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上课《拟行路难》教学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 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 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 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一种抗争的意味。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 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 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思考作业
行路难 初中学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 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 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 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愁的直接原因怀才不遇,根 源是门第低贱。诗人将其归结 为什么?
对于这种命运,诗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认命、抗命、认命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 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 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的主旨仅是言愁吗?
1、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 敢言。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
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 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 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思考作业
行路难 初中学过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只看你的 家庭出身,不看你的才情和品德,即使你 才华横溢,只要你出身低贱,你就不可能 做到高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 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 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 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背诵本诗和李白的《行路难》
愁的直接原因怀才不遇,根 源是门第低贱。诗人将其归结 为什么?
对于这种命运,诗人的态度是怎 样的?
认命、抗命、认命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拟行路难》ppt优秀课件
02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01
01
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这口吻,这笔调,反倒愈加透露出那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这就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悲愁深沉,郁结在胸,酌酒难以自宽,长歌为之断绝。满腹感慨吞声不能言,其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01
01
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拟行路难.鲍照ppt
三、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 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哪些影响?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明确: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 的《行路难》很有影响。都是写怀才不 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讲, 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 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 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 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 首。 二、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 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本为汉代歌谣象地刻画出诗 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 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 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 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 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 泻出来.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 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1、本诗的关键词
“ 愁”
2.本诗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 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 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 的.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精美 ppt课件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020/12/2
15
4、“命” 指什么?从诗的第三司
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 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
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
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
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
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
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
“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
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
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
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
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
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
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
豪族。 2020/12/2
10
1、你认为本诗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 为什么?
本诗的关键词:
“命” “愁”
2020/12/2
11
1、这首诗体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基调怎 样?
本诗的感情基调:
因怀才不遇而愤懑 但沉郁难抒之情
2020/12/2
12
3、诗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 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 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
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
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
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
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
文学的一个特色。
2020/12/2
2020/12/2
15
4、“命” 指什么?从诗的第三司
四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 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
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
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
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
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
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
“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
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
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
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
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
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
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
豪族。 2020/12/2
10
1、你认为本诗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 为什么?
本诗的关键词:
“命” “愁”
2020/12/2
11
1、这首诗体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基调怎 样?
本诗的感情基调:
因怀才不遇而愤懑 但沉郁难抒之情
2020/12/2
12
3、诗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 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 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
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
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
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
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
文学的一个特色。
2020/12/2
鲍照《拟行路难》PPT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作者“愁”什么呢?
行路难
什么决定作者行路难呢?
命
本诗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 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 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 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 个特色。 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 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 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 向了归隐。
• 背诵这两首诗歌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1、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 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 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 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这正曲折 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 的心情。
相同处: 内容上,都写了怀才不遇而郁愤难平的感情。 语言上,都受汉乐府影响,质朴生动。 手法上,都有如比、兴等手法。 相异处: 内容上,鲍诗表现门阀制度给寒士带来抑 郁难伸的沉沦命运,情感上更为压抑、困顿; 李诗表现权臣当道使志士难以施展抱负的艰难 处境,情感上还有一种理想追求,更为积极乐 观,坚持和自信。 手法上,鲍诗主要有比兴、双关、直抒胸 臆等;李诗主要有描摹、用典、想象、象征、 虚实结合等,语言洒脱飘逸。
形象特点
满怀郁结,举杯驱愁却 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 怆难抑。
通过这个形象,诗歌逐层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拟行路难》ppt课件(12页)
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
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
拟行路难 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千古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
鲍照 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
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大有 作为的!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有怎样 的遭遇。
鲍照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
面上任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
悲怆的情态。
鲍照 酌酒原为排遣忧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激起愁海狂澜,诗人趁着 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 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何等悲怆。读者 从这举杯驱愁而放声悲哭的情节中,可以想见 其悲愁沉郁。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文采闻
名于世。年轻时候就树立远大政治抱负,但出
身寒门庶族。
鲍照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
寒士的仕途,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升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第七句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
拟行路难优质课ppt
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 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1、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 2、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用? 4、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 样的哲理?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 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 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 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 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 诉。
拟行路难 鲍照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抨击
悲 无奈
写作特点:
语言质朴。 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此诗以真情动人。
音律也很独特。 二与四、六与八分别押韵,错落有致。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 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 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 破,读之自然生愁”。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 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鲍照《拟行路难》公开课通用课件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拟行路难》通过对社会现实的 揭示和批判,启示现代社会要关 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拟行路难》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和思考,启示现代社会要关注个 体的命运和福祉,尊重个体的权 利和尊严。
05
《拟行路难》的课堂互 动讨论
关于诗歌主题的讨论
主题总结:本诗主题为抒发人生的苦闷与不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坎坷、社 会不公的感慨。
关于诗歌意象的讨论
意象总结:本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泻水”、“平地” 、“东西南北流”等,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激昂的氛围。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运用了多个意象,如“泻水置平地 ”象征人生的无常,“各自东西南北流”则表达了人生选 择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深入探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以 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诗歌的情感氛围。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通过描绘人生的种种困境,如仕途坎坷、世态炎凉等, 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学生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探 讨鲍照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关于诗歌艺术手法的讨论
艺术手法总结:本诗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 、对比等,使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泻水置平 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百态 。学生可以分析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并探讨鲍照如何 通过这些手法强化诗歌的主题。
鲍照《拟行路难》公开 课通用课件
目录 CONTENT
• 鲍照简介 • 《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 《拟行路难》的诗歌赏析 • 《拟行路难》的文学价值 • 《拟行路难》的课堂互动讨论
01
鲍照简介
鲍照的生平
鲍照出生于东晋末年 ,是南朝宋时期的文 学家和诗人。
拟行路难优质课PPT课件
1. 庾开府: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 称庾开府。
2. 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 参军。
3.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 甫在此地。
4.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当时李白在此地。
5. 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李白·《行路难》
诗人政治上受排挤,准备离京而去。朋友不 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若在平时,有美酒有挚友,李白定会“将进酒、 杯莫停”,但此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 作,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 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为何愁? 3、第一二句使用什么手法?
“命”指什么?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
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 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 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2、如何遣“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断愁 不敢言者更愁
李白·《行路难》
《宋书·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一、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 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 首。 二、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 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 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本为汉代歌谣。
到了高借潮物。起兴,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运用酌反酒嘲以笔自法宽,,在举质杯朴断平绝淡歌的路诗难句。中寄寓了 运心深。这沉非面是的木对不叹石现公喟岂状平。无,的感叹命,与运吞愁,声又也踯能是躅起无什不法么敢改作言变用的!呢命?
拟行路难赏析课件
一、题解
《行路难》: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 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作新词, 流行一时,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 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 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本篇是十八首中 的第四首。拟,模拟、拟作之意。
敢心 酌 人 泻 言非 酒 生 水
拟
。木 以 亦 置 石 自 有平 岂 宽 命地
之路,诗后部分的行坐叹愁、借酒浇
愁、悲歌断愁、忍气咽愁也均承此而
来。 ③诗人因出生寒门而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故一“愁”字,凝聚着诗人的 痛苦、抗争、无奈以及愤怒的控诉。
五、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 处?
问题: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 处?
方法点拨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诗眼。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围
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分析该字(词)对主旨(情感)
的表达。
答:①诗眼是“愁”。 ②“愁”为本首诗的眼目,“泄水”、
“各自东西南北流”用比兴手法对“愁因” 作了交代——门阀制度阻碍了其仕途
行 路
无 感 ? 吞 声 踯
, 举 杯 断 绝 歌
, 安 能 行 叹 复
,
各
自 东 西
鲍 照
南
难 ( 其 四
躅 路 坐北 不 难 愁流
)
二、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赏析诗歌。
作者:家世贫贱,备受压抑,仕途坎坷, 才华非凡,诗文颇负盛名。
背景: 门阀士族当权,阻塞了寒士的进 仕之路。
《行路难》: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 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作新词, 流行一时,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 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 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鲍照 《拟行路难》十八首,本篇是十八首中 的第四首。拟,模拟、拟作之意。
敢心 酌 人 泻 言非 酒 生 水
拟
。木 以 亦 置 石 自 有平 岂 宽 命地
之路,诗后部分的行坐叹愁、借酒浇
愁、悲歌断愁、忍气咽愁也均承此而
来。 ③诗人因出生寒门而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故一“愁”字,凝聚着诗人的 痛苦、抗争、无奈以及愤怒的控诉。
五、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 处?
问题: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 处?
方法点拨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诗眼。 步骤二:结合诗句梳理、列举全诗围
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分析该字(词)对主旨(情感)
的表达。
答:①诗眼是“愁”。 ②“愁”为本首诗的眼目,“泄水”、
“各自东西南北流”用比兴手法对“愁因” 作了交代——门阀制度阻碍了其仕途
行 路
无 感 ? 吞 声 踯
, 举 杯 断 绝 歌
, 安 能 行 叹 复
,
各
自 东 西
鲍 照
南
难 ( 其 四
躅 路 坐北 不 难 愁流
)
二、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赏析诗歌。
作者:家世贫贱,备受压抑,仕途坎坷, 才华非凡,诗文颇负盛名。
背景: 门阀士族当权,阻塞了寒士的进 仕之路。
拟行路难ppt6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17.有人背后称赞你,被你无意听到或者有人转告你。 18.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老房子,小时候爬过的那颗树以及和自己爬过树的伙伴。
19.有几个朋友,无论空间距离远近,你们之间的感觉是那样的: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 20.和老朋友信物挂碍地度过一个怀旧的下午。
21.闹些小矛盾之后与老朋友和解,丢失不起的最后并没有失去。 22.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你有一个忘年交,是那种在你觉得幼稚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大的忘年交;在你觉得你自己老气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小的忘年交。
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 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 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 以李白的乐府歌行为例,与鲍照作简要比较:
• 唐代李白对鲍照的《拟行路难》情有独钟,他的《行路难》、 《将进酒》等乐府诗也写“愁”,但感情的跌宕起伏,有愁 但力图突破愁的束缚,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对鲍照诗的继 承。
•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 怎样的哲理?
•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 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 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 古代的血统论。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 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13.一张好碟,自己单独看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看一次。 14.在稠人广众之中或者车水马龙的街头,听一首老歌,独自回味自己的心事。 15.在人群中遇到一个和自己喜欢同一个品牌的人,彼此接近,更发现还有很多相同和相通。 16.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获得了与环境融洽相处的能力,比如,在给朋友当伴娘的时候,你是新娘之外,显得最出众的女人,不抢朋友的风头又给朋友长了脸,你够仗义;做配角也是最优秀的,你除了称职还不委屈自己。
19.有几个朋友,无论空间距离远近,你们之间的感觉是那样的: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 20.和老朋友信物挂碍地度过一个怀旧的下午。
21.闹些小矛盾之后与老朋友和解,丢失不起的最后并没有失去。 22.无论你是什么年龄,你有一个忘年交,是那种在你觉得幼稚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大的忘年交;在你觉得你自己老气的时候,有一个比你小的忘年交。
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 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 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 以李白的乐府歌行为例,与鲍照作简要比较:
• 唐代李白对鲍照的《拟行路难》情有独钟,他的《行路难》、 《将进酒》等乐府诗也写“愁”,但感情的跌宕起伏,有愁 但力图突破愁的束缚,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对鲍照诗的继 承。
•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 怎样的哲理?
• 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 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 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是 古代的血统论。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 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13.一张好碟,自己单独看一次,和自己喜欢的人看一次。 14.在稠人广众之中或者车水马龙的街头,听一首老歌,独自回味自己的心事。 15.在人群中遇到一个和自己喜欢同一个品牌的人,彼此接近,更发现还有很多相同和相通。 16.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获得了与环境融洽相处的能力,比如,在给朋友当伴娘的时候,你是新娘之外,显得最出众的女人,不抢朋友的风头又给朋友长了脸,你够仗义;做配角也是最优秀的,你除了称职还不委屈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 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嫉俗 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
魏晋南北朝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 时的社会,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 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有很难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 品中,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社 会 背景
这首诗的主旨应该是什么?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 诗就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 愤懑之情。
研 读 赏析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研 读 赏析
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开始似乎“认命” 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领悟诗人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其情感变化的过程。
学 习 目标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
题 目 理解
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18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今天所学为第四首。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以“代”或“拟”字,
拟:模仿。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导 入 新课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行“九品 中正制”,导致士族、庶族等级特别森严,广大庶族寒士很难跻 身到上流行列,所以,很多庶族学子心情郁闷,鲍照就是其中的 一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拟行路难》其四,看一看这些庶族 寒士的心态。
1.了解创作背景。 2.抓住诗眼,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变化。 3.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4.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初 读 感知
愤懑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把握感情基调。
为什么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愤懑的? 1.作者生平遭遇 2.当时社会背景
研 读 赏析
作
者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
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
简介
出身寒微,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而被宋文帝赏识,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
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打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
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
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高潮。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
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
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
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兴。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 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 际遇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 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研 读 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第三句的“命”是指什么,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研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 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阀制度: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 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作 鲍照的人生道路充满悲剧色彩,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 者 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简 介
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 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 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他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 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 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 实际上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 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
研 读 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研 读 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研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读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 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 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
赏析
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
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
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
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后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 的,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 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壮。
研
接下来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 读
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
赏析
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得解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的不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
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
魏晋南北朝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 时的社会,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 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有很难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 品中,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社 会 背景
这首诗的主旨应该是什么?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 诗就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 愤懑之情。
研 读 赏析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研 读 赏析
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开始似乎“认命” 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领悟诗人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其情感变化的过程。
学 习 目标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
题 目 理解
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18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今天所学为第四首。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以“代”或“拟”字,
拟:模仿。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导 入 新课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行“九品 中正制”,导致士族、庶族等级特别森严,广大庶族寒士很难跻 身到上流行列,所以,很多庶族学子心情郁闷,鲍照就是其中的 一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拟行路难》其四,看一看这些庶族 寒士的心态。
1.了解创作背景。 2.抓住诗眼,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变化。 3.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4.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初 读 感知
愤懑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把握感情基调。
为什么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愤懑的? 1.作者生平遭遇 2.当时社会背景
研 读 赏析
作
者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
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
简介
出身寒微,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而被宋文帝赏识,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
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打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
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
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高潮。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
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
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
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兴。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 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 际遇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 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研 读 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第三句的“命”是指什么,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研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 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阀制度: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 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作 鲍照的人生道路充满悲剧色彩,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 者 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简 介
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 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 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他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 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 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 实际上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 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
研 读 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研 读 赏析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研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读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 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 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
赏析
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
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
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
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了。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的?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后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 的,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 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壮。
研
接下来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 读
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
赏析
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得解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的不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
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