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者分马
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道理
夫《害群之马》,古之寓言也。
其意寓深远,非止于言马,实则喻人。
盖群马之中,有独行者,其性傲慢,不遵群规,常以己意行事,不顾他人,此乃害群之马也。
今译其义,以明道理,俾众览之。
《害群之马》者,盖言群马之中,有异类也。
此马性不群,独来独往,不与众马相随。
其行也,疾如风,驰如电,独往独来,无所顾忌。
群马见之,皆避道而走,恐与之相遇,受其骚扰。
故人曰:“此马害群也。
”然则,此马之所以害群,非独因其行独异也,亦因其心不齐,志不坚。
心不齐,则不能共事;志不坚,则不能成器。
是以,此马虽有一时之快,终不能长久立于群马之列。
故曰:“害群之马,终为群马所弃。
”吾人观之,此马之害群,实乃人性之弊也。
人亦然,有若此马者,名为群居,实则独行。
或因己之才智,傲视群伦;或因己之财富,骄横乡里。
此皆害群之行,足以败群之德。
夫德者,立身之本,治国之基也。
人若无德,虽才高八斗,终为众人所弃;国若无德,虽强盛一时,终为后世所笑。
是以,君子必慎独,修己以安人。
若见有如害群之马者,宜远而避之,以免受其影响。
夫为政者,尤宜防害群之马。
国家之治,非一人之力可成,需群策群力。
若群中有一二害群之马,则群力受损,国家之基动摇。
故曰:“治国之道,在于去害群之马。
”去害群之马,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可成。
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己不正,则不能正人;己不正,则不能去害群之马。
是以,为政者,必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今译《害群之马》之理,欲使人知:群居之道,在于和;治国之道,在于德。
若人各有心,各为其主,则群不立,国不宁。
故君子宜以德立身,以和处群,以诚待人,以慎为政。
如此,则害群之马自无所容,而国家社稷,得以长久。
盖《害群之马》之喻,虽言马,实示人。
人当以此为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世风日上,国家昌盛。
是乃《害群之马》之真谛也。
资治通鉴全文及译文
资治通鉴全文及译文资治通鉴全文及译文《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
下面小编收集了资治通鉴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原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
智果曰:"不如宵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智果别族[1]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2]呼?抑为保障[3]呼"?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注解】[1]别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2]茧丝:指敛取人民的财物像抽丝一样,不抽尽就不停止。
[3]保障:指待民宽厚,少敛取财物,犹如筑堡为屏障一样。
【翻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瑶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的好。
因为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却有一点短处。
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果决,刚毅勇敢,是五贤。
虽然有如此的贤能,但他唯独没有仁德之心。
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力行,谁能受得了呢?如果立智瑶为后,智氏种族必遭灭门之灾"。
智宣子对此置之不理。
智果为了避灾,改依别族为辅氏。
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赵简子不知道立哪一个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男有分(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①子:________②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如林蓉同学谈到凌霄花的生 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 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看 问题办事情时,既要看清自己的优势, 顽强自立,又要象凌霄花一样,善于利 用外界有利的条件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信宜市镇隆中学 高三级 刘艳梅
【学习目标】
学习论据分析 的几种方法:假设分 析法、辩证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等。
一、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即 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 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 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如训练题2,引用材料后可作这样的分析
(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 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经磨难, 但一直旅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
游记》。) “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 从事自己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正是立 下了远大的志向,才取得非凡的成就。”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几种方法:
1.假设分析法 2.辩证分析法 3.阐释分析法 4.探因分析法 5.条件分析法 此外,还有归纳法等。
【练习】
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下列事例,以 证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观点。
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 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了三分之一 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了一半的生 命。风浪来了,船将沉没,渔夫说, 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 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什 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坚信,只要奋斗不息,终有如愿之日。因此, 他们在被“埋没”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 搏,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好听的马名
好听的马名比较酷的:疾风,炽翼,旋羽,旋风,北极星,双子,天行,贝塔,曼琦,杰克,戈舞也可以借鉴一下中国历代名马的名字周穆王八骏《拾遗记》:一名绝地,足不践土。
二名翻羽,行越飞禽。
三名奔宵,野行万里。
四名越影,逐日而行。
五名逾辉,毛色炳耀。
六名超光,一形十影。
七名腾雾,乘云而奔。
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
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穆天子传》: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骕骦《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
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
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
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
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
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
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
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人物志》(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人物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选自《老子》)材料二:是故君子之求胜也,以推让为利锐,以自修为棚橹;静则闭嘿泯之玄门,动则由恭顺之通路。
是以战胜而争不形敌服而怨不构若然者悔吝不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彼显争者,必自以为贤人,而人以为险被者。
实无险德,则无可毁之义。
若信有险德,又何可与讼乎!险而与之讼,是柙兕而撄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
《易》曰:“险而违者,讼,讼必有众起。
”《老子》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
是以越俗乘高,独行于三等之上。
何谓三等?大无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
愚而好胜,一等;贤而尚人,二等;贤而能让,三等。
缓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宽人,三等。
凡此数者,皆道之奇,物之变也。
三变而后得之,故人未能远也。
夫唯知道通变者,然后能处之。
是故孟之反以不伐获圣人之誉,管叔以辞赏受嘉重之赐。
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彼君子知自损之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为损,故一伐而并失。
由此论之,则不伐者伐之也;不争者争之也;让敌者胜之也;下众者上之也。
君子诚能啫争途之名险,独乘高于玄路,则光晖焕而日新,德声伦于古人矣。
(选自《人物志·释争》)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战胜A而争B不形C敌服D而怨E不构F若然者悔G吝H不存于声色I夫何显J争之有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推让为利锐”与“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B.“是故君子以争途之不可由也”与“为仁由己”(《论语》)两句中的“由”意思不同。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名校新中考语文易错100题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名校新中考语文易错100题文言文阅读题精先中考语文100题文言文阅读题有答案含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①。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②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③,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④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注释)①遣虎贲收之:虎贲(bēn),武士。
收:逮捕,拘押。
②核问:查问。
③举尔所知:推荐你所了解的人。
④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于是乃释.(2)寻.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3.请结合文章分析许允之妻有什么过人之处。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乙】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青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
第一部分
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 亚洲校园 [140]、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强基计划”、 “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 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 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第一部分
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卓越工程 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 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基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中 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卓越联盟高校、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
第一部分
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
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九校联盟、松
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全球
大学校长论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
学联盟,被誉为
。
第一部分
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 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强基计 划试点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 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 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W3C组织成员。
第五部分
2024年高三冲刺高考励志主题班会
第五部分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男有分(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①子:________②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频洲五亭记(节选)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三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④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时予守宫在洛,杨君寄书赍⑤图,请予为记。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⑥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有志者事竟成的优秀作文(精选12篇)
有志者事竟成的优秀作文(精选12篇)有志者事竟成作文1任何一种成功都始于立志。
明朝王守仁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没有志向,我们便会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随波逐流。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的确,没有志向,就没有目标,没有追求!霍去病因为有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才得以取得长驱匈奴,封狼居胥的硕果;林则徐因为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宏图伟愿,才得以做出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一千八百年前,一声长啸,响彻宇内,直透云霄。
名不见经传的曹孟德一语惊人,令世人刮目相看。
“乱世之能臣,治世之枭雄!”当时的名士许邵这样评价他。
孟德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强硬的后台,有的只是纵横宇宙,驰骋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满腔热血。
汉室倾颓,天下大乱,孟德没有消极避世,归隐田园,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安逸生活,而是趁机招兵买马,大展宏图!剿黄巾,伐董卓,克袁绍,灭袁术,擒吕布,破马超,降张鲁……创千秋伟业,空前绝后,震古烁今,九州四海,谁不敬服!而同时期的袁绍,出身官宦,四世三公,却徒有虚名,色厉胆薄,好断寡谋,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胸无大志,腹无良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被历史的车轮碾作尘土,灰飞烟灭,徒使后人嗟叹,英雄扼腕!“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无疑是英雄,自小心怀鸿鹄之志。
当他第一次见到秦始皇豪华的车仗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他杀宋义,克秦师,南征北战,复立楚国社稷,自封西楚霸王。
勾践亡国之君,然志犹未已,“身未殒,则志长存!”他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复国,一雪前耻!志向如同汽车的引擎,为汽车的飞速行驶提供动力!二千多年前,陈涉一声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话便已预示了陈涉与其他人日后不同的命运。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篇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鸿鹄之志的译文及注释
鸿鹄之志的译文及注释
一、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惆怅恼恨了很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一起被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他:“你是被雇佣耕地的,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三、注释
1. 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东南。
2. 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3. 少(shào)时:年轻的时候。
4. 尝:曾经。
5. 佣耕: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6. 辍(chuò)耕:停止耕作。
辍,停止。
7. 之:去、往。
8. 垄(lǒng):田埂。
9. 怅恨:惆怅,恼恨。
10. 苟:如果。
11. 无相忘:不要互相忘记。
12. 若:你。
13. 太息:长叹。
14. 嗟(jiē)乎:感叹词,相当于“唉”。
15. 燕雀:小鸟,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6. 鸿鹄(hú):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刘邦善用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刘邦善用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凡将分谋,顾未可必有有常事。
请分史善建,邯郸地方无问已。
吾所北,惟能并梁、赵。
今上至蓟北、有无予,自此已南至发,亦十二行。
吾所以患邯郸者,恐负筹远志,乃因吾将自恃杀负长,乃圣人无故杀人。
吾自为民也,欲得负命,不可替。
』”翻译:“凡是将领作出决策,往往是根据当时的形势而定的,不可能事先完全预料到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
请历史记载好建议,关于邯郸地区的问题暂时不用考虑。
我所担心的是邯郸的问题,主要是担心自己的计划会在那里受挫,从而无法实现远大的志向。
但是我将通过攻克邯郸来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就算失败也无妨,因为杀害一个农民对圣人来说并无大碍。
我自己是农民出身,既然担任了这个重任,就不能推卸责任。
”刘邦善用将的背景与意义刘邦善用将是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对自己身边的将领善于运用的一种赞誉。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自己的征战过程中表现出色。
他善于发现并使用优秀的将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并以战胜乐成定国,最终建立了汉朝统一的基业。
那么,刘邦善用将的背景与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背景刘邦出身平民,他最初的志向是想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由于他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刘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被人们所称赞。
在起义军的领导中,刘邦通过与其他将领的合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作战策略。
随着他不断取得胜利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刘邦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这就给了他更多的机会来善用将。
刘邦善用将的背景还与当时战争形势和政治环境密不可分。
当时,秦朝统治崩溃,天下群雄并起,形成了一片割据乱世。
这个时期的战争并不是简单的阵地战,而是讲究灵活机动和运筹帷幄的游击战。
刘邦深谙战争之道,他多次与其他诸侯进行斗争,并通过与其他将领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正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背景下,刘邦善用将的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意义刘邦善用将的做法对于他的征战过程和政治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文学_分道扬镳成语故事
2023年分道扬镳成语故事2023年分道扬镳成语故事1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
皇帝非常器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
他聪明过人,学富五车,是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
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是很高的达官贵人,很是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
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听完李彪的话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
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
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
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呢?孝文帝听了他们的争论,觉得他们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意思是说,洛阳是我的京城。
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
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2023年分道扬镳成语故事2成语释义: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扬镳:举鞭驱马前进。
________追溯:《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
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故事南北朝时,北魏有一个名叫元志的人,聪慧过人,饱读诗书,被封为洛阳令。
他仗着自己的才能,有些看不起朝廷中的某些达官贵族。
关于志向文言文翻译
昔者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夫志向者,人生之指南也。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志向也。
志向高远,则人生亦高远;志向平庸,则人生亦平庸。
故志向之重,莫大于天地。
志向者,如人之灵魂,如马之蹄,如舟之楫。
灵魂者,所以驱使身体行善;蹄者,所以致远;楫者,所以引船。
志向不立,则灵魂无所寄托,蹄无所驰骋,楫无所挥舞。
是故,人之所以为贵,在乎有志。
古之圣贤,皆以志向为立身之本。
孔子志在周游列国,传道授业,以兴复礼乐;孟子志在行王道,施仁政,以安百姓;诸葛亮志在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皆大志也,足以光耀千古。
然而,志向非一成不变,亦非一蹴而就。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志向亦然,须臾不懈,方能成就大业。
故曰:“非志无以成器,非器无以成事。
”夫志向之贵,在于坚持。
古有颜回,贫贱不能移其志,困苦不能夺其志。
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之志,固可嘉也。
又有苏武,被囚匈奴十九年,历尽艰辛,矢志不渝。
此皆志向坚定之例。
志向之高,亦须脚踏实地。
昔者孔子游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皆散,孔子独志不移。
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志,在于道,不在于富贵。
是以虽困顿,而终成大业。
今之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
有志之士,更当立高远之志,持坚定之志,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使志向成为人生之航标,引领我们驶向光辉的彼岸。
夫志向者,人生之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志向者,人生之指南,指引我们前行。
愿吾辈皆能立大志,行远志,以成就非凡人生。
各言其志文言文翻译
各言其志,莫逆于心。
或求名,或求利,或求道,或求友。
名者,声也;利者,财也;道者,理也;友者,心也。
名非身外之物,利非身外之宝,道非身外之术,友非身外之人。
四者,皆在吾心。
昔者,孔子游于太山之下,见一樵夫,衣褐戴笠,背负斧斤,携斧而歌。
孔子问之:“子何歌也?”樵夫答曰:“吾歌以自适,不慕名,不逐利,不求道,不交友。
名、利、道、友,皆不足以动吾心。
”孔子曰:“善哉!吾闻君子有三乐,而子独得其二。
夫君子之乐,乐天命也,乐所学也,乐所友也。
天命,不可得而强求;所学,不可得而废舍;所友,不可得而离弃。
子独能乐此三者,可谓君子矣。
”樵夫笑而答曰:“吾非君子也,吾但乐吾之志耳。
志者,心之所向也。
吾心所向,唯适而已。
适,则无累于物;无累于物,则心无所欲;心无所欲,则性得其所。
故吾虽无君子之名,无君子之财,无君子之道,无君子之友,而吾之心,独得其乐。
”孔子闻之,喟然叹曰:“吾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虽樵夫,其志如此,可谓仁矣。
吾之志,亦在求仁而已。
名、利、道、友,皆非吾之所求。
吾求仁,仁斯至矣。
”翻译:各言其志,莫逆于心。
有的人追求名声,有的人追求利益,有的人追求道德,有的人寻求朋友。
名声,是声音的传播;利益,是财富的积累;道德,是道理的遵循;朋友,是心灵的寄托。
这四者,都在我心中。
昔日,孔子游历于太山之下,遇见一位樵夫,身着粗布衣,头戴斗笠,背负斧头,手持斧头唱歌。
孔子问道:“你为何唱歌?”樵夫回答:“我唱歌是为了自娱,不羡慕名声,不追逐利益,不寻求道德,不结交朋友。
名声、利益、道德、朋友,都不能动摇我的内心。
”孔子说:“善哉!我听说君子有三乐,而你独得其二。
君子的乐,乐天命也,乐所学也,乐所友也。
天命,不可强求;所学,不可废弃;所友,不可离弃。
你独能乐此三者,可谓君子。
”樵夫笑着回答:“我并非君子,我只是乐我所追求的志向。
志向,是心灵所向往的。
我心中所向往的,唯有适意而已。
适意,则不受外物牵绊;不受外物牵绊,则心中无欲;心中无欲,则本性得以安宁。
各言尔志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和子路陪伴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我希望把我的车马、衣服和皮袍与朋友们共享,即使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
”颜渊说:“我希望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请您也谈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希望让老年人得到安宁,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人怀念我。
”注释:1. 颜渊、季路:孔子两位著名的弟子,颜渊即颜回,季路即子路。
2. 侍:陪伴、服侍。
3. 盍:何不。
4. 尔:你们的。
5. 志:志向、愿望。
6. 车马、衣轻裘:指豪华的车马和轻暖的皮袄。
7. 与朋友共:与朋友们共享。
8. 敝之而无憾: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
9. 伐善:夸耀自己的优点。
10. 施劳:宣扬自己的功劳。
11. 老者安之:让老年人得到安宁。
12. 朋友信之:让朋友们信任我。
13. 少者怀之:让年轻人怀念我。
此章节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价值观的探讨。
孔子提倡“仁爱”和“礼治”,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使老年人得到安宁,使朋友们信任自己,让年轻人怀念自己。
而颜渊和子路则分别表达了各自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体现了孔门弟子对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思考。
《各言尔志》一文,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精髓,又展示了孔门弟子的风采。
通过对人生价值观的探讨,本文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礼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后汉书中关于志向的名言
后汉书中关于志向的名言志向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激励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后汉书中,有哪些名言是关于志向的呢?今天店铺为你分享的是后汉书中关于志向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后汉书中关于志向的名言(精选篇)1、燕雀安知鸿鹕之志2、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晏传》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志向的名人名言(经典篇)1) 一个夫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是越风发。
作者:班生2) 一个从不怀疑生活方向和目标的人,绝对不会绝望。
作者:莫里亚克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郑板桥4)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作者:(汉)司马迁5)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 作者:(三国)曹植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者:司马迁7) 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
作者:(清)黄宗羲8) 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
作者:(宋)真德秀9) 学者须先立志。
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作者:朱熹10) 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
作者:徐悲鸿11)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作者:勃朗宁12) 性痴则其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作者:蒲松龄13)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
作者:《淮南子》14)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作者:佚名15)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
作者:林逋16) 想到一个人毕生的一切努力可能会淹没在一代人默默无闻的冲积层中,岂不难受?对一个父亲来说,希望他的孩子至少记起他,难道不是合理的吗?哪怕是作为例子来引用? 作者:杜伽尔17)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有志。
高一文言文语法知识
高一文言文语法知识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等五种。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二、疑问句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例如: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沟《六国论》)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遗嘱分马
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马。
他在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马留给你们,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
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
遗嘱上写着:“我把十七匹马全都留给我的三个儿子。
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九分之一。
不许流血,不许杀马。
你们必须遵从父亲的遗愿!”你知道怎么分吗?
【例2】一元钱哪儿去了?
A ,
B 和
C 三个人去投宿,一晚上30元。
三个人各自付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
D 。
D 跟着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退了5元,让服务生F 还给他们三人。
F 偷偷私藏了2元。
然后把剩下的3块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得到1元。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9=27元+F 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例3】倒霉的店主
有一个人拿着100块钱去小店买成本21元、售价25块钱的东西,店主没钱找开,于是就到隔壁小贩手中换了100块钱零钱,并给顾客75块钱。
顾客走后过一会小贩过来说那100块钱是假的,店主一看果然是假的,于是又把假钱换回来,给了小贩100块钱的真钱。
请问: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
世界趣题与奥数思维(一)
【例4】“继子立”问题
从前有一个财主,有三十个孩子,其中15人是由前妻所生,15人是继子。
这后一妇人很想让她自己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继承财产。
于是,有一天她对财主说:“我们应当定下谁应当是你的继承人,让我们将这些孩子排成一个圆圈,从某一个孩子开始数,每次数到第2人就将它去掉,反复地数,最后去掉二十九人只剩一人,让此人继承遗产。
”
【例5】汉诺塔问题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
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