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4.2b内力作用与地貌检测新人教版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2篇经典专题突破核心素养提升专题5解析几何第1讲直线与圆课件
F=0,
则16+4D+F=0, 16+4+4D+2E+F=0,
F=0,
解得D=-4, E=-2,
所以圆的方程为 x2+y2-4x-2y=0,
即(x-2)2+(y-1)2=5; 若过(0,0),(4,2),(-1,1),
F=0,
则1+1-D+E+F=0, 16+4+4D+2E+F=0,
F=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得D=-83,
因为 OP⊥OQ,故 1+ 2p×(- 2p)=0⇒p=12,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y2=x, 因为⊙M 与 l 相切,故其半径为 1, 故⊙M:(x-2)2+y2=1.
(2)设 A1(x1,y1),A2(x2,y2),A3(x3,y3).
当 A1,A2,A3 其中某一个为坐标原点时(假设 A1 为坐标原点时),
A2+B2
3.两条平行直线 l1:Ax+By+C1=0,l2:Ax+By+C2=0(A,B 不
同时为零)间的距离
d=
|C1-C2| . A2+B2
典例1 (1)(2022·辽宁高三二模)若两直线l1:(a-1)x-3y-2=0
与l2:x-(a+1)y+2=0平行,则a的值为
(A )
A.±2
B.2
C.-2
y0=-x0+5, 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x0,y0),则x0+12=y0-x20+12+16. 解得xy00= =32, 或xy00= =1-1,6.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x-3)2+(y-2)2=16 或(x-11)2+(y+6)2=144.
6.(2021·全国甲卷)抛物线C的顶点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直 线l:x=1交C于P,Q两点,且OP⊥OQ.已知点M(2,0),且⊙M与l相 切.
二轮专题复习
二轮专题复习建议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一、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与导数1、 函数综合问题(1)二次函数综合(2)高次函数综合(3)分式函数综合(4)抽象函数综合2、 导数综合问题(1)“三次或四次型”导数(2)“指数与一次或二次联袂型”导数(3)“对数数与一次或二次联袂型”导数(4)导数综合专题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专题三、数列1、数列性质综合2、函数与数列典例1:等差数列{}()*n a n N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0150,25S S ==,则n nS 的最小值为多少?3、数列与不等式4、点列问题专题四、立体几何专题五、解析几何专题六、概率、统计、复数、算法第二部分:应试夺分策略专题一、数学思想方法1、函数与方程思想(1)显化函数关系典例2:(08年江苏)满足条件2,AB AC =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2)转化函数关系(3)构造函数关系(4)转化方程关系(5)构造方程形式(6)联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典例3:(08年天津)设1a >,若仅有一个常数c ,使得对于任意的[],2x a a ∈,都有2,y a a ⎡⎤∈⎣⎦满足方程log log a a x y c +=,这时,a 的取值集合为 .2、分类讨论思想(1)函数中的分数讨论(2)不等式中的分类讨论(3)数列中的分类讨论(4)解析几何中的分轮讨论(5)计数问题与概率中的分类讨论3、数形结合思想(1)数形结合在集合中的应用(2)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3)数形结合在不等式中的应用(4)数形结合在数列中的应用(5)数形结合在向量中的应用典例3:(10年浙江)已知平面向量(),,0αβααβ≠≠满足1β=,且α与β-α的夹角为120︒,则α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1】:已知11,,602==⋅=---=︒a b a b a c,b c .则max =a . 【变式2】:已知向量a,b 为单位向量,若0⋅a b =,且2-+-=c a c b 2+∈c a .(6)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7)数形结合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4、化归与转化思想(1)变量与变量的转化(2)高维与低维的转化(3)特殊与一般的转化(4)局部与整体的转化(5)化归与转化的综合应用专题二、客观题解法(1)直接法(2)特例法(3)排除法(4)图解法(数形结合法)(5)估算法。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练酷讲义:第一部分 五大主题要素之(四) 地形 含答案
五大主题要素之(四)⎪⎪地形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练中促学]1.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1)D(2)D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2.如右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A.①B.②C.④D.⑤(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A.①B.②C.④D.⑥解析:(1)D(2)A第(1)题,图中显示,③是来自地幔的岩浆,所以②是岩浆岩;①是风化与侵蚀作用;⑥是沉积作用;⑤是沉积岩;④是变质岩;而煤、石油、天然气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2)题,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而表示侵蚀作用的是①。
[思中悟通]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岩石特点是什么?(1)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岩浆通过岩浆活动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常见的为花岗岩(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
(3)地表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4)地壳中的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常见的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岩性
(2)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审答流程] 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 ①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中甲、乙、丙、丁四处的 植被类型、海拔及地表的各类景观的分布状况。 ②图 b 示意该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后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3)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是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肥力较高。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2.典型土壤肥力 (1)东北黑土:是在森林、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冷湿的气 候条件使得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故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 沃。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的,矿物养 分含量丰富。
的“水没地”景观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命题趋向
1.常选择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的变化研究,从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入手, 综合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特征。
2.结合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发育与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考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01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热点聚焦2沙尘暴教师用书
热点聚焦2 沙尘暴热点链接截止2023年3月30日我国已出现6次较强沙尘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1次,比2022年偏多4次。
2023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较常年平均(2月14日)偏早33天。
其中,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达强沙尘暴级别,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过程,影响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最远“抵达”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
这些热点为考查天气系统、沙尘天气形成及影响提供了素材,关注环境变化,树立环境意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向。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自然因素(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2.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土地退化。
3.沙尘暴产生的有利影响(1)一定程度上使其经过地方的土壤更肥沃: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2)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富含营养物质的沙尘暴给沿途海洋生物带去了佳肴。
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尘暴中携带大量铁质,飘浮到南极附近海洋成为浮游生物的可口食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3)减缓温室效应:浮游生物的繁殖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有效减缓酸雨影响: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携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土壤和酸雨。
(5)带来风能资源(但也可能损害风电设备)4.沙尘暴的防治(1)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第一节:地理概述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涵盖了广
泛的内容。
在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第二轮专题是进一步深入了解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践。
第二节:自然地理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地球的物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这包括地球的结构、板块构造和地质运动等地球内部现象,以及大气、水文和地貌等地球表面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形成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人文地理
而在人文地理方面,我们将关注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人地
关系。
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相应
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地理格局。
通过了解人文地理的内容,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案例分析和实践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是
密不可分的。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
问题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意义。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地质考察、景观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结语
高三地理学科的第二轮专题,是地理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2024年地理中考总复习第二部分热点专题突破专题五时事热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最接近的经纬度位置是( B ) A. (40°N,100°W) B. (40°N,100°E) C. (40°S,100°W) D. (40°S,100°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五、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
本届大会主题是“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大会除了举办科学前沿和产 业发展全体会议以及主题论坛等活动外,还有超400家参展企业在世博 展览馆5万平方米主展览区内展示包括大模型、芯片、机器人、智能驾 驶等领域的科技成果。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某日20时,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台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到 (28°N,125.3°E),中心气压950hPa,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 上,台风中心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读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完 成6~7题。
台风“杜苏芮”于2023年7月21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于7 月28日上午绕过台湾直接登陆福建省晋江市沿海。其最终于7月29日早 晨在安徽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并于当日11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当 台风的风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称之为台风,这时台风走过的路径 就到此为止,停止编号),但其停编后的残余环流仍继续北上并对中国 北方多地产生影响。
第二篇 热点专题突破
2022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 专题五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中考道德与法治精讲本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返回目录
4.青岛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意味着全国 首个“绿色城市”试点有了路线图。 5.2021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消息,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 划定的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 6.202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明确,对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按产生者付 费原则计量收费。 7.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 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 000家。 8.2021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消息,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像野
中考道德与法治精讲本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返回目录
1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1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1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
中考道德与法治精讲本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 返回目录
(6)是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3.请说明重视循环快递包装的原因 (1)快递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2)重视循环快递包装是减少快递污染与资源浪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需要。 (3)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快递包装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带来哪些危害? 污染环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实现循环快递包装直接目的是什么?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选课题课题1:地球表面构造与地质演化1.1球表面构造1.1.1壳构造1.1.2地构造1.2质演化1.2.1造运动1.2.2山活动课题2:地质调查与实践2.1质调查方法2.1.1质调查仪器2.1.2质调查技术2.2际操作2.2.1质勘查2.2.2质抽样课题3:风、水、土的变化与利用3.1的变化3.1.2的变化规律3.2的变化3.2.1的分布3.2.2的循环3.3的变化3.3.1壤种类3.3.2漠化及其预防3.4用风、水、土资源应用3.4.1水措施3.4.2地利用3.4.3资源的有效利用课题4: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 4.1域发展4.1.1域经济发展4.1.2域城乡发展4.2境保护4.2.1境污染及其预防4.2.2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课题5: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球变化5.1.1候变化5.2持续发展5.2.1能减排5.2.2源合理利用以上就是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完整目录,结合当前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个课题,深入掌握和巩固地理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这里主要介绍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各个课题的内容。
首先,课题1中涉及地球表面构造和地质演化的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地壳构造、陆地构造和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知识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其次,课题2涉及地质调查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仪器和地质调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地质抽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面,课题3中研究风、水、土的变化及利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环流、风的变化规律、水的分布及循环、土壤种类、沙漠化及其预防以及节水措施、土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集训二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集训(二)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4·湖南张家界)某地理探讨团队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开拓了一片试验区种植新疆杨幼树,以探讨新疆杨幼树的受霜冻状况。
探讨结果显示,试验区内不同位置新疆杨幼树的冻害程度差异显著,晚霜造成新疆杨幼树树干底部距地面约2厘米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坏死斑比例相差很大。
下图示意试验区内新疆杨幼树位置及受晚霜影响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试验区东部的新疆杨幼树冻害状况重于西部,主要缘由是东部( A )A.上午光照弱B.下午光照弱C.上午光照强D.下午光照强2.为削减晚霜对新疆杨幼树的冻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A )A.底部堆土B.地膜覆盖C.放火作烟D.定期浇灌【解析】第1题,霜冻多在夜间发生,因地面猛烈辐射降温所致,而一天中日出前后温度降到最低,霜冻最严峻;而在上午时段,东部新疆杨幼树受到东侧林地阻挡作用较强,造成光照减弱程度高于西部,致使试验区东部新疆杨幼树林地气温更低,低温时间更长,造成冻害更为严峻,A正确。
第2题,晚霜主要发生在凹地冷空气聚集的地方,而在树干底部堆土,能有效阻挡冷空气在树干底部聚集,从而减轻晚霜冻害,A正确;在林地覆盖地膜的成本太大,不具有可行性,B错误;放火作烟会造成肯定的空气污染,且在林地放火的平安隐患大,C错误;山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定期浇灌林地不具有可行性,D错误。
(2024·辽宁沈阳)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东近大海,北临长江,被称为“云雾之乡”。
该地区近地面的水汽凝聚可形成雾;当云顶高度低于山顶时,可形成壮丽的云海;当黄山的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地面缓慢升温,可见缕缕轻雾转化为云海。
下图为黄山2004—2016年各月出现云海的累计次数。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黄山多雾的根本缘由是( A )A.地形B.植被C.位置D.气候4.欣赏黄山轻雾转化为云海景观的最佳时机是( B )A.冬半年02时前后B.冬半年08时前后C.夏半年05时前后D.夏半年20时前后【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位置上东近大海、北临长江,水汽蒸发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空气湿度大,以上三个因素都使黄山地区空气中有水汽,但并不满意形成雾的必备条件(降温,水汽凝聚),B、C、D错误;黄山海拔高,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受地形抬升,渐渐冷却而形成雾,A正确。
高考必备的自然地理拓展知识
高考必备的自然地理拓展知识一、天文类1.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有人认为是大行星粉碎后的残骸,也有人认为是太阳系的半成品。
2.彗星:太阳系中呈云雾状的小天体。
它在狭长的椭圆轨道上绕日运动,当接近太阳时增温升华形成云雾状的彗头和彗尾,瓦解后形成流星体,是地球上流星雨的源泉。
3.流星:彗星、小行星等的碎块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所观测到的现象。
大量出现在同一区域时称流星雨。
降落到地面上的称陨星。
4.极光:地球两极地区的地磁极上空的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
它是太阳高能粒子流使高空大气的原子、分子激发或电离而发出的光线。
5.闰年:凡公元年数被4整除者,公元年数后两位为0时被400整除者为闰年,在2月加上一天,有2月29日。
6.八大行星:今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
二、气象气候类1.太阳辐射总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
它的大小取决于:天文辐射量(太阳高度角、日地距离、日照时间)、云量、大气的透明状况(海拔、污染等)。
2.日照:太阳的照射以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来表示,用日照计来测定。
日照因纬度而不同,同一纬度又随季节而变化,同一时间内,同纬度各地的日照又因天气、地形等条件的差异而不同。
3.高压脊:大气中气压比同高度上两侧气压高的狭长区域。
等压线朝低处突出,高压脊区域是气流向外流动的辐散区,天气晴朗。
4.低压槽:与高压脊相反。
5.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来向为风向,运动速率为风速。
风向风速用“风玫瑰图”表示。
风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
6.气象要素:表明某地点在某一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气象变量和现象,如:气温、湿度、气压、风、云、雾、降水、雷电等。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专题五 竖直上抛运动(含解析)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竖直上抛运动(含解析)1.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大小为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该物体可能会()A. 在A下方的某位置,以3m/s的速率向下运动B. 在A上方的某位置,以4m/s的速率向上运动C. 在A上方的某位置,以6m/s的速率向下运动D. 在A上方的某位置,以8m/s的速率向上运动2.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 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 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3.一个小球从5m高的P点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2m高处的Q点。
小球下降过程和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
下列关于小球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P到Q的过程中,其路程是7m,位移大小是2m,方向竖直向上B. 小球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变大,速度增加C. 小球下落前半程的时间大于下落后半程的时间D. 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与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相反4.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时间相等、位移相同B. 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 整个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均相同D. 竖直上抛的初速度越大(v0>10 m/s),物体上升过程的最后1 s时间内的位移越大5.如图,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若不计阻力,取竖直向上为正,则该物体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A. B. C. D.6.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度为8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取10m/s2)()A. 7个B. 6个C. 5个D. 4个7.某人站在楼房顶层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则小球从抛出到下落经过抛出点下方25m 某点所用的时间, 取g=10m/s2()A. 2sB. 4sC. 5sD. √5s8.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微专题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与表现(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形成因素分析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①热量因素: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与从赤道向两极气温下降相类似,所以有如下规律。
a.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b.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c.同一自然带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如下图:②水分因素: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坡向因素: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判读雪线高度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3.地方性分异规律判断及主要地方性分异现象主导因素分析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4.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
(2)注意在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理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
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2023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多看国家地理杂志和有关地理的节目,多去旅游。
热爱生活,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地理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高考地理知识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地球由核心、地幔、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
地球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洋壳和部分地壳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运动,并且不断变化。
板块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的分裂、漂移、对撞和碰撞等现象,产生了许多地形地貌和灾害。
2.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气候与经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是指过去所谓“常态”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板块活动等都会影响气候变化。
3. 远古时期地球的地质演化和地貌形成远古时期地球存在许多不同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地震等。
这些作用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如山地、平原、盆地、岛屿等。
其中,古生代的地球演进主要指的是生命的进化和古生物存活的环境。
4. 三大自然区和地理环境特征地球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划分为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原以西为寒温带自然区,亚热带自然区以及热带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都有其特殊的生物、植物和生境,由于不同自然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自然区间的生物和植物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5. 资源与环境资源的来源主要分为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两类。
资源越来越短缺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
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矿产资源的耗竭等问题。
这些因素的加剧将导致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持续恶化。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分布和迁移是指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移动情况。
人口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因素紧密相关。
例如,自然环境使得区域人口疏散或聚集;经济与工业发展需要大规模劳动力的迁徙等。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具有行政、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中心等功能的居住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在城市钻研的规模和数量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速,但其影响也会在环境、资源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挑战。
3.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和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7·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第三次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
成1~2题。
1.有关该地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在乙之前形成 B.丙形成时间最早
C.丁形成时间最晚 D.戊在乙之前形成
[解析]读图结合图例可知,甲和乙岩层均在戊岩层下面,说明形成年代在戊岩层以后,
但是两者形成年代早晚不能确定,A错。
①处缺失了丙乙岩层,既有可能形成以后被外力侵蚀掉了,不能确定丙岩层形成在甲之前还是之后,B错。
图中丁岩层位于所有岩层最上层,形成
年代最晚,C对。
戊在乙上面,形成年代晚,D错。
故选C。
[答案]C
2.①②两地( )
A.所处地质构造相同
B.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
C.岩石破碎程度相似
D.目前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
[解析]读图可知,①处岩层发生断裂,地质构造为断层,②地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
斜构造,A错。
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背斜地区,①②两地为断层和向斜构造,不会存储油气,B错。
断层处岩层破碎,而向斜岩石受挤压,较为坚硬,C错。
两地目前均以外力作用为主,
D对。
故选D。
[答案]D
角度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2017·全国大联考)下面图片中这个“地狱之门”位于土库曼斯坦一个叫做达瓦扎的小
镇附近。
1971年,地质学家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40年仍未熄灭。
下图为“‘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
3~4题。
3.“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解析]“地狱之门”的火焰是地下的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地下的可燃性气体通过断
层向外泄漏。
[答案]D
4.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蕴藏着丰富的( )
A.铁矿资源 B.石油资源
C.地下水资源 D.有色金属资源[解析]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可燃性气体密度小,在最上层,石
油在下层,再下层为密度更大的沉积物。
[答案] B。