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教学法在中职食品质量检验课程中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的应用——以“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例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的应用——以“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例摘要:以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例,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探讨,总结得出教学体会与教学建议,使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也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维生素;C含量测定随着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的不断变化,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众多教师都在尝试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
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本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现以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和评价反馈等五个阶段进行阐述。
中职《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优化设计[论文]
浅谈中职《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食品理化检验是食品企业检验岗位的主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因此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中职食品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学生能顺利取得中级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较好地完成食品分析工作,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就显得格外重要。
通常本课程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仅安排少量的实验内容,这就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技能鉴定通过率较低的状况。
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中职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进行了优化设计。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1.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传统的教学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因此,学生没有养成课前课后思考的习惯,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2.中职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虽然已学习无机化学、食品应用化学等课程,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已修过课程的内容已经几乎没有任何记忆。
通过调查分析,大部分中职学生比较厌倦学习,存在极严重的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的情况。
这就对本课程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食品检验项目繁多,课时有限,不能有效组织教学食品检验的一大特点是食品种类多种多样,检验项目繁多,而本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1.优化设计理念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加强。
在传统教学设计中,实验教学仅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操作,强调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或演示,因此每次实验课安排的两个学时,学生只能完成实验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食品检验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所以传统的教学设计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李 比
( 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 化工部 , 海南 海 口 5 7 0 1 0 0 )
霍 里 《 食 品微 生 物检 验 学 中的应 用
摘 要: 本 文 以培 养 学 生 的 实战 动 手 能 力 为 目标 . 简单 介 绍 了行 动 导 向 法 , 并结合《 食 品 微 生物 检 验 》 教 学 实践 介 绍 了 多 种 可 应 用 在 该 课 程 教 学 中的 行 动 导 向教 学 方 法 .包括 卡 片 问 题教 学 法 、 案 例教 学 法 、 模拟教学法、 项 目教 学 法等 。 关键词 : 行 动 导 向 教 学 法 教 学 改 革 食 品微 生 物 检 验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 市场结构 、 劳 动 组 织方 式 及 对 高 素质 复合 型 物 流 专 业 人 才 的需 求 都 发 生 了 巨 大 改 变 。而 学 校 又是 培 养 专 业 人 才 的基 地 , 在教学过程 中, 要 改 变 学 生技 能 不强、 不 能 适 应 技 术 型 岗 位 的 需 要 的现 状 , 就 必 须 改 革 教 学 方 法, 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 使快 速 发 展 的 食 品 微 生 物 检 验 教 学 能 步 人 健 康 发 展 的 良性 轨 道 。 培养 出“ 适 销对路 ” 的合 格 毕 业 生 。 目前 我 国职 业 学 校 中 的食 品 分 析 与 检 测 专 业 基 础 课 及 专 业课。 都是培养学生技 能 、 动手 能 力 、 分析 、 解决实 际问题 、 实 践 性很 强 的课 程 , 最 适 合 采 用 行 动 导 向 教学 法 。 1 . 行 动 导 向教 学 法 简 介 行 动 导 向教 学 法 又 称 实 践 导 向 、 行动导 向 、 行 为引导等 。 是一 种 教 学 理 念 , 相 对 于 传 统 的教 育 理 念 而 言 , 行 动 导 向 教 学 法 的教 学 目标 是 培 养 学生 的关 键 能 力 ,让 学 生 在 活 动 中 培 养 兴趣 , 积极主动地学 习 , 让学 生学会学 习 , 因 而 行 动 导 向教 学 法 是 要 求 学 生 在 学 习 中不 只用 脑 , 而是用脑 、 心、 手 共 同参 与 学习 , 提 高 学 生 的 行 为 能 力 的 一种 教学 模 式 。 行 动导 向教 学 法 不 是 一种 具 体 的 教 学 方 法 ,而 是 由一 系 列 教学 技 术 组 成 的 , 如 项 目教 学 法 、 模拟教学法 、 案例 教 学 法 、 头 脑风 暴 法 、 角 色扮 演 法 、 张贴 版教 学 法 、 卡 片展 示 法 、 引 导 文 教 学法 等 。 它 的 实 质是 教师 不 再 使 学 生 处 于 被 动 地 位 , 而 是 处 在 积极 、 独立的地位 , 教师不 是给学生灌输 知识 , 而 是 使 学 生 的 手 和脑 都 动 起 来 ,让 学 生 独 立 自主 地 设 计 、完 成 自 己的 学 习。 这 种 教学 方 法 注重 的不 是 给 予 学 生 多 少 知 识 和 技 能 . 而 是 让 学生 自己认 识 学 习对 象 :训 练 学 生 养 成 在 未 来 的 社 会 中 生 存 、 竞 争 和 发 展 所需 要 的 专业 、 方法 、 社 会 及 个 性 上 的 能力 。 2 . 行 动 导 向教 学 法 在 中 职 食 品微 生物 检 验 教 学 中的 应 用
实践教学法在中职《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6.19.002
实践教学法在中职《食品添加剂》 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Food Additives
程导向法改革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 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和教学目的统一起 来,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并创造学习和实践机会,坚持任务与技能相吻合的 原则。虽然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重 要输出地,但大多数学生的理论水平偏低,缺乏理 论课堂主动性。目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学中,传 统型教学法普遍流行,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它关注的是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学习目标、内容 和运用学习的策略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上食 品添加剂的理论知识学习较抽象,知识点多,造成 学生学习食品添加剂的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薄 弱。但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的是让学生在“做中 学”,让学生在任务过程中以参与、互动、交流、 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各种认知 能力。例如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学习部分,课前布 置学生预习营养强化剂的作用、用途和常见的营养 强化剂食品,让学生小组比赛,看谁总结得详尽, 然后老师点评总结。在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环节中, 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中的食品抗氧化剂,让学生制 作课件讲授活动任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由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让学生在校内外问卷调查 “生活食品添加剂知多少” , 要求他们制作、发袋徇卷、撰写调查报告等。在制 作调查问卷的过程中, 巩固食品添加剂的理论知识、 实际应用知识等,同时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和 撰写调查报告写作能力。 过程导向法在实施过程中,结合食品加工工艺 的内容,分过程指导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和检 验环节,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流通环节中,让 学生在过程内分组评审各流程, 进行加工检验演练, 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其组织协调能力、沟 通交际等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食品加工专业课程中,学生往往难以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课程内容相对抽象、理论较多,缺乏实践感。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有趣、有实践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食品加工专业涉及到很多实际操作和技能,而这些技能往往需要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才能发挥作用。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食品加工专业课程不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际任务中培养这些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食品加工行业是一个变化快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职食品加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案例结合项目教学法在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9第1期中(总第288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YU(3)式中,T S 陆地表面温度,c 为真空中的光速(c=2.9979×108m/s),h 为普朗克常量(h=6.6261×10×34J·s),λi 为i 波段的波长,k 为波尔曼常数(k=1.3806×10-23J/K)。
式中,对于TM 来说K1=607.76W/(m2*μm*sr),K2=1260.56K ;对于TIRSBand10,K1=774.89W/(m2*μm*sr),K2=1321.08K 。
根据公式(1)、(2)和(3)地表温度的计算公式为如下:(4)在NASA 公布的网站查询(http://atm - ),输入成影时间、中心经纬度、气压等信息以及其他相应的参数,得到2000、2010和2016年的大气剖面信息依次分别为:大气在热红外波段的透过率为0.66、0.68和0.69;大气向上辐射亮度L ↑为2.51、2.53和2.61W/(m2·sr ·μm);大气向下辐射亮辐射亮度L ↓为4.04、3.98和4.10W/(m2·sr ·μm)。
三、结果分析经大连市气候气象资料,研究区2016年8月16日地表温度最低值分别为24,最高温度分别为32。
同期卫星过境时瞬时地表温度最低值分别为23.385,卫星过境时瞬时最高温度为33.21。
研究区大部分反演温度都在气象资料提供的温度区间,可以反映研究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状态(图1)。
结合相关研究和实际地温状况,温度特征从5个指标进行衡量,划为低温(<19℃)、次中温(19~23℃)、中温(23~26℃)、次高温(26~29℃)、高温(≥29℃)。
2000、2010和2016年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情况如下:(1)高温区总面积依次为19.38km 2、16.98km 2和30.46km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安排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设定真实、具体、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任务,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了解食品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终端进行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食品加工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加工实验,要求他们设计并制备一种特定的食品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过程的控制,到最终的品质检验和推广销售,都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需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任务的执行过程。
这种任务驱动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对于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的应用_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的应用
分析检验岗3-4人,复核者1人,每组设组长1名,由上述人员之一兼任。
2.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填写工作计划
1.
2.含量测定
表1
3.
4.
工作任务完成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每组成员对工作过程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讨论,总结其原理、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畅谈收获的同时交流不足之处。
各组之间交流,填写检验报告书(见表2),完成工作总结PPT并汇报工作情况。
(五)评价反馈
在“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教学中,笔者采取多元评价体系。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
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
学生在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
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更要关注学习者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
因此教
再次,
旨,充分展示了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特色,使得理论课堂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
学生通过参与此次项目教学活动,学会了利用直接碘量法对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利用资源进行收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
中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院校食品类专业食品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近年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中职院校教学寻求突破的关键,也是实现课堂与实践相连接的必要举措。
食品类专业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新兴而热门的专业,食品检验工课程作为我校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自然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食品检验工这门课程是作为考取“食品检验工”资质而设的培训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期能更好地进入社会进行实践操作的实训课程。
我校的食品检验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新出版的《食品检验工》(初级)第2版,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也涉及了多门食品专业课基础知识。
如果以实验内容来分,可以分为职业道德教育;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及各大类食品基本特性的检验方法等几大块内容。
对于食品种类来分,又可以分为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糖果、糕点的检验,乳及其乳制品的检验,酒类的检验,饮料的检验,罐头食品的检验,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调味品及酱腌制品的检验等几大类常见食品的检验。
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化学类基础知识也非常多,需要学生们掌握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检测、食品化学及食品工艺学知识,以实验操作为主,理1/ 6论教学为辅,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完成实验课程原有教学内容的同时,将食品检验工的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各门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各自分割的现象,同时如何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了食品检验工课程改革的重点。
1理论性教学改革1.1教学手段的改革应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展示了食品检验工实验内容。
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中心,板书为手段的授课形式,采用图像、视频和声音有机结合的生动式授课,既可以形象展示食品检验的实验过程,也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多媒体教学正在积极推广过程中,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也由沉闷转为活跃。
1.2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但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往往较为深奥难懂,造成学生难以接受,以致缺乏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方法在_食品质量管理_教学中的应用_武俊瑞
现代经济信息《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很多知识与理论是相对具体而又繁杂的,如果在教学中不结合食品生产实践的案例讲解,将很难表述清楚准确,学生也难于理解。
因此,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剖析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食品质量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发展现状(一) 案例教学的内涵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 “CASE”,原意为情况、事实、实例等,翻译成中文后.不同的学科领域翻译的意思略有不同。
在军事上译为战例,在法律上译为判例,在医学上译为病例,在管理学中译为个案、实例、案例等。
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师生、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Dooley 和Skinner指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典型特征是详细分析赞同意见与反对意见直到学生作出了明确决策,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所谓掌握与神秘相联系或者说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
(二)案例教学方法的现实意义案例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案例教学法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意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食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案例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食品质量管理工作的“现场”,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
“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食品检测专业中的应用
“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食品检测专业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食品检测专业中的应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李银花王尔茂摘要:“学、做”一体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又能提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此外,合理运用“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提高食品检测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食品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43-03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编号:51067)的阶段性教学成果之一。
食品检测专业培养从事食品检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营养指导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实践性和动手性很强。
针对高职生特点和社会岗位需求,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的“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题以食品检测专业为起点,探讨“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一、“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尤其是在沿海地区,作为与世界产业竞争的主力军,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到岗即用。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程教学采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习与复习的方式;技能课程多为教师现场演示,学生模拟教师动作,整个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从教学内容来看,并非以学生需求的技能为中心。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自己不善于思考,不去发现问题,缺乏主动性,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而“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
二、“学、做”一体化模式在食品检测专业中的应用1.课程体系的设立。
依据“工学结合”原则,按照食品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对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食品行业品质控制、检验等工作过程,归纳出在食品检验等岗位上的主要工作任务与应用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任务为引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让
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品加工原理和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下面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定任务
教师首先确定任务,即让学生参与制作某种食品,如饼干、奶黄包等。
教师应该根据
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选定适合的任务难度,并对任务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工具进行
准备。
二、组织学生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至三名学生,根据任务需要分配各自的工作。
这样,学生们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合作、交流、协调等重要的团队合作技能。
三、指导学生
在任务开始前,教师应该讲解任务的步骤和细节,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生制
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观察,及时提出指导和建议,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探究
和发现问题。
四、反思总结
任务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任务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学生应该分析任务完成的
关键步骤和成功因素,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反思总结中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贯彻评估
对于中职食品加工专业课教学而言,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的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应包括个人评估和
团队评估。
“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摘要:以高职院校食品安全检测课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如何将“PDCA”循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
研究结果表明,用“PDCA”循环控制食品安全检测课程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减少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随机性,可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这种先进的教学过程控制方法也将对各项教学软、硬件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PDCA;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化教学;过程控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2-0084-03“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简称“戴明环”。
“PDCA”循环是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缩写,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管理界公认为是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渗透于现代管理之中,适用于所有领域。
我国将“PDCA”循环引入高等教育的时间较晚,研究内容不够深入,范围有限。
2006年,陈航宇等人将“PDCA”模式引入高校教学计划的建设与管理以实现人才培养为目标。
朱儒红、任小琴等人应用“PDCA”循环法对进修护士实施教学管理,依据“PDCA”循环法结合实际制定出专科带教方法,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取得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2007年韩莉等人基于“PDCA”法开展了教学质量控制的应用与研究,论述了“PDCA”循环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内涵,说明了在教学系统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2008年,张妍对食品营养与检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质量改进。
笔者拟以浙江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食品安全检测课程为研究对象,对“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具体实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控制提供一个详细、可借鉴的模版。
阶段教学法在中职食品质量检验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例如 :食 品中水 三、演示示范阶 验过程的播放 ( 借 教师为主 分的测定 段 助多媒体 ) 4 .操作示范
四 、动 手 实践 阶 5 . 动手 实 践 段 6 .巡 视 指 导 学 生互 动 ,学 生 为 主
食 品中的蛋白质是否符合要求?”这些疑问,我们可以设置 “ 奶粉 中
一
、
二、情境激发阶 2 段 检 验 项 目引 入 师生 互 动
.
习动机 ,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此 , 可以从 “ 大头娃奶粉” 、 “ 结石奶粉”这些问题奶粉说起 ,当学生对奶粉质量纷纷关注时 , “ 劣 质奶粉 ,劣在 哪?”、 “ 为什么要测定蛋白质 ?”、 “ 如何判定某一
3 .样 品展 示 ,检
中职产 品质量检验的理化项 目检验应用 “ 五阶段教学法”,可 以
用表 1 来 “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为例进行简单的描述 。 表1 五阶段教学法 检验项 目 五阶段 内容 教学步骤 备注 课前准备阶 1 .师生准备 ( 备 师生共同参与 段 课备生 )
二、 “ 五阶段教学法 ”的实施步骤 在中职产 品质量检验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 时间
很多知识点的教学要结合具体样 品展示 、具体实验操作的演示 ,可 以
让学生得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在 “ 奶粉 中蛋白质 的测定”检验项 目样
内完成检验任务 , 通 过检测某具体产品某一成分 ,理论知识 与动手操
( 3 ) 示范教具的准备 。 教师准备好待检测的样 品、 相应的仪器 ,
安装好一套检验装置或用于实训前给学生演示的视频。 ( 4 )记 录表格 的准备 。教师要准备检验原始记录表 ,这样可以 让学生记录检验过程 中的数据 、出现的情况及解决的方法,便于学生 完成检验后的总结工作 。
中职《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初探
中职《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初探作者:何坚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在我校食品质量检验专业主干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为培养目标,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对中职学校《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实施、探索及反思。
【关键词】中职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模块化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19-02一、模块化教学法有助于解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矛盾。
(一)企业实际需求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矛盾。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特征之一,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受欢迎的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最好是对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情况、技术标准有较好的认识,这样能最快速地熟悉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特别是像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员这样的岗位,如果中职学生不掌握岗位技术标准和熟悉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本不能适应企业质检员岗位的工作要求。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中职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了三年,却依然没有掌握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传统的中职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同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比例过多,难度过深,往往造成学生学得累且学不精的状况,容易让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出现畏难厌学的情绪,使得专业技能教育大打折扣。
这种刻板被动的以专业课理论知识授课为主线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容易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与企业用工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
(二)模块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二是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三是能增加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四是学习成绩的认定过程具体化。
活动教学法在中职商品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在中职商品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为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设计、模拟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中职商品学基础教学中,活动教学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商品识别与评价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商场、超市等地进行商品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实地感受产品的质量、包装、价格等方面的差异,锻炼学生的商品鉴别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商品评价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评价商品的优劣,提高他们的判断与鉴别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在商品学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些实际商品销售过程的模拟体验,如店员与顾客的互动、商品陈列与促销等。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商品学基础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如设置一个仿真超市,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商品选购、交易等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项目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项目实训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到一些真实的商品销售项目中,从产品的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实训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现代教学手段在中职药品食品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现代教学手段在中职药品食品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谢飞洋
【期刊名称】《世纪之星—交流版》
【年(卷),期】2022()23
【摘要】在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进步下,对于人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加需要在人才教育及培养中强化对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岗位的发展需求充分契合,将现代化的教育及教学手段全面融入到中职专业教学中去,推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全面响应中职教育及教学改革的指导理念。
当今中职专业课程教育及教学的创新改革,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手段的教学优势。
而对于中职药品食品检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及教学开展而言,其具有典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科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进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基于此,则可以充分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来提升中职药品食品检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总页数】3页(P0139-0141)
【作者】谢飞洋
【作者单位】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恰当运用
2.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在中职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
3.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实践研究--兼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教学中的运用
4.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在中职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中职食品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教学法在中职食品质量检验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摘要】结合中职食品质量检验的教学实际,阶段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运用中,探索出“五阶段教学法”,以实际检验任务为例,对“五阶段教学法”的教学环节、实施步骤和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五阶段教学法;食品质量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一、“五阶段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五阶段教学法”是在多年的中职食品质量检验教学的过程中,以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和魏书生老师“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在“五阶段教学法”中,将检验项目要求完成的任务具体化,分阶段、分步操作,使学生的目的性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学习的效果也明显。
中职产品质量检验的理化项目检验应用“五阶段教学法”,可以用表1来“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为例进行简单的描述。
表1 五阶段教学法检验项目五阶段内容教学步骤备注例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一、课前准备阶段 1.师生准备(备课备生)师生共同参与二、情境激发阶段 2.检验项目引入师生互动三、演示示范阶段 3.样品展示,检验过程的播放(借助多媒体)4.操作示范教师为主四、动手实践阶段 5.动手实践6.巡视指导学生互动,学生为主五、总结评价阶段7.师生评价、总结师生共同参与二、“五阶段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在中职产品质量检验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任务,通过检测某具体产品某一成分,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技能,从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下面笔者以食品质量检验课程中的“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项目为例,详细讲解“五阶段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操作步骤。
(一)课前准备阶段课前准备阶段是指为实验课程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包含有教师的准备工作和学生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师生准备(备课备生)1.教师的准备工作(1)认知知识的准备。
教师应事先准备要为学生讲解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常见问题的操作步骤,熟悉操作流程。
如蛋白质的基础知识,测定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标准等,只有做好认知知识的前期准备,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才能游刃有余。
(2)任务设计的准备。
采用“任务驱动”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做适当处理,为学生设置有效的任务,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真正落实到每个任务中。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3)示范教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好待检测的样品、相应的仪器,安装好一套检验装置或用于实训前给学生演示的视频。
(4)记录表格的准备。
教师要准备检验原始记录表,这样可以让学生记录检验过程中的数据、出现的情况及解决的方法,便于学生完成检验后的总结工作。
2.学生的准备工作(1)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应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检验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预习,让理论更好地联系实践。
(2)检验器具的准备。
学生应准备检验所需的器具及试剂。
分组进行准备,例如:玻璃器具的洗涤、干燥,试剂的配制,分析天平的校准,凯氏消化装置、蒸馏装置的组装等。
师生准备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这样才能为检验任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让师生能够更融洽地融入课堂。
(二)情境激发阶段第二步:检验项目引入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建构者,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又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此,可以从“大头娃奶粉”、“结石奶粉”这些问题奶粉说起,当学生对奶粉质量纷纷关注时,“劣质奶粉,劣在哪?”、“为什么要测定蛋白质?”、“如何判定某一食品中的蛋白质是否符合要求?”这些疑问,我们可以设置“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为检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程引入时,教师可以多和学生进行双边交流,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三)演示示范阶段第三步:样品展示,样品检验过程的播放质量检验专业实践性强,很多知识点的教学要结合具体样品展示、具体实验操作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检验项目样品展示过程中,教师应将准备好的各种奶粉,如婴儿奶粉、调制奶粉等展示给学生,并将相关检验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在样品展示和检验过程视频播放时,教师应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不是简单的展示员和放映员,应当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创设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参与回答,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摸清学生知识准备和理解的情况。
例如,本检验项目可创设的问题有:劣质奶粉“劣”在哪?奶粉蛋白质的测定中会用到什么装置,奶粉如何更好的消化完全,测定完后,又如何判定该奶粉是否符合要求,等等。
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师生、生生间平等、合作的关系网,又能正确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交流与讨论。
第四步:操作示范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在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领和方法,并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
在教师示范时应对检验过程中该注意的事项做详细的说明。
操作示范内容可以包括:(1)器具组装的示范。
教师示范器具组装时,提醒学生在组装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消化装置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安装,蒸馏装置应检验气密性,等等。
(2)样品处理的示范。
教师按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样品处理的示范。
同步讲解样品处理的注意事项。
如:不同状态(固、液、稠状)的样品如何取样、称样,取样量的多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催化剂的使用,样品消化完全的状态等等。
(3)检测的示范。
按照检验方法标准的检验步骤,进行样品的称量、凯氏消化、蒸馏吸收、滴定操作的示范。
(4)数据记录的示范。
填写数据清晰、正确,不能乱涂改,更不能乱撕毁记录表;若填写错误,只能是在错误处用横线划掉,在上方重新填写。
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结合进行,学生可以对教师示范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咨询。
教师的操作示范过程要具有针对性,对于难点可进行重复的操作讲解,待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后,教师可以示范整个检验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和注意事项。
(四)动手实践阶段第五步:动手实践动手实践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和示范过程以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对检验方法标准中检验步骤的认识,对样品进行实际检验,检验完成后填写相应的检验原始记录表的过程。
动手实践过程要求学生将整个检验流程做一次,这是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占整个检验课时的很大比率。
学生在一步一步进行检验任务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第六步:巡视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作为咨询者、辅导者、答疑者的角色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对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指出,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总结评价阶段第七步:师生评价、总结评价过程是对学生整个检验过程和结果的肯定与指正,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可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学生实验自评/互评表,如表1所示。
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客观地认识本次实训中自己掌握的技能、学到的知识、存在的不足。
小组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而师评能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鼓励与肯定,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
师生总结。
课堂总结就是在检验过程中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结论性的见解,是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整节课教学的精华所在。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本次检验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碰到的疑问及解决的方法等。
教师可以总结本次检验达到的效果、学生掌握的技能、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等。
同时,教师在总结时也可以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例如,在“奶粉中蛋白质的测定”检验项目的总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测定其他食品的蛋白质,如何测定?”学生同答:“还是采用标准gb5009.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是测定豆浆中的蛋白质呢?样品如何处理?”……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下个检验项目埋下伏笔。
三、“五阶段教学法”的应用“五阶段教学法”的特点是淡化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实验室的界限,教师边示范边教,体现做中教,学生边实践边学,体现做中学。
同时在各个阶段教学中,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五阶段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中职质量检验课程的特点,更好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可以适当删减或者增加某一阶段的操作,而不强求千篇一律。
总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教无定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生生间的对话、讨论、合作与共享活动时,多方面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提供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完善自己的教法。
把创新观念运用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 尹凯丹,张奇志主编. 食品理化分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王玉芝.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职教论坛,2005,(20)[3] 夏莹.实习教学中四阶段教学法[j]. 职业技术教育,2006,(18)[4] 田裕秀,张翠花.七步教学法初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5] 李松华.以“七步教学法”促进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11)作者简介:林征(1972~),女,研究生学历,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讲师,主要从事食品质量检验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