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_觅渡_渡何处?》教学设计(蔚志升)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2. 文本内容分析: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3. 修辞手法解析:比喻、拟人、象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
2.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分析文本内容、解析修辞手法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文本分析: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评估他们的表达和论述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觅渡觅渡渡何处》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和文章背景的资料、文学鉴赏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阅读理解,分析人物形象。
课堂设计2014_ 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觅渡觅渡渡何处?课时作业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第9课觅渡,觅渡,渡何处?一、基础知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深邃.(suì)祠.堂(cí)逮.捕(dǎi) 郑振铎.(duó)B.李逵.(kuí) 恐吓.(xià)犀.利(xī) 瞿.秋白(Qú)C.徘徊.(huí) 煎熬.(áo)忌讳.(huì) 谢觉哉.(zāi)D.舟自横.(hénɡ) 后人之飨.(xiǎnɡ)自刎.(wěn) 宋希濂.(lián)2.以下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罗裳码头涂脂抹粉风鸣林吼B.婉惜从容慷慨就义奇绝险竣C.装帧润格临江自刎功标史册D.判徒震臂后人之飨绞尽脑汁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物资匮乏的时期一去不复返,老百姓的文明寻求也水长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明活动的人很多天积月累。
C.楼市“拐”与“不拐”的辩论曾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点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成心义。
D.为了招徕生源,一些民办高校在考场外搭起展板,与传统名校唱对台戏....。
这边说与国际接轨,那边说有外资注入……煞是热闹。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今中国文明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名人都搞妖魔化,他们丑化到遍体鳞伤,才心满意足,得胜回朝。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独一的中部省分,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东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前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主流,发生超警戒水位。
D.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进行京剧教学试点的告诉几天来引发巨大争议,在一切的质疑中,15个学唱曲目有13个为“样板戏”成为最大焦点。
1《觅渡_觅渡_渡何处》ppt课件解析
2018/10/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瞿秋白的人生航线
纯粹的文人
出发 革命家 舍生取义 打破完美
2018/10/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臣服叛变
完美的句号
?
[探究]欣赏“名画”,解读秋白
觅渡,觅渡,渡何处
2018/10/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作者介绍: •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 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 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 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 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主要 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 俗演义》;
友情提供
一、作者笔下的瞿秋白是个怎样的 人?
• 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再加以总结概 括。
2018/10/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1、作者对瞿秋白的初步印象: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 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 起但又放不下笔。” “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 不完的名画。”
2018/10/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二、作者用了那些手法来写瞿秋白?
• 对比、衬托。
• 用李逵突出他以柔弱之躯去救国救民; • 用“听课的人挤满礼堂· · · · · · 教师也挤进来听” 突出他讲课水平之高; • 用郑振铎求印突出他治印水平之高; • 以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突出他明晓生死大 义· · · · · · • 用梁实秋的“与己无关”反衬他的爱国情操; • 用我党历史上的叛变者突出他的忠贞不渝。
语文选修苏教版 现代散文选读 《觅渡觅渡渡何处》优质课课件汇总
觅 渡 觅 渡 渡 何 处
教学目标
• 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 • 透过文本了解瞿秋白的伟大人格 • 体悟瞿秋白的人格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人生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 请同学们默读文本,读的时候注意: • 1)注意标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 2)思考:通过阅读文本你了解了一个怎样 的瞿秋白?
课堂小结
•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自己的选择证明了 人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瞿秋白虽 然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但在短暂的生命 中,他始终在寻觅,始终在探索,去发现 生命的意义,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也许他 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 可他的觅渡精神,他对生命的追求,却让 他无愧于伟大的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瞿秋白
才华出众 生的希望 轰轰烈烈
却以珠玉之身投身革命 却坚强从容选择死亡 却选择解剖灵魂
忧国忧民 视死如归 坦荡真实
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 在文章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他一生 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 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文章的结 尾却又写到:“秋白不朽。”这样写是否 矛盾?如何看待这里的“悲剧”与“不朽” 呢? •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分 析的时候,注意结合文本,要在文本中找 到依据。重点分析文章的3、4、5、6段。
•
瞿秋白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事业,不在于他 的高位,不在于他的英勇就义,而在于他的选 择,他的觅渡精神,他的对生命的追求,他宁 舍其事而成其心的行动。
拓展延伸,感情提升
• 2012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 80后青年 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 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 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 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 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语文选修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觅渡觅渡渡何处》优质课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透过文本了解瞿秋白的伟大人格3、情感目标体悟瞿秋白的人格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教学方法:讲读结合,学生在阅读文本与教师点拨之下把握人物形象。
启发引导,依据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体现“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国家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像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那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恒定在我们的历史中,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引领我们前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走进瞿秋白的内心世界。
展示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学生读)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带着目标,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知瞿秋白。
请同学们默读文本,读的时候注意:1)思考:通过阅读文本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瞿秋白?2)注意标画关键的语句明确:才华出众的视死如归的坦荡的伟大无私的淡泊名利的瞿秋白才华出众,却放弃文学,以自己的珠玉之身投身革命;面对生的希望,却坚强从容的选择死亡;明明可以死的轰轰烈烈,却取出解剖刀,把心中的阴影示于人前。
幻灯片展示:才华出众却以珠玉之身投身革命忧国忧民生的希望却坚强从容选择死亡视死如归轰轰烈烈却选择解剖灵魂坦荡真实三、精读文本,合作探究在瞿秋白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瞿秋白,一个视死如归的瞿秋白,一个坦荡真实的瞿秋白。
在文章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文章的结尾又写到:“秋白不朽。
”这两个都是评价瞿秋白的一生,他们是否矛盾呢?如何看待这里的“悲剧”与“不朽”呢?(板书)要求:1)默读文章3、4、5、6段,标画出证明观点的句子,做好批注2)小组交流分析。
明确:之所以说瞿秋白是个悲剧,是因为他没有成为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是因为他没有选择成就个人的事业。
梁衡《觅渡》讲课稿
《觅渡觅渡觅何处》讲课稿一、切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样一幕:1935年6月18日,福建罗汉岭下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这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今天,随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认识人物瞿秋白。
(板书:《觅渡,觅渡,渡何处?》)二、瞿秋白简历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还是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著名作家。
他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1927年主持召开中共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在我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1年瞿秋白被王明等人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1935年6月在福建英勇就义,年仅36岁。
作者梁衡这样概括瞿秋白:“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
”但是,历史并没有把他忘记,1986年常州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
作者去了三次。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第一次就想写篇文章,“但是6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
为什么?“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瞿秋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展示图片)。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作家在拜谒瞿秋白故居时,身后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走了进来,“哇!瞿秋白好帅啊!”男孩女孩都叫了起来。
作家不由地感慨:“秋白先生何止是帅!好好地读他吧,他是洪章巨著,他是峻岭高峰,能读懂他,一生将受益无穷。
”用梁衡的话说:“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觅渡_觅渡_渡何处?》课件
一位作家在拜谒瞿秋白故居时,身后 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走了进来,“哇! 瞿秋白好帅啊!”男孩女孩都叫了起 来。作家不由地感慨:“秋白先生何 止是帅!好好地读他吧,他是洪章巨 著,他是峻岭高峰,能读懂他,一生 将受益无穷。”用梁衡的话说:“他 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 画。”
他才华出众:可以成为金石学家、翻译家、 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名医。 他视死如归:谢绝劝降,从容就义。 他心忧天下: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 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把 自己的珠玉之身扑上去。 他淡泊名利:解剖自己的灵魂,淡泊名利 生死。 他不负其心: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 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 如镜如缎。 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 专注,农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 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 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 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 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 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 娇羞迷人。
对
死
美丑对比中体现体现瞿秋白在死的考验面 前的崇高,烘托中可见伟大人格的可贵。 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
引导: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 迁《报任安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 灰吟》)
欣赏《晋祠》中的语句: 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 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 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有两棵老树,一周柏,一唐槐。那周柏, 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 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 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技屈虬,老干上却 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 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生字词学习:讲解并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探讨人生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者生平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意象解析,中心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作者背景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3.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歌,以此检验学生对诗歌技巧的掌握。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2. 书写课后日记,记录学习心得。
3. 预习下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诗歌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
2.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 开展文学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纵论人生 阐释哲理 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春恨词。
“去年天气旧亭台”说明时间在重复,空间也在重复。
就在这单调乏味、作诗饮酒的重复生活中,夕阳西下了,何时能回来呢?表现出词人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叹逝流年,也是孤独者兼哲学家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
【思考】 这首词体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深邃.(suì) 装帧.(zhēn) 剖.析(pōu) 煎熬.(áo) 祠.堂(cí) 惶.恐(huánɡ) 歆飨.(xiǎnɡ) 熠.熠闪光(yì) 2.多音字埋⎩⎪⎨⎪⎧埋.怨(mán)埋.头苦干(mái)尽⎩⎪⎨⎪⎧尽.管(jǐn)尽.力(jìn)强⎩⎪⎨⎪⎧勉强.(qiǎnɡ)倔强.(jiànɡ) 二、字形辨认⎩⎪⎨⎪⎧帧zhēnɡ(装帧)侦zhēn(侦察)桢zhēn(桢干)⎩⎪⎨⎪⎧辩biàn(辩解)辨biàn(分辨)瓣bàn(瓜瓣)⎩⎪⎨⎪⎧析xī(剖析)柝tuò(木柝)拆chāi(拆迁)⎩⎪⎨⎪⎧峻jùn(险峻)竣jùn(竣工)浚jùn(疏浚)三、词语辨析1.典型·典X“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
“典X”,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例:在美丽的某某,继“最美妈妈”吴菊萍之后,又出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人物,是所有人的道德典X。
他们的救人事迹,是和谐社会的典型教材。
2.悉心·细心“悉心”,指用尽全部心力去做。
“细心”,指用心细致。
例:①在它开始成长后,你还要继续悉心照顾,补充营养。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本诗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讲解:(1)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分析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 讨论与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本诗,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歌,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欣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相关图片、背景资料等。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第一篇:《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蔚志升2014-2015学年第2学期14高幼语文教案教案总第教案审阅人:张玉娜《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课题:觅渡觅渡渡何处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法: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梁衡的生平、作品等情况;2、熟读课文,感受瞿秋白伟大的人格魅力;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的写作特点。
4、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作者对瞿秋白的评价难点:重要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监狱写的《多余的话》的题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人们为什么永远纪念他?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板书)二、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瞿秋白简介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
1916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
1922年入党。
1927年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主持中央工作。
1928年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30年8月回国。
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从1931年夏至1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4年2月来到苏区,任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队逮捕。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2. 筛选文中信息,有效阅读3. 培养学生探索真理,追求真我的精神重难点:分析瞿秋白的人物形象,领悟他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进的漫长岁月中,有那么一些人,是被人们所牢记,所赞颂,所喜爱的。
大家先看几张图片,看看你是否了解这些人物幻灯展示图片(毛泽东、爱因斯坦、乔丹、鲁迅、周星驰、瞿秋白)二、瞿秋白简介我们对瞿秋白的了解,可能仅仅是历史书中的那一段简短评价。
1、《中国近代现代史》:“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瞿秋白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问题的报告》。
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瞿秋白(1899―1935),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翻译家。
又名霜,江苏常州人。
1917年文字修馆学习。
1920年以《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向国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真实情况。
19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初回国,同年6月在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从此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曾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红军长征后,1935年2月突围转移途中不幸被俘,同年6月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
遗著编有《瞿秋白文集》、《瞿秋白选集》等。
三、课文梳理1、问:作者梁衡先后三次去过纪念馆,他对瞿秋白的初步印象如何?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他是一个谜、太博大深邃,名画“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2、勾画瞿秋白的人生航线:(1)问:如果光倒流到1919年,瞿秋白20岁,马上要从俄文专修馆毕业了,在他面前有着怎样的人选择?不同道路的前景如何?根据原文句子回答。
觅渡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四、读悟第九小节
1、读一读,读出你感受来,读出对这一株柳敬畏与赞美,读出你生命伟力。
2、读第八小节,“家乡柳树〞此时给我最深印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家乡柳树。生命两种状态:顺境与逆境,在逆境中要么消亡要么创造奇迹。
3、再读最后一小节。
4、联系历史名人浅谈感悟。
7、诵读最后一小节。
读第九小节
读自己欣赏语句。
1.“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读读原文中有关语句再体会。
2.“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读读前文再体会。在“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中,它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就了一片绿阴。它是如何成就这片绿阴。
用诗一样语言来赞美这株柳树。
学生读,谈感悟。
读悟第九小节
板书设计:青海高原:悲壮苍凉简洁开阔苍茫
不可思议望而生畏
〔读正确各组词语,在此根底上,浅谈读完各组词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也就是词语意思及感情色彩。〕
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根底。
读悟“青海高原〞
二、读悟“青海高原〞
1、文中哪几小节写了“我〞看到青海高原。
2、自读三四小节,边读边想我看到了什么?交流读,你想象这样画面。〔媒体出示图片及相关古诗词〕
3、这青海高原独特景象给“我〞留下了什么样感受?那么你呢?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关系。
二 、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草原?一文是作家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后写一篇访问记。作者对祖国草原美丽风光赞叹不已,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深情厚意。文章文句优美,语言流畅,不愧为语言大师、散文名家之大作。
4、在这样大环境中突然有一株柳树,而且是唯一一株柳树映入我眼帘,给作者,给我们会骤然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奇特,奇怪,奇异〕这种感觉在文中作者有表达吗?怎样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觅渡,觅渡,渡何处?》教学设计一、切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样一幕: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下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这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今天,随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认识人物瞿秋白。
二、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瞿秋白简历1899出生于江苏武进(现常州)。
1917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19参加“五四”运动。
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
1920任《晨报》特派记者,赴苏联。
十月革命后中国人第一次在苏联向国内发出各种现地报道。
1922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从苏联回国。
担任《新青年》、《前锋》、《向导》等刊的编辑。
参与筹备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
1924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7主持召开中共“八七”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路线。
1928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六大,当选为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等。
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1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王明等人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此后,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
与鲁迅交往甚密。
1934在江西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教育部长。
1935二月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水口乡被国民党军队逮捕。
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被枪杀。
作者的事迹概括:“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主持教育工作。
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
”(文中语句)但是,历史并没有把他忘记,1986年常州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
作者梁衡去了三次。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第一次就想写篇文章,“但是6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
为什么?“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瞿秋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展示图片)。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哇!瞿秋白好帅啊!”一位作家在拜谒瞿秋白故居时,身后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走了进来,男孩女孩都叫了起来。
作家不由地感慨:“秋白先生何止是帅!好好地读他吧,他是洪章巨著,他是峻岭高峰,能读懂他,一生将受益无穷。
”用梁衡的话说:“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探究]欣赏“名画”,解读秋白(一)、根据文章第三、四、五自然段,概括出作者解读的角度。
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二)、联系课文第六自然段,把握第三、四、五自然段,分析写法,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人生感悟,具体解读人物——为什么人们不会把他忘记?1、对生:第三自然段(1)文中写了丁玲、郑振铎、鲁迅等,也谈到了梁实秋,分别起什么作用?衬托、对比中体现瞿秋白选择的伟大。
(2)为什么人们没有把瞿秋白忘掉?他富有才华(衬托),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博大的心胸)。
引导:投笔从戎(班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杨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资料:(1)、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
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是在生长。
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
(瞿秋白《儿时》)(2)、瞿秋白《赤潮曲》赤潮澎湃,晓霞飞涌,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光华万丈涌!【注释】1、赤潮——红色浪潮,指苏维埃革命。
2、晓霞——“晓霞”喻示着革命事业生机勃勃。
3、福音——本意为“福音书”,在这里意为等到革命成功,将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幸福。
(3)、1931年5 月瞿秋白因上海党中央某机关被破坏而避难到茅盾先生家中,与茅盾谈起了创作问题。
之后,他与妻子杨之华扮作乡村新来到上海的人租了南市紫霞路68号——一个爱好文学而又同情革命的谢詹如的两间楼房,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自此直到1932年冬天,他完成了大量翻译作品和许多重要的论文和杂文。
他并且与鲁迅先生建立了亲密的战斗的友谊。
鲁迅为了表明他特别看重他们的友谊,将清代何瓦琴语书写成立轴赠给秋白:“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期世当以同怀视之。
”(4)、鲁迅编辑的最后一部书——《海上述林》从1935年10月开始编辑工作。
一个月之后,30余万字的《海上述林》上卷编就。
《海上述林》这部书,鲁迅是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送交开明书店出版的。
表达了华夏人民怀念瞿秋白的深刻含义。
为人民的人,人民不会把他忘记。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响在耳畔。
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就意味着要流血牺牲,不幸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就是1935年,在这生与死的抉择中,瞿秋白何去何从?2、对死第四自然段(1)文中写了向忠发、顾顺章等,也谈到了文天祥、鲁迅、朱自清等,作用分别是什么?美丑对比中体现体现瞿秋白在死的考验面前的崇高,烘托中可见伟大人格的可贵。
(2)为什么历史没有忘了瞿秋白?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
引导: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为人进出的门紧缩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囚歌》)资料:(1)、《多余的话》:何况我是在绝灭的前夜,这是我最后“谈天”的机会呢?我去休息了,永久去休息了,你们更应当祝贺我。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瞿秋白《多余的话》(2)、早期共产党人夏明翰吟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千古绝唱,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的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吉鸿昌面对刽子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可谓壮怀激烈,气冲云霄。
而“此地甚好”,似雨洒江南,雪落塞北,留下的是一曲凄美的绝唱。
(3)正如瞿秋白在长汀狱中所作《卜算子?咏梅》所言:寂寞此人间,且喜此生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他还写下了《多余的话》。
3、对名第五自然段(1)秋白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但他又写了一篇《多余的话》,但人们还是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为什么?(2)怎样解读《多余的话》?“《多余的话》,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严格地剖析自己的灵魂,剖析着从绅士家庭走出的自己是怎样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的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的煎熬。
以致在一度时期这篇解剖书成了定他为叛徒的罪证……”(文中语句)鲁迅的《野草》——心灵的探寻。
《呐喊》《彷徨》展示的是心灵的印痕。
探索比到达更可贵。
引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为虚名,君子坦荡荡。
资料:1、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
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
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路。
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哪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
鲁迅《写在〈坟〉后面》:2、《觅之渡》人生之河流,我欲泅渡何处?何方?岁月的长河波涛泛起了沉浮的故事泅渡了千年、万年一枝寻梦的竹篙觅寻着永久的期望沉没的都将沉默浮起的必然肤浅我是一块石被挟裹着向前、向前……但我却上溯河之源头逃离了你的方向逃逸了我的踪影思念插上了翅膀却翔不过心的河流水样的温柔里铰不断的是牵挂是留恋还是……停留我站在岸的这边你在我的彼岸觅渡、觅渡渡之何处?渡之所在?一羽漂浮魂牵着对你永恒的约定超越了梦想时间的阻隔已没有距离觅之渡就在你心的河弯我心的港湾匆匆莫匆匆匆匆太匆匆我将你挽留4、概括总结:为什么人们没有把他忘记?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名画解读总结:大写的“人”。
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秋白不朽!附板书:书生生心忧天下柔弱死坚强从容完美名坦荡真实五、思考:文章为什么以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1、祠堂前,原有一条小河,叫觅渡河。
2、很好地概述了瞿秋白探索的一生。
3、同时,是对瞿秋白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瞿秋白用在《多余的话》的篇首。
无怪乎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
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时间终究会还历史以真实。
六、历史反思:有才——惋惜、悲剧(将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瞿秋白的死无疑是悲剧,悲剧的原因何在?“秋白死在国民党的枪下,却是为‘左’倾路线所杀。
”(文中语句)资料:1969年11月12日,河南开封,刘少奇弥留之际,喃喃自语: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所谓的“叛徒、内* 、工贼”即使在最为严酷的时候,他想到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说,要打倒就把我一人打倒,广大党员干部没有错,他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荣辱换取国家的太平,对党忠诚,对人民信赖,对真理的追求,至死不渝。
)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祝愿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一帆风顺,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七、作业设计:有一句很催人奋进的鼓动语: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努力,还在于寻找,寻找生命中必需的东西。
比如寻找自信、寻找勇气、寻找希望;比如寻找智慧、寻找知识、寻找生命的底蕴、寻找真理……生命,由于寻找而变得坎坷和丰富;生命,由于寻找而变得美丽。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