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实录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儋州一中语文组祝艳【设计说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演讲词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其特点是:语言浅显易懂,结构层次清晰,中心思想明确。
对学生来讲,很容易阅读并理解。
演讲词是一种常见又常用的实用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给予高度关注。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要提高“大单元意识”。
备课时不能以篇章为单位,各自为战。
要统筹好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分摊在每篇课文中,突出重点,落实到位。
本单元的三篇演讲辞各具特色,使用场合不同,语言风格迥异,学习时的则重点自然也不相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的就职演讲词,短小精炼,内容启迪性强,又是单元首篇,我们在此重点学习演讲词的相关特点,体会长者的殷殷期望。
《我有一个梦想》是著名的集会演说词,有强烈的鼓动性,语言气势如虹,铿锵有力,我们在此重点学习语言和篇章结构在演讲辞上的运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文,饱含着作者恩格斯对友人的追悼和赞誉,因此我们重点研讨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体会马克思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本文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充分的预习。
在学习步骤的设计上,要简化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介绍,更不能把导入演变成名校的宣传广告。
关于演讲辞的文学常识,可以在课文的理解中来理解、学习。
由于课文的特质,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太有压力,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简单实用。
必修2的“表达交流”中有“演讲”这一章节,可以用来做拓展学习;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班内小范围的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表达实践能力。
【课标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课标分解】1.通过阅读并理解课文,能够领会演讲辞的特点,并指导以后的写作实践。
2.通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以及关键语句的分析;能够把握文章宗旨,深刻体会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的学问。
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
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
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他开宗明义,明确“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人们升官发财的阶梯。
关注知识,砥砺德行,提高素质和修养,互敬互爱、互相劝勉,“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他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他就是蔡元培。
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我流出的汗水能赢得桃李芬芳;我梦想我呕沥的心血能育出参天栋梁。
我梦想我思考的大脑能化作你雅典娜式的智囊,在牛津,在哈佛,在联合国的讲台上,我能听到你洪亮的声响。
我梦想我火红的心脏,化作你宙斯高擎的火炬,在黑夜,在荒岛,在遥远的星球上,我能感受到你耀眼的光亮。
我梦想我坚实的臂膀,化作你丘比特手中的神箭,在寰宇,在非洲,在自由女神像前,我能看到你托尔斯泰般的施舍和毕加索式的祈望。
在美国,我们会神往那无与伦比的自由女神像,蓝天白云下,和平鸽在自由地飞翔,碧波绿水前,花团锦簇中,四十多年前有一个黑人也在放飞自己的梦想。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一个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碑身上的马克思,目光深邃,凝视远方。
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伟人生前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100多年前,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闻名世界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肄.业()②弭.谤()③敷.衍()④砥砺.() ⑤切磋.() ⑥相勖.()(2)多音字①轴⎩⎪⎨⎪⎧ 轴.心( )压轴.( ) ②裨⎩⎪⎨⎪⎧裨.益( )裨.将( )③稽⎩⎪⎨⎪⎧ 稽.查( )稽.首( ) ④薄⎩⎪⎨⎪⎧ 厚薄.( )薄.弱( )薄.荷(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勖( )帽( ) (2)⎩⎪⎨⎪⎧ 傍( )谤( )(3)⎩⎪⎨⎪⎧ 励( )砺( ) (4)⎩⎪⎨⎪⎧ 搓()磋( )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干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营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肄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士别三日,刮目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容有底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终南捷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姑不具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束之高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下列加点熟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蔡元培的富贵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
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
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样一位圣贤的心地。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先生的贡献可谓大哉。
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我们看蔡元培先生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一、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能够把握演讲词的特点。
3.感受蔡元培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二、作者连线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
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精品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疏通文段,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3、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导入:根叔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说(音频资料)一、演说:演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修辞学》里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现在演说已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竞选演说、就职演说等)演说,是表现人们口才最明显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能不能把听众吸引到自己预定的场景中来,能不能把自己的见解、主张表达清楚,能不能鼓动听从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演讲者具有高超的能力,更需要演讲者具有真挚的感情,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要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 演说的要求: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其中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二、蔡元培与北大1、蔡元培:(1868-1940年3月5日)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 六岁求学,饱读经书,崇拜宋儒,年少通经,翰林出身,留学德法,学贯中西,又能化西融中,博通古今,又善于借古鉴今;亲历满清腐败统治,眼见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投入辛亥之役,从赞同改良到投身反清;辞官离京归里后,委身教育事业,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的总监、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阅历丰富,功业显赫,被毛泽东称为:“民族伟人”、“学术领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中,蔡元培是颇具特色的: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在反清斗争中曾提出以暗杀和暴动为手段的激烈主张,却是一位以宽容和恬淡自处而著称的长者;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有明确的开放意识,取文化世界主义的主张;在旧中国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他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聚集同志,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虽然身居要职,却自始至终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道德文章垂范人间,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周恩来则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历史功绩:“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延安《新中华报》1940年4月19日)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为巨大,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他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北京大学的革新,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他重视美育事业,肯定美育对激励人生奋发精神的积极作用,1912年春,蔡元培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破天荒地以教育行政当局身份把美育与德、智、体并列为教育方针,同时,积极倡议、支持、资助建立各种与美育有关的学术研究团体,举办各种活动,保护文物古迹,撰写论著,四处演讲,目的在于通过美育来完善人格,改造人们的世界观,蔡元培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创办了两所日后驰誉中外的艺术院校,1927年10月在上海创立国立音乐院(今为“上海音乐学院”),1928年3月于杭州筹建国立艺术院(今为“中国美术学院”),2、北大发展历程: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现在的北京大学却不是最好的北京大学,最好的北京大学是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一个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决定于它的校长是什么样子的校长,——充分肯定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严复,后相继有三任,民国五年(1916)冬,正留法的蔡元培,接到北大的来电,当时教育总长范源廉向总统黎元洪说明后,于1916年8月26日致电驻法使馆,请蔡元培出山,蔡元培于11月8日抵沪,当时,有些好心的同志劝他不要去行使这一职权,广西的马君武说北大太腐败了,是个臭虫窝、大染缸,整顿不好,反坏了一世清名,但这绝非蔡元培的性格,早在民国元年,就发生过要蔡元培上京去迎接袁世凯这样“倒霉的差使”,他就说出“我不去,总须有人去”这样的豪言壮语,而他之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决心,更不会在困难面前屈服;加上当时孙中山认为,“北方应有像你这样的老同志去传播革命思想”,于是北上,12月26日总统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3、蔡元培与北大: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热心延聘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这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同时对思想守旧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学者也加以延揽,开创了学术自由的新风;同时,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他对北大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著名的“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辞职理由有三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达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决,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蔡先生发起组织了进德会,以不嫖、不赌、不纳妾为基本戒条,针对北大一部分学生的恶习,用这样的方法培养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个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旧社会上层道德堕落、生活腐朽的强烈不满,当时进德会在校内颇有影响,入会的人很多,对于北大部分知识分子个人道德的提高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蔡元培校长的革新精神指导下,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在全国教育界、学术界以及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三、《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概述:是蔡元培出长北大第六天时所作的一篇演说词,全文只有1500余字,然而思想深邃,内容宏富,今天读来,尤其是对教育界来说,仍不失为一篇典范文章,列入2004年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新课程教材,2、写作背景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多数友人劝其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先生在任职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方向,确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学实际知识,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请积学而热心的陈独秀先生,解聘不称职教师,让学生乃至于社会看到了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作者还针对北京社会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对学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学生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修心养性,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对敬爱师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侧面,只有这样,才会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演说是蔡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说极多,据马燕编的《蔡元培讲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讲词90篇,而单从他法回国至此短短2个月,就在杭州、绍兴、南京、上海、北京五地讲演了10场之多,其对象泛及大中专师生及各学会同仁,其内容从欧洲战争之性质、乡土建设之重要、路矿发展之必须,讲到教育事业之对策、男女同校之好处等等,等等,他的演说,不说不要由秘书捉刀代笔,就连文稿也来不及草就,往往是即兴的,全凭作者平时的学识积累和细致的观察思考能力,用蔡先生的话说是:全靠口讲指画来表示,因此自己必须有得于心,才能讲得清楚,才能使听者听得明白,收到良好之结果,再说,这些演说稿完全是靠他人的手工速记,与原意难免有所出入,正如他自己说的“偶在会场演说,事前既无睱预备,事后亦不睱取速记稿而订正之,”先生认为讲演能转移风气,而欲自强,必先从人心风俗开始,因此,他特别重视演说,早在1901年8月在上海南洋公学时,他就鼓励学生练习演说,以培养启发群众之能力,以便灌输爱国思想,他重视演说,还可从他婉绝总统府官礼处的函请,可见一斑,他宁愿不出席大总统宴请,而践南洋公学同学会之约,这次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是回国后的第11场演讲,这场演说是在1917年初,蔡先生已步入知命之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酣战之中,国内正处军阀混战阶段,正像国父孙先生说的需要蔡先生“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的教育”,于是就有这场演说的发生,四、文本分析1、疏通文本:2、阅读,明确蔡元培先生在就职演说里提出的基本观点,明确——三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两点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2、蔡元培先生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结合现状)明确:①抱定宗旨,以正学风——现状: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之思想,干禄而已;而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谓也”,②砥砺德行,以矫颓俗——现状: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③敬爱师友,以整校风——现状:A.对于教员,不能以诚相待,礼敬有加,只是利用耳,因做官心切,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唯将来毕业有人提携,B.对于同学校友,不能开诚布公,道义相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明确——一曰改良讲义:以期学有所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自可旁稽博采,3、分析文章思路①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A.蔡元培先生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尖锐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蔡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B.着眼于品行,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C.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关于图书一事,蔡元培先生一贯对图书和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开幕及中国版本展览会开幕典礼上致词,强调科学家对于图书的重视,在他的心目中,图书馆是学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在任职演说上,他就把充实图书馆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改革的日程中,且在书籍的内容上也做了说明,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出的书籍更新旧的观念,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任职后,他曾亲自为图书馆筹募资金,开源节流,以购图书,还曾向社会倡导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见,蔡元培先生对图书馆的一往情深,小结: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演说,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可谓一气呵成,4、思考与讨论①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作者治校的大计方针融合在这三点要求之中,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作者讲述的问题,正是当时北大青年学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演说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起了听众的兴趣,这就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教育效果,②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③感人肺腑的情思在演讲的全过程,作者讲述任何问题时,都倾注了无比的热情,他五年前任职教育部时就对北大做出贡献,早已情系北大;走马上任之初,即针对时弊,殷殷教导青年学子改变观念、学风,热切关注;每提一点要求,都真诚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对事理的理解和对青年学子的诚挚期待;对青年学子近期应做事两项事,也同样是带着满腔热情来进行解释和开导,这篇演讲的巨大说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翰林学士蔡元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韩芳蔡元培(1868—1940),出生在浙江绍兴山阴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名言警句影响了许多教育仁人,他的道德文章、革命经历更是被后人所称颂,此外,他的科举求仕之途也为这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增加了光环,4岁时,蔡元培进入自家开设的私塾读书,开始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塾师王先生对蔡元培的影响最大,王先生不允许学生看科考以外的书籍,要求学做八股文,为应考作准备,蔡元培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一文中,对王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情况曾作过这样的记载:“先生自己虽然随便看书,而对于我们未成秀才的学生,除经书外,却不许乱看书,有一日,我借得一本《三国演义》,看了几页,先生看见了,说看不得……《战国策》,也说看不得,所以那时我们读书为考试起见,即如《礼记》里面关于丧礼的各篇各节,都删去读,因为试官均有忌讳,决不出丧礼的题目,这样的读书,照现代眼光看来,真有点可怪了,”此外,蔡元培的六叔蔡铭恩对他也深有影响,经常对他加以指点,蔡元培在其口述自传中说道,“孑民十余岁,即翻阅《史记》、《汉书》、《文史通义》等诸书,皆得叔父之指导,”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中,蔡元培还专门回忆了青少年时期阅览六叔家藏书的事情,正是这些藏书使他“最为得益,深受影响”,在绍兴特有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在塾师的教导下,在家人的殷切盼望下,蔡元培的学业增进很快,1884年,蔡元培年满17岁,应童子考试,考中秀才,1886年,在六叔的陪同下,蔡元培第一次走出绍兴,前往杭州参加乡试,尽管他踌躇满志,但却名落孙山,蔡元培后来回忆了这次紧张的考试,“集万人于考场,偶有神经错乱,于试卷上乱写情诗或漫画杂事,甚至于自杀的”,返乡之后,蔡元培读书更加刻苦,潜心专研,1889年,他再次来到杭州参加乡试,三年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果实,蔡元培高中举人,名列第23名,1890年,蔡元培进京参加会试,在同年录取的327名贡士中,他名列第80名,有清一代,会试之后,须经过复试和殿试,才能成为进士,因为殿试朝考的名次均以字为标准,蔡元培未习楷书,自感写的字不好,没有参加该科的殿试,1892年,蔡元培补应复试,复试后,又参加了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最高层次的考试,他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近年发现的《蔡元培殿试硃卷》附有蔡元培当年作的试题:《廷尉天下之平论》及《赋得江心舟上波中铸得铜字五言八韵》,蔡元培在其自传的年谱中这样回忆这次考试,“向来殿试专讲格式,不中内容,听说张香涛(张之洞)应殿试时不拘格式,被取一甲第三名,我那时候也没有拘泥格式,而且这两年中也没有习字,仍是随便一写,但结果被取为二甲进士,”殿试完毕,蔡元培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主考官翁同龢评价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点翰林后的一年间,蔡元培基本上是在游历中渡过的,他先后游历了宁波、上海、香港、广州等地,几乎走遍了中国最早与海外通商的口岸和地区,1894年,蔡元培通过了朝廷对翰林院庶吉士进行甄别以决定任用的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同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的惨败使蔡元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航向,四年之后,他毅然辞职,结束了令人羡慕的翰林院生涯,开始了他的新天地,翰林院庶吉士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Imperial Academy。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解析第四单元演讲辞本单元学习演讲辞。
演讲辞是演讲的书面文稿,也是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讲旨在表达感情,发表见解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通过演讲,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因此,演讲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演讲要以说服听众为目的,往往中心突出,逻辑性强;演讲还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的综合性,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绪,并运用语言的力量和多种表达方式激起听众的共鸣,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以,学习演讲辞要注意把握演讲者的观点,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学习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看看它们是如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本单元所选文本,都是著名的演讲辞,但各具特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面对师生的就职演说,侧重于说理性;《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集会演讲辞,侧重于鼓动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更多的是抒发赞美和哀悼之情。
【图说·画中有话】【概说·单元内容】1..了解并掌握演讲辞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
2.分析演讲辞的主旨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3.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
4.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感情、语气和表达技巧。
【师说·单元所学】1..设置情境,反复诵读。
演讲辞是演讲的文稿,承载着演讲者的思想和情感。
学习演讲辞,首先必须反复诵读文稿,了解演讲的语气、节奏和遣词造句的风格,把握演讲的内容,揣摩演讲者的情感。
诵读时,可以设想是在面对听众的演讲现场,这样更利于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把握文脉,理清思路。
演讲是说与听的艺术,“说”要有条理,有层次;“听”要有重点,有中心。
因此,把握演讲辞的结构思路至关重要。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总结本文写作特点了解演讲词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精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体味文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2、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三、书目推荐。
北大是同学们向往的神圣殿堂,在沧桑的北大面前,我们会有一种回归的感觉,更会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淡定和追求,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北大,可以读一读鲁迅的《我观北大》,余杰的《北大与哈佛》。
当然,作为一个时代学子,你还可以读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记忆》。
四、文本教学。
(一)新课导入语(配合幻灯片介绍北大及作者)在北京,有座与颐和园相邻的园子——燕园,它是明清两朝的皇家“赐园”,也是北京大学的校园。
提起北大,自然让我们想起了未名湖的湖光塔影,自然让我们生出仰慕与向往之情,或许还会让我们追问: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呢?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大的一番激情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39页,学习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简介。
(略)(二)字词整理。
1.正音。
长(cháng)足肄(yì)业指摘(zhāi)弭谤(mǐ)贻(yí)误砥砺(dǐ)相勖(xù)訾詈(zǐ)(lì)商榷(què)2、释词。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详细论述。
具:详细、完备。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违背。
乖:违背。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刻拟:限定时间准备。
(二)文意概括。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演讲词。
条理清晰,中心集中。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蔡元培先生是在怎样的现实背景下作演讲的?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明确:蔡元培是在校长上任之初,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在神圣的大学,也难脱流俗的背景下作演讲的。
高中语文二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目标1、疏通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提取信息要点。
2、根据课文归纳演讲词的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3、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思路疏通课文内容—-归纳演讲词的特点—-学生针对演讲内容谈感想主要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和思考中疏通课文内容,把握知识要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会写演讲词以及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未名湖博雅塔师:“博雅塔前人博雅,未名湖畔我未名"大家知道这副对联中涉及到的未名湖和博雅塔是哪所大学的著名景观吗?学生回答北京大学师:北京大学不光有风光旖旎的未名湖,富有哲理的博雅塔,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它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他更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圣地。
但大家知道北京大学在刚创立之初的状态吗?学生讨论师:北京大学在当时以学术腐败而声名狼藉,当时的北大学子大多抱着做官发财的目的而来,他们惟官是图,当时的北大被人们称为大臭虫,大染缸,腐败的大粪.是什么让北大这棵枯树枝繁叶茂?提及北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蔡元培.1917年蔡元培应教育部的要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从他的就职演说开始,北大就踏上了一条革新之路。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来窥探北大发展之一隅。
讨论北大创立初期的状态引发对内容的兴趣,了解北大的过去.因为我们现在的北大众所周知。
而他过去的历史很少有人关注,更不会关注他的腐朽与没落.并且这篇课文的内容针对的就是不被人所知晓的北大. 二、知讲者在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已经有五位校长对北大进行了改革,可是收效甚微,但是蔡元培先生让北大走上了一条革新之路,发展之路,蔡元培先生是何许人也?明确: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言反清以救国。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答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预习课文1.字音、字形肄()业提携()弭()谤造诣()砥砺()()矫()相勖()訾詈()()店肆()商榷()长()斯校切磋()裨()2.词义肄业:干禄:孜孜:砥砺:开诚布公:刮目相见:时阅数载:长足:长斯校:提携:姑不具论:宗旨既乖:敷衍:砥砺:营营:切磋:店肆: 视事: 潜修: 裨:商榷:3.北大和蔡元培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它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但在蔡元培接任之前,北大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
蔡元培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经过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他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要求如下:①半文言文,半白话文,单音节词较多,注意朗读的断句和节奏。
②利用文言文积累的词汇知识理解语句,不会读的字词请看屏幕。
③带上两个问题:A.蔡老指出了北大当时存在的哪些问题?B.蔡老提出了哪几点希望?④此时你就是即将就任的校长,要读出点儿“范儿”来!(1)注音:干(gān)禄(lù) 提携(xié) 肄(yì)业造诣(yì)冶(yě)游敷衍(fū yǎn) 塞责(sè) 砥(dǐ)砺(lì) 相(xiāng)勖(xù) 訾(zǐ)詈(lì) 店肆(sì) 商榷(què)(2)释义: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学案1: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预习提示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先生51岁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
本文是先生的就任演说。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蔡先生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后来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表现出来的人品和他对青年学子的教导,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
学习这篇文章,重在两点:(1)从探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入手,理解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
(2)从探究蔡元培的人格入手,读文又读人。
透过演讲词的语言,深入体会蔡先生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动,受到启发,以求真读书,读真书。
课文解读五年前,严几道①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②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①严几道:即严复,1853—1940年,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②预科: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
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先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①,况时阅数载②,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③,请更④以三事为诸君告:(①士别三日,刮目相见:见,原为“待”,又写作“看”,语出《三国志》。
吴国将领吕蒙,很有军事才能,但文化水平低,后来在孙权的启发下,刻苦学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系列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1、掌握演讲辞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的特点,把握本文的结构。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文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解法关键句品鉴法教学用具课本相关资料教学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去找到答案吧。
二、目标展示1、掌握演讲辞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的特点,把握本文的结构。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三、演讲辞介绍。
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辞,那演讲辞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交流教师做最后的补充)演讲辞特点:1.针对性。
撰写演讲辞,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
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3.通俗性演讲的语言,总是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
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
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4.适当的感情色彩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既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教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刘绍萍三维目标1,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重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1,情景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2,应用导入社会进入了大协作时代,人们的交际活动空前频繁。
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我们同学不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外事工作、商业谈判、法庭辩论、企业公关……哪项不用口才?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
演讲,是表现人们口才最明显的场合。
在这种场合,能不能把听众吸引到自己预定的场景中来,能不能把自己的见解、主张表达清楚,能不能鼓动听从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演讲者具有高超的能力,更需要演讲者具有真挚的感情。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要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应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蔡元培先生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做的演讲,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为我国近代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的学识、人品,看到他具有的先进的科学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体会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设想:1收集一些有关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历史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
2采用探究、发问、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学子们选择北大有无数个理由,下面列出十大理由: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理由之二:北大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理由之三: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理由之四:北大是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理由之五:北大拥有国内最雄厚的师资力量理由之六:北大能给你最好的高等教育理由之七:北大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理由之八:北大是人才的摇篮,毕业去向良好理由之九:北大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理由之十:未名湖畔是读书求学最理想的环境而你知道吗?刚创办的北京大学,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而且当时的北大,还被人们说是个腐败的大粪,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声名卓誉。
那么不能不提到对它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位人物——蔡元培。
他曾经任北京大学校长十余年。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时的一篇演讲。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大变化的一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最后,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2.结构特点与演讲辞关系。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结合文本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主旨,明确作者观点。
3.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4.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
本文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上任演说辞,也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在执掌北大之初,蔡元培先生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对在校大学生乃至所有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抱定宗旨,研究学问,砥砺德行,尊敬师长,以民族兴亡为己任,把自己塑造成栋梁之才。
其用心之良苦、理想之高远,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1.从清代的翰林到革命民主主义者。
蔡元培(1868—1940),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蔡元培17岁考取秀才,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
但他忧民族危难,愤清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并倡言反清革命,创立光复会,参加同盟会,成为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2.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育,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
民国建立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初步建立了中国新式的、与共和政治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从而揭开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3.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学贯中西,曾两次赴德留学。
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不仅如此,他的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深为世人所钦仰,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厚重的学府。
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4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解析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肄.业( ) 弭.谤( ) 砥砺..( ) 訾詈.( ) 相勖.( ) 商榷.( ) 提携.( ) 聘.请( ) 敷衍.( ) 切磋.( ) 孜.孜以求( ) [答案] yì mǐ dǐ lì lì xù què xié pìn yǎn cuō zī(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裨⎩⎨⎧裨.益( )裨.将( ) (2)轴⎩⎨⎧轮轴.( )压轴.戏( ) (3)塞⎩⎨⎧边塞.( )塞.子( )塞.责( ) (4)薄⎩⎨⎧薄.饼( )薄.厚( )薄.荷( )2.语境辨析法(5)该公司应该对因不如实记载.( )装载.( )重量所造成的货物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6)深度游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今年依旧会有不少新鲜.( )产品上线,带游客去发现不同的城市风貌、节庆活动,探寻鲜.( )为人知的历史文化。
(7)话音一落,一个蓬头童子顶开匣盖跳出来,向众人稽.( )首,这一滑稽.( )可笑的动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 (1)bì pí (2)zhóu zhòu (3)sài sāi sè (4)báo bó b ò (5)zǎi zài (6)xiān xiǎn (7) qǐ jī二、写对字形(1)⎩⎨⎧yì( )业酒sì( ) (2)⎩⎨⎧y í( )然yí( )误dài ( )尽(3)⎩⎨⎧p ìn ( )请驰chěng ( )pīng ( )婷 (4)⎩⎨⎧荣 yù( )家 juàn ( )téng ( )写(5)⎩⎨⎧切cuō( )jiē( )叹cuō( )跎(6)⎩⎨⎧提xié( )juān ( )刻juàn ( )永 [答案] (1)肄 肆 (2)怡 贻 殆 (3)聘 骋 娉 (4)誉 眷 誊 (5)磋嗟 蹉 (6) 携 镌 隽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正规·正轨 二者都含有“符合正常规定或标准”的意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公开课教学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公开课教学设计授课人:外国语学校张抗苏授课地点:当涂县第一中学授课时间:2018年元月4日教学目标:1.梳理探讨,把握本篇演讲辞的特点。
2.质疑碰撞,引发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思考。
3.拓展延伸,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及贡献。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出示课件,随堂检测并相机进入文本。
二、经典之文,功伟之人经典之文(一)思路清晰,中心突出引导思考:1.找出能体现这次演讲思路的总领句。
2.围绕总领句,作者提出了哪三点要求?3.三点要求之外,作者是否还讲了其他的事?提炼整合小结(二)直面现实,针对性强1.分析第二自然段(1)诵读课文(2)设疑解疑a当时北大的学风、校风状况如何?b面对这样的现状,蔡元培认为应该有怎样的改变?(3)整体概括2.分析第三、四自然段默读,理解分析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小结(三)语重心长,言辞恳切1.诵读下面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1: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2: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4:不唯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2.小结功伟之人对北大来说,蔡元培先生无疑是功高至伟之人。
毛泽东:“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质疑碰撞,引发思考四、大师之德,功垂后世1.蔡元培对北大的贡献在蔡元培先生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大逐步走上正轨,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以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元培也被尊为“北大之父”。
2.梅贻琦对清华的贡献梅贻琦(1889—1962),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
蔡元培的富贵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臵备私产。
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
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样一位圣贤的心地。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先生的贡献可谓大哉。
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我们看蔡元培先生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臵,庶几近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能够把握演讲词的特点。
3.感受蔡元培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二、作者连线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
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
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
三、背景探寻
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之始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京大学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驾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
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四、文体知识
演讲词
演讲词俗称演说词、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首先,演讲词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词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
再次,演讲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听众是听,而不是看,这就要求演讲词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明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另外,演讲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
引起听众的共鸣。
五、归纳整理
1.字音
①肄.业(yì) ②弭.谤(mǐ) ③贻.误(yí)
④店肆.(sì) ⑤会晤.(wù) ⑥商榷.(què)
⑦敷衍
..(zǐ lì)
..(fū yǎn) ⑧砥砺
..(dǐ lì) ⑨訾詈
⑩裨.补缺漏(bì) ⑪旁稽.博采(jī) ⑫无虞.缺乏(yú)
⑬道义相勖.(xù)
2.字形
3.词语
(1)正轨·正规
【辨析】两词都有“有规律,不紊乱”的意思。
“正规”是形容词,指合乎正式规定或正常标准。
如:正规军队。
“正轨”是名词,指正常的发展道路,正常的秩序。
如:生活走上正轨。
【运用】①经过了一周的适应后,他在英国的训练和生活已经逐渐走上
________,平静地等待出场机会。
②虽然这只是业余足球比赛,但是市足协仍然按照________比赛的标准对待。
答案①正轨②正规
(2)商榷·商量
【辨析】二者都有交换意见的意思。
“商榷”,(就不同意见)进行商量、研讨。
多指用书面形式研讨学术问题,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适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
“商量”指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多指就口头的方式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适用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