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合集下载

小麦纹枯病和红蜘蛛发生与防治意见

小麦纹枯病和红蜘蛛发生与防治意见

小麦纹枯病危害引起小麦叶鞘腐烂,继而侵茎造成枯孕穗和枯白穗;小麦红蜘蛛刺吸麦苗汁液,造成小麦黄化,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

因此,抓好小麦纹枯病、红蜘蛛防治工作,是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保证。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小麦纹枯病、红蜘蛛的防治工作,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指导防治,确保小麦安全生长,为夺取小麦高产丰收打好基础。

一、小麦纹枯病:根据我站3月19—20日调查各种类型田86块,病田率为31、4%;病株率0—76%,平均5.8%;达标田率9.3%。

其中旱茬麦田病田率为67.7%;病株率0—76%,平均12%;达标田率21.6%。

稻茬麦田病田率6.5%;病株率0—4%,平均0.12%。

今年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是,旱茬麦重于稻茬麦,在稻茬麦田当中又以机耙麦田重于站播麦田。

当前小麦纹枯病进入发病始盛期,随着气温的上升,病情将迅速发展。

预计今年小麦纹枯病将是中等发生年份。

防治的重点对象田是旱茬麦田和稻茬机耙麦田,当田间病株率达到20%以上要用药防治。

小麦纹枯病防治适期为3月28—4月5日,重病田在第一次用药7—10天后,要开展第二次防治。

可选用以下防治药剂:(1)5%井冈霉素水剂500毫升/亩。

(2)12.5%禾果利粉剂20克/亩。

(3)40%博特可湿粉40克/亩。

每亩药量兑水30公斤喷雾。

二、小麦红蜘蛛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小麦红蜘蛛的发生危害期,小麦红蜘蛛在我县各种类型麦田都有发生危害,以沂河淌麦田重于河淌外麦田,河外旱茬麦田重于稻茬麦田,稻茬麦田当中也有重发生田块。

根据我站3月19—20日田间调查,小麦红蜘蛛已开始上升危害。

旱茬麦田每平方市尺已有红蜘蛛0—125头,平均28头;稻茬麦田每平方市尺有红蜘蛛0—50头,平均12.5头。

随着气温迅速回升,虫口密度将迅速上升,4月上中旬将进入危害盛期。

预计小麦红蜘蛛将为中等偏重发生。

对小麦红蜘蛛要抓住虫量上升期开展防治,用药防治适期同小麦纹枯病。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作者:石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2期小麦是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生产小麦的大国,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菌。

这种病菌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小麦的产量会大量的减少,对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讲述小麦条锈病产生的病因以及防治条锈病的方法,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一、如何辨别小麦得了条锈病条锈病在我国很多种植小麦的地方都会出现,其中,南方地区会多一点,南方种植人员需要加强注意,尽早进行防治,小麦的条锈病主要表现在它的叶片上,首先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健康的小麦叶片是绿色的,而患上条锈病的小麦叶子会变黄,产生十分微小的颗粒,并且这些小的颗粒会有规律的在叶子上进行排列,这是小麦初期产生的症状,在小麦患病中期时,黄色会逐渐加深,直到变成枯黄色,叶面表皮逐渐干涸,开始出现粉末状的物体,在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这些粉末会变成黄色,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菌侵蚀,要注意区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病症的办法,避免带来经济损失。

二、小麦条锈病发病的原因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春天,春天气温比较低。

而条锈病菌不能够在高温的状态下生存,春天是条锈病病产生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春天的降雨量较多,这为条锈病菌的生长带来了便利。

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之中,四川、湖北、河南等城市成了重要的菌源基地,这些城市冬天气温适合条锈病菌的生存,到了春天,病原体开始进入种植好的小麦苗当中,从而对小麦带来危害,充足的水分是产生条锈菌的必要条件,假如,某年的降雨量减少,没有充足的水分,那么条锈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大大的减低。

三、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对策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气传病害就是指植物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对植物造成侵害。

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需要选取自身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播种,同时,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研究,调制化学药剂。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的常见病害:1. 小麦条锈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黄色条带,并逐渐发展成为黑褐色锈斑。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适时喷药等。

2. 小麦赤霉病:该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小麦麦穗出现红色霉斑,并附着许多赤霉菌孢子。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清除麦田周围的草和杂草、施用有机肥料、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3. 小麦白粉病:该病是由小麦白粉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及鞘叶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控制麦田的湿度、适时喷药等。

4. 小麦纹枯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线状、不规则的黄化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合理施肥增强植株免疫力、清除病残体等。

二、小麦的常见虫害: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主要通过吸食植株的汁液导致小麦叶片弯曲变形,严重的话会使植株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田间虫情,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2. 小麦夜蛾:小麦夜蛾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对小麦麦穗进行吸食和产卵,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采取轮作种植、利用性介壳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3. 小麦穗象:小麦穗象是小麦收获后的主要害虫之一,会穿洞并吸食小麦粒,引起小麦粒变质。

防治措施包括收割时及时清理麦田、保持仓储环境的干燥清洁、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等。

总结:为了预防小麦的病虫害,农民朋友应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虫害源、科学灌溉等,保持麦田整洁,适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农民朋友还应定期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高产高质。

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方法发病过程:小麦纹枯病的病原菌是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该菌在土壤中越冬,并依靠风力传播。

当温度达到10-15°C,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病原菌非常容易发生感染。

感染后,病原菌在植株叶片上形成鲜明的橙红色条状病斑,从而得名“纹枯病”。

病斑逐渐加大,形成类似茶叶的条纹状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抗纹枯病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选育抗病品种的基本方法是通过遴选抗病种质资源,利用遗传育种技术进行杂交选育。

2.合理轮作和间作:小麦纹枯病一般是通过风力传播的,因此合理安排小麦和非寄主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害传播的风险。

非寄主作物可以是豆类作物、马铃薯、玉米等,以杂粮作物最好。

3.病地消毒:将发生纹枯病的田块和小麦秸秆进行及时的集中燃烧和深翻。

病地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4.适时施肥:适时施肥是提高小麦抗病能力的重要环节。

给予合理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5.药剂化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有防锈剂和杀菌剂。

在小麦生长季节,根据天气条件和病情发展情况,使用符合规定且经注册的药剂,进行化学防治。

6.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包括适时除草,保证小麦的充足阳光照射和通风,避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7.科学使用抗病种子处理剂:种子是纹枯病的传播途径之一,科学使用抗病种子处理剂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种子处理剂主要有膨胀剂、生物杀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等。

8.灵活调整播种期: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可以避开纹枯病高发期,减少病害的发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病害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小麦的播种期。

9.加强病害监测:定期对小麦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预警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经济损失。

总结起来,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和间作、病地消毒、适时施肥、药剂化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科学使用抗病种子处理剂、灵活调整播种期和加强病害监测等措施,以综合防治的方式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作者:何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3期何涛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经济的提升,人们对小麦的要求和需求量也不断的上升,这也相应的带动了大规模的小麦种植。

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条锈病便是其中最主要的病症之一。

由于种植地面积较大,所以传播的速度也极快,河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在病害虫危害之时,小麦减产量可到达30%以上。

因此,如何对条锈病有效的防治是目前我国小麦种植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小麦条锈病危害小麦的主要部位就是叶片,然后是颈部和叶穗。

在苗期小麦幼苗的叶片受病现象为叶片逐渐发黄,并呈现出轮状的排列。

如果整个植株的叶片被感染的话,在发病初期叶片从黄色逐渐转变为枯黄,而且呈行状排列,就像被针扎过一样。

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的表面就会炸裂开,并喷洒出褐色的粉状物。

等到小麦进入成熟期以后,叶片上面就会出现黑色的黑孢子堆,散出黄色的粉末。

这也是三个时期不同条锈病的病状,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叶锈病的孢子基本上都集中在叶片上,呈现出褐色状,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苗期主要的条锈病是容易和叶锈病混淆,叶锈病的孢子堆比较圆和大,并且规则杂乱,成熟时页面的表皮会炸开,呈大红色的斑。

二、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条件小麦的条锈病病菌不耐高温,随意很多高温的地区很少甚至没有小麦条锈病的出现。

小麦在收获季节时,条锈病病菌会随着夏季的风吹到温度低的地区去躲避高温,在秋季播种以后,病菌又会随着空气流散到像我省这样的温度较高地区,成为感染源。

播种越早的地区受害越严重,12月时,河南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摄氏度左右,条锈病菌便会伏在麦苗上面过冬。

等到返青时期,病菌便会在田地间和小麦一起复苏,并大规模的扩散感染,当温度上升到5摄氏度时便会产生孢子,随着春雨繁殖、生长。

在大面积的病菌扩散下越过冬季和春季降雨前提下,这也是病菌传播的两个重要条件。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但是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原因,小麦种植经常会遭受各种病虫草害的侵害。

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的介绍。

一、病害防治1.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

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和合理的密植栽培,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及时采用药剂喷洒、撤管、化学治理等方法进行防治。

二、虫害防治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危害。

针对小麦蚜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比如引入天敌,促进其天敌的繁殖,减轻害虫的危害。

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喷洒、撤碾、选择抗病虫品种等方法进行防治。

2.小麦螟虫小麦螟虫是小麦的另一种危害害虫,对小麦的叶片、茎秆等部位产生严重的危害。

防治小麦螟虫,可以采用灯光诱捕、化学药剂喷洒、轮作栽培等方法进行防治。

三、草害防治除了病虫害外,小麦种植中还会遭受各种杂草的侵害。

为了保证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如及时进行除草、促进小麦生长、选择抗草种植、草坪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化学药剂喷洒等,以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认真的防治工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食之一。

小麦生长期内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会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正确防治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小麦病害及防治方法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使叶片变黄,并在叶背面形成红褐色锈斑,严重时会使小麦的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其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

(1)物理防治方法对于早期的小麦条锈病,可通过人工去除感染的叶片和烧毁病叶的方法进行防治。

(2)化学防治方法在小麦生长期内,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进行预防治疗。

如用7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液态喷雾防治,也可发现了病害后,及时采用5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25%氟吡呋喃酮铜湿性粉剂等药剂喷洒进行防治。

(3)物化结合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也可以通过物化结合的方法进行。

如使用7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和双氧水结合液态喷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合理选择农药和严格遵守用药期间禁药时间,也是防治条锈病的有效方法。

2.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花粉和胚芽中,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该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灰白色菌丝,严重时会使小麦的草叶变为黑烂,逐渐失落。

(1)物理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死的小麦秸秆和枯草,清理农房及其周围垃圾。

(2)生物防治方法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1.5%煤烟酸钠菌剂500倍液、10%拮抗杆菌菌剂500倍液等。

这些生物制剂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感染率,保证小麦的品质。

(3)化学防治方法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如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氟吡呋喃酮铜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同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以免对小麦产生伤害。

二、小麦虫害及防治方法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生长期内常见的害虫之一,对小麦植株造成很大的威胁。

苏北地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苏北地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苏北地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摘要小麦是苏北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模式为稻麦两熟或玉米、小麦轮作。

由于近几年来肥料使用不平衡,撒播及播量加大,春季预防时间迟,用药用水量少,加之暖冬旺苗群体大,植株抗性减弱,致使小麦纹枯病发生愈来愈重,已成为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限制因子。

通过近10年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综合治理方案,即种子处理、推迟播期、减少播量、开沟降渍、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冬前化控、春季早防、加大用药用水量等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发病原因;防控对策宿迁市宿城区地处江苏省北部,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合小麦生长,也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常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多达20余种。

特别是纹枯病,近几年已上升成为宿城区麦作的第一大病害。

2006年夏熟宿城区纹枯病发生面积达2.7万公顷,枯白穗率大于10%的田块约1万公顷,枯白穗率超过30%的田块2 000hm2。

病田率达90%,病株率22%~100%,平均病株率51%;侵茎率3%-86%,平均侵茎率45.5%;其病情指数5%-47%,平均26%。

造成产量损失1-3成,特别严重田块几乎颗粒无收。

1 发生特点1.1 发生的趋势特点纹枯病的发生与土壤类型有一定关系。

地势低洼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和土壤中钾的含量偏少的沙土地,小麦纹枯病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

施用带病残株而未腐熟的粪肥,也有利于发病。

在同样地块,播种早的麦田重于晚播麦田,撒播密植麦田重于机条播麦田。

冬前旺长、麦田草害严重、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肥水管理不合理、病田常年连作等发病均较重。

1.2 冬前积温高、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生冬前病害零星发生,播种早、播量大的田块有一个明显的侵染高峰。

近几年冬前积温偏高,特别是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冬前积温比常年高20%左右,造成大面积早播田、播量大和基肥多的田块发生冬前麦苗旺长。

宿城区2005年秋播3万公顷小麦平均基本苗高达25.6万苗,越冬前总茎蘖数达到79.4万个,比标准壮苗多30万苗。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分析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分析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分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甚至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对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的主要病害1.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白色病斑,后期病斑逐渐变成红褐色,形成裂片状,最终整片叶片枯死。

穗部受害时,麦穗变为条纹状,影响籽粒发育。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影响自然光合作用,导致光合量下降,影响产量。

以上三种病害是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影响。

二、小麦的防治策略1. 合理选择品种在小麦的种植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防治情况,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病害对小麦的危害。

2.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降低小麦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时播种可以使小麦生长期适应气候条件,快速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力促根系生长小麦的根系生长良好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种植小麦时,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的生长。

4. 合理施肥小麦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因此合理施肥是降低病害发生的重要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使小麦生长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小麦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及时清除病害植株,清理病害植株的残体,避免病害传播。

及时翻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6. 合理使用农药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农药的选择应根据小麦生长期,病害类型和发生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其发生与传播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

下面将就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做简要介绍。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病菌引起的,这种菌主要在小麦的叶片上寄生。

条锈病菌的传播主要借助自由飞散的孢子,在湿润的环境下迅速繁殖。

一旦孢子附着在小麦叶片上,它们会通过植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内部,感染并侵害小麦的叶片。

在湿润的条件下,感染的叶片上会产生典型的病斑,表现为橙黄色短条状。

病斑上的孢子在湿润的条件下也会释放出来,进一步传播病害。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可以大大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抗病品种可以供选择。

2.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小麦条锈病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量。

尽量避免连作小麦,可以选择其他作物进行轮作。

3.清除病残体:小麦条锈病的病菌可以通过病残体传播到下一茬小麦上。

在收割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的传播。

病残体可以经过堆肥的处理,彻底破坏病菌。

4.控制虫害:某些虫害如蚜虫和叶蝉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控制虫害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5.使用化学药剂:在小麦生长季节,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喷药,以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药剂的选择和使用要按照药剂说明书的指导,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频次,以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仅仅依靠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将控制措施贯穿于整个作物生长季节,才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保护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四病三虫”的防治

小麦“四病三虫”的防治

小麦“四病三虫”的防治一、四病1、小麦白粉病主要表现为受害叶片形成绒絮状霉斑。

当病叶率达到10%以上时,应及时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 千克,如蚜虫同时发生,可每亩再加50毫升40%氧化乐果。

为防止小麦后期早衰,还可在药液中每亩加磷酸二氢钾150克。

2、小麦锈病主要是条锈病(又称黄疸),表现为在小麦叶片上形成条状鲜黄色条斑,当发现零星病株时,可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000倍液予以防治。

3、小麦纹枯病主要表现为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云纹斑,病斑扩大重合形成“花秆”,导致茎秆变软失水枯死或倒伏。

防治该病可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8~10克,均对水50~60千克喷雾,或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或50%甲基立枯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利菌杀每亩50克,均对水60千克喷雾。

4、小麦赤霉病后期如发病主要表现为穗腐,即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期染病小穗枯死,常呈现“半个穗”,抽穗后尤其是扬花期连续阴雨易造成该病的流行。

预防该病,可于小麦始花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每亩喷药液60~100千克防治,5~7天喷1次。

二、三虫1、小麦蚜虫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4月下旬至5月初),麦田飘虫、蚜茧蜂等天敌较少,应及早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及喷洒浓度为: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或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千克。

2、小麦吸浆虫于小麦拔节期,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对水5千克,喷在20千克干土上,均匀撒在地表,然后锄地,把毒土混入表土层。

稻麦轮作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关键措施

稻麦轮作区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关键措施
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不抗纹枯病 , 除临麦 4 号( 病指 1 3 . 5 ~1 5 . 3 7 ) 发病较轻外 , 其余品种发病均达 4 ~5 级, 呈 中等偏重至大发生, 白穗率最高达 2 7 . 5 %。主推 品种抗病性差 , 种植面积大 , 成为稻麦轮作区小麦纹枯病重 发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 。
1 0 左右 , 渐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 限制 因素。莒县地处鲁东南 , 是优质小麦主产区, 常年小麦种 植面积 3 万h m 左右 , 其 中稻麦轮作面积 占 1 5 , 稻茬麦产量 的高低对全县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自农业部 开展小麦高产创建以来 , 笔者参与了本地高产创建 田小麦病虫害防控 的技术实施 , 针对近年来本地稻茬麦 田
差、 茵源充足 、 田间小气候 适宜 、 农 民防控 意识淡薄等原 因是导致 稻麦轮 作 区小麦纹枯 病危 害加重 的根 本原 因, 并 提 出了防控 的关键措 施 , 以期进 一步指导小麦生产 。
关键词 : 小麦 ; 纹枯病 ; 稻 麦轮 作 ; 关 键 措 施
受全球气候变暖、 品种抗病性差、 群体偏大、 防控不力等因素的影响, 小麦纹枯病在 山东省的发生危害 日 趋严重 , 特别是在稻麦轮作区, 小麦受纹枯病危害, 轻者穗小粒秕 , 重者不能抽穗 , 后形成 白穗 , 一般病 田减产
右 的地 区均 可种植 。
8 参考 文献
[ 1 ] 沈 海波 , 吴秀华. 克山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的应用 E J ] . 大豆通报 , 2 0 0 6 ( 5 ) : 5 - 6 . [ 2 - 1 曹雄 , 贺润利.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E J - I . 杂粮作物 , 2 0 0 1 ( 1 ) : 3 1 — 3 4 . [ 3 ] 魏云山 , 王会才 , 生国利 , 等.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J ] .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 0 0 7 ( 5 ) : 2 3 — 2 4 , 5 3 . E 4 ] 牟红军 , 王立娜 , 林 建民. 大豆大垄垄上行 间覆膜滴灌栽 培技 术研究初报E J ] . 大豆科技 , 2 0 1 0 ( 3 ) : 5 1 — 5 3 .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孙灿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3期近年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的危害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通过对小麦纹枯病的侵染及发病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技术措施,防效显著,简单实用。

小麦纹枯病俗称小麦富贵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近10年来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在高水肥地麦田危害越来越重。

据调查,不同年份间侵染发病、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病田感病率为20%~50%,重病田可达80%~90%。

感病轻者穗小粒秕,重者死苗或不能抽穗或整株枯死出现枯孕穗。

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30%~40%,目前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1小麦纹枯病的侵染与发病规律1.1传播途径与危害症状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禾谷丝核菌与立枯丝核菌以菌丝、菌核残存于土壤和作物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最适侵染发病温度为16~20℃,最适湿度为85%~95%。

小麦从萌发出苗到拔节抽穗均可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

小麦出苗后菌丝首先以侵染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三叶期前后即可见到病斑。

初冬温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麦苗枯黄,甚至死亡。

冬季温度降低,病害发展速度变缓慢。

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返青后温度逐渐回升,带菌病株成为重要传染源并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害开始加重,受害小麦基部叶鞘上出现浅椭圆形或菱形病斑,此时病株基数增加,症状明显。

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抽穗后,病株叶鞘上圆形云纹病斑逐渐扩大相连后形成“花杆”,然后病菌进一步侵入茎秆,形成浅褐色的条斑,再发展为菱形斑,并环绕茎壁扩展,最后整个茎壁坏死变软,麦田出现点片植株枯死和白穗症状。

1.2发病规律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小麦纹枯病发病重。

冬小麦播种过早、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作者:陈静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第12期小麦是江苏省泗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其中稻套麦70万亩以上),产量约60万吨。

近几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较为普遍,一般病田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

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孕穗、枯白穗可高达20%以上。

未死的病株也会因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养分和水份运转受阻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麦穗的穗粒数减少,籽料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

因病害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一、症状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和茎秆上。

小麦的幼苗、幼苗的根茎及叶鞘都可受病原菌的侵染。

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随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

病部逐渐扩大,着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导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

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相互连接,呈云纹状,中间淡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

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

视品种不同,可形成青褐至黄褐花秆,使叶鞘和叶片早枯。

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

在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并纠结成团,着色由淡黄色至黄袍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菌核。

菌核由少数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

二、流行规律小麦纹枯病病菌主要是禾谷丝菌核和立枯丝菌核,属半知菌类,其有性阶段属担子菌。

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日均温度关系密切。

当日均温度在10℃以下时,病害发展缓慢;日均温度超过15℃,病情上升;20~25℃则迅速发展,病株率和病害严重度都急剧上升;当气温达30℃左右时,病害发展基本停止。

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利于病源菌的发生和发展。

小麦播种过早,密植过度,施用氮肥过多,冬前麦苗生长过旺或麦田草害严重,土壤或田间湿度过大,水肥管理不合理,以及病田常年稻麦连作,均会产生发病较严重的情况。

小麦条诱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条诱病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条诱病的发生与防治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具有传播快、分布广、危害严重的特点。

该病发生后.病菌在麦叶上产生大量的夏孢子堆.突破寄主表皮.吸取寄主营养.增强了蒸腾作用,使寄主植株大量失水,造成叶片早衰.绿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植株发育和麦粒灌浆,进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该病流行年份发病早的小麦甚至不能正常抽穗.一般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一、发病症状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在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期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缝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小麦接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呈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

二、综合防治技术该病害为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引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1.选好品种:①选用抗耐性品种,做到抗耐源合理布局及品种定期更换.这是防治条锈病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既经济有效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洛夫林10号”、“山前麦”、“阿夫”、“阿奇”、“贵农系列”等品种,以及育成的“小偃6号”、“丰产3号”、“周麦18”、“秦农142”、“宝麦6号”等优良抗病品种,有效地控制了条锈病的发生。

②搞好抗耐条锈病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重视品种抗源多样化,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

2.农业防治: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的发生。

②消除自生麦苗和杂草,春季人工拔除发病中心.可有效减少菌源量。

③重施农家肥,培肥地力,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避免氮肥过量,增强麦苗的抗逆性、抗病性。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麦田及时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小麦条锈病防控知识

小麦条锈病防控知识

小麦条锈病防控知识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引起的叶部霉菌病害。

该病症状主要
表现为叶面出现黄色至橙黄色的小点,随后逐渐变成暗褐色的条斑,
在部分情况下会延伸至茎部,甚至感染到小穗,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条锈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选取抗病小麦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对于易感品种要适时喷
洒杀菌剂,防止病情蔓延。

2.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以免成为小麦条锈菌的寄主和繁殖源。

3.科学施肥和灌水,保证小麦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增加其抗病
能力。

4.定期巡查田间小麦植株,发现病情要及时抽样检测,并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5.注意田间通风和排水,减少叶面湿度和气温潮湿的时间,降低
小麦受病菌感染的风险。

以上是小麦条锈病的防控知识,对于农民来说,要时刻密切关注
气候变化和田间病情,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稳定
提高。

小麦条斑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条斑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条斑病的防治措施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条斑病是小麦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条斑病,加强农业生产,下面将介绍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

一、清理病残体和作物杂草病残体和作物杂草是小麦条斑病病原菌的重要源头之一。

因此,定期清理和销毁田间的病残体和作物杂草,可以有效降低病菌的数量,减少病害的传播。

二、合理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有效降低小麦条斑病的发生率。

选择兼病虫害的作物进行轮作,或者在小麦田间进行间作,可以破坏条斑病病菌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科学施肥与土壤调理合理的施肥和土壤调理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小麦条斑病的发生。

根据土壤中的养分状况,科学施肥调控,保持适宜的氮、磷、钾含量,提高小麦的免疫力。

此外,合理调节土壤的pH值,并加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小麦健康生长。

四、合理选种和抗病品种培育选用抗性好的小麦品种是防治条斑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培育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条斑病的发生率和病害的严重程度。

此外,结合小麦抗病基因的选育和遗传改良,加强抗病性状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五、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在发病高峰期,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药剂来防治小麦条斑病。

应选择广谱的杀菌剂,并确保合理的药剂浓度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注意轮换使用药剂,防止病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六、合理灌水和保持通风适当控制小麦田的灌水量和灌水频率,以维持土壤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同时,保持小麦田间的通风良好,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有利于条斑病菌的生长和传播受到限制。

七、病害监测与预警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小麦条斑病的发生和传播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定期巡查田间,留意小麦叶片上是否有病斑,发现可疑病斑要及时进行取样检测,确诊病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总结起来,小麦条斑病的防治措施涉及病害源的清除、土壤管理、合理选种、药剂防治等多个方面。

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阐述了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纹病毒病;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苏北稻麦连作区淮安市楚州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产区,一年两熟制,农作物以稻麦连作为主。

近几年来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灰飞虱越冬残留量大、带毒率高,小麦条纹病毒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所致,2种病害相互影响,导致小麦条纹病毒病的流行发生。

楚州区小麦条纹病毒病发生面积达8 000hm2,占小麦种植面积20%左右,田间一般病株率1.7%~16.4%,重病田病株率高达53.9%,田间发病率和发生面积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1发病症状病害症状表现为整株性,主茎与分蘖同时发病。

病株矮化不明显,分蘖减少,心叶淡黄白色,伸长不展开,严重时卷曲干枯。

麦苗黄绿色似缺肥状,叶片沿叶脉处出现黄白色条纹。

麦苗返青期开始表现症状,拔节期为发病高峰。

重病株不能抽穗,提早枯死;轻病株能抽穗,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后期提早成熟。

2发生特点2.1稻套麦田重于耕翻田由于引起小麦条纹病毒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传播媒介同为灰飞虱,稻套麦田在稻麦共生期,随着稻株的成熟枯黄,灰飞虱直接转移至麦株取食,增加传毒机会。

2.2近渠边、田埂及杂草丛生田发病较重杂草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沟渠、田埂是灰飞虱的越冬栖息场所。

因此,近虫源(毒源)及田边四周发病较重。

2.3冬性小麦品种重于春性小麦品种调查表明,冬性小麦品种的小麦条纹病毒病明显重于春性小麦品种。

冬性小麦品种中淮麦20、郑麦9023、温麦8号等发病较重,春性小麦品种扬麦中158、扬麦11等发病偏轻。

2.4稀播田块发病率高播种密度较稀田块发病重,是因为麦苗密度稀的田块易吸收阳光增加地温,冬季地表温度偏高,有利灰飞虱的活动和取食。

3发生原因3.1灰飞虱越冬基数大自1999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病害危害逐年加重,灰飞虱越冬基数逐年增加。

苏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策略研讨

苏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策略研讨

苏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策略研讨苏北地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而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给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苏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流行规律及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1. 生态环境影响苏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气候温暖湿润,是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有利区。

气候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病菌的繁殖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病原菌侵染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是镰刀菌,主要通过土壤和种子传播。

在苏北地区,当小麦生长期间气温湿度适宜时,病原菌便会迅速侵染,导致小麦发生病害。

3. 主要发病期苏北地区小麦的主要生长期为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是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高发期。

春季小麦生长期较长,且气温湿度适宜,是小麦赤霉病发病的主要时期之一。

4. 病害扩散小麦赤霉病的病害扩散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

苏北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广,加之气候适宜,一旦病害发生便易于扩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策略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小麦赤霉病的品种对于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个抗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间适量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提高植株的免疫力。

过量施肥会导致小麦生长过旺,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施肥的数量和频次。

3.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减少小麦植株之间的距离,降低病菌的传播,减少气温湿度等因素对植株的影响,从而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4. 科学田间管理及时翻耕、间作轮作、清除病害残体、合理施肥、及时灭草等田间管理措施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都具有重要作用。

5. 喷施药剂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喷施抗病药剂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喷施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苏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条件、病原菌侵染、主要发病期和病害扩散都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阐述了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纹病毒病;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苏北稻麦连作区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56-01
淮安市楚州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是江苏
省主要粮食产区,一年两熟制,农作物以稻麦连作为主。

近几年来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灰飞虱越冬残留量大、带毒率高,小麦条纹病毒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所致,2种病害相互影响,导致小麦条纹病毒病的流行发生。

楚州区小麦条纹病毒病发生面积达8 000hm2,占小麦种植面积20%左右,田间一般病株率1.7%~16.4%,重病田病株率高达53.9%,田间发病率和发生面积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1发病症状
病害症状表现为整株性,主茎与分蘖同时发病。

病株矮化不明显,分蘖减少,心叶淡黄白色,伸长不展开,严重时卷曲干枯。

麦苗黄绿色似缺肥状,叶片沿叶脉处出现黄白色条纹。

麦苗返青期开始表现症状,拔节期为发病高峰。

重病株不能抽穗,提早枯死;轻病株能抽穗,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后期提早成熟。

2发生特点
2.1稻套麦田重于耕翻田
由于引起小麦条纹病毒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传播媒介同为灰飞虱,稻套麦田在稻麦共生期,随着稻株的成熟枯黄,灰飞虱直接转移至麦株取食,增加传毒机会。

2.2近渠边、田埂及杂草丛生田发病较重
杂草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沟渠、田埂是灰飞虱的越冬栖息场所。

因此,近虫源(毒源)及田边四周发病较重。

2.3冬性小麦品种重于春性小麦品种
调查表明,冬性小麦品种的小麦条纹病毒病明显重于春性小麦品种。

冬性小麦品种中淮麦20、郑麦9023、温麦8号等发病较重,春性小麦品种扬麦中158、扬麦11等发病偏轻。

2.4稀播田块发病率高
播种密度较稀田块发病重,是因为麦苗密度稀的田块易吸收阳光增加地温,冬季地表温度偏高,有利灰飞虱的活动和取食。

3发生原因
3.1灰飞虱越冬基数大
自1999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病害危害逐年加重,灰飞虱越冬基数逐年增加。

田间调查表明,灰飞虱越冬基数翻倍增长,2004年冬前灰飞虱残留虫口密度达27.0~124.5万头/hm2,平均61.5万头/hm2。

小麦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稻田残
留灰飞虱直接转移为害小麦。

3.2带毒率高
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发生,灰飞虱的带毒率也逐年提高,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2002~2005年依次为15.4%、20.8%、28.3%、33.0%。

带毒率远远地高于病害的流行指标。

3.3气候因素
近几年冬春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少,冬季麦田无积雪,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存活与繁殖。

气象学家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导致灰飞虱发育进度提前,使灰飞虱发育进度与作物生长发育进度相吻合,诱发病害的流行。

3.4耕作制度的影响
楚州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以稻麦连作为主,且水稻、小麦以感病品种为主。

麦田耕作方式主要是免耕套作,全区稻套麦面积占三麦种植面积的60%以上,近两年来又示范推广麦田寄种水稻种植技术。

这些新的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益,同时也引发了农作物病虫害新的变化。

3.5菊酯类农药的使用
近几年由于控制水稻螟虫危害的需要,大量、多次使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一般水稻大田使用杀虫剂均在7~8次以上,田间天敌(尤其是蜘蛛)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科学研究表明,菊酯类杀虫剂会刺激稻飞虱的生殖系统发育,引起稻飞虱种群的再猖獗。

传毒媒介
昆虫种群数量的剧增,带毒率的提高,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有利发病的环境条件,导致了小麦条纹病毒病的流行发生。

4防治对策
治虫控病,重视稻麦两季防治,小麦苗期灰飞虱的防治不可忽视。

生产实践证明,减少麦田灰飞虱虫量基数,既能控制小麦条纹病毒病,也能控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4.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调整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品种的种植比例。

在耕作制度上,有规律地安排稻茬耕翻轮作,避开虫源、减少灰飞虱传毒几率。

在栽培技术上,提倡健壮栽培,增强农作物自身抗病能力。

还要注意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田间天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2化学防治
防治麦田越冬代灰飞虱是关键,在冬前和早春,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0~45g/hm2进行喷雾,防治灰飞虱,控制病毒传播。

可加病毒钝化剂一并使用,对小麦条纹病毒病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

药剂防治灰飞虱时要注意越冬栖息场所的防治,以保证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