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_李少峰

合集下载

油菜三系组合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油菜三系组合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 胡 陈志 谊 r 尚智 r 凡 等・ 种责 潭对 水稻 鼓枯 痛 抗性 鏊 殷 陆 稻
定 和 执 植 物 保 护 , 9 < )t3 1 4 ̄ 6 9 2
维普资讯
20 ( ) O 2 5

西




用 油 菜 的 杂 种 优 势 . 优 质 与 杂 优 相 结 合 , 育 将 选 优质 杂 交 种 , 达 到 优 质 高 产 目的 。 以 本 文 对 油 菜 三 系 与 组 合 材 料 的 主 要 性 状 进 行 了 考 察 分 析 . 期 为 选 育 优 质 高 产 杂 交 种 提 以
面 积 仅 占 4 左 右 。 解 决 这 一 矛 盾 , 须 利 8 要 必
裹 6
插 菌杆 接 种 后水 稻生 长 中 、 期病 情 比较 后
袁 7

l优 1 9 2 D优 5 27
插营 杆 与 插大 穴鉴 定 纹 枯病 结果 比 较
基 本 苗
— 5 6
走 定 不 接 种 最 高 苗 病 指
维普资讯
・4・

西




2 0 () 0 2 5
油 菜 三 系 组 合 性 状 与 产 量 相 关 分 析
胡 俊鹏
( 北 农 林科 技 大 学 , 西 杨 凌 西 陕
提 要
72 0 ) 1 1 0
对l 6个 油 菜三 系组 合 材料 进行 选株 、 种 , 析 了其 中 l 考 分 】个 组合 主 要 性 状 问的
负相 关 。 关键 词 油 菜 三 系组 合 ; 济 性 状 ; 型 ; 关分析 经 株 相
选 育 高 产 优 质 的低 芥 酸 、 硫 苷 、 籽 杂 交 低 黄 油 菜 是 提 高 油 菜 品 质 的 主 要 途 径 。 但 由于 优 质 与 高 产 存 在 着 遗 传 负 相 关 。育 种 者 经 过 多 年 的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friz rmak dyi r v dt eyedo a e ed s e n e n o ffr r n Qig a. et i r e l mp o e h il frp se e da d n tic meo amesi n h i le Ke o d :Qig a;S r g rp se ;F rizt n ;Yil ;E o o cef in y yw r s n h i p i a ee d et iai s n l o ed c n mi f c c ie
Efe to fe e tFe tl e Tr a m e t o ed a d fc fDif r n ri z e t n n Yil n i Ec n m i f c ie e so p ig Oi e d Ra e o o c Efe tv n s fS rn l e p s
Ab ta t sr c :A il x e i n s c r id t t d hee fc ffr i z to s o r wt fed e p rme twa a re o s u y t fe to e tl ai n n g o h,yed a d e o o i il n c n -
m i fiin y ofs rn i e d r pe U n e hea l a i n o ir g n,p o p r s p t s im ,o g nc ce fce c p i g ol e a . s d rt pp i to fn to e c h s ho ou , o a su r a i
施钾 肥 和有 机肥 能促 进 苗期 根 的生 物量 , 幅在 5 . ~ 5 . ; 增 25 7 5 能提 高 油 菜生物 量 的积 累 , 上 地

混合选择对甘蓝型油菜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混合选择对甘蓝型油菜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W EI Zh o n g — f e n ,Z HANG T a i - p i n g ,LI De - we n ,W ANG J u n
摘要 : 基 于 多年 适度 隔 离控 制 混合 群 体 进 行 油 菜 群 体 的 品质 和 产 量性 状 改 良和 统 计 分 析 , 针 对 人 工 构 建 的 3个 群 体 Q T
择, 分析 了混合选择群体改 良对各油菜群体 主要 产量及 品质性 状 的改 良效应 。研 究结果及不 同轮 回间存 在 真 实的遗 传 差异 , 主要 以单株 有 效 角果 数、 单株产量、 含 油量的 改 良选择 效果 较好 , 其遗 传增 益较 大 , 表 明单株有 效角果数 、 单株产 量、 含 油量 随选择 周期 增加 呈 明
选择 研 究 , 通 过具 有不 同优 良性状 亲本 间 的随机 交配 , 将来 自不 同基 因型 的多个 优 良性 状 组 合起 来 , 创 造 含 有 多 个 目标 性 状 基 因 的 基 础 育 种 群 体 。本 试 验 在 2 0 0 6~ 2 0 1 1 年 间应用混 合选 择群 体改 良方 法 对 3个 油
S t u d y o f I mp r o v e me n t E f f i c i e n c y f o r t h e T r a i t s o f Y i e l d a n d Q u a l i t y b y
Ma s s S e l e c t i o n o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s Ra p e s e e d s i n B. n a p u s
永 明等 主要针 对甘 蓝型 油菜进 行 了一 系列 的轮 回
关键词 : 混合选择 ; 群体改 良;油菜品质性状 ; 遗传增益

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本试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有 5个处 理 ,3次萤 复。处
理 ( A) 1 . 5 万株/ 6 6 7 m 2 ;处 理 ( B )1 . 8万 株 / 6 6 7 1 1 1 2 ;处 理
( C )2 . 0万株 / 6 6 7 m 2 ;处理 ( D)2 . 2万 株 / 6 6 7 m 2 ;处 理 ( E )
l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 材 料
供 试 品种 为 “ 油研 5 0 ” 。 1 . 2 试 验 地 点 及 条 件
试验 田在重 庆 市 开县 竹 溪 镇灵 泉 村 5社 ,海 拔 1 8 0 m,
属紫色 冲积水稻 土 ,夹沙 田,前作为芝麻 。p H值 6 . 8 ,有 机

要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开县地 区直播油莱栽培密度进行研 究 ,结果表 明:种 植密度增 大,油莱株 高、有效分枝 高度 、有效
分枝数 、主序有效长度 、主序有效 角果数 、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都产生影响 ,密度 为2 . 2万株/ 6 6 7 m 2  ̄ J 处理产
量 最 高 ,达 到 2 f ) 7 . 5 k g / 6 6 7 m 2 。
质含量 1 3 . 4 g / k g ,全 氮 1 . 0 5 g / k g ,有 效 磷 2 5 . 3 m g / k g , 速 效 钾
40 mg /k g 。
油菜 收 割前 取样 品 于 室 内 风 干后 ,分 别 测 量 其 株 高 ( e m) 、有效分枝高 度 ( e m) 、有 效 分枝 数 ( 个) 、主花 序有
5 . 4 个 ,处理 A最 高 ,极差 为 2 . 1 个 ,且与 C 、D 、E呈显著 差异 。综上说明 ,密度 的高低对油 菜 的整 体株 型产生影 响 , 单位面积株数过多 ,植株有增高趋势 ,有效分支 高度也 随之 增高 ,主序长度 降低 ,有效分支数也降低 ,间接影响到单 株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㊀2018,30(3):7 10ActaAgriculturaeJiangxi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jxnyxb.comDOI:10.19386/j.cnki.jxnyxb.2018.03.02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倪正斌1,王陈燕2,孙雪辉1,吴昌庚1,孙红芹1,万林生1,严国红1∗㊀㊀收稿日期:2017-11-07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5)1005-3-1];农业部沿海盐碱地科学观测实验站开放课题(YHS201609);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5GA690121)㊂作者简介:倪正斌(1985─),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㊂∗通讯作者:严国红㊂(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5;2.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5)摘㊀要:2016 2017年在江苏盐城对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㊂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0.09 0.72,以二次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以角果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甘蓝型油菜的产量与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㊁3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这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㊂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65.4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1-8581(2018)03-0007-04Correlation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esofMainAgronomicTraitsinBrassicanapusNIZheng-bin1,WANGChen-yan2,SUNXue-hui1,WUChang-geng1,SUNHong-qin1,WANLin-sheng1,YANGuo-hong1∗(1.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inCoastalAreaofJiangsu,Yancheng224005,China;2.AgriculturalCommitteeofTinghuDistrict,YanchengCity,JiangsuProvince,Yancheng224005,China)Abstract:Thecorrelationanalysisand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of11majoragronomictraitsin12rapeseed(BrassicanapusL.)varieties(combinations)werecarriedoutinYanchengcity,Jiangsuprovinceduring2016 2017.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reweregreatdifferencesinthemainagronomictraitsamong12rapeseedvarieties(combinations),andthenumberofsecondarybrancheshadthebiggestvariationcoefficient(0.72),whilethepodlengthhadthesmallestone(0.09);theyieldofrapeseedwassignificantlyand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numberofthefirstbranches,thenumberofsecondarybranches,andthenumberofpodsperplant;amongthe4principalcomponentsobtained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thefirstprincipalcomponentwasmainlyrelatedtothenumberofpods,thesecondandthirdprincipalcomponentsweremainlyrelatedtothecharac⁃tersofpods,thefourthprincipalcomponentwasmainlyrelatedtotheyield,andtheaccumulatedcontributionrateofthese4prin⁃cipalcomponentsreached85.69%.Keywords:Brassicanapus;Agronomictrait;Correlationanalysi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㊀㊀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重要的食用油和饲料来源,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60万hm2左右,其产量占到国产食用植物油的45%左右㊂在油菜育种中,油菜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和分析是进行育种亲本筛选和配制优良杂交组合的基础,油菜的大部分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由于基因的一因多效和连锁,这些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㊂同时,通过对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可以较好地掌握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高效开展重要目标性状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㊂为此,针对不同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分析,前人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㊂黄华磊等[1]对2013 2014年度长江上游区17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形成的贡献大小顺序为每角果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株高>千粒重㊂张文英等[2]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性状有角果数和千粒重㊂其他学者[3-19]围绕油菜的农艺性状也开展了较多研究㊂虽然前人对甘蓝型油菜的农艺性状已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但由于各个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材料及目标性状不同,因此所得研究结果有所不同㊂我们选取2016 2017年度本所承担鉴定的12个油菜品种(组合),针对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期为油菜种质的有效利用和油菜性状的综合改良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待鉴定的12个油菜品种(组合)见表1㊂将这些材料于2016年9月种植在本研究中心试验田㊂表1㊀供试油菜材料名称和来源编号品种名称材料来源SL01苏1608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SL02盐杂341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SL0312HPB7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SL04镇13H084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SL056823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SL06PS3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SL07镇Y15028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SL08Y290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SL09瑞油501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SL10南农油590南京农业大学SL11苏6006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SL12秦优10号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2㊀试验设计及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㊁地势平坦㊁排灌方便㊁土壤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㊁地力均匀㊁前作为水稻的田块进行区域试验,每个油菜品种(组合)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㊂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方形,小区面积20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畦㊂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田间管理按当地大田生产水平进行,同一试点各项栽培管理措施一致,治虫不治病㊂在油菜成熟后收获前进行田间取样,调查各个参试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在收获后测产㊂1.3㊀数据分析利用Excel2016㊁SPSS20.0和MATLAB2014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表现从表2可以看出,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较大㊂参试材料的株高平均为158.4cm,株高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最大株高为176.20cm,而最小株高为128.40cm,株高极差达到了47.80cm;参试材料的分枝点高度平均为40.93cm,分枝点高度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最大分枝点高度为8.00cm,而最小分枝点高度为20.00cm,分枝点高度极差达到了38.00cm;一次分枝数平均个数为7.00,一次分枝数表现普遍较好,其中最多一次分枝数9.40个,最少一次分枝数5.60个,一次分枝数极差为3.80个;参试材料的二次分枝数平均个数为2.48个,二次分枝数表现较差,其中最大二次分枝数为6.40个,最小二次分枝数是0.40个,二次分枝数极差达到了6.00个;主轴长度和角果长度平均值分别为66.62㊁6.13cm,其极差也分别达到了26.00㊁2.00cm;参试材料主轴有效角果数㊁全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8.60个㊁303.78个和23.75粒,其极差也分别达到了23.80个㊁318.60个和10.00粒,全株角果数差异比较明显;参试材料的千粒重和产量表现也较好,平均值分别为3.48㊁3.97g,其极差分别达到了1.93㊁2.32g㊂变异系数可以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不同农艺性状变化的大小,可以看出,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的顺序为二次分枝数>全株角果数>分枝点高度>一次分枝数>千粒重>产量>主轴长度>每角粒数>主轴有效角果数>株高>角果长度㊂表2㊀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主要性状的表现性状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株高/cm128.40176.20158.4047.8015.330.10分枝点高度/cm20.0058.0040.9338.0011.260.27一次分枝数/个5.609.407.003.801.360.19二次分枝数/个0.406.402.486.001.790.72主轴长度/cm54.0080.0066.6226.007.910.12主轴有效角果数/个54.4078.2068.6023.806.680.10全株角果数/个176.60495.20303.78318.6093.220.31角果长度/cm5.507.506.132.000.570.09每角粒数/粒19.0029.0023.7510.002.770.12千粒重/g2.874.803.481.930.550.16产量/g2.905.223.972.320.550.142.2㊀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株高与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和主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分枝点高度与角果长度㊁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株角果数呈显著负相关;一次分枝数与株高㊁二次分枝数㊁主轴有效角果数㊁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8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0卷与全株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二次分枝数与一次分枝数㊁株高㊁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株角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轴有效角果数与一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分别与分枝点高度㊁角果长度呈显著㊁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有效角果数㊁全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角果长度与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㊂表3㊀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株高分枝点高度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主轴长度主轴有效角果数全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分枝点高度0.101.00一次分枝数0.51∗-0.471.00二次分枝数0.57∗-0.400.62∗1.00主轴长度0.54∗0.150.090.361.00主轴有效角果数0.48-0.470.55∗0.400.131.00全株角果数0.49-0.56∗0.75∗∗0.88∗∗0.120.60∗1.00角果长度0.280.61∗0.14-0.29-0.07-0.10-0.241.00每角粒数0.140.230.420.000.020.340.090.51∗1.00千粒重-0.390.57∗-0.29-0.46-0.32-0.54∗-0.50∗0.67∗∗0.401.00产量0.48-0.050.53∗0.52∗-0.030.340.53∗0.210.03-0.23㊀注: ∗ 表示在0.05水平上相关显著; ∗∗ 表示在0.01水平上相关极显著㊂2.3㊀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甘蓝型油菜复杂多样的农艺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育种者筛选有效性状的难度,而主成分分析可以对农艺性状进行降维,通过线性组合,提炼出较少的彼此独立的主成分,为育种者选择目标性状提供必要的信息㊂故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㊂由表4可知,在分析的11个因子中,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故前4个因子可作为本研究的主成分因子㊂各个主成分有所不同,第1主成分主要由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㊁全株角果数㊁主轴有效角果数构成,这些性状都与角果数有关,所以第1主成分亦可称为角果数主成分;第2主成分主要由分枝点高度㊁角果长度㊁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构成,这些性状与角果性状关系较大,所以第2主成分亦可称为角果主成分;第3主成分主要由每角粒数构成;第4主成分主要由产量构成㊂在4个主成分中,有3个主成分与一次分枝数㊁产量有关,因此,一次分枝数㊁产量对油菜的综合表现影响较大,这2个性状可以作为候选的主要目标性状㊂表4㊀甘蓝型油菜主要性状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项目主成分F1F2F3F4F5F6F7F8F9F10F11株高0.310.29-0.400.04-0.22-0.240.44-0.23-0.35-0.33-0.27分枝点高度-0.280.37-0.370.14-0.050.420.07-0.390.250.46-0.12一次分枝数0.370.230.26-0.040.18-0.49-0.32-0.310.000.46-0.25二次分枝数0.410.01-0.110.180.490.260.210.08-0.380.280.46主轴长度0.150.07-0.67-0.340.23-0.08-0.410.380.17-0.04-0.08主轴有效角果数0.350.070.16-0.39-0.530.270.170.39-0.040.38-0.10全株角果数0.430.000.140.100.270.140.330.020.71-0.23-0.18角果长度-0.130.580.040.12-0.15-0.390.130.270.260.010.55每角粒数0.030.470.27-0.510.150.35-0.20-0.27-0.11-0.380.15千粒重-0.330.340.210.080.390.030.190.47-0.230.04-0.51产量0.270.220.060.62-0.260.28-0.510.17-0.09-0.20-0.10特征值4.502.451.471.010.680.360.280.170.070.010.00贡献率/%40.8922.2813.359.176.223.242.511.590.650.080.01累积贡献率/%40.8963.1776.5285.6991.9295.1697.6799.2699.9199.99100.00㊀㊀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在各个主成分方面的表现差异也较大,在第1主成分中,SL3和SL12的得分居前2位,表现较好;而SL10和SL11的得分居后2位,表现较差㊂在第2主成分中,SL10的得分最高,SL9的得分最低㊂在第3主成分中,SL1表现最好,SL6表现最差㊂在第4主成分中,SL32表现最好,SL4表现最差㊂3㊀小结与讨论对2016 2017年12个参试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11个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单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09 0.72,其中二次分枝数的变异最9㊀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倪正斌等: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大,而角果长度的变异最小㊂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产量与一次分枝数(相关系数为0.53∗)㊁二次分枝数(相关系数为0.52∗)㊁全株角果数(相关系数为0.53∗)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㊂主成分分析共获得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5.69%;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相关,第2主成分与角果性状关系较大,第3主成分主要由每角粒数构成,第4主成分主要由产量构成;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在4个主成分上差异明显,这将为未来甘蓝型油菜育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㊂表5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的主成分得分品种(组合)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第4主成分SL1-1.61-0.422.10-0.63SL2-1.36-1.01-1.090.88SL33.600.630.521.67SL41.731.691.15-1.68SL50.69-1.90-1.05-0.69SL60.340.66-2.16-0.07SL7-0.381.310.670.37SL8-0.170.83-0.27-0.50SL91.40-2.461.261.06SL10-3.182.57-0.201.05SL11-3.34-1.850.10-0.50SL122.27-0.05-1.03-0.97㊀㊀对甘蓝型油菜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㊁分析和评价是油菜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关键㊂在育种实践中,由于不同育种者关注的目标性状不同,因此,其围绕甘蓝型育种材料开展的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㊂本研究发现,12个参试材料在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为油菜育种提供有利条件㊂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株角果数㊁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与甘蓝型油菜产量的相关性较高,可见提高有效角果数可作为改善油菜产量的主要突破口之一㊂这与王健胜等[2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在同样种植密度条件下,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越多,产量越高,该结果与育种实践基本一致,因此,在甘蓝型油菜育种过程中有效处理好一次分枝数㊁二次分枝数的关系对甘蓝型油菜性状的综合改良比较重要㊂在主成分分析获得的4个主成分中,第1主成分主要与角果数有关,第2㊁3主成分与角果性状相关性比较高,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可见,在未来甘蓝型油菜育种中,应该加强对角果数和角果性状的选择和改良㊂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的表现由于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同一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农艺性状的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本研究选择的材料数量有限,因此,本研究结果只能指导本地区或者类似生态环境下甘蓝型油菜性状的选择和改良㊂另外,本研究所获得的部分研究结论还需在未来利用更丰富的甘蓝型油菜材料作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㊂参考文献:[1]黄华磊,周燕,李艳华,等.长江上游区十七个油菜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4):46-47.[2]张文英.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3-2185.[3]张晓元,江满霞.种植密度对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4):19-20.[4]李福荣.不同优质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41-43.[5]段秋宇,廖方全,刘士山.种植密度及行距配置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7,35(2):167-171.[6]徐娅梅.不同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5-16.[7]王健胜.中国冬油菜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油菜育种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94-97.[8]关周博,王学芳,赵小光,等.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7):15-18.[9]姚雪雁,关周博,田建华,等.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6-7.[10]江满霞,高冰可,卢列健,等.13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4):472-474.[11]于亚强,王树彦.北方春油菜品种农艺性状评估与相关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22-25.[12]彭驰.油菜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1-13.[13]周晓彬,江晶,王德鹏,等.长江中游组生产试验油菜农艺性状聚类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85-86.[14]黄益国,张学昆.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作物研究,2017,31(3):260-264.[15]王俊生,谭光轩,李成伟.12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周口地区的表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98-99.[16]宋稀,刘凤兰,郑普英,等.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00-1806.[17]林宝刚,丁厚栋,张尧锋,等.国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J].中国种业,2010(4):47-49.[18]丁厚栋,张尧锋,余华胜,等.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聚类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24(B08):103-105.[19]陈锋,张洁夫,张维,等.甘蓝型油菜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2):35-38.[20]王健胜,梁亚红,侯桂玲,等.油菜育种亲本主要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147-152.(责任编辑:黄荣华)01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0卷。

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材 料 与方 法
11 材料 .
植 株 主要农 艺 性状 。收 割后 称取各 处 理小 区产 量 , 用 采 邓 肯 氏新 复极 差测 验 ( MR ) D T 进行 方 差分 析 , 作显 著 并
性 测验 。
供试 油 菜 品种 H 9 、 0 580 1A 5 为双 低 甘 0 0 H 4 、4 0 一 3 均
株, 调查霜霉病 、 美洲斑潜蝇危害情况 。油菜角果发育
期 各处 理分 别取 样4 株 , 0 调查 受春 旱危 害情 况 。分析 比 较 各 处 理 对 主 要 病 虫 害 及 试 验 过 程 中所 遇 逆 境 的抗
性。
油 菜成 熟 收割前 2~3d 每处 理取 样2 株考 种 , 定 0 测
221 混 、 .. 单植 对 油菜 主要 农 艺性状 的影 响
表 2 混 、 植 油 菜 植 株 主 要 农 艺 性 状 及 小 区产 量 单
由表 2 知 ,个 混植 处 理 与3 单 植 处 理 的平 均值 可 3 个
比较 : 株高、 分枝高度呈下降趋势 , 最多下降了8 5c . m、 8 1 7e 有效 分枝 数 多2 .9 一5 .9 。从 而 提高 了 . m; 5 1 % 5 75%
同大 田。
结构Ⅲ 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群体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和 , 对 田间水 、 、 、 热 气 肥的有效利用 , 从而达到提高作物生 物 产量 或 经济 产量 的 目的 。这一 技术 国外 已成 功 地 应
用 于对 付小 麦锈 病 ,国 内对水 稻 病 害 的 防治 和旱 地 棉 对 逆境 生理 的抗性 均作 了初步 的研 究 。有 关混 植 在 , 油 菜栽 培植 保方 面 的研究 , 目前 还 未见 报道 。 于 当前 鉴 油 菜生 产 中大 面积 连 片种 植 , 品种布 局 单一 化 , 虫 害 病

填充物与用种量对机械化条播油菜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填充物与用种量对机械化条播油菜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二铵 1 5 0 k g / h m 作填 充 物 , 基 本保 苗数 3 8 . 7 8万 株 / h m , 产量 为 3 8 5 3 . 5 3 k g / h m2 。 提 出针 对 北 方 寒 旱 区 油 菜 机 械 化 播 种 适 宜 推 广 的 播 量 为 4 . 5 ~ 6 . 0k g / h m2 , 选择 尿 素 1 2 0k g / h m Z + 磷 酸 二铵 1 5 0k g / b m 2 作 填充 物 为最佳 。 关键 词 油 菜; 机械化; 播量; 填充 物 ; 质量; 产 量 中图 分类 号 ¥ 5 6 5 . 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Q i n g z a N O . 5 a s t e s t m a t e r i a 1 .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f i l l e r a n d s o w i n g r a t e s o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s q u li a t y a n d y i e l d w e r e s t u d i e d .
农 艺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5年 第 1 1 期
填 充物 与 用种 量对 机械 化 条 播 油菜 群 体质 量 及产 量 的影 响
董 云 孙 万仓 庞进 平 王 文 昌 郝 玉红 。 王 毅 靳 丰蔚 徐 一涌 ・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甘肃兰州 7 3 0 0 7 0: 甘肃农 业大学农 学院 ; 和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
1 0 0 7 — 5 7 3 9( 2 0 1 5 ) l 1 — 0 o 1 6 一 O 3

混合选择对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改良效应_魏忠芬

混合选择对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改良效应_魏忠芬

[文章编号]1001-3601(2012)11-0639-0011-04混合选择对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群体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改良效应魏忠芬1,张太平2,李德文1,王军1(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6;2.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贵阳55001) [摘 要]为了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改良,应用群体混合选择改良方法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混合群体进行多年适度隔离控制轮回选择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1)对构建的两个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混合群体QTA1(黑籽不育系群体)、QTA2(黄籽不育系群体)进行5代混合轮回选择,选育出的2368A和2392A不育系的产量、含油量、配合力均优于原始不育系,芥酸、硫甙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国家优质油菜标准,含油量达48.34%和49.79%。

2)用2368A和2392A与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组配了21个比对照油研50增产5.47%~31.34%的核不育两系组合。

结论:混合选择改良方法不仅可以改良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品质和配合力,还可以显著提高其含油量和抗性等。

[关键词]混合选择;群体改良;油菜品质性状;群体产量[中图分类号]S634.303.8[文献标识码]AImprovement Efficiency of the Characters of Yield and Quality by Mass Selectionon the Genic Male Sterile Rapeseeds Lines in Brassica napusWEI Zhongfen1,ZHANG Taiping2,LI Dewen1,WANG Jun1(1.Guizhou Institute of Oil Crops,Guiyang,Guizhou 550006;2.Guizhou Agricultural Department,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ppropriate isolation mass population,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with the two populations of GMS-Lines in B.napus.The results of field experment showed that masspopulation selection not only improved the quality characters and oil content especially,but also increasedthe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yield and their components and combing ability and resistence of the CMS-Linesin B.napus.The GMS-Lines 2368A,2392Awere selected from two syntheric populitions QTA1(theGMS-line population of black seed)and QTA2(the GMS-Line pulation of yellow seed)with mass selectionfor five cycles.The yield traits and oil content and combining abillity of two GMS-Lines 2368A,2392Amore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populations of the GMS-Lines in B.napus.Their oil content were up to 48.34%and 49.79%respectively.Hybrids crossing 2368A,2392Awith the main varieties in B.napus yielded5.47%~31.34%higher than the crossing Youyan 50.Key words:mass selecting;population improvement;rapeseed quality traits;population yield 在作物育种的分离群体中,有利基因型的频率越高,从中筛选出优良个体的概率越大,有利基因通常分散于群体内的不同个体中,常规杂交育种程序由于受选育技术和鉴定条件的限制,在自交过程中的随机固定使优良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较低,中选的概率更低,同时自交还容易导致其生活力衰退。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加 幅度 却 因密 度 的 不 同而 不 同 。以施 肥 水 平 由3 加 到 4 例 ,种 植 密 度 增 为 由 7 万 株 /m  ̄ ) 到4 .万 }/m2 种 不 同 密度 条 件 下 籽 粒产 量 增 加 幅 . 5 h2 J I 50 束h 的6 l 度 分 别 为2 .% 、3 .% 、3 .%、 1.% 、1.%、84 ,即种 植 密 度 较 65 1 5 28 63 1 6 . % 高 时施 肥 量增 加 引 起 的增 产效 应 下降 ,边 际 产 量 降低 。
22 不 同 种 植 密 度 和 施 肥水 平 对油 菜 单株 有 效 角 果 数 的 影 响 -
Nk/m ̄ (h ) g
2 oo 4 .o 1 0o 8 .0 l(o 】 o 2. 6. 0∞ O∞ .
P0 ( , KOk h ) 25 g m ) k h 2 (,mz g /
1 0 1 a 1 6 2 a AB 7 .2 A 3 1b 6 .2 B 0 1b 1 o3 a 6 . 2 A 1 15 b 4 .2 、 3 .2 B 95 ( BC
9 .2 AB 8 . b BC 4 .&:BC 15 b 74 c 27 d 6
1 01a 7 .2 A 1 7 8 a A 3 .lb
1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产量的影 响较大 ,施肥量对油菜产量 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种植密度 ,而种植密度直接影响施肥后的增产效果。 2)在相I种植密度条什 增加而增加 ;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 ,每株有效角果数 随 着密 度 的增 加 而减 小 。 基金项 目:国家油菜产业 技术体 系建设 项 目 ( y t一 0 0 n ex 0 5 9)、国家 “6 项 目” ( 0 6 AD 1 0 83 2 0 B 2 3)、湖南省重大专项 ( 0 9 J0 6 1 B 2 0 F 10 — 和 2 0 ̄10 —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 台开放基金项 目 ( 9 09 资助。 09 06 3 0K 4 )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摘要: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关键词:油菜(Brassica napus L.);播种期;密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Abstract: Huayouza 9 and huashuang 5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 density on direct seeding rapeseed traits and yield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riety, sowing date and interaction of sowing time and densit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yield. The yield of Huayouza 9 was larger than huashuang 5, main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effective pods per plant. Early sowing was conducive to individual growth of direct-seeding rape before winter; the number of branches per plant, effective pod number per plant, seed number per pod and 1 000 grain weight all increased. The optimum sowing density differed according to differennt sowing time. Low density could help inspiring yield increasing potential under early sowing conditions; while high sowing density was suitable for late sowing time.Key words: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 sowing date; density; yield; factors of yield武穴市2009年获湖北省“油菜生产大县”称号,连续多年油菜种植面积超过2.67万hm2。育苗免耕移栽曾经是当地油菜主要种植方式[1],油菜茬口以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和中稻为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油菜直播栽培正在快速扩展[2,3]。同时气候变暖为直播油菜播种期推迟提供了可能(直播油菜播种期比育苗移栽迟15 d以上),暖冬气候有利于直播油菜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实现秋发冬壮[4,5]。适期播种和合理密植是实现油菜高产的主要栽培措施,播种期的迟早影响油菜生育状况,密度能协调油菜单株生长优势与合理群体的矛盾[6]。本试验结合湖北省油菜主推品种及当地油菜茬口,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密度条件对直播油菜产量构成的单因素作用及产量的交互作用,旨在为形成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试验品种为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杂交双低油菜华油杂9号和常规双低油菜华双5号,均在200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以来先后确定为国家和湖北省主推品种。1.2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在大法寺镇中桂村,前茬为中稻,土质为黏土。试验设品种(A)、播种期(B)、密度(C)3个因素,其中品种2个,为华油杂9号(A1)、华双5号(A2),播种期设9月30日(B1)、10月20日(B2)2个水平,密度设15万株/hm2(C1)、30万株/hm2 (C2)、45万株/hm2(C3)3个水平,共12个处理(表1)。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采用翻耕直播种植方式,小区长8.3m,宽1.6m,净面积13.3m2,四周设置保护行。每小区播5行, 3叶期前间苗,5叶期定苗,3个密度每行留苗40、80和120株。每公顷用45%(质量分数)复合肥(N、P2O5、K2O各占15%)750.0kg和硼砂15.0kg作底肥;定苗期和定苗后7d分两次施苗肥,每公顷每次施尿素40.0kg,2010年1月10日每公顷施尿素75.0kg、45%(质量分数)复合肥150.0kg作薹肥,折算每公顷施纯N 206.3kg、P2O5 135.0kg、K2O 135.0kg。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如表2所示,不同品种、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直播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部位、单株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等农艺性状及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2.1.1主要农艺性状1)株高、有效分枝部位和主花序长。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具有不同的特征特性,株高、有效分枝部位和主花序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播种期对株高影响明显,9月30日播种的油菜平均株高比10月20日播种的高10.5 cm,差异显著;播种期推迟,油菜有效分枝部位降低,主花序长缩短。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主花序长呈降低和缩短趋势,有效分枝部位则提高,其中主花序缩短和有效分枝部位提高达显著水平。2)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数是形成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的基础。品种、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直播油菜分枝数形成影响明显,处理间均达显著水平,其中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单株分枝数多1.8个,9月30日播种的比10月20日播种的多2.0个,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数明显减少,15万株/hm2比30万株/hm2和45万株/hm2的多4.6个和9.2个,30万株/hm2比45万株/hm2的多4.6个。2.1.2产量构成因素1)单株有效角果数。品种、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直播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明显的影响。华油杂9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比华双5号多17.1个,9月30日播种比10月20日播种的多35.7个。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明显减少,15万株/hm2比30万株/hm2和45万株/hm2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多152.0个和229.5个,30万株/hm2比45万株/hm2的多77.5个。不同处理单株有效角果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品种和播种期对每角粒数影响较小。密度增加,每角粒数减少,差异达显著水平。千粒重由品种特性决定,受栽培条件影响较小,播种期和密度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3)单株产量。品种及播种期间直播油菜单株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由于构成单株产量的单株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显著减少,因而单株产量也显著降低。2.2不同处理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变量分析(表3)表明,品种(A)、播种期(B)、播种期(B)和密度(C)的互作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作用大小依次为B>B×C>A。2.2.1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表4),9月30日播种的平均产量3799.35kg/hm2,10月20日播种平均产量3 164.65kg/hm2,9月30日比10月20日增产20.06%,增产极显著。2.2.2播种期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比较分析表明,播种期与密度有互作效应,B×C 的互作差异极显著(表5),表明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直播密度不同,播种期9月30日(B1)和10月20日(B2)条件下密度的产量排序分别为C1>C2>C3和C3>C2> C1,密度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腾茬较早的单季晚稻和中稻茬口油菜,早播条件下较低密度可以充分发挥油菜个体生长优势实现高产,以9月30日播种,密度为15万株/hm2搭配为佳。增加播种密度对迟播油菜产量具有补偿作用,晚稻茬口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以10月20日播种、45万株/hm2搭配为佳。2.2.3品种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品种的产量结果如表6。华油杂9号平均单产3 552.35 kg/hm2,华双5号平均产量3 411.67 kg/hm2,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4.1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3小结与讨论试验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的互作对直播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4.12%,主要是华油杂9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比华双5号多17.1个;9月30日播种比10月20日播种平均单产增产20.06%,适时早播可以促进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有效分枝和每角粒数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受播种期效应的影响,对直播油菜平均单产影响不显著,但播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油菜单株产量急剧下降,构成单株产量的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与叶剑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直播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易实现高产,迟播应相应增加密度,加大群体对提高产量的效应更加明显。因此,直播油菜高产栽培必须根据水稻茬口合理安排播种期和密度,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单季晚稻和中稻茬口宜适时早播,密度以15万株/hm2为宜;双季晚稻茬口应及时播种,密度控制在30万~45万株/hm2。参考文献:[1] 梅金先,祝吉光, 表广丰. 水田三熟油菜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4(6):33.[2] 王汉中.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100-105.[3] 梅少华,查向斌,段志红,等.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86-2388.[4] 陈少勇,郭忠祥,高蓉,等.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气温的气候变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4):478-485.[5] 蒲金涌,姚小英,邓振镛,等. 气候变暖对甘肃冬油菜种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9):1397-1401.[6]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 叶剑,孙万仓,武军艳,等.群体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171-175.。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关键 词 :油 菜 ;密度 ;施 肥 量
中 图分 类 号 :S l 7 2 6 . 4 . ;S5 5 4 文 献 标 志码 :B 文 章 编 号 :0 2 — 1 ( 0 1 0 —3 80 5 89 7 2 1 ) 20 2 .5 0
合理 的栽培措 施可有 效发挥优 质高产 油菜 品种 的遗传 特性 ,尽可 能改善其农 艺性 状 ,进 而提高产 量 。合理 的施 肥 量 和 种 植 密 度 能 够 协 调 群 体 和 个体 的作用 ,从而有 利于 油菜干物 质 的积 累 ,特别 是有 利于提 高 中后期 干物 质的积 累 ,这是 油菜高产 的基础 。 已有研 究表 明 ,增 加施肥量 可 以促 进个体 生长进 而提高 籽粒产 量 。增加 种植 密度 ,也是 促进群 体生 长和增产 的途径 之一 ,在欧盟 油菜高产 区种植 中通 常密度 为 4 0万 ~ 0万株 ・ m~,产量 6 h
度 小 于较 低 密 度 条 件 下 的增 产 幅 度 ;施 肥量 较 低 时 随 着 密 度 的 增 加 籽 粒 产 量 增 加 ,施 肥 量 较 高 时 则 不 然 ,高 施 肥 量 高 密度 条 件 下 籽 粒 产 量 反 而 下 降 。试 验 以 密 度 2 . 2 5万 株 ・ i h n~,N、P 0 、K 0、B施 用 量 分 别 为 2 0 0 , , 4. , l 0 0 1 . , 12 k h 的 处理 组 合 籽 粒 产 量 最高 。 2 . ,2 0 0 . g・ m
种精准合 理施肥 与高 产优质栽 培提供 科学依 据 。现
收 稿 日期 :2 1 .1 1 0 0 1 —2
基 金 项 目 :国家 油 菜 产 业技 术 体 系 建设 项 目 ( 00 );国 家 “ 6 0 59 8 3项 目 ” ( 06 AD 1 0 ) 2 0 B 2 B 3 ;湖 南 省 重 大专 项 ( 09 J0 6— ; 国 20 F10 3)

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1 材 料 与方 法
实 验材 料及数 据 都 来 源 于 2 1 甘 肃 省 春 油 菜 00年 区域试 验永 登秦 王川试 点试 验结 果 。试 验采用 随机 区
组设 计 , 重 复 , 区 面 积 1 株 距 1 m, 距 3次 小 0m , 5c 行 2 m, 植密 度为 2 3 5 6 7m 。以小 区计 产 , 0e 种 22 3 ̄ 6 %/ 每
主花 序长 度 4, 花 序 结 角 数 5, 交 密 度 X6 全 主 结 , 株有 效结 角数 7, 粒 数 8 角 果 长 度 X9 千 粒 重 角 , , X 0 比较 数 列 , 灰 色关 联 度 方 法对 结 果 进 行分 析 。 1为 按 试验 数据 用 ds 据处 理 系统 进 行 处 理 ( 农 艺 性状 p数 各
x 表示第 i i 因素各数值 的平均数;i S 表示第 因素 的标
准差 。得 到无 量纲化 处 理 的新 序列 , 见表 2 。 22 计 算 绝对 差值序 列 . 求 参考 序列 X1 各 比较 序 列 X ( ) 的 绝 对 1与 ik 间
Q amaA ik ) Q为分辨 系数 , 值为 o 5 m x x X( ) , 取 .。
问题探讨

毅 等: 油菜产量与 主要农艺性状 的灰 色关 联度分析
油 菜产 量 与主 要农 艺 性 状 的灰 色 关 联 度 分 析
王 毅 , 庞进 平 , 董 云 , 靳 丰蔚 , 徐一 涌
( 甘肃 省农 业科 学 院作 物研究 所 , 兰 州 70 7 ) 3 00 Gr y Reain An lss o ed a d M an Ag o o c Tr i fRa e a lto ay i n Yil n i r n mi at o p s

不同播种量对早熟油菜青海131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量对早熟油菜青海131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早熟油菜青海131是一个早熟、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摸索其在南昌地区二晚稻田免耕直播的最适播种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本次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概况试验设在南昌市新建县石埠乡岗背村二晚田中进行,试验田前作为二稻,属冲丘陵岗地,肥力中下。

供试油菜品种为早熟油菜青海131(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提供)。

试验用肥:霸王穗复合肥(南京巴田肥料有限公司制造),多元素晶体硼肥(辽宁省风城市昌利硼镁肥厂生产)。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播种量4.50kg/hm 2(A )、5.25kg/hm 2(B )、6.00kg/hm 2(C )、6.75kg/hm 2(D )、7.50kg/hm 2(E )、8.25kg/hm 2(F )。

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m 2。

1.3试验实施二晚收获后,按2m (包沟)开沟做畦,均匀撒开沟土,施油菜专用肥750kg/hm 2,与多元素晶体硼肥18kg/hm 2拌匀后均匀撒于畦面。

耙匀后于2010年11月9日播种,采用免耕直播,播后用耙盖籽后,灌水上畦,自然落干,喷施乙草胺1.05L/hm 2。

其他管理参照高产栽培技术。

1.4调查内容与方法收获时,每小区随机3点取样,每点数1m 2苗数并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并测产。

采用DPS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1-4]。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由表1可知,在试验条件下早熟油菜青海131不同播种量生育期相差不大,全生育期为172d 左右,播种量大的处理较播种量小的处理减少1d ,表现为春后生长快、抽薹开花早、耐低温。

2.2农艺性状由表2可知,早熟油菜青海131随播种量的增加,田间密度增加,株高降低,单株分枝数减少,底部茎粗变小,最低结荚部位升高。

由此可见,早熟油菜青海131随播种密度增,植株农艺性状逐渐变差。

2.3经济性状由表3可知,早熟油菜青海131随播种量的增加,单株荚果数减少,每荚果粒数减少,千粒重减轻。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花序生产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花序生产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七 电 电 女 女 七 ・
系鲜重 、 相对根系干重 、 相对幼苗鲜重和相对幼苗干
重 都有 不 同程度 的 降低 , 这说 明干 旱胁 迫 抑 制 了玉 米 种 子 的 萌 发 过 程 。春 播 玉 米 品 种 京科 6 6 5 、 京 科 9 6 8 、 农华 1 0 1 和联科 9 6的根 长 、 幼苗高度、 幼 苗鲜 重、 根系鲜重、 幼苗 干 重 和根 系 干 重 的相 对值 较 大 , 郑单 9 5 8 、 农大 1 0 8 、 辽单 5 6 5和 中单 2 8 各 项指 标 的 相 对 值 比较小 ; 夏 播 玉 米 品种 中京农 科 7 2 8 、 旺禾 8 号、 京单 6 8 和京科 5 2 8 的根长 、 幼苗 高度 、 幼苗 鲜重 、
[ 8 】 徐 明慧 , 关义新 , 马兴林 . 玉米芽苗期抗旱性研究 进展综述 [ J J l 玉
品种中京科 9 6 8 、 京科 6 6 5 、 农华 1 0 1 、 先玉 3 3 5和联 科9 6 萌 发幼苗期抗旱性强 , 郑单 9 5 8 、 农大 1 0 8 和
辽单 5 6 5萌发 幼 苗期抗 旱性 中等 , 中单 2 8萌发 幼苗
摘要: 以1 4个四川盆地 宜栽甘蓝型杂 交油 菜为材料 , 进行 了不 同来源的花序 生产力大小及其对单株产量贡献研 究。结果
表 明, 一 次分枝 花序对单株产量 贡献最大 , 关 系最为 密切且在 品种间 变异 不大。主花序 生产 力和 一次分枝 花序 生产 力相 互促
进, 二者均对二次分枝花序 生产 力有一 定抑制作 用 , 通径分析表 明直接作 用一次分枝 花序 最大 , 二 次分枝 花序大于主花序。杂 种优 势育种 时, 一次分枝花序 生产力作首要考虑 的 同时 , 还应 重点考虑一 次分枝 花序在单株 产量 中贡献程度 限度 和二次分枝

浅析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浅析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选 择环 山 的丘 陵 、大河 、 自然 村 庄 等做 为 自然 隔离 区 ,要求 与制 种 田块 的空 间距 离 在 1 000 m以上 ,对制 种 区域 隔 离 区 以 内的 其 他 十 字 花 科植 物 予 以彻 底清 除 ,以 防止 次 生 苗对 制种 油 菜 纯度 的影 响 。 2.2 选 地
匀 喷雾 。 2.3.2 及 时 深耕 。提前 深耕 ,及时 晾 晒 ,有助 于灭 害 虫 ,有利 于 土 壤 疏松 ,削 平 畦 面 ,同 时 开好 三沟 ,移 栽 前若 土 壤 干燥 ,灌 溉 一 次跑 马水 。 2 3.3 施 底 肥 。按 氮 磷 钾 三 要 素 配 方 施 肥 ,中 等 肥 力 田块 每 667m 施 纯 氮 l2.5 kg,五 氧化 二磷 8 kg,氧化 钾 10 kg,每 667m 施 硼 砂 1 kg。 由于 三系油 菜母 本会 产 生微 粉 ,影 响制种 纯 度 ,低氮 有 利 于 延迟 花 芽 分化 ,从 而 推迟 开 花期 的作 用 ,因此 ,应 区分 父 母 本 分别 施 肥 ,父本 应 采 用 中等 偏 上肥 力 , 以促 进 父 本 生长 ,有 利 于 增 长父 本 花 期 、增 加 花 粉量 。母 本应 采 用 中 等偏 下 的肥 力 ,以 延 迟花 芽分 化 ,母 本 总施 氮量 9~1 1 kg/667m ,一次 施人 。相应 的 对 于 开花 期 不 同 步 的油 菜 ,可 以通过 施 氮 量 的 多少 减 少母 本 微 粉 自交结 实 的影 响 ,提高 纯度 。 3 移 栽 3.1 移 栽 时间
要 求制 种 田前 茬 作物 在 近 2~3年 没有 种 植 过 其他 品种 油 菜 和 其 他 十字 花 科 作 物 。 以丘 陵地 区为 例 ,丘 陵地 区本 身有 较 好 的 天 然 隔离 条 件 ,在 制种 地 块 的选 择 上 ,尽 量选 择 自然灾 害 性 气 候 和 油 菜 病 虫害 少 发 ,土地 肥 沃 ,排 灌 良好 的 地方 ,同 时兼 顾 交 通 、 能 否能 形成 较 大 的生产 规模 等 条件 。 2.3 整 地 2.3.1 耕前 除 草 。 每667m 用 10%草甘 膦 水 剂3O0 mL兑 水 5O kg均

不同追肥量对油菜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追肥量对油菜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追肥量对油菜品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作者:刘念汤天泽范其新李迎春蒙大庆李芝凡陈军张体刚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18期摘要:分析了2个菜油两用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品种摘薹后3种追施氮肥量(45、90、135 kg/hm2)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综合计算效益,作为菜油两用型油菜品种,国豪油5号优于绵油32。

油菜摘薹后追肥的最佳量为90 kg/hm2。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追肥量;菜油两用型;产量;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63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071-02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18.014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ing quantity o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rape varietiesLIU Nian, TANG Tian-ze, FAN Qi-xin, LI Ying-chun, MENG Da-qing, LI Zhi-fan,CHEN Jun, ZHANG Ti-gang(Mia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ianyang 621023,Sichuan,China)Abstract: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fertilizing quantity o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wo vegetable and oil dual-use rape(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ieties after picking were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calculating the benefits, as avegetable and oil dual-userape variety, Guohaoyou No.5 was better than Mianyou 32. The fertilizing quantity optimal fertilizing quantity for rape after picking was 90 kg/hm2.Key words: rape(Brassica campestris L.); vegetable and oil dual-use; yield; benefit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中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优势作物,也是四川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和不可替代的冬季作物[1-3]。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杨成春;李瑶;王萍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为了探索油菜高效轻简化施肥方式,项目组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油菜复合肥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撒施后,结合耕地用旋耕机将肥料旋入土壤中,可以较好地满足油菜各生意期对养分的需求,植株农艺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同时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净收益;基肥施入部分肥料后,在抽薹期和初花期追肥中耕,油菜植株农艺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但是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净收益为负值.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杨成春;李瑶;王萍
【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移栽方式与施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 [J], 吉中华
2.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地力水平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J], 朱德进;张辉;黄卉;宁运旺;张永春
3.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J], 谢芹芳;杨兆春;冯怀斯;谢伟
4.不同施肥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J], 李成良
5.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张力;张占琴;杨相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菜混植栽培技术

油菜混植栽培技术

油菜混植栽培技术
李少峰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混植是指多品种(系)混合种植,即把生育期相近、农艺性状相似、抗性基因不同的品种(系)按一定的比例混播混栽,可以控制病害的流行,改善田间植株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群体对逆境生理和灾害性气候的抗性以及对田间水、热、气、肥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这一技术国外已成功地应用于对付小麦锈病,国内则在水稻病害的防治和旱地棉对于旱的抗性方面应用该技术作了初步的研究。

鉴于我省目前在油菜生产中提倡大面积连片种植,品种布局单一化问题日益突出,病虫害易流行;且单一品种对灾害性气候抗性脆弱,油菜籽生产波动大,产量提高受到限制。

对此,我们于1996年以来开展了油菜多品种混植研究,以期探寻一条油菜栽培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李少峰
【作者单位】大理州经济作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杨利伟;李少峰
2.混植和间作控制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栽培技术 [J], 任锡亮;王超;郭斯统;孟秋峰
3.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李少峰;饶文芳
4.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李少峰;饶文芳
5.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饶文芳;李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播种量对直播山地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量对直播山地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量对直播山地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作者:凡迪陈德珍曾兵冯文豪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4年第03期山地農业生物学报43(3):52~56,2024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山地农业生物学报43(3):52~56,2024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接收日期:2023-10-24基金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黔科合成果[2022]重点008)*通讯作者:冯文豪(1979—),男,硕士,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及推广,E-mail:****************.(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遵义563100;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摘要:为在低纬度高原山区综合评价并推广直播油菜最适宜的播种量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1)‘黔油早2号’油菜生育期、成株率、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荚数、主花序长、单株有效荚数、每角粒数等性状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油菜倒伏率、分枝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2)不同播种量的油菜产量构成因子有较大差异,单位面积有效荚数、千粒重、产量随着播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3)‘黔油早2号’在10月中上旬播种,播种量为200 g/667m2时,油菜生长势较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最高,产量也最高,可达220.99kg/667m2。

本研究通过对早熟油菜品种生育期、倒伏性、冻害、一致性、株高、主花序长、产量构成因子、产量等全性状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直播油菜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明确了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黔油早2号’直播的最佳种植密度,该研究结果对于山地生产条件下科学评价和推荐直播油菜最佳种植密度具有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李少峰饶文芳(云南省大理州经济作物研究所 671600) (云南省巍山县庙街镇农科站 672403)摘 要 对混植技术作出定义,并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作物混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研究了混植油菜群体对病虫害及旱、渍等逆境的抗性,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混植技术 油菜 逆境 抗性 农艺性状 产量混植是指多品种(系)混合种植,即把生育期相近,农艺性状相似,抗性基因不同的品种(系)按一定的比例混播混栽。

以期控制病害的流行,改善田间植株群体结构[1],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群众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和对田间水、热、气、肥的有效利用。

从而达到提高作物生物产量或经济产量的目的。

这一技术国外已成功地应用于对付小麦锈病[2,3],国内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和旱地棉对逆境生理的抗性均作了初步的研究[4,5]。

有关混植在油菜栽培植保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

鉴于当前油菜生产中提倡大面积连片种植,品种布局单一化问题突出;病虫害容易流行爆发,并且单一品种对灾害性气候抗性脆弱,油菜籽生产年度间波动较大,产量提高受到限制。

为此,我们于1999年10月设置了油菜多品种混植试验,以期探明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作指导。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供试油菜品种H090,H045,84001O A35均为双低甘蓝型油菜。

1.2 方 法以用种量015kg/667m 2,标准配制2Ø2Ø1,2Ø1Ø2,1Ø2Ø2(H090ØH045Ø84001O A35)3个混植组合,H090,H045,84001O A35分别单植,共6个处理。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试验设置于巍山县庙街镇,海拔1700m,土壤肥力中上。

小区面积1315m 2,采用直播,每小区种180窝,株行距31177cm @2715cm,油菜2~3片真叶期间、定苗时每窝留苗2株。

试验栽培管理同大田。

1.2.1 油菜幼苗期遇连续23d(10月26日~11月7日)阴雨,雨晴后3d 各处理分别取样本10丛,调查幼苗受渍害(幼苗根部皮层变褐腐烂,仅剩白色的本质部)率。

蕾苔期各处理分别取样本20株,调查霜霉病、美洲斑潜蝇(巍山县油菜主要病、虫害)危害情况。

油菜角果发育期各处理分别取样40株,调查受春旱危害情况。

分析比较各处理对主要病虫害及试验过程中所遇逆境的抗性。

收稿日期:200O 05O 16第一作者:男,1966年生,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研究1.2.2 油菜成熟收割前2~3d 每一处理取样20株考种,测定植株主要农艺性状。

收割后称取各处理小区产量,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DM RT )进行方差分析,并作显著性测验。

2 结果分析2.1 混单植油菜群体对病虫害及逆境抗性分析表1 混单植油菜群体对病虫害及逆境抗性处 理渍害株率(%)霜霉病美洲斑潜蝇抗旱性发病率(%)发病程度受害率(%)受害程度受害率(%)受害程度2Ø2Ø11Ø2Ø22Ø1Ø284001O A35H 090H 0453536.736.560947355.15.915642.12.752.643.942.531.61118232730324.54.75.96.39.45.4335102191.71.92.13.63.652.4由表1可知,3个混植处理受渍害株率趋于一致,较稳定,并且显著小于3个品种的单植处理。

3个混植处理对霜霉病抗性高于3个品种的单植处理,并且抗性较稳定。

3个混植处理对美洲斑潜蝇抗性高于3个品种的单植处理,但稳定性不太突出;分析认为群体植株高低错落,改变了美洲斑潜蝇繁殖栖息危害环境,但因美洲斑潜蝇迁飞流动性较快的缘故。

3个混植处理对春旱的抗性较强,并且稳定性亦较好;分析认为混植形成了地上部植株群体高低错落,地下部根系分布深浅不一,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并减缓植株对水分的蒸发。

2.2 混植对油菜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2.2.1 混植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的影响由表2可知,3个混植处理与3个单株处理的平均值比较:株高、分枝高度呈下降趋势,最多下降了8185cm,1157cm;有效分枝数多21159%~57159%。

从而提高了群体中植株间的相互牵引,增强了群体抗伏倒能力,改善了田间通透性。

同时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14103%~21101%,每角粒数增加2180%~14117%,千粒重增加2157%~3134%。

2.2.2 混植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由表2可知,3个混植处理:2Ø2Ø1,1Ø2Ø2,2Ø1Ø2小区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2Ø2Ø1,1Ø2Ø2与3个单植处理:84001O A35,H090,H045比较小区平均产量差异显著。

混植处理:2Ø1Ø2与单植处理:84001O A35,H090小区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

H045与其余处理小区平均产量差异显著。

由此表明混植油菜籽产量明显高于单植。

(下转第21页)#10# 耕作与栽培2001年 第5期表4不同水氮方法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处理方式穗数(@104/hm2)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总粒数(@104粒/hm2)千粒重(g)实际产量(kg/hm2)理论产量(kg/hm2)经济系数传统水氮优化水氮612.75615.1517.316.42.42.727.925.617095.715747.834.039.04308.94450.25812.66141.70.4250.4633结论与讨论3.1在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仅为传统水氮1/415、灌水总量略低于传统水氮条件下,优化水氮处理的小麦产量与传统水氮相差不大,甚至还略高于传统水氮,这对于水资源短缺和由于大量施用氮素化肥而使农业生产环境遭受污染的我国华北地区来讲,优化水氮水肥措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3.2优化水氮小麦主要生育因子动态过程和传统水氮无十分明显差异,但如能增加其生育中期(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产量水平。

优化水氮小麦穗数和传统水氮差异不大,千粒重较传统水氮优势明显,但小穗数、穗粒数和单位面积总粒数略低于传统水氮,不孕小穗数略高于传统水氮,灌浆前期籽粒增重较慢。

因此,为了挖掘优化水氮小麦产量潜力,还需在保花增粒和增强小麦籽粒前期灌浆强度上下功夫。

尤其是对抽穗至成熟时间较短、易受/干热风0危害的华北地区冬小麦来说,增强小麦籽粒前期灌浆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3.3优化水氮概念的涵义。

文中的传统水氮是指人们在小麦生产中惯常采用的水氮方式,即常规畦灌及氮素分为播种前作基肥和拔节期两次等量施入。

优化水氮是指依目标产量,根据小麦需水及土壤含水量采用喷灌及氮素根据土壤N min和植株营养诊断等分为返青期和拔节期两次施用。

小麦生育期内水分管理控制通过采用T DR检测土不分动态变化进行,氮肥推荐是以养分平衡为基础的基肥推荐,结合土壤、植株快速测定的追肥推荐[2]。

经过两年研究表明,该项水氮测试技术具有简便、快捷、适合中国国情和易于推广等特点,但这种优化水氮管理模式还存在灌溉量依然大及水、氮两者投入结构合理性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1李建民,周殿玺,王璞,等.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131~1332Deli Chen,Yinpi ng W ang.W ater and Nitrogen M anagement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e Envi ronmental Quality w ith the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North China Plain,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IAL SCIENCE AND T ECHGNOLOGY, 1999,1(3):100~1073陈新平,等.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推荐施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土壤肥料,1999,2:6~10(上接第10页)表2混单植油菜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处理株高(cm)分枝高度(cm)有效分枝数(个)有效角果数(个)每角粒数(粒)千粒重(g)小区产量(kg)差异显著性ÑÒÓ0.050.012Ø2Ø1144.3247.5313.45292.3118.37 4.027.327.41 6.78a A 1Ø2Ø2138.4748.3111.32287.5617.93 4.01 6.977.32 6.98a A 2Ø1Ø2156.6449.7414.67277.3216.54 3.99 6.44 6.43 6.94ab AB 84001O A35169.559.2711.24296.1615.6 3.74 6.43 5.97 6.07b AB H090168.3752.2310.8288.2714.87 3.92 6.19 6.17 5.49b B H045104.135.8 5.9145.217.8 4.0 3.37 4.65 3.91c C混植比例(H090ØH045Ø84001O A35)以2Ø2Ø1,1Ø2Ø2最佳,产量可达307129kg/667m2、303186kg/667m2。

同时试验表明并非单植时产量高的品种在混植中所占比例越高,混植产量越高,混植产量并非单植产量的加权值。

3讨论混植能明显地改善油菜群体植株农艺性状,并提高其经济产量。

这主要源于混植形成了不同抗性基因群体,不易造成田间病原菌生理小种突变,引起群体抗性散失。

病虫害不易流行爆发,给油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并且多基因群体提高了群体对旱、渍、冷冻等逆境生理和灾害性气候的抗性。

同时混植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群体结构模式,增加了田间的通透性,提高了群体的/类边际效应0。

并对田间水、热、气、肥的运作起到协调作用,尤其花角期减少了/黄色冠层0对光的反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6]。

油菜植株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变化必然由其生理变化引起,并且混植因各品种生育期存在差异,收割期与菜籽异色率的关系;以及混植对食油品质是否具影响等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1李少峰.甘蓝型双低油菜单株生产力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大理科技,2000,(1):33~402W olf,M.S1985.AnnRev.Phytopathol.23:251~2733Frey,K.J.etal.1971.crop sci.11:940~9414毛建辉,何明,何忠全.抗感品种混植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效应.植物生理学报,1991,21(2):155~1605李燕娥,任平和,解红娥,等.旱地棉花混作栽培调控效应初探.耕作与栽培,1992,(3):17~186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主编.中国油菜栽培学,农业出版社出版,1990#21#2001年第5期耕作与栽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