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第17课解放战争5分钟训练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没有立即发动内战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进步势力的压力B.内战准备不充分C.接受共产党和平民主的主张D.民主党派的斗争答案:B解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虽然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但并没有立即发动内战,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有困难,于是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2.1945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C.揭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D.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答案:A解析:此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都是目的,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3.全面内战爆发于()A.1945年夏B.1946年夏C.1947年春D.1947年夏答案:B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是()A.刘伯承、邓小平B.陈赓、谢富志C.陈毅、粟裕D.贺龙、关向应答案:A解析: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陈赓、谢富治率部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部进攻豫皖苏地区。

三军成“品”字阵势,像三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5.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按民国纪年应是()A.民国22年B.民国23年C.民国37年D.民国38年答案:D解析:此题属于易错选择题。

民国元年是1912年,1949年应是民国38年。

计算时应两者相减再加1。

6.判断题:(1)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全面进攻,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2)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答案:(1)×(2)√10分钟训练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内国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练习及答案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B.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D.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国内战2.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切为了和平B.不首先挑起内战C.防止国共合作再次破裂D.对国民党要做两手准备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将发动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B.借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C.建立一个联合政府D.借谈判之机,进攻解放区4.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B.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5.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6.下列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A.没收地主的土地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7.“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密不可分”。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B.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C.土改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D.通过土改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8.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B.三大战役的胜利C.南京解放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9.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其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 B.尽快结束内战 C.共建联合政府 D.为战争作准备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训练军事人员材料二: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和目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

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据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载,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指示谈判代表在政治上对中共可尽量宽大让步,甚至表示可以一再容忍,务取宽大,以此妥协换取军事上的绝对统一。

据此推知,重庆谈判最终破裂的真正原因是()A.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巨大B.共产党针锋相对并据理力争C.军事统一是蒋介石既定方针D.重庆政协会议力主和平建国2.中共领导人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

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当时()A.中共准备进行战略反攻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解放长江以南准备就绪D.东北三省已经全部解放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4.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示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②淮海战役③辽沈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6.“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

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A.挺进大别山B.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徐州会战7.下面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作业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①和平民主建国②社会主义革命③改组国民政府④人民军队合法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 D.②③④解析: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过渡时期,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①③④符合当时史实。

答案:B2.“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解析: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重庆谈判,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 正确。

答案:B3.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B.大别山地区C.豫皖苏地区D.中原地区解析:1947年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被迫转为重点进攻,进攻对象一个是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解放区,一个是东面的山东解放区。

答案:A4.(2017·厦门期末)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

答案: A5.(2017·宿迁期末)该电报(如下)发于哪场战争中(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齐辰电悉。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佳亥(9日21—23时)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解放战争中的战役,材料又涉及徐州,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故C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蒋介石迫于压力,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重大史实。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开始)。

①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②意义:蒋介石陷于政治被动。

(2)政治协商会议。

①概况: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②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

温馨提示: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主要是迫于人民渴望和平与准备内战的需要。

【问题导思1】抗战胜利后,国共斗争的实质是什么?中共怎样与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的?提示:国共斗争实质是民主和平与专制内战的斗争。

斗争:重庆谈判,确定和平建国的方针,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政协会议上坚持斗争,推动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通过。

【预习检测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与重庆谈判有关。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目的在于顺应民声,争取和平、民主,故选A项。

二、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1947年春,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

(1)揭开序幕: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2)结果: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4.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1)重要保障:1947年开始进行的土地改革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后作业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后作业

第17课解放战争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

”这则日记可能写于()A.国民革命时期B.西安事变时期C.重庆谈判时期D.北平会谈时期2.下图是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

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A.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3. 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

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4.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图7 为著名画家米谷1948 年所画政治漫画。

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B.国民党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必将失败C.法币的迅速贬值使民族工业遭受打击D.币制改革凸现政府掠夺财富的阶级本质5.1949年1月,超载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

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恶性竞争C.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的脆弱D.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7.“徐州总司令刘峙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训练卷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训练卷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训练卷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答案】C4.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

该战役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统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D.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答案】D5.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

这一举动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③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6.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答案】B7.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

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答案】C8.下图是1949年4月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抗战胜利,日本在南京接受投降B.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C.挺进中原,中共揭开反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答案】B【解析】9.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央所在地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

高中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45年底,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A.国共双方都积极争取和平建国B.国共双方都不要和平C.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加紧备战D.处于全面内战状态答案:C2.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

它出现的背景是( ) A.《双十协定》的签署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从题干时间来判断,A项正确。

答案:A3.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直出大别山”,再结合该电令的时间,即可判断发布在刘邓大军南下后不久。

答案:A4.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5.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③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④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注意全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答案:C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③中华民国定都南京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③④答案:CB组(能力题)7.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第17课__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__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际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恳盼之至。

蒋中正。

”下列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蒋介石希望建立国共联合政府B.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C.和平民主成为民心所向D.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2.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根本目的是()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3.三大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开始①可粉碎国民党的战略收缩企图②可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③战争取胜即可利用东北工业来支援全国解放④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④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 挺进大西南B. 百万雄师过长江C.千里跃进大别山D. 挥师大西北5.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

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

这体现了作者的()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6.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

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是中间势力的有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④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题7.阅读下列材料:《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对此,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他们要制造的“空气”是()。

①国民政府热爱和平②共产党没有和平的诚意③调和国共矛盾只有依靠美国④国民党早已把共产党当作敌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年来,张学良的一封写于1946年、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周恩来)当有同感。

现日寇已经逐出,实(为)最快心事。

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

”“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指周恩来促成()。

A.国共合作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和谈D.国共合并3.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导致“和平……死了”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B.国民党不断扩大内战规模C.美国等国际势力的插手D.中间派无法左右国民政府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A.毛泽东转战陕北是在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之后B.在转战途中毛泽东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C.毛泽东通过在陕北的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D.毛泽东转战陕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策略的灵活性5.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6.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乡村的地名。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1)重庆谈判:①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②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a.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内战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时间:1947年6月。

(2)战况: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条件: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原因:①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横渡长江。

(2)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历史意义(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右图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这幅漫画中,右侧人物表面上谈判,私底下用枪指着对方,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共派代表赴重庆谈判也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全国人民期盼民主的愿望。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7课_解放战争_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7课_解放战争_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7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长沙高一检测)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这说明当时导学号89910505()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解析:学生对内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结果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选A项。

B 项不符合史实,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A2.(2016·广东学业水平模拟)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

其真实用意是导学号89910506()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解析:题干材料中对于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面看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致的。

1945年5月讲话反映了其主要目的,而8月份邀请毛泽东商讨和平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际上是为反共发动内战做准备工作,借此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答案:A3.(2016·山西学业水平模拟)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导学号89910507()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中共方面对时局的看法。

A项与史实不符;仅从毛泽东的演说并不能说明“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排除B项;抗战胜利后,中国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D项与史实不符。

高考历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应该远在“二十”之上,故A 项错误;长征发生在1934—19 36年,应该在“指导敌后抗战和《
论持久战》”之 前,故B项错误;上井冈山时间大约是1928—1934年,在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故D项正确。
第17课解放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 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 处应该是()
表1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
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课时作业26: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时作业26: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时训练题组1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1.1946年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九周年之际,《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社论大篇幅度援用孙中山的“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这个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等原话,尤其孙中山“有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的言论出现于多篇文章。

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做法,意在()A.证明孙中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B.表达中国共产党争取利益的坚强信念C.为在国共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D.解构和瓦解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基础答案 D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45年重庆谈判,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说明该时期民生凋敝,民主政治遭到破坏,经济秩序紊乱。

最符合此情形的是解放战争时期。

3.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答案 C解析A项“根本保证”错误;B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错误;D项是在1949年。

“双十协定”通过和平建国的主张,但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所以没有得到贯彻,故选C项。

题组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4.“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课时作业12: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时作业12: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1.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

”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3.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歼灭,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三大战役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A.清政府统治结束B.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5.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D.合则两利,分则两伤6.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做出该判断的背景是()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7.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改变了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8.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课时作业4: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时作业4: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基础巩固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北平和谈B.西安事变C.国共合作D.重庆谈判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倭寇投降”、“惠临陪都”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史实,故选D项。

2.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

”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开始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直出大别山”,再结合该电令的时间,即可判断发布在刘邓大军南下后不久。

3.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解。

图示一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主的抗日战争时期;图示二反映的是国共两党阶级矛盾为主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道路及中国军队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4.“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答案 C解析此诗写的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1948年底,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 B解析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先后进行了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再由题中的故宫、颐和园等信息,可知该战役应为平津战役,故选B项。

高一历史必修1自我小测: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自我小测:第17课解放战争 含解析 精品

自我小测1蒋介石在一封电报中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北平和谈B.七七事变C.三大战役D.重庆谈判2在重庆谈判中,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问题是()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②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③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④是否要进行内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3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方式是()A.游击战B.运动战C.攻坚战D.大决战4下列事件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是()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

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6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美帝国主义:“滚进来吧,别人还等着出场呢!”A.美国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满B.抗战期间美国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不满C.1945年美国企图在中国搞两党轮流执政D.三大战役失败后美国企图在中国扶持新的代理人7下图是1949年4月23日总统府的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被降下,其透露的史实是…()A.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被彻底歼灭B.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C.国民党举行正常的降旗仪式D.三大战役结束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9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整齐地睡在了马路上。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拔高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拔高习题及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拔高习题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题为《毛泽东先生了!》的社评,其中说道:“毛泽东先生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

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社评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建立新中国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答案:A解析:1945年8月,正值国共重庆谈判前夕,全国人民希望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共建新中国,故A项正确。

2.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曾经发表演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表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共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团结合作的新篇章答案: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由“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等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共积极维护两党合作,希望实现和平民主,项正确;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A项说法错误;和平、统一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B项说法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3.右面这幅照片是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

它反映的时代焦点是( )A.国共再次合二为一B.实行何种国体、政体.实行普遍的土地改革D.建立多党政治答案:B解析: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协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人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打着和平民主的幌子,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故B项正确。

4.国共重庆谈判中,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 A.人民的民主权利B.共产党的合法性.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答案:解析: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威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利益,这是其实行专制独裁的障碍,因此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

右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封建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解析:人民的“主人”用武力维护其利益,这就一针见血地揭露出了蒋介石搞独裁内战的本质意图。

答案:C
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
解析:抗战胜利后,经过将近百年之久被奴役和战乱折磨的广大民众,强烈要求国共能携手实现和平、民主。

答案:B
3.“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D.战略反攻的需要
解析:由“民国三十五年”可知是1946年,由“鄂中”知是中原地区,综合两点信息可知是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答案:B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解析: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那么他露出来的“胸膛”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插上一刀”就是指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而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的。

答案:A
5.2011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2周年纪念日。

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反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D.战略相持阶段
解析:天津解放属于平津战役,当时是战略决战阶段。

答案:C
6.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D.渡江战役
解析: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来判断。

在三大战役里,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而且三大战役后,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为解放全中国奠定
了基础。

答案:C
7.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其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 )
①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②国民党利用和谈加紧备战③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④国民党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相似之处思考,①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④不符合重庆谈判。

答案:C
8.诗词也能反映历史。

1949年毛泽东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其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主要是描绘哪一重要战役(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以判断出诗句描绘的是1949年4月21日开始的渡江战役。

答案:D
9.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解放军纪律严明,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

”毛泽东却说:“民意。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表述是对的,是失民心、独裁统治造成的,但归罪于“天意”是不合理的。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解析:本题以《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为切入点,实际考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史实,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

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