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时1功 和 功 率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两人一组全班 表演1c。
五、Listening
Playthe tape,let
student's finishoff 2a
and 2b.
Finish 2a、2b .
训练听力。
六、Exercise(合
作共建
)
讨论如何询问第 三人称喜好和计 划的句型
讨论并练习对话
(1)A:What does he think of…?(2)A:What
由谈论是否喜 欢看电视,对电 视节目类型知 道哪些导入新 课的学习。初步 感知新句型。
二、自主学习
(6分)
(一)预习指 导
1.预习33页单 词,并理解意思。
1.个人自读, 记忆单词.
2.小组互相 检查读、写情况.
3.写出下列 单词并展示.
计划
希望
预料 忍受
情景喜剧
1.个人自读,记忆单词.
2.小组互相检查读、写情况.
watch a talk
show.
四、交流(合作探
1、兀成1b听力练
认真听1b;
究10分钟)
习,了解马克对电
完成1b听力练习;
视节目的看法。
检查答案;
认真听1b;
跟读听力材料;
完成1b听力练
自读听力材料。两人一组合作
习;
练习1c,要求用其他词语替
检查答案;
换练习。
跟读听力材料;
A: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They're OK .-I don't
----What do you
mi nd them.
thi nkof talk
----Then let's watch a talk
人教版四下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中国功夫》教案
-教室内外墙壁悬挂与中国功夫相关的海报、招式图解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功夫氛围的学习环境。
为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需提前检查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和适用性,确保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搜集经典的中国功夫视频片段,如电影《少林寺》、《叶问》等,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功夫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准备与中国功夫相关的音频资料,如功夫音乐、口令等,用于课堂氛围营造和动作教学。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
-在教室前方设置讲台,用于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
-将教室划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一张桌子和若干椅子,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咏春拳:起源于广东省,以短打、中线理论为特点,注重实战效果。
-太极拳:讲究阴阳平衡,动作柔和缓慢,具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3.中国功夫的基本招式:
-攻击招式:如拳法、腿法、肘法、膝法等。
-防守招式:如格挡、闪避、抓拿、摔法等。
-呼吸与内功:通过调整呼吸,锻炼丹田,达到强化内力的效果。
4.中国功夫的代表性人物:
-锻炼身体:将功夫动作融入日常锻炼,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修身养性:通过练习功夫,培养良好的心态和道德品质。
-表演展示:参加各类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展示个人才华和功夫魅力。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简述中国功夫的定义及其包含的要素。
答案:
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它包含以下要素: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混合运算(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五单元第1课时混合运算一、填空题1. 计算40÷(6-1)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得数是。
2. 把12+8=20,20÷4=5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 王老师到药店买了7个口罩,付给营业员20元钱,找回6元,每个口罩元。
4. 33加15的和是,再除以8,商是。
5. 猴妈妈摘了60个桃子,自己吃了4个,剩下的桃子想平均分给7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可以分到个桃子。
6. 小白兔跳3次,跳到数字“”;小灰兔跳到数字“5”时,跳了次。
7. 在横线上填上“>”“<”或“=”。
24÷436÷9 15÷33+44×8+3072 530÷6÷58. 小明看一本书,每天看6页,看了5天,还剩12页没看完,这本书有页。
9. 红红在计算“5+□×3”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结果得数是2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10. 朵朵有16块的,弟弟有8块的,朵朵给弟弟块后两人就一样多了。
二、判断题11. 把18+54=72,72÷9=8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18+54)÷9=8。
()12. 计算28-18÷2时,要先算28-18。
()13. 9+9÷3与(9+9)÷3的结果相同。
()14. 计算53-27÷9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5. 54连续减6个9,结果是0。
()16. 一根长10米的绳子,每2米剪一段,要剪5次才能剪完。
()三、单选题17. 1只鸭子和2只鸡共重10千克,每只鸡重3千克,一只鸭子重()。
A. 6千克B. 4千克C. 2千克18. “有48箱货物,上午运了23箱,下午运了24箱,还剩多少箱没有运?”月月是这样想的:先求一共运走几箱,再求还剩下几箱?她的算式是()A. 48-23-24B. 48-23+24C. 48-(23+24)19. 将算式“45-40=5”和“5×6=30”列成综合算式是()。
人教版二下第五单元第1课时《每天》《调皮的小闹钟》教案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对于部分生字词,学生可能会存在发音、书写上的困难,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和辅导。
(2)时间概念的理解: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和日常生活情境来进行引导。
(3)课文朗读与背诵: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思考,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审美创造: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早晨:一天的开始,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晚上:一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日落前后的一段时间。
-小时:时间单位,1小时等于60分钟。
-分钟:时间单位,1分钟等于60秒。
-秒:时间单位,1秒等于1/60分钟。
2.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通过讲述小闹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4.朗读与背诵技巧
-正确朗读:学生要正确朗读课文,发音清晰,语调自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
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
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圆纸片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复习: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情景导入:上面系着一段绳子的小球,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3、学生拿出圆的学具: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出示目标)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三、合作探究(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精讲点拨(一)认识直径和半径及关系(1)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以及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因此他们在知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学生在分数除法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此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培养。
4. 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使用颜色、图表、示意图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启发性和互动性:板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分数除法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数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定义、运算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强调分数除法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分数除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分数除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4. 练习题: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 能力提升:学生能够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第一课时5以内的加减法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五单元第一课时5以内的加减法冀教版«5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法与减法〔一〕第1小节的内容。
这是看法加法的第一课时。
教材将加法的初步看法和5以内的加法布置在一同停止教学,让先生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看法〝把两个数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并会用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材经过主题图的效果是〝一共做了几朵花〞,经过把左右两边的花片合在一同,让先生在说和数的进程中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
经过先生的数数,知道了一共有5只。
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表示,浸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笼统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使先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笼统的作用及数学的繁复美。
接着,教材布置了认一认,看法加号,并且学会正确读算式。
1.教学目的在这一阶段经过让先生初步阅历从日常生活中笼统出计算算式的进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先生的操作活动停止教学,为先生了解数学的用途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看法,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知识与技艺:经过熟习的情境和操作活动,阅历把两局部合在一同转化为加法计算的进程。
进程与方法:体会加法的意义。
看法+,会读、会写加法算式,会依据直观图停止加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入手操作和交流活动,激起先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味。
2.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难点:可以看图说图意,并可以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节课首先以生活中的例子为背景,惹起先生对学习数学的浓重兴味,用符号替代法来替代实物,再让先生入手操作,依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先生用数字来表示这些符号,进而停止加法的学习,最后请同窗罗列生活中的例子并列出算式,使先生愈加深化对加法的学习。
采用〝情形学习——处置效果拓展思想——课外延伸〞的教学方法。
2.学法:新课程倡议〝先生主体教员主导〞的方法,但是依据一年级先生的状况,在注重先生主体的同时教员还应注重对先生的不时引导。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的顺序。
学生拨:
(5颗6颗7颗)
请第一组的同学读一读。
(0-7)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7-0)
同桌互相读一读。
学生答:数的,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所以6小于7。
想的,因为6再添上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
学生答:0-6都可以。
6、7,也可以是别的数。
学生两人一组,互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教师活动:
(一)教学6的组成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
可以怎样填?教师巡视。
(教师可
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
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学习数的组成。
(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6个)涂了几个?(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5和1)(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重点指导。
(4)看到第一组组成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
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引导学生说出:5和1组成6,同时填6的组成。
学生交流学习
(二)教学7的组成。
板书:
提问: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
(三)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
6.板书设计
6和7的分与合
6的组成 7的组成
环节二:探索新知,激发兴趣
师: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环节三:出示动物图
师:把左边的8个圈起来,从左边数,在第8个下面画上。
初中人教版物理功教案
教案:初中人教版物理——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功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分类:(1)正功: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相同,功为正值。
(2)负功: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相反,功为负值。
(3)零功:力和物体移动方向垂直,功为零。
4. 功的应用:生活中的例子,如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做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功的分类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举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移动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功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功的正负和零的概念。
4. 通过举例,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教案◎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52~53例1、例2,完成P53“做一做”,P55“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换算。
2.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情境呈现,引入人民币1.课件出示三幅图。
师:观察这三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在买文具,第二幅图中的小朋友在买票,第三幅图中的小朋友在买报纸。
师:谁来说说买东西都要用到什么?【学情预设】买东西时都要用到钱。
2.课件出示图。
师:这是在做什么?【学情预设】数存钱罐里的钱、清点零钱等。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情境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教学笔记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揭示课题。
师:买东西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现在使用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教学笔记我们要像图中的小朋友一样, 爱护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首先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二、分类探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硬币和纸币。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学情预设】学生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不难,但是辨认的方法和角度会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数和单位这两个关键信息进行辨认。
(2)同桌之间相互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
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和同桌合作认一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
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
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
例说一说。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
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
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五章 第1讲 功 和 功 率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以vm
P额 F阻
匀速运动
2.三个重要关系式
(1)无论哪种启动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
时的速度,即
vm
P Fmin
P F阻
(式中Fmin为最小牵引力,其值等于
阻力F阻)。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运动过程中,匀加速过程结束
时,功率最大,速度不是最大,即
v
P F
vm
P F阻
。
【解析】选B。猴子对地的高度不变,所以猴子受力平衡。设 猴子的质量为m,木棒对猴子的作用力为F,则有F=mg;设木棒 的重力为Mg,则木棒所受合力为F′+Mg,根据力的作用相互性 F=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mg=Ma,可见a是恒量,t时刻木 棒速度v=at,猴子做功的功率P=mgv=mgat,P与t为正比例关系, 故B正确。
v
AB、BO均为直线)。假设电动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恒定。
(1)根据图线ABC,判断该电动车做什么运动,并计算电动车 的额定功率; (2)求此过程中电动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电动车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多长时间速度达到 v1=2 m/s?
【解题探究】(1) F 1 图像的斜率表示什么物理量?在BC段
【变式训练】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
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到落回到
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0
B.-Fh
C.Fh
D.-2Fh
【解析】选D。在上升阶段,小球竖直向上运动,空气阻力方 向竖直向下,空气阻力对小球做功为-Fh;下降阶段,小球竖 直向下运动,空气阻力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对小球做功为 -Fh。整个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Fh。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第一本教材,主要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七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单元: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课时1: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课时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课时3:物理学实验与观察2. 第二单元:物理量及其测量- 课时4: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课时5: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课时6: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第三单元:运动的描述- 课时7: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课时8:匀速直线运动- 课时9:变速直线运动4. 第四单元:力和压力- 课时10:引力和弹力- 课时11:空气压力- 课时12:浮力和压力5. 第五单元:能量和功- 课时13:能量和能量转化- 课时14:功和功率6. 第六单元: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时15:物体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课时16:机械能守恒7. 第七单元:简单机械- 课时17:杠杆原理- 课时18:滑轮原理- 课时19:斜面原理8. 第八单元:热与温度- 课时20:热和温度- 课时21:物体的热平衡和热传递- 课时22:热膨胀和热收缩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3.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实物模型、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物理概念和实验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案教案:电功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与磁》的第一课时《电功率》。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电功率的因素。
一、教材章节与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电与磁》第一课时《电功率》。
2. 详细内容:a.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意义b.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c. 影响电功率的因素:电压、电流和电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电压、电流和电阻对电功率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影响电功率的因素分析。
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及其意义,电压、电流和电阻对电功率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风扇、空调、电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现象,如电压、电流和电阻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压、电流和电阻对电功率的影响。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单。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电压为220V,电流为1A的灯泡,其电功率是多少?”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巩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五、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板书:电功率 = UI。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a. 一个电压为220V,电流为1.5A的电风扇,其电功率是多少?b. 一个电压为110V,电流为0.5A的电视,其电功率是多少?2. 答案:a. 电风扇的电功率为330W。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说课稿第一课时(1a—2c)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 A (1a-2c).我说课的流程依次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和反思。
说教材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所授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我将本课分成五个大环节:即热身、复习导入、新授及操练、总结、作业.下面依次详细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其教材是以“What were you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为中心话题,学习和运用过去进行时,让学生能描述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本单元的基本语言内容,又为本单元的语言拓展、综合语言运用奠定了基础。
所以上好第一节课,即可以让知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又可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 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挖掘,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能够熟记并正确使用下列单词和句型:Suddenly,strange,around,go off, pick up,reportWhat were you doing when…?While the girl was shopping,the rainstorm came.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过去进行时态对过去正在进行的事进行提问和问答,能就本课的话题进行交流。
2、学会使用“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这一句型来询问别人过去正在进行的事。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使用过去进行时态,鼓励学生爱上英语课堂,并且在学习中学会自我保护意识。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 1 课时一般应用问题教课目标:1.结合详尽案例,经历自主解答百分数实质问题的过程。
2.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质问题。
3.感觉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取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加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课要点:依据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相关百分数的实质问题。
教课难点:掌握解析与解决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析解决能力。
教课准备:把课本例题退耕还林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课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对话,由“水上公园”提出公园的特色,给学生充足表示自己想法的机遇。
师:同学们都去过公园,有一个公园的名字叫“水上公园” 。
听到这个名字,你能想到这个公园有什么特色吗?学生可能会说:这个公园里各处都是水。
这个公园主要游乐项目都在水上。
教师口述问题情境,并板书出相关数据。
师:一听这个名字,就能想到公园里湖面的面积很大,水上游乐的活动特别多。
一个水上公园,此刻的湖面的面积是 2800 平方米。
为了让更多的旅客在水上游乐,公园计划把湖面面积扩大 30%。
板书:现湖面2800 平方米计划扩大30%二、解决问题(一)湖面问题。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
师:扩大后的湖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请同学们帮助公园算一算。
教师巡视,认识学生的解题状况。
交流学生解答的方法和结果。
教师作为参加者要点关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学生说,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先求扩大的面积,再求扩大后湖面的总面积。
2800× 35%=980(平方米)2800+980=3780(平方米)2800×( 1+35%)=2800 × 135%=3780 (平方米)假如学生出现第二种方法,要点谈论一下(1+35%)表示什么。
假如第二种方法学生没有没有,教师作为参加者介绍。
师:我们还可以把本来湖面的面积看作“1”,计划扩建35%,先在湖面的面积是本来的(1+35%),求扩大后的湖面面积,就是求本来面积的(1+35%),用乘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机械能课时1 功和功率见《自学听讲》P751.功2.功率1.(2018山东济南单元测验)在一次跳绳体能测试中,一位体重约为50 kg 的同学,一分钟内连续跳了140下,若该同学每次跳跃的腾空时间为0.2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他在这一分钟内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B.14000 JC.1000 JD.2500 JA2.)(多选)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匀速带至高处,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B.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C.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D.AC3.)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在牵引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某一值时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则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能是()。
答案 A4.)(多选)一辆汽车在运动中所受阻力恒定。
在下列关于汽车速度和发动机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中,正确的是()。
A.速度减小,功率不可能增加B.功率减小,速度可能增加C.若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则功率也一定随时间均匀增大D.,则速度也一定随时间均匀增大答案BC1.(2018全国卷Ⅲ,19)(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设第②次上升所用时间为t,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此题中为提升的高度)可知,由互补法可知×v0×t0=(t-2t0)v0,解得t=,所以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t0∶=4∶5,A项正确;由于两次提升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在匀加速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可得提升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B项错误;由功率公式P=Fv可知,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等于最大速度之比,为2∶1,C项正确;根据动能定理,电机做功W=mgh,二次提升高度h相同,两次做功相同,D项错误。
AC2.(2018天津卷,10)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面试验试飞的新征程。
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的滑跑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位移x=1.6×103 m时才能达到起飞所要求的速度v=80 m/s。
已知飞机质量m=7.0×104 kg,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求飞机滑跑过程中:(1)加速度a的大小。
(2)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
(1)飞机滑跑过程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22解得a=2 m/s2。
(2)设飞机滑跑时受到的阻力为F阻,依题意可得F阻=0.1mg设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阻=ma设飞机滑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有=在滑跑阶段,牵引力的平均功率P=FP=8.4×106 W。
答案(1)2 m/s2(2)8.4×106 W见《自学听讲》P76一功的计算1.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恒力做功的计算要严格按照公式W=Fl cos α进行。
应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确定力、位移及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用W=Fl cos α直接求解或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2.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先求合力F合,再用W合=F合l cos α求功。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用W合=W1+W2+W3+…求合力做的功。
(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F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一定做正功C.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不做功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始终垂直于斜面向上,由于位移方向水平向左,则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因此支持力一定做正功,A项正确。
摩擦力做功有三种情况:当加速度a=g tan α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摩擦力不做功;当加速度a>g tan α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摩擦力做正功;当加速度a<g tan α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做负功,故B项错误答案ACD求解恒力做功的流程图二功率的计算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1)P=。
(2)P=Fv cos α,其中v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1)P=Fv cos α,其中v为物体的瞬时速度。
(2)P=Fv F,其中v F为物体的速度v在力F方向上的分速度。
v,其中F v为物体所受外力F在速度v方向上的分力。
v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沿高度为h,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0滑下,另一质量与A相同的小球B自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落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两球做的功不相等B.落地前的瞬间,A球的速度等于B球的速度C.落地前的瞬间,A球重力的瞬时功率大于B球重力的瞬时功率D.两球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两球从相同的高度下落,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均为mgh,故A项错误;设落地前的瞬间A、B球的速度分别为v A、v B,则m=mgh+m,m=mgh,由于m>0,所以m>m,即落地前的瞬间A球的速度大于B球的速度,B项错误;两球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则=t,h=gt2,解得v A=-v0,P G A=mgv A sin θ=mg-mgv0sin θ,B球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 G B=mgv B=mg,故P G A<P G B,C项错误;重力所做的功均为W=mgh,做功的时间相同,则其功率P=相同,D项正确。
D答案分析计算功率时首先要判断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若为平均功率,则用对应的功除以对应的时间;若为瞬时功率,则用这个力的大小乘以此刻的速度在这个力的方向的分速度,或速度乘以这个力在速度方向上的分力。
三机车启动问题1.两种启动模型的比较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P不变:当v增大时,2.三个重要关系式(式中F min为最小牵引力,其值等于阻力F(1)无论哪种启动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 m==阻阻)。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过程中,匀加速过程结束时,功率最大,但速度不是最大,v=<v m=。
阻(3)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牵引力做的功W=Pt。
由动能定理得Pt-F阻x=ΔE k。
此式经常用于求解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过程的位移或速度问题。
预计在2019年底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届时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旅行时间将从3.5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
我国高速铁路使用的“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的,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
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车头第1节、车中第5节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假设每节动车和拖车的质量均为m=2×104 kg,每节动车提供的最大功率P=600 kW。
(1)假设行驶过程中每节车厢所受阻力f大小均为车厢重力的,若该动车组从静止以加速度a=0.5 m/s2加速行驶。
①求此过程中,第5节和第6节车厢间作用力的大小。
②以此加速度行驶时所能持续的时间。
(2)若行驶过程中动车组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两节动车带6节拖车的动车组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1。
为提高动车组速度,4节动车带4节拖车,则动车组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2,求v1与v2的比值。
(1)①以第6、7、8三节车厢为整体分析,总质量为3m,所受拉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3f=3maf=mg代入数据解得F=3.6×104 N。
②设每个动车提供的牵引力为F',动车匀加速行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m,对整个动车组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8f=8ma2P=2F'v m-8f=8ma代入数据解得v m=12.5 m/s持续时间t==25 s。
(2)动车组以最大速度行驶时有F牵=f阻=kv,依据公式P=F牵·v2P=kv1·v14P=kv2·v2两式相比得=。
(1)①3.6×104 N②25 s(2)解决机车启动问题的3个注意:(1)在机车功率P=Fv中,F是机车的牵引力而不是机车所受合力,正是基于此,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时达到最大运行速度,即P=F f v m。
(2)在恒定功率下的启动过程一定不是匀加速过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不适用了,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可用W=Pt 计算,不能用W=Fl计算(因为F为变力)。
(3)以恒定牵引力加速时的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常用W=Fl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功率P是变化的)。
变力做功的计算计算变力做功的常用方法有:动能定理法、等效转换法、微元法、图象法、平均力法等。
求解时根据条件灵活选取。
方法示例动能定理法用力F把小球从A处缓慢拉到B处,F做功为W F,则有W F-mgL(1-cos θ)=0,得W F=mgL(1-cos θ)微元法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克服摩擦力做功W f=F f·Δx1+F f·Δx2+F f·Δx3+…=F f(Δx1+Δx2+Δx3+…)=F f·2πR等效转换法恒力F把物块从A拉到B,绳子对物块做功W=F·-平均力法弹簧由伸长x1被继续拉至伸长x2的过程中,克服弹力做功W=·(x2-x1)图象法一水平拉力F0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为x0,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拉力所做的功,W=F0x01.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
因为使用动能定理可由动能的变化来求功,所以动能定理是求变力做功的首选。
用法见上表示例。
2.微元法利用微元法求变力做功:将物体的位移分割成许多小段,因小段很小,每一小段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视为恒力,这样就将变2019年春节,小明旅游时到一家农家饭餐厅就餐时发现,店内竟有真驴拉磨磨玉米面,如图甲所示,假设驴拉磨的平均拉力大小为500 N,运动的半径为1 m。
则驴拉磨转动一周所做的功为()。
A.0B.500 JC.500π JD.1000π J由于F的方向保持与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一致,因此可把圆周划分成很多小段研究,如图乙所示,当各小段的弧长Δl i足够小(Δl i→0)时,在这Δl i内F的方向几乎与该小段的位移方向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