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战术识别标志的用途及有效性的概述
二战德军标志大1
■■二战德军标志大全■■臂章常规臂章(右臂)山地师军官臂章,叶子为银色,佩于右臂上方非洲军山地师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陆军山地师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海军山地师臂章,佩于右臂上方ss山地师向导臂章,佩于右臂上方步枪兵臂章,佩于右臂上方一等狙击(射杀敌人60以上)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金质驾驶员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银质驾驶员臂章,佩于右臂上方铜质驾驶员臂章,佩于右臂上方SS一级射手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集中营看守袖口标志,佩于旗队长以上官员左袖标上方(臭名昭著,德军的耻辱) SS与警察高级官员袖口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后勤官标志,佩于征募处、采购处、集训处官员左袖标上方SS中原国家社会主义运输队队员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通信人员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青年师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SS运动服用标志,佩于运动服左臂上方SS骷髅队中原冲锋队队员标志,佩于左袖标上方陆军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右臂下方或左臂的上、下方空军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左袖口海军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左臂军衔的下方武装党卫队专业技术臂章,佩带左臂的袖标上方海军部队臂章,由下士和水兵佩带于左臂上方德军袖标袖标是在特定单位或部队服役的人员拥有的荣誉标记,其中一部分是单位名称,另外则是在某区域服役过的纪念性标志。
通常,国防军的部队番号袖标佩带在右袖口,而党卫队则佩带在左袖口。
依据军衔,分为军官用(有边)和士兵用(无边)两种。
陆军袖标颜色依据军服款式分黑色、绿野灰以及热带制服的棕色三种空军袖标颜色依据军服款式分蓝灰和绿色武装党卫队袖标,黑底银字德军勋章重视荣誉是德国军队的传统,历来德国政府对表现杰出的军人都授予奖章。
在20世纪上半叶,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为德国军人提供了更多获取勋章的机会,很多年纪较大的军人甚至参加过两次战争。
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一战的勋章具有浓厚的皇室色彩,而且各王国对受勋的对象有不同的阐释。
到三十年代,希特勒掌权后,将授勋的权力统一收回并以第三帝国的名义授予,此时勋章的外观设计上无不带着纳粹标志的痕迹;另外,部分军事勋章可根据实际条件授予平民或外国人;在颁发勋章的同时,获得者被授予一张证书,以证明本人拥有该章的资格。
整个欧洲几乎都被禁用,纳粹的标准“卐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整个欧洲几乎都被禁用,纳粹的标准“卐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现在的德国乃至全世界,有一个极为敏感的图形,这个图形在正常的场合绝对是禁用的,这就是著名的“卐”字图形,这个图形是当年邪恶政权纳粹的象征,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极深重的灾难,所以在欧洲,大家对这个图形都非常敏感。
在中国,纳粹旗帜通常被俗称“万字旗”,这是因为在汉字中卐就被称为万字,《康熙字典》收录了左旋的卍为汉字,其部首是“十”,笔划数为6,卐和卍两个字符作为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收录于Unicode之中,也就是说,这个“卐”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汉字的。
这个图形出现的很早,早在中华文明刚刚兴起的时候,卍字符已出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中国古老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
中国汉代通行的五铢钱币上也有这个图案。
而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鸠摩罗什、唐代高僧玄奘将“卍”翻译为“德”。
北魏菩提流支在《十地经论》中译为“万”字,中国唐代武则天将卍定音为“万”,意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
佛教中亦写作左旋的“卍”,但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等认为应以右旋的“卐”为准。
中国传统纹样中就有使用这个符号的万字不到头(万字锦)。
45度角的“万字不到头”图案不过,现在基本上中国的卐和纳粹标志泾渭分明:纳粹标志的方向通常是右旋和黑色的,除元首旗和少数特例之外都呈45度倾斜;中国传统图案吉祥美好的卍字符多是明亮的色彩,右旋和左旋均有使用,而且通常无倾斜。
印度教中的带点右旋卐字这个图案其实印欧各个古老文明都用过,印度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甚至一些少数民族都用它,但在南亚地区最常见,它起源于哪里呢?根据假说,可能因为它图案简单,所以在早期编织篮子的社会中容易流行起来。
卐字是一个可以拼贴的图案,可以在方型的篮子中屈曲芦苇或茅草而成的。
那纳粹为什么看上这个图案呢?20世纪初,卐字标志在西方广泛使用,纳粹党亦在1920年启用了卐字标志。
这个倾斜45°的右旋卐字图案被称为Hakenkreuz(德语直译为钩十字),用于纳粹党的旗帜、徽章及臂章。
edelweiss 德国部队标志
edelweiss 德国部队标志(非宣扬纳粹)二战中德国精锐部队除了有“绿色魔鬼”之称的空军伞兵部队和狂热好斗的武装党卫军,还有一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的战斗部队--德国山地猎兵部队(Gebirgsjager)他们是“戴著雪绒花的男人”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山地部队都像它的象征物-生长在高山之巅的鲜花-一样,具有无穷的生命力,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以上,队伍中最勇敢的战士往往把它别在帽子上,作为自己勇气的证明,后来成为勇士的一种象征。
金属雪绒花帽章是在山地帽上的一战之后由于德国山地部队的良好表现,虽然德国的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但德国人还是在其军队中保留了一支山地部队,这将是未来德国山地部队的核心。
20-30年代是德国山地技术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特别是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重整军备。
1938年吞并奥地利后在原山地部队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和第二山地师。
德国的山地师的基本建制是山地步兵团,山地炮兵团,山地工兵营,山地反坦克营,山地侦察营(有的是自行车营),山地通信营师直属部队等,编制基本和陆军师的编制相同,差别在于一个山地师的步兵团的步兵营下5个步兵连,一个陆军步兵营下4个步兵连,也就是说一个山团地比一个陆军团兵力要多出大约三分之一。
山地部队与其他野战部队的不同,主要在于其武器装备更轻便、更适合山地作战与运输。
由于部队在山地行动时基本靠人力运输,因此无论是单兵装备,还是重型装备,也或后勤物资,都要充分考虑到士兵的负荷能力,比如火炮重量不能超过X吨。
虽然是山地部队,但由于一方面二战后期德军兵力锐减,一方面他们是德军的精锐,所以德军的山地部队也投入了其他地形作战。
《兄弟连》中,有一名战死在法国丛林的德国山地步兵,他军服上就缀有高山雪绒花标志。
座次编辑播报德国山地师还出过二战中非常著名的狙击手,来自德国国防军第3山地师的三位王牌狙击手,他们的成绩在二战德国狙击手射杀纪录中是名列前茅的,在整个二战的狙击手射杀记录上也是排的上座次的,他们是(1) Matthias.Hetzenauer--来自Tirol。
德国党卫军各师的标志(全)
德国党卫军各师的标志(全)
喜欢二战德国资料的朋友点个关注,大家互相交流讨论。
重要申明,此文绝非宣扬纳粹,纯属小常识科普贴,请大家认清纳粹的暴行和反人类罪恶。
二战时期德国的党卫军前前后后一共组建过三十八个师,每个师都有自己的标志,该标志全都是一个黑底盾型图案,缺口方向代表不同含义,缺口在右边代表装甲师,缺口在左代表装甲掷弹兵师,缺口在中间代表山地师或骑兵师,无缺口表示其他国家志愿者师。
下图为党卫军兵种颜色
这篇文章只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介绍,绝非宣扬纳粹,请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大家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更加认识到战争的血腥和法西斯的罪恶,更加珍爱今天的和平生活。
二战德军战术符号翻译4142
二战德军使用的部队战术符号(41-42年式样)1.部队规模,兵种,机动能力从左到右: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总督区/战区司令部;集团军群指挥部;集团军指挥部;集群指挥部;军指挥部;师指挥部;旅指挥部;团指挥部;营指挥部;连指挥部。
从左到右:步兵;摩托化步兵;装甲部队;骑兵;侦查部队;信号部队;战斗工兵;架桥工兵;铁路工兵;补给部队;军医部队;兽医部队。
从左到右:步兵;山地部队;自行车部队;机枪部队;半摩托化部队;摩托化部队;摩托车部队;坦克部队;反坦克部队;建筑部队;宪兵;交通管制部队。
从左到右:炮兵;山地炮兵部队;炮兵观测部队;火箭炮部队;步兵防空部队;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突击炮部队;无后坐力炮部队;要塞部队;战地补充兵部队;守卫部队。
从左到右:徒步/马匹拖曳;山地;装车的动物;自行车;半摩托化;摩托化;摩托车;半履带车牵引;汽车牵引;自行式车辆;半履带车;火车。
2.武器种类从左到右: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步枪;28mm口径反坦克步枪;20mm反坦克炮;37mm反坦克炮;47mm反坦克炮;50mm反坦克炮;75mm反坦克炮;88mm反坦克炮。
从左到右:50mm口径轻型迫击炮;81mm口径重型迫击炮;75mm口径轻型步兵炮;150mm 口径重型迫击炮;火焰喷射器;20mm口径高射炮;20mm口径四联高射炮;37mm 口径高射炮;88mm口径高射炮;防空探照灯。
3.步兵和山地部队。
从左到右:步兵排;步兵连;重型步兵连;自行车排;工兵排;信号步兵排;反坦克步兵排;步兵炮连;摩托化轻型防空连;摩托化中型防空连;骑乘步兵侦察排;轻型步兵纵队。
从左到右:山地步兵排;山地步兵连;重型山地步兵连;山地自行车排;山地工兵排;山地信号步兵排;山地反坦克步兵排;重型自行步兵炮连;轻型自行防空连;中型自行防空连;摩托化机枪连;山地运输纵队从左到右:摩托化步兵排;摩托化步兵连;重型摩托化步兵连;摩托车步兵连;摩托化侦察排;摩托化通讯排;摩托化轻型步兵炮排;摩托化步兵炮排;摩托化轻型步兵炮连;摩托化步兵炮连;摩托化轻型防空连;摩托化轻步兵纵队。
德国军旗与战旗铁十字的由来
德国军旗与战旗铁十字的由来二战时期的德国军旗和战旗,就必须从德皇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SecondReich,第一帝国则是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开始追述,因为希特勒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千年帝国”,所以他上台不久就命名其领导的德国“第三帝国”Third--Reich,其军队的识别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就沿袭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传统。
说到德国的旗帜,我们还要说一下德国的“铁十字”标志。
因为这个标志从德皇时期开始就反复出现在德国的各种旗帜上。
“铁十字”实际上是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威廉三世在1813年3月10日创立的一种普鲁士王国荣誉勋章,它是颁发给那些在1813-1815年抵抗拿破仑战争中表现出英勇和爱国的军人的。
在1871年普法战争和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再次使用。
1939年,对帝国传统报有很深感情的希特勒决定恢复一批第二帝国勋章,于是它再次成为第三帝国的荣誉勋章,现在的德国国防军还在使用。
德国士兵的十戒!(一)德国士兵为争取胜利而战斗时,必须遵守英勇作战的规则。
残酷与无意义的破坏都与他的身份不称。
(二)战斗员必须穿制服,或佩带特别指定的和清楚易辨的臂章。
禁止穿便服或不带这种臂章作战。
(三)投降的敌人,包括游击队和间谍,一概不准杀害。
他们应由法庭判以适当的惩罚。
(四)不准虐待或侮辱俘虏。
武器、地图、文件从他们身上拿走以后,其他的个人财物不准侵犯。
(五)达姆弹禁止使用,任何子弹一律禁止改成达姆弹。
(六)红十字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受伤的敌人应给予人道的待遇。
医务人员和随军牧师在执行其医务和宗教活动时不得阻碍。
(七)平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士兵不准掠夺和任意破坏。
古迹和用作宗教、艺术、科学或慈善事业的建筑物必须特别尊重。
只有奉上级命令和给报酬时,才能征收实物和使用民役。
(八)中立国的土地,飞机既不得进入,也不得越过,更不得射击;它不得成为任何军事行动的目标。
史事挖掘机。
二战时的德国士兵胸前挂的月牙形金属牌代表的是什么身份?
二战时的德国士兵胸前挂的月牙形金属牌代表的是什么身份?历来现实上个世纪,世界上爆发了两场大规模战争,其中二战对于当时的伤害以及之后的世界格局都影响颇深。
据悉,这场战中全球六十多个国家都被卷入其中,伤亡人数高达9000万人,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场战争。
德国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在二战初期凭借着闪电战理念在欧洲战场可谓势如破竹,而德国希特勒以及德国精锐军队一时之间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我们都知道,二战德国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大家的噩梦,他们虽然不似侵华日军那样疯癫,但也没少做坏事,这一点从基辅屠杀3万犹太人就能看出来。
而我们在观察分析二战德军的时候,其实也有观察到一个特殊点,那就是有的德军脖子上总是挂着一块半月牙形的牌子,为什么呢?这块月牙牌难道象征着什么吗?这个“牌牌”也叫“狗牌”,是德国宪兵的专用身份牌。
这块很像长命锁的月牙形金属牌代表着特殊的身份,在二战时期,德国的宪兵部队和督战队执勤时间专用,具体来说,共有5种部队。
一、德国陆军宪兵德国陆军宪兵正式成立时间是1939年,最初吸收的成员为警察和陆军军官,归属陆军最高统帅部管理,主要任务是指挥交通、维护军纪、看守战俘、清剿游击队等,战争后期也参与作战,但作战时需要换上陆军普通士兵军装,战后再换回来。
这块月牙形金属牌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它是锌或铝材制,正面表面镀亚光马特银,两端的圆钉、中间的鹰徽、“Feldgendarmerie”(战地宪兵队之意)字样都涂有发光漆,背面有铁灰色布料衬,降低与衣服的摩擦;金属链有42节。
因为他们可以指挥平级各军种官兵,德国陆军在背后形象的称他们为“链狗”,我们大概更习惯叫“狗链”。
二、德国党卫军战地宪兵党卫军战地宪兵规模略小于陆军宪兵。
三、德国空军宪兵队除了以上宪兵队的工作,他们还协助维护前线军法系统运作。
四、督战队成立于1944年,是为了应对战争后期的前线军纪专设,成员是必须获得二级以上铁十字勋章且战斗经验丰富的国防军官兵,由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名副其实的掌握着前线官兵的生杀大权。
二战德军钢盔上的标识,各自代表什么意思?
二战德军钢盔上的标识,各自代表什么意思?二战的德军钢盔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M35,M40,M42和伞兵盔。
二战时期的德军钢盔和一战时期的德军钢盔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二战的德军钢盔是在一战的M16,M17,M18三种钢盔上发展而来,在1936年以前生产的M35都出口到了中国和西班牙。
M35里外都有喷漆,盔的两侧有陆军,空军或党卫军的标志(有些M35只有一侧有标志)。
除了党卫军的M40以外,所有的M40只有在外盔的一侧有标记。
另外一侧没有。
多数的M42的外盔都没有标记,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产的,在头盔的一面有陆军,空军,或SS的标记。
另外一侧没有标记。
有些时候二战德军的钢盔看不到盔徽,这是因为在回收时候,比如战损,阵亡,被重新油漆过,所以上边的德军标记已经看不到了。
还有就是战争期间,为了缩短生产时间和降低成本,工厂将很多程序省略了。
包括油漆。
在1935年,德国的M35定型。
该头盔是为了满足德军的需要,来替代仍在试用的一战时期的钢盔。
M35在基本的东西上和一战时的M17很象,但是M35比M17更轻,功能也更强。
另外M35采用了新的LINER(内盔)来减少佩戴时头部的疲劳。
事实证明,M35新的内盔比一战时的头盔佩戴更舒适。
M35在1935年开始生产,当时德国陆军和空军满怀热情的希望可以马上装备,可是结果却令他们失望,他们并没有拿到第一批出厂的M35,直到1936年,德国陆军和空军才开始正式装备。
德军没有在第一时间装备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德国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订单,在1936年以前生产的M35都出口到了中国西班牙。
M35可以通过观察钢盔的外沿来判断是否为M35。
另外,M35的形状和M40,M42比较,更接近卵形。
这个差别很细微,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很难会发现。
M35里外都有喷漆,盔的两侧有陆军,空军或党卫军的标志(有些M35只有一侧有标志)。
很多M35是绿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数的M35上的漆,看起来会比M40和M42上的显的暗。
德军军旗、兵种色和标志一览
德军标志一览目录第一部分德军军旗 (2)一、陆军旗帜 (2)三、海军旗帜 (7)第二部分德军兵种色 (10)一、陆军 (10)二、空军 (10)三、党卫军 (11)第三部分陆军作战部队标志 (12)一、集群、集团军标志 (12)二、军标志 (13)三、师标志 (14)四、重装甲营标志 (24)第四部分海军作战部队标志 (25)一、水面舰艇标志 (25)二、士官生实习队标志 (25)三、潜艇舰队标志 (26)四、U艇标志 (27)第五部分武装党卫军标志 (29)第六部分德军身份识别牌 (31)关键词:德军军旗兵种色标志第一部分德军军旗一、陆军旗帜二、空军旗帜三、海军旗帜第二部分德军兵种色除了海军通过标志区分部队种类外,其他军种一般使用颜色加以识别。
主要使用在军帽的边线、领章和肩章的底版或边线的颜色上。
一、陆军二、空军三、党卫军第三部分陆军作战部队标志二战德国陆军部队的标志可谓五花八门,事实上,它们的确没有具体的设计规则。
许多标志是依据所在部队番号或是指挥官偏好来确定的,甚至曾出现士兵即兴绘制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因在某区域参加过作战役而把地名做为该部队标志。
一般来说,此类标志属于非正规的识别性符号。
大多时候,仅用在车辆、重型武器以及路向指示牌上。
一、集群、集团军标志四、重装甲营标志第四部分海军作战部队标志一、水面舰艇标志二、士官生实习队标志三、潜艇舰队标志四、U艇标志第五部分武装党卫军标志党卫队机动队在战争爆发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陆军中的特殊部队;在希姆莱的努力下,党卫军逐渐成为具备30多个包括海外志愿师团的纳粹亲信武装力量。
以下的标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党卫军的信仰来源——古代北欧神话、德意志容克传统、纳粹思想,以及一些仆从国或占领国的传统信仰。
所有图形均附在一个盾形标志里;而这些盾本身亦具备各种含义:如缺口在左代表装甲掷弹兵,右边代表装甲部队,中间代表骑兵部队或山地部队,而没缺口则代表一般的掷弹兵部队。
德转市场禁止标志
德转市场禁止标志
当被要求写一篇关于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的文章时,我很庆幸可以展示我对此
话题的知识。
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German Turning Market Prohibition Sign)是一种根据德国道路交通安全法(StVO)规定的交通警告标志,用于指示驾驶者不得超越另一辆车的法定距离,以防止发生危险和交通事故。
根据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规定,当一辆车行驶在公路上时,驾驶人应以每公里50公尺的速度行驶,并确保保持指定距离内的另一辆车。
超过指定距离会导致发
生危险,因此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被定义为指示驾驶者不可超越另一辆车的法定距离的指令式标志。
同时,在下坡路段,车辆必须经过一定的距离才能进入下一条直线道路。
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的设计思想为“积极参与道路安全”,即通过及时发现危
险情况,让驾驶人合理调整车速,从而避免出现危险,实现安全出行。
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可以像野马或其他国家的公路标志一样,在填充或铅笔绘
制的图像中使用。
然而,如前所述,这只是针对德国特定的道路交通标志,非常重要。
总之,德国转市场禁止标志是一种警告和指示标志,它通过强调每个驾驶者积
极参与道路安全,从而及早发现危险,提高驾驶者的安全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鲜血守护的荣誉——德国战伤奖章鉴赏科普
鲜血守护的荣誉——德国战伤奖章鉴赏科普陆海战伤组合战伤奖章(Wound Badge ),德文为“Verwundeten-Abzeichen”。
德国战伤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II)于1918年3月3日设立第一个军事战伤章,级别体现被授予者受伤的次数和伤残程度,设立三个级别,黑色级别授予一到两次负伤的军人;1. 由于作战或空袭受伤1次或2次;2. 执行任务时候冻伤。
级别的划分是以被授予者受伤的次数和伤残程度。
银色级别授予三到四次负伤的军人;1. 由于作战或空袭受伤3次或4次;2. 失去一只手或一条腿;3. 失去一只眼睛;4. 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听觉;5. 头部受伤;6. 面部毁容。
金色级别授予五次以上负伤的军人;1. 由于作战或空袭受伤5次或更多;2. 完全失明;3. 头部严重受伤;4. 执行任务时阵亡(授予家属)。
战伤版型介绍:一战授予的有海军、陆军战伤奖章,一战陆、海军战伤有黑、金、银等级二战没有制造海军战伤。
一战类型有冲压、铸造、镂空、800银制等其他版本。
二战类型有冲压版本、铸造版本、镂空版本、M16西班牙镂空版本、M16西班牙铸造版本、720版本、二战M35盔等其他版本。
佩戴方式:如果获得者拥有多个战伤奖章的话,佩戴最高级就好,佩戴的位置在左胸袋,位置低于其他奖章。
佩戴黑色级战伤照片佩戴黑色级战伤照片黑色级别战伤黑色级别战伤正面黑色级别战伤反面银级战伤银级战伤正面银级战伤反面金级战伤金级战伤正反面陆军战伤奖章为椭圆形,外框由月桂叶环边;中间部分是德意志帝国的特色钢盔,后边是两把交叉的宝剑;中间其他部分是砾石纹路为底板。
战伤奖章一般是整体冲压制成,所以背面是空心,并有一根固定用的别针。
1918年6月3日,国防部规定战伤奖章归为奖章类别,而非勋章类别。
6月24日,威廉二世设立海军战伤奖章,仪表示对海军的重视,海军战伤是以陆军战伤奖章同样的标准授予海军军人。
“十字标志”和“骷颅头”旗帜在德军中有什么代表含义?
“⼗字标志”和“骷颅头”旗帜在德军中有什么代表含义?⼆战德国使⽤的⼗字符号,今天似乎已经成为罪恶的象征。
其实早在公元前1000年,这种⼗字符号就已成为⼀种常⽤的符号。
图为古希腊的⼗字符号最早起源于德国的中世纪⼀在接下来的⼀千年⾥,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化中,包括中国、⽇本、印度和希腊,都使⽤了这种⼗字符号的形象。
在接下来的⼀千年⾥,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化中,包括中国、⽇本、印度和希腊,都使⽤了这种⼗字符号的形象。
⼆战德国采⽤⼗字符号,成为该国的正式标识。
由于这个原因,⼗字符号很快就成了仇恨、暴⼒、迫害的⾮⼈道象征。
如果说到德国,我们不得不提铁⼗字勋章了。
铁⼗字,这是来⾃神圣的古罗马帝国,它⼀直被认为是勇⽓的象征。
1813年3⽉10⽇,开启了第⼀枚铁⼗字勋章,被当时的普鲁⼠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授予给了国家的英雄。
这枚铁⼗字经历了德意志的漫长的历史长河,它不断沉淀了这个民族的⽂化,还演变成民族勇⽓和胜利的象征,对于⼀名德国军⼈来说,能够获得它便是获得了⽆尚的荣誉。
对于德国⼈来说,它的意义⾮凡,因为这是荣耀的象征,是英雄的象征,是名族的象征,这也能说明为什么三帝国元⾸能够时刻随⾝携戴着它。
铁⼗字图案设计简单低调,但是它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它从⼀开始的四个级别拓展成了⼋个,⽤于授予给在战争中杰出的⼠兵或者有着卓越贡献的⼈们,⽆论是什么级别都具有⾮常⾼的价值意义。
⽆论是过了多久,铁⼗字总能唤起⼈们对于⾃⼰国家的⾃豪感和骄傲感,这是由于它伟⼤的历史所蕴含的精神。
德国纳粹时,精明狡诈的希特勒就将这铁⼗字的符号重新运⽤进了⾃⼰的政治统治体制当中,制作万字符勋章,⽤于表彰作战勇猛的⼠兵,通过它来唤醒⼈民对于荣耀的狂热。
在⼆战结束后,也⼀直被德国⼈使⽤,它与党派纷争没有关系,这是⼀个国家名族⽂化的传承。
⾄于骷髅头,⼀般情况下穿着骷髅头或者佩戴骷髅标志的代表德皇近卫军的象征后来在⼆战时期希特勒就把骷髅头的这种含义加在了党卫军头上也就是让⼈借以警告我们的敌⼈,并向我们的领袖表⽰我们随时准备⽤⾃⼰的⽣命去实现⾃⼰的理想。
二战德国铁十字勋章
二战德国铁十字勋章铁十字勋章(德语Eiserne Kreuz,英语Iron Cross)是德国军队的标志,代表着至高的荣誉,直到今天还是德国联邦军的各种装备的标准涂装。
二战时期,德国的铁十字勋章体系由八个级别构成,它们是: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骑士铁十字勋章、带橡树叶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带双剑橡树叶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带双剑橡树叶和钻石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带金双剑橡树叶和钻石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大铁十字勋章。
下面逐一介绍。
(本文纯属徽章研究)1、二级铁十字勋章名称:Iron Cross 2nd Class /Eisernes Kreuz 2. Klasse设立日期:1939年9月1日二级铁十字勋章,属于铁十字系列勋章最低级别荣誉的代表。
获得条件(通常):在战斗中表现出一次非同寻常的勇敢行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二级铁十字勋章用授带悬挂在胸口,一级铁十字勋章则放在胸前的口袋里。
铁十字勋章是可以升级的奖品,用二级勋章的可以升级至一级或骑士铁十字勋章甚至更高的勋章。
通常铁十字勋章是由部队指挥官提名授予的,而二级铁十字勋章也被用以奖励非德籍或非战斗人员。
授勋的总数: 3,000,000+ (三百万以上,包括了供1914式二级铁十字奖章用的1939式装饰)已知共有39名妇女被授予过EK2。
2、一级铁十字勋章名称:Iron Cross 1st Class/Eisernes Kreuz 1. Klasse ,在德文中又可简称为 EK I。
设立日期:1939年9月1日勋章本身为胸章设计,造型与二级铁十字勋章完全相同,但是只有单面,长度为43.5公厘到45公厘。
勋章正面为全黑色镶以银边,除了卐字徽及颁赠年份外并无其它符号。
胸章之背面除了别针臂,银含量及生产厂商代码外没有其它饰文、印记。
一级铁十字勋章的颁发条件为战士被授予过二级铁十字奖章或EK2的1939式装饰品或在战场上有过三至五次的英勇作战行动。
授勋人在获颁奖的同时亦收到获勋证书,证书上载明勋章等级、授勋人姓名、职务、所属部队、授勋日期及所属师级长官签名。
二战德国钢盔的部分盔徽(免费版)
二战德国钢盔的部分盔徽二战德国的钢盔盔徽多数分为左右两部分,很少有单独盔徽的!之所以分为两部分是为了配合其独特的钢盔样式。
以下介绍大家常见的德军盔徽和一些罕见的德军盔徽,以丰富大家对二战德军的了解。
(单独盔徽的因为均是非军事组织或者非要害组织,这里暂时不做介绍)陆军左右盔徽(右盔徽为德国传统三色国籍徽)陆军、海军、海军左盔徽的比较(传统三色国籍徽右盔徽相同)盔徽标准图纸党卫军标准左右盔徽(SS右盔徽为早期型)罕见的金属盔徽(主要用于非洲军布质凉盔)陆军盔徽和党卫军盔徽比较青年师盔徽和非洲军盔徽另一版本的非洲军盔徽党卫军装甲兵盔徽党卫军骷髅队盔徽(SS第三装甲师曾延续使用)警察部队盔徽(警察师延续使用)警察部队隶属于党卫军大系统管理,所以警察部队盔徽和党卫军盔徽相近罕见的空降兵盔徽战后同样在使用(一般情况下伞兵左盔徽同普通空军左盔徽)标准的空军左盔徽SS-VT左右盔徽(和标准的党卫军盔徽差别很大)冲锋队的右盔徽和左盔徽(左为标准型)帝国防空联盟盔徽(通常应该是RLB钢盔徽记在正面)各种版本的德国红十字盔徽(中间的为标准盔徽,注意三色盔徽的特别之处)***********************************************************************************下面是德军的各种国籍符号盔徽少见的黑黄红三色国籍盔徽(我都不清楚这个盔徽是什么机构的,而且三色盔徽的弧线很特别)海军法国志愿部队盔徽西班牙志愿兵国籍盔徽波兰志愿军和克罗地亚机动部队党卫军盔徽(一个S符号的是荷兰党卫军盔徽Rreussen和第1排左1:Einsatzstaffel Der Deutschen Mannscheft 第2排左2:Lippe第4排左1:Wurttenberg第4排左2:chaumburg-Lippe第5排左1:reussen第5排左2:AnhaltRITTER仿制的党卫军右盔徽。
德国铁十字勋章科普介绍
德国铁十字勋章科普介绍铁十字勋章(Iron Cross),德文叫(Eisernes Kreuz)缩写为EK。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抵抗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于1813年3月10日首次颁授,第一枚获得者是他妻子路易斯(死后)。
最初的铁十字样子设计来源最初由卡尔·弗里得里希·辛克尔于1813年设计,设计本身表达了设计者对腓特烈王朝的崇拜,采用14世纪条顿骑士常用的手持十字架为基调,这也是腓特烈二世的象征物。
国王要求他必须在设计中包含普鲁士国王的王冠,以及德国的神圣之树---橡树叶子。
辛克尔的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条顿骑士。
1813年3月21日递交了他的设计,但是这不是最终的定稿。
卡尔·冯·梅克伦堡·斯特里茨对设计进行了一些修改,而且得到了国王的认可。
辛克尔设计的铁十字从中心向外直伸四臂,但却把铁十字的四臂变成了与众不同的弯曲状。
这个修改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著名形象,在徽章学里用术语表示为 Patte (十字),最早的林勃兰登堡门上的女神四铜马不是拿的不是铁十字,在1806年柏林勃兰登堡门上的女神四铜马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于1814年被归还。
归还后人们将和平女神手上的月桂花环替换为十字架,和平女神也变成了胜利女神。
铁十字勋章是一种军事勋章,但也有一些因履行军事职能而授予平民的勋章。
佩戴星芒和颈授铁十字马尔舍尔将军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穿着礼服佩戴铁十字铁十字是黑色的金属制品,外框是银色的轮廓,黑色十字是普鲁士陆军的象征。
二级铁十字绶带有1813年,1870年和1914年,绶带颜色排序是黑色的两个侧白色带,这个奖章也有非战斗版的绶带排序相反。
1939年二级铁十字勋章是彩带颜色是黑色/白色/红色/白色/黑色。
一级铁十字是没有绶带的,属于别扣的样式。
1813年至1870年的各种等级各个时期的铁十字授予标准铁十字勋章不仅授予那些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战士,而且还授予那些为战争胜利做出其他贡献的人员,比如提出卓越的战略等。
图说:“狗牌”的历史和发展两种不同解决方案保存士兵身份信息
图说:“狗牌”的历史和发展两种不同解决方案保存士兵身份信息意大利陆军的狗牌和Vegetato迷彩,两者目前都是现役装备。
首先要说的是,西方军队的军人身份标志牌的原文就是“Military Dog Tags”,所以“狗牌”并没有什么侮辱军人的意味。
罗马军团士兵的身份标牌,正面有女神雅典娜的头像。
军用狗牌从何时诞生的已经无法考证,据说斯巴达人已经为他们的士兵建立了身份识别系统,他们在左手腕绑着木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
罗马时代,军团士兵脖子上戴着“Signaculum”,这是一个圆形的铅块,上面刻着士兵和所在部队的名字。
罗马军团士兵的身份标牌,背面有士兵的签名,这是现代手工复制品。
近代之后,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期间,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识别战场阵亡者的身份。
开始尝试为士兵提供抗磨损、耐腐蚀材料制造的识别牌,上面刻着佩戴者的个人和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
但这种识别牌大多是个人或临时制作,并没有大规模生产。
美国陆军狗牌,背景是三色沙漠迷彩。
1906年,美军开始批量装备狗牌,采用两枚钢片制作。
两枚狗牌上的信息相同,士兵如果丧生,同伴不能带走遗体时,会带走其中一枚狗牌交给上级单位证明其已经丧生,而将另一枚狗牌塞入遗体口中,这样可以辨别遗体的身份。
德军联邦国防军现役的椭圆形狗牌,背景是德国特色的斑点迷彩。
德国狗牌专有名词为“Erkennungsmarke”,历史非常悠久。
而德国在此方面动手得更早,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时,普鲁士军队就配发了Hundemarken,字面意思就是小狗的识别标签。
德国国防军椭圆形狗牌(铝制复刻品)和储存皮套。
背景是奥地利陆军KAZ 57 M 57迷彩,就是武装党卫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SS M42斑点迷彩”。
为士兵制作狗牌的想法最初来自一名柏林的工程师,他曾在普鲁士战争部从事后勤工作。
一次他在柏林散步时,发现许多小狗都戴着已经付过相应许可费的标牌,让他萌生了为士兵制作军用识别身份标志物的想法,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军标标绘态势描述
军标标绘态势描述军标标绘是军事作战中常用的一种图形标记方法,用于描述战场上的各种态势。
通过军标标绘,指挥员可以清楚地了解战场各个区域的敌我态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指挥。
一、军标标绘的基本原则军标标绘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简洁性、一致性和可读性。
准确性是指标绘符号要准确地代表实际情况,不产生歧义;简洁性是指标绘符号要简洁明了,便于理解;一致性是指不同指挥员在标绘时使用相同的符号,以便相互理解;可读性是指标绘符号要清晰可辨,便于观察和辨认。
二、军标标绘的基本符号军标标绘使用的符号有很多,如兵种符号、装备符号、地形符号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兵种符号,用于标识不同兵种的位置和行动态势。
比如,炮兵使用一个圆圈表示,坦克使用一个正方形表示,步兵使用一个三角形表示。
这些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定,以便于指挥员快速辨认。
三、军标标绘的态势描述军标标绘的态势描述主要包括敌我兵力分布、装备部署、地形情况等。
敌我兵力分布是指在战场上标示出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情况,以便指挥员了解敌我力量对比和兵力调配。
装备部署是指标示出各种装备的位置和行动态势,以便指挥员了解装备的使用情况和火力覆盖范围。
地形情况是指标示出战场的地形特征,如山地、河流、森林等,以便指挥员了解地形对战斗行动的影响。
四、军标标绘的应用场景军标标绘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中的多种场景,如战场态势分析、战术指挥、战术演练等。
在战场态势分析中,指挥员可以通过标绘敌我兵力分布和装备部署,快速了解战场态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战术指挥中,指挥员可以通过标绘战场地形和装备行动态势,指导部队的行动和战术部署。
在战术演练中,指挥员可以通过标绘敌我兵力分布和装备部署,模拟真实战场情况,提高士兵的实战能力。
军标标绘是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通过标绘各种态势,可以提高指挥员的决策和指挥能力,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
因此,军标标绘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战术急救标识
战术急救标识是一种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传达关键医疗信息的标志系统。
这些标识通常设计成易于识别和理解,以确保在战场等高压环境中,急救人员可以迅速了解伤员的状况和需要采取的医疗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战术急救标识及其含义:
1. TCCC(战术战斗创伤护理)标志:由美国军方制定,用于指导在战场上的急救措施。
TCCC标志通常采用红色和黑色,以便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中易于识别。
2. 颜色编码:
-红色:表示伤员需要紧急医疗救助,可能有生命威胁。
-黄色:表示伤员有中等严重程度的伤害,需要次要的医疗救助。
-绿色:表示伤员有轻微的伤害,不需要紧急医疗救助。
3. 标识符:
- M(Massive Hemorrhage):表示大出血,需要立即处理。
- A(Airway):表示呼吸道受阻,需要呼吸道管理。
- R(Respiration):表示呼吸受损,需要呼吸支持。
- C(Circulation):表示循环受损,需要循环支持。
- H(Hypothermia):表示低体温,需要保暖。
4. 特殊符号:
- "+"(加号):表示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 "D"(危险):表示存在危险,需要小心处理。
这些标志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式,使急救人员能够在混乱和紧急的情境下快速了解伤员的状况,并优先进行合适的急救措施。
这些标识系统通常在军事和战术培训中使用,以确保急救人员能够快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
铁十字本身和纳粹毫无瓜葛,是德意志数百年来的军魂象征
铁⼗字本⾝和纳粹毫⽆⽠葛,是德意志数百年来的军魂象征⼆战的硝烟已散去73年,但德军曾横扫⼤半个欧洲的恐怖战⼒始终都铭刻在世⼈⼼中,也是因为那场战场,铁⼗字和卍字这两个符号也被深深印刻在世⼈的脑海⾥,成为了德军的固有标识,但后者的恶名远扬却让前者染上了难以抹去的污名。
直到现在,铁⼗字给⼤多数⼈的第⼀印象总是不可避免的与纳粹政权相联系,以⾄于看到现代德军装备上的铁⼗字时,许多⼈还是会惊呼“德军怎么还敢佩戴纳粹标志”,事实上,铁⼗字标志诞⽣⽐纳粹政权要早120余年,甚⾄其雏形能追寻更久的历史。
▲驻扎阿富汗德军坦克上的铁⼗字标志据说,在神圣神罗马帝国时期的条顿骑⼠团就开始使⽤形式铁⼗字的⿊⾊⼗字符号,⽽条顿骑⼠团的成员的主题就是⽇⽿曼⼈。
▲条顿骑⼠团的⿊⾊⼗字标志建⽴于1791年的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顶上的胜利⼥神雕像⼿中的权杖上就刻有铁⼗字勋章和展翅的鹰鹫以及橡树花环,这⼀切都象征着战争的胜利,⽽铁⼗字从那时候就成为德国军队的标志。
⽽我们所熟知的铁⼗字勋章能追溯⾄1813年。
当时,普鲁⼠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反抗拿破仑战争中开始了这⼀传统。
当时,普鲁⼠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反抗拿破仑战争中开始了这⼀传统。
第⼀枚铁⼗字勋章授予的时间是1813年3⽉10⽇。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佩戴铁⼗字胸章铁⼗字构成很简单,只是以铁和银的曲线组成的图案,但在线条之间包含了勇敢的意义。
这⼀点是德意志军队的传统军魂所在,和⼈类公敌希特勒没有关系。
希特勒也只是在原有型制的基础上,在铁⼗字中间加了⼀个卍字,这⽆疑的玷污了铁⼗字!▲2012年,现代德国联邦国防军举⾏⽕炬游⾏送别前总统克⾥斯汀·武尔夫。
这⼀仪式也被部分⼈误解为纳粹仪式,但这同样是⼀个有悠久传统的仪式,在很多国家,和纳粹⽆关。
但是,对⾃⼰历史错误有点“矫枉过正”的德国⼈虽然保留了坦克、战机上⿊⾊铁⼗字符号,⾄今没有恢复⿊⾊铁⼗字勋章,仅有外形相近的⾦⾊的“⼗字勇敢勋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方便空间狭小,位置又处于不断移动的前线指挥所使用,这些立体标志也被简化为平面的图形或符号标注在军用地图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赋予了具体指代内容的形象文字曾广泛用
于各参战国军队的指挥机关,其中尤以德军使用的符号和标志最具代表性。
德国军事用语中有专门的术语表述这些由图形符号,标志,数字组成的形象标识-“TAKTISCHE-ZEICHEN”。意即“战术识别标志”多用于表示各级部队的指挥部(师以上称司令部)及其管辖下各级部队的规模,描述武器装备器材具体分类,型号以及移动手段等。除了在军用地图上中详细叙述部队的编制序列和装备构成。
德军部队根据其编制规模的大小依次分为:陆军总司令部,集团军群司令部,集团军司令部,集群司令部,军司令部,师指挥部,旅指挥部,团指挥部,营指挥部,连指挥部。
表示军种的战术识别标志
在表示部队指挥部或编制规模的战术标志上,再添加代表陆军各军种,兵种的符号,基本可分为步兵,装甲兵,炮兵,工兵,骑兵,通讯部队,后勤补给部队。
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内剩余的工兵营、装甲通讯营、野战补充营、物资补给营和后勤部队等未见多大变化。
综观1944年型装甲师的编制序列和武器装备表明、得军指挥部将原先属于师指、团指管辖的工兵、高射炮兵、补给部队进行划分重组后编入营一级基本作战单位。力图实现规模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能实施多种战术的多兵种联合部队。
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德军战术识别标志体系的具体内容:
部队记号的体系
德军部队记号基本上以司令部(指挥部)及其指挥下某个部队的规模,军兵种,武器以及装备器材,移动手段和具体方式所使用。通常分为连以上规模的部队(军或师)与连以下规模的部队(连或排)两大体系。
1944年型装甲师的坦克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团指挥部直属连在原有坦克排,装甲通讯排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装备8辆37毫米自行高射炮的高射炮排(2),坦克营指挥部直属连各增加了1个高炮排,装备3辆四联装20毫米自行高射炮(3)坦克团内另一处显著变化就是装甲师物资补给营的编制由43年的8个连削减为1944年的5个连,后追加一个连(4)。1943年型编制原先营属的机械化车辆维修连(5)缩减至由团指挥部直接管辖的1个。
装甲侦察营可称为装甲师内一支小规模的诸兵种混编部队,包括3个排编制的轮式装甲车连(17),装备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II号坦克的装甲侦察连(18),摩托化侦察连(19),配备6辆75毫米火炮型装甲输送车(21)的重装备连(20),1个装备6具火焰喷射器的机械化工兵排(22)。还有轻型货运车单位(23)。
此外装甲师还编制有1个装甲通讯营、1个野战补充营、1个物资补给营以及负责后勤的卫生管理单位等。
1944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详解
依旧首先来看装甲师指挥部直属战斗单位,包括担任警卫任务的装甲掷弹兵连(1),(见蓝色的标数点)。但编制内已取消了轻型步兵炮、中型迫击炮等重型支援武器。
坦克歼击营由3个连(24)组成,营指挥部另编有1个直属连(25)。
装甲炮兵团编有3个营,营下辖3个连,其中“自行化”的第1营(26)装备12辆105毫米蜜蜂自行榴炮(每营各6辆)、6辆150毫米野蜂自行榴炮和一个直属连。第2营(27)装备12门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每连各4门)和一个直属连。第3营(28)由1个重榴弹炮连(装备4门牵引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和2个重加农炮连(各装备4门牵引式105毫米重加农炮)及一个直属连组成。
装甲炮兵团和高射炮营依旧维持着与1944年型装甲师相同的定额。装甲工兵营内除了原先独立的野战架桥段列营部连外,1个装备半履带式运兵车的机械化连(14),2个装备卡车的摩托化连的编制保持不变,但机械化连除车载机枪外不再配备迫击炮和火焰喷射器等重型支援武器。
其余的支援部队中,拥有120吨卡车运输能力的机械化物资补给连(15)的数量从1944年型的5个再度缩减为2个,相反代之以3个拥有20吨运输能力的马匹运输连(16)。由于装甲师编制内车辆装备数量的减少,原先车辆移动所必须的油料、彈藥等补给物资削减,加之移动速度缓慢的步兵部队数量增多,运输部队编制的此种组织结构本也无可厚非,但“装甲师所属驮载运输部队”的名称不禁令人产生某种感慨。
装甲掷弹兵团依旧保留了2团4个营的编制。首先团指挥部直属的2个掷弹兵连(6)中取消了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等重型武器。装甲掷弹兵团编制的主要变更点在于增强了配属给每团负责支援任务的2个装甲战斗工兵连战斗力。装甲化的1团工兵连(7)中由2个全部装备Sd.Kfz 251的装甲化排组成,其装备增加了车载火焰喷射器(8)、重机枪(9)、中型迫击炮(10)等重武器。与坦克团一样,装甲掷弹兵团给每个营增加配属了1个机械化补给连(11)。
表示兵种单位的战术识别标志的本体
表示移动手段的战术识别标志
1943部分识别标志的修改
1943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详解
首先来看装甲师指挥部直属战斗单位,包括担任警卫任务的装甲掷弹兵连(1),(见蓝色的标数点)下辖摩托化通讯排(2),担任师指防空任务、装备4辆20毫米自行高射炮的轻型自行高射炮排(3)。连编制内的重型武器包括轻型步兵炮(4)、中型迫击炮(5)。在紧急情况下将该连为基干组成小规模战斗群投入战斗。
大家都还记得战争电影里出现的插在指挥部沙盘里的各色小棋吧?在指挥部里的大比例地图桌子上类似国际象棋棋子般的各类立体标志。这些涂绘着某些数字的金属小旗或立体标志通常都代表
着己方或敌方规模不等的一支部队,并随时根据前方传回的战场信息变换位置,表明战况局势的发展动向,供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判断并作出决策。
装甲掷弹兵营遍有4个连,其重装备第4连拥有重迫击炮和轻型步兵炮,其余3个连只装备有中型迫击炮而被称为相对意义上的“轻装备连”。
“装甲化”的第1掷弹兵团指挥部直属掷弹兵连(13)也乘坐半履带式装甲车,装备的重型武器包括:牵引式反坦克炮和火焰喷射器。掷弹兵第2团的机械化直属连(14)拥有的重武器的数量很少。各团编制内除2个装甲掷弹兵营外,还拥有1个机械化战斗工兵连(15),其中第1团所属的一个排是“装甲化”的。团编制内有1个装备6门重自行步兵炮的炮兵连(16),负责掷弹兵团的直接火力支援。
1945年型装甲师编制序列详解
1945年3月25日发布的1945年型装甲师编制表将尚存一个半月即告瓦解的德军装甲兵在装备配属方面捉襟见肘的窘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坦克团依旧保持着2个营的编制,但稍加以观察既可以发现,其中只有第一营(1),依旧是以坦克为主力装备的坦克营,第2营(2)竟然是由3个搭乘半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械化步兵连构成!所谓的坦克团几乎名存实亡,实际战斗力下降到1个坦克营。坦克营依旧保留了4个坦克连的编制,2个连装备黑豹坦克(3),2个连装备IV号坦克(4)。进而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坦克连装备的坦克数量大幅度削减后下降到仅有10辆。也就是整个装甲师的作战核心仅由4个连总计40辆坦克构成!
装甲炮兵团中的“自行化”的第1营依旧保持不变,第2营的装备牵引式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连从3个减少为2个。第3营不变并追加3门20毫米自行高泡。
高炮营是1944型装甲师中唯一得到大幅度战斗力提升的部队,编制仍为3个连,重装1连2连装备的牵引式88毫米高炮(25)增加为6门。轻装3连换装为9辆37毫米自行高射炮和3门四联20毫米自行高炮。
德军在引入战术识别标志体系后,首先是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在军用地图上标注所属部队的过程,便于观看。试比较在地图上罗列出长长的诸如“第一装甲掷弹兵团第一营=编有4个乘坐半履带式输送车的掷弹兵连”这样烦琐的词汇,还是采用单纯符号表示,哪个更方便些呢?
受过良好培训的军官一旦理解和掌握了该体系,凭借这些标注在地图上代表各作战部队的战术识别标志,一目了然间即可迅速理解己方共有多少部队,承担什么任务,如何配属在战线上。当敌军发动进攻时,也可迅速在头脑中描绘出己方的弱点所在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战术加以应付。
装甲师内的步兵部队依旧保持着2个团的编制,各团仍由2个营组成。但只要观察其组织结构,其装备情况只能以“凄惨”二字形容。虽然依旧保持机械化步兵的称号,但在步兵团里已经见不到半履带式输送车了,原先装备的Sd.Kfz 251的机械化步兵团直属连和工兵排全部改换为汽车或卡车。步兵团的困境尚不仅限于此,各步兵营下辖的5个步兵连(5),其中3个仅是只能*徒步行军,成为名副其实的“步兵”,剩下2个连勉强保持了摩托化步兵的实质。装备这些“纯步兵连”的支援武器除了重机枪以外也仅剩下3挺28毫米反坦克枪(6)。因为没有装备牵引用途的卡车使得即使想装备重武器也无法实现。重炮兵连(7)的装备从自行式变成牵引式,定额也下降为1个连4门炮。
侦察营从原先的6个连削减为4个连:1个半履带式重装侦察连(8)、2个轻侦察连和1个补充连(9)、重装连内的10辆Sd.Kfz 251型75毫米火炮支援型(10)、2个轻装连内各2门中型迫击炮(11)。这就是全营拥有的重型武器数量,但其战斗力至少较连迫击炮都没有的步兵连要强。
反坦克营由2个各装备10辆IV号坦克歼击车的重装连、1个装备9辆Sd.Kfz 251/22长身管75毫米火炮支援型的轻装连(12)、配属2辆坦克歼击车的营部(13)组成。整个反坦克歼击营装备数量削减情况非常明显。
高炮营由2个各装备的4门牵引式88毫米高炮和3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炮的重装备连(29)和1个轻装连(装备12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射炮或9门牵引式20毫米轻型高射炮加2辆20毫米自行高射炮)及一个直属连组成高射炮营另编有1个轻型货运车单位。
工兵营由1个“装甲化”的战斗工兵营和2个机械化工兵营组成。
二战末期几乎所有的德军装甲师内的实际装备数量均不满编制数量。但是按照1945年型编制序列,即使满编制装备也不可能发挥出类似战争初期和中期那般迅猛的打击力量。
1943年型装甲师的战斗力核心是由2个坦克营(6)编制的1个坦克团(7)。坦克营下辖1个营部直属连(8)、4个坦克连(9)。各坦克营另编制有1个坦克维修连(10)。
装甲师内编有2个装甲掷弹兵团(11)。每团由2个掷弹兵营(12)组成。其中装备Sd.Kfz 251“实际意义”上装甲掷弹兵营仅为编制表中最左侧的第1营,其余的2、3、4营的输送手段均为卡车和人员输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