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的深度发展1
零陵古城文生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零陵古城文生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摘要:零陵是永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域和“文旅龙头”。
近年来,该区以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为抓手,规划布局“一核两带三线多点”旅游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零陵古城”文旅IP,并高质量承办第二届永州旅发大会,探索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生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但人气不旺、品牌不响、产业不强、体制不活等短板,仍一定程度制约零陵全域旅游发展。
基于此,本文拟从该区文生旅融合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当前文旅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零陵古城文生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零陵古城;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零陵是永州中心城区,地处潇水、湘江交汇处,自古雅称“潇湘”,最厚的底蕴是文化,最靓的名片是山水,最优的禀赋是生态。
一、文旅事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品牌创建再突破。
全面推进城市品牌、文旅品牌创建,近年来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现有4A景区2家、3A景区4家,省级美丽乡村和精品特色乡村4个,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家;零陵渔鼓入列国家“非遗”名录,柳子街入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千年打卡胜地”新名片越擦越亮。
2.文旅要素再完善。
经过多年文明创建和“一核”建设,城市“会客厅”更加靓丽文明,现有精品旅游线路6条、旅游酒店及民宿180多家、床位1万余张。
规划打造零陵古城C区旅游商品街、文旅商品购物中心等消费场地,构建了汉服体验、篝火晚会等业态,“夜经济”已成为提振消费的“热引擎”,零陵古城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深化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由水云潇湘公司以市场化模式统一管理运营5个国有A级景区,加快破解景区亏损运营等困境。
3.项目建设再升温。
强力推进文旅项目招商建设,近年规划实施零陵古城、滨江康养智慧城等重点文旅及配套项目55个,业态涵盖观光度假、康养休闲、红色研学等品类,总投资610余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规划
现代科技手段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1 2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记录和展示,如 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游客提供沉浸 式的文化体验。
互联网与移动应用
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开发在线预订、智 能导游等便捷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
高科技装备
引入高科技装备,如无人机航拍、3D打印等, 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新的可能性和创新点。
包括文物、古建筑、遗址 等,反映人类历史和文化 发展的重要载体。
民俗风情
各地区独特的民俗习惯、 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 构成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
人文资源保护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传承 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 进文化多样性保护。
创意资源
01
创意产业
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如影 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 。
线上营销
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体进行营销 推广,如社交媒体、旅游预订平台等。
线下营销
通过传统媒体和地面推广活动进行营销,如 旅游展会、路演等。
渠道整合
将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有机结合,形成互补 优势,提高营销效果。
价格策略与促销活动设计
价格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 的门票、住宿、餐饮等价格策略。
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深入调研
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式,对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全 面、深入的挖掘和整理。
创意转化
将挖掘出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转化,以符合现代审美和游客需 求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文化演艺、手工艺品等。
活化传承
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让更多人 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政策扶持
探究广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58探究广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周先捷摘要:广州要实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增强广州的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目标,必须完成“国内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的任务。
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特别是,它主要解决了文化旅游综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功能发展严重滞后以及支持文化促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不完善的问题。
大型文化旅游公司的加强和缺乏必须具有强大的能力来推广旅游产品和整合资源。
关键词:广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促进广州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与发展的挑战根据广州的3A以上旅游景点资源分布和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两种主要方式,广州的文化旅游整合可以分为高密度,中整合和低整合三种状态。
高度整合状态是指两种资源在空间上高度重叠,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产业密度高的区域。
这种类型的区域以高度集成的城市,风景名胜区和文化为代表,使其成为游客可以享受免费,开放服务以及对城市文化多样性的深入体验的开放风景区。
此类别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城市商业区的文化旅游区,分布在广州的历史名城地区。
例如,这种类型的综合区以岭南的历史为特征,例如13号线的商厦周,这是北京的文化核心区。
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和现代性强,旅游胜地,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密集,声誉高。
其他类型是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区,这些园区依靠独特的功能,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红砖厂与太古仓等常见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白云山风景区,从化温泉度假村,燕化山旅游区等历史悠久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中,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弱。
一体化程度低意味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少,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产业一体化程度低。
作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含义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作为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和商业推广不足,而且由于它们分散在广州市周围,因此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品牌开发,为了促进现有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广州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1. 吸引游客: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有独特文化的地方往往更具吸引力,因为游客可以通过体验当地文化来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2. 丰富旅游体验:文化可以为旅游体验增添深度和丰富性。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建筑、艺术展览等文化场所,了解当地的历史、艺术和传统。
这些体验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增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3. 促进文化交流: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游客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互动、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4. 保护和传承文化:旅游可以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持。
通过旅游收入,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推动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可以为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
游客的消费可以带动当地的商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1。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年月日)为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甘发〔〕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甘发〔〕号),强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通过政府强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努力形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带动文化消费、促进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
(二)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文化旅游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第一,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保证文化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突出特色。
充分发挥甘肃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挖掘内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升文化对旅游的推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
——坚持互补提升。
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切入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
发挥旅游对文化资源的带动作用,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指向,坚持项目带动,加大文化资源、文化设施的旅游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坚持市场导向。
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企业,增强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要求,到年,我省文化、旅游两大产业基本形成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全省建成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文化旅游融合基地,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旅游行业的文化旅游市场分析与策略
旅游行业的文化旅游市场分析与策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休闲观念的不断变化,文化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
本文将就旅游行业的文化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市场策略。
1. 文化旅游市场现状分析1.1. 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文化旅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
1.2. 消费者需求和特点文化旅游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并且日益重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
不仅仅是传统的观光游览,游客们更加追求与当地文化的互动和体验,希望从旅游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上的满足。
1.3. 市场竞争格局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传统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不再具有独特性,新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逐渐崭露头角。
各个旅游企业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市场的投入,争夺市场份额。
2. 文化旅游市场的机遇与挑战2.1. 机遇文化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板块,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需求将越来越多样化,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2. 挑战文化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不足,很多目的地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不足。
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旅游企业需要找到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
同时,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也需要进行平衡,保护优先原则必须得到重视。
3. 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策略3.1. 深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企业需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通过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创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3.2. 强化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推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需要注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推广。
关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与深度发展研究——以泰山景区为例
关于旅游 目的地生命周期与深度发展研 究
— —
以泰 山景区为例
葛 成 唯
李 涛 泰 山 医 学 院 外 国 语 学 院 山 东 泰 安 27 1 0 1 6
摘要 : 旅 游 地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既是旅 游 目的 地 研 究 的 重 要 理 论 依 据 又是 旅 游 地 开 发 与 形 象塑 造 的 有 效 工 具 。 本 文 将
旅 游地 生命周期 理论研 究与泰山旅游相结合 , 对泰山所处 生命周期 进行 定位 , 提 出笔者对泰 山旅 游发展 的看法和建 议, 以期 实 现 泰 山旅 游 卓 有 成 效 的开 发 。 关键 词 : 旅 游地生命周期 ; 泰山旅游 ; 深度 发展 人满 为患 , 泰山御道 游客人均 占用面积约 为0 . 9 m , 远远 低于 山 岳旅 游人均8 m 的 适 宜 标 准 。景 区容 量 饱 和 带 来 的 不 仅 只 是 资 源环境 的破坏 , 而且 使景区声誉受损 , 对旅游地生 存发展产生威 胁。 ( 三) 目前 泰 山旅 游地 生命 周期 定位 SW OT分 析 是 一 种 认 清 企 业 优 势 ( S t r e n gt h) 、 劣 势 ( We a k n e s s ) 、机遇( O p p o r t u n i t y ) 、挑 战( Th r e a t s ) 的方法 。本 文在对泰 山旅游 现状 分析 的基础之 上 , 运用S WOT 方 法对泰 山 二 、研究 综述 旅游进行 综合分析 , 将分析结 果转化 为便于 同旅游地 生命周 期 旅 游地生命 周期理论是 由市 场营销学 中的产品生命周期 理 理 论 进 行 对 比 的语 言 。通 过 与S 型生命周期理论模 型进行对 比, 论 不断 发展而来 的 , 是 描 述 旅 游地 演 进 过 程 的 一 种 理 论 [ 1 】 。 其 得到泰山旅游地生命周期 目前所处巩固阶段。( 见表2 ) 概 念最早 由德 国学者 克里斯塔勒 ( C h r i s t a l l e r W , 1 9 6 3 ) 提出, 美国学者斯坦斯 菲尔德( S t a n s i f e l d C, 1 9 7 8 ) 在研究美 国大西洋 四 、针 对 当前 泰 山旅 游 地所 处 生 命周 期 探 讨 深度 发 展 城旅游 发展 时也提 出了类似 的概 念 。到 目前为 止 , 被学者们 公 的建 议 认 并 广 泛 应 用 的 旅 游 地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是 由 加 拿 大 学 者 巴特 勒 ( 一) 自然资 源深 度开发 建议 ( B u t l e r , 1 9 8 0 ) 提出的S 型旅游地生命周 期演化模型 , 主 要 观 点 是 自然旅 游资源 是泰 山旅游地 发展 的重要 载体 , 做 好对 自然 旅游地的演化一般要经历6 个 阶段( 见 图1 ) , 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 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是实现将泰 山旅游地作为 国家5 A级景 区打 性特征( 见表 1 ) 。 造成 为国际知名 旅游 目的地 的重要前提 和基础 。首先 , 确 定旅 游资源开 发的安全系数 , 对 每天的游客量进行 公布 , 通 过 电视 、 三 、泰 山旅游 地 市场 现状 及生 命周 期定 位 报纸 、网络等媒 体预报给游客 , 告知游客旅 游区潜在的压力 , 避 ( 一) 泰 山旅 游 目前发 展成 果 免超 载现象 发生。另外 , 疏导游客到新开 发的配套景 区, 如扇子 泰 山是第一 批 国家级重 点风景 名胜 区 , 自古 以 中华圣 山的 崖 、桃花 源、后石坞景 区等 , 实现对游 客时空上的分流 。其 次 , 形象 给人 以厚 重 的历 史感和神 圣感 , 尤其 在华北 平原这 一少有 做 好 对 资 源开 发 的 整 体 规 划 工 作 , 合理 编制开发规划 , 避 免 在 风 山岳 风景地 区 , 泰山一柱擎天显得尤为 突出 , 因此泰山景区拥有 景 区内及其周 围 区域 建设 与景 区景观 不和谐 的建筑 , 维护景 区 巨大 的客 源市场 。此外 , 泰 山加强 同周 边景区合作抱 团发展 , 发 的整 体 环 境 。 挥优 势开拓市 场 。2 0 1 0 年 泰安市 旅游局精 心谋划 , 构建 以泰 山 ( 二) 人 文 资源深 度 开发建 议 游为 龙头 , 以城 市游为 龙体 , 以周边 游为 龙爪 , 以水浒游 为龙尾 泰 山是双 遗产名 山不仅在 资源 风光上 独树 一帜 , 在 历 史文 的龙之旅格 局 , 给泰 山旅游赢 得更加开 阔市场 。随着泰 山旅游 化景 观方面 也是更胜 一筹 。首先 , 泰 山旅游 吸引力 的营造需 通 的快 速 发 展 , 泰 安 市 还 将 开 发 重 点 转 向 天 外 村 、 桃 花 屿 及 周 围 山岳 景 区的建设 。同时加快对 泰 山人文旅游 资源 的开发 , 如泰 游 图 l旅 游 地 生命 刷期 曲线 山国际登 山节 、方 特欢乐 世界等 , 使得 泰 山旅 游形 式更加丰 富 客 复 多彩 , 泰 山旅游吸引力得到提升 。 ( 二) 泰 山旅游 目前发 展不 足 长 期 以来 泰山 以观光旅 游产 品为主 , 旅游资 源缺乏 深层 次 . J / \= = = —~ 系统 的开 发。尽管 泰 山景 区在开 发人造景 观 , 丰富旅 游项 目上 花 了大力 气 , 但 总体上 游客滞 留天数 少、重游 率低 的现象 并没 发麓 撒 有从 根本上得 到改 观 , 泰 山的品牌力度 远没有 达到世 界级旅游 资源 的效 果。 同时周边 旅游替代产 品开 发与推广使得泰 山旅游 面 临着游客 的分流 。 同时 由于管理 部 门保 护意识淡 薄 , 甘愿 以 簧 牺牲 环境为 代价来 换取 巨额 的 门票 收入 , 致使 景 区的实 际游 览 人数严重 高于景 区最大环境 容量 。每 到泰 山旅游旺季整个景 区
文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旅游是一种融合了文化、历史、艺术和旅游的全新体验,它不仅让人们享受美景,更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文化旅游正在经历一场创新与发展的变革。
首先,文化旅游的创新体现在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上。
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是一些著名景点或历史遗迹,游客们往往在这些地方只是简单地观光拍照,缺乏深度的文化体验。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目的地开始注重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推出一些个性化的文化体验项目,如文化漫步、手工艺品制作等,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真正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
其次,文化旅游的创新还体现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升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文化旅游中,使得游客可以通过虚拟体验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增强了文化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一些旅游企业也开始注重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服务,如专业的讲解员、舒适的住宿环境等,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另外,文化旅游的创新还体现在文化活动和节庆的丰富多彩上。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文化讲座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其中,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文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正在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通过多元化的目的地、提升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丰富的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的新选择。
同时,文化旅游的创新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旅游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发展前景。
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案例
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案例标题:深度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案例在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展示了对旅游业和经济的促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度探讨几个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的成功案例,以期从中获取经验和启示。
一、巴厘岛、印尼巴厘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成功地将其自然美景和悠久历史文化相结合。
在开发中,巴厘岛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同时发展了以度假村和水上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业。
这种方式既能吸引游客,又能保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巴厘岛还在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手工艺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二、古巴老城、古巴古巴老城是一处典型的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古巴政府在其开发中保留了老城的原貌和风物。
在古巴老城,游客可以深度体验古巴殖民地时期的建筑、街道和文化,同时也在当地的家庭旅馆和餐厅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古巴风情。
这种保护和开发方式,使古巴老城成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敦煌莫高窟、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开发案例更多地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开发中,中国政府注重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力度,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游览时间,以减缓对洞窟壁画的损害。
敦煌莫高窟所在地也积极发展与莫高窟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广相关的文化产品。
这种方式虽然限制了游客数量,但更好地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并且实现了与当地产业的结合。
总结回顾通过深度探讨以上几个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方式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巴厘岛以其多元化的旅游业和文化传承,古巴老城以其原汁原味的古巴风情,敦煌莫高窟以其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展现了不同的成功之道。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的开发,我们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兼顾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对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开发,认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旅游文化发展措施
旅游文化发展措施
旅游文化发展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保护和传承旅游文化:对于旅游文化资源,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这包括保护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品、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同时,也需要培养旅游文化传承人,以确保文化的延续。
2.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民俗、美食等旅游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
3.创新旅游文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如文化体验、主题公园、文艺演出等。
4.加强旅游文化教育:通过加强旅游文化教育,可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也可以增强游客的旅游意识,提高旅游素质。
5.推广旅游文化品牌:通过推广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高其吸引力。
6.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产业体系。
7.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
8.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文化理念和经验,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之,旅游文化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推动旅游文化的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
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旅游产业的品质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文化旅游的整合规划。
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共同努力,制定出一份综合规划,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将两者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这样可以打破两个独立发展的瓶颈,为两个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规划应该包括景区、景点、旅游产品、旅游主题等方面的整合,力求达到旅游产品与文化相融合、文化与旅游相促进的效果。
其次,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需要依托于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因此,政府需要大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同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村落、古建筑、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加强文化教育和旅游人才的培养。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需要一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来支撑。
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文化教育和旅游专业的培养力度,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和旅游知识。
同时,培养一支具备文化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专业课程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四,加强文化旅游营销和宣传。
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
政府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渠道,将旅游目的地和文化资源信息传递给游客。
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主题活动等形式来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建立起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通过有效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提升旅游产品和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我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区之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在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等方面,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1.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处稀有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这里的独特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旅游资源。
同时,张家界还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文化遗产,如天子山区的民俗文化、宝峰湖的浪漫文化、永定河的古建筑文化等,这些是张家界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2.文化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交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每年举办多项文化活动,如新年灯会、春节庙会、千人草地音乐会等等,有一定的宣传效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景区提供了许多的商业机会,比如摊位、美食摊等等,进一步推动了景区的发展。
3.景区服务体系的升级与完善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断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推广旅游商品及旅游线路等措施来增加游客满意度。
游客可以购买到各种形式的特色纪念品,包括景区限定版的明信片、手办、各式文创商品以及周边景点通票等等,这些纪念品不仅能够记录旅游的经验,也为张家界的旅游形象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思路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文化”的模式在区内外推广本土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例如,开发本地生产的特色手工艺品,同时设立制作体验馆,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这种互动模式会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2.整合目的地旅游资源对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来说,旅游与文化资源并不止于公园内的景观,如天门山玻璃栈道的关键词是“惊险刺激”,则地铁、索道以及上山环线等无不是游客在前往此地景区途中会经过并选择性的游玩的旅游资源,其深度融合的效果将更好。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当今社会,旅游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更是一种对文化的深度体验和探索。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和有意义的旅行体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两者相互融合,便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比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特色的美食,都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文化的魅力,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旅游的发展也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通过旅游,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对于游客而言,他们能够获得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的旅游体验。
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其知名度和竞争力。
独特的文化特色能够使一个地方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文化旅游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文化创意产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等,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文化资源,导致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因此,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地方的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和特色,千篇一律,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这就需要旅游开发者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为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经验材料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经验材料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经验材料,可供借鉴:1. 加强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
旅游业的繁荣需要有优秀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
因此,各地应该加强对本地的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区、推行政策来支持相关机构和个人,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本地的文化遗产。
2. 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传统的旅游产品往往只注重对景点的游览,忽略了文化的内涵。
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可以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项目中,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吸引游客。
3. 加强文化与旅游相关部门的合作。
文化和旅游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各地的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旅游文化推广活动等方式,让文化和旅游得到更好的结合。
4.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景区的环境和设施,还取决于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播。
因此,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也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提升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并且将这种理解融入到旅游服务中。
总之,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挖掘和保护文化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才能够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继续介绍一些相关的经验材料,供参考。
5.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创作、设计、制作和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更好地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文旅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文旅,指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是一种将文化艺术、历史遗产、人文景观等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文旅的兴起,旨在通过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文旅的概念、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解释文旅的含义。
一、文旅的概念文旅即是将文化和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游客,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文旅发展的理念是强调以人文价值为导向,将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互动体验等因素纳入其中。
它既是传统旅游的延伸,又是文化的推动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有深度的旅游体验。
二、文旅的特点1.融合性:文旅将文化和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文化为基础,通过旅游的形式展现和传播文化。
旅游活动不再只是为了消遣和休闲,而是通过旅游的方式来体验和感受文化的魅力。
2.体验性:文旅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互动体验,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节目来激发游客的文化兴趣。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文化展览、交流活动、文化体验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内涵。
3.可持续性:文旅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倡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要素,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经济性:文旅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也是一种经济增长的动力。
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文旅的影响1.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文旅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文旅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2.弘扬文化传统:文旅通过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展现给游客,同时也能激发当地居民对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通过文旅的推动,使城市或景区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旅游是人们增长见识、放松心情的有效方式。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国家形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首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包括了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多个领域。
而文化作为旅游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例如,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消费,从而推动该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传承。
旅游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推广者。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了解到各个民族的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
同时,旅游活动也可以推动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节庆的保护和传承,激发民间艺术的创作热情。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将传统文化传承给后代,保护好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再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国家形象。
拥有独特文化的国家或地区往往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誉。
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活动中,可以让游客在旅行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增进对国家的认知和理解。
旅游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关系的建立。
最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现代社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旅行观光,而是希望通过旅游活动来获得更多的体验和认知。
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例如,一些人可能更喜欢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体验传统工艺、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等。
总的来说,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国家形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的深度发展旅游定位: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目前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日益增高,旅游宣传的力度也逐步加大,很多旅游目的地在市场推广和宣传中常常喜欢选择一些既有称号来推介旅游。
例如,大部分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在其旅游宣传过程中,往往要突出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强调拥有多少国家级、省级文物等等,以此证明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也期望借此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
那么这种定位是否准确?其实际效果又如何呢?这就需要从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说起。
历史文化名城是什么?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免受基本建设的影响和破坏,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建委、国家城建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而此《通知》并没有就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准确界定。
根据1982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自1982年至今,我国共批准了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审批公布了大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和保护,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这些城市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反映城市自身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的时空连续,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其工作重点是保护好文物、历史地段、历史遗址和历史风貌。
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丰富的人文资源、深远的文化影响、广泛的知名度而吸引海内外众多旅游者纷至沓来,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也为发展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作为一个城市来说,“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究竟在其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能有多大?那些有此称号的城市就一定能够吸引旅游者吗?“历史文化名城”是否具有广泛的旅游市场号召力?能否反映一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旅游竞争的最高层次是目的地竞争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业竞争经历了从资源竞争到产品竞争、产业竞争再到目的地竞争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应,人们对地区旅游竞争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变化。
在我国旅游发展之初,旅游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资源竞争。
一个地区、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包括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垄断性、丰富程度、结构组合等)构成其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我国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成长的切入点,而对于广大海外游客而言,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他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因此,当时的资源竞争更多地侧重于人文旅游资源方面。
例如西安等一批资源型城市,其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具有较高垄断性和知名度的旅游资源。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地区发展旅游的关注点集中在寻找、发现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存、文物资源,认为拥有了这些资源,就拥有了发展旅游的绝对优势。
第二个阶段是产品竞争阶段,即主要依靠几个影响大、知名度高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景点)来吸引旅游者,地区间的旅游竞争主要体现为产品类型、市场知名度的竞争。
在此阶段,人们认识到旅游资源只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毛坯”、原材料,旅游者购买、消费的是旅游产品。
因此:对于那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而言,要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需要经过一个挖掘、策划、开发、展示、包装的过程;即使不具备传统旅游资源的地区,也能够通过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深圳等一批市场型城市,其旅游得以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在此阶段,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进行产品开发。
第三个阶段为产业竞争阶段,即依靠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与景点开发所形成的产业优势进行竞争。
地区间的竞争除了旅游产品(景点)本身的竞争以外,也体现在食宿、服务、交通等方面,也就是所谓的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竞争。
在此阶段,地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构造完善的产业供给体系。
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发展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接待人数,提高旅游收入,旅游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经济性。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时至今日,地区间的竞争已经从产业竞争转向了目的地竞争,即城市或地区的整体性竞争,这里既包括各类旅游吸引物、各类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体系,也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地理区位、整体环境等内容。
因为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旅游服务和产品时,不仅仅考虑产品本身,也要考虑该产品的生产环境。
因此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塑造整个城市/地区的形象,如何改善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环境,如何提高各个相关产业、部门、主体、领域的综合素质。
当然在时间上,上述四个阶段绝非截然分开,而是重合交叉的。
“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反映旅游竞争力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继续打“历史文化名城”名牌,已经远远滞后于旅游实践的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至多只能说明一个城市在某一类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秉赋,根本不能完全反映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第一,旅游资源能否转化为旅游产品,需要凭借科学的设计、开发、包装;产品优势是否能够体现为产业优势需要各个要素的配合;而产业优势的最终发挥必须依赖于目的地的整体情况。
第二,“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仅仅对一部分潜在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对于大部分的现代旅游者来说,其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多地是看重其综合印象。
历史文化名城≠一流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名城”是从保护一个地区历史脉络和遗存的角度提出的,而对一个地区来说,发展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成熟的甚至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至于什么是成熟的甚至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即使是世界旅游组织在评定最佳旅游目的时,也没有一个非常系统的量化指标体系。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素质:第一个方面是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包括其需求度、垄断度、知名度、丰度、结构等;第二个方面是产业整体素质条件,包括旅游行业的成熟程度、企业数量、企业素质、产业媾和程度等;第三个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包括资金(GDP、财政收入、民间投资、吸引外资等)、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如内外交通、通讯、水电、金融等)、政府扶持、民众支持等;第四个方面是区位条件,包括对外交通、与目标市场客源地距离、区域城市聚群、区域中心地位等;第五个方面是整体环境条件,包括城市风貌、治安、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
对于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来说,促进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并非主要目标,而是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不是仅仅发展旅游产业本身,而是建设一个成熟的、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也就是说,旅游要成为城市名片、引擎产业、社会凝聚剂、文化升华剂。
具体来说,发展旅游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凝聚和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随信息、人员等的流动所产生的经济聚集效应;对相关产业(如商贸、轻工业等)的带动;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促进等。
可见,历史文化名城与一流旅游目的地在条件要求、功能定位等方面相去甚远。
深度发展:以文化作为目的地建设的主线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
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既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文字,更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活、生产、生存之中;既包括固化的部分,也具有活的载体。
谁能够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手段,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
因此,发展旅游需要从文化这个内涵丰富、古今兼容、动静结合的宝库中寻找能够吸引现代旅游者的要素,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中选择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开发能让他们有说头、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供能让他们有独特体验、有新鲜感受、有无尽回味的旅游服务。
对于很多文化型的旅游目的地来说,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景点景区分散,“满天星星”,不仅没有“月亮”,而且这些星星之间也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一个主题。
大量的旅游景点犹如散落的珠子,缺乏一根主线将其串起来;分散的旅游产品犹如散兵游勇,缺乏一个灵魂将其统领起来。
因此,有必要用文化这根主线来统领其旅游的整体发展。
所谓文化主线,就是旅游发展的灵魂,用来统一其旅游产品、要素,以此作为未来旅游产品设计、产业布局、目标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的指针。
文化主线的确立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确定什么作为本地旅游发展的文化主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里面,既需要考虑本地的历史文脉,更需要研究现实的旅游需求;既需要寻找相关文化要素的共性主题,也需要凸现地域文化的独特个性。
在这里我们以地处闽南的泉州市为例。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发达的海上交通和频繁的国际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民族交往和文化交融,泉州的宗教、建筑、民间艺术、工艺等均充分体现了这个昔日“东方第一大港”的光辉历史和多样文化。
也正因为此,早在1982年,泉州就成为了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在旅游发展中,如果能够突破原来的局限,能够以文化为主线确定其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就能够改变长期以来那种就旅游谈旅游,就历史文化谈旅游发展的思路,从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深度发展来寻找突破口。
在文化主线的确立方面,泉州就可以将大闽南文化作为其旅游发展的文化主线。
据相关学者研究,在地理区域上,闽南文化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东南亚,其涵盖和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不局限于字面上的“闽之南”;在文化内涵上,这里所说的闽南文化既包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兼融性、开放性、开拓性,更包括以海丝为品牌,以宗教、戏曲、建筑、民俗等为支撑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内涵和组成。
,因此在上述两个意义上都需突出“大闽南”概念。
在具体构成上,“大闽南”文化以海丝文化为品牌,以闽南文化为凝聚,以宗教、戏曲、建筑、民俗等为支撑。
在海丝文化方面,泉州不仅保存了一些海交文物和各种文化遗存,也留下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音、提线木偶等民间艺术),在国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泉州正举全市之力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为项目名称,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这将对泉州旅游发展起到极大的品牌带动作用。
在闽南文化方面,泉州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地带,是闽南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
闽南文化形成于多种族文化交融中,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其精髓在于“敢拼爱赢”、“有容乃大”、“信义为先”和“落叶归根”,其涵盖和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而这一文化特色在海内外闽南人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共同的语言、文化传统以及善观时变的洞察能力、重商主义的经营意识、务实逐利的进取精神和“诚信为本”的致富理念以及心系故里的乡土观念将其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