.交流完后,再请同学通读全文,并对本课题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课题2中,学生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观察,详细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再在交流、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继续完成“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课题3中,可以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实验操作可以先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演示同学的操作情况,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再请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继续注意观察并及时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全体同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练习,然后再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最后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初步进行单元小结.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2课时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大、小号)、玻璃片、研钵(杵)、试管架、试管(六支、贴标签)、滴管、药匙、水、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flash课件、每个组的标牌.学生用的药品:胆矾(块状)、石灰石、稀盐酸、药匙、研钵(杵)、试管(一支).(学生所用药品贴标签)【学生准备】预习本课题内容.导入一:【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质及其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的燃烧.观看视频,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设计意图]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导入二:【师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定对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羡慕不已.但是化学科学中研究的变化岂止千万,通过化学变化,“点石成金”已经不再是神话,不但能变化出自然界原有的物质,还能变化出千万种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过渡语]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认识物质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一、物质的变化思路一【师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实验探究】实验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图1图2变化前的物质液态水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在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变化后的物质液态水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分组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准确和具体.实验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变化前的物质蓝色块状的胆矾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变化后的物质蓝色粉末状的胆矾结论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小结】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设计意图]这是教材中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地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总结】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为液体液态的水无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为蓝色粉末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无3 蓝色的胆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 颗粒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合作交流】分小组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把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提问】教师列举两个变化:水结冰、汽油燃烧,由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合作交流】由学生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考判断,小组讨论并交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物理变化: ①水的三态变化;②胆矾研磨变成粉末;③盐溶于水变成盐水;④铁铸成锅.特征:形状和状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①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②火药爆炸;③纸燃烧;④食物发霉;⑤铁生锈等.特征:物质的燃烧,食品的腐败,金属的冶炼和锈蚀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去初步判断生活、学习中物质的变化类别.【提问】上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哪些现象?【总结】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同时强调清楚,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依据仍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变化.【讲述】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讨论交流】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1)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描述实验现象:【实验 1 - 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2)首先观察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提问】实验1 - 1中的(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1 - 1中的(3)、(4)有什么共同特征?【讨论与交流】上述四个实验中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总结】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以上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的木柴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二、物质的性质思路一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板书】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讲解】物质的这部分性质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或是用仪器直接测定出来的,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或测量的.(1)熔点和沸点.①熔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熔化的温度叫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液体和液体变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②沸点: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气体,变为气体时的温度叫沸点.(2)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学生感知】选取身边的物质(文具、书本、衣物等),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展示】教师出示一小段铜丝,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描述】铜是一种具有紫红色光泽的金属,硬度较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讲解】物质的有些性质不能直接观察到或是用仪器也不能直接测定出来,这部分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我们把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发生了有关化学变化后,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思考1】酒精易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思考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两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对物质铁进行了描述?【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板书】三、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思路二【板书】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提问】(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教师总结】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板书】(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讲解】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1)熔点和沸点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2)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提问】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教师总结】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样:能、易、难、会、可以等.例如:①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②汽油挥发—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讨论】应用物质的性质如何区别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交流归纳】(1)根据二者颜色不同,银白色的为铁丝,红色的为铜丝.(2)根据二者磁性不同,能被磁铁吸引的为铁丝,另一个为铜丝.(3)根据二者导电性不同区分.(4)与酸或盐反应时,产生不同的现象.【板书】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能产生不同的现象,从而将物质区分出来.实验1 - 5【实验步骤】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小结】如下表.氧气二氧化碳颜色无色无色状态气体气体气味无味无味在气体中木条的燃烧情况木条燃烧得更旺火焰熄灭【提问】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大家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回答】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火焰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板书】性质用途.例如: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来灭火.乙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变化的根本特征(区别的依据) 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等物质燃烧、食物变质等二者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判断的依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实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等纸张燃烧,表现出纸张具有可燃性区别方法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器生锈D.高粱酿酒解析: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高粱酿酒,有酒精生成,铁器生锈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有关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会有颜色变化C.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解析: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光,例如铁生锈时不发光;化学变化时不一定会有颜色变化;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有沉淀生成,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沉淀生成.故选C.3.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硬度大B.沸点高C.能燃烧D.密度大解析:物质的硬度、密度、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能燃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化学性质.故选C.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3.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1题.【选做题】教材第10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2.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了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作导线B.铁制炊具C.黄金压成金箔D.煤炭作燃料【能力提升】4.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
• 途径: •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 反思评价
作用
猜想假设 分析论证 表达交流
制定方案 得出结论
验证化学原理
获得化学知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结论 由石蜡制作 。
探究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1、观察蜡烛的 烛芯: 线状 , 制作材料 外壳:圆柱形 。 白 色, 固 态, 2、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 有 轻微的 气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西方18世纪中叶的化学实验室(1747年)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读课本P11-P14,完成下列问题。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氧气 3.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4.黑烟:石蜡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碳的小颗粒; 白烟:石蜡蒸气遇冷变成的固体小颗粒。 5.探究(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名称、目的、用品、步 骤和方法、结论、问题和建议。 【易错易混提示】1.误认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使燃着的 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如氮气、稀有气体等 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2.描述化学现象,错将结论说成 现象。“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是指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 来的外部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本质。反应后生成了 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Leabharlann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答案填在卷首的答案区)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蜡熔化B .纸张燃烧C .酒精挥发D .玻璃破碎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石灰水。
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石灰水,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 3.以下关于化学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②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③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④利用化学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牛顿 5.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 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 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 .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D .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6.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7.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8.往试管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该取用的液体量是A .约占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B .约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 .刚盖满试管底部D .1mL ~ 2mL 9.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桌面上B.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3A BC D熄灭酒精灯用滴管滴液加热液体向试管加固体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公开课)
实验结论:
石蜡为 白色 体,固硬度较 ,加小热 可熔化、汽化。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光、 发热。其火焰分为 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 石蜡燃烧生成 水 和 二氧。化碳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学习 化学的特点有哪些?P14
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表中作详尽、 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2)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
实验目的
了解蜡烛 的密度
设计实验
用小刀切下蜡 烛少许,放入 水中观察
观察现象
蜡烛浮于水 面没有溶解
得出结论
蜡烛密度 小于水, 不溶于水
结论:蜡烛的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 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在肺中停留时间越长, 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
课堂小结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二氧 化碳
二氧 化碳
吸入的 空气
氧气
水蒸 气
氧气
呼出的 气体
水蒸 气
随堂训练
1.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
现象 结论
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 化碳含量较多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步骤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
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现象 结论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现象;哈气的玻璃片上有一 层薄薄的水雾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 量较多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
现象 结论
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 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
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含量较多
课堂小结:
现象 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燃 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玻璃片上凝结有水
氧气
二氧化碳 水பைடு நூலகம்
结论 吸入空气
含量较多
含量较少
含量较少
呼出气体
含量较少
含量较多
含量较多
讨论交流: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1、学会细致、准确、客观的观察,描述和 记录实验现象,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 途径是实验。知道化学学习要关注物质的 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 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对空气和人呼出气体 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 的快感。
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请写出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操作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其中使小木条
燃烧的更旺的那一瓶气体是氧气;使燃着的小木条熄
灭的那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例题:
下列实验中(如图),观察不到明显变
化的是( A )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 不同?
进行猜想: A、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D、……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
1、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 体中观察现象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怎样收集一瓶实验室内的空气?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学校授课人时间课时总第( 2 )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
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具胆矾、蒸馏水、石灰石、盐酸、石灰水、NaOH溶液、试管、酒精灯、玻璃片、铁架台等板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状态、形状化学变化:区别:是否生成其他物质联系:化学变化中伴随物理变化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入新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学生倾听,思考,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
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kèt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页,共十九页。
这些(zhèxiē)问题你想过吗?
问题1 蜡烛比水的密度是大还是小?蜡烛能不能溶于水?蜡烛 燃烧后生成什么? 问题2 人体(réntǐ)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huódòng),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 意哪几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石蜡 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chéngqīng)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
第六页,共十九页。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wùzhì)是 ( )D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二氧化碳和水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qì pínɡ)中,出现
的现象是 A 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 )B
B 甲中变旺,乙中熄灭二ຫໍສະໝຸດ C 甲、乙都变旺氧
氧 化
D 甲、乙都熄灭
气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问题:呼出的气体(qìtǐ)与吸入的气体(qìtǐ)有何不同? 猜想:呼出与吸入的气体(qìtǐ)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等 可能不同
思考:如何(rúhé)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大 小?
第七页,共十九页。
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 浊,二氧化碳(CO2)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 放在实验桌上。
第十页,共十九页。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初级中学九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根本区别,学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步学会根据 物质的特性区分鉴别某些物质。
3 .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1 .物质的变化就其根本形式来说可分为变化和变化。
两 者的根本区别是。
2. 列举你知道的一些变化实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 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性质和性质。
两者的区别是。
4. 列举你认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探究交流】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观察实验1— 1 (1 )、( 2 )、( 3)、( 4)填写教材第七页表格,并完 成下面问题:1. 请你将上述分成两类:第一类:第二类:分类的依据是:2 .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做。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是。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是。
例如,、都属于化学性质; .................... 都属于物理性质。
2.在生产生活中,很多事实表明:物质的决定着它们的用途。
【例题2】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 溶。
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3 .结合生活实例阅读教材完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常表现为、、等。
化学变化还 常伴随着的变化,表现为、、等。
【例题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 •—定是物理变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练习 A 、 E 、 I 、1】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B 汽油挥发 F 、点燃煤气 J 、灯泡发光 N 、酸雨形成OR 碎石粉碎C 、食物腐烂G 弯曲电线K 瓦斯爆炸 苹果腐烂D 湿衣晾干 H 、剩饭变馊 L 、空调制冷P 、露水消失T 、钢铁生锈M Q 【探究交流】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结合生活实际、查阅相关资料、讨论交流教材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S 、铁铸成锅灯时,⑥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边燃烧,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学校授课人
时间课时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
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
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
点
1.探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
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设计一.
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
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
础建立的呢?
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可5~6人)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
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
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二、小组合议
请大家利用桌上的物品通过实验来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你可以按课本提示进行探究,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并将你观察到的现象描述下来。
三、展示交流
过以上探究,你对石蜡有了怎样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四、梳理整合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如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五、诊断评价
对学生不同于课本的探究内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后,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
然后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准备与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教学
札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的过程又是我们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的过程。
同时,它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处处留心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